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867章 笨港
郑芝龙道:“老陈说话就是絮絮叨叨的,早年我在平户见过他,就是这般模样了。”
陈奇贵笑道:“这也没法,小人就是这习惯。可惜就是木头多半是松木和白桦木,造船的话这木头一般,讲究些的用柚木或楠木,若是红毛夷造船,九成都是用橡木,那船可比咱的船好的多。”
陈奇贵又道:“咱们已经用烘房来烘木头,花销不少,但实在是值得。若不烘木头,自然风干,其实最少两年木头才用。若急着用,木头没有干透,泡在海水里时间久了就得散,一艘船也用不到一年,实在太浪费了。”
张续文若有所思的道:“若不来福建这里,当面听听,在大同那边只会抱怨这边用银子太狠了。”
“咳,”陈奇贵道:“常爷用银子已经很俭省了,你们到了就知。”
郑芝龙这时道:“你们怎不装铁器和李庄的货?”
“咱们不是奉命来接郑爷你们去台湾?”陈奇贵笑道:“要去天津或是登州装货,一来一回耽搁的时间就太久,还得保养下船,直接从台湾过来接人,还是装这边的货合算,把你们送到笨港,我们就直接去平户了。”
“听说现在船也往吕宋和巴达维亚跑?”
“还去马六甲。”陈奇贵道:“就是试试舱线,带带新人。”
“水手现在多不多?”
“水手现在有一千多人,咱们有丁级商船五艘,丙级三艘,八艘商船倒有五艘战舰,这事提起还是叫人笑话来着。”
郑芝龙面露沉思之色,说道:“看来主要的利润还是铁器卖到台湾,是不是?”
“对喽。”陈奇贵道:“咱们的货主要盈利就是铁器,不过日本那边卖的多了,价格回落一些,另外出货不及以前快。所以要跑跑南洋那边,银子是肯定赚的,八艘商船,一年最少运百万以上的铁器,还有百万以上的其它货物到日本,利润定有大几十万以上,但除了送回一些本金,其余的银子都花销了。造船,烘木头,招水手,招会造船的红毛夷,红毛夷的海军军官和水手,开办学校,垦荒,银子啊,用的如海水般流出去了……”
这陈奇贵确实啰嗦,张续文听的微笑起来,再看身边,李平之在内的所有大同过来的人都已经呕吐起来了。
张续文也感觉一阵阵的晕眩,其实开始感觉还好,就是有些摇晃和颤动,他手扶着船舷就感觉好了很多,但船行已经超过半个时辰,岸边都看不清楚了,而不远处的金门岛已经清晰可见,这个时候,脚开始发软,头发晕,一阵阵恶心的感觉从胃部一直涌上来。
再看郑芝龙等人,还是在谈天说笑,浑然无事的模样。
“今日始终行船之难,并不亚于漠北的冰天雪地……”张续文只想了这么一句,便是也开始呕吐起来。
……
“见过军门老大人!”
须眉皆白的副总兵官俞咨皋拜伏在地,叩首向郑国昌请安。
“总兵请起。”郑国昌罕见的弯了一下腰,两手也虚扶了一下。
以巡抚之尊对一个武将如此谦虚多礼,实在也是十分罕见的事情,俞咨皋脸上果然露出了十分感动的神色。
“总兵官将门世家,”郑国昌神色淡然的道:“令尊一世英名,学生一向敬服的很。”
俞咨皋毕恭毕敬的道:“末将先父确实立有些微劳,然而末将相差先父多矣。”
“学生未至福建,人便称海防有俞总兵官,可高枕无忧。”郑国昌又看向其余的武将,突然变色道:“然而红夷占据澎湖,修炮台,立寨,驱使岛民一千五百多人替他们修寨炮台,前后杀戮一千二百多人,剩下的也叫他们卖到南洋一带为奴,岂有此理,宁有此理?”
众将见巡抚发怒,均是跪下请罪道:“末将等守土无力,死罪。”
俞咨皋也是跪下请罪,郑国昌道:“俞总兵官向来主张发兵清剿,谈判无用,此事与总兵官无关。”
前任巡抚南居益其实做的是两手准备,一手准备是先海禁,集结水师准备打仗。另一手准备就是谈判,荷兰人的态度是要占有澎湖,另外给通商权,换好听点的说法就是允许他们朝贡。然后南居益的还价就是必须让出澎湖,不允通商,但可以坐视红夷至台湾立寨造堡,大明不加干涉。
谈判的事,俞咨皋不是很赞同,武人都比较直接,他们更相信自己手中的刀枪。另外福建这边对红毛夷也比较了解,嘴里说着文明与秩序,其实狠毒起来比任何种族都狠毒。
他们的杀戮更高效和有秩序,这帮人建立公司和舰队,有法律和文明,但他们屠杀起外族人来无比的残酷,不管是屠杀南洋一带的土人还是台湾岛上的高山族人,或是澎湖岛上的岛民,或是挑动吕宋岛上的土人杀戮汉人,这些屠杀都是冷血而残酷。
吕宋汉人一死过万人,可想而知并不光是男子,也有大量的妇人,当然也不可能全是成年人,定然有很多老人与孩童。为了殖民地的安全,这些自诩为文明国度的文明人就可以坐视一个个家庭毁灭,无数耄耋老人,无数襁褓中的幼儿被杀死,无数妇人在死前受到难以名状的痛苦,被侮辱和强奸。
虽然下手的是那些生番土人,哪怕几百年后他们也没有什么文明可言,但最少了解此事的人都认为真正下手的就是这些红毛夷人,尽管西班牙人与荷兰人并不是一国人,但他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表面文明,实际上肮脏无比。
尽管俞咨皋等人对红毛夷万分警惕,南居益等文官却还是想努力一试,耽搁的时间,就是请前一阵在台湾的李旦来调停,价码就是把台湾让给红毛夷。
当时台湾被称为东番,视为化外之地,撑死了一个大县的规模,又在漳州外海,距离遥远,瘴痢横行,为人视为畏途。
在早年间只有迷途的渔民会偶然到台湾岛,后来渐渐有走私的海商到岛上补充淡水和食物,然后就是有少数的移民,到目前为止,台湾岛上最多的移民是从颜思齐经营台湾垦荒开始,后来大规模的移民潮出现在熊文灿抚招郑芝龙之后,数万移民在短时间内移民至台,然后在郑成功时又有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台湾汉人最终达到数十万人的规模,开始设立府县。
在此时,台湾对大明是无所轻重,南居益等人的打算其实也并不为过,当然现在南居益失势罢官,郑国昌前来当然就一定会推翻前议,力主用兵。
众将心中也是清楚,当下均道:“请军门大人下令,立刻向澎湖用兵,我等一定戮力效命,将红毛夷歼灭于澎湖岛上。”
郑国昌一脸欣慰的道:“甚好,那就是在本月发兵,收复失土,刻不容缓!”
……
张续文等人所乘的福船每小时是六节的航速,厦门到笨港的距离是不到二百海里,船行不到两天,陈奇贵便指着不远处的陆地,说道:“前头就是笨港所在了。”
前方确实是大片的陆地,台湾在张续文等人的心里原本就是一个极大的岛屿,到此时他们才知道自己错的厉害,眼前的陆地根本是一眼看不到边,几乎就是一个大陆的模样。距离更近些时,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大山绵延成片,岸边的白色沙滩反射着刺眼的光芒,在陈奇贵所指的地方就是港口,有大量的船只停泊靠岸,蚂蚁一般的人群来来往往,显示出十分繁忙的景像。
在入港时,几艘小船过来拉动大船靠岸,张续文等人看到了和裕升的旗帜,心头一阵激动。
郑芝龙却指着一艘大船道:“那是荷兰红夷的战船!”
笨港又名北港,在当时是一个开放的港口,不仅有颜思齐等海上势力,也有李旦和广州刘香等海上豪强的商船队停泊进港,更有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等红夷的船队进出,在当时来说,李旦与荷兰人的关系还算友好,荷兰人的地盘主要在大员附近,在北港只是一般的停靠和经过。
“好大的战船!”
张续文和李平之等人一起发出了惊叹声!
郑芝龙神色有些不安,他道:“这是克鲁宁辛之屋号,是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主力战舰之一,长五十六点五米,宽十一米,载重六百五十吨,排水一千二百吨,二十四门火炮,火炮都是大口径,最小二十四磅炮,主炮是三十六磅炮,船员一百多人,船上有火枪兵中队,可以接舷近战。”
“好家伙……”张续文有些失态,毕竟和眼前这艘大船相比,自己所乘的这艘船实在是太小了。
“咱们这船排水四十二吨,载重三十吨,排水四十二吨。”陈奇贵笑道:“长三十米,宽六米,船深三点三米,主桅高约三十米,长短大小只有人家一半,船深则是只有三分之一,咱们在商船里也算是大船,和这战舰比就相差太远了,靠近些,还不到人家一半高,又正对着炮口,每次和这些战舰相遇,心里就老不是滋味。所强者,就是咱们的船不是福船,是广东商船,用的木料是楠木,钉子是铜钉,帆是篾帆,四面受风,所以咱这船远洋比福船经得住风浪,行军司就是用咱们这样的船去南洋试航。”
第868章 上岸
郑芝龙又指着拉动商船的小船道:“这是八浆船,不能击贼,但能哨探,督战,也可载数十人接舷交战。”
张续文看看那小船,再看看荷兰人的巨舰,顿时便是摇头。
“这不算最小的,还有小哨船,四浆,也是用来哨探和接战的,还有乌艚船,两截相接,前截有铁钉,钉入敌船纵火,后截放官兵回大船。水艍船,双蓬船,算是中型战舰,再大的就是天成卫号,是咱们的中军船,排水一百二十吨,前后两门主炮,前甲板还有两门小佛郎机,三桅四帆,可载战兵一百多人,可以接舷跳帮。”
张续文等人看着越来越清楚的港口,各式各样的帆船有大有小,郑芝龙等人介绍着这些小船的功能,战船和商船一般都可以混用,不过和裕升的船为了训练战士和水手,所以职能十分分明,和裕升的舰队有三分之一停泊在港口,随着郑芝龙和陈奇贵的介绍,这些船只的功能也越来越清晰起来。
李平之感慨道:“今日始知天下之大,长了不少的见识。”
张续文也道:“怪不得所谓的北人骑马,南人行船,我等在北方只见过寥寥的小船,这一下才知道行船之难。”
“也没你们想的那样难。”郑芝龙道:“关键是要时间。水手,战士,船长,造船,操炮。没几年功夫见不到效果,所以军司的人千万不能急。”
“事实上。”郑芝龙又道:“据我了解,若不是这边是常政事当家,以他的身份才压的住各方的不满。”
“大家可以准备下船了。”陈奇贵一直在注意间距和操舵,这时候人们感觉船身轻轻一震,接着船便靠到了栈桥之上。
人们从跳板上下船,好在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年,虽然一路舟车劳顿,又头一次在大海上航行,所幸没有遇到大风大浪,船行较为平稳,待下船时,只有少数人感觉不适,多半人在地上走了几步后,顿时就恢复了正常。
“还不过关。”何斌拿他们取笑道:“真正的老水手下了船上了岸,要适应好一阵子才能健步如常。”
“噤声了。”郑芝龙提醒道:“常政事就在前头。”
说起来郑芝龙何斌等人都见过常威,后来常威与李国助直接到了台湾,而他们则是在隔了不久之后去了托木斯克。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隔不了多久也会到台湾与常威等人会合,结果这一拖居然是一年半的时间下来了。
“见过常政事。”张续文带头,所有人兜头拜揖。
和裕升现在最重军司官,其中军司官也明显有了高下之分。
低层级的是军需司军法司军情司,军训司原本也是低级别,但有了王长福这个高配的长官,级别无形中也上去一截。
当然这也可以被理解为张瀚对军训司的重视,毕竟和裕升虽然是以商起家,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军队,军队的基础就是军训,训练不好,什么军需军法都是白搭,要说花银子,朝廷在辽镇头上花的钱还少了?一年几百万的银子丢下去,连个浪花也没起来。
最要紧的还是侍从,军令,军政这三司,这三司的主官和行军司的主官一样,都加了政事官三个字。
有这三个字在头上的军司首脑才是真正的大权在握,有消息灵通的吏员称,将来可能要成立政事堂,加政事官的军司首脑就是政事堂的成员之一。
常威一袭蓝袍,和军袍一样的立式交领,腰部中间的皮带杀的很紧,也悬挂着水壶和小刀等物品,比较显眼的就是他还带着佩刀和火铳。
孙敬亭也会佩剑,李慎明就不佩剑,李东学等军司官也不配刀剑,常威这个政事官则是佩着战刀,年轻的面孔上有着很明显的风霜侵凌的感觉,叫人看出来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当然常威的脸上还有明显的威严气息,更是还有一丝隐隐的杀气。
“诸君请起。”常威并没有微笑,两手也只是虚扶了一下。
众人起身后,常威也只是向张续文笑了笑,说道:“你也来了,我早就和大哥说过,续文能当大任,续宗不行。”
张续文脸上露出黯然之色,他道:“家兄给和裕升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想起来实在惭愧,也感觉心痛。”
“这是人之常情。”常威随口说了一句,又看向李平之,轻轻点了点头,便向郑芝龙道:“你可来了,我这边缺人缺的厉害。刚有一艘丁字六号船造好,下个月下水,长三十五米,宽六点七,高三米五,排水四十五吨,那些俄罗斯来的造船专家都说这船当商船用挺好,这船就交给你们带,慢慢磨练,在你们当中希望多出几个船长。嗯,有些委屈你,不过以大兄给你们的任务,还是先上船比较合适。对了,何斌留在行军司,任屯田监事。”
郑芝龙的新职务是行军司局正,再往上就是副司官,以这个职位当一个商船船长有些屈就,不过常威的话也是不容置疑的感觉,并没有和郑芝龙商量的意思。
军司职位,政事官为第一,其次是军司司正,副司正,然后是局正,副局正,再下来是主事,监事,各所所正,再下来是副监事,副所正,然后是派遣职位,比如仓大使,财务局的主薄一类,然后是副职,再下来就是书记,记事,仓大使,最后是吏目,典吏一类的吏职。
各司,局,监,所,甚至是屯长,工长,都是职位和职务十分明确,上下层级关系十分明确。
这边的船长,大约能应对第五级别,战舰的舰长算是第四级别,将来如果出现大战舰,分舰队指挥长,舰队指挥,级别便会相应的上调。
郑芝龙并不急,很沉稳的一拱手,说道:“还请常政事把水手给属下配齐,我们也要先互相熟悉一下,在货物上船之前,最好先在近海演练一下。”
“这想法甚好。”常威看了郑芝龙一眼,说道:“摆了酒,给各位接风,大家请罢。”
众人无话可说,一起跟着常威往前行。
身后是蔚蓝大海,波光闪耀,浪花朵朵,沙滩远看很白,走在近前看发觉还是浅黄色。
栈桥有好几个,上岸之后是一片沙砾和石块区,港口感觉不是很大,近处有一条河流,应该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
到处都是树木,郁郁葱葱,几乎一眼看不到边。
码头往里,才看到不少建筑,人群也变得更加稠密。
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有活力,到处是行走的人群,都是海商的打扮,当然也有大量的水手,望之都不似善类。
几乎人人都带着刀剑,更有很多人拿着长短火铳。
相比大明别处地方,海上的这些家伙显然更知道什么东西好用……几乎没有人拿着弓箭了。
码头区也有大量的仓库,房间都盖的十分简陋,但有大量的货物囤积在仓库里,有不少拿着武器的人在看守着。
有个吏员介绍道:“这些都是颜思齐或是李旦李爷的库仓,那些人也是他们的部下。”
众人微微点头……醒悟过来这边不仅是化外之地,还是一个鱼龙混杂,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的地方。
“那边是荷兰人的补给基地。”有人指着不远处大片的仓库区道:“红毛夷正在大员那边近海地方修堡,要把那边当他们的补给基地和贸易枢纽,这边的仓库迟早会腾空。在这边,他们还得给李爷交纳地皮费,心里早就不爽了。”
张续文问道:“那城大不大?”
“很大。”吏员手一划,说道:“咱们这边起初最大的建筑群是颜思齐带人立的十个寨子,也就是用木栅围起来,但地方很大。然后是咱们来了,建成了大片建筑,但现在从规划来看,红毛们建的红毛城才是最大的,是一个近海的很大的城池,不算是军堡了。”
李平之看了张续文一眼,说道:“有机会的话,我们要去看看。”
这人倒真是敏锐,张续文点点头,说道:“常政事允许的话,我们就去看看。”
常威回头道:“你也是行军事副司正,这点小事就不要请示我了。底下会给你配齐属员和卫队,在这里出行没有卫队不行。”
“有劳。”张续文抱抱拳。
众人继续前行,前方有大量的马车,大家上车后马车启动,往前走了五六里后停了下来。
四周的情形和码头区乱糟糟的情形完全不同了。
大片的栅栏把建筑群又围在里头,栅栏墙每隔几十步就有一个箭楼,上头有值班的士兵持铳肃立,外围的土地都开发出来,一大片的绿叶长满地田地,一些农民模样的正在田地里弯腰割除杂草。
大道笔直,几十辆大车停在外头,一些技术人员带着工人正在维修保养车辆。
马棚在栅栏内,几百匹战马关在一起,一股子冲鼻子的马臊味飘过来,不过北方来的人反而感觉亲切……进入南方至今,就没看到大规模的成群的战马,就算有马也就西南的那种拉货拉车的矮小挽马,蒙古马已经算中小体格的马匹了,西南这边的马听说更有韧性,但是也更小,几乎很少有适合做战马的。
第869章 基地
和裕升的战马很明显是从北方海运过来的,这些大牲口十分宝贵,可以看到有不少马夫和兽医在照料它们。
穿过栅栏,两边就是马棚,猪窝,鸡舍,然后是大片的仓储区,各种建筑多半是烧砖建的永固型建筑,在外围建筑区还有大量的营房,过千名穿着灰袍的士兵正在大校场上操练。
听到熟练的军号与操练的声响,来自李庄的人们禁不住泪流满面。
多么熟悉的画面!
内区则是行军司各部门的办公区,学校区,还有技术研究所等研究部门的工作区域也在内。
办公区,学校区,研究区,还有军械区,粮储区等等。
张续文注意到营区内外都有水井,还有一条小河被引流进来,潺潺流淌着。
“河水和井水都做过处理。”常威对张续文道:“台湾这里最值得注意的不仅是环境复杂,敌人和潜在的敌人很多,最关键的威胁就是疫病,我们按大哥的办法,用碎瓷片和碎石还有粗布来过滤井水和河水,水再烧开了喝,近来疫病人数已经大幅度减少了。”
张续文赞道:“行军司的军医们真是了不起。”
常威点头道:“他们确实很得力……”
中午的午宴并没有上酒,因为李守信和蒋奎等驻军高层也都与宴,为了公平起见,大家只好和这些军官一样不喝酒。
菜式也是很南方,各种海鲜鱼鲜,在这个时代,吃肉才是最高正义,所谓生猛海鲜还没有后世那么着紧,主要还是人口和运输,这时代没有办法把大量海鲜运到内陆参加消费环节,所以能吃到海鲜的只能是近海地方,加上总的人口和打渔的办法受到限制,可以说中国的近海渔业资源还是无比的丰富,桌上的各种海鲜可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不过在人们眼中,还不如上一道红烧猪肉或是炙羊肉更上档次。
吃饭前张续文和李守信等人寒暄了几句,他和李守信并不熟,整个第四团也没有几个熟人,倒是蒋奎曾经是侍从司的人,虽然一文一武,但彼此是天天照面,见面的时候也就比旁人亲热很多。
吃饭果然就是吃饭,常威坐在主位,筷子一抡,说道:“大伙开动吧。”
众人便是一起动筷子,也没有人喝洒,众人挟着红烧石斑鱼下饭,不一会功夫就是杯盘狼藉。
常威吃毕,起身扫了众人一眼,说道:“就是这样,今日新来的诸位自由活动,明早开例会分派具体的职司。”
众人都起身,常威已经背手进了里屋。
待各人纷纷散去,张续文对蒋奎道:“蒋哥,我想出去四处转转。”
李平之也道:“在下也愿一同前往。”
蒋奎道:“你们刚下船,不要休息一下?”
张续文笑道:“不需要了,并不怎么疲惫。”他又道:“常政事平时也是这样?”
“此前也是经常有说有笑,逢报过节或是有特殊事情也是喝酒。近来,可能是听说了军司那边今年特别困难,但台湾这边不仅帮不上忙,如果按那个杰日涅夫的计划开始准备造大型纵帆船,这船从设计到成船需要不停试验,原本就耗费很大,再加上试验消耗,一艘船恐怕就要十几万两,这费用可是无底洞了。”
张续文有些吃惊的道:“这么贵?”
“杰日涅夫坚持要用楠木造纵帆船,说是没有橡木,柚木也少,楠木是最低要求,咱这里烘房里还烘着不少辽东来的红木,这厮就是不用,坚持要用晒了好几年的成木来做,福建这里一直造船,好木头倒是有,那价格可是太贵了。何况这杰日涅夫还说很难一次成功,咱们打宽点算十几万两一艘船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我知道了。”张续文很沉稳的一点头,说道:“他应该是担忧今年的海贸收益又要扣下来大半,很难对大同那边有所帮助。”
“对喽。”蒋奎道:“常少爷也不是忧谗畏讥,他的身份怕这个?就是感觉出来这么久,银子用这么多,结果仗也没打,屯田刚上头绪,学校,水手,船长,千头万绪的,有时候,我感觉他在怀疑自己的能力。”
“已经很不错了!”张续文道:“蒋兄带我转转吧,我们摸摸台湾这边的脉门所在。”
蒋奎看了一眼李平之,张续文赶紧道:“这位李兄,也是我们军令司的后起之秀,很得孙大人和张大人的看重,这一次点名叫他前来梳理沿途驿传,等一切就绪上了正轨之后,他就回大同述职,将来也会被大用的后起之秀。”
“不敢。”李平之拱手谦虚了一句。
蒋奎点点头,并没有说什么,等人牵来马匹,便是带着人往外围走。
到军营区时,蒋奎看到李守信在路边,叫了一句道:“李指挥,我要带人出去转转,请叫值星官放门吧。”
“等会儿。”李守信叫了一句,接着又吩咐身边的军官准备,过了一小会儿,一队五十余人的队伍骑马赶了过来,都是带着火铳和刺刀的火铳手中队。
张续文悄声道:“台湾这边的局面这么紧张?”
蒋奎的神色有些阴沉,看看左右,说道:“情形有些复杂,近来我们在和颜思齐争航线,大家主要都在倭国赚钱,这原本没啥,但现在李旦病重,我们是站在李国助一边的,颜思齐还是打的当年在平户港的主意,打算吃下平户岛自立,当初他想这样做,被倭国撵走,李旦帮了他一手,现在李旦快不行了,颜思齐就一心想接他的位置。在颜思齐一方来说并没有错,但不幸的是我们和他站在对立的一面。现在双方表面平安无事,但都在等李旦身体的消息,李旦没事,这里就没事,李旦有事,这里就有事。另外,岛上的土人也不停的给咱们找麻烦,时不时的来袭,加上荷兰人近在肘腋,情势还是很紧张的。”
“土人?”张续文有些奇怪,问道:“大人不是说叫我们不要和荷兰人学,荷兰人待土人十分残暴,我们则怀柔治之,这样还有土人来袭?”
众人都上马往外走,长长的栅栏门在远方打开,一个小队的士兵先骑马出门,散成散兵线戒备,更多的士兵簇拥着张续文和蒋奎等人往外走。
“这事儿,不得不说大人有些想当然了。”蒋奎不想就这个话题多说的样子,闷声说了一句十分不恭的评判,接着就不出声了。
气氛有些沉闷,远方似乎有乌云,众人骑马跑了一阵,身上居然感觉微微出汗。
就是气候十分潮湿,北方的人感觉呼吸都有点困难。
空气中明显的海风的味道,毕竟这里离海岸只有几里路,地势稍高些就能看到蔚蓝的无边无际的大海。
众人驰过大道,道路明显是和裕升修整过的痕迹,原本应该是长满灌木和杂草的荒地。
在奔出数里之后,有两三个小型的村落,村子外围也是有木栅,也有箭楼,上头站着几个拿着火铳的百姓模样的人。
“那是屯堡民兵。”蒋奎介绍道:“咱们的主力平时驻在寨子里,在屯垦区外围建有十来个墩堡军台,为了防止渗透,这里的屯堡还是修了防御设施,也在百姓中挑出精壮胆大的男子练习火铳来自保。”
张续文和李平之等人很注意的看着路边的屯田,从营盘到这几个屯堡,连续五六里的路程,开出来的田地大约是万亩左右,种植着一些越冬的作物。
台湾很适合水稻,有一些地块明显在做着种植水稻的准备,台湾雨水十分充足,田亩里只是做了一些引水和蓄水的措施,并没有象大同那边到处挖井和竖起水车来。
有一些地块做着种植春季甘蔗的准备,这个时候种植的时间刚刚好。
台湾十分适合种甘蔗,这也是大同那边提出的计划,甘蔗不仅要种,而且是未来大规模开垦的重要作物。
张续文皱眉道:“全部这些?”
一共不到十里方圆,一万五千多亩地,外围果然有一些驻军的军台,看到张续文等人就有骑兵出来哨探,看到是自己人又重新回到军台之中。
远方到处是绿意,到处是未开发的森林和灌木,很少有看到道路,最多是可以看出来灌木有人踩过的痕迹。
此时的台湾几乎完全没有作过开发,哪怕是几百年后,蒋家二代主持贯穿台湾的公路大工程时,山里一样是一片蛮荒,条件十分困苦,导致修路花费了十年之功,那时可是几百年后了。
在人们停马的时候,还有一个较大的鹿群在灌木林中若隐若现。
“全部这些。”蒋奎苦笑道:“可能你觉得比较少,可是这些地在我们当初过来时全是灌木林,还不好烧,因为没有枯叶,只能用刀和锄慢慢来解决。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人手不足,颜思齐他们一共才迁了一万多人过来,大半的人他们自己留着种甘蔗和捕鹿剥皮,还有打渔去了,咱们这里想方设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