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他们说,我们干了,问他们要多少人。”一个头人策马到陈壮身前,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态度和陈壮说话。
  “我这就去说。”陈壮感觉前所未有的机遇摆在眼前,他劝住要跟着一起去的蒙古人,说道:“谈好了再来叫你们。”
  ……
  王达通和马超文等人都坐在宽敞的四轮大车上,车中是两排对坐的舒服坐椅,在这新修的官道上走的相当平稳,一点儿也感觉不到颠簸。
  车上备着一些小食点心一类的东西,还有消闲解闷的书籍,其实每个大东主都有自己的马车,和记对这些大东主的购买需求还是很照顾的,这些身家十万两以上的大东主也不差这一点儿银子。
  这个时代真是大明商业最辉煌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换了几十年前的嘉靖年间身家过几万就算大富豪,身家十几二十万的富商绝无可能出现,那个时代的有钱人还是官绅,象徐阶徐阁老那样的拥有二十万亩松江府的土地,那才是有钱人,官僚把权力变成土地和现银,变成黄金古董珠宝,没有哪个商人能拥有这么大的财富,因为就算是阁老也未必守的住,就象松江徐家,徐阶还在世就被搞的狼狈无比,因为徐家坐拥的财富实在太惊人,已经超过了普通官僚能容忍的极限。
  象王达通这样,身家三四十万两白银,在嘉靖年间的松江也够买好几万亩地了,没有功名也不是官绅世家,这就是分分钟被人搞破家的节奏,更不要说还想着在商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积累更多的财富了。
  就算是清代的山西皇商,他们在残酷和压抑的政治环境下,用垄断的手法赚到了大笔财富,但这些山西皇商在清朝中前期也完全不敢拿财富来扩张,他们是把银子用来买地,挖地窖把银子化成银块藏在地窖里,中期之后,国门打开,外国人进来建立了新的商业秩序,政治高压渐渐解除,山西票号才开始出现,并且开始往全国发展,在此之前,山西商人哪怕是皇商也得谨慎小心,钱不是想赚就赚的。
  只有在隆万开海之后的大明,政治上无比宽松加上海外贸易的盛行,加上全球三分之一多的白银涌入,民间财富,特别是商人阶层的财富是爆炸式的增长。在这种增长幅度下,光是买地已经满足不了这些巨商了。在江南,用几百上千工人的工场开始出现,大量的官绅和商人投资海外贸易,造船出海。地方上相当的富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因为财富的增加导致地方上相对团结,万历皇帝几次派出的矿使税监都是被类似的暴动给撵走,甚至是被打死。民间的财富没有被王朝所用是一个问题,但也说明了宽松条件下商业确实是在蓬勃发展着。
  北方的情形是民间因为天灾更加困窘了。从万历后期到天启,再到崇祯,一直处于温饱线都达不到的水平,而商业上由于京城的繁华加上马市,北方的商业贸易以京师和张家口为核心,相对于农业上的灾害来说,北方的沿京师到大同一线的对北虏的贸易城市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关闭马市的策略完全被和记北上草原的壮举给抵销了,在一阵迷茫期之后,所有的张家口到京师的大商人都敏锐的感觉到了商机,这一次北上之前,也就是在年前已经有一些大商人派出的试探性的队伍抵达了买卖城,由于俄罗斯商人的众多,加上沿途蒙古各部高涨的贸易热情,这使得王达通等人也是信心高涨,年后就开始筹备北上,货物,人员,车辆,还有与和记的沟通,包括安保和沿途的补给等等,到了三月下旬他们开始从张家口一带出发,进入草原区域不久就有了修的相当好的官道,车队就顺着官道一路北上,因为一路有补给点和维修站点,车队行进的速度相当的快,一直到进入漠北区域之后才渐渐慢下来。
  这个时候草原上的气候简直太好了,也是给这些汉地过来的人开了眼界,特别是进入漠北之后,一边是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景色漂亮的令人心醉,也有山地丘陵区域和密集的林地,树木都是长的很高很密,微风吹拂过来,整个树林都在轻轻摆动,景色相当的漂亮。
  绵延不绝的丘陵和山地是一路向东方而去,西边则是开始夹杂着戈壁和沙漠。
  对大同和京师一带过来的商人来说,草原他们可能早就见识过,但这种沙漠和戈壁区域,有很多人是头一回看到。
  孤寂,壮观,令人震撼,这都是漠北的景色给这些商人的感觉。
  这一条线路,在后世其实是自驾游的线路,从中国境内可以抵达赛音山达,也就是草原和戈壁交杂的区域,但往乌兰巴托还有五六百里的路程就不是开放区域,自驾游只能抵达半途就中止了。
  就算这样,参加这种自驾游的人也很多,毕竟这种纯净的没有污染的,又是多种地形地貌的景色,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
  王达通和马超文等人,也是在欣赏着奇景和对北上贸易的期许之中,慢慢的接近着目的地。


第1053章 头人
  前几天在戈壁区时,众人在近外围露营,板结的沙地比草皮要易于扎营,挖灶搭帐篷,天黑之后所有人都休息时,有人听到有狼嚎声。
  几个大商人走出帐篷看时,都是被吓了一大跳。
  虽然外围有商团军的护军跟随,一直在保障着商队的安全,可夜晚降临时军队并没有和他们驻扎在一起,当狼群过来时,这些内地过来的商人可是真的都吓了一大跳。
  狼群一般就是五六只一群,再大些就是十来只,最大的狼群也就是二三十只到顶了,但那晚的狼群估计有十几群,互相分开着,不停的嚎叫着,春天的时候野兽比冬天要好猎一些,但还是很瘦弱,狼从冬天熬过来,身上的油水都熬光了,对狼来说这段时间也很难熬,可能是闻到营地里煮肉吃的香味,这些狼群都是不请自来,把整个营地都给包围了。
  整夜的狼嚎吓的王达通几个神经衰弱,后来商人们好说歹说,请护卫的商团军派了一个中队的龙骑兵过来,打着火把在马上打响火铳,把狼群给撵走了。
  不过到下半夜时,狼群又回来了,这一次大伙不好意思再请军队,毕竟相对于大队人马的车队来说,狼群的威胁性很小,军队护卫他们的安全只是处置真正有威胁的情况,不好麻烦人家太多。
  白天时,商队请军队走远一些,试图在白天打一些狼,龙骑兵们往西边跑了十来里,打死了几头狼,中午烤了狼肉,结果到了晚上又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目光。
  王达通几个都受不了了,众人到一辆车上商议办法,决定从巴尔虎人中招一些护卫。
  “这对和记来说也是好事,张大人不会不高兴的。”王达通用毛巾使劲擦着脖子间的汗水,沉声道:“和记的方针就是使北虏被纳入和记的体系中来,不管是继续放牧还是给和记做事,种地,打杂,当矿工,学做买卖,反正是要与和记产生瓜葛……不怕北虏凶,就是怕北虏躲着不沾边,那么时间久了还是油不溶水,迟早还是会打起来。只要产生瓜葛就不怕了……茶,盐,布,菜,米,麦,哪一样他们不要?没有咱们,他们到哪儿去买这些东西?诸位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马超文大为赞同,说道:“商人有自保之力,这也是张大人向来强调的,我们找这些北虏做事,不光当护卫,还能叫他们打杂,到买卖城给咱们当伙计,这不是挺好?”
  “这样说来。”京城商人徐秀来打趣道:“最好把那些索伦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都招一些,这样的话张大人会更高兴的。”
  “说的没错。”王达通斜眼看了众人一眼,说道:“我们好歹都是荣誉理事,不能光要荣誉不理事嘛,大伙捐钱的时候确实就是想着有优待,事实上也有了,护卫和沿途的补给站维修站都对我们很配合,到买卖城也是最低等级交门摊银,不过如果能做的更多,那岂不也是好事?这个商道成或不成,关系我们山西商人未来几十年,就象当年开马市一样,多少人家因为马市发起来的?这个买卖城的生意,愚以为比当年的马市还要重要的多了。”
  徐秀来赞道:“王兄大事见得明白,果然为人中之杰。”
  王达通更得意了,瞪眼道:“我打算招五十人,一天六分银子不过一天三两,说句难听的,还不够在下一天的饭钱。”
  北上的商人多是大豪商,吃食均是从张家口和京师一带采买的最好的食材,有专门的厨子跟着一路做饭,费用开销当然极大,一顿中八珍席面不过二两,这些人一天的伙食费都是够开好几桌中八珍的酒席了。
  趁着劲头,王达通带着幕僚和几个从张家口带出来的护卫,一起骑马奔向几里外的草原,那边陈壮和一群头人也过来了,陈壮事前和王达通的幕僚已经谈妥,并且拿了五两银子的好处费,回去之后特别卖力,带来的头人果然是好几个部族的贵族。
  一见王达通,见衣饰华贵,又有人说是大豪商,众多头人都是手按在胸口行礼。
  王达通心中不满意,用蒙语说道:“我还是和记的理事呢,这怎么不说。”
  这句话刚说完,只见众多异族头人,扑通连声的都跪了下去。
  为首的是一个巴尔虎的头人,战战兢兢的跪伏在地上,用一连串的蒙语大声急促的说着话,把王达通都弄蒙了。
  “他咋了?”王达通问一旁的陈壮。
  陈壮面上的表情特别精采,半晌过后才道:“回理事大人,头人们说,不知道大人原来是和记的理事大人,他们跪下向大人请罪,并且保证绝不会骚扰和裕升的官道,请大军以后不要再看到他们就开枪放炮了。”
  “嘿!”王达通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只能先感叹了一声。
  他的豪富是摆在外头的,幕僚,随从,护卫,加上华贵的衣饰,这些东西可是完全没有打动这些蒙古人,倒是一说出在和记有理事的身份,这些异族的头人们都是吓的魂飞魄散的样子,一个个都是两腿跪下,匍匐在自己脚下,毕恭毕敬,哪怕是被王达通拎刀砍过去也是不敢反抗的样子。
  “告诉他们,我会向军司上层反映的。”王达通的理事是花好几万银子买来的,要说一点不心疼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此时此刻,他倒是相当的庆幸:这银子花的值!
  ……
  张瀚的车队没有丝毫特异之处,就象他的马车一样,和王达通等大豪商的坐车相比反而要低调内敛许多。
  尽管内部陈设很不错,但外表看起来真的毫无特异之处。
  连孙敬亭的车都涮着两颗硕大的金星,这是很明显的军司主官级别的马车才能用的标识,一般的和记内部人员,不管是各军司的文职还是军方都会对漆着这标识的马车退避三舍,这是一种对高层人员的尊敬……两颗星就是军司主官级别,比现在军方的师级还要高一些,毕竟师级军官调回中枢,一般也就只能任军司副职,很少有军方人员直接任军司主职的。
  其实孙敬亭如果愿意,完全可以漆上三颗金星,他是政事官级别,比军方现在最高级别的梁兴还要高半级,梁兴只是副政事官,行军司的政事官,和莫宗通,常威等人的级别一样。
  政事官,只有李慎明,孙敬亭,孔敏行三人,其余的都是副政事官,级别要低半级。
  当然在讨论军政事务的时候其实是不必分正副的,不管是梁兴还是莫宗通和李东学等人,还有远在台湾的常威等人,在军政大事上当然都是畅所欲言,当然也不会存在谁的地位高些,就是谁一个人说话。
  总体来说,和记现在还是保有着质朴尚武和敢做敢言的风气,这是和张瀚的鼓励和以身作则分不开的。
  前方就是库伦城,这座城池还是只建了一半的样子,估计要想建成预期的目标最少还得好几十年。
  道旁有相当多的人在等着迎接,大量的穿着蒙古袍服的各部的大汗和贵人们,穿着红色长袍的喇嘛们,还有沿途跟着过来的野人部落的头人们。
  张瀚很关注那些野人部落,他知道几百年后还有一些鄂伦春人在森林里居住和打猎,特别是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还有相当多的鄂温克部落在冰天雪地里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他们一样以打鹿为生,生食鹿肉,穿着鹿皮,在文明世界看来就是猎奇,但这些生活于此的人们肯定不会有那么轻松的心态。
  这些人是相当的野蛮,很多东西在此时的大明人眼里都是不开化的落后象征,但并不代表他们愚蠢,这些部落对力量的感觉就相当的敏锐,在大明国初建立奴儿干都司的时候,明军沿着江河与辽金故道一路北推,一路修葺道路和建立驿站,然后收降这些野人部落,这些部落的头人都是选择了与大明合作,沿途的大量驿站,几百个卫所,都是当初大明存在的象征。就是现在,没准这些头人手中还有几百年前大明赐给的银印或是敕书,只是他们没有如建州卫那样利用这些大明给予的条件真正发展起来,把大好时机给浪费了。
  现在这些人又聚集在一起了……这一次他们不是敬畏和记的武力,而是被现实的条件给吸引过来了……一天六分银子当护卫和做一些杂役的事情,比起冰天雪地餐风卧雪的打猎,这种活计不要太轻松!
  这些护卫也是叫商人们满意,他们打狼的技巧比商团兵要强的多,跟随几天之后,半夜就再也没有狼群来骚扰了。
  大股的商队,各族的护卫,蒙古人,喇嘛,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饰,站在碧绿如洗的草地之上,绿草茵茵,构成了一副极美的画面。
  在这些人的对面,俄罗斯人则是有意站在了稍远的地方,他们当然也是出来迎接张瀚和他的部下们,但就是要故意做出一副较为矜持的姿态。
  他们当然也有资格这么作,和蒙古人和这些野人比起来,俄罗斯人更为强大和文明,他们与和记是合作的关系,也勉强可以说是商业上的盟友,他们因为强大而更有自信,当然不会如这些蒙古人和野人那样,对着和记的武力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不会因为一丁点的好处,就举族归附,替那些明国商人效力。
  俄罗斯人在外喀尔喀蒙古人这里虽然还算弱势,但他们身后就是广袤的国土和凶悍的哥萨克……
  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和背景,佩特林等人内心不乏紧张,但外表上却满是矜持的笑容……


第1054章 迎接
  在车门打开,张瀚和孙敬亭等人站在车门边的时候,大股的人群迎了上来。
  “王达通他们还真是机灵。”张瀚看着那些野人部落的头人也涌过来,不觉赞道:“你看,我们军司没有解决的事情,人家过来就解决了。”
  “也是此前野人各部不敢和我们接触。”孙敬亭有些郁闷的道:“王达通他们一看就是普通的商人组成的车队,所以这些巴尔虎人和索伦人鄂伦春人都涌过来了……”
  “这样也好。”张瀚笑道:“这就是融合……有事给他们做,有银子给他们赚,然后我们有货卖给他们,他们也能把牛羊马匹卖给我们,往后去再对他们用法度管束,五年之后给他们强行调换牧场……权威和法度再建立起来,一切就水到渠成,没有什么波折了。”
  孙敬亭看了张瀚一眼,退后了两步,说道:“宗通他们过来了。”
  漠北行军司的人确实过来了,莫宗通在前,行军司的官吏和驻守将领们在后,然后是一些派驻漠北的军司人员,比如军需司的副司官刘鹏等人,张瀚站在蒋义搭起来的临时阶梯上,莫宗通上前拜揖,朗声道:“漠北行军司政事官莫宗通,拜见大人。”
  张瀚笑着道:“莫宗通免礼,漠北行军司的诸位,还有驻于此地的军司人员和驻军将士们,大伙儿都辛苦了。”
  众人都是心生感动,莫宗通大声道:“职下等不辛苦,多谢大人慰劳。”
  张瀚笑笑,走下阶梯,到莫宗通等人身边,一个个点着名字说上两句。他的记性很好,几乎能叫出每个中层人员的名字,在漠北这里,军司人员没有做别的事,就是筑成买卖城,完成主要工程和辅助设施,比如到杭爱山和库苏古尔湖的道路修筑了几个军台和火路墩,在图拉河和色椤格河的河口也都建有警戒的军台和墩堡……
  在漠北这里,到处都是风景如画的湖泊与河流,而沿着河流两侧多半都是绿草如茵的毯子般的大片的草地,库伦的北侧和东西都有绵延的群山,只有沿着两条大河的河口都是平坦的草地,如果有外敌入侵,当然不可能蠢到翻山越岭的过来,肯定只能沿着河流的走向过来,在几条河口,还有大湖之侧筑堡,都是买卖城的外环防御圈,特别是对哈拉和林方向,虽然和林早就废弃了,但毕竟曾经是蒙古国的中心,很多部落都会由那边聚集过来,好的情况是过来贸易,不好的情形就是过来试着打草谷,行军司方面当然也不会客气,迎接豺狼的当然就是猎枪。
  张瀚时不时的拍打这些部下一下,握一下手,表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漠北的环境很漂亮,几乎是让人如在画中,这个时代还没有高楼大厦,库伦的名字就是大寺庙的意思,但大寺庙还没有完全建起来,到处是平坦的草地,偶尔有笔挺如剑的大树,河流附近的风景更美,远处是如油画般的风景,山峦起伏成片……但这是春夏时的风景,到了汉地的秋天这里就是开始下雪,冬天到春天都是冰雪覆盖期,冷的邪乎,冰寒刺骨。
  在这里生活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蒙古人都是缩在毡包里不敢出来,白天都是零下二十度以下的天气,这还是大太阳天,稍微有点寒流过来,就立刻是北风凛洌,零下四十度的天气也很正常,真的是滴水成冰,没有人能在这样的寒冬里工作,但漠北行军司的人还是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在冬季完善施工,有很多可以在室内做的事也没有停下来,对这些情形张瀚都很清楚,他夸赞的就是漠北这边的这种效率和精气神。
  包括莫宗通在内,所有漠北行军司的人都感觉脸上有光……
  刘鹏等北上人员当然也被夸赞了,都是满脸笑容。
  驻军则是调的任敬的第九步兵团,任敬带着部下们也是满脸笑容的上来行礼。
  这个团也要改为龙骑兵团,驻在漠北的步兵团在机动性上太差是不行的,一旦有警可能就是几百里外,步行过去连个屁味都闻不到了,机动性很重要,驻漠北行军司部队都已经要求必须会骑马,当然不要求有蒙古人那样的骑射水平,而是要达到最基本的骑马行军打仗的标准。
  漠北这里还未受战争骚扰,不象辽东的各部被女真人打的够呛,大量的牛羊战马被女真人弄去了,西部又是被和裕升按在地上摩擦了两年,牧群急剧减少,丁口数量都少了好几万人,元气大伤。漠北这里一切完好,原本外喀尔喀的实力要比内喀尔喀弱些,现在却是强的多了,最少牛羊战马在内的牧群都是有相当大的规模,和记想在这里扩充骑兵,实在是再方便也不过了。
  第九团也不全部驻在漠北,最南端甚至还在旧中都一带有一些人手,整条防线是去年防备察哈尔人时布下的,今天开春至如今察哈尔人也没有太大的动作,看来是要等夏秋的时候再考虑进一步的举措了。
  根据张瀚和军司高层的分析,林丹汗西迁躲避女真人是定下来好几年的总的大战略,为了和几股红教势力汇合,西迁是势在必行之事。去年商团军也没和察哈尔人真的狠打,一直是在战线上纠缠,只有几次小规模的反击,估计察哈尔人中聪明的肯定知道和记是啃不下来的硬骨头,而林丹汗和他的那些皇后未必有这样清楚的认识,没准会在今年调集更多的人马,比如把留守的鄂托克也全部带上,只留少数人看家,集中更多的兵马试图来与和记决战……商团军的总算一直是相当高的密级,在很多人刻板的印象里,商团军也就是几千人的团练规模,最多万把人出头,土默特打不过是因为几十年没打过仗废了,林丹汗肯定不会认为,自己凑上十万铁骑,仍然打不过那些只会玩火器的汉人?
  天启五年的秋季,估计仍然是多事之秋,但具体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现在就算是张瀚也说不清楚。
  而和裕升的高层却是已经把全部精力投向了台湾方向,军司的预算也是以台湾那边为主,对俄罗斯的贸易这么重视,当然也是想尽快回本来支持台湾那边,至于林丹汗,已经很可怜的被完全无视了……
  车臣汗硕垒和其长子巴布,土谢图汗衮布和其子多尔济,还有扎萨克图汗诺尔布等人也都在此时迎上来。
  还有诸多的台吉和各野人部落的头人,济济一堂,足有数百人之多,各人一起步行过来,向着张瀚躬身行礼,一个不知是哪个部落的大喇嘛走上前来,将一片洁白的哈达奉上,张瀚知道礼仪,头略低了低,任由这喇嘛将哈达搭在自己的脖间。
  众多蒙古人一阵欢腾,几个大汗脸上也露出笑意……蒙古人在此之前也在担心,张瀚如果不懂得蒙古人和喇嘛们商量出来的欢迎仪式,那到时候可就糗大了。
  现在沟通渠道也不畅,事前也没有沟通,还好没有出什么错漏。
  远处围观的蒙古人也是一阵欢呼,现在他们看的出来,这些凶恶的,和传说中怯懦汉人完全不同的和记的人,最少也是对喇嘛们还是尊重的,现在黄教在漠北已经传了近百年,要不然也不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来修库伦城,整个城其实就是少数的贵人府邸加上一座座寺庙构成的,名叫大寺庙十分贴切。
  库伦是土谢图汗的地盘,衮布上前一步,躬身对张瀚道:“尊敬的张大人,哲布尊丹巴呼布克图,张家呼图克图,丹津呼图克图都在库伦寺中等候大人,几位有福的圣人都说,没能出城迎接大人,实在是万分抱歉,请我代向大人请罪,还请大人宽恕。”
  衮布用的是蒙古语,咕噜咕噜的语气并不很清爽,显然也是有些紧张。
  张瀚用蒙语微笑着道:“圣人们毕竟是圣人,他们不参与世俗的事情很好,待我在这里事忙完了,我会去拜会他们的。”
  衮布一听也是如释重负,赶紧又说了几句致谢的话。
  张瀚笑眯眯的听着,知道衮布等人对这事确实相当着紧……喇嘛们的崇高地位是外人想象不到的,特别是在这种时代,几个喇嘛在蒙古各部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哲布尊丹在漠北已经是第二代了,第一代圆寂之后,转世灵童就是土谢图汗家族中人,所以活佛虽然地位崇高,也掌握世俗权力,土谢图汗等蒙古贵族也没有什么抵触,活佛的地位越崇高,对他们的帮助也就越大。
  丹津喇嘛则是赛音诺颜部过来的,也是那一部的掌事者。
  张家活佛的活动区域在青海套部一带,享有很高的地位,现在活动区也在土默特的鄂尔多斯,对土默特部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康熙年间,张家呼图克图被康熙皇帝改称为章嘉呼图克图,并且替他修筑了大型的佛寺,后来被清朝皇帝封为国师……这当然是政治上的考量,是为了对抗漠北的哲布尊丹巴活佛,不过章嘉活佛原本也是在漠南有相当的影响力,不然也扶不起来。


第1055章 入城
  在几百年后,哲布尊丹巴还是蒙古国的国师,而章嘉活佛则因为清朝和国民政府的消亡而失了传承法统,国师当然当不成了,连转世也没有了。
  这些黄教的活佛被称为呼图克图,意思是蒙语中的有福者,圣人,后来在清朝时被清廷抬出来对抗西藏的两大活佛,被加了大喇嘛和国师的称号,成为藏传佛教的四大活佛。
  和裕升推进到漠北之后,这几个喇嘛审时度势,知道不可以力敌,但他们也不想就此放弃尊崇的地位,对和裕升是尽可能的做出合作和尊敬的态度,但也希望张瀚投桃报李……实权他们是不指望了,出风头的事也不出来掺合,但希望张瀚能承认他们相对超然的地位,不要搞的大家都下不来台……
  短短一瞬间,张瀚已经明白了这些喇嘛的心思和想法,也是明确的给了答复:只要这些喇嘛不给自己添乱生事,该给的尊荣体面,那是一定会给的……
  得到明确答案的衮布相当欣慰,拖着圆滚滚的身子回自己的队伍里去了。
  所有人都往后站了站,三位大汗和相当多的台台贵人,各部的头人都躬着身,请张瀚继续向前方行进。
  右手边的是库伦,左手边更远隐约可见是规模更大的买卖城,笔直的道路仿佛通往天际,两座雄伟的城池就在官道的尽头两侧,道路仿佛是从人间通往天堂,北方是绵延不绝的山峦,树木摇摆生姿,城池伟岸阔大,而这一切均是不设防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敞开着胸襟,仿佛是二八少女,含羞带俏,等候着张瀚尽情采摘享用……
  这种感觉,真是无与伦比。
  张瀚尽力按捺住自己的情绪,翻身上马,尽可能沉稳的往买卖城的方向策马而去。
  “哗、哗、哗、哗……”几千人在张瀚身边身后骑马跟随着,车队和骑队混在一起。
  人迹稀少的草原上很少有这样隆重场面的时候,蒙古人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玩玩骑射,摔跤。整个部落的人会聚集在一起热闹一下,但那种气氛是喜庆和放松的,此时的气氛却是无比的庄严凝重。很多牧民眼巴巴的看着在打头走的张瀚,这个高大的汉人就是穷凶极恶的红衣军的首领,是明国的大官,也是这个叫和记大商行的东主,听说财富比大汗们还多,麾下的兵马也比蒙古人的军队要强悍的多。
  传闻中的人物出现在自己面前,牧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是眼巴巴的盯着,很多老牧人也是眼看着张瀚走在头里,三位大汗和诸多贵人们都在侧后,另一边是成群的汉人,在后面还有更多的那些赶着大车来做买卖的汉人……老头子们不知道为什么,眼中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汉人能到大寺庙这样的圣地来,还在圣城边上建了一个汉人的城池,还堂而皇之的骑马在三位喀尔喀的大汗身前,而大汗们却是如待奉主子那样对这个身形高大的汉人毕恭毕敬……他们不太明白这事,但深深的感受到了屈辱,老人们行将就木,反而不似青壮年那样考虑太多,只是这些将入土的老头子怎么也想不明白,蒙古人的血性和勇气哪去了?如果是三四十年前,当俺答汗在的时候,或是更久远一些,达延汗在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高贵的蒙古人怎么会被汉人如奴仆那样对待?他们想不明白,但眼前的事实叫他们感慨万分……一切都改变了,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见过张大人。”
  “张大人安好。”
  在买卖城的南门门前,最少有三四百人的俄罗斯人也是站在门口迎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