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主力赶过来,还可以与中路和右路军一起合力,将察哈尔人狠狠的绞死在他们的老巢。
  从一个先遣队的首脑变成接受科尔沁部落会盟臣服的代表,这个转变是张献忠也想象不到的。
  随行的军官将蒙语翻译过来,张献忠这种老粗,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努力学会一些汉字,能看进书,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进步,这还是因为有着向上的压力和团体的影响,不然的话老张就算不当睁眼瞎,这辈子也甭想通过初等军官试。
  “本人也可以代表和记与诸位定约,自此之后,只要科尔沁人严守中立,不复与我和记为敌,则和记也不再向科尔沁人挥动刀枪。”
  其实科尔沁人应该表示臣服,张献忠考虑到现在表现出来的实力并不足,如果这群人铁了心逃跑也会是不小的麻烦,不如先稳下来,至于更进一步的臣服盟誓,在看到和记大军出现在格勒珠尔根城之后,再有一些漠北过来的台吉劝说,还有活佛喇嘛们的支持,科尔沁人到时候会知道怎么选择。
  尽管就是保持中立与和平的盟约,科尔沁人也是满怀苦涩。
  当牧人将白马牵上来的时候,台吉们简直无法保持镇定。
  这是标准的背盟行为,科尔沁人无论如何应该与女真人站在同一战线上。
  如果女真人知道了草原巨变,兴师来伐,科尔沁人是背弃与和记的新约,与女真人这个旧盟友站在一起,还是遵守约定,看着女真盟友与和记打起来,自己却能置身事外?
  无论哪一点都相当的能以办到,哪怕是奥巴和明安这样的大台吉,同样感觉到相当的无奈。身处在历史的漩涡之中,激流之下,普通人只能随波逐流,就算是这些所谓的大人物,也只能被洪流冲涮而下,冲向未知的远方。
  一柄匕首刺入白马的脖子,鲜血喷涌而出,马儿发出悲鸣,蒙古人面无表情,而张献忠等人身后的蕃骑骑兵们却发出了阵阵热烈的欢呼。
  蕃骑们的脸上充满了挑衅的神色,他们在此之前完全是被科尔沁人欺侮压榨的角色,部族在二百年来受尽了凌辱,今天这样的场景叫这些蕃骑是替自己和祖先复仇成功,一种压抑不住的快感涌上了心头。
  “希望我们都能遵守盟约。”张献忠终于不再板着脸,而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
  连续数月用兵,辽阳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味道,兵戈气息很浓。
  曹世选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尽显老迈之色,他还是任官庄守备,从世袭指挥使到一个村庄的守备转变相当的大,这种官职要是在女真入侵之前曹世选是万万不可能接受的,但在后金的强压之下,不少原本是游击或都司的辽镇降将都任了官庄守备,甚至是百总一类的小武官。
  就算这样,女真人对汉将还是抱有明显的敌意或不信任。
  这也难怪,在东江镇的策动之下不少将领都选择了反水,再回到大明辽镇或东江镇的体系之中,绝对比给女真人当狗更有尊严,或是更安全。
  很多将领对给女真人当狗并没有抵触,但事涉到人身安全的时候,感受到努儿哈赤对汉人的不加掩饰的敌意之后,这种岌岌可危的心理影响了很多人。
  曹府的气氛更加紧张……倒不是因为别的事,而是曹振彦的妻子在内室待产,时不时的传来痛苦的叫喊声。
  稳婆和家里的几个妇人来回穿梭着,曹世选和曹振彦父子俩又不能进产房,两人一起在外厢堂房里对坐,大眼瞪小眼。
  这也是曹振彦的第一个孩子,不论男女都有相当大的意义。
  有了子孙,意味着真正成人,可以顶门立户,成为有所担当的男子汉……不过曹世选在凝视自家儿子时,却是惊奇的发现,儿子早就十分成熟了,气质稳重,行事老练,办事很有章法。在正黄旗下的各个佐领中旗鼓佐领小曹都算是一个名人,尽管才二十来岁,嘴上的胡须都没有办法留长。
  尽管在内心相当认可儿子的能力,曹世选还是板着脸保持着为父者的威严。不管怎样,这个家的一家之主还是自己,儿子也还好,事事都会来问自己的意见。
  曹世选感觉儿子是在十三山一役时被俘之后成熟的,打那之后曹振彦就象是换了个人,行事再也没有了小伙子时的毛燥和天真。
  对这种情形,曹世选既感到欣慰和骄傲,也感觉到一点心疼和沉重。
  在这般的乱世里,曹振彦的转变毫无疑问是相当的正确,可是儿子究竟遭遇到了些什么,曹世选并不知道,当然他也根本不想知道。
  “名字想好了没有?”曹世选终于挑了一个不错的话题,说来也是有些叫人伤感,父子俩的感情不变,但儿子成年之后,当父亲的和儿子总是难有共同的话题,也没有办法象母子那样始终保持着亲近的关系。
  “想好了,叫曹玺。”
  “这是大哥儿的名字。”曹世选的长孙要是出身的话,按曹府的规矩就是称大哥儿,这也是当时辽西将门和世绅家族的惯例。
  曹世选捋须笑道:“要是生下来是大姐儿呢?”
  “这个,”曹振彦笑道:“暂时还没有想,儿子希望是个男丁,好将来光大我曹家的门楣。”
  “这话,说来长了。”曹世选微微一叹,摇了摇头。
  现在这样的局面,后金的战略态式相对困难,虽然在辽西打破了僵局,但身后有东江和朝鲜掣肘,内部女真和汉民对立严重,汉民逃亡的现象屡禁不止,后金还是有对大明的军事优势,但这种优势能不能打破关宁防线,能不能解决东江和朝鲜,到现在来看并不乐观。近来又有传言,广宁到科尔沁一线已经失去联络,这就使得后金的战略态式更加恶化了。
  光有强盛一时的武力,却被困在一隅之地,那就说明后金撑死了就是当初渤海国,或是高句丽一样的割据政权,时间久了就会被重新强盛的中原王朝消灭。
  这个过程可能是百来年,也可能是二三十年。
  曹家如今攀附在后金这颗大树上,后金亡国的时候,就是曹家失去眼前一切的时候。
  尽管现在曹家过的也并不宽裕,但好歹比辽东境内普通的汉人强的多了,如果连这一切也失去,所谓的光大门楣就成了最残酷的笑话了。
  “父亲放心。”曹振彦说道:“儿子一定会重振我曹家,绝不会使祖上蒙羞。”
  曹家是号称北宋名将曹彬的后人,始多少代之前的家谱上就有记录,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攀附,这个谁也说不准。
  但最少曹振彦的心气可嘉,曹世选还是点了点头。
  父子二人就这么坐着,两人之间的谈话也是一本正经,这叫人感觉有些沉闷和尴尬,但后宅时不时传来的响动又叫人有些焦急,就把这种尴尬气氛给压了下去。
  曹世选突然道:“当年生你的时候,你娘亲也是很久才把你生下来,当娘的人都不容易啊。”
  曹振彦很有同感的点头,他的妻子也是一个将门世家的女儿,比起那些士绅家族的大家闺秀可是强的多了,很难想象,那些娇滴滴的闺秀们怎么迈过这一关,最少在民间,产妇生头胎就是生死关,难产而死绝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这时曹府的长随急匆匆的走进来,禀报道:“太爷,老爷,十四阿哥来了,已经到大门口了。”
  曹家在辽阳也算是有地位的武将家族,和石廷柱等汉军高级将领来往较为密切,这一天曹府要添丁,不少人已经提前派了人来打听,看何时生下来孩子,又看是不是男孩儿,送礼也是要根据男丁或女孩来送,免得出错。
  曹府的下人也在府邸外头来回奔走,替家里的主人接待那些亲朋好友派来的仆役们,同时告诉他们,恐怕还有一些时间,完全不必太过急着。
  按辽东这边的风俗已经和女真人类似,小孩出生第三天亲朋就要上门,送礼给刚得了孩子的亲友,然后大家一起庆贺,这叫洗三,这个习俗一直在几百年后还相当流行,最少在满族人聚集的京城地方还保持着这种传统。
  十四阿哥驾临绝对是大事,曹家父子俩也顾不得坐等消息,曹世选换了一身见客的袍服,与儿子一起往大门口赶过去。
  “奴才曹世选叩见主子。”
  “奴才曹振彦叩见主子。”
  大开的中门一侧,曹世选和曹振彦匍匐在内,额头碰触在地面上,用最恭谨的礼节叩拜他们的主子。


第1408章 主奴
  十四阿哥随随便便的看了两个奴才一眼,脸上露出与其少年身份不怎么相称的笑容,他笑着道:“老曹,小曹,你们起来吧。”
  “奴才谢过主子。”
  十四阿哥手中拿着一根马鞭,曹振彦起身后主动问道:“主子去骑马了?”
  “是啊。”多尔衮兴味颇高的道:“出去打猎去了,往威宁营那边去,野物多的很,我射中了一头鹿,已经剥了皮子,一会叫人送条鹿腿给你。”
  “奴才多谢主子了。”曹振彦脸上满是笑容的道:“主子真是好射术,越来越强了。”
  “也就这么回事。”多尔衮道:“你没跟去,我这心里还空落落的,想起你要生儿子了,索性就过来瞧瞧。”
  主子到奴才住处这绝对是大恩典,多尔衮果然也是相当的喜欢曹振彦,这个面子给的真是大极了。
  历史上曹振彦从正黄旗的旗鼓佐领干起,后来正黄改正白,他成为正白旗的汉军高层,入关之后也算是南征北战,后来以武职转文职,一直做到正三品的文官,在多尔衮的体系中,汉人能到这样的高位的并不多。
  曹家在多尔衮事败后也没有受到牵连,只是从正白改隶镶黄,成为皇室的包衣,并且从曹寅开始走上了更加发达的道路,一直到雍正年间被抄家为止。
  对十四阿哥的好意,曹振彦心中隐隐还是有些感激。
  不管怎样,十四阿哥对自己人还是有些真心实意的,也愿在不危害自己的前提下,对自己人多加一些关照。
  比如眼前的事,对多尔衮来说不算什么,这位主子就不会顾及身份地位,想来就来了。
  “主子是不是有些闷?”进正堂后,当然是多尔衮坐在主位,曹家父子只能站着。
  看到多尔衮脸上多少有些郁郁不欢的神色,曹振彦询问道:“没有跟老汗出征,主子有些郁郁不欢啊。”
  “可不是。”多尔衮脸上露出气闷的神色,摆了摆手,一脸不想多说的样子。
  大妃的三个儿子中,长子阿济格已经快成年,并且展现出了八旗贵族应有的模样,骄横,残暴,擅长骑战,在年轻一辈中阿济格也算是武艺过人的,而且并不是个人的武艺,是战场的感觉和驭下的本事。
  公平来说,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兄弟三人中只有阿济格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在皇太极在位时,阿济格就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干,入关之后阿济格率领八旗兵和投降的关宁兵,一路追击顺军的主力,在河南和陕西到湖北,多次和顺军进行过十万人以上的会战。
  征讨大西军的首战也是阿济格指挥,顺利的射死了纵横多年从未受伤的张献忠,一战定了大局,四川湖北等处落入手中。
  顺军的残部也是阿济格消灭,从李自成到刘金星,宋献策,刘宗敏,或杀或俘,顺军的中枢直接被灭,等若蛇被斩首,从此不再够格成为一个能自立的势力。
  多尔衮感觉有些郁闷的不是自己的才干不受认可,他现在还小,距离成年都还有几年,这个年龄的人是不甘心承认自己的失败,对未来还是有很多期许的时候。
  叫多尔衮郁闷的是父汗这一次远征东江又没有带上自己,当然也没有带阿济格,只是把多铎给带上了。
  十五阿哥年纪不是最小,智慧和本事也看不出多出众,长相来说也不是多讨人喜欢,但胜在嘴甜,在努儿哈赤的宠爱之下小多铎变得十分骄纵,努儿哈赤现在到哪儿都带着小十五,这令得十四阿哥感觉相当的郁闷和气沮。
  曾经都是受父汗宠爱的儿子,自己年纪大了两岁,就被抛到一边了?
  当然努儿哈赤回来之后肯定会召见多尔衮,并且还是相当的慈爱,三兄弟有一个母亲,这个优势是别人没有办法比拟的,整整六十个牛录分给三兄弟,加上一个能调和兄弟间矛盾的母亲,这个势力整个八旗无人能比。
  关键是,两黄旗是大汗起家的家底,精兵强将充足,牛录也全部是满编甚至超编的大牛录。
  纯粹从实力来说,这两旗能力敌任何三个旗加起来的实力,甚至还稍许超出。
  多尔衮不愿多谈这些父子兄弟间的糟心事,曹振彦只得换了话题,笑道:“此次征讨东江,老汗定然旗开得胜,定然会早些回来,到时候带着所有人都汤泉,还请主子把奴才也带上。”
  “不是太顺利。”多尔衮摇头道:“毛文龙奸狡如狐,父汗带人从抚顺关多处出兵,直趋宽甸,我军还没有出关,毛文龙已经从牛毛寨一带撤走了。”
  多尔衮突然笑起来,摇着头道:“我听人说过,牛毛寨附近的村落被刮地三尺,他们连糊窗纸的浆糊都没有放过。”
  曹振彦心中一动,不过脸上没有显露丝毫,他也笑着道:“东江那帮人,其实就是叫花子一样。”
  “叫花子也能打仗啊。”多尔衮又感慨了一句,可想而知前方的战事并不是很顺利。
  努儿哈赤从三月回辽阳,接着没有休整多久就往赫图阿拉,后来又往宽甸,现在已经快五月了,老汗一直带着兵马在前方征战,将士们当然十分疲惫,可是也没有办法,东江镇的三路出击,中路差点就到威宁营,那可是离沈阳和辽阳都不远了,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杰出的战斗力,也没有攻城的决心和信心,可是这种程度的骚扰已经超过了女真贵族们能接受的底线。大家都接受不了在出征的时候还要担心家中的妇孺会受到东江的威胁,这也是努儿哈赤顾不得怎么休息就率部出征宽甸的原因所在。
  另外就是辽南方向,东江军也多有骚扰,辽南经过复州之屠,代善一次就杀戮几万人,加上拉锯战和辽民逃亡,很多地方已经烧成白地,驻复州和金州一带的两红旗兵马也并不多,打下旅顺之后也废弃了,明军驻海岛之上,骚扰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女真则以禁海应对,沿辽南海岸线已经数十里不见人烟,明军的上岸骚扰已经没有成效,不仅不能获得战功,也没有办法在敌战区获得物资和人员补给了。
  对辽南的骚扰也同样是无功而返,并且女真人有一种无所谓的感觉。
  如果说对牛毛寨等三寨的攻打威胁到了赫图阿拉,中路的威宁营一路威胁到了辽阳,辽南的东江军就等于是武装游行,毫无意义了。
  复州一带已经成了蒙古人的牧场,没有人耕作和居住,只有少量的女真牛录在那里驻守,耕作的面积相当有限。
  这样的地方就算大军打拉锯战也根本是无所谓的事,何况大家都知道,东江军根本就没有能力攻城。
  努儿哈赤回师之后就迅速解决三寨一路的威胁,追赶东江军往宽甸和铁山一带,也是试图想彻底解决东江的威胁,可从绵延不绝的战事来看,距离完成这个战略目标恐怕是遥遥无期。
  对此多尔衮当然也是持无所谓的态度,他还小,连贝子也没有封,他的哥哥阿济格倒是封了贝子,这也很不容易了。
  多尔衮还没有到承担责任的年龄,尽管他已经有了十五个牛录,而且都是极为强悍的牛录,可谁都知道这个小阿哥还处在学习的阶段,距离叫多尔衮出兵放马主持战事还有较长的时间。
  多尔衮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对前方的战事兴趣不大,因为没有谋略和计策,也没有血腥的厮杀,有的就是追捕和逃亡,女真军要在密林深处和东江军捉迷藏,不停的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叫多尔衮感觉毫无意义。
  这是一种浪费生命的行为,他不太明白老汗为什么要亲自去主持这种无聊的战事,而不是回辽阳城里的汗王宫舒舒服服的等着夏天的到来。
  夏天极好,可以每天都出门射猎,可以出门游山玩水。
  多尔衮还没有摆脱爱玩疯闹的年龄,这并不奇怪,在后世他的年龄也是成年前比较疯野的年龄,没有哪个男孩子在这样的年龄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
  叫多尔衮沮丧和不满的就是多铎可以跟着父汗出去疯狂,他却只能呆在辽阳城里。
  “说来说去还是东江和毛文龙可恶。”曹振彦在这个小主子身边久了,知道对方的固执和易怒,也知道多尔衮的心思复杂,过于敏感。
  当下曹振彦想了一些好听的话,好好劝慰了一阵这个女真少年。
  曹世选在一旁不好插嘴,只能垂首侍立着。
  好在多尔衮也不介意,他喜欢曹振彦就是因为这个汉人青年长相不错,英俊挺拔,气质出众,因为是将门世家出身,虽然不是大富的官绅世家出身,曹振彦一路都是在较为优裕的环境中长大,也受过良好的世家子弟的教育,这一点来说,女真人侍从们的粗俗语言和礼仪,还有那些满嘴破损的大黄牙和身上的恶臭都令这位女真少年贵族倒足了胃口。
  女真人的贵族在十年前还住在普通的木楼里,居住的环境和条件也相当恶劣,但十余年之后他们已经开始学着做一个贵族,汉人的这些将门世家出身的包衣,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
  当然以将门子弟的审美也实在承担不了这个重任,于是近三百年的满清,从皇室到民间的审美都逐渐陷入一场悲剧之中。


第1409章 不甘
  主奴闲聊的时候,曹府的下人赶紧送上一些精巧的点心来。
  曹家的日子当然不能和十年前比了,只能说勉强还有一些旧日的存货。
  精巧的汉人点心叫十四阿哥吃的很开心,对曹家父子就看的更加顺眼起来。
  这时后宅终于传来娃娃的哭喊声,一个稳婆冲出来,风风火火的跑进大堂,满脸是笑的邀功道:“曹太爷,老爷,贵府多了个大哥儿。”
  “好,好,真好。”哪怕主子当面,曹世选也是忍不住笑将起来。
  曹振彦成亲好几年了,一直未有动静,少年夫妻恩爱,又是眼下这种时势,也无心纳妾,就这只能这么拖着,这一回怀了身子,头胎就是大胖小子,还真是好兆头,由不得曹世选不开心。
  曹振彦也是忍不住满脸喜色,这个时代的人传宗接代是头等大事,可不是说笑的事情,曹振彦一直也苦恼于无子,再怎么样没有子嗣人生也有缺陷,此前一直担心娘子不能生育,族里也有不少觊觎家产和说闲话的,这一下可全是放下心来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笑着道:“这下甚好,我又多了个小包衣,将来世世代代给我和子孙们当好奴才,咱们主奴之间要把这情义传下去。”
  曹振彦面色一滞,接着赶紧在脸上露出笑容来,他打着千跪下去,说道:“主子对奴才一家这情义,真是没说的。”
  “那可不,谁叫我瞧你顺眼。”多尔衮这话真是情真意切了,以他的身份地位,一句话就能叫曹家全家大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一句话也能要来成百上千的汉人包衣,汉人包衣可是最不值钱的事物了,就跟小猫小狗似的,可爱的话算是个爱物,可恶的话,就是野狗野猫,恨不得叫人全打杀了。
  这些汉人比不得能放马能打仗的蒙古人,那是盟友,也比不得林中百姓,可以转化为真正的女真八旗,各旗都是抢着要。各旗连年征战,丁口其实是一直下降的,自然生长的建州女真人远远比不上战争的损耗。
  要是没有补丁,八旗会从六万丁打到五万丁,再降到四万丁,那可就全完了。
  蒙古人,林中野人,这些都是补丁的优选,特别是生女真,更是补丁的重要来源。其次才是蒙古人,再其次才是汉人补丁。
  汉人就算开户成了旗人,也是最受歧视的一群,地位和包衣还是一样,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
  以多尔衮的身份地位,能和自己的包衣说出这样的话来,也是真的很喜欢曹振彦了。
  “我走了。”多尔衮拿着一块点心,态度优越而随意的走向门口,这是他包衣的家,就是可以这么随意从容,就象是在自己家的庭院散步一样。
  “奴才恭送主子。”曹家父子和家里的男子们还得到门口送行,俱是在大门口跪了下来。
  几个穿着银甲的护兵用警惕的眼神盯着这些汉人,他们的眼神十分冷漠,只要曹家的人有什么异常,他们就会立刻出刀杀人。
  几个小主子身边的护卫都是老汗派下来的两黄旗的精锐,身经百战冷酷残忍,对曹家这样的汉人包衣家庭,有着明显的不信任的态度。
  多尔衮脚步轻快的走到门口,在门口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从腰间解下一个玉佩,一个女真包衣跑了进来,对曹振彦道:“这是主子赏你的。”
  “奴才谢过主子。”曹振彦在地上嗑头,等他抬头之后,多尔衮已经骑马离开了。
  大队人马离开后,才有那些亲朋友好的家人进门来,恭喜之后得了准信,回去给自家的主人报信。
  曹家上下都是喜欢的很,有人将准备好的鞭炮拖到门口,用信香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炸响起来。
  曹世选和曹振彦父子俩却没有什么高兴的神色,两人脸上都有些不自然,想摆出高兴的神色,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的样子。
  “父亲。”曹振彦终于说道:“我想来想去,还是有些不甘心。”
  “什么不甘心?”
  “我真的不想,儿子刚一落地,就已经成了人的奴才,子子孙孙,一直这么当奴才。”
  曹世选没有说话,也没有斥责,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
  李方没有出声,只是先竖了一下手掌,正反晃动一下,然后伸出两个手指,屈了一下,最后又屈了一下大拇指。
  他藏身在密林外围,也是一处山坡的东边的顶端,四周都是些灌木,有一人多高,很适合藏身。
  在李方身后是绵延不断的密林,有松树有枫树,也有白杨和柞木榉木等各种大树,灌木,野草,大树,构成了完成的生物链条。
  时近初夏,天气暖和,野兽明显已经从冷酷的寒冬里苏醒了过来,在潜伏的小队身后,时不时的传来猛虎的啸声。
  或许有细碎的声响,这时人们就提高警惕,然后可以看到有毒蛇在不远处的绿叶枝条上蜿蜒爬过。
  这一切提醒人们这里是危险的深山,除了猎户外没有什么人在深山里活动,这里是野兽的地盘,不象别的地方已经被人类给占领了。
  在李方做出手式之后,身后十几步外有人轻声说道:“十个人,两个白甲,一个拔什库。”
  “动不动手?”豹眼在地上蛇一样的游动着,爬到李方身边,拿眼往山谷对面看。
  这里只有山间小道,到处都是密林和灌木,人踪罕见,但在现在这种时候,宽甸方圆几百里的大山四周最少聚集了两三万人,到处是各方军队的踪迹,看到一队女真兵根本不奇怪。
  宽甸六堡之外,从牛毛寨到松树口一线到处是以女真兵为主。
  而以宽甸为核心,北端是东江军为主,其核心其实在铁山一带,而十二团则在南端,距离原宽甸堡最近。
  旧宽甸堡和几个堡一带已经被女真主力占据,他们沿着鸭绿江和密林山谷追击那些退却的东江兵,一直还没有把手伸到六堡南边,也就是十二团的驻地这边,但温忠发等人未雨绸缪,十二团已经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十二团的驻地其实离云从岛较近,安全上来说比冬天会冰封海面的皮岛还要好一些,当初立足不稳的时候考虑的是可以随时退到云从岛上躲避,还好有铁山的毛有俊一直吸引火力,还有陈继盛等人陆续开发原宽甸各堡,十二团和东江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去年开始,十二团开始修筑在宽甸北方的前进基地,还有在太子河对岸的一些固定情报点,形成了扇形的扩张外沿,在这一次女真人大举进攻之前,十二团放弃了一些基地和情报点,收缩到前进基地一带,对前进基地和核心区是不打算放弃的,如果女真人真的大举进攻这里,就算不想暴露,也只能与女真人狠打一场。
  好在努儿哈赤裸然没有注意到六堡南边的这一片区域,宽甸地方实在太大,地形也相当的险恶,从连山关到凤凰城是一线,左侧是平原区域海岸地貌的辽南,也就是后世的旅顺和大连地区。
  右侧就是以山区为主了,过了连山关这一条线,也就是后世的摩天岭地区,也是爆发过若干次战事,成为清军的防守核心。
  这里不仅是长白山山脉,也是鸭绿江的出海口,在后世来说宽甸地区除了风景秀美外,农业和工业都不是很发达,但在此时却是天然的兵家上地,进可攻退可守,仅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看,东江兵确实是在危险来临之前就开始后撤,后来女真主力追着打,也就是咬着东江的一点尾巴,根本没有可能伤及根本。
  如果要斩断东江在宽甸一带的根基,那就只有渡江而战,从朝鲜那边的义州等地扑向铁山,那么整个东江除了海上各岛之外,岸上的根基就等于是被清洗了一遍。
  对毛文龙来说这并没有什么要紧,岸上最多也就是几万壮丁有些可惜,也不是很打紧,可以撤一部份到岛上,撤一部份到朝鲜,这也是早就有预案的事情。
  对十二团来说就不可接受了。
  宽甸西南方向的基地,距离江口和海岸都很近,每天都有木头从川流不息的江水里放出海上,然后被小船上的人用挠钩一路钩到皮岛港口,然后装上大船,南下往台湾去。
  在严重缺乏大木的台湾,宽甸这边基地弄出来的木头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银子可以自己赚,铁器可以由天津或登莱港口出发运往台湾,大不了在福建买,闽铁在福建不是什么稀罕物,也不是很贵,只是运输上要比海运复杂和困难一些,费用也要高一些。
  更多的生活物品,包括开拓荒地用的耕牛和良种,各种工具,盐,茶,布匹,这些可以慢慢的自给自足,也可以在福建沿海购买,都不是大问题。
  只有合格的大木头实在难得,五六人合抱的榉木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也就是这个时代的辽东有大量的合格的硬木,别的地方几乎都是找不到了。
  加上十二团开垦出来的耕地和辛苦建起来的营地,想叫他们放弃,自然是要问过他们手中的刀枪。
  李方等人是温忠发和秃头等军官派出来的分遣队之一,每个分遣队都按小队或中队在密林和山谷要隘处观察敌情,杜绝小规模女真人往南边的渗透。


第1410章 山涧
  女真主力最少在几十里外追着东江的尾巴打,没准要一路追到江口,东江可能是留下陈继盛断后,毛有俊等将领协助,可能毛文龙和一些将领早就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