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不敢称汉人,哪还敢替汉人军民撑腰,还有爱塔,干脆连名也改了女真名,李额附倒是有心把汉人军民撑起来,可是他现在自己的权势都不行了,大汗只叫他管谍报细作这一块,别的事都不叫他管了。是以咱家去年干脆就转为包衣,名字是不好听,但最少能得实利,十四阿哥对咱们家还成,对我也还过的去,我爹说咱家的前程就在我身上,他自己既然得不了官,干脆就推说身子不好,在家里闲住休息,面子上也好看的多……这事儿,你可千万别对外头说。”
李明礼嘴里答应着,心里却是叹口气,到底是曹家是世袭武官,女真上层为了拉拢明军将领,对他们还是颇为照顾的,他知道曹家虽然转了包衣,但曹世选可以称病不出来做事,这种待遇一般的汉人包衣想也不要想,不要说称病,就算是真病也不可能休息,一直要劳作到死为止,另外曹家的几个子侄都授了官,象曹振彦现在已经是授给炮队教官,后金的炮队因为还没有从大明那边得到铸炮的技术,只有少数的小型火器,但有了这个职份,就并不是普通的包衣,地位其实比汉军的普通军官还要高些,不然的话,以曹振彦的身份,哪能轻易的接近到十四阿哥这样的大汗宠爱的阿哥,并且对他“还过的去”?
不过李明礼对此并不羡慕,各人有各有人缘法,如果不是他一直没抓住机会,他早就跑回大明那边,最不济也要上十三山,和成方杨义他们汇合在一起,那里才是他该去的地方,才有他的兄弟。
“我他娘的就是心太软。”李明礼看着傻呵呵站在一边的老丁,也是禁不住骂了自己一句。
五户连保,加上包衣,还有曹家等对他不错的人家,就是这么形成了一根根绳索,把李明礼牢牢的绑住了。
“你们怎么会被围了?”李明礼问。
曹振彦道:“我是赶着到东隘口那边送一封急信,大汗已经出兵,李额附也是急眼了,估计是要催着山上那边赶紧有所动作。”
李明礼颇为关注的道:“是不是真的拉着内应了?”
曹振彦道:“近两个月确实渗进去不少细作,连我都往山里去过几回,不过我有辫子,不能深入,也就是进去接应出来的细作,他们是留着头发的,装成山里的山民还象个样子,不过要想破山,肯定要有内应……等你到了就知道了。”
果然是到了就知道。
十三山就是和广宁城几乎连在一起的庞大山脉,当时典籍记录的不多,其实从城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山上的情形,在山也能几乎能俯瞰整个广宁城。
原本是有两条开辟出来的山道,直接进入山中腹地,现在山脚处的道路已经被毁坏的差不多了,可以看的出来,那些蜿蜒盘旋的山道都被挖断或是以巨石堵路,而且非止一道,还有树木等物,视力以及之处到处都是这般的情形,或是陷坑,或是巨木大石,一道接着一道,两条山道都是相差不多,山道两边原本是有不少村落的,毕竟从依山而居到大山深处,陆续都有人家居住,越往山外,居住的百姓密度就越大,而越往内里,村落就越稀疏,山腹之中,原本只有少量的山寨和村落,山寨主要是历年来大户或是某个大宗族慢慢修筑出来,广宁城在修筑之初是沿着辽东北部长城沿线设置的重要军事要隘,在最少百年时间内曾经多次被北虏围困,多次有被攻破的风险,大户人家和大宗族不免对城防安全有所担心,他们在城外山中不惜花费重金修筑的寨子就是为了在危急时刻躲避北虏,降低风险所用,毕竟北虏打过来是为了抢掠财富,而不是为了争夺大明的土地,超过时间自然就会撤退,更少可能会深入山中来强攻修筑在险要地方的山寨。
第658章 隘口
毁掉道路,进入深山,依托原本的村落和山寨,再修筑住所,防御,所以十三山在广宁陷落之初就没有被后金兵沿着山道攻入,只是两条山道的进山隘口没有守住,东西两隘口掌握在后金手中,并且对方依靠强掠来的汉民和汉人包衣,开始对山道进行一些修复的工作,不过数月时间,分别只向上推进数里,因为越是往上,所遇抵抗越强,骚扰越多,很难继续向前推进。
在李明礼的眼中,眼前的情形几乎叫他头晕目眩,巍峨的高山绵延成片,看不到心头,在山石和林间似乎有无数身影,令人感觉草木皆兵,大约有数千人正在山道上清理障碍,然而时不时的传来喊杀声,从林中滚出巨木或是有人打锣射箭,有一些八旗兵还射,不过以下往上仰射,饶是他们射术精良仍然占不到任何便宜,不停的有人发出惨叫,只是相隔的远,听的不是很真切。
曹振彦唏嘘道:“自从上个月大汗谕令清理山道,以便大军攻入的命令之后,旬月以来每天都是这样的情形。”
李明礼震惊道:“这得死多少人,西隘口也是这样吗?”
“没错,两边都一样。”曹振彦嘿了一声,说道:“都是从锦州和各屯卫搜罗来的残余汉人为主,强令其向前修整山道,每日都要死数十人乃至过百人,旗丁也会死,不过人数不多。”
李明礼摇头道:“难,真难啊。”
李明礼心里对曹振彦的语气感觉不太舒服,他感觉这个小兄弟已经真正站在女真人那边,甚至是把自己当成女真人一样了,不过他没有表露出这种情绪,只是发出由衷的感慨,十三山的地势太险要了,从山脚下观察,除了两道隘口代表的山道之外,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其地形和当年萨尔浒一战时的山崖十分相似,不过十三山更大,更高,更为险峻。
“只要不派到咱们就好。”曹振彦看了看李明礼和老丁,悄声道:“晚上来我住处吧,我那里麦饼管够,还有些肉和腌鱼,我看你们都吃的不咋样,瘦了不少。”
李明礼道:“算了,你自己怕也不够。”
曹振彦笑道:“我好歹是十四阿哥喜欢的包衣,本主牛录对我也不差,些许吃食我还弄的到,再说打粮队一直在打粮,还有从科尔沁那边过来的车队,咱们这里并不怎么缺粮。我听爹来信说,去年冬天辽阳那边粮食最贵到了二十两一石,我可是后悔当初给你送银子时送的少了些。”
曹家的境遇不错,从曹振彦红润的脸庞和壮硕的身体也能看的出来,这个青年比起李明礼当初刚认识的时候已经颇为不同了,虽然不过一年多时间,从那个俊秀中带着一些腼腆的体形偏瘦的青年,到现在变得十分壮硕,脸上的白皙肤色也变得有些黑红色,下唇还留起了短须,从外表上来看,如果不是八旗内部,几乎看不出来这个留着辫子,穿着正黄旗制式棉甲,一口流利建州部女真话的青年曾经是汉人军人世家的子弟,正经的大明朝的华夏苗裔了。
“多谢了。”李明礼没有客气,曹家的境况不错,曹振彦又是真心实意的提供帮助,拒绝的话既不近人情,也是和自己过不去,可能未来数日后就会爆发大战,能提升一些体力,就是在战场上保命的根基。
“没事的,李大哥。”曹振彦十分诚恳的道:“我们汉人最相信的还是汉人,不管是汉军还是包衣,我也知道李大哥对我曹家的决定和现状定会有些不满,但我辈身处洪流之中,如果不想过的凄惨,除了顺应之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唉。”李明礼没有说什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又轻轻拍了拍这个小兄弟的肩膀,不管大局如何,果然是彼此间的情谊才是最真挚的,就象李明礼现在和杨义还有成方等人身处两个阵营,而无论如何,当初一当兵时建立起来的袍泽情谊,又哪能因为阵营的不同就消失呢?
……
李明礼刚到东隘口后的时候,万难想到,山坡上激战处就有两双熟悉的眼睛在盯视着自己。
“确实是小李。”成方放下望远镜,颇为感慨的道:“他的模样,和真夷也快没区别了。”
杨义闷哼一声,说道:“我还是想不通,他为什么不到咱们这边来。”
成方道:“小李原本是个嘻嘻哈哈的性子,后来有所转变,不过还是个热心的人,在开原时,如果不是他,我和大牛早就死了,这事儿我们会感念他一辈子。他这样的性格秉性,容易被人赏识和帮他一把,但也容易把自己给陷住,人情啊,就是一张网,所以老话说的好,宁欠人钱,不欠人情。咱们欠小李的人情,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
杨义静静听着,半晌后方道:“不管怎样,不能以人情坏公事,你现在共实是我上司,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这句话,哪怕你不爱听。”
成方苦笑道:“如果有可能,我当然想叫小李过来,将来大家能在一起建功立业,共成一番事业,将来衣锦还乡回沈阳城时,也能多一个伙伴……但不论如何,若是真在战场相遇,不管小李怎样,我是绝不会留情的。”
杨义一时无语,两人开始专注这一块的战场。
这里距离东隘口有三里多路,这是一个半山崖式的坡地,被联合会议正式命名为杀胡坡,在这里相隔不过二里还有一个寨子,能容纳一千余人,守备着从坡上往更高处去的路口,那是李家寨,对面是一个较小的寨子,是十三山军民后修的杀胡寨,再往山中攀爬,沿着山道往上,左右均有山寨和大量的帐篷,容纳了近三万余人,在往西隘口的二十几里山道上,沿途有五六个村庄和两个寨子,数万百姓沿途居住,到西隘口则是沿山道而守,最终是一处蜿蜒险峻的山道才能通上最高的山崖,在那里建了一座庞大的守口寨把守,杨二率部把守。
十万军民,居住在两隘之间的一百五十里方圆的大山中,极顶的峰顶之上有一座十来进院落的庙宇,这座叫玄妙观的道观始建于成化年间,后来陆续增添,和当时的很多道观喜欢修筑在深山和山顶一样,这座道观也是一样,观内只有二十来个道士居住,后来大量难民上山。道观自上而下也陆续住了不少人,后来杨二和毕麻子还有和裕升的人商量以此作为指挥和练兵之所,毕竟道观所在之处下方原本就是相当平缓的地方,有两座村落,还有开辟出来的不少麦田,众人将村落迁出,补给了山民粮食,把麦田和空地平整了,修筑了一些房舍,算是把这里当成了练兵的军营。
和裕升的主寨和道观这里相隔不远,只差了一座山头,地方也是极大,不仅有军营,更有山里上上下下都十分关注的粮库。
和裕升的粮食也不是放在一处,东隘口这里的几座寨子都是和裕升控制,内里也藏了相当多的粮食。
西隘口处杨二那里也有一些,免得经常需要运送。
进入暮春之后,山上的野菜增多,野兽也开始长肥,不过由于山中人数激增,原本的山民村落最多三四千人,他们平时靠着种地为主,打猎打鸟和采摘野果野菜为辅,打到的猎物是下山卖钱,用来买布换盐和杂货等生活必需品,山中的人数一下子增加了二十多倍,好打的野兽早就被打空了,肉也不是一下子吃光,而是腌制起来,主要是供给战兵食用,还好野菜的数量还是很多,近一个月来山民和百姓主要的吃食从纯粹的粮食转为野菜加粮食,去年一冬时就只能供应粮食,每人每天供给的粮食数量仅能够叫百姓不被饿死,粮食主要还是供给团练军人,他们每天都要训练,粮食供应不足,连兵器也拿不起来,训练就毫无意义了。
东隘口的主要守备力量就是和裕升与毕麻子两股,西隘口那里地势更为险要,守备人员并不很多,也不需要太多的精锐,杨二本人的直系兵力就足够了。
在山中,只有三股大势力,还有一些结寨自保的小势力,主要是山中原本的大户和一些官绅加上所属的宗族组成,他们也会练兵,也向和裕升学习练兵之法,也参加联席会议,算是山中大势力的补充。
百姓中的精壮男子,就算不被各个势力抽中去训练,也是要日常练习弓术,在后金兵做出攻击的时候协助防守,平时他们分段巡逻,防止细作和小股的后金兵从险要处攀爬渗透进来,整个山中的防御,井井有条,后金方面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破绽和漏洞。
打锣声和呐喊声终于停止了,成方和杨义看到后金方面的人马如潮水般退了下去,黑灰色的浪潮看着凶狠,然而根本未能危及到山上的防御,几道沿着山梁挖出来的壕沟就牢牢的把后金的攻势给扼住了,更不必提上了山梁后还有控制隘口的李家寨,就算寨子攻下,也还有更进一步的防御。
第659章 围山
人潮退了下去,在空地上留下了不少具尸体,死去的要么是裹挟来的汉民,要么是包衣,少数的汉军或是真夷的尸体都被拖拽了下去,留下的尸体无人过问,要到下一次试图向上推进时,才会被拖到一边,天冷时还无所谓,现在的天气,成堆的尸体已经在散发着恶臭。
现在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后金方面的推进几乎毫无成效,在他们的前方到抵达坡顶还有相当的距离,地面上到处是隔断的壕沟,陷坑,堆砌的石墙,胡乱滚动的巨木,想在这样的道路上翻过崎岖的山道已经很困难,而还有这些人为的障碍,前进就显得更加艰难,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在视线远方,后金营地之前,他们反而又挖出了几道长壕,此时后金方对长期围困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毕竟他们的国力还没有办法支持长时期的围困,要到崇祯年间的大凌河之战时,由于皇太极经营得法,后金彻底解决了朝鲜,蒙古,还有东江镇,后方无优,储备了大量物资的情况下,八旗主力把祖大寿等辽镇精锐围在大凌河城之中,虽然强攻不下,但长期的围困使城中断粮,吃了一阵人肉之后,祖大寿不得不选择投降,这对明朝一方是巨大的打击,以前后金虽然野战战无不胜,但对真正固守的坚城也并没有太多办法,几次宁锦战事都是弑羽而归,等皇太极祭出了挖长壕围困的办法之后,才算找着克制明朝以坚城而守的良方。
而此时的十三山这里,后金的防御工事基本上也就是敷衍了事,毕竟从人力物力来说,后金一方都很难真正筑起长壕把一百五十多里长的大山给围死。相同情形下是康熙年间的剿灭李来亨之战,在举国都再无反抗的情形下,李来享率闯王旧部守在一百五十多里长的大山之中,康熙三年清军动员三省兵力十余万人围困半年,以长壕和梅花桩等工事将李来享及其所部困死山中,一直用半年多时间,山中粮草用尽,李来亨与部下突围不成,最终自尽而死,这场围山的战事才算结束,两者从地理上情形相同,不同的就是李部没有粮食,人马也只有数千人,不过多半是精锐,十三山上有粮食,但军民人数有十万,而后金方面显然也没有能力动员十几万大军来围困半年以上,努儿哈赤要真的这么做,明朝就可以庆贺胜利了,因为后金一方首先就把自己给拖死了。
守备在坡地壕沟里的十三山人马也陆续整队撤出,留下百姓继续加固工事,准备箭矢和檑木等守坡的工具和军械。
整队出来的明显是两个部份,人手稍多一些的是毕麻子所部,人少一些的是和裕升的人马,两边站队的方式却是十分相似,都是按一百多人一个小型阵列的方法来排列,从军械装备上来看,和裕升方面要强出不少,以长枪和刀牌,火铳为主,而毕麻子那边,看似长枪大戟和大刀铁斧,质量上却是明显要稍逊一筹。
在轻快的鼓点声中,和裕升的三个连队开始往杀胡寨的方向行进,杀胡寨是守备往西边方向的山道,寨子边上有一个村落,有开辟出来的三百多亩田地,麦子已经长的沉甸甸的,眼看就能收获,士兵们在经过时,尽量在田埂边上行走,动作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踩坏了麦子。
山上加起来有七千亩地,是原本的山民开辟出来,以山民的数量来说,人均的土地只有二亩多些,加上全部是旱田,他们的生计不能靠种地就能满足,而是多半以采摘松果,人参,还有射猎来补充,由于旱田耕作不得法,蓄肥做的很差,更没有充足的水来浇灌,平均亩产很差,只有一石多些,不过有这些粮食,总算也是对山上的储备不无小补。
和裕升这边领队的是一个高大健硕的汉子,灰色的军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有些小了,看起来紧绷绷的,身上全是肌肉盘结,最显眼的就是圆笠帽下的秃头,看起来十分显眼,成方拿过这秃头开玩笑,要是有月色的晚上,这秃头走路不必点灯,和月色交相辉映,用来照亮是足够了。
“第九团第一大队一、二、五连的守备任务完成,十一人受轻伤,军医已经包扎完毕,两人重伤,也经过处理,并且记录在案。”
秃头走到成方和杨义身边,行了个军礼之后,态度十分严谨的汇报,和裕升的档案记录十分重要,轻伤和重伤都有记录,也是未来军司考核军士评分的重要指标之一,毕竟上过战场又受过伤的老兵,表现肯定比普通的老兵或是新兵大有不同,受重伤不死又重新归建的老兵,只要心理上不崩溃,善加引导,未来可能就是军官的好苗子。
秃头一本正经的汇报着,不过底下他就吐口唾沫,骂道:“狗日的建虏最近这些天疯的厉害啊,每天要死一二百人在阵上,死的还多是咱们汉人,伤者也有好几百,又不救治,怕是也要死不少,操他小脚姥姥的,真他娘的不是玩意。”
“这和当初北虏打咱们前宋时的情形一样啊。”成方这几年也没少读书,他态度平静的道:“北虏当初攻打南宋,用汉军这样的新附军来打仗,攻城时裹挟百姓填壕,建虏这套,不算什么新鲜事啦。”
“毕麻子个狗日的,带的人多,但是出工不出力。”秃头往身后左侧瞟了一眼,那边毕麻子新自带着一千来人正在整队,他们的口令,列阵,编成,几乎都是向和裕升这边学习,不过正和秃头评价的一样,狗日的穿上龙袍也不象太子,毕麻子的人排的歪七斜八,排队的人也是吊儿郎当,根本不把军官们的吆喝当一回事。
“咱们的粮食给他们真算是糟蹋了,还好大家合议,不准毕麻子再招人。”
杨二等人都是向和裕升学习训练和战法,还接受了和裕升派出的军官,这也是当初提供粮食时各家都接受的条件,另外虽然是联席会议,不过守备隘口的决定都是成方等人决断,包括日常训练和指挥,也是以和裕升为主了。
这些事情有的是开初就决定好了的,也有的是潜移默化,和裕升的将士们以自己优异的表现折服了山上大多数人,不过毕麻子和他的手下越来越胡弄事,其余各部的青壮训练都很苦,入了毕麻子的伙,吃喝和战兵一样,训练却是敷衍了事,借着这个由头,毕麻子也是收拢了大量不愿出力训练的人,山上现有训练的青壮一万五千多人,和裕升占了个零头,一个团三千二百余人,杨义占了六千多人,剩下的还有一些小势力一千余人,毕麻子所部就是四千余人。
他们的训练不行,装备却还过的去,以前被杨二拉下几个身位的装备,通过这大半年来的不断打造兵器赶了上来,最少毕麻子和他的心腹们率领的核心部队,手中都有象样的兵器,当然想与和裕升相比还差的远,他们没有甲,也没有火铳,这也是和裕升人数落后,却还是在山上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毕麻子也看到了成方等人,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大步走了过来。
在毕麻子身边是他的副手和五六个大头目,还有二十几个亲兵,这是他在山下无论到何处都会跟着的护卫,待毕麻子走到成方等人身边,这些亲兵呈半圆形站开,手都是按在腰刀上警备着。
成方瞟了那边一眼,笑道:“毕帅辛苦啊。”
自从麾下有了四千人,毕麻子感觉自己比总兵还要强势,他叫人用丝绸绣了一面旗,上面绣着“奉天倡义保境安民元帅毕”字样,虽然肯定不会得到朝廷和孙承宗这个督师的承认,在朝廷派人过来联络的时候,旗帜就会被降下去,但在山上,十余万军民都得称他为元帅,成方等人不愿在这等小事上和毕麻子翻脸,也是假称一声毕帅,算是给对方一个面子。
毕麻子态度随意的道:“都是些送死的倒霉鬼,刀牌都没有几面,过来也就是拿人命来毁咱们的防御工事,不过近来建虏不知道抽什么疯,每天都要来这么三五回,我看哪,这么弄不怕,就怕突然来一下子猛的。”
成方道:“毕帅这话说的很是,我看还是要加强戒备,白天和夜里轮值守备的人要加倍。”
毕麻子眼神虚了一下,他沉吟道:“近来人心有些浮动啊,你们和裕升的粮食也吃了这么久了,山上这十来万人没有你们怕是要饿死一多半了,现在好歹是快入夏了,野菜什么的多了,也快收麦了,山上这点地好歹能收些,要不然的话,各人这心气就都泄了,打从失了广宁,到现在是多久了,朝廷总是说那些好听的话,什么皇上急的吃不下饭,孙阁部一心要来打救咱们,最不济也是想办法送一次粮食来,可朝廷的兵在哪儿,粮食又在哪儿?”
第660章 枪术
近来类似怕断粮的话毕麻子常说,不仅和自己的心腹人说,在山上的军民中间也是经常说起,山上的人心因此确实为之浮动,也正如他说的这样,可查究原因的话,浮言的源头就是打毕麻子这里闹出来的。
成方沉吟道:“具体的数字只有徐名才知道,毕帅也知道,我们和裕升各掌一块,不该自己管的就不能瞎打听。”
“嘿嘿,和我打马虎眼儿。”
毕麻子阴沉沉的一笑,说道:“你们打埋伏也成,就怕是谣言会越来越厉害。”
杨义忍不住道:“毕帅这话说的,好象我们和裕升不拿粮食出来?等真的哪天我们断了各部的粮食供给,毕帅再拿这话出来说,也不晚。”
毕麻子的脸变得更加阴沉,在场所有人都以为他要翻脸,杨义无所谓的瞪眼看着毕麻子,成方扭头假装看不到,秃头站在一边斜眼看着毕麻子,他脸上的阴森之色可是一点不比毕麻子差,自打秃头和温忠发赶到十三山,山上的各大头目和普通的士卒都是在最短时间内就认得了这个和裕升派过来的军官,身手不用多说,和裕升的军官身手就没有差的,罕见的是身上有一股子阴森残忍的气息,这与和裕升普通的军官完全不同,有秃头在此,毕麻子身后的护卫都是十分紧张,他的卫队头儿按着腰刀,眼睛一直盯着秃头不放,一小会儿的功夫,他的手掌心就满是汗水,其余的护卫也好不到哪去,虽然他们人多,可是盯着眼前这大汉的感觉,就象是孤身一人在从林之中遭遇猛兽,身边并没有众多同伴,只能自己孤身一人应对。
仿佛是感受到了部下的惶恐,毕麻子脸上勉强挤出笑容来,他道:“大敌当前,咱们自己人吵什么,既然你们心里有谱,咱也就不多事了,免得犯你们的忌讳。”
毕麻子回转过身,骂自己的护卫道:“一个个这吊样子做什么,还能和自己人动手不成,赶紧走。”
以毕麻子的脾性,在广宁城里手头就不知道有多少条人命,他是毫无下限的打行头子,各种缺德的事只要给钱就做,杨二不接的活计毕麻子却毫无忌讳,成方等人都深知此人秉性,并不为其言行所动。
待此人走远了,秃头一脸郁闷的道:“这厮刚刚居然忍了。”
杨义颇为遗憾的道:“刚刚还是应该说的再难听些。”
成方沉思道:“反常即妖,看来赵立德和温指挥分析的不错,咱们最大的内鬼,很有可能就是此人。”
秃头眼中露出杀气,不过并没有出声,倒是杨义恶狠狠的道:“办他。”
成方笑意温和的道:“得有真凭实据,不然他的部下大头目们不会心服,其余的小势力会大吃一惊,感觉咱们以势压人,就算是杨二老哥那边,恐怕心里也会有别的想法。山上不能内乱,建虏估计在酝酿一次大的攻势,最少在眼前这当口,不能内乱。”
成方看着山脚下,那些尸体还静静的趴伏在地上,都是些穿着破衣烂衫的穷苦人,头顶的头发明显是刚剃的,跟狗啃的感觉一样,这些人趴在地上,除了身上的小块血迹外,看不出有明显的伤痕……毕竟不是肉搏杀死,多半是死于落石或是弓箭,火铳,不管是趴伏还是仰面,死掉的人并没有那么面目狰狞,倒是多半面色安详,可能他们受多了世间的苦难,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
“风雨欲来。”成方道:“我们去西隘口,先到神木裕,和温指挥他们会合。”
……
神木裕是一处相对平缓的地方,和东西两隘口那些险峻的地方相比,这里地势开阔,只有少量的树木和灌木,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有一棵高耸入云的松木,需得五六人才能合抱,人们说这树最少七八百年了,在辽东的崇山峻岭中也算是罕见的大木,神木裕也由此而得名。
在进山初期,和裕升的人手不足,但还是令流民在这里烧荒来生生造出了不少空地,可惜就是西隘口这里其余地方均是十分险峻,人们来往不便,在这里开荒种地太过困难,而且附近也没有丝毫水源,不便引水,也就只能放弃了。
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事,山中的山民也有数千,如果是适合种地的大块平坡,这地方也早就被山民烧荒开辟出来种地了,不会留到和裕升来烧荒。
在颇有坡度的空地上,马武等人现在正训练一个两个中队的骑兵。
马武在小黑河堡时还是个旗队长,后来因功提升局副百总,最终以局百总的身份在李庄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军官训练,从军校出来后就直接来到了十三山。
现在他是一个大队副指挥兼连指挥,但事实上十三山只有两个半骑兵中队,连一个连也凑不起,而且骑兵大队的指挥官还没有指定,马武很有机会坐上这个位置,只要他表现的好一些,不要行差踏错就可以了。
两个半中队暂时也只有两个中队长,还是温忠发从皮岛找李守信直接要的人,皮肤白皙,一脸嘻皮笑脸没正形的是徐震,面容俊朗,行止有度,看起来颇有军人风范的是大同中卫的武官世家子弟林南星,两人都是合格的骑兵军官,原本是要带到台湾去组建小规模的骑兵队伍,还是温忠发说服了李守信……在短期之内,台湾肯定还是以步兵团队为主,水师是重中之重,然后重要的是炮兵,火器部队占绝对重要的因素,骑兵来说,台湾这种岛屿地形很难有大规模骑战的机会,十三山虽然被困于山中,但未来很可能走下山来,在广袤的草原上和北虏还有东虏厮杀,所以优秀的骑兵军官更为要紧……
李守信也不知道是被说服了,还是受不了温忠发的唾沫星子,不过好歹是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