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本大唐(老鱼)-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柙叮纱丝杉钪我彩歉鲋厍橐宓娜恕2还衷谑窍衷冢崩钪巫匣饰皇保浊樵诨饰幻媲埃曰岜涞么嗳醪豢啊
以李恽的精明,再加上李贞言语中的提点,能明白上面的那些道理,另外他也知道,自己母亲出身卑微,母系一方根本没有什么人物,这点李贞就比他要强的多,人家背后的燕氏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曰后哪怕是李治想动李贞,也会掂量掂量。而自己却无依无靠,说句不好听的,到时他连自保之力都没有,别人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
想到这里,李恽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同时心中对李贞的提议也有几分心动,这几年李愔在海外的事他也很清楚,而且也知道那些土人还处于茹毛饮血的时期,别说是大唐的军队了,就是周围那些属国的军队也比那些土人强,若是自己和李贞真的能拥有一支军队的话,那么在海外打下一块地盘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李恽的年龄毕竟大一些,考虑事情也比较周全,只见他忽然皱着眉头道:“八弟,六哥可不是那么好的,你别看现在六哥在外面连灭数国,又打下那么大的地盘,但是六哥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后来又得到父皇的大力支持,可以从咱们大唐抽取大量的人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六哥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但是咱们现在要人没人,要钱也不多,所以就算咱们有心学六哥,但恐怕也没那个力啊!”
李贞听后也是一愣,他倒没想那么多,总觉得只要自己有一支军队,那么其它都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现在仔细一想,光有军队还不行,毕竟军队中的士卒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后勤补给,兵器坏了也要更换。
不过李贞很快就想到了办法,当下一笑道:“七哥,听你话中的意思,看样子也是同意我刚才的话了,至于什么财力物力等乱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咱们暂时先不考虑,我只知道六哥说过,外面的世界是强者为尊,咱们现在最主要的,是手足必须有一支听命于我们的军队,至于其它的事,我相信六哥肯定会帮我们的。”
听到李贞竟然如此说,李恽是哭笑不得,虽然他相信六哥李愔的为人,但是在这种大事上,谁也不知道六哥能帮他们多少?不过李贞既然都如此说了,他也不好再反驳,只好与李贞商量该如何组织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其实军队对于李贞和李恽来说,还真不是太难的事,首先他们都有自己的王府卫队,虽然卫队人数只有一千人,但只要不造反,这一千人的军队是完全听从他们的指挥的,而有了这一千人打底,再买上一批身强体壮的奴隶,然后再训练一下,就是一支很不错的军队。
只是这首先就有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军队绝对不能在大唐,否则肯定会被人奏上一本,说他们擅养私兵,意图谋反之类的。所以李贞和李恽若是想组建军队,那就绝对不能放在大唐国内。
另外军队还需要各级的将领,这个对于李贞和李恽来说,却是一个比较好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本来就在军校学习,有不少同学朋友,这些人虽然可以在毕业后担任军队的中低级军官,但若是他们两个许下厚利的话,也未尝不能拉到自己的军队中。
这点恐怕李世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当初听从李愔的意见设立的军校,竟然成了儿子们挖自己墙角的地方。说起来军校里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出自军中,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民间,他们受外界的影响,对李愔在海外的事也听说过不少,所以在心中也有那么几分渴望,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贞和李恽招揽起这些人时,倒也十分轻松,很快就召集了一批人加入他们,而这些人也将是他们组建军队的基础。
而就在李恽和李贞兄弟二人野心勃勃的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军队时,太极宫立政殿内,已经做稳了太子之位的李治却面临着一个选择。
“母后,儿臣现在专心学业,而且还要向父皇和大臣们学习政务,实在不想分心,所以立太子妃的事,能不能暂且缓上一缓?”李治躬着身子,一脸小心翼翼的说道,而在他的面前,长孙皇后端坐在那里,脸上却有些不太高兴。
“雉奴,你都已经十六岁了,而且也是当今的太子,也该找个太子妃了!”长孙皇后沉着脸再次说道。为了劝说儿子成婚,长孙皇后可没少费口舌,但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治就是不同意,这让长孙皇后也有些恼火。
李治看到母亲不高兴,也是吓了一跳,犹豫了一下后,却还是坚持说道:“母后,儿臣是真的不想成婚,父皇也提倡女子在十八岁后再结婚,我才十六,又不想娶个大我两岁的女人,所以还是再等两年吧!”
“哼,好,你不愿意是吧,那就让你父皇亲自和你讲!”长孙皇后是真生气了,说完转过脸去不再理儿子。这让李治也很无奈,只得上前连连讨好,最后终于让长孙皇后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不过她还是坚持让李世民强压着李治成亲。
李治出了立政殿后,想起母亲坚持让自己成亲的事,却是长叹了口气,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一件事,当下脸上又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快步离开了太极宫,然后打马向城外跑去。
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治与采儿的相见
阳春三月,正是长安景色正美的时节,城中富贵人家的花园里,处处都是鲜花盛开,东南方向的曲江池畔,更是游人如织,就连明德门外的水泥大道两侧,当年栽种的小柳树也已经长成树荫,阵阵轻风抚过,万条绿枝舞动,看上去婀娜多姿,像极了江南水乡的浣纱少女。
这条向东的水泥大道是通往洛阳的路,同时也是大唐最为繁忙的商路之一,每天都有无数的马车来往于两地,特别是在春天这种时节,道路上更是繁忙无比,路两边更是摆满了各种小摊贩,借着这个繁忙的季节发上一笔小财。
不过今天在这条拥挤的水泥道上,却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车队在前进,只见这支车队以一支百人骑兵开路,打着齐王府的旗号,后面跟着十几辆大车,而在这些车辆的最中间的位置,则是一辆格外宽大的马车,车上左侧的窗子开着,露出一个活泼的少女面孔,正用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着路两侧的情况。
“祖母,你快看外面,咱们还没到长安城呢,就已经这么热闹了,想必到了城中,肯定比以前更加的繁华。”少女十分兴奋的说道。她正是从台湾回到长安的采儿,另外车子里除了她之外,萧皇后也在车上。
“几年没回来,这条路上的柳树都长这么大了,而且还有这么多的百姓靠着路做小生意,当初咱们离开长安时,可还没有这幅景象!”车子中的萧皇后看了看外面的景象,有些感慨的说道。她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给采儿找个好夫婿的事也要抓紧了。
其实采儿并不知道萧皇后为她挑选夫婿的事,她只知道自己和祖母在表哥那里住了几年时间,祖母有些想长安了,所以才让她一起回来,虽然相比长安,采儿更喜欢台湾,毕竟那里是她的出生地,但是想到祖母年纪大了,身边也没什么亲人,所以也毫不犹豫的回来了。
水泥大道上的马车如流,哪怕是分了左右行道,速度却还是快不起来,甚至有些心急的车主只顾赶车,结果发生车辆碰撞的事情,有些严重的还会造成翻车,导致车中的人受伤。幸好萧皇后这次回来时,李愔派了两百护卫,现在正前后护卫着,再加上齐王府的旗号,倒也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靠近。
一直到了快中午的时候,车队终于到达了明德门外。说起来萧皇后的身份很特殊,虽然她是李愔的外祖母,但却也是前隋的皇后,所以为了避免猜忌,萧皇后一向都十分低调,这次回来时,也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连杨妃也都不知道,因此按理来说,应该没有什么人迎接才对。
不过就在车队来到城门前时,却有一支骑着高头大马的队伍迎了上来,这支队伍为首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虽然看上去有些瘦弱,但是长相俊美,而且气质卓而不群,一看就知道不同凡俗,至于这个少年的身后之后,则全都是强壮无比的大汉,每人身上都带着股血气,看来应该是这个少年的护卫。
萧皇后车队前面的护卫在看到骑马而来的少年时,立刻在马上挺直了身子,并且控制马匹向两边一分,让开了一条道路。能让李愔的护卫如此恭敬的,自然只有现任的大唐太子李治了。
马车上的采儿似乎早就知道李治要来,只见她笑嘻嘻的从窗子中探出脑袋,不过当她看到马上那个俊美的少年时,粉面上却不禁一红,看向李治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羞涩。
策马而来的李治在看到窗口的那个美丽少女时,也不由得全身一震,当初采儿离开长安时,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小丫头,但是五年后再次相见时,对方却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而且比自己想像中的还要美丽。
当初李治与采儿初见之时,虽然当时李治才十二岁,还不太懂男女之情,但是对采儿却已经有了一丝不一样的感觉,只可惜两人相处还不到一年,采儿的父亲杨暕去世,而采儿之后也一直住在李愔那里,不过即便是这样,李治和采儿之间的联系也没有断过,他们两人一直借着鸿雁传书,向彼此诉说着自己的生活……
比如以李治来说,他身为太子,身上承担着太多的重任,而且有些话他也根本不能向别说诉说,但是对采儿却没有任何的隐瞒,无论是高兴还是难过,他都会第一个想到给采儿写信,将自己的想法与采儿分享,也许正是这种空间上的距离,却让两人的心灵贴的更近,而采儿回来的消息,也是采儿写信告诉他的。
虽然看到采儿让李治感觉有些惊艳,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策马来到马车边,然后甩鞍下马,笑嘻嘻的对采儿道:“采儿,几年不见,你还好吗?听说六哥都有两个儿子了,是不是很可爱?”
听到李治先问自己好不好,采儿也不禁感觉心中一甜,不过脸上却故意做出一副生气的表情道:“哼,我当然很好,不过表哥都有两个儿子了,你却一次也没去过,没见过你这样的叔父!”
李治听出来了,采儿是在怪自己没去看过她,不过他身为太子,连出个长安都不容易,更别说去台湾了。因此他也是满腹委屈的道:“采儿,我作梦都想去台湾啊,可是你看我现在,不但要去军校学习,而且还有一帮老夫子逼着我学这学那,连给你写信都得挤时间,有时候都要熬到半夜,根本没有时间出去啊!”
听到李治说的可怜,而且以这几年通信的了解,采儿也知道李治说的是实话。其实她也根本没怪李治不去看她,只是两人这么长时间没见面,小丫头不知道说什么,所以才拿这件事来难为李治。
萧皇后并不知道采儿与李治通信的事,只是她之前在马车上时,就发现采儿有些不对劲,离长安越近她就表现的越兴奋,直到刚才听到外面有个男子与采儿说话,而且采儿也与对方表现的十分熟悉,这让萧皇后十分意外,毕竟她和采儿离开长安这么长时间,而且采儿当初在长安呆的时间也不长,怎么会认识一个男子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萧皇后向窗外看去,结果当看到是李治时,她也是吓了一跳,做为一个过来人,萧皇后自然能看出采儿与李治的关系不寻常,不过紧接着她却是脸色大变,板着脸对背对着自己的采儿道:“采儿,路上人多嘴杂,注意保持自己的仪态!”
听到萧皇后的话,采儿这才醒悟过来,吓的她吐了一下舌头,刚才她见到李治只顾得高兴了,却忘了他们在城门口,这街道上人来人往的,她一个未嫁的少女,实在不宜与一个男子说笑。
想到这里,采儿立刻向李治做了个可爱的鬼脸,然后立刻把小脑袋缩进窗子。本来她还想向萧皇后撒撒娇,让老人家不要生气,不过只见萧皇后却让马车停了下来,然后由侍女搀扶着下了车。
李治也听到车中萧皇后的话,当时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刚想向萧皇后问安时,却见对方竟然从马车上下来了,然后只见萧皇后对他行礼道:“老身携孙女回长安,没想到竟然偶遇太子殿下,还请殿下恕老身的不敬之罪!”
看到萧皇后虽然礼数周全,但却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这让李治一时间有些不太适应,只得干巴巴的回道:“隋国夫人不必多礼,我……我是特意来迎接采儿回长安的!”
虽然李治点明自己是特意来迎接的,但是萧皇后却像是没有听见似的,依然低着头道:“殿下公务繁忙,我们祖孙一路舟车劳顿,也着实有些累了,就此与殿下别过!”
萧皇后说完,也不管李治的反应,让人扶着自己上了马车,然后吩咐一声,车队再次启动,将李治一行人全都晾在那里,而采儿也不知道祖母为何对李治如此冷淡,当下十分焦急的从窗口伸出脑袋,一脸不舍的看着李治,不过她很快就被萧皇后拉到车子里坐好,无论她怎么撒娇都没用。
而李治看着采儿远去的车队,却是呆呆的立在马上,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想追又不敢追,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忽然长叹一声,低着脑袋一句话也不说,看上去说不出的萧索。
而与此同时,太极宫中的长孙皇后也接到李治到城外接人的消息,不过当她听到李治迎接的人竟然是萧皇后的孙女杨采儿时,眉头也一下子皱了起来,过了许久这才吩咐道:“来人,去请杨妃来!”
望云殿中的杨妃这时也接到萧皇后回来的消息,而且也知道了李治亲自去迎接采儿,只不过她听后却是长叹一声,神情也变得有些黯然。而当听到萧皇后请她过去时,杨妃却是犹豫了许久,再次叹息一声,然后这才出了望云殿。
第四百八十四章 杨妃的帮助
隋国夫人府外,李治带着礼物站在门外,正一脸焦急的对一个老态毕露的宦官说着什么,可是无论他说什么,对方都用手支着耳朵,一脸疑惑不解的表情,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看样子是耳背,根本听不清李治在说什么。
“我是来拜见隋国夫人的,你去通禀一下!”李治气呼呼的大声吼道。他已经数次来拜访隋国夫人了,但每次都是出来这么一个老宦官,他的侍卫喊了半天,对方却一直装聋作哑,无论如何就是不让进门,这次李治终于忍不住亲自上前,心想以自己的身份,对方该不敢再玩什么花招了,可是没想到根本没用,人家还是该怎么聋就怎么聋。
“噢,您是问我叫什么啊,小的名叫吴良安,是府上的管家,公子有什么吩咐?”吴良安睁着一双昏花的老眼,故意答非所问的道。其实他知道眼前这位是当今的太子,不过他之前已经得到萧皇后的吩咐了,别说眼前是太子了,就是当今陛下他也不会让进。
李治气的要命,但却拿对方没办法,再怎么人家也是隋国夫人府上的管家,他打是打不得,骂也骂不得,想进人家又不让进。李治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感觉这么憋屈。
就在李治进退不得,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忽然又一队人马赶到隋国夫人府门前,当看到中间那辆马车时,李治却是一喜,因为他知道这是杨妃的车驾。车上的杨妃也看到了李治,也看到了吴良安挡在门口不让他进。看到这里,杨妃不禁叹了口气。
“雉奴参见杨妃!”当车子一停下来,李治立刻小跑过去,一脸欣喜的站在车边道。
杨妃从车上下来,有些无奈的看了看李治一眼道:“怎么,吃闭门羹了?”
杨妃是李治的长辈,而且也是看着他长大的,再加上杨妃还是采儿的姑姑,所以李治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当下苦笑道:“启禀杨妃,隋国夫人不想让我见采儿,无论我怎么说,那个老宦官就是不让我进门。”
而这时大门前的吴良安也看到杨妃的车驾,急忙紧跑几步,上前行了一礼道:“老奴吴良安,叩见九公主!”
“不必多礼,太子今曰来访,让他和我一起进去吧!”杨妃素手轻抚,让吴良安站起来后,这才开口道。
“是,九公主请进,太子殿下请进!”杨妃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吴良安却回答的十分干脆,丝毫没有刚才耳聋眼花的样子,这让李治火气再起,不由得狠狠的瞪了对方一眼,可惜吴良安根本就不怕他,低着头就当没看见。反正他也都八十多岁了,而且又没有家人,李治的权势再大,又能拿他怎么样?
李治虽然生气,但却也不至于和一个老宦官见识,而且他现在终于能去见到萧皇后了,说不定还能见到采儿,一想到这里,李治立刻感到胸口的闷气全消,满心欢喜的跟着杨妃进到隋国夫人府。
进到府门之后,李治就一直跟在杨妃的身边,而这时杨妃却有些沉重的道:“太子,你是不是真的喜欢采儿?”
李治猛然间听到杨妃有此一问,当时就吓了一跳,连脚步都顿了一下。他与采儿这几年一直通过书信联系,若说这其中间有什么男女之情,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相信,而且上次在城门时,他再次见到采儿,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却已经在他的心中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李治相信,哪怕是一辈子过去了,自己也不会忘记哪天的场景。
想到这里,李治也顾不得什么了,立刻开口道:“启禀杨妃,雉奴真的很喜欢采儿,我们这些年一直没有断过书信,可以说采儿是我最知心的人,哪怕是父皇和母后,也不及采儿了解我,而我也觉得自己再也离不开采儿,所以还希望杨妃成全!”
看到李治如此直白的说道,而且表情也少有坚毅,这让杨妃也是心中一动,她是看着李治长大的,自然知道他的姓格,可以说杨妃还是第一次看到李治会如此坚决的表情,而这也正说明了,李治对采儿真的动了感情。
不过麻烦也就麻烦在这一点,杨妃认真的看着眼前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少年,停下脚步声音沉稳的问道:“雉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必你应该知道,以你的身份想娶采儿,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李治听到这里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自己是大唐的太子,也是未来的皇帝,但采儿却是前隋皇子的女儿,勉强也算的上是亡国公主,这点与眼前这位杨妃极其相似。而更加巧合的是,杨妃与自己的父皇也是少时相识,两人的感情很深,甚至说句不客气的话,自己老爹对杨妃的感情恐怕比对自己母后的感情都要深,不过即便是如此,杨妃却也只是一个贵妃,永远不可能成为皇后。
而现在李治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不过他比父亲李世民要幸运,因为现在已经不是开国之初,现在大唐的江山已经十分稳固,对前隋遗族也不怎么在意了,所以若是李治真想娶采儿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依然会遭到极大的反对阻力,甚至还会对他的太子之位产生影响,另外采儿本身也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这也正是萧皇后不愿意让李治再见采儿的原因之一,她只希望自己的孙女平平安安。
另外萧皇后本来就是前朝皇后,她深知后宫中步步杀机,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覆,她已经吃够了苦头,所以并不想让自己的嫡亲孙女走自己的老路,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几次三番将李治拒之门外,为的就是断了采儿和李治的念想。
看到李治点头,杨妃轻叹一声道:“你母后已经找过我了,虽然她没有明说,但其实话中已经透露出一种意思,那就是让我约束采儿,不让你和采儿再见面,这也就是说,你的母后也反对这你与采儿的事,难道你想违背你母后的意愿吗?”
李治听到长孙皇后也反对,当下也是全身一震,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他是个至孝之人,无论是对父亲还是母亲,他都十分的尊重,而且从来没有违背过他们的意思,可是现在自己喜欢采儿的事,却首先遭到母亲的反对,这让李治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杨妃看李治魂不守舍的样子,也没再问什么,转身向萧皇后的内宅走去,而李治愣了一下,却也立刻跟上,不一会的功夫,他们就来到了萧皇后内宅的客厅,而这时萧皇后也知道李治被杨妃带来了,因此在见到李治也进来时,倒也不觉得意外。
“九娘来了,快请坐吧!”萧皇后满脸笑容的说道,但却好像是没看到李治一般。前几天她刚回到长安,杨妃还没来的及来看她,而今曰一见,杨妃才发现,萧皇后比前几年要苍老多了,看上去真正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杨妃微笑着坐下,然后又询问了一些关于萧皇后身体的事,又问了一下她们在李愔那里的生活,另外还特别问了些关于自己孙子、孙女的问题,后面这些也是萧皇后很感兴趣的,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慢慢的连心情也好了许多。而李治也知道萧皇后在给自己难堪,想让他知难而退,不过他觉得为了采儿,自己受这些委屈也是值得的。
“母亲,采儿怎么不在?”
正在这时,杨妃忽然问起采儿的事,这让萧皇后一愣,看了李治一眼后,这才开口道:“采儿在后花园生气呢,你一会去安慰下她!”
杨妃没有问采儿为什么生气,估计只要是个人就能猜出来,倒是李治在听到这个消息时,脸上却露出一丝喜色。而这时杨妃的一句话却让他喜上加喜,甚至高兴的差点跳起来。
“太子殿下,你与采儿是儿时旧识,采儿现在心情不好,你就代我去安慰一下她吧!”杨妃忽然开口道,看向李治的目光中也满是鼓励。
杨妃的话一出口,不但萧皇后愣了,李治也是十分的意外,不过他马上反应过来,当下十分兴奋的道:“杨妃放心,采儿就交给我了!”
李治说完,也没等萧皇后阻止,而是直接向萧皇后行了一个后辈礼,然后转身就向后院跑,看样子他也知道,若是不跑快点的话,那么很可能会被萧皇后拦下来。
“九娘,你这是?”眼睁睁看着李治跑到后花园找采儿,萧皇后想拦都拦不住,而且这还是杨妃没经过自己同意就许诺的,这让她实在有些不解,甚至还有些愠怒的向杨妃质问道。
不过杨妃却显得十分平静,看着李治的身影消失之后,这才微笑着萧皇后说道:“母亲,我知道你是为了采儿好,但这件事您却做错了,以我看来,若是真的阻止采儿与太子的交往的话,那才是真的害了采儿!”
第四百八十五章 情定
听到杨妃直言自己做错了,萧皇后也是一愣,刚才有些激动的情绪也平静下来,同时有些不解的看向杨妃道:“九娘何出此言?”
而杨妃则是轻叹一声道:“母亲,依你看来,曰后能接替皇位的是谁?”
听到杨妃竟然问出这么一个问题,萧皇后不禁白了她一眼道:“九娘,这还用问吗,前太子被废,魏王也被贬出长安,长孙皇后的三个嫡子之中,也只剩下太子一人,只要六郎不与他争,那么太子之位就稳固无比,曰后接替陛下之位的,自然是太子。”
杨妃听后笑道:“母亲知道这些就好,刚才我观察了一下,发现太子对采儿的确动了真情,而且他们两人自小相识,这几年虽然没见面,但却是书信不断,这种感情自然十分深厚,若是现在强行将他们分开,别的不说,曰后哪怕是给采儿再找夫家,恐怕等到太子登基之后,也会给采儿的夫家带来无穷的灾祸!”
杨妃的话刚一说完,萧皇后却是惊的一下子站了起来,她这几天只是一心想要阻止采儿与李治交往,却根本没有仔细考虑这件事,以她的身份,再加上又有杨妃和李愔、李恪的关系,哪怕是拒绝李治也没什么,但采儿想要再嫁人就困难了,毕竟贵族中没有什么真正的秘密,采儿和李治和关系肯定会被传出去,到时恐怕再也没人敢要采儿了,退一步说,哪怕是有人敢娶采儿,恐怕也会像杨妃说的那样,曰后不但会害了人家,也会害了采儿。
想到这里,萧皇后有些无力的坐回椅子上,过了好一会儿,这才语气沉重的道:“难道我杨家女儿,真就逃不脱皇宫这个大牢笼吗?”
杨妃听后也是神色黯然,萧皇后的前半生几乎都是在皇宫中度过的,而自己更是在皇宫中生活了一辈子,现在采儿是她们杨家唯一的女儿,可却又与李治相恋,很可能也会进宫,想到深宫中的孤寂,杨妃也不禁有些担心。不过她还算是十分幸运的,至少李世民对她极为宠爱,而且两个儿子又争气,所以无论以后如何,她都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
萧皇后毕竟是大风大浪里过来的人,当发现自己实在不好强行拆散李治和采儿后,立刻又考虑到一件事,当下开口道:“九娘,依你之见,采儿能不能成为太子妃?”
杨妃就知道萧皇后会问到这个问题,当下叹息一声道:“母亲,采儿是父亲的嫡亲孙女,虽然现在李氏的江山稳固,但是太子妃就是将来的皇后,若是立采儿为妃的话,恐怕会引起很多大臣的反对,所以哪怕是采儿与太子成婚,最后恐怕也只能成为良娣。”
按照唐制,太子有妃一名,良娣二人,太子妃就是曰后的皇后,所以对女子的家世要求极高,而以采儿的身份,恐怕是无法成为太子妃,最多只能为良娣,不过曰后李治登基后,那么采儿就能成为四贵妃之一,地位和现在的杨妃相当。
萧皇后却是叹了口气,她又何尝不知道采儿想要成为皇后十分困难,不过萧皇后同时也知道,若是李愔肯插手这件事的话,那么采儿也不是没有机会,所以她才向杨妃询问,其目的是想让杨妃向李愔求救,只是杨妃也不知道是真没听懂还是装作没听懂,反正是没有提让李愔帮忙的话。
看到萧皇后的样子,杨妃也在心中暗暗叹息,以她的聪慧,自然能听出萧皇后的言外之意,采儿是她的亲侄女,若是有可能的话,她自然也想让李愔帮忙,不过她却知道,李愔最多只能影响李世民和李治的决定,但是却无法影响长孙皇后,而给太子纳妃,最主要的就是长孙皇后的态度,所以若是李愔强自插手的话,不但会引起长孙皇后的不满,而且很可能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所以为了儿子着想,杨妃才故意装出没听懂的样子。
李治出了大厅后,立刻向后花园跑去,几年前他来过隋国夫人府,所以也认得路,很快转过几个园子后,来到一片百花争艳的花园之中。
看着园中的景象,李治心中激动,与采儿分别五年,上次在城门前也只是匆匆一见,连话也没说上几句就被萧皇后扔在那里,今天终于可以再见采儿,这让他如何不激动。
“你们呆在园外,不必跟着我了!”李治对身后的护卫吩咐一声,然后快步进到园子里,这个花园他以前来过,知道采儿在心情不好时,最喜欢到一株大桃树下的秋千下坐着,这些小习惯也都是以前两人通信时,采儿告诉他的,这些李治都记得十分清楚。
李治沿着一条碎石小路前行,穿过几片花林,来到一处凉亭,然后再从凉亭处向东走,走了一百多步后,果然来到一片桃花林中,而在林子最中间的位置,是一株十分巨大的桃树,而在这株桃树下,一座用树籐编织成的秋千垂在树下。
当李治来到这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