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本大唐(老鱼)-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甘。
看着对方沉思的脸色,李愔心中暗笑,薛仁贵外表忠厚,其实也是个聪明之极的人,否则也不会成为用兵如神的初唐顶尖将才之一,这样的人即便一开始没有什么野心,但是只要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认清自己身上有多大的价值后,他就会和其它人一样,生出相应的雄心壮志,而李愔也刚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慢慢的把这位大唐的未来名将给橇走。
“仁贵愚钝,还请殿下指出一条明路!”薛仁贵心中盘算之时,忽然看到面前的李愔面带笑容的看着自己,再想想这位殿下的种种事迹,心中也是一动,立刻站起来躬身一礼道。
薛仁贵虽然没有明说,不过话中却已经有了投靠之意,毕竟他也知道,眼前这位齐王殿下放弃皇位,选择了一条向外扩张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肯定需要一支无敌的军队,而对方很可能看上了自己,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机会,毕竟相比将星云集的大唐,这位齐王殿下手下可用之人实在太少了。
而李愔等的就是对方的这句话,不过李愔却不打算现在就收下薛仁贵,反而笑呵呵的说道:“仁贵兄,你的明路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你只要在军校好好学习兵法,等你我再见面时,你再做出决定也不迟!”
李愔的回答也让薛仁贵有些意外,不过却也没有多问,接下来两人举杯豪饮,谈天说地好不热闹,一直到夜半之时,两人这才醉的不醒人事,甚至李愔连怎么回的王府都不知道。
李愔想要离开长安,这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准备好的,光是向长安城的长辈朋友道别就得花上不少时日,再加上还有其它的一些琐事,足够把李愔忙的是焦头烂额,甚至连和女儿丑丑相处的时间都少了。
不过即便如此繁忙,李愔也没忙找到李孝恭,将军校伙食恶劣的事提了出来,希望可以稍微改变一下。不过私交归私交,李孝恭对自己在军校里制定的规则却十分坚持,至于李愔这个晚辈提的意见,却根本不被重视。
对于这个固执的王叔,李愔也没有办法,不过幸好李孝恭只是军校的两个副校长之一,还有一个李靖可以利用,所以李愔又找到李靖,好不容易才服他,然后又把身为校长的李世民请出来,最后总算是让李孝恭退了一步,答应改善军校的伙食。
不过李愔却又提出另外一个设想,那就是在改善军校的伙食之后,可以在军校增加一个野外生存的项目,让参加的学员带上几样简单的工具,然后扔到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要求必须生存多少天,而且每人身上可以带几枚烟花制成的信号弹,万一撑不下去的话,可以点燃求救,这样免得出现死伤的情况。
李愔的这个主意一出,连李孝恭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办法的确是高,毕竟军校里的伙食再怎么难吃,但至少也可以充饥,而李愔提出来的野外生存则完全不一样,所有吃的喝的全都得靠学员自己去找,到时别说粮食了,估计就算是虫子也得吃下去。而且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磨练人的意志,也远比只呆在军校里强。
看到李世民都赞同野外生存这个主意,李愔也是暗暗得意,趁着这个机会,他也顺便把军校学员到他手下试练的事确定下来,到时这些学员会全都派到登州,一切全都听他安排,不过他却要尽量保证这些学员的安全,毕竟这些人都是朝廷花大力气培养的,绝对不能像普通士卒那样用。对于这些,李愔自然是拍着胸脯保证。
不过让李愔没有想到的是,刚把军校这边的事搞定,登州的武媚娘就派来送来一个天大的消息,这个消息也是他期盼已久的,那就是倭国终于参战了。
上次李愔和金胜曼一谈,使得登州对百济的贸易支援大为减少,这让新罗抓住时机,一举将战火烧到百济境内,现在已经攻下十数城,而百济这时也露出后力不支的疲态。在这种情况下,百济王终于下定决心,将倭国也引到这场中来。
得到倭国与百济联手的消息,使得新罗人的压力骤增,不得不收缩防线,同时小心防范,而金胜曼则派人到达登州求援,希望李愔能派一支水军拦截倭国增援船队,毕竟大唐的水军比他们三国加在一起还要强大,只要封锁了海路,倭国根本到不了朝鲜半岛上。
第三百零一章 南阳公主
对于倭国的参战,新罗虽然早就有所预料,而且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不过等到倭国真要参战时,他们却发现在两国联合之下,他们的准备还是显得十分不足,所以只得拼命的向大唐求救,特别还是向李愔的登州求救。
不过大唐的安东都护府是李愔的表兄张俭,可以说是和李愔穿一条裤子的,再加上大唐的态度十分暧昧,任新罗派多少使者都没有发表意见,所以现在最主要还是得看李愔的意思,只要李愔答应帮新罗,到时不但会有他的私人部队参战,很可能连张俭的安东都护府也会在暗中帮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百济虽然主动邀请倭国参战,但是他们对倭国也保留着几分戒心,别看两国交好,但是百济王却深知,倭国上下对他们半岛上的国土也十分的有野心,而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一直没有与倭国真正联合的原因,只可惜现在被情势所逼,他们不得不做好引狼入室的准备,毕竟现在他们最主要的敌人是新罗,若是不打败新罗的话,他们很可能有灭国之祸。
而当李愔接到倭国参战的时候,整个人却是高兴的哈哈大笑,他之所以让新罗和百济形成这种不胜不败的局面,除了是想消耗两国的国力外,另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用意,那就是引倭国也加入进来,毕竟他的胃口可是极大,只凭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小国根本填不饱他的胃口。
随着倭国的加入,李愔事前的希望看到的局面终于形成了,而他也终于有了入侵倭国的借口,所以他恨不得马上就飞到登州去,然后摘取这个已经成熟的胜利果实。只不过长安的事情实在太多,他不得不又耽搁了几天,好不容易将所有事处理完毕后,终于可以动身去登州了,只不过在离开之前,他还要再去见一个人。
隋国夫人府,现在已经是秋季时节,树木的枝叶已经开始发黄,不过相比往日如同鬼宅的隋国夫人府,现在的府邸总算充满了人气,若是靠近一些的话,偶而还会听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笑声,而平时不怎么出门的萧皇后,这些天也经常出门转转,不过每次身边都会有一个座在轮椅上的男子陪着。
自从杨暕与萧皇后相认后,他的身份无法避免的被传了出去,毕竟在贵族圈中,很少有什么真正的秘密,而对于这种情况,李世民还特意带着杨妃来探望过杨暕,虽然这让杨暕有些尴尬,不过倒也和李世民相谈甚欢。
既然杨暕的身份已经公开,李世民在征得杨暕和萧皇后的同意后,干脆将杨暕的身份正式公布出去,本来他还要给杨暕一个封号的,不过却被杨暕拒绝了,对此李愔向李世民出了个主意,将采儿加封为公主,这下杨暕没再拒绝,毕竟采儿有一个公主的身份,也能让她多一分仪仗。
杨暕的身份一经公开,虽然引得不少人议论纷纷,不过一段时间之后,却很少有人再讨论了,毕竟前隋都已经灭亡二十多年了,而且大唐又是如日中天,根本没有人敢有什么其它的想法,所以人们也不会在意一个前朝皇子的死活,最多是对他死而复生的事感到惊奇罢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前隋的旧臣念及当年的君臣之情,所以毫不避嫌的登门拜访,对于这些人,杨暕却都没有见,毕竟他的时日无多,剩下的时间想多陪着母亲与女儿,根本挤不出时间见其它人,而且他的身份毕竟还是太敏感,他也不想惹得李世民不快。
李愔要离开长安,其它人可以不见,但是杨暕这里肯定要来告别一下,况且杨暕还把自己经营的势力全都给了他,这让李愔手中可以动用的力量大增,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李愔都应该对杨暕这位舅父十分关心。
李愔来到隋国夫人府,府中的下人自然都认识他,所以李愔根本不用通报,直接就进了内宅,结果刚进内宅,就见到前面一个佝偻的身影从里面向外走。
看到这个人,李愔立刻笑着说道:“吴良安,外祖母和舅父他们在哪?”
出来的人正是萧皇后身边的老太监吴良安,这老太监一见李愔,立刻露出一个笑脸答道:“老奴拜见殿下,娘娘和二皇子正在后花园赏菊,那片菊花可是娘娘亲手种下的,今年开的可漂亮了。”
虽然大隋已灭,吴良安这老太监却对萧皇后母子还是以旧称相称,不过他只是一个年老将死的老太监,所以根本不怕有人会因此为难他。
李愔一听萧皇后他们在后花园,立刻就向里面走,本来这里他都来熟了,根本不用别人带着,吴良安也知道这一点,而且他年老体弱,也根本跟不上李愔的脚步,所以也没跟着,不过等吴良安走了几步,却忽然好像想起来什么,慢腾腾的转过身想要叫住李愔,可惜这时李愔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李愔穿过了几重院落,很快来到一片草木凋敝的花园之中,现在已经是秋季,园中不少的花草都已经泛黄,显得有些凄凉,不过转过几座假山之后,李愔立刻闻到一股淡淡的秋菊香气,同时前面还隐隐有说话声传来。
又越过了条弯曲的长廊,终于来到一片菊花遍地的花园之中,而在花园中间,一条小河从中流过,河上架着一座不长的桥廊,看上去极为雅致。同时李愔还看到,桥廊中还有几个人坐在那里,应该就是萧皇后他们。
“咦?”随着李愔走近桥廊,却忽然发现里面座着四个人,除了萧皇后、杨暕和采儿祖孙三人外,另外还有一个中年道姑。这个道姑看上去有四五十岁,皮肤白皙面如满月,虽然眼角眉梢带着几丝鱼尾纹,不过却仍然可以看出,若是将身上的道袍换去的话,肯定是个极为美艳的妇人。
当看到桥廊里的中年道姑时,李愔当场就是一愣,因为他总感觉这个道姑十分眼熟,好像是在哪里见过一般,但仔细一看,却发现对方应该是个陌生人,否则自己绝对不可能没有一点印象。
而这时杨暕也看到了李愔的到来,当时脸上露出一种大喜之色,高声说道:“六郎快进来拜见你的姨母!”
“姨母!”李愔一惊,这下他终于醒悟过来,原来这个道姑就是那位出家的南阳公主,也就是杨妃的姐姐,萧皇后的亲生女儿,难怪自己看她那么眼熟,说起来对方和杨妃还真有几分相似。
说起这位南阳公主,却也是一位苦命人,而这主要是因为她的婚姻造成的,她在十四岁就嫁给了宇文仕及,而宇文仕及的亲哥哥就是发动江都之乱的宇文化及,并且亲手宰杀了不少的杨氏子孙,可谓是大隋王朝的第一乱臣贼子。
做为杨家的女儿,宇文家的媳妇,在江都之乱发生后,可想而知南阳公主的处境。后来她和儿子宇文禅师被窦建德抓住,当时宇文禅师才十岁,而窦建德却以大隋的忠臣自居,打着为杨广报仇的旗号,要诛杀宇文家的人,而这就包括宇文禅师。当时窦建德也知道宇文禅师的特殊身份,所以就问南阳公主,该怎么处置她的儿子,结果南阳公主竟然大哭着同意杀死自己的儿子。
暂且不论南阳公主当时的举动是对是错,不过身为一个母亲,却亲口将儿子送上了绝路,这对于任何一个女子来说,都是一种无法承受的伤痛。所以在归唐之后,南阳公主就出家为道,再也不理凡尘俗事。甚至后来她与丈夫宇文仕及在洛阳偶遇时,宇文仕及还要重续夫妻之情,却还是被南阳公主给拒绝了。
对于这位苦命的姨母,李愔也是早有耳闻,不过他记得对方好像一直在南苍山修行,南苍山在后世的河北境内,离长安远的很,所以一直没有见过面,再加上对方又是修道之人,李愔也一直没有去拜访过,没想到对方竟然来到了长安,不过这速度好像也太快了点,按说就算是消息传到那边,可光来一趟最少也得十几天吧?
心中想着南阳公主的事,不过李愔的动作却是丝毫不慢,急忙快步走到桥廊里,对着南阳公主跪拜道:“外甥李愔,拜见姨母!”
“六郎之名可是如雷贯耳,九妹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南阳公主看到几乎与父皇一模一样的李愔,当下也是十分欣喜,急忙把李愔扶了起来,然后拉到身边让他坐下仔细端详,一边看还一边说:“像,真像!”
李愔的嘴甜,一声一声的姨母叫着,很快就让这位出家的南阳公主大为开心,脸上的笑容也更盛了几分。而通过交谈李愔也才知道,原来南阳公主这段时间刚巧在洛阳,结果听到二哥杨暕还活着的消息后,立刻赶了过来,今天早上才到。
正在李愔和南阳公主相谈甚欢时,忽然听到花园外一阵脚步声,看样子又有人来了。
第三百零二章 逃民
“姐姐!”前面假山旁边的小路上忽然转过一位宫装丽人,当看到桥廊里的南阳公主时,立刻高呼一声,快步走了过来,正是李愔的母亲杨妃。她刚得到南阳公主来长安的消息,高兴的也没叫两个儿子,就兴冲冲的跑来了。
南阳公主一见是杨妃,也立刻站起来笑道:“一别数年,九妹你还是那么美丽,可是我却快成老婆子了。”
“姐姐哪里显老了,若是把这身道服换下,还不知道迷死多少王公贵族呢?”杨妃快步走过来,同时高声调笑道。她们姐妹的关系很好,所以彼此之间开些小玩笑也很正常。
南阳公主还想再说些什么,不过却被旁边的萧皇后笑着打断道:“好了好了,你们姐妹两个就不要谦虚,无论哪个都不老!”
一听萧皇后如此说,南阳公主和杨妃立刻反过来恭维萧皇后才是真的不老,肯定能活过百岁云云。对于两个女儿的话,萧皇后也是笑呵呵的与她们开着玩笑,一家人相处融洽其乐融融,让李愔看起来都倍感温馨。
直到中午的时候,杨妃把李恪夫妇以及文心都叫了过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聊了一些闲话,然后萧皇后、南阳公主和杨妃母女三人,再加上一个小采儿,四个女人一起上街买东西了,李恪则被叫去当跑腿的,杨暕则因为身体不便留在家里,李愔在家里陪他。
“六郎,你这次一走,估计很长时间都不会再回来了吧?”依然是上午的桥廊里,杨暕端起茶杯品了一口清茶,然后这才开口问道。
“嗯,这次的事情比较多,而且大哥和四哥他们也越来越不安分,我若是呆在长安的话,很可能会引出些其它的事端。”与杨暕相对而坐的李愔点了点头道,他之所以这么急着离开长安,虽然最主要是因为新罗和百济那边的事,但李承乾和李泰争位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虽然他已经说过放弃皇位,但是只要他在长安一天,就会让那两个哥哥不放心不一天,所以还是早早离开比较好,省得被卷进去。
杨暕听后点了点头,他来长安时间也有一段时间了,对于长安各方面的局势也十分了解,特别是皇子之间的事,更是十分清楚,在他看来,无论李愔是不是真的放弃皇位,现在躲出去一段时间都是个英明的选择。
不过紧接着杨暕又想到一个问题,脸色郑重的提醒道:“六郎,我知道这次杨烈他们也随咱们一起回来了,净卫虽然好用,而且有时候也能帮你彻底的解决一些麻烦,不过这毕竟不是正途,所以还是少用为妙!”
杨暕手中的力量全都给了李愔,那支专门负责刺杀的净卫自然也不例外,而且这次也跟着他们回到长安,这让杨暕有些担心,以为李愔是想用净卫的力量,在暗中除去一些对手,所以才出言提醒,毕竟现在李愔的声望极好,若是因为一些小事而损伤自己的声望的话,那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不过李愔一听却是哈哈大笑,摇着头解释道:“舅父你多虑了,这次我之所以将杨烈他们带来,主要是想让他们多招募一些人手,另外他们又都是阎王杨老先生的旧部,顺便也让他们相聚一下。而那些招募的人都会被带到台湾去做特训,而且训练出来的这些人也不是做杀手!”
“不做杀手?”杨暕感觉有些想不明白了,净卫本来就是一群职业的杀手,让他们招募人手训练,除了做杀手还能做什么?
看着杨暕疑惑的表情,李愔却是心中暗笑,在杨暕送给自己的手下中,除了那个陈宫外,最让他看重的就是净卫了,不过若是只将净卫当成一个杀手组织那就太可惜了,李愔对它早就有了其它方面的安排。
杨暕看李愔没有细说,他也就没有再问,毕竟他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特别是想李愔这种身份的人,更是有许多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事。
直到杨妃她们回来,李愔这才离开了隋国夫人府,因为他还有一件事要处理,而且这件事得去皇宫面见一下李世民才行。萧皇后她们也知道李愔要离开长安,肯定有许多事,所以也没有留他。
说起来李世民这个做皇帝的也真可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天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政务,所以想要在皇宫中找到他的话很简单,一般都会在两仪殿里。
“六郎,你都准备好了?”李世民头也不抬的问道。他的面前堆放着如小山般的奏折,本来他也不用这么忙的,不过房玄龄这两天生病,本来也可以让其它人处理,不过李世民却不放心,所以本应是房玄龄的政务全都压到了他的头上。
“启禀父皇,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只不过有一件事还需要父皇帮忙!”李愔微笑着答道。
“哦,什么事?”李世民听到儿子需要自己帮忙,这下总算抬起头来,将面前的奏折合上,然后扔到一边问道。同时李世民心中也有些疑惑,他这个儿子一向不怎么求人,甚至对他这个父亲也极少提什么要求,今天却跑到自己这里如此说,那自然是有解决不了的麻烦要自己帮忙。
“父皇,想必您也知道,儿臣正在开发台湾,可是那里地广人稀,整个岛上的人口还不到二十万,这极大限制了岛上经济的发展,所以儿臣希望父皇您能给儿臣提供一些帮助。”李愔一脸郑重的躬身施礼道。
李世民听后一愣,有些不解的问道:“六郎,当初我不是已经答应过你,只要你有本事,随时都可以从国内征集大批的人口到海外,当然了,前提必须是这些人都是出于自愿的,你绝对不能用强迫的手段。”
不过李愔却是苦着脸说道:“父皇,您的确答应过儿臣这件事,可是现在台湾那里都还是一片荒芜,再加上遍地都是野人生番,除非是被生活所迫,否则谁会愿意千里迢迢跑到那里?而现在我大唐国富民强,很少会有人真的吃不上饭,所以现在儿臣就算是想招人,可也不好招啊!”
李愔向李世民是大倒苦水,他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在向台湾移民这方面,的确有些麻烦,毕竟台湾与收复的高句丽还不同,高句丽再怎么说也是大陆,而且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汉代的疆域,再加上那个土地置换,所以移民很顺利。可是台湾却不同,那里孤悬海外,而做为一个纯正的大陆民放,汉人很少会愿意去那里定居。
不过李世民听后却是大笑道:“六郎,这个问题我可就帮不了你了,毕竟台湾现在是你的私人领土,并不是大唐的国土,虽然你是我的儿子,但是国事与家事还是要分开的,我做为大唐皇帝,绝对不可能强行下旨让百姓迁到台湾去,毕竟现在天下初定,人心也才刚刚凝聚,我若是用强的话,对我大唐的江山社稷也会有些影响。”
“父皇您误会了,儿臣并不是让你强行迁移百姓去台湾,而是希望你能允许儿臣,在大唐境内招募逃民到台湾。”李愔一脸讨好的说道。
“逃民!”李世民听到这两个字时,脸上立刻涌现几分不悦之色。所谓逃民,就是指大唐境内那些没有户籍的百姓。逃民的组成有许多种,比如因为战乱而躲避在山林之中,很少有外界交往,比如也有些人是因为不愿意交税,所以主动逃跑做了逃民,也有一些因为历史遗留原因,被动的做了逃民。
大唐开国之初只有两百多万户,到了李世民登基之时,大概已经有了三百万户,估计应该在一千五百万人左右,不过这只是拥有大唐户籍的人口,没有户籍的游民并不计算在内。而若是有人想问大唐境内的逃民有多少,恐怕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只能说绝对不在少数,粗略估计最少也在几百万上下,甚至数量很可能还会更多。因为哪怕是到了武媚娘在位时,国内的逃民数量有时还会超过注册户籍的百姓数量,由此就可以看出逃民的数量之多。
唐初时的逃**要是在隋末战乱时,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入山林之中,虽然战后这些百姓出来一些,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愿注册户籍,另外在长江以南地区,大唐对那里的统治较为薄弱,对户籍的统计更是十分松散,所以逃民数量更大,而李愔早就看中了这了些逃民,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迁移更是方便,只不过这却要先征得李世民的同意。
李世民想到逃民时,心中也是生起几分恼火,大唐是按人头收税,这些逃民没有上户籍,自然也就不用交税,国家的收入也就少了,所以大唐对于这些逃民,只要一经抓住,立刻就会遣返回原籍,不过大唐国内逃民数量巨大,根本抓不胜抓,所以他只能白白看着这些数量巨大的逃民干瞪眼。
第三百零三章 帮李世民处理罪犯
李世民沉思良久,最后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反正这些逃民呆在大唐境内,也不会给朕交税,反而还会占用我大唐的国土,只要你有本事,你能招多少就招多少吧!”
看到李世民终于答应,李愔总算是松了口气,其实真正说起来,逃民并不比普通的百姓好招募,因为有些逃民躲在深山老林里,根本就找不到,有些逃民虽然可以找到,但是一般都是数量较大,而且十分排外,特别是对官府的人,更是深有戒心。不过这些对于李愔来说,却早已经有了应对之法,况且他也不是要把所有逃民都招募过去,只要能在几年内招募个几十万,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从李世民要到逃民的招募权后,李愔却没有离开,因为他还有件事要说。只见他笑嘻嘻的对李世民再次深施一礼道:“多谢父皇答应儿臣,做为回报,儿臣也愿意帮父皇解决一个大麻烦!”
“哦,六郎你能替为父解决什么麻烦?”李世民微笑着问道。他知道李愔的鬼主意最多,而且往往有出人意料之举,既然他说能替自己解决一个麻烦,那应该不会骗人。
“启禀父皇,我大唐疆域广阔,每年发生的各种案件不计其数,而犯下这些案件的犯人一般都会处以刑罚,比如以关押为例,我大唐就要修建和维持各州县的监狱,这些费用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行政开销,所以儿臣提议,不如将这些案犯全都交给儿臣,儿臣让他们在海外以劳作赎罪,如此一来,我大唐日后不用再为安置这些案犯而发愁,儿臣的海外也能增加一些人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李愔说着说着,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丝阴笑,用监狱里的罪犯去殖民,这个主意他已经考虑了很少时间了,既然敢犯罪,那么这些人大部分肯定都是胆大包天之辈,而向外开拓正需要这样胆大包天的人,比如当初台湾岛上那些陆青的同行,李愔之所以留着他们,就是想让他们驾船向外开拓的。
李世民也被李愔这个大胆新奇的想法给惊呆了,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随即就思考起李愔这个提议的可行性。其实在李世民这个古人看来,李愔提出来的这提议也不算是太新奇,因为在大唐的律法之中,本来就有流放之刑,将罪犯交给李愔,让他们在海外劳作,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流放,只不过这种流放更加残酷,若是没有得到释放的话,狂人永远不可能回来,毕竟那可是隔着茫茫的大海。
“好,六郎你这个提议不错,为父答应了!”李世民最终还是同意道,毕竟这件事对大唐的确有利,而且还能支持儿子向外开拓的步伐,他这个做父皇的,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谢父皇!”李愔一听大喜,立刻谢恩道。李世民当初就对李愔向外开拓的事十分支持,所以现在又勉励了几句,这才让李愔离开。
离开皇宫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不过长安城却依然没有平静下来,运动会已经举行了大半,剩下的也只有一些小项目,以及最后的环城自行车赛了。而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为了表示对运动会的支持,特意恩准在运动会期间,长安城没有宵禁。这个命令一出,使得运动会变成一次全民狂欢,整个长安城通宵达旦、灯火通明,简直天天都像是上元节。
李愔这次特意没有骑马乘车,身边带着几个便装护卫,信步走在热闹无比的长安街头,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听着身边的欢声笑语,李愔感觉无比的满足,因为这里是盛世大唐的都城,而他则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李愔也不急着回府,而且马上要离开长安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他打算好好看看这座长安城,将这里的繁华记在心中,日后自己在海外也要建一座比长安还要繁华的大城!
李愔带着几个护卫一直走了将近大半个时辰,这才感觉肚子有些饿了,今天中午还是在萧皇后那里吃的饭,晚饭却到现在还没有吃。
“君买,附近可有什么好一点的酒楼吗?”李愔随口问道。
“这……殿下,这附近好像真没什么象样的酒楼。”席君买看了了下周围的环境,有些无奈的回答道。刚才他们是从皇城的朱雀门出来的,现在已经快走到了东市,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附近刚好没什么酒楼,毕竟好一点的酒楼全都开在东市里。
李愔也仔细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发现这里虽然热闹,但是的确没什么相像的酒楼,他们左手边倒是有一家小门面的酒店,里面坐着一帮衣着粗陋的汉子,端着一个个大海碗在豪饮廉价的薄酒。虽然李愔不在意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但是看到店里那些都可以起泥的桌椅时,还是止住了脚步。
“咦?哈哈~,那边倒挺热闹,而且还有不少卖吃食的,咱们就在那里吃算了!”李愔忽然指着不远处笑道。那里有一个小小的集市,聚集着不少的商贩,而在集市的头尾两处,都有几个卖吃食的摊子。
街头小吃有时可比大酒楼里的东西还美味,特别还是人感觉饿的时候。李愔举冲冲的走到这些吃食摊边,和护卫们每人买了一个脸大的胡饼,又切上几斤熟羊肉夹在饼里,然后到卖豆腐脑的小摊子上,每人叫上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一口胡饼一口豆腐脑的吃着,感觉无比的香甜。
就在李愔他们吃的正起劲呢,却忽然发现这个小集市里的气氛一变,刚才还挺热闹的集市里忽然安静了不少,紧接着中间的人群纷纷向两边闪,七八个身高体壮的家伙从中走来。这几个小子年纪都不大,估计都在十七八岁左右,为首的一个身上穿的粗布短袍敞开着,露出肌肉发达的胸膛,手持横刀,看上去十分的骄横,后面跟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