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卜石兔汗沉着脸道:“今天只说和裕升,别的事先不提。”
银锭道:“我不知道和裕升有什么可议之处?”
卜石兔道:“近来对和裕升诸般举措有异议的人很多,刚刚也有不少人说了,银锭,你和张瀚的关系好,由你和他说吧。”
银锭道:“请大汗示下,叫我说什么。”
卜石兔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他道:“叫他们将货物在边境上交给我们就可以,不必深入,也不必建什么分号派驻人手了。”
银锭冷然道:“大汗要撕毁彼此合作的盟约吗?”
卜石兔道:“我们并不要背信弃义,贸易照样,只是对和裕升要有诸多限制,不能叫他们为所欲为了……”
银锭道:“可若是这样,贸易岂有不大受影响的?”
卜石兔沉着脸不语,他当然知道会大受影响,银锭的话他也明白,贸易受到影响,和裕升给他的好处肯定也大大下降,可卜石兔感觉也没有办法,阿成台吉一伙人和习令色一伙人已经合流,他们的势力太强,卜石兔感觉压力太大。
那木儿台吉又在关键时死了,卜石兔感觉没有了主心骨……
至于张瀚的力量,卜石兔根本没有依靠的打算,张瀚虽然杀了素囊,不过在这边人的眼里还只是一个小商人而已。
银锭,只有二百多甲骑的小台吉,实力较以前是有很大的提升,可要对抗那么多的台吉,实在也是相差太远了。
“好吧……”银锭知道事不可为,站起身来说道:“既然有了决议,我一定会如实转告给张瀚,不过,和裕升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阿成台吉冷冷的道:“和他说清楚,不要以为我们下了决心是玩的……我们也不是素囊和布囊,他们只用的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动,可能就是整个西部蒙古的力量,和裕升再强,能和我们十万众相抗?二十万呢?四十万呢?”
“何必如此大言相欺?”银锭现在也不比当年,知道阿成是在欺他,土默特包括一些友好的部落,凑起十来万人还是不成问题的,但要想如俺答汗当年,一出兵二十万到四十万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各部自行其事很久,卜石兔威信又不行,土默特内部都是矛盾重重,哪里还能如俺答汗当年那样,集合鄂尔多斯部和喀喇慎喀喇沁等各部一起南下?
“是不是大言相欺,将来自知。”
“好,就按阿成台吉说的这样,我自会去转告。”银锭站起身来,看了看四周,见卜石兔和习令色等人的模样,心中油然而生厌恶之情……这帮人,除了少数几个真的是为部族考虑外,要么就是懦弱无能,没有主见,要么就是利欲熏心,上蹿下跳的小人……
银锭回到府中时,赵世武又已经在等着。
不等银锭说话,赵世武就道:“会议决定驱逐我们的事,我已经知道了。现在和裕升的分号和青城商会门口都有甲兵聚集,我们已经决定先迁到板升城那边,台吉你的意思是怎样?”
银锭道:“我自然也是一起走……今天虽然没有动手,其实已经接近撕破脸,我看随时可能会打起来,还是聚在一起比较安全。”
李氏一脸纳闷的道:“商道已经建起来,牧民都能换到东西,贵人们也能抽取好处,和裕升从来是大家一起发财的规矩,为什么他们还这么闹法?”
银锭冷笑道:“他们就以为和裕升赚的更多,牧民们也认为汉人们把好东西都换走了,他们也不想想,那些皮货留在手里能吃还是能用?布匹,药材,茶叶,还有粮食,蔬菜,各种器物,不是和裕升带过来的……都是些白眼狼罢了,嗯,说白眼也不对,还是红眼病。”
赵世武赞道:“台吉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给素囊报仇确实是有人这么想的,但更多的人还是眼红和裕升的基业,心里想着能把这一块大肥肉给瓜分了……他们也不想想,我们能做这么大事,咱们大人岂是容易叫人摆布的人?怕是他们吃不到肉,还会把牙给崩了。”
银锭郁闷道:“人就是这样愚……”
他又道:“消息向南送出去了吗?”
赵世武笑道:“军情局的人在知会我之前就已经把消息送走了,给大人送消息才是最优先的级别……”
这时银锭的家人护卫已经把行李搬抬出来,这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他们把东西搬到马车上,十几辆大车开始往城门口去,银锭的家人,连厨子和仆妇都骑着马跟行。
走了一会,和裕升还有商会的人都过来,城中的汉商多半加入了商会,他们也受到了敌视和威胁,不少商家都选择一起离开。
很快汇集了七百多人,看守他们的甲兵也越来越多。
城中有不少居民围拢过来,有人在其中煽动,说是和裕升的人赚走了草原上蒙古人最后一块毛皮和所有的牧群,人们开始唾骂起来,骂和裕升,汉商,当然也骂银锭。
有一些壮实的牧民开始故意冲撞过来,场面开始混乱。
小孩子们捡起城中道路上的土坷垃,往这边扔过来,一些商人和护卫都被砸中了,汉商中也有不少女人和孩子,女人们脸上满是紧张和惶恐,局面一旦失控,蒙古人是怎么对抢掠的汉人女子,她们可是十分清楚。
李氏身边的汉人女子最多,她们也多半是被抢过来的,后来她们年老色衰又无力帮着主人放牧,因此被抛弃,李氏在张瀚的支持下收容了很多这样的妇人,她们是最紧张的一群,有不少妇人掏出剪刀来,打算一旦打起来就自尽,她们绝不愿意再受一次侮辱。
张世武下令士兵们集合,鸟铳手们开始装填弹药,吹亮火绳。
驻守在草原上的鸟铳旗队还没有换装,明晃晃的火绳夹在龙头上后,几个将领模样的蒙古人骑马过来,喝骂着那些甲兵维持秩序,甲兵们象征性的举起皮鞭,好歹是把人群给驱赶开了。
“真是狼狈。”出城之后,人们的脚程情不自禁的加快,赵世武一脸不快的看向身后,沉声道:“今日之辱,必要加倍讨还!”
……
“圣上亲自御批,驳回内阁原议票拟,同意天成卫和镇虏诸卫加强边塞的防御……”
在偌大的签押房中坐了满满当当一屋子的人,几乎显得有些拥挤,张瀚手中扬着一纸塘报,这是从京师中加急送过来的,应该比郑国昌收到的还早。
李慎明以掌击桌,兴奋道:“今上英明,如此,能大干一场了!”
“军令司和参谋司等各司已经合议过……”孙敬亭接着道:“具体的安排,想请参谋司做一下说明,如果各司都同意,那么就可以先期施行。”
张瀚点点头,对孙耀道:“孙司官来说明一下参谋司的计划。”
“是!”孙耀站起身来,面对众人……屋中好几十人,除了常威已经南下不在话,和裕升和李庄巡检司还有各地商团大旗下的精英才智之士,几乎都在这屋中了,他不免有些紧张。
“历来北边的草原之上,游牧民族就是我汉人的大害。自秦之前,尚有周天子时,北戎西狄就是中原之害,燕、赵、秦诸国就曾修长城,到我大明,更是将长城防线修的十分牢固,不仅有长城,还有墩、台、堡、所城,卫城,镇城等配套设施,然而这么多年来,真正叫北虏不敢南下犯边还是成祖和仁宗,宣宗的国势强盛时期。然而,成祖皇帝五次北伐,只有三次找着敌人,两次无功而返,三十万大军北上,深入千里,后勤要用的人也是数十万,以全国之力,支撑这北伐之事犹显吃力,所以成祖后期,天下人都嫌困苦,宣宗皇帝年间,一次北征后不复此举,撤安南布政使司,废宝船,皆因成祖年间耗费了太多的国力……”
孙耀的话,其实也是张瀚与身边的这些人经常讨论的话题,用来做开头,虽然有些文不对题,但诸人都听的很仔细,大家知道孙耀是有感而发……
“所以我们讨论时,并不是讨论军队能不能打的过的问题……”张瀚插话道:“我对各司和诸将统领下的军队有着绝对的信心,但问题就在于,草原地浩瀚如海,以前成祖皇帝多次无功而返,当然不是打不过,而是找不到敌人来打。找到了,就多半能打赢!现在我们已经在草原上拥有多处基地,不存在找不着敌人的麻烦,那么我们的麻烦在哪里?”
第417章 疯狂
“参谋司认为,麻烦有好几点……”张瀚示意孙耀接着说,孙耀便又接着道:“第一还是草原太大,我们的兵力不足,商道铺开的太广,这使得我们很难首尾兼顾,不出任何纰漏……第二是一旦发生战事,敌人等若全民皆兵,不论平时关系怎样,除了少数人之外,多半的牧民和贵族都会站在我们的对立面,这样会导致我们的敌人数量太多,众寡会非常殊悬!第三,便是我们是客军远上,光是从李庄这里到青城就有近千里,沿途我军除了有补给点外没有任何防备能力,不仅是后勤压力大,也不仅是商道有被骚扰切割的风险,更危险的就是我们的军司调兵北上,很容易被敌人以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梁兴道:“杨泗孙以三百人正面主动出击,击败敌军五千骑,我们调兵最少以三百人为单位,还怕他什么?”
孙耀摇头道:“杨把总那一仗打的确实漂亮,但我们不能这样想……”
孙耀看到梁兴眼一瞪,赶紧说道:“一则,杨把总指挥的好,二者,是随军有四门火炮,我们也没有办法保障每一次调兵都有炮组随行……”
这倒确实是一个关键处,杨泗孙那一仗能打赢,关键确实还是有炮组随行,四门火炮发挥的威力可真是非比等闲,要不然杨泗孙再厉害,恐怕那一仗也不好打!
现在四磅炮还是太少!
炮营指挥还是定的汤望宗,葡萄牙人若昂等军官入了军籍,成了汤望宗的副手和部下。
叫一群白皮进入军中,张瀚也是颇多无奈……固然是大明有吸引鞑官的传统,不会引起反感,比纯粹的雇佣军形式更能叫人接受,更关键的还是严重缺乏优秀的炮兵人才。
象清膛,搬运,点火,这些经过训练的青年可以胜任,炮长和更高层级的指挥并不是认得字或懂算学就能掌握的,需得多年的实战汲取经验……张瀚的火炮越铸越多,慢慢等识字学堂的青年出来,接受军训再挑出合格的加入炮兵,然后慢慢操练……这样的办法最好,但缓不济急,最少在一两年内,他需要这些外来的军官帮手,最少,他们可以担任教官,协助训练新兵。
孙耀这时见王长福又要开口,他做了一个坚定的手式,示意对方等一等。
“所以军司的结论就是,如果我们只要保持小范围的商道继续运作,那么军事上的行动需让位政治和外交上的努力,尽量讨好蒙古人,然后我们继续扩大骑兵的规模,最终达成的目标是以骑兵制骑兵,以高机动对高机动,但这样做的话就是在两到三年内,我们在北方要损失大量的利益,一年损失最少数十万,我想这也不是大家乐意所见……所以参谋司的建议就是参考历来对北虏做战的要决,一路修军堡控制要隘,作为补充,后劲,控制战略要点,慢慢侵吞蚕食……我们的目标不是维持商道,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控制土默特与漠北诸部蒙古,使其真正的纳入和裕升的体系之下!”
孙耀最后一口气说完,语气也是变得铿锵有力,这一番话,也是显得格外有决心。
“好大的决心……”
尽管一直参与其中,孙敬亭此时还是被张瀚的决心意志所惊。
要知道就算是大明以一国之力,现在谁提出来彻底消化和控制北虏都会被当成疯子!
正如孙耀刚刚所说,从秦汉至明,汉人除了少数时期有北伐深入草原之举外,多半的时候都是在防御,甚至在南北朝时期和宋时,汉人所建的王朝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压着打。
双方的战争是不对等的,一边是天生的骑兵,一边想建立骑兵就得付出极大的代价。汉武时北伐草原,最终封狼居胥,代价就是举国疲弊……大明成祖年间的情形也是一样,五次北征劳兵伤财,国力实在撑不住,而五次征伐,所得实在也是有限,游牧民族可以轻松的化整为零,大军一至便转移躲避,而明军补给困难,势必不能在草原久留,况且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深入大海一般浩瀚的草原,风险也是无限的大,国公丘福将兵十万,结果轻敌冒进,在草原上被人包了饺子……成祖在时,明军威风赫赫时都有这样的事,到了英宗年间,京营兵就不是也先的对手,英宗指挥失措之前,成国公朱勇的几万精锐骑兵就被也先击败,双方军队在前哨战时相当,可见明军的战斗力已经不及北虏。
到此时,东虏兴起不说,北虏也就才消停没几天,明军在长达二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采取守势,不要说把北虏真正消化掉,就算有人真的一路打到草原之上再站稳脚根,这已经是了不得的天大的成就了。
“前人不敢为,不能为的事,我们能做,并且能成功,这才不枉人生一世。”张瀚没有提高声调,但语气却是十足的慷慨激昂,并且透露出十分的自信与雄强气息。
到这时,众人才赫然惊觉,一直跟随的青年东主已经成长到了这般地步?
一言之下,就要吞并地域几近万里,部众数十万人的蒙古诸部?
这计划听着就是疯狂,给人的感觉就是疯了,但各人还在一本正经的讨论着,而且所有人都感觉跟着张瀚,这种疯狂的计划能够成功!
“现在还动不得林丹汗和插汗部那边,我们暂时还要和他们友好,消化土默特到鄂尔多斯,然后是套部,止步于卫拉特蒙古,北上到漠北,与俄罗斯人接壤……”
林丹汗和插汉部,包括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诸部,张瀚都只是打算维持贸易,不打算产生过多的纠葛,数年之内,能完成北上的大战略,侵吞掉北方蒙古诸部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再把战火燃烧到东部的蒙古诸部,甚至提前和后金接壤,那时反而麻烦,甚至可能造成北上战略的全盘失败……
“军令司当然服从大战略。”孙敬亭道:“已经开始准备,在辎兵营和诸多举措上往北上战略倾斜。”
“参谋司也有了具体的计划……”孙耀道:“大军当然主要是从新平堡一带出塞,也有一部份从张家口斜插西向,参谋司的计划是以五里一墩,十里一军台,要紧地方筑一堡的方式来建设堡寨……”
孙耀指着会议室正中的沙盘,点向张家口堡西侧的一个点,说道:“这里要建一个较大的军堡,此处是原兴和守御千户所,地势要紧,我们要在这里先期建一个堡,方广三里,不仅驻军,还是商道东去的重要周转站,然后是大青河,二龙河等河流,在易于渡河的险要隘口地方也要筑堡,规模可以小一点,周长九百步左右的军堡为宜,再到集宁海子,要建一大堡,下水海子,建一小堡,大黑河畔,建一小堡,最终推到小黑河,大青山,旧丰州地,分别筑堡。”
孙耀所指的地方,都是以青城,也就是归化城和板升城这个西部蒙古的核心处为目标,从西到东,一个个的军堡建起来,只要建成,就形成了一根巨大的绞索,迟早把那些桀骜不驯的北虏全给如野狗一般的拴起来。
这个计划当然很好,但李东学不免在脸上露出异色,军政司执掌的不仅是军政,还有工场生产,军队的辎兵营,军政体系的后勤局都是军政司的治下,整个这一摊子当然不可能是李东学一个人当家,应该是大宗旨由会议决定,平时的具体事务当然还是落在李东学一个人的头上。
“东学你也不必龇牙咧嘴……”张瀚这时笑道:“知道你压力大,你应该多挑一些副手来协助你,不必事事都抓在手中……”
李东学道:“属下岂敢畏惧繁难困苦?只是想到这么大的工程,光是军堡就几十个,以三里周长的军堡来算,前期最少要建二百个炉子烧制砖块,要挖土成壕,烧制城砖要数十万块,然后再筑堡,内里的建筑也要大量的砖块和木料,所需要的工料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想想也实在有些畏惧害怕的感觉……”
军堡就这么多,加上密集的军台,火路墩,这样的工程量已经大到叫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了……也就是王朝新王,开国之君以绝对的权威加上百万千万的人力,可以做这样的事。
李慎明道:“也不怪东学这么畏难,这些军堡要在方圆二千里的地方修筑,这已经比在内地困难的多,塞外做这样的事,要格外困难。我们大同的军堡几十,军台火路墩数百,但那是以百年之功慢慢修筑出来的……”
大同镇在立镇之初,防备的是也先和瓦刺部蒙古,当时的边防压力很大,修筑的军台城堡十分密集,也是九边地区军堡最多,修筑最完善的军镇,不过大同虽然控扼千里,边堡也是多修在山区边境,可毕竟是以举国之力,朝廷以当时还完好的开中法来支持财政,地方上提供人力物力,这才在几十里内初具规模,后来又修修补补了几十年,最终形成了眼前这样的规模。
张瀚要以卫城守备兼两卫指挥的身份,修筑的却是堪比大同防线的浩大工程,而且还是在北虏的腹心区域修筑,这事要是真的成了,也真的够格名垂千古了!
在场的人也有想到了的,眼神都是格外热切。
钱财商道很重要,但人们也会追求名声!
第418章 扩招
“军力呢?”王长福刚刚被孙耀挡了一下,心里不悦意,语气并不怎么客气。
“军力来说,在前期修筑时是肯定够用了。”孙耀不温不火的道:“前期做战,炮组全部跟进,根据我们的推算,一司兵力推带四门基数的炮组随行,纵遇敌万人亦可挫之,火炮和骑兵如果全部用在前期修堡上,北虏纵是动员十几万人亦无计可失,等几大军堡一成,再往青城推进到旧丰州地界时,这时可能遇到激烈抵抗,现有军队的规模最少要扩大一倍,骑兵要从现在一个司不到的兵力扩充到两到三个司甚至更多,这样才够使用。不过,根据推算,北虏的反应和各部松散的联盟式的做战方式,他们的抵抗激烈程度不会太高,最终的会战应该是在我们推进到青城附近时,从时间上来看,应该还是很充裕的。”
孙耀又指向沙盘,很沉稳的道:“前期筑的第一个堡应该是在大黑河畔这个,方广一里半,要用砖二十万块,前期烧制要用时一个半月左右,动员人手越多越好,参谋司的想法是把辎兵营和雇佣的民夫主要投入在这里,不论是烧制砖块,挖出城壕等事,都是越快越好。”
烧制砖块不是什么高深技术,张瀚在后世农村经常看到小炉窑,几户农民联合起来,有几个壮劳力就能不断的制成红砖,先打砖胚,在太阳下晒干挥发掉砖里的水气,然后架入窑中以煤火烧制,不论是人力还是技术都没有什么困难,困难的就是时间……要在最短时间内烧制成大量砖块,一开始制胚就得加快,不然等着晒砖能等烦死……
再就是城中的建筑和防御需要用很多铁料铁器和木料木器,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手。
“现在看来,辎兵营的步子迈小了……”张瀚皱眉说着。
一个辎兵营有三千人左右,全部要经过军训和体能训练,当然也要训练他们做事的本事,和战斗工兵不同,辎兵偏于军事化的建设训练,而不是战场战斗和建制器材的训练,为了提升辎兵营的能力,待遇也并不低,用来吸引合格的人才,此前以为一下子扩充一个营已经是大手笔,现在从建设的规模来看,张瀚感觉自己的步子迈小了。
“军令司和侍从司都要做出预案……”张瀚道:“辎兵的数量最少要比现在设想的多十倍甚至二十倍,当然不是一下子来,先一个营一个营的招募……”
“好家伙……”李慎明惊叫道:“三万或六万人?”
孙敬亭转向田季堂,问道:“财政上有没有困难?”
战兵在天启二年已经不打算大规模扩充,只是不停的招募学员,教给算学和几何学,用来做炮兵和步兵军官的后备,骑兵也是有合格的就招,步兵则是不再大规模招募,预计在天启二年这一年,整个军队维持在一万一千人以下。
不过辎兵这么一弄,等于一下子多养几万兵,就算以张瀚的办法,慢慢来招,那也最多拖长半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不大规模造船的话。”田季堂道:“以现在的收入水平,养二十万辎兵问题也不是很大。”
田季堂不便多说,不过其实就是李慎明在内也是明白收入大增了,海外贸易预计就有五十到八十万的纯收益,京师和北方生铁加铁器收益也有大几十万,这两样就是过百万了,还有帐局和骡马行的收益一年也是超过百万,再加上走私生意的收益……天启元年的收益是不足二百万纯入,天启二年的收益应该是超过三百万,只是这具体的数字是绝密,就算眼前这些人都是张瀚信的过的心腹,田季堂也绝没有可能当众说出来。
“赵世武的青城司驻守板升城不动,调李来宾天成司和王一魁的镇虏司两个司北上护卫,李从业率灵丘司,王长福和梁兴亲领第一司和第二司为战略预备警戒部队……同时在小黑河畔驻城时调整个辎兵营并征集五千到一万民夫随行,除了筑堡还要修筑军台并火路墩,工程浩大,前期的工作现在已经可以展开……”
梁兴道:“军队承担防御并无问题,可忧的是板升城和东边杨泗孙他们的安全,还有就是要提防北虏狗急跳墙,套寇各部联合支应土默特部,四处流窜犯边……一旦使朝廷震怒,我们就很难交代了……”
在座的人都知道这一次修筑军台是走了内廷的关系,内阁和兵部其实并不愿意同意这件事……北虏并没有大举入侵,在东虏压力一天大过一天的情况下,主动生事并非朝廷诸公的意愿,他们宁愿在西边吃一些亏,也不愿大生波折。
小小战事,控制在大同镇的应对范围以内还不怕,如果战火燃烧到延绥镇和宁夏甘肃一带,整个西边一乱,从朝廷的角度公允来看,确实此时也不是生事的时机。
“我现在就去大同……”李慎明起身道:“军令司要动员,孝征没空,倒是应该再有一个人去延绥,和老杜提前打个招呼。”
边境有警,当然也是看大小,也得看是不是在控制范围以内,只要规模不大,如果延绥镇能把警讯淡化,那么大同这边和张瀚身上的压力都要小很多。
张瀚想了想,说道:“能不能拜托孔至之去一趟?”
李慎明道:“孔至之去当然合适,他以前就和老杜相熟,身份也够,就是有一条,他用什么名义?总不能说是你的幕僚?”
“我想这样,”张瀚道:“一会儿我去见他,请他从文巡抚身边离开,到郑巡抚这边来,但平时就在我们这里,薪饷俸禄,我们当然是用最优厚的条件开给他……”
孔敏行在李庄这里已经两个多月,过年都没有回保定,他的家人也不在保定,只留在原籍务农,年后孔夫人才带着一双儿女赶到李庄和孔敏行团聚……张瀚打听过,孔敏行的家境普通,中举后参加过一次会试,不曾中进士,后来觉得自己笔头功夫还要打磨,另外也是想学孙承宗那样,多在边关磨砺自己,增长见闻和能力,同时也是拓展人脉……当地方高官的幕僚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人脉有了,历练也有了。
以孔敏行的身份,现在当个卫城守备的幕僚还是太委屈,张瀚的办法也算是两全其美。
“可以试试……”李慎明道:“他应该多半会答应。”
……
军议散后,各司都去准备,军司主管们都是面色凝重,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千头万绪十分繁难,各人都是脚步匆匆,赶紧去做自己手头的事去。
倒是军头们都是一脸轻松,军队的动员自有成规在,一切按规矩来办就是,况且平日每天训练,远程拉练,越野武装拉练,都是隔一段时间就施行的科目。相较明军一听说要开拔就可能引起哗变的窘迫,在李庄这里,开拔已经是十分正常的事,不管是驻防还是换防,或是去剿匪做战,对军队上下来说都是很正常的事。
张瀚拉着李慎明和孙敬亭一起约见孔敏行,在李庄这里真正和孔敏行有交情的,也就是他和这两人。
张瀚心中也是有些感慨,自己现在文武班底的部下是很多,但真正要展布大事的时候,人才还是有些太少了。
许多历史的知名人物,优秀的人才,张瀚现在的身份和地位想去招揽拉拢就很难,不过张瀚也并不稀罕……那些所谓的名士就没有几个有真本事的。
孔敏行不同,还有和孔敏行一起过来的那些文人也是有本事的……不愧都是徐光启的弟子或门人,在农学上都有很深的诰诣,算学,几何学,这些人也是玩的转,也叫张瀚开了眼,知道这时代的聪明人是什么样的。
张瀚心里也清楚,孔敏行在这里有客卿的意思,主要的兴趣点也在农事上,应该是这帮徐光启的弟子们都是因着这个兴趣才纷纷抵达李庄……张瀚也识趣,尽管来的都是秀才,举人很少,他也很少去拉拢……这帮人留或不留,并不是张瀚能左右和影响的。
“至之兄和几个新来的同门去火器局了?”
孔敏行并不在,他的夫人隔着门与李慎明聊了几句,言明了孔敏行的去处。
由于身份特殊超然,孔敏行在李庄这里没有住进大院区,而是在原本的管庄附近找了一处农家小院住了下来……租金使费倒是由张瀚负责,孔敏行没有矫情到不受款待的地步。
“嫂夫人在做饭?”
时近黄昏,要是冬日天早就黑了,过了春节之后天时一天长过一天,透过门扉,张瀚看到厨房里冒着烟气。
张瀚也不等孔夫人让,推门进去,一个仆妇赶紧迎上来,站在孔夫人身后。他一径到厨房去,见两个头皮光光的小娃儿正在灶间嬉闹,锅里熬着的是黄色的小米粥,边上是软软的糊塌子……张瀚看看孔夫人,埋怨道:“夫人也太小视了张瀚,纵是兵营里的兵吃的也比尊家要好些,何至于清寒至此啊?”
第419章 初阳
孔夫人秀丽的脸上露出些不好意思的神色,她呐呐的道:“外子向来心慈,张大人供给的物品,他多半拿出来周济那些穷困军户了和流民了……”
张瀚这才了然,孔敏行不拿银子,供给是按司官级别给的,当然是十分丰厚,不过这人真的是身具侠骨,自己家吃的这般,却是把供给的鱼肉精粮拿去给别人了。
孔夫人又道:“咱们在家里吃食也大半就是这样,倒是清苦惯了的。再说,民脂民膏都是来之不易,外子看到那些军户的贫苦样子,常常难过的掉泪……”
她的话当然不是指责张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