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户的贫苦样子,常常难过的掉泪……”
她的话当然不是指责张瀚,张瀚上任之后,以卫城和李庄为核心,只要与李庄或和裕升有关的人们生活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改变,就现在张瀚治下的一万多佃农来说,生活已经比以前好过太多。
孔氏夫妇看到的,应该是被中小军官瓜分土地,沦为农奴的那些军户,张瀚并没有兼并那些人的田亩,当然也就谈不上改善他们的生活。
至于到李庄做工,也是以民户自耕农和佃农为主,普通的军户如果不逃亡的话,人身自由是受到限制的。
“外子曾经感叹,人都说兼并土地是大恶,不过如果张大人肯大力兼并的话,对那些军户来说反而是好事了……”
张瀚苦笑道:“尊夫也太高看了我,大小地块分别在几百个军官手中,千头万绪十分繁难,做这样的事,老实说是吃力不讨好的……”
孔夫人话语里隐隐有责怪之意,张瀚也不得不为自己辩解一下。
“这个外子也明白……”孔夫人道:“所以他也不在大人面前提起,只是尽自己所能,能帮则帮吧。”
“对,”张瀚道:“别的我不管,尊家这里,供给再加一倍,还望夫人不要推辞。小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切切不可耽搁了。”
张瀚看出这孔夫人是出身书香世家,他害怕这女人过于孤高自傲,会当场拒绝给他难看。
好在孔夫人并不曾如此,脸庞上也露出一些高兴的神色,张瀚松了口气,看来再孤高的女人毕竟也是疼爱儿女的。
出门之后,张瀚对李梦年吩咐道:“一会叫人送些鱼和肉来,算我个人送的,不要记在公帐上头。”
李梦年笑着答应,顺口道:“李庄的一切都是大人的,何必算公帐私帐。”
“不同。”张瀚道:“算公帐孔家不一定要,算我个人的他们才会收。”
李梦年赶紧答应下来,不过看他的表情,也未必真的明白了张瀚的意思。
众人又往火器局方向去,距离二三里地时就听到轰隆隆的炮声响起,张瀚笑道:“想起来了,今天是试放十二磅炮。”
孙敬亭皱眉道:“不是说野战最好是四磅炮和六磅炮,九磅炮已经有些偏大,怎么还试十二磅炮?”
张瀚笑道:“还有十八磅,二十四磅,三十六磅炮,一直得到七十二磅炮呢。”
“啊?”
“战场上确实是到九磅炮为止了……”张瀚解释道:“四磅炮重七百斤,九磅炮一千一百斤,到十二磅炮就是一千五百斤,野战机动,九磅炮就是极限,炮身连弹药车以一辆马车拉动行军,只要不是太烂的山地或雨雪天气,总归是能跟的上主力行军,十二磅炮偶尔可以用来攻夺要塞和城池,到十八、二十四、三十六,乃至七十二磅炮,它们的作用就是守城或是海战了。”
“我明白了。”孙敬亭道:“造船可能是一两年后的事情,但现在要把舰炮先试出来,是不是?”
“对喽……”张瀚笑着答应,这时炮声沉寂下来,人们加快脚步,跟着张瀚一起进入火器局的试炮场。
“大人来了。”
试炮场是南北朝向,门口有哨兵值哨,张瀚进入时也是出示了腰牌,一群人入内不久,便是有人发现了他们。
王德榜满头大汗的迎上来,他的眼中有一些紧张之色,他向张瀚叉了下手,说道:“大人来看试炮?”
“倒不是专门来。”张瀚笑道:“不过来了当然也得看一下。”
“是……”王德榜咽了一下口水,说道:“有些奇怪,今天试十二磅炮,若昂他们不在,怎么调试也打不中靶……”
张瀚刚要说话,这时他看到一个瘦小身形的中年男子站在大炮边上,手中拿着硬笔和纸板,正在抓着头发计算。
“这是哪个?”孙敬亭问道:“看着眼生,不象是咱们的人。”
王德榜道:“这是孔先生带来的朋友,他们几个说是喜欢火器学说,这个孙先生还著过书,看咱们屡不中靶,这孙先生也是热心,要帮着计算一下弹道。”
这时那姓孙的中年男子一把丢了纸板,大声叫道:“错了,不是铳规和矩度计算有误,是装药量不对,按距离和炮弹重量,这射药需要再加三钱!”
这人看来也是个痴人,孔敏行已经过来和张瀚打招呼,旁人也过来彼此见礼,这人却只管算自己的,算好之后就是大喊大叫,脸上也满是激动狂喜之色,看来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一时难以自拔了。
“这是孙初阳……”孔敏行有些尴尬的道:“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对兵学火器极感兴趣,是以听闻李庄这里有火器局便想着要来,这一来了便是如此模样……”
“是孙元化啊……”张瀚面色一动,有些意外的看着不远处的中年男子。
孙元化,字初阳,江南嘉定人,少年时师从归有光的弟子唐时升,后又被唐时升推荐到了徐光启的学馆中学习,青年时期,徐光启进京为官,孙元化也跟着一起进京,后来孙元化考中举人,却和孔敏行一样没有考中进士,于是在京师从孙元化为幕僚,同时著书立说。
东林党的茅元仪就是走的这般路子,孙元化在名声上还超过茅元仪,他的恩师徐光启是江南人,勉强也能算东林,其实现在是无党派人士,在东林内外都保有比较超然的地位,徐光启的学问能耐是一流,朝中也知道这人是得力的人才,加上徐光启和邹元标等东林大佬颇有交情,朝中也无人为难于他。
由于老师的面子,孙元化虽是举人,却被孙承宗举荐为兵部司务,虽然是佐杂小职,也算是有了官职,将来可以慢慢往上再升。
这个人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他在八股文上的举人成就,也不是农学成就……徐光启是通才,他的弟子也有精研《农政全书》的,比如孔敏行,但也有孙元化这样的,只对兵学和算学,几何有兴趣的奇才。
在二十来岁时,孙元化就和徐光启一起受洗,成了天主教徒,后来和利马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作出了很大贡献,然后孙元化自己著作了《西学杂著》、《几何用法》、《几何体论》等数学专著……可以说孙元化在数学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了那些传教士和自己的恩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数学很强的孙元化也是火器专家和兵学大家,他著有《西洋神机》,试制了测量火炮仰角的铳规,又规范了火炮药包,还和徐光启一起翻译了矩度,这是测量距离方法,又著有《经武全要》等兵学书籍,在明末这个时间段,在弹道学和火炮制造使用上,应该无人能超过孙元化。
这时王德榜向张瀚道:“大人,要不要听这先生的话试试看?”
“可以。”张瀚按捺下心情,又看了看孙元化,还是决定放弃。
孙元化已经名动天下,著有多本专著,明朝人还是识货的,不象清季那些傻鸟不知道天下之大,徐光启这种身份的人都能入教,邹元标这种和张居正顶过牛的标准清流,也评论天主教的学说是“与吾圣人之说无异”,做出了正面的肯定,孙元化虽不是进士,但他在西学上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进士,这人将来不仅能当官,而且不比二甲出身的进士差什么,这样身份的人,还不是自己此时能够招揽的对象……
王德榜等人取了药包,按孙元化的吩咐加了药包,然后重新捆扎好药包,接着塞入,点火,一切按程序进行,一声巨响之后,几百步外的靶山上尘土飞扬,果然是这一发中靶了。
孙元化一脸兴奋,高声笑道:“我就是说按铳规和矩度来测算,怎么可能会打不中!”
王德榜也很高兴,对人道:“记录下新的药量,炮组的人继续测算,继续打放。”
孙元化在一旁听到了,奇道:“这炮不入库收着,或是交给炮队去用,还要继续试?”
王德榜道:“这是测试炮,一直到打坏为止都不下发炮队使用。”
“这是为何?”
“一门炮从铸成之后的状态,到正常使用,磨损炮膛使用,总是有不同的状态,要把这些测算的数据记录下来,炮队对不同类型的火炮怎么使用和保养就有数了,另外我们不断测试,也能把着弹点,用药量,火炮在不同地形的数据记录下来……”
第420章 评价
“好,好,真好。”孙元化大为动容,感慨道:“京师并辽镇都没有这样的做法……”
王德榜颇为自豪的道:“我们大人说过,火炮再贵重也是给将士使用的兵器,不能把它当珍宝一样看,兵器就是兵器……”
“好个张文澜,见识果真不凡……”
孙元化啧啧赞叹,大为动容。
“孙初阳你在啰嗦什么……”孔敏行有些哭笑不得,高声道:“你夸赞的张文澜就在这里,你还不过来见一见?”
“哦?”孙元化这才醒悟过来,他是第一等的聪明人,只是在自己心爱物品面前有些失态,当下迈着从容的步履走过来,看了张瀚几眼后,抱拳一礼,笑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又不如听文澜的属下人是怎么说,看他们是怎么办事,在这里看了一下,学生已经确定文澜是何等样人了。”
张瀚笑道:“初阳兄有什么评判?”
孙元化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孔敏行和李慎明等人听的面色一变,孔敏行厉声道:“初阳,你在瞎说什么,怎么能把这话用在文澜身上!”
孙元化摊手道:“我只是有感而发,并不是想说文澜有异志。”
张瀚的行事举措,其实是把李庄到新平堡这一片区域弄成了国中之国,久处其中的人还不是觉得很异样,初来乍到的人,很容易感受到这一片土地与别处地方的不同。
种种异样,最终只能归结到张瀚一个人头上,是以孙元化有这种说法。
张瀚也是微微摇头,孙元化这人,怪不得历史上落了个没下场,这样的天才人物,聪明到极致,感觉也敏锐,但就是政治情商太低……刚刚这一句话,也是能随口乱说的?最少,也不能当着张瀚的面这么说出来!
“初阳兄这话,我实在是不敢当。”张瀚斟酌着道:“我只是一个商人,怎么能拿我去与魏武相比……而且当时做月旦评这事,都是评的世族大家的子弟,庶族是没有资格的……我这样的身份,汉末魏晋时,也就配押运军粮,弄不好还被魏武拿去借人头来平息众军之怒……”
“哈哈哈……”
场中各人都是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时大家才想起张瀚商人身份出身的事,在魏晋时那种极重门阀的时代,张瀚哪怕是管仲孙武复生,恐怕也真的无有可能有一番展布施为,就以大明来说,固然这些年对商人的歧视打压已经放宽了很多,但要说一个商人能做什么大事,或是有什么异志,那也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这样的场合,张瀚当然没有可能和孔敏行说事情,当下叫人准备酒菜,请京师这几个来人与孔敏行一起饮宴。
“这几位老兄是来观察这边的农事……”孔敏行介绍道:“这是徐尔觉,尔斗,此二兄弟,皆我恩师嫡孙,现为童生,这位是陈子龙,字卧子,亦是童生,府试第二,可惜院试未曾取中,家师听说后令他出门散散心,正好听说我在这里帮着文澜你弄农学之事,卧子便赶到这里来了……”
张瀚看那陈子龙,才十三四岁的模样,但眼中灵光闪烁,面对自己这样的人物也是面色如常,介绍到他时,轻轻一揖,礼数上很周到,但骨子里却是充满了傲气。
眼前这人,张瀚也是清楚……东林复社成员,几社的创始人,东林小辈中的杰出之辈,也是徐光启最后收的弟子之一,到崇祯六年后,徐光启逝世,农政全书还没有彻底修订完稿,后续工作就是陈子龙接手在做,最终付印刊行天下,陈子龙居功不小。
在张瀚看来,陈子龙的一生成就,倒并不是考中进士和古文方面的成就,也不是他被广为赞赏的诗词水平,而是在农学上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此时的陈子龙到底只是少年童生,就算是徐光启的弟子,张瀚也不必太过重视,虚举了一下酒杯,浅饮一口,就算彼此相识了。
“这酒菜还算不坏……”李慎明最善与人结交,点着筷子介绍道:“银鱼是南洋河里捞到的,做的蛋羹,这手把羊肉只有水煮,不加调料,肉质细腻肥美,配上蘸料,入口口感最佳……”
今日的菜多半是北地特产,比如手把羊肉用的是从青城那边运过来的羊,羊肉细腻肥美,还有烤羊蹄等菜,也是北地特产,又特意做了几样鱼鲜,徐光启的弟子家人或学生多半是松江府人,也是对他们特别的招待。
“多谢张大人款待……”陈子龙不胜酒力,脸上露出醺色,大着舌头道:“听说这边开始大规模试种甘薯,我老师有《甘薯疏》,想来至之兄已经有所贡献,晚生不才,想多走走看看,还有间杂着种玉米,晚生也想研看一下……”
“叫我一声文澜就可以,”张瀚笑着道:“这里卧子你当然可以随意,想怎看便怎看好了。”
这一次不仅有孙元化,还有徐尔觉和徐尔斗兄弟,再加陈子龙等人,都是徐光启门人弟子中的最优秀的一群,还有两个不到二十岁的嫡孙也跟了来,由此见可,孔敏行在与徐光启的通信里定然说了不少李庄这边的好话。
徐光启一生学识如天人,被时人认可的最大的成就还是在历法上,当然也是和农学和数学不被朝廷重视的原故,因为数学才能过人,崇祯年间徐光启被加礼部尚书,甚至后来入阁参与机务,但崇祯最这个老臣最大的倚重就是叫徐光启重编了一份崇祯历法,并且因为这历法的成功而对徐光启大加褒奖。
不过在徐光启心中,一生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农业方面的诸多著作。
李庄这里若是别的事还罢了,一听说是农事上可以随意展布才学,不知道有多少徐氏门人会接连而来?
在张瀚来说,农事也很要紧,不过徐氏门人在制造军器和数学几何上的成就,也是十分值得他看重。
唯一可惜的就是现在想拉拢眼前这些人,真的是太过困难了一些。
陈子龙等人不胜酒力,提前退席,孔敏行这时才向张瀚道:“文澜一路寻过来,当然不是为了见孙初阳和陈卧子他们,到底有何事,只要我能帮上忙的,自当效力。”
“此事就是非你不可……”张瀚没有先回答,李慎明先接了一句,然后将前事说了,最终道:“你和老杜相熟,身份地位也够,文澜这里除了我,也就孝征能去,不过他实在是走不开的……”
“那我就去好了。”孔敏行道:“在这里我虽是帮着文澜管些农事,但其实和我们在天津时相差不多,文澜替我们提供便利,我们也能丰富老师的农书,彼此两便,文澜还得负责我一家的供给,说来说去我还欠文澜的……”
孔敏行的话十分客气,张瀚听着却只能叹气……说的越客气,算的越清楚,就越是说明孔敏行真的没有可能留下来……
果然不出张瀚所料,孔敏行直接拒绝了张瀚的提议,轻轻摇头道:“文澜这里确实是做事的好地方,我岂能不愿在此?不怕几位笑我,这里的待遇也是叫我私下里很是羡慕……然而恩师有信来,劝我不必再入幕,今年春闱就要举行,帮文澜走一趟延绥之后,我就要去京师报名应会试……”
“这是最大的大事。”李慎明肃然道:“只能恭祝至之兄一举成名,得中三鼎甲。”
进士分三榜,第一榜就是赐进士及第,只有三人,被民间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号称三鼎甲,二甲人数不等,一般五六十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一般二百来人,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必点翰林,二甲可能入翰林,也可能是诸部历练,也可能是入都察院等诸衙,一般都是留任京官,少有放外,就算外放也是紧要州县的正印官,十分清贵。
三甲一般是中等边远州县,或是任佐杂官,能考中进士又有绝大前途的,绝不能在二榜之下,三榜的进士,想成为部堂高官,名流青史也不是绝对没有机会,但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
科举确实是第一等大事,就算各人准备一肚皮的措词来劝孔敏行,这时也只能打住不说,相反,还得祝他能够高中。
孔敏行苦笑道:“这几年只顾着游历和在农事上用了心,打磨文章的时间少了许多,不过有还有一些时间,加上会住在老师府里,朝夕请教,三鼎甲是不敢想了,只望能在二榜末尾就是侥幸了。”
孙敬亭道:“榜下之日,我等必定替你焚香祝祷。”
孙敬亭性格有些狷狂直率,和孔敏行这样的温润君子有些性格不投,只是相处日久了才有些交情,此时孔敏行听了有些感动,揖手不已。
张瀚辞了出来,与李慎明等人并不骑马,只牵马在田埂上慢行。
四周护卫们散开了保护,并没有离的太近,这里是李庄腹地,四周都有驻军,百姓也是身家清白,对张瀚足够尊敬,也没有必要弄出如临大敌的模样来。
张瀚看一个侍从司的人,问道:“那边种的都是番薯?”
那人答说道:“正是,孔先生说早春种,麦收前后就能收,不必要种正经的大块地,只是种屋前山角就可以,番薯可以弥补粮食不足,叶子可以喂养牧畜,刚开的田地,也是按他的法子来种,说是可以肥田……”
第421章 评事
四周的农地里,到处是青色的麦苗,已经长出三寸多高,在一些边角地里,则是刚出的青苗,明显是种植的番薯。
田间地垄,按孔敏行的规划都是在边角地上种番薯,新开垦的土地则是大量种植番薯,然后再种豆,这些都是肥田的作物,比单纯的上粪肥要强的多。
张瀚又道:“那边是堆的淤泥吗?”
这次是孙敬亭答道:“就是从河里疏滩出来的河泥,还有各个鱼塘里的泥也有,年底了掏出来,慢慢上在各片的地里,这东西好的很,不比粪肥差……”
孔敏行是南方人,掏河泥肥田的事再熟悉不过,北方这边种地却没有这般仔细,这些事也都是孔敏行的教导。
从南洋河还有桑干河引流过来,带动了大量机器,河水也要经常疏浚,不然的话水流冲击力不够,带不动机器和大量的水车,还有就是有大量鱼塘,开挖之初是为了保障军队的蛋白质摄入,军队一多,鸡鸭和肥肉想保障有些难,这年头吃的起肉的人毕竟是少数,平时就这么多养殖户,吃的一多,就算有银子也不一定能买到。
鼓励农民大量养鸡,但不能鼓励养猪,猪要人和争吃食,也没有那么多地方叫人打猪草去,当时张瀚决定养鱼,鱼塘挖了很多,确实也保障了军队的饮食质量。
后来北上成功,大量的蒙古人养的羊成群的被赶到边墙之内,这一下肉食压力缓解很多,鸡蛋,鱼,羊肉,这些成为军队的日常供给,身形瘦弱的小伙子干三个月商团兵,新兵会给一次年假,回家之时,这些每日鱼羊肉不断的小伙子都会叫人吓一大跳……就算在可以说有些残酷的新兵营里,这些小伙子们也是毫无例外的要长胖很多,只有再回到兵营,日常饮食习惯和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体形才会变得匀称起来。
“孔至之如同我们手头的一宝啊……过三个月,又是大规模试种玉米的时机到了……”张瀚有些感叹起来。
孙敬亭道:“刚刚我说替至之兄祝祷,你们猜我要祝祷什么?我就想祝祷他会试不中……这样心情一恶,之前又辞了幕,不到我们这里还能到哪里……”
“咦?”张瀚眼中一亮,再看看李慎明,两人都是微笑起来。
……
“听清了,各人都把自己的行李备好,衣服不要带,最多带一套在路上换洗……”
卢大穿着自己的短襟棉袄,手也不笼在袖子里了,他站在高处,打着锣,高声叫喊着。
因为年纪大……卢大已经年过三十,就算在辎兵里也算是大龄入伍了,虽说辎兵把最高年纪放到四十,但体能考核超过三十岁以上的就很多不达标,加上口齿眼神都有要求,三十以上能成功入伍的毕竟还是少数。
“带啥衣物?”一个红脸青年大大咧咧的道:“到了军营人家就发两三套军服,内衣,袜子,吃饭的家伙什都发,啥都不要咱操心,咱在家一年洗三回澡,衣服两个月也不洗一回,这时候还矫情什么,还带换洗衣服!”
四周的人哄笑起来,卢大脸一红,叫道:“这是上头吩咐这么说,俺只是照做,再说军营里规矩严,夏天每天都得洗澡,冬天每天都要洗脚,七天洗一回澡……俺兄弟是军中的旗队长,都是他说的。”
“洗澡洗脚也要按日子来?”红脸青年脸上敛了笑,一脸不高兴的道:“俺打小就不爱洗澡……”
“那不中!”卢大逮着话柄,指着对方道:“一个房里住半个小队,你不洗不换衣服,味道大不大,都不洗,那不成猪圈了。”
“得,咱就是想去卖膀子力气,也罢,端人碗,受人管……”
红脸青年脾气其实很好,和卢大说了几句,就是乐呵呵的又排队去了。
“还有啊……”卢大又打着锣继续走,叫唤道:“上头说了,辎兵数量不足,现在把最小年龄放低到十五,最大放到四十二,夜瞎子此前不收,现在也收……”
“这太好了!”
旁人听到了都在议论,卢四一把拉着卢三的胳膊,叫道:“俺也去报名!”
卢四之前是年龄不够,现在一放宽他正好在标准里头,卢三道:“这要和二哥商量吧?”
“商量个球!”卢四道:“他自己当着军官,一年赚那么多,就要俺在家里吃闲饭奉养老娘?俺也要当军官赚银子,买地盖大屋!”
……
灵丘城到广灵城,再到蔚州等地,到处都有人敲锣打鼓的宣布最新的消息。
灵丘这里入募的人最多,毕竟是矿工聚集的区域,年轻力壮又有胆色的青壮年男子很多,矿山用工吸引了大量的整个北方愿意当矿工的青年,但现在各矿山几乎都快饱合,一下子吸纳不了,不少外来的壮劳力只能在灵丘打打短工,日子虽过的下去,到底不如干矿工赚的多。
李庄大量招收辎兵,要的当然是合格的壮劳力,灵丘这里合格的人数极多。
一开始因为只收一个营三千人,招兵人员还有点束手束脚,很多合格的人都被拒之门外……有一些人知道消息晚了,刚跑来报名人已经招满了。
灵丘的名额是一千五百,占各地的一半,结果一天半的时间就招满了。
张瀚做出新的决断之后,灵丘这里的名额涨到七千,宣布之后,各个招兵点都是排满了长龙,到处都是人挤人。
卢大富年后就没有归队,他没有被调到辎兵营,不过被委任为招兵点的主官之一,和张春牛等人一起负责灵丘这边的招兵事宜。
“人可真多啊,”张春牛擦着汗,天还有些冷,他在人群中挤进挤出,脸上和额头满是汗水,嗓子也是叫哑了,他向卢大富抱怨道:“临时一下子变更,咱们人手还是这些,招的人多出几倍来,兵源质量还得保证,上头真的是一点不心疼人啊。”
卢大富瞟了他一眼,说道:“你这厮要作死是不,一下子多招这么多人,你以为是谁的决断?”
张春牛一征,接着嘿嘿一笑,说道:“做事还是要做的,咱就这张臭嘴,上头都知道的……”
“嗯。”卢大富哼一声,说道:“安心做咱们的事……”
张春牛歪歪头,示意道:“那边又吵起来了……”
这个招兵点是在灵丘商会里开辟出来的地方,地方很大,孙安乐和马化先李大用等商会理事都很配合,倒是一些中小商人,因为和裕升征用了不少地方,影响了商会的正常运作,他们心里颇有些不乐意。
“就是那几个,岳良佐,姜辰英,王正健……”卢大富懒洋洋的道:“多是粮商和杂货商,以前在灵丘这里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在只能有一股两股的,还有不少是多少个凑起一两股来,咱们大人设个评事会,原本就是安抚他们,这帮家伙,却是拿起鸡毛当令箭了……”
张春牛闷声道:“灵丘司应该出兵,把这些家伙都抓起来。”
“放你娘的屁。”卢大富骂道:“要是商会这里动枪动刀的,以后谁跟着咱大人做生意!”
张春牛嘿嘿一笑,说道:“咱就是过过嘴瘾,道理谁不知道……”
卢大富没有理他,专心看着那边。
灵丘商会和其余各处的商会一样,商会在东西朝向的街道上,一般都在城南,当时城池的一般规制都是府前街在靠北城的地块,东西朝向,街道上是各衙门和仓库,然后是学宫和各种庙宇建筑,再往南些一般是酒楼和商业中心,居民区域散布在这些大建筑周边,大街套小巷,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高低水准各有不同的居住区域。
越是往南靠近城门的地方,地方一般就开始疏阔,人家稀少,甚至有不少菜田,和裕升要用的地方很大,一般都是在这些地方买下大量的田亩房舍,推了旧房之后重修。
商会与和裕升的分店,现在也几乎都是用一处地方了。
大门是朝南开,有值哨的商团兵持枪护卫在门口,不过并没有站在最显眼的地方,而是有一个很隐蔽的小亭子……商会是开门做生意的地方,搞的杀气腾腾的影响不好。
从大门进,是一排几十间屋子并列的平房,南北朝向还有厢房,这里是最主要的地点,商会的理事会和评事会就都在这里,平时谈生意,召开会议商量事情,也多是在这里进行。
再往里,就是各种仓库,占地极广。
外来的行商就算对商会有所怀疑,一旦进入内里,顿时就感觉到了这灵丘商会的不凡之处。
再到广灵,蔚州,天成卫,新平堡,阳和卫城,乃至大同,到处都是这般规模甚至更大规模的商会,待到这时,也就没有人去怀疑张瀚与和裕升的实力了……
不管怎样,人们是把商会与和裕升,当然还有张瀚挂在一起来看,尽管很多商会的成员自己并不这么想。
第422章 掣肘
“北上的生意涉及到咱们的利益,就算有什么动作也是理所应当支持。”李大用喝着茶,慢条斯理的道:“怎么各人吵成这般模样?”
“理事这话不对……”姜辰英道:“商会有什么事,理事们开会决断,评事会评议决断是不是合理,这不是张大人定下来的规矩?”
姜辰英这么直接顶回来,李大用满脸的不快,放下茶杯,说道:“老姜,岳老哥,你们几个无非是心疼最近的支出,感觉商会是在替张大人当帮手,咱们亏了,是不是?”
岳良佐有些迟疑,但还是说道:“按说去年底大伙儿都拿了不少分红,理应对张大人竭力支持才对。可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