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类没有办法忍受的,在发出几声惨叫之后,这个甲兵直接疼晕了过去,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苏醒之后将会面临更大的痛苦,而且根本无法医治,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中耗光自己的生命,最终走向死亡。
有人失去了半条腿,有人整排肋骨都被砸断了,等冒着硝烟和沾满了鲜血的炮弹停下来的时候,城墙上已经倒下了二十多人,其中多半都是当场身死或是受了重伤。
在这次测试炮击之后,蒙古人顿时笑不出来了。
在城头重伤者的哀嚎的呻吟声中,汤望宗下达了全炮队开火的命令。
所有炮手几乎是同一时间用火把点燃了引信!
这一瞬间在炮兵阵地上气氛几乎是凝固的,刚刚不管笑的怎么开心,在这种时候每个人都屏息静气,如对大宾。
炮兵日常的训练非常严格,除了从清膛到点火的一系列的程序训练外,体能训练和文化课特别是几何学训练是最严格的。
搬运炮弹不光是搬弹手的事,很可能在战时搬弹手阵亡,那就意味着整个炮组成员随时要身兼多职,所以任何一个炮兵随时要有兼任清膛手,装药手,炮手,搬弹手,甚至是炮长的自觉,在战场上任何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在严格到可以说是严苛的训练环境下,造就了现在如机械零件般精准动作的炮手们。
汤若望等教官对此十分满意,事实上欧洲最顶级的炮兵队伍也不过如此,甚至远没有这些东方的炮手知道遵守纪律。
整个炮兵阵地有极大的纵深,从六磅炮到九磅炮依次排开,主要还是以六磅炮为主,九磅炮的数量要少很多,炮兵们在草地上挖出炮位,可以帮助抵销火炮发射后强大后座力的浅坑,铁铸的实心炮弹从筐子里取了出来,放在炮位右侧,在炮位后侧则是一个个大小一致的火药桶,炮兵们依次按位置站立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炮位位置,绝不允许有丝毫混乱。
只有当某个位置的人手阵亡之后,才会由军官指派新人顶替他的位置。
引信燃烧到炮膛里了,几乎在一瞬间,所有人都把耳朵捂上了。
这种大范围大规模的炮击在中国应该还是第一次出现,在此之前,一切所谓的火炮轰击都完全只能算是笑话。
“轰!”
在一瞬间内,整条战场上的十余万人,几乎只能听得到火炮的轰击声。
第754章 绚丽
炮口发出绚丽的火花,火舌喷溅而出,浓烟滚滚冒起,整个碧绿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烟雾缭绕着,一颗颗炮弹发出尖啸,飞向对面的城墙。
这一次蒙古人不仅笑不出来,而且损失极为惨重。
城堞被砸碎,乱石崩空,城墙被击中,立刻凹进去一大片地方,砖石从半空中落了下来。原本平如镜面的城墙上立刻出现了大量的坑洞。
有几颗炮弹落在城楼上,打的砖石瓦片乱崩,城楼上发出阵阵惊呼声,有人直接从城楼跳了下来,直接落在十几米高的地面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更多的大量的炮弹落在城头上,落在数千名完全没有防备的守兵中间,炮弹飞跃落下,再次碰撞在人群之中,无数人被炮弹击中,只是这一轮轰击,最少收割走了过百条人命,还有更多的伤者。
第一轮炮击战果十分辉煌,而第二轮与第一轮相隔不过十几息功夫,火炮的清膛和重新装药装弹比火铳还要快些,在七人炮组的努力下,火炮重新复位,清膛,装填,然后再次点燃药包引信,火药包爆裂,喷溅火光,炮弹再出飞出,直奔目标所在的地方飞去。
从张瀚的角度来看,这是十分壮观的景像!
虽然有人在这种景像之下死去,但张瀚并不感觉抱歉,也未觉得遗憾。
这是战争,你死我活的战争,而且在他们哀嚎之时,还是想想几十年前他们或是他们父辈曾经犯下的滔天罪孽吧。
如果有人喜欢宽恕,喜欢以德服人,那尽管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在张瀚心中,此时此刻,他对眼前的情形只有欣赏,所有的一切,都是叫他感觉无比自豪。
乱石崩容,鲜血飞溅,人被炮弹炸的飞起来,这些曾经纵横欧亚的蒙古铁骑的后人,曾经多次破边入口,给大明百姓带来无尽痛苦的北方狼骑,现在他们匍匐在炮火之下,他们如虫子般死去,或是重伤后不断的哀嚎着,甚至有不少看起来剽悍粗壮的汉子,在炮火中匍匐在地面上,被吓的浑身颤抖,甚至痛哭出声。
连续十二轮的炮击之后,城头上一片死寂,只有浓烈的硫磺味道在城头弥漫着,还有轻烟不停的飘起,城头上到处是尸体,被炸裂的人不仅流出鲜血,连内脏也一起流淌了出来,到处是断臂残肢,人头,胳膊,大腿,人的肠子,鲜血横流,炮弹和碎石堆积在一起,长矛和弓箭扔的满地都是。
梁兴在指挥车高处观察着,他感觉有些后悔,如果在早前准备好,在这一轮炮击后蚁附登城就很有可能直接破城了!
毕竟北虏没有经历过这样强度的炮击,连续快速的多轮炮击直接把整个南面的城墙上的防御给打崩了,大量的城堞被轰碎,城头上一片混乱,到处是残肢和死尸,动作稍快的已经早就跑下城楼,躲在城角拐角处或是直接跑远了,也有人躲在藏兵洞里,俺答汗修筑的城墙仿效的大明军事体系,明朝的城墙多半都有内空的藏兵洞,城头上有不少北虏颇有急智,逃命之时炮弹呼啸而下,城头下方并不保险,倒是藏兵洞厚实的很,炮弹在城墙一面只是打碎城砖,打出小小的凹洞,很难砸破防御,威胁到藏兵洞的内部。
南门的城楼也有多处破损,似乎还有梁柱被击中了,整个城楼上到现在还弥漫着剧烈的烟尘,令人视线不清,看不到究竟打成什么模样了。
“大人,可惜了。”炮击停止过后,胆战心惊的北虏又上来一些人,但他们吸取了教训,没有扎堆在城堞附近,而是多半留在城下或是藏兵洞中。
北虏在刚刚的炮轰之时崩溃了,但在炮击停止后,城中的贵族们重新逼迫牧民和甲兵们再次走上城头,这些人惊魂未定,然而只要城头上有人就代表着城防体系并未彻底崩溃,梁兴的遗憾就是没有在事前准备好云梯或冲车一类的器械,否则刚刚直接就破城而入了。
“哪有这么简单。”张瀚微笑道:“困兽犹斗,北虏被我们四面合围,生路断绝,蚁附登城之后,北虏在城中还塞了好几万人,我军要付出相当大的死伤才攻的下来,这座城我是想早些拿下来,不过要付出相当大的死伤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梁兴点头道:“既然这样,一会隔半个时辰就叫炮兵打放一轮。辎兵和民夫正在做准备,下午就可以开始动作。”
和裕升的炮兵一个弹药基数就是连续的十二轮轰击,这是根据每辆拖拽式炮车和弹药车的负载量来决定的,一辆大车除了拉运炮弹之外,还有储存在木桶中的弹药,还有相当多的火炮辅助工具,日后可能还会装运霰弹和榴弹,在高速行军时弹药车可能还要负担运载炮手,在目前来说,十二轮轰击之后,炮管也需要长时间的冷却,然后才能继续使用,整个火炮的基数弹药,也是在多次的拉练和实弹演练之后才确定下来的。
刚刚的轰击,正好打完了一个基数,按梁兴的安排,估计这一天蒙古人都不能消停了。
“也别太固定了。”张瀚提醒道:“否则到了点他们就躲起来,咱们这是提醒他们开饭呢。”
梁兴笑着答应下来,一旁的李慎明难得的感慨道:“这样一来,这两天呆在城里的人,可真是度日如年啊。”
……
下午时辎兵和民夫们已经准备了差不多的土方量,大量的麻包被投入使用,和裕升在物资上是向来不缺乏的,不仅仅是麻包,还有相当多的钢口十分锐利的铁铲和各种工具。
两万多民夫加两万辎兵,一个下午时间挖出来的土方量已经是十分惊人。
傍晚时分,辎兵们开始往选定好的地方堆积麻包。
城中在这个时候已经经历了五六轮的炮轰,城北方向有也摆了半个团的炮兵,叫城头上的北虏尝到了南门这边一样的滋味,在辎兵们出现时,城头上只有少量的观察哨位还在,连南门的城楼都被轰塌了半边,这叫很多军司人员感觉惋惜……很明显,等拿下青城之后大伙儿就得花力气把城楼给修补好了,每轮炮击过后,都有不少视青城为囊中之物的军司吏员一阵鬼哭狼嚎。
在辎兵和民夫们出现在阵前时,城头的北虏也是一阵骚动,可能是他们一时没有理解其中的含意,等第一轮的土包放置完毕,并且按工兵的指点加固之后,在城头的北虏眼中,一下子就出现了长二百步,宽三十步左右的半人高的土堆。
很明显的,城头的北虏慌乱开来了,有人奔下城楼,应该是报信去了。
张瀚等人饶有兴味的看着城头上的表现,他们都有望远镜,城头上的人在望远镜里象蝼蛄大小,他们惊叫,奔跑,脸上的表情隐约可以看的到,这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
在战场上,人们似乎都变得残忍了,以看到敌人的痛苦和惊慌的表现为乐事。
甚至一众文官都看的津津有味,眼前这战事对整个和裕升的大局十分要紧,这导致很多平时十分忙碌的文官都一起跑到青城这里来,对他们来说眼前的战事一点儿也不紧张,反而象是一种休闲和放松。
天黑之前,终于有大队的北虏又重新跑上城来,张瀚看到似乎是有好多个台吉冒着风险跑上来看土丘。
封丘距离城墙很近,正面距离只有一百五十步左右,辎兵和民夫如大群的蚂蚁一样,立好台基之后就开始向前蔓延,一个个土包被丢在台基之前,看到土丘向前,城头的人们明显慌乱起来。
开始又有北虏向下射箭,这时候他们倒不是很担心被火炮轰击,毕竟二百步的距离太近了,连北虏也明白这个距离很可能会轰击到自己人,商团军这边不太可能放炮。
但这个距离对北虏的弓箭又是太远了,城头的北虏一下子聚集了很多,密密麻麻的象一大群的蚂蚁,他们向下用力抛射,然而九成以上的弓箭射不到百五十步就落了下来,斜斜的插在草皮上,只有少数的箭矢能飘到土丘上头,然而在外围有一群战兵,他们高举着一人高的插牌,将大多数箭矢格挡在土丘之外。
在这样的防御之后,只有少量箭矢能射中辎兵,最外围的辎兵又穿着锁甲,根本对这些力竭的箭矢不屑一顾。
可能是看到弓箭毫无用处,城头上又是一阵忙乱,北虏开始操弄起火炮来。
城下根本毫无反应,北虏的火炮是固定在木制的炮架上,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调整炮口平射或俯射,对正在进行土木作业的辎兵和工兵毫无威胁。
等火炮打响之后,民夫们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搬运土包的民夫中间有炮弹落下,弹起大块的草皮上来。
“不要慌乱,不要怕!”骑兵们负责在两翼押阵,老钟骑在马上向有些惊慌的民夫们叫道:“鞑子的炮威力小,咱这里又是土又是草皮的,炮弹打下来跳不起来,甭理就对了。”
第755章 铳手
老钟的话其实很有道理,这个时代的实心炮弹对有一定坡度的目标杀伤力最小,对在泥地,草地上的目标杀伤力也并不大,象是青砖切成的城墙上头,实心炮弹的威力着实不小,但对草地上的目标就有限的很了。况且北虏的炮多是小炮,炮弹比拳头大不了多少,除非被直接砸中,否则的话不必担心跳弹乱窜,中彩受伤或是被火炮轰死的可能性极小。
“狗日的骑着马,看到炮弹就骑马躲,他当然不怕。”
“怕是砸不着他,他躲在咱们边上,这炮可是冲着咱们来的。”
“没办法啊,拿人手软,吃人嘴短,谁叫咱们拿着银子来卖命!”
民夫们并不领情,一边冲着骑兵叫骂着,一边将步伐加的更快了一些。
赵文和李善心等人也在队伍之中,赵文背上是一个百十斤的麻袋,若是在几个月前打死他也背不起来,就算背起来也走不了多远,可此时他背着麻包还是健步如飞,几个月时间他一直在田地里劳作,这种活计最锻炼人的体能,他已经从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了标准的农夫,在用力的时候,身上的筋肉暴起,腰身和背部的肌肉十分协调,两臂壮实有力,小腿处裸露出来的地方全是结实的条状肌肉,如果仔细看他的两手就能发觉,虎口处已经结满了厚实的老茧,这样的人,如果不是眼中还有灵秀之气,脸上的肤色还是相当白皙,他和普通的农夫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了。
一百来斤的土包压在身上,从四百步外一直跑到百五十步之内,顶着头顶的炮弹和可能飘落的箭矢,赵文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身上的肌肉在颤抖,他以为自己必然顶不下来,但连续跑了两趟之后,到了第三次他才感觉到步履艰难。
这时土垒已经堆到了百步之前,北虏的箭矢变得密集起来,好在军司旗帜招展,大队的火铳手排着横队赶了上来,到八十步时,火铳手停了下来。
箭矢开始射向火铳手,密集的羽箭如飞蝗般直落下来,刀牌手们在前列高举刀牌,然而还是有箭矢射在铳手阵列之中。
“瞄!”
因为预先上好了子药,在排首的军士长们的命令下,所有人都听到了哗啦啦的一声巨响。
秦伯升也将火铳扛上了肩膀,沉甸甸的火铳抵在肩头,铳口瞄向城头上方,八十步的距离,一眨眼间他就瞄准了一个戴红缨帽的圆脸鞑子。
但所有的鞑子都差不多,都是戴着大帽,红缨闪动着,有一些披甲的身影在城头晃动,多半都是穿着袄子的牧民模样的弓手。
箭雨落了下来,有铳手中箭,发出闷哼声响。
所有人都穿着锁甲,箭矢很难透体而入,铁制的箭尖在锁甲上划过,打出火星,发出叫人牙酸的金属碰击的声响。
整条阵列上箭落如雨,箭矢射在人的身上,头顶,肩膀,前胸,胳膊,腿部,脚边,很快就象是原地长满了野草,这也就两息功夫。
“放!”
终于等到了打放的命令,秦伯升屏住呼吸,立刻扣动了扳机!
枪声一震,熟悉的后座力传到肩膀上,秦伯升把脸往右偏了一下,燎出的火星和浓烟被他避了开去。
他眯着眼看向城头,刚刚自己瞄准的那个鞑子胸口正狂涌鲜血,矮胖的身子趴在城堞上,已经被一发毙命。
“第一列,退!”
耳边传来军士们的命令声,秦伯升不敢再看,强压着自己的兴奋低头后退。
箭矢打在铁制的头盔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立定,清膛,装填!”
每个人都站住了,秦伯升取出搠条,开始清理枪膛,这个时代的前膛枪发火后残留物特别多,清膛是必须进行的手续。
整条阵线上都传来哗啦啦的清膛声,在清膛之后,秦伯升从胸间取出射药包,以嘴咬开,抖落在枪口之内。
这时他感觉左臂一震,一股刺痛感袭来。
扭头一看,却是一支箭矢插在左臂之上,穿透了锁甲,箭尖扯开了军袍和里衬,撕破了皮肤,好在到这时箭矢力竭,并没有刺入太深,只入肉寸许的样子。
就算如此,鲜血也是立刻流淌下来,把半边袖袍都沾湿了。
秦伯升骂了一句,并没有停住动作,他的伤连轻伤也不算,不能停止军令要求动作,当然更不能离开战场。
装好射药后再放入铅丸,这些铅丸是军司出大致的标准弹丸,然后铳手们用平时的时间打磨成更合适自己火铳口径的大小,平时的保养枪枝,磨弹晒药,都是火铳手们必做的功课,除了训练之外,这些事也占了相当多的时间。
军饷并不那么容易拿,这也是每个士兵的感觉。
在战场上,秦伯升并没有想太多,他已经经历几次战争,虽然没有白刃搏斗,也没有受过伤,但丰富的战场经验使他十分镇定,并没有如第一次上战场时那样激动和手足无措。
他看到四周的弟兄有不少都发挥失常了,那应该是第一次参加实战的完全意义上的新手。
训练只是使他们的手脚身体拥有机械记忆,但在战场上太过紧张,手脚的动作还是容易变形,当然在几次实战之后,新手就会成长起来,变成和秦伯升一样在箭雨下从容装弹的老兵。当然,要想成为面对枪林箭雨勇往直前,敢于挺着刺刀和敌人白刃相搏的劲旅精兵,所有人都还有一段路要走。
几息时间后装填完毕,等引药装好,扳好龙头,肃立等候的时候,后队已经发射完毕退回,这时指挥军士又令道:“后队上前。”
所有铳手再次上前,队列稍许有些混乱。
城头的箭矢还在不断的落下,秦伯升抬头看了一眼,四周乱糟糟的,民夫们在扛着麻包,辎兵和工兵在不断的把土垒往上堆积和往城墙下方延伸着,土垒搭建并没有那么简单,秦伯升看了后就收回了视线。
到处是人群,地面上到处是插在地面上的箭矢,有几个民夫中了箭,被辎兵组成的担架部队迅速抬了下去。
从这里看来,虽然看起来到处乱糟糟的,其实乱中有序,一切都是秩序井然。
接近前队位置时,箭矢的力道和密度明显加强,前面战兵手持盾牌,箭矢不断的落在盾牌上,发出啄木鸟啄木般的笃笃声响。
等铳手们站好之后,又是有军士喝令道:“抬铳!”
哗拉一声响后,秦伯升与身边的同伴们将火铳举高。
“向上,瞄准!”
这一次秦伯升没有瞄特定的目标,因为城堞上挤满了北虏,他们拉圆了弓箭,拼命向下射着箭。
“打放!”
所有铳手都向着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开了火,几百步长距离,大家隔的很近,甚至有火星喷溅到脸上的感觉,没有人犹豫和迟疑,铳手们第一时间把子弹打向了城头。
秦伯升看到原本就破损的城砖又有不少被打碎了,砖石乱崩,一群正在放箭的北虏被打中了,城头响起一阵鬼哭狼嚎的哭喊声和惨叫声。
从这个距离看城头,三丈高其实也并不感觉太高,但有这道厚实的城墙,北虏的胆子好象也大的多了,秦伯升参加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北虏都是一触即溃,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退后,第二列上!”
秦伯升等人再次退后,第二列早就装填完毕,他们上来补空射击。秦伯升等人赶紧清膛,重新装填子药。
在他们装填时,第二列打完,第一列再次上前打放。
待秦伯升等人装填完毕等候时,第一列退后,这时秦伯升等人是第三列,他们再次上前瞄准打放。
在轮换时,秦伯升感觉到弓箭稀疏了很多,等他把这一枪放完,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
城头上已经是一片稀疏,只有刚刚子药打崩的砖石还在掉落着碎石,城堞上到处趴着北虏的尸体,鲜血顺着城墙的城墙流淌下来,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血腥味道。
这时军士们已经下令后退,秦伯升赶紧放低枪口,整队人一起后退。
等他再一轮过来时,很久没有听到打放的命令,所有人都抬头看着,结果发现城头上的北虏已经不怎么敢冒头,只有稀稀拉拉的目标,北虏已经退往城后很远,只留下少数的人在继续抛射,弓箭射出的箭矢只有此前的百分之一,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威胁。
到火铳手把城头的弓箭彻底压制下去后,中军和全军上下都松了口气。
梁兴不断的派出铳手大队往城下,整个南城都被压制住了,只有少数的人继续射箭,很少有北虏敢探出头来,条件所限,能射箭的人就少的多了。
先被火炮压制,接着又被火铳打的抬不起头,所有人的表情都是高兴中夹杂着自豪的神采。
和后世人认知的不同,很多后世的人都以为明军就是纯粹的冷兵器部队,或者说使用火器的话都是和欧洲的技术传入有关。
事实上明军的火器使用率极高,从军中到民间都不乏对火器使用的体验,在戚继光的时代,由于打造认真,标准严格,明军的火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到铸造佛郎机炮之后,几个边镇到处都配给了大小佛郎机,明军不仅使用火器,还是大量使用并且十分重视火器的军队。
第756章 麻包
从朝廷到文官,都是对火器铸造特别重视,只是后来走了歪路,在海上打捞出了舰炮之后,明军的火炮越铸越重,规模体量越来越大,用来守城当然是无上利器,打的女真人毫无办法,一直到三顺王归顺皇太极,女真人才有了大明的铸炮技术,并且奋起直赶,但就算那样女真人也很难正面攻破有火炮驻守的城池,孙承宗的车营更是有大量火器……在大明人心里,火器代表的东西很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火器高于弓箭,这是明军完全和鞑虏不同的地方。
更深层次来说,其实就是火器代表文明的进步,而北虏和东虏还处于蛮夷形态之中。大明的人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但并不妨碍他们的骄傲和自豪。
由于明朝官场的腐败,制成的火铳质量越来越差,将领们对火铳手当然也谈不上什么训练,今天的这一场纯粹火器的胜利,叫很多人都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火器,文明,铁和火,这才是文明对蛮夷的胜利,酣畅淋漓的胜利!
天黑了,梁兴派出大量辎兵和民夫打起火把,在道路两边替继续堆土的人们鼓劲,军中敲起了大鼓,在缓慢而激昂的鼓点声中,辎兵和民夫们的士气并没有因为持续工作而变得低迷。
军医们把此前受伤的人带回野战医院的帐篷医治,人们看到伤者被医生照顾着,得到了妥善的救治处理后,士气变得更加高昂起来。
相比之下,城头的血腥味很浓,不少尸体被打的支离破碎也没有人来收尸,还有不少伤者趴在城上不断的惨呼呻吟,但也没有人来救治。
可能这些重伤者只是在临死前想要喝一壶水而已,然而并没有人理会这样的事。北虏战事不利,上下都丧失了信心,简单来说他们被打惨了,这个时代原本对伤兵的照顾就是几乎放任不管,除非有极要好的同袍或是亲戚在一起,不然的话根本不会有人理会。
在几千支火把的照亮下,堆土工作继续进行着,整个封丘的底基已经向城墙角下堆积了,现在的工作是继续把台基抬高。
再堆高到一米左右,就和此前的台基连在了一起,整个纵深二百多步,宽一百多步,北边已经高过一米,城墙下的高度在缓慢提升。
整个营区都没有人休息,连同张瀚在内的所有人都在观看着这个壮观的场景。
在绝对的压制之后,攻城用封丘这种方式就是赤裸裸的欺负和碾压,谁叫北虏实力不如人,无法限制土丘的堆放,谁叫他们不敢出城,无力杀散那些辎兵和民夫。他们的火器用的烂,弓箭软弱无力,骑兵无力冲锋,在今天这样的时刻,看着几万北虏在城中战栗,在城头上被轰成稀烂,看到他们血肉翻滚,听到他们不停的哀嚎,对很多人来说,这并不可怕,将士们没有丝毫怜悯,对他们来说,这复仇的滋味无比美妙。
没有人愿意去休息,战兵们被强迫着轮流休息,他们不能脱甲,防止意外情况,在夏天时穿着几十斤重的铁甲站立原本就是很耗体力,在中军的调配上,不停的有整个大队的士兵坐下休息,他们舒服的半躺着,或是盘腿坐着,喝着清水,恢复着体力,虽然还是不能脱下甲胄,但最少可以恢复大半的体力。
获得休整机会最多的是战兵,他们也被轮番调上阵前戒备,其次是长枪兵,他们也披着相对沉重的铁甲或扎甲,火铳手的休整机会要少一些,他们穿的锁甲最轻,十斤左右的重量而已,相对战兵三十斤以上的铁甲,火铳手们的负担要轻很多。
骑兵们只有一部份骑在马上戒备,随时可以出击,更多的是牵马站着,或是轮流也坐下休息,战马每隔一段时间就饮水,喂料,随时保持体能。
全军到处都是秩序井然,堆土的地方最混乱,也是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秩序。
梁兴这一次的调配指挥也是得到了考验,可能他不如周耀凶名在外,也不象孙耀那么严谨,不象夏希平这些后起之秀对几何学和地图学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也不象任敬等夜不收出身的军官勇猛善战,象李从业那样可以冲在最前,调动部下的情绪。
但梁兴也是以他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威信,在这一次的两军相加超过十万人的大规模的战事中,充分表现自己足够的统筹和指挥全局的能力。
……
所有人都看着土堆不停的堆高,感觉到是一个奇迹,但身处其中的人就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堆出来的了。
赵文喘着粗气,感觉自己的胸口一起一伏的象个风箱,他感觉喉咙喘气都快不够用了,他的衣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湿漉漉的粘在身上,他的腿在颤抖,手也在颤抖,全身的肌肉都在颤抖。
把麻包放在地上之后,赵文感觉整个人都要和麻包一起倒下去了。
“走,赶紧走!”
一个辎兵军官挥着手叫民夫们赶紧离开,辎兵们冒着稀疏的箭雨在整理和堆积土包,工兵们则在一边指导,一切都很有秩序。
赵文看了一眼这些场面,感觉自己心中对这些人有些敬佩,他走一趟就害怕的要死,这些人却一直在箭雨和炮弹下头工作着。
现在箭雨越来越稀疏,北虏被那些铳手打的不敢冒头,在刚刚铳手们开火时,赵文和别的民夫一起高声叫好,大声喝彩,他的嗓门都有些哑了。
说来好笑,几个月前他还属于城头上的那一方,几个月后他就衷心的替城下的军人们喝采了,并且由衷的希望这一边赶紧赢得胜利。
这种转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赵文只知道自己已经完全站在和裕升的一边,用和裕升军政官们的话说,是站在祖宗和民族这一边,也是站在文明和正义这一边。
赵文是个读书人,他不象别的民夫听到军政官宣讲时只会傻笑,或是莫名的因为北虏过去的暴行而愤怒,他一直在琢磨所谓文明和正义到底是个啥,今天看到火铳对弓箭时,看到两边军队打放火炮的表现时,赵文隐隐约约明白了一些,当然这肯定不够,不过以赵文现在的处境,他也没有办法思索更多的东西。
喘了一阵之后,在李善心和另一个民夫的搀扶下,赵文浑身颤抖着爬起来,一起往后方跑着。
到了军阵后方,一个军政官核对了众人身上的签子,笑道:“好了,这一天五趟,你们的任务彻底完成了。”
众人都松了口气,赵文则是恨不得瘫在地上。
每人五趟,必须要完成这样的送土包的任务,从几百步后扛着一百多斤的麻包,冒着生命危险跑个来回,这种事赵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