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老鱼)-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李愔兴趣索然的样子,文儿和画儿也放下纸牌,一边收拾一边回答道:“启禀殿下,自从来到泗沘城后,金嬬人就一直呆在王宫里,虽说这两天下雨,不过她好像对百济的王宫十分感兴趣,有空时就在王宫里四处转转,刚才我见她好像在王宫后苑。”
说起来百济的武王还真会享受,这座王宫依山而建,不但建造的十分奢华,而且占地面积极大,大体上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面的是宫殿群,供平时办公住宿,后面的则是将一片山川包括进来,这片山川经过匠人的打理,风景极为优美,而且还放养着不少动物,有空时可以去打猎,而这就是所谓的后苑。
“后苑?”李愔听后也有几分兴趣,当初在登州时,他就听说过百济王宫的后苑,现在这里虽然已经属于自己,但是前段时间一直忙于公务,根本无心到后苑一观,还不知道那里是不是像传说中那么美?
“走!咱们也去看看!”李愔跳下床兴奋的道,现在正是三月时节,各种花卉开的正艳,再加上外面小雨纷飞,想必风景更是极美,如此好的机会可是十分难得。
看到李愔有如此兴致,文儿和画儿也十分兴奋,这两天李愔忙的要命,她们也一直侍立在身边,所以也没有机会欣赏一下王宫的美景,现在终于有了机会,两女自然都是欢呼一声,小跑着去准备了。
不一会的功夫,文儿和画儿将所有东西都准备齐全,其中有三把精美的纸伞,雨天穿的高齿木屐,另外还有一个小食盒,里面放着几样小菜和一壶酒,三人将这些东西带好之后,兴致勃勃的冲到后苑游玩。
刚一到后苑,李愔立刻就是一愣,因为他在这里看到一样十分熟悉的东西,只见在他们行走的这条碎石小路的两侧,种植着一棵棵粗大的树木,树枝上则开满了一丛丛的粉色花朵,雨滴沾在花朵之上,看上去晶莹剔透,而且在雨水的击打下,这些花朵不时有花瓣落下,看上去就像是天空降下的花雨一般,美的让人心醉。
“樱花?”李愔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树木,他实在没有想到,在百济这种地方,竟然能见到樱花?不过随即李愔就反应过来,后世的樱花虽然是日本的国花,但樱花的原产地却是在中国,在唐朝时期才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现在估计倭国那里还没有樱花,倒是在百济这里却已经有人在种植。
文儿和画儿看着这种花开花落的美景,倒是十分的兴奋,一手撑着伞,另一支手却伸出伞外,将树上落下的花瓣接在手中,然后放在小巧的琼鼻下闻了闻,笑嘻嘻的对李愔说:“这花好香,殿下您也闻闻!”
虽然因为后世的一些缘故,李愔对樱花这种植物并不太喜欢,不过却也不得不承认,当一片一片的樱花树盛开的时间,的确是一种难得的美景。
后苑中的樱花树种的并不少,路两边全都是这种樱花树的身影,远处还有一大片的樱花林,由此可以看出来,当初那位武王肯定十分喜欢这种花,可惜还没花开,他就成为了李愔的阶下囚,再也无福欣赏这种美景了。
穿过了樱花林后,映入李愔眼帘的却是一座并不太高的小山,山体也十分平缓,一条蜿蜒曲折的碎石小路通向山顶,而在山顶之上,建一座不小的亭子,隐隐约约之间,亭子中好像有人在那里。虽然看不清亭中人的模样,不过猜也能猜到,里面肯定是金胜曼无疑。
“咱们也上去瞧瞧!”李愔笑呵呵的说道,刚才这一路走来,倒是让他发现,这后苑果然是名不虚传,整个后苑依山水而建,由高手匠人原来的自然之景上做出修饰,使之更加的宜人,说起来也算是十分不错的休闲之地,日后若是有空的话,倒是可以把文心和惜君她们带来度假。
沿着小路上到山顶,果然看到金胜曼独自坐在亭中,旁边还有两个侍女站在一旁,虽然金胜曼侧对着李愔坐在那里,但是却将头扭到一边,好像在看着什么东西?
李愔顺着金胜曼的目光看去,却发现那里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后面好像是一道悬崖。本来这岩石和悬崖看起来都十分普通,不过在那块大岩石上,却放着不少的祭品,只不过看样子都已经放了不少天了,盘子中的祭品都已经腐坏了。
另外除了这些之外,岩石上竟然还放着一枝樱花,在雨水中开的正艳,看样子才刚刚从树上采下来。

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花崖

金胜曼目光痴痴的看着不远处的那块岩石,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竟然连李愔的到来也没有发现,直到她身边的侍女向李愔行礼时,这才惊醒了沉思中的金胜曼,只不过她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李愔,然后又扭过头看着那块岩石,似乎李愔还不如那块石头有吸引力。
对于金胜曼这种十分失礼的举动,李愔却并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的走到亭子中,将手中的纸伞收起来,然后坐下来问道:“怎么,这块石头有什么特别?”
对于李愔毫不客气的坐到自己身边,金胜曼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语气淡淡的说道:“这块石头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甚至在几天之前,它还只是一块十分普通的石头,只不过在大唐军队攻破泗沘的时候,王宫中有不少宫女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从这块石头上跳了下来,宁死也不愿落于唐军之手!”
金胜曼的话音很轻,表情也十分冷漠,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件与她毫不相关的事,可是任何人都能从她的语气中,听出一种十分悲伤的感觉,好像金胜曼自己就是那些以死保命贞洁的百济宫女一般。
而李愔听到这块岩石竟然还有这个故事时,脸上的表情却是十分的尴尬。在这个年代,唐军的军纪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不过在战争之中,却依然难免有抢掠的事情发生,比如当初苏定方打下泗沘城时,因为百济人的反抗,使得唐军将士大怒,有些地方就发生了抢掠,至于女人自然也抢了不少,幸好有苏定方极力阻止,好不容易才将抢掠的事件给压下去。
其实说起来这也不怪李愔,因为攻打泗沘城的唐军是他向张俭借的,张俭这家伙可不是个良善之辈,特别是对异族更是十分残忍,当初攻打高句丽时,他就命异族军队在前方做炮灰,可以说根本不把那些异族当人看,而他手下的将士自然也受他影响,在对外作战时格外残忍,要不是有苏定方约束的话,估计连屠城的事他们都干的出来。
金胜曼也看到了李愔脸上的尴尬,不过却没有停下来,反而长叹了口气道:“这些百济宫女的德行着实让人感动,泗沘城的百姓在得知这件事后,纷纷托王宫里的人前来拜祭,而我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个故事,只不过我却在想,当初若是我们新罗与和百济一样顽抗到底的话,也许我也会像这些百济宫女一般,在国破之日自杀明志!”
金胜曼的话中透着浓浓的怨气,李愔自然听的出来,而且他也知道对方的怨气是从哪里来,其实说到底还是他把所有新罗贵族迁到泗沘这件事,虽然金胜曼在李愔的逼迫下不得不同意了这件事,但是心中的怨气却还是消不下去,现在竟然还说出后悔当初没有像百济一样顽抗的话,显然是在对李愔说气话。
不过李愔听后却是指着金胜曼哈哈大笑,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若是你们新罗不降的话,别的事情我不敢保证,不过你这个女王却绝对活不到国破的那一天,要自杀明志的恐怕是金春秋和金庚信才对!”
李愔毫不客气的指出,以当时新罗的情况,金胜曼若是不与他联姻的话,恐怕早就被金春秋篡位成功了,而且金胜曼虽然是金春秋的姨母,但恐怕以对方的品性,肯定不会留她一条性命,所以根本活不到国破那一天。
而金胜曼听后却是狠狠的瞪了李愔一眼,虽然他说的不错,但却让她十分没有面子。
“对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金春秋和金庚信已经抓到了,他们在百济国内四处躲藏,最后终于跑到了海边,本来打算乘船逃到倭国去,可惜却在海上被海军截住,现在已经在押送来的路上了。”李愔对金胜曼的态度并不在意,而且还笑呵呵的说出一个好消息。
当初苏定方攻破泗沘城时,金春秋和金庚信就被软禁在王宫里,可是这两人的运气太好了,竟然趁着城破时的混乱逃了出去,而且还带走了一部分花道郎,也正是凭借着这些人,他们在百济国内四处躲藏,后来好不容易准备逃到倭国,最后却还是功亏一篑。
“太好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押到泗沘?”金胜曼也有些惊喜的道。对于这两个人,她心中可谓是恨极,当初若不是他们在国内步步紧逼的话,她也不至于掌控不了国内的局面,最后不得不与李愔联姻,并把整个新罗都送了出去。
“估计再有个两三天吧,说起来他们两个也真能折腾,竟然逃到了对马海峡,若不是运气不好遇到了我手下巡逻的船队,恐怕这次还真的让他们跑到倭国了。”李愔也是语气恨恨的道。当初在新罗时,他就想杀这两,结果让他们跑到了百济,这次若是再让他们从百济逃到倭国的话,那他可真的要被气个半死了。
说起金春秋和金庚信被抓的事,总算让金胜曼心中的怨气减少了一些,思维也终于恢复了正常,考虑了一下自己现在的处境,幽幽的叹了口气道:“殿下,新罗和百济都尽在您手中,日后您又该如何治理?”
李愔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了看亭外的蒙蒙细雨,然后让文儿将食盒中的酒菜摆好,而金胜曼也很知趣,亲自提起酒壶给李愔斟了杯酒。
只见李愔端起酒杯轻轻的品了一口,然后这才开口道:“这个你就放心吧,我既然已经将新罗和百济划分成三州,就是将这里当成自己的领地,日后自然会好好治理,别的不敢说,但是让这里的百姓吃上饱饭还是没有问题的。”
看到李愔说的如此笼统,金胜曼心中并不满意,不过她也知道,李愔并不想让她再插手这里的政事,所以也就没有再说话,而李愔这时也沉默下来,亭子中一时间寂静无声,气氛显得有些尴尬。
过了好一会儿,李愔忽然拿起酒壶站了起来,也不顾外面细细的春雨,径自走到那块百济宫女跳崖的岩石旁边,文儿想送把伞,却被李愔给拒绝了。只见他将手中的酒壶一倾,一条细细的酒液倾撒出来,看样子李愔是在以酒祭拜这些跳崖的宫女。
祭拜完之后,李愔这才回到亭中,然后对旁边的文儿说道:“文儿,你将我祭拜跳崖宫女的事记下来,然后命人传扬出去,另外再让人在这岩石上刻几个字,就叫‘落花崖’吧,而且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这后苑向外开放,允许别人前来为这些宫女祭奠!”
“是,奴婢记下了!”文儿虽然不明白李愔这样做的涵义,不过她也没有多问,毕竟在她看来,只要是殿下吩咐的,自然有他的道理,自己只要按殿下吩咐的去做就行了。
而金胜曼听后,眼中却是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李愔的此举她自然十分清楚,无非是借这件事向百济人表示自己的宽容大度,然后收买人心罢了。毕竟百济与他们新罗还有些不同,国内各地的动乱还没有平息,所以李愔做出这些收买人心的举动,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吩咐完文儿之后,李愔也就不再想这些烦心事了,而是专心在这里饮酒做乐,而金胜曼这时也已经认命,毕竟无论她再怎么不满,新罗贵族迁到泗沘也已经成为事实,可以说她在与李愔的争斗中,已经一败涂地,甚至接下来自己该做什么她都不清楚?
想到这些,金胜曼心中也十分迷茫,最后干脆也不想了,抢过酒杯与李愔对饮起来,只可惜她的酒量实在不怎么样,才喝了几杯,就已经星眸含醉,话也开始多起来,甚至讲起自己当初被堂姐逼着坐上女王之位,然后又与朝臣争斗的事,更让她感觉十分的委屈,最后竟然爬在桌子上呜呜哭了起来。
看着第一次在自己面前露出柔弱姿态的金胜曼,李愔心中也不禁起了几分恻隐之心,想起当初在平壤时,虽然两人相处的十分不愉快,但毕竟也算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可惜第二次再见面时,对方却已经身为女王,为了自己的利益,李愔不得不逼迫金胜曼,将新罗白白让给了自己。
不过李愔的这份恻隐之心并没能保持多久,大哭着发泄了一阵之后,金胜曼抓起酒壶再次痛饮几口,然后指着李愔就是一顿数落,不但数落李愔欺负她一个小女子,而且还痛骂他不是个男人,两人成婚到现在,她却还是个处子之身……听到金胜曼这些醉话,她身边的两个侍女都吓的不轻,一来是怕李愔处罚她们的女王,二来是担心听到如此‘机密’的事后,会被李愔给灭口。而与她们相反,文儿和画儿听后却是捂嘴偷笑,搞的李愔是尴尬不已。
最后李愔让两个侍女把醉的不轻的金胜曼架了下去,而他赏景的心情也没了,不过就在李愔刚准备要离开时,忽然看到山下有人快速向他们这边跑来,等到面前之时,这人立刻呈上一封书信,这是刚从登州送来的,只不过就在李愔把信打开看过之后,一张脸立刻变得苍白无比,脸上也露出一种悲戚之色!

第三百三十六章 杨暕去世

百济王宫中的书房中,一盏昏黄的油灯静静的燃着,不时爆出一两朵灯花,却根本无人修剪灯蕊。
李愔一个人坐在灯下,手中拿着一封刚刚打开的书信,满脸都是悲痛之色。他手上的书信是杨妃亲笔写的,先是送到了登州,然后从登州转到他手中。至于信中的内容,则是一件让人悲伤无比的事,李愔那位好不容易活下来的舅父杨暕,在一个月以前因病去逝了。
虽然李愔对这件事早就有心理准备,毕竟杨暕身患绝症,在他离开长安之前,就已经几次发病危及性命,可是当这件事真的来临时,却还是让李愔有些无法接受,特别是想到杨暕去世之时,自己这个亲外甥却不能见他最后一面,这让李愔心中也不禁有些自责。
其实真正说起来,李愔与杨暕相认的时间并不长,加在一起也还不到一年时间,可是也正是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却让杨暕和李愔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亲情,想到当初两人在台湾刚见面时,杨暕就将一切都托付给自己,而且在各方面也全都尽力的帮助他,也正是因为杨暕的这种帮助,才让李愔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让台湾的发展走上正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李愔放弃皇位的举动,整个大唐除了李世民是真心支持的外,其它大部分人都对李愔的这一举动十分不解,甚至连杨妃也不赞成儿子的这一举动,毕竟在别人的看来,放着好好的皇位不做,偏偏跑到海外和生番打交道,这不是傻是什么?
虽然杨暕可能并不明白李愔是被工商业所逼,才不得不在海外寻找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不过他却明白,自己这个外甥绝对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既然他选择在海外发展,那就一定有他的理由,所以对于李愔的事,杨暕处处都表示出自己的支持,甚至还把净卫也全都交到他的手中,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自然让李愔对杨暕也更加的亲近。
可也正是这样一个让李愔感到十分亲近的人,最终还是没能摆脱病魔的纠缠,在李愔的海外大计才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这么撒手而去,这自然让李愔感到无比的悲痛,自从接到书信之后,他就把自己关到书房里,一个人呆呆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李愔身边的人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们却都知道,自家王爷有个习惯,那就是遇到有什么难解的事时,就会把自己关到书房里,直到想到办法才会出来,而且这期间严禁任何人打扰,连文儿和画儿也都不敢。
不过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文儿和画儿眼看着李愔接到信后,一脸都是伤痛之色,而且自从上午把自己关到书房里后,里面就一直没有动静,到现在都快到三更天了,李愔也没有出来,也没有叫人准备吃食,想到自家殿下两顿饭都没有吃,外面的文儿和画儿自然是心疼的不得了,可是又不敢冒然闯进来。最后万般无奈之下,画儿想到一个人,立刻拉着文儿来到王宫的一处偏殿。
“你们都不敢进去,我哪敢进去?”金胜曼轻拢了一下头发,有些慵懒的说道。今天上午她在后苑喝醉了酒,一直睡到现在还没起床,要不是文儿和画儿来找她的话,估计都要睡到明天早上了。
“金嬬人,殿下已经把自己关到书房里快整整一天了,中饭和晚饭都没有吃,甚至连口水都没有喝过,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他的身体会吃不消的。”文儿急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是啊,殿下以前虽然也会把自己关到书房里想事情,可却从来没像这次一样,一关就是七八个时辰,而且连饭都没有吃,再这么下去的话,就算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所以请您去看看吧!”画儿也十分着急的道。
听到这两个丫头的请求,金胜曼也有些担心,再怎么说李愔也是她的夫君,而且现在又只有她在李愔身边,若是李愔的身体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话,恐怕她的日子也不好过。
想到这里,金胜曼无奈的叹息一声,站起来说道:“好吧,你们带我去看看!”
听到金胜曼答应,文儿和画儿全都松了口气,她们虽然是李愔的贴身侍女,但毕竟身份低下,有些事情不是她们可以做的,而金胜曼虽然与李愔的感情不太好,但人家毕竟是嬬人,而且又是个新罗女王,有她出面的话,就算是打扰了李愔,想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金胜曼酒醉刚醒,感觉头还有些沉重,也懒的再穿什么正装,披了一件皮裘就跟着文儿她们来到李愔的书房,书房外面虽然站着不少护卫,但是书房里却十分昏暗,窗子上映着昏暗的灯光,看不出李愔在里面做什么?
金胜曼走到书房的门前,让文儿和画儿守在门口,自己亲自上前敲了敲门,却听到里面的李愔用十分疲乏的声音道:“本王没事,你们不要来打扰我!”
若是敲门的是文儿和画儿的话,估计就不敢再敲了,不过金胜曼却与她们不同,听到李愔的话不但没有离开,反而推门走了进去。
李愔正一脸悲痛的坐在书桌后面,甚至脸上还有泪痕,根本没想到有人敢进来,所以当看到金胜曼时,先是一愣,紧接着转悲为怒道:“谁让你进来的,给我出去!”
金胜曼也没想到李愔竟然也会流泪,当下表情也是一呆,不过很快她就恢复了镇定,对李愔的话置若罔闻,先是把门关好,然后轻轻的走过来在李愔身边坐下道:“殿下有伤心事?”
李愔看到金胜曼根本不听自己的话,却也没有再次赶人,而是冷哼一声扭过脸去,对金胜曼的话不理不睬。而金胜曼也早就习惯了李愔对自己冷淡的态度,所以也不生气,探过头仔细看了看李愔手上的书信,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殿下,人死不能复生,您也要多多保重身体才是!”金胜曼叹了口气道。她没想到李愔竟然还有如此重情的一面,竟然因为舅父的去逝而如此伤心,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吃不喝,这简直与她心中那个冷酷残忍的齐王殿下完全相反。
李愔这时也发现了金胜曼在看自己手中的信,立刻十分不满的再次冷哼一声,然后把信收起来道:“要不是为了你们新罗和百济的事,我当初也不会如此匆忙的离开长安,若是不离开长安,也还能多陪舅父他老人家一些时日,可是现在却是阴阳两隔,再无相见之日了!”
李愔的话可谓是强词夺理,也可以说是一时的气话,毕竟人家新罗和百济又没请你来,若是没有李愔的话,说不定两国都还好好的,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亡国了。
金胜曼身为新罗女王,对李愔的话自然是十分生气,不过她也知道这是李愔的气话,所以很快把自己的怒火平息下去,开口转移话题道:“殿下,舅父既然已经仙逝,说这些也已经无用,不如还是考虑一下接下来的事。”
“接下来什么事?”李愔一听果然转移了注意力,同时脑子也清醒了一些。
金胜曼一看李愔中计,故意露出一种沉痛的表情道:“夫君,舅父既然是前隋皇子,必然要与外祖父葬在一起,而外祖父的陵墓在杨州,因此舅父的棺木肯定也会送到那里下葬,而殿下你又在登州,吴王殿下则在上海,所以舅父的送葬队伍肯定会走水路,经过登州入海,然后再到达杨州,如此一来,殿下与吴王都能在路上迎接舅父的棺椁,到时一起去杨州。”
金胜曼的分析合情合理,毕竟杨暕的身份特殊,亲人也不多,而李愔和李恪做为亲外甥,自然要参加他的葬礼,再加上从长安要去杨州的话,走水路也要快捷一些,李愔和李恪也能在路上与送葬的队伍汇合,所以李愔恐怕要回登州一趟了。
经过金胜曼的提醒,李愔也想到这一点,现在他不是悲痛的时候,必须先将打下来的三个韩州安置妥当,然后马上赶回登州,等着为杨暕送葬的队伍前来,然后一起奔赴杨州,只不过不知道这次送葬的队伍里都有谁,想必外祖母和采儿肯定会来,姨母南阳公主应该也在,至于母亲杨妃,却不知道父亲李世民会不会放人?
想到这里,李愔终于打起精神。旁边的金胜曼也察觉到李愔的变化,当下也是松了口气,立刻让人准备了一些简单的饭菜,毕竟李愔一天都没吃东西,而他接下来几天又要抓紧处理百济这边的事,不养好身体可不行。
李愔本来没有任何的胃口,不过在金胜曼的劝说下,最后还是不得不吃了一些。只是在昏黄的灯光下,李愔看着温柔为自己挟菜的金胜曼,眼睛中却不禁闪过几分复杂的情绪,同时心中也在思量,自己对金胜曼是不是太过残忍了一些?

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大事了

接下来的几天内,李愔抓紧时间将三韩州的事情给梳理了一遍,将一些行政方面的布局给安排下来,现在三州虽然已经被李愔掌控,但是民心还不稳定,所以前期的目标主要是安定民心,然后在大力支持唐商在三州内兴办工厂,当然了,这些工厂都是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而且对于雇佣的当地工人,也都给予相当低的工钱,反正只要保证饿不死人就行了。
办完了这些事后,李愔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最后除了在三州设立了刺史之外,还将王安与陆洪也暂时留在这里,两人都是李愔的心腹,而且又都有大才,有他们在这里坐镇,李愔也能放心的离开了。
处理完这些之后,李愔立刻带着金胜曼乘着齐王号,由一支小舰队护送着回到登州。而他刚回到王府的时候,文心又将一封长安送来的书信交给他,这是王子豪送来的,主要是把杨暕病逝时的情况详细的描述了一遍。
原来在一个月前,杨暕再次突然发病,虽然经过孙思邈的极力抢救,可药医不死人,杨暕已经病入膏肓,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所以最后还是回天乏术,前隋最后一个皇子也终于落下了生命的帷幕,而萧皇后眼睁睁的看着儿子死去,也是悲痛欲绝,甚至当场还昏死过去,由此可见,她也并不像当初她自己说的那么豁达。
不过杨暕在去世之时,却特意叮嘱过,暂时不把他去世的消息告诉李愔,因为他知道,当时正是李愔掌控新罗和百济的关键时期,所以他不想让李愔因自己去逝的事而分心,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杨暕去世一个月后,李愔才接到杨妃送来的消息,而这时李愔刚好把新罗和百济都已经平定。
而李愔看完这些后,想到杨暕直到去世还不忘支持他在海外的开拓,当下再次悲从中来,眼泪也涌了出来,而旁边的文心看到夫君悲痛的样子,也是走过来轻声安慰,并且掏出手帕为李愔擦拭眼泪。
杨暕的送葬队伍果然如金胜曼分析的那样,乘船顺着黄河而下,第一站就到达了登州,主要是接李愔上船。而且送葬的队伍只在登州住了一夜,第二天就立刻启程。而李愔在见到杨暕的棺椁后,自然免不了再次痛哭一场,然后好生招待送葬的人。
而在为杨暕送葬的队伍里,李愔见到了萧皇后,只是这位一向精神健硕的老人现在却一下子苍老了十数年,身体也十分不好,若不是旁边有南阳公主和杨妃搀扶的话,她可能连路都走不了,不过即便是身体再不好,她却坚持送儿子最后一程。
萧皇后在见到李愔这个最亲近的外孙,总算是打起了一点精神,拉着李愔说一些家常话,可是说着说着,就又说到了杨暕身上,结果引得萧皇后老泪纵横,最后在南阳公主和杨妃的劝说下,好不容易才让萧皇后止住眼泪。
南阳公主杨暕同是萧皇后所生,所以即便她已经是方外之人,但却还是来为兄长送葬。而杨妃与杨暕更是感情深厚,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也同意杨妃随同一起来为杨暕送葬。
另外李愔还见到了采儿,只是相比在长安时的活泼,现在的采儿却是精神萎靡,整个人也憔悴的不成样子,连话都少了许多,只是在见到李愔时,才又扑到他怀里大哭了一场。而且李愔听杨妃说,前段时间采儿还大病了一场,这两天才刚好。
除了萧皇后这些女人外,另外萧瑀也在送葬的队伍中,整个队伍的调度全都由他负责,其它还有一些杨氏子孙,比如那位李愔名义上的表哥杨政道,虽然他与杨暕并没有血缘关系,但至少是名义上的子嗣,所以这次也是重孝披身。
本来李愔觉得萧皇后他们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船,再加上萧皇后和采儿的身体都不是很好,所以想让他们在登州多休息两天,可是萧皇后却执意不肯,按她的意思说,是想早点让儿子入土为安,所以并不想在路上耽搁太长的时间。
李愔一看劝不住,只得带着文心随萧皇后一起离开了登州,不过他却将萧皇后她们都请到自己的齐王号上,毕竟这艘船是特制的,不但更加坚固,而且也十分平稳,只要不遇到大风浪,简直就和陆地上差不多,这样也能让萧皇后和采儿感觉好一点。
送葬的队伍之中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气氛,无论是真情还是假意,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李愔更是不必说,只要没什么事,就和文心一直陪着萧皇后,不过看到采儿闷闷不乐的样子,李愔又不得不负责逗采儿开心,毕竟再这么下去的话,采儿的小身板可吃不消。
采儿和父亲杨暕相依为命,感情自然深厚无比,所以父亲的去世,对采儿的打击可谓是十分巨大,再加上她又比较早慧,已经懂得生死概念,所以这一路上,几乎再也没有笑过。不过采儿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而且杨暕也去世一个多月了,再加上李愔又会逗小孩子,所以没过几天,总算让采儿脸上恢复了几分开朗,而杨妃她们看到这里也全都放下了心。
船队一路南下,很快就到达了杨州。李恪本来就在离杨州不远的上海,所以他早就在杨州等候了,另外还顺便将杨广的陵墓外围修葺了一下。说起来杨广当初也是被李渊以帝王之礼改葬的,所以这陵墓的规格也是极高,只可惜前隋杨氏人脉凋零,并没有人在此守陵。
李愔他们到达这里后,为杨暕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杨州当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