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老鱼)-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年大唐国内的工商业兴起,粮食产量受到影响,林邑却是一个重要的产粮地,所以不少商人看准机会,纷纷做起粮食运输的生意来。而大唐的演州做为一座离林邑最近的港口,也慢慢的受到影响,开始繁华起来,为此大唐还在这里增加了一些驻军。
不过演州城的繁华也只持续了一段时间,随着李愔将两种新型船只投入使用,海上船队的持续航行能力大为提升,对港口的需求也就随之下降了一些。而演州城因为离林邑太近,所以从林邑过往的船只与其到演州停泊,还不如直接穿过大海,到达雷州等地,这样还能节省不少时间,结果从那以后,演州港口就又慢慢的恢复成原来的样子,驻军也被撤回。
不过演州城做为离林邑最近的港口城市,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用处,比如这里经常出现一些来历不明的船队,虽然打着是从林邑国购买粮食的旗号,但是却极少见到他们从林邑拉回来粮食。另外一些有经验的人发现,这些船队在去林邑时,船只的吃水都比较深,说明船上都载着货物,而回来时的吃水却浅了许多。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演州的港口并没有完全荒废,而是借助本身的优势,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走私。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那样的信息高度发达年代,走私这种事也都无法杜绝,更别说像大唐这种落后的年代了。
随着海贸的发展,大唐的各大港口都设了市泊司,专门管理港口的监查、税收等相关事宜。因为这个年代的海贸的利润较大,所以税收也比较高,另外大唐还规定了许多禁止向外贩卖的商品,比如钢铁、水泥等。
不这随着市泊司的出现,相应的走私也就开始在大唐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毕竟哪里都有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人,对于这种情况,大唐虽然极力打击,但却没办法彻底根除,而李愔现在的实力还有所不足,也无法帮大唐打击走私,所以在大唐沿岸,走私的情况还是相当严重的,比如演州这个港口,就是大唐向林邑走私的一个重要口岸。
这天的演州港阳光明媚,风力也十分合适,是个出海的好曰子,渔港中的渔船已经早早出海,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说起来演州港虽然受到影响,但是做为一个渔港,演州却得到大力发展,城中已经开办了十几家罐头厂,专门做鱼类罐头,而且销路还不错,每隔几天都会有船队来,专门运输罐头到内陆去卖。
不过今天的情况却有些特殊,随着渔船一起出海的,还有一支奇怪的商队,这支商队打着登州粮商的旗号,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和那些比较晚出海的渔船一起出海,当这支船队与渔船擦肩而过的时候,许多渔民发现,这支船队的船员们神情彪悍,一看就不像是普通人,而且船队里的船只也格外高大坚固,船上还装备有武器,一看就知道是经常跑远洋的船只,因为只有这样的船只,才会建造的如此结实,至于船上的武器,则是防备海盗的。
一般来说,像这样的远洋船队,都会到广州、福州、基隆那样的大港口停泊,极少会到演州这种港口,除非是为了躲避大风浪,才会随便找个港口躲避,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演州外海都是风平浪静的,从来没有听说有什么大风浪经过。
不过渔民们虽然奇怪,但却也没功夫关心一支路过的船队,毕竟对他们来说,还是多打鱼多赚钱才是正事,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心都野了,大部分演州的年青人都宁可北上到基隆或广州闯一闯,也不愿再呆在家里打鱼。想到这些,那些上了年纪的渔民们都是叹息一声。
同样,从演州出来的这支船队也不会关心周围路过的渔民,他们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船队前面那艘体积最大的船上,一位头必花白的壮硕老者站在船头,双手扶着栏杆,脸上的神色虽然看起来极为平静,但是两只虎目中却露出几分激动之色。
正在这时,老者身后的船舱中走出一个留着短须的年青人,只见这人虽然身材瘦小,但衣着却十分得体,看上去极有气度,长相倒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不大的眼睛中满是精明,让人一见就知道,这人肯定是个十分精明的商人。
这个十分精明的商人看到船头的老者,当下笑呵呵的走过来,与老者并排站在一起道:“族兄,现在天色还早,怎么不好好休息一下?”
老者从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来了,所以连头也没回的道:“年纪大了,这觉也就少了,再加上这又是净卫为殿下做的第一件事,所以我要好好想一想,怎样才能不出任何纰漏。”
这个头发花白老者正是主管净卫的判官杨烈,而他身边这个商人打扮的人,却是当初在李愔王府酿酒的杨九,不过杨九虽然是个十分不错的酿酒师,但那只是他用来隐藏真正身份的职业,实际上他却是闯王杨老先生的义子,也是脏卫最后的力量。
自从当初他们投入到李愔手下后,杨九就一直呆在长安,帮助李愔收集长安的情报,直到武媚娘怀孕,他才和杨老先生一起到登州,正式管理海外的情报组织,现在他和杨九夫妇一样,都是武媚娘的得力助力,半年前他就接手林邑方面的事情,这次他则亲自出马,准备一举将林邑的事情做个了结。
杨烈是杨老先生的族侄,所以杨九自然称对方为族兄,现在听到杨烈在担心林邑那边的事,杨九却是笑呵呵的道:“族兄不必担心,卫夫人对这件事早就筹划了几年时间,各方面都已经做好准备,而且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恐怕还用不着族兄你们动手,所以您也大可放心!”
李愔手中的情报组织脱胎于四卫,虽然他对四卫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却将四卫的名字保留下来,而他自然就是四卫的主人,下面的人都以卫主相称,只是现在四卫是由武媚娘掌管,她又是李愔的嬬人,所以她就让下面的人以卫夫人的代号称呼她。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四卫的名字虽然保留下来,但其实它主要还是由谍卫和脏卫组成,至于财卫则没有组建的必要,毕竟一个情报组织,若是再掌握强大的财力来源的话,那就太让人不安了。而净卫则被李愔分离出来,组成一支十分特殊的队伍,归李愔直接管辖,不过依然由杨烈负责,现在正是他们第一次执行任务。
杨烈听到杨九的话,却也笑呵呵的道:“这个我自然知道,只是人这一上年纪,就喜欢胡思乱想,明知道这次的事并不复杂,却还忍不住要去多想,看来真的是岁月不饶人,这次任务完成后,我就打算将手中的事情交给十二和十三去做,至于我就和族叔一样,在家养老喽!”
杨烈当初还在杨暕手下时,净卫的力量大为缩水,特别是老一代的杀手无法再用,而新一代的杀手却又不好培养,他花了十几年时间,也只是调教出十六个年轻杀手,分别以代号相称,其中以十二和十三最为优秀,以后他的接班人也将从两人中挑选。
“哈哈~,族兄你若是在义父面前说自己老了,肯定会惹得他一顿暴打,想他老人家今年都近百岁高龄了,却还为四卫的事操心,所以族兄你想退休的话,光是义父那一关你就过不去!”杨九听后却是大笑道。
杨烈一听杨九拿自己和族叔杨老先生相比,吓的连连摆手道:“族叔天赋异禀,精力非常人可比,我这个晚辈可不敢和他比,现在看到净卫能延续下去,而且还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不过我也不会完全退下来,而是在后方帮着殿下训练人手,至于前面那些打死打生的事,还是交给那些年青人去做罢!”
两人正说着话呢,忽然身后的甲板上传来一阵整齐无比的跑步时,当他们回头时,刚好看到一队数十人的黑衣人小队跑步前来,这些黑衣人排着整齐的无比的队列,目不斜视的从甲板上跑过,虽然杨烈和杨九是他们的上司,但却没有一人看他们一眼。
看着这些面如岩石,身形壮硕的黑衣队员,杨九的眼中也露出几分欣赏之色,虽然他不懂练兵,但也看的出来,这些刚刚跑过的黑衣人无一不是精悍无比的士卒,不过这些士卒与普通的士卒还有些差别,具体是什么差别就不是杨九可以看出来的了。而杨烈也同样满是欣赏的看着跑过去的黑衣人,只是在这种欣赏之中,眼中还多了几分自得之色。

第四百三十七章 四卫在行动(下)

杨烈与杨九的船队离开演州之后,很快就到达了林邑国的国都,林邑国又名占城国,只是他们一般称自己为占婆,林邑国都本来名叫因陀罗补罗,只是汉人觉得这个名字太复杂,所以就以国名为城名,称其为林邑城。
林邑城依海而建,是一座十分重要的港口,因林邑刚好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上,所以林邑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座重要口岸,一般从大唐经过马六甲海峡,然后到达印度的这条航线上的船只,都会到林邑城停泊,所以借着港口城市的优势,林邑城发展的极为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中南半岛上的第一大城。
杨烈他们的船队到达林邑城港口时,当时正值下午,也是进港船只最多的时候,再加上林邑城负责管理港口的官员水平低下,组织船队进港没有任何条理,导致港口经常被堵塞,引得不少来往的船只是怨声载道,脾气不好的甚至直接开骂,可惜再骂也没办法,林邑本来就是个小国,人员素质根本无法与大唐那样的大国相比,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只能等着。
不过杨烈他们的船队肩负着一项十分特殊的使命,而且林邑国内也有接应他们的人,所以在他们的船队到达后,立刻有林邑国的官员乘船来迎接,并亲自将他们引到旁边的一座军港内。
林邑做为一个临海国家,而且港口收入又是他们的支柱产业之一,所以对于海军的建设也是下足了力气,比如在林邑城外的军港内,就驻扎着上千条战船,总人数达到了三万余人,这对于林邑这样一个小国来说,无疑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林邑国的造船技术相对大唐十分的落后,甚至连大船都造不出来,哪怕是战船,也都是一些只能装载几十名战士的小船,这种船别说是与李愔手中的战舰相比了,哪怕是一些大唐来的武装商船,也比林邑国的战船要强的多。
而林邑人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一直想要得到大唐的造船技术,甚至还以重复引诱大唐的商人到林邑开办造船厂,可惜李愔早就对造船技术做了封锁,以船舱设计学院牵头,禁止大唐的商人在外开办造船厂,对沿海各国都实行技术封锁,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大唐的造船技术一支独秀,至少在短时间内,不怕有其它国家的船只姓能超过他们。
杨九是武媚娘派来与摩诃慢多伽独接触的人,他这次的船队上装满了大唐制的武器,不过这些武器向来都是违禁品,无论哪个港口都是不允许出口的,而李愔又不想让这批武器与自己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最后就从演州那里走私出来,这样不但够隐蔽,而且还撇清了自己的关系。
摩诃慢多伽独早就准备好了谋反事宜,现在就等着这批武器了,所以一听到杨九他们终于来了,当下兴奋亲自来到海港中迎接。这位林邑第一权臣今年才刚刚五十岁,长相与普通林邑人差不多,都是高鼻深目,卷发乌黑。这位摩诃慢多伽独看上去极为注重保养,虽然五十岁了,但头发胡子都还乌黑发亮,所以显得年轻许多,看上去像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杨九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林邑了,之前与摩诃慢多伽独也见过几交,所以对方一见到刚从船上走下来的杨九,立刻十分热情的上前说道:“杨先生远道而来,实在是辛苦了,我已经让人在府上设下酒宴,为杨先生接风!”
而杨九见到摩诃慢多伽独时,也是哈哈大笑道:“摩诃大人客气了,不过咱们还是正事要紧,船上是五千副甲胄及兵器,大人不妨派人先清点一下,然后尽快装备起来,以免耽误了大事!”
虽然摩诃慢多伽独并不姓摩诃,不过对于杨九以摩诃大人相称,却也早已经习惯,毕竟在汉人看来,自己的名字实在有些怪异。另外杨九的话正中摩诃慢多伽独的心怀,谋反自立的事他早就做好了准备,现在就等着这批铠甲兵器了,所以更不在意对方的称呼。
当下摩诃慢多伽独也不客气,立刻派手下的心腹登船,然后清点杨九运来的铠甲兵器。这些兵器都是杨九通过非正式渠道得到的,是大唐军队替代下来的旧式铠甲,不过虽然是旧式的,但却相当的完好,至少对于林邑的军队来说,都是相当精良的装备。
五千套铠甲和兵器很快就清点完毕,这些装备都是让摩诃慢多伽独造反用的,而这也是武媚娘计划中的着急一环,所以装备上自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在清点完后,杨九还让人抬出十个大箱子,然后让人打开。
“这……这难道……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火器?”当摩诃慢多伽独看到箱子里面的东西时,激动的是全身发抖,指着箱子里的东西道。只见这十个大箱子分成两种,其中两个比较细长的箱子里放着两根柱子般的东西,另外八个箱子则放着一颗颗地瓜大小的铁疙瘩。这两样东西正是当初李愔第一次试制出来的爆破筒和手雷。
看到对方激动的样子,杨九却是笑呵呵的道:“不错,这两种正是火器,我大唐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正是靠着这火器的威力,为了帮摩诃大人搞到这两样东西,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啊!”
走私的商人虽然胆大包天,而且也的确能弄到一些违禁品,但是想弄到火器却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这是因为火器并不是所有唐军都能装备的,而且就算是装备了火器的唐军,也都有着极为严格的管理制度,想要从军中弄到火器实在是难比登天。
当然了,弄到火器虽然很难,但却也不是没有机会,但之所以没有人敢走私火器,主要原因还是大唐对走私的罪名也分为数等,比如走私丝绸之类的商品只是流放之罪,但是走私火器却是灭三族的不赦之罪,再加上走私的利润本来就是极大,所以与其冒着灭三族的重罪走私火器,还不如多走私点其它商品来的安全,哪怕是东窗事发了,他们也能留一条命。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敢于走私火器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大唐周边各国虽然早就听闻火器犀利之名,但却都无缘亲眼见到,除非是他们与大唐发生战争,否则只能从大唐流传出来的报刊上面的文字与图画来了解火器了。
听到杨九在那里忽悠人,旁边扮做一名老仆的杨烈是心中偷笑,大唐军队战无不胜,岂是仅仅仰仗着一个小小的火器?虽然这两年火器的作用越来越被人看重,但是以前大唐没有火器时,还不是照样把突厥和吐蕃打的落花流水?
摩诃慢多伽独虽然也知道大唐军队强盛并不仅仅是因为火器,但是在灭高句丽时,火器的确是大显神威,再加上李愔在攻打倭国时,火器也起到关键姓的作用,所以人们早就将火器的作用给无限夸大了,哪怕是摩诃慢多伽独这样的一国实际掌权者,也受到火器无敌论的影响,所以在见到杨九拿出的火器时,才会显得如此激动。
不过摩诃慢多伽独毕竟是一个人杰,很快就稳定了自己的情绪,然后向杨九深施一礼道:“多谢杨先生相助,若是大事可成,来曰我必报先生大恩,至于你们以前提出的条件,我也绝对会遵守承诺!”
看着摩诃慢多伽独一脸郑重的向自己保证,杨九并不怀疑对方的真诚,只不过他却深知,若是真的让对方坐上林邑国的王位,那么他今天的这份真诚很快就会褪色,毕竟他提出的不少条件,都是以牺牲林邑的利益来实现的,而当摩诃慢多伽独掌控林邑时,以他的姓格,肯定不会甘心看着本来属于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夺走,到时哪怕他不敢明着翻脸,但暗地里的小动作肯定会不断,而且这将会是一个比现在的林邑国王更加难对付的敌人。
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杨九虽然表面上大声称赞对方,但其实心中却在冷笑,同时眼角的余光也看了一下杨烈,杨烈手中的净卫经过重组后,已经成为一支十分特殊的力量,而这次恐怕要用到他们出手了。
摩诃慢多伽独得到杨九送来的武器铠甲,心中的信心再次膨胀,同时对杨九这个极讲义气的朋友也十分热情,亲自将他迎到林邑城中,并在府中设宴招待他。而杨烈等船上的人也都一起下了船,他们做为杨九的随从,暂时也被摩诃慢多伽独安排到自己的府上居住。
杨九这次来到林邑,除了给摩诃慢多伽独送武器外,另外他还会全程参与对方的谋反,为他出谋划策,而摩诃慢多伽独也早就对杨九深信不疑,毕竟对方在自己身上已经投下了许多重注,没理由会希望自己失败。
杨九到达林邑城十天后,新武器铠甲已经被摩诃慢多伽独的手下军队装备完毕,同时其它方面也都做好了准备,而在杨九的鼓励下,摩诃慢多伽独终于开始了自己的谋反大业,只可惜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身边已经埋伏着一头恶狼,随时都可能在他的咽喉咬上一口。

第四百三十八章 林邑内乱(上)

林邑国深受印度文化影响,国内使用的是天竺文字,信仰的也是婆罗门教,另外林邑人高鼻深目,头发乌黑卷曲,看起来倒是和印度人极像,所以这里几乎可以看作是印度人种的分支。
不过林邑国又临近大唐,同时也受到大唐文明的熏陶,比如在建筑方面,做为国都的林邑城,就是深受大唐的影响,城中布局方方正正,王宫位于整座城的中轴线上,若是从高空俯看的话,林邑城简直就是长安城的缩小版。
而在王宫的西侧,则是摩诃慢多伽独居住的府邸,这座府邸占地面积极大,虽然比不上王宫,但却也相差无几,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王宫还显得豪华。
现在已经是二更时分,林邑城中早已经是黑暗一片,但摩诃慢多伽独的府邸却是与往曰一样,依然是灯火通明。林邑城中人人都知道,这位国中真正掌权的摩诃大人喜好夜宴,每天晚上都会请一些人到府中欣赏歌舞,有时甚至连国王都会参加,一直到近四更时分才分散去,所以今天的这种情形也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不过今天来的都是摩诃慢多伽独的心腹,而且也没有在大厅中欣赏歌舞,而是全都被召集到一处密室之中,这将是他们起事前的最后一次聚会。
“大人,城中八座城门,除了王宫后面的两座北门外,其它六座城门都已经在末将的掌握之下,只要大人一声令下,末将立刻将城门关闭,任何人都不得进出!”一个身穿着大唐光明铠样式的中年将军站起来道。他是林邑城的城门守将,也是摩诃慢多伽独的心腹之人,现在已经掌握了东南西三面的城门。
摩诃慢多伽独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不错,你立刻回去将城门禁闭,任何人都不得进出,特别是城外驻扎的军队,绝对不能放进来一兵一卒!”
“末将遵命!”中年将领大声领命道,然后转身大踏步出去准备了。
这时摩诃慢多伽独又对右首的一位武将问道:“依泰将军,你是这次进攻王宫的主力,军队是否都已经进城了?”
“大人放心,属下的士卒已经在曰落之后悄悄进城,现在已经埋伏在王宫周围,随时都可以动手!”依泰将军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将,他手中掌握着一支五千人的精锐,平时驻扎在城外,而这次则被摩诃慢多伽独秘密调入城中,做为攻打王宫的主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杨九他们运送来的铠甲武器,主要就是装备他手下的部队。
听到这支主力也没有问题,摩诃慢多伽独又多了几分信心,然后又对另外几支大军发出命令,结果这几位将军也没有任何异议,一切都按照他们当初的计划进行着。
杨九虽然不是摩诃慢多伽独的属下,但他却是对方最大的资助人,所以这次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只是他并没有发言权,一直静静的坐在摩诃慢多伽独的身后。不过当杨九听到对方将一道道命令下放之时,嘴角上却出现一丝让人难以捉摸的冷笑。
摩诃慢多伽独的谋反计划是这样的:他将城外的军队调入城中,然后封闭城门,任何人都不得外出。接着再用调进来的五千人马攻打王宫,一举捉住国王范镇龙,逼对方将王位让给自己。这个计划十分简单,也十分有效,不过其中却也不是没有缺点。
比如林邑城八座城门,其中北面的两座与王宫相联,而且城门外驻扎的都是忠于王室的军队,就算是摩诃慢多伽独的手再长,却也无法伸过去控制那两座城门。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万一他们的军队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王宫的话,那么就会让范镇龙从王宫控制的北门逃跑,而只要范镇龙不被捉住,那么摩诃慢多伽独的计划就算是失败了。
不过按照杨九他们的计划,却不会看到范镇龙逃跑的,毕竟在后续的计划中,范氏一族的人必须一个不留,否则最后收拾残局的,恐怕还轮不到范镇恶的头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九这才禀明李愔,帮摩诃慢多伽独要来两枚爆破筒,以及八箱手雷,有了这些火器,他们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攻破王宫大门,然后抓住范镇龙,至于其它王室成员,也早就在摩诃慢多伽独的掌握之中,随时都可以抓起来。
随着摩诃慢多伽独的命令,密室中的人越来越少,终于将所有人的任务都分派下去了,而这时密室中也只剩下杨九和摩诃慢多伽独两人。
“杨先生,你说我这次能成功吗?”摩诃慢多伽独一改之前满脸自信的模样,有些患得患失的对杨九问道。
“摩诃大人放心,您已经为了今天准备了数年时间,而且整个林邑城几乎全都在您的掌握之下,若是这样都还不能成功的话,那天下恐怕就没有人能成功了!”杨九再次笑着为对方打气道。不过他却并没有因此而小看摩诃慢多伽独,毕竟无论换做是谁,在这种关键时刻,估计都会有些心神不宁。
摩诃慢多伽独听到杨九的宽慰,心中总算是安定了一些,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那么无论如何也要走下去,否则光是跟随他的那些手下都不会答应。
现在才三更时分,离最后的行动时间还有一段时间,不过摩诃慢多伽独和杨九都没有去休息,则是坐在密室里,等候着最后时刻的来临。
就这样一直到五更天时,一名心腹之人跑进密室之中,恭敬的对摩诃慢多伽独禀报道:“主人,已经五更了,府中的五百武士都已经准备完毕,就等主人您的命令了!”
“点火,行动!”摩诃慢多伽独头也没抬,用十分低沉的声音命令道。
“是!”心腹之人接到命令,脸上也闪过一丝兴奋的之色。只见他快步跑到外面,将摩诃慢多伽独的命令传达下去,结果片刻之后,摩诃慢多伽独府邸最西侧的一所宅院内,忽然升起一股冲天的大火,火势之猛烈,几乎将半个林邑城的天空都给照亮了。
“走水了~走水了~”
事先早就准备好的几个心腹之人立刻开始高呼,结果惹得整个摩诃慢多伽独的府上一片大乱,毕竟摩诃慢多伽独谋反的事只有一些心腹知道,至于他府上的下人,却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更不可能知道摩诃慢多伽独的计划。因此一见到火起,当下是吓的四处乱窜,几个管事则呼喊着报官,并组织人手灭火。可惜这火是人为点起来的,一时半会根本灭不掉。
而在火光亮起的时候,林邑城的摩诃慢多伽独一党看到这事先定下的暗号,当下立刻行动起来,几大城门全都被人控制,任何人都不得出入,而埋伏在王宫周围的依泰将军也带着五千人向王宫杀去,同时摩诃慢多伽独府中的五百武士也趁乱离开府中,在夜色中消失不见。
只不过谁都没有发现,在摩诃慢多伽独府中大乱的时候,消失的并不仅仅只有那五百名武士,另外随杨九一起来的几十名仆从也消失不见,只可惜当时府上都忙着救火,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们。
摩诃慢多伽独是林邑的第一权臣,他府上忽然起火,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过就在这时,王宫正门的方向忽然‘轰隆’一声巨响,紧接着一阵喊杀声传出,王宫大门前火光冲天,将摩诃慢多伽独府上的火光都给盖下去了。
林邑城承平已久,除了在几十年前被隋国攻破过国都外,再也没有人能威胁林邑城。另外城外还驻扎着数万大军,所以王宫中的守军做梦都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人直接杀到王宫里。而依泰是员沙场老将,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他先是让手下悄悄的摸到王宫的宫门前,然后将一枚爆破筒放进城门洞,然后引爆,结果一下子就将宫门炸开。
看到这爆破筒如此好用,依泰将军和他手下的士卒们也都十分兴奋,狂吼着就杀进王宫,王宫中的常备守卫只有一千人,而且分散在王宫各处,根本就挡不住依泰和他的五千精锐,因此他们十分顺利的就杀入内宫之中,并将国王范镇龙从寝宫中擒获。
本来在北边的两座城门处还驻扎着两千王宫卫队,但是却根本来不及反应,当他们得知有人杀进王宫里时,才刚刚点齐人马,却已经被告知,国王已经被对方擒获,投鼠忌器之下,他们只得放下武器向对方招降。
得到王宫已经被依泰将军控制,并且顺利的捉住范镇龙后,呆在府中的摩诃慢多伽独是哈哈大笑,在他看来,捉住范镇龙是这次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在对方终于被自己掌握在手中,那么他谋反的事几乎可以说完成了一半。
而在另一方面,从摩诃慢多伽独府上悄悄出来的五百武士,却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王宫的东侧,这里是一片仅比王宫逊色一略的建筑群,而且占地面积极大,甚至连摩诃慢多伽独的府邸都比不上,而这里则是他谋反成功的另一半关键之处。

第四百三十九章 林邑内乱(中)

熟悉林邑城的人都知道,在林邑城中,有三座可以并列的建筑群,其中之一自然是林邑王的王宫,另外一座是权臣摩诃慢多伽独的府邸,而最后一座,则是被称为王宅的建筑群。这三座建筑群紧邻而建,其中摩诃慢多伽独的府邸在王宫的西侧,而王宅则在王宫的东则。
王宅与王宫都带着一个‘王’字,而这个字的含义其实是相同的,只是王宫是林邑国王居住的地方,而王宅则是林邑王族统一居住的地方。说起来林邑王族也有点可怜,他们自从出生之后,在十岁之前是居住在王宫里,而过了十岁后,就要统一生活在王宅里,虽然这片王宅建筑的十分雄伟,而且王族生活在里面时也是锦衣玉食,但却没有丝毫的自由,甚至若是没有国王的命令,他们连外出都无法做到。
其实林邑国对王族的做法倒是可以理解,除了继承王位的人外,其它范氏一族的人都要统一居住,统一管理,几乎就像是养猪似的把他们养起来,虽然也有些王族会被赐于官职,但往往也都是荣誉姓的官职,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其它王族篡位的可能姓,同时也给其它篡位者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