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佩特林厚颜无耻的道:“俄罗斯人向东扩张的脚步不会停止的。”
“向东全是森林,再走也到了通古斯人的地盘,他们现在也是我们大明的死敌,十分勇敢和擅长战斗,不是喀山汗国那种水货能比的。”张瀚或多或少夸大了一些女真人和森林野女真们的战斗力,接着道:“而且要翻越几个大的山岭,全部是密林,和你们在中西伯利亚的情形完全不同。”
俄罗斯人翻过乌拉尔山之后,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都有大片的草原区域,和乌克兰大草原的地貌气候都相差不多,所以俄罗斯人十分适应,至于北方的寒带,俄罗斯人也不怎么畏惧,他们原本就是高纬度下生活的种族,对寒冷的气候十分适应。
草原和寒冷都没有阻挡住俄罗斯扩张的步伐,这也是汉民族没有向北方扩张的最大障碍。
不过继续向东,他们就困难很多,几条大的河流断了头,光从陆地扩张太过缓慢,从海上走,速度快,效率高,所以这一次托木斯克的造船大计不仅是为了寻找不冻港,也是为了协助陆地上的扩张。
应该是在崇祯年间时,杰日涅夫率领六艘船组成的舰队从北冰洋下海,然后一路东行,最终抵达鄂霍茨克海岸,从海岸上陆,发现了阿穆尔河,也就是黑龙江流域,俄罗斯人继续从这里扩张,一直到尼布楚为终点。
考虑到俄罗斯人在远东地方的定居点的能力,十几年时间从造船到远航成功,杰日涅夫这一伙人算是干的很不错了。
“没办法,没办法啊……”佩特林苦着脸道:“如果是别的事,只要张大人一句话,我们都没有话可说,但造船航海开拓航线,这是由沙皇陛下拍过板的事情……”
张瀚冷着脸道:“那刚刚我们的话也做废了,就当我们没说过。”
佩特林一滞,他以为张瀚会和他讨价还价,或是劝说于他,然后他好趁机讨要一些好处,不过张瀚竟是一口就回绝了此事,这一下他傻了。
马多夫瞪眼看了佩特林一眼,不过他也没吭声,造船和航海的事,确实是沙皇都知道的大事,就算商道和与眼前这个明国商人的贸易十分重要,这件事也不是这么容易决断的。
况且张瀚还说不一定能看中……
“对了……”张瀚又道:“从你们的出海口出海,一路往东全是冰洋,绕到南边来也是一样,我可以说,除了大明境内的黄海里有不冻港外,你们是找不到不冻港的。”
“大人这话可有凭证?”佩特林眼中满是疑问,他有些不大相信张瀚的话。
“哼,拿图给他看。”
完整的西伯利亚地图,最多再过几十年俄罗斯自己就绘出来,张瀚手头确实有一张地图,不过这地图的墨迹也就刚干了不久。
“这里是你们说的贝加尔湖,我们说的瀚海,这里是托木斯克,这里是你们最新的定居点,这是勒拿河,这是叶塞呢河……”
张瀚点着地图上的一个个明显的标志,然后手指一路向东。
“你们从叶尼塞河的河口出海,那就是这里,这边全是在极地之地,绕道到鄂霍茨克海这里,仍然是一年有大半时间冰冻的海港,一直要到这里……”
最终张瀚的手指点的地方已经叫佩特林等人绝望,那里已经是明国境内,以佩特林对现在明国国力的了解,俄罗斯人想吞并明国获得出海口,还不如去打端典人更有可能一些。
“大人这地图是从哪儿来的?”
事情十分重要,佩特林也就顾不得礼貌,两眼盯着张瀚看。
张瀚令人收起地图,笑着道:“你们未必没有打听过我这里的职能部门,不知道有一个机构叫绘图局吗?你们要去的地方是我大明的辽东故地,现在我们在与那里的野蛮人交战,迟早会恢复故土。”
佩特林听出了张瀚话语中的意思……那边既没有良港,又是大明的故地,未来还是战场,明国会投入相当大的军事力量去打击那些蛮族。
由于张瀚的存在,还有对明朝国力的推崇,佩特林等人的面色一下子就变的异常凝重。
俄罗斯人的扩张都是用铁与火完成,当然也有一些怀柔措施,总体来说他们向东方的推进异常顺利,主要原因还是没有象样的对手。
眼前身处的明朝,不论是科技还是军事力量,还有丝毫不落后甚至先进的统治方式……大明的科举制度已经在西方被广为推崇,未来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很大原因就是对中国科举先进之处的学习吸纳,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非基督教和白人的文明国度!
在本时代,西班牙人曾经设想过三万人征服中国的计划,后人以为其狂妄,但拟这个计划恰恰说明对中国的重视,要知道这个时代,几百个甚至几十人欧洲人就可能征服一个未开化的野蛮国家,西班牙人征服整个南美的殖民地也没有用三万人这么庞大的军队数字。
“这是最新的情况……”佩特林颇为狼狈的道:“本人要禀报我们的沙皇陛下。”
“可以!”张瀚道:“我们也不急,虽然我们想要你们的造船技术和人员,但坦白说俄罗斯并没有强大的海军,我们对贵国的这些人员和技术也并不是完全的信任……在等候消息的时间内,我们还会在南方寻找欧洲其余各国的技术人员,为我们打造的南方舰队做准备。如果……”
说到这,张瀚竖起一根手指,微笑道:“如果在我们已经走上正轨,开始造船之后,贵方再来找我们,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拒绝!”
张瀚的微笑在佩特林和马多夫等人看来简直可恨,不过他们这时才明白过来,自己确实有筹码,但并不确定筹码的大小,也不确定能否使用,所以一切还是未定,他们并没有抓到任何的主动权。
佩特林嘀咕着告退,他决定以最快的时间返回托木斯夫,然后还得等莫斯科的消息,时间真是异常紧迫。
张瀚欠了欠身,笑道:“我们会给使团提供方便,一直到漠北之前可以使用我们的商道和马车,以最快的速度北上。另外,我们会选一些合适的人员跟随使团,实地考察托木斯克的造船场,还有拜访相关人员,还望使团给予方便。”
佩特林用庄重的态度保证道:“俄罗斯和它的人民都是讲信义的,请张大人放心。”
张瀚几乎要笑出来,这个血液里都是有强盗基因的国家和民族讲信义,这话说的不要太搞笑。
俄罗斯人永远只服从强权,尊重强权!
他抬了抬手,看着佩特林等人退了出去,郑芝龙也跟了出去,他肯定是北上人员之一,预先打个招呼。
片刻之后,郑芝龙回来,笑着禀报道:“大人,刚刚那个马多夫,脸色苍白的可怕,他嘀咕着说,大人的微笑就是‘恶魔的微笑’。”
“哈哈,真是有趣。”张瀚没想到自己居然落到这种评价上,他是莞尔一笑,李慎明和孙敬亭等人却是大笑起来。
……
“好了,做的很好!”张瀚看着桌上的模型,大声夸赞着李长年。
李长年笑道:“我只是动嘴,并不是亲手做。”
相处的时间久了,李长年等人也不复几年前对着张瀚时战战兢兢的那种模样,说话随意的多,甚至也敢和张瀚开开玩笑话。
当然,心底深处的尊敬和崇拜,只会是越来越深。
杨和高在一旁笑道:“做这几样小东西,动员了杂项和兵器两个局十几个最好的好手,连续日夜不停的赶工,三天功夫完成,看着只是不起眼的小顽意,其实论起价值来,可真是值钱的很呢。”
第411章 模型
张瀚眼前是三辆马车的模型,分别是重型载货马车和轻型货车,还有载人的客运马车,三辆车都是按比例缩小,包括前后四轮,承重轴,转向轴,都是按实际情形来做,这马车除了特别小,只有巴掌大之外,和真车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除了三辆马车模型,张瀚还叫人做了四磅炮的模型,两侧的车轮也是紧急造了模子,灌成铁水成型,不是用木制。
常威到张瀚屋里闲转时看到了这些东西,倒是劝张瀚不要把炮送上去,担心会被兵部拿去仿制,张瀚并不以为然……火炮仿制不难,大明一样能仿制出红夷大炮来,但是,有什么用?
火器的运用是整个体系来配合,要整支军队配套新式的火器战术,大明已经没有戚继光,给他们仿出几门又怎样?
听到杨和高的话,张瀚笑骂道:“怎样,难道还给你们算一次大功,给你们专利不成?”
两个工匠头子都表示不敢,脸上都堆满笑容。
张瀚对杨和高道:“老杨搬了新家没有?”
“搬了!”杨和高道:“与陈耀宗一起制成锁甲,又一起制成胸甲,两次大人都是重赏,院子当然有了,裱糊过后又种了些花树,叫人打了整套的家俱,前几日已经搬了新院子了。”
杨和高的老婆在兵器局里做些杂活,帮着穿鳞甲牛筋一类的事情,每次路过那边的大院区域时都会看着发呆,一时被人引为笑谈。
其实看着那些院落发呆的也不止一人,只是杨和高的老婆较为明显……那边的院子一幢都是十几间屋子,分三进,有前庭和后园,一排排的建筑整齐,中间杂一些亭台花树山石一类,一律是灰墙碧瓦,这种院子可不是普通的农家院落,放在江南那些士大夫的园林式院落相比也不吃亏,比起山西传统的格局逼仄的大院要强的多。
提起这事来,杨和高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现在工匠大头目们都搬进了新居,以前他们的身份哪敢想这样的事?能攒下三四十两银子,典一幢五六间房的小院已经是在发梦了。
杨和高道:“大人,现在大伙的心气都很高,巴不得把东西越做越好,也巴不得大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咱们这些跟着的人,将来都有好结果,还能福泽儿孙。”
张瀚轻轻点头,说道:“人心都是如此,你们放心,我一定叫你们有个好前程,你们的儿孙也能生活的更好。”
一群工匠都是频频点头,杨和高这时道:“大人,辎兵铲出来后,也是说明了灵丘炼钢已经更上一层,我和陈耀宗商量过,打算做一些扎甲,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大量装备,弥补鳞甲不足,大人以为如何?”
张瀚道:“胸甲制成多少了?”
“胸甲已经制成七百余领,只有少量装备给步兵,多半是被骑兵领走了,步兵那边的任敬怨气可是不小。”
重甲步兵人数不多,每个局最多一个小队,一个司最多一个旗队,在李庄这里训练时多半是集中起来训,任敬在夜不收出身的将领中射术和技击之术最强,比朵儿还要强些,所以步兵交给任敬集中管训,战兵的怨气肯定不小,任敬多半也只是反映上来而已。
战兵在此之前多半装备铁鳞甲,还有少量战兵没有铁甲,铁鳞甲除了买的一批,只有少量自制。这东西做起来实在太麻烦,一个个小圆铁片要细心打磨成型,然后再慢慢穿成一体,最终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制成。
一具铁鳞甲,最顶级的将领穿的山文和明光甲,最少要制三个月以上,一具冷锻瘊子甲,用时可能更长。
就算有大量工匠来做铁甲,也不会一下子做出太多,何况兵器局还要制长枪,腰刀,盾牌,各种投枪等兵器,最近还要帮着火器局那边磨制刺刀,也需要大量人手,现在三个局用工五千人,还有两千学徒,但人很多分在马车杂项局,那边打一辆马车需要的人手极多,而且要各种工序的人手,火器局用人也多,铸炮用的模具和打磨还有浇铸都要大量人手,就算试炮也是每天好几十人伺候一门炮,兵器局的人手也很吃紧,现在又将主要精力用在造胸甲上,锁甲也是要大量出产,装备战兵的铁鳞甲原本造的慢,又不被重视,有的战兵现在还穿着锁甲配皮甲,当然是一肚皮的怨气。
张瀚又问道:“胸甲的产量何时能赶上来?”
“常先生和孔先生正在勘察河道,预备从桑干河那边再引一条河过来,需要过万河工……这件事军政司还在考虑,要有预案后才会报给大人,如果这河引成了,可以有更多的水力机器,胸甲的生产数量可以从现在的一个月不到二百领达到五百以上……”
“哦,”张瀚点头道:“这个方案我知道,以前咱们只有一条从白洋河引流过来的东西河,新挖的河是南北河,两河交叉,经过水利调节,加速水流,可以带动不少机器……”
这个方案其实不是军政司搞,而是张瀚交代下去,现在没有上报只是因为还在考察,在技术上是否可行,能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根据最新的进展报告,河道应该是没有问题,张瀚的岳父大人和孔敏行都是行家,他们一个是考察工业用水,一个是考虑到农业,算是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
“扎甲和锁甲,铁甲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扎甲其实就是大号的铁鳞甲。”杨和高解释道:“铁甲的鳞片小,层层叠叠,厚实而防护力强,扎甲在前宋特别流行,优点就是甲片大,一片抵得几十片鳞甲铁片,这样打制起来要快的多,和锁甲相比,锁甲韧性过之,和胸甲相比,防护能力也要差些,但胜在甲叶大,易制成,防护弓箭的效果佳。我和军营里的泰西人聊过,他们那里锻造的水平比咱们高的多,以前没用火器前一直是造全身的板甲,他们的贵族都是领兵的,身披重甲和手持重兵,在战场上一个能打几十个农兵,咱们这边锻打的本事差些,还好有高炉,可以弥补这上头的不足。”
张瀚凝神细听,最终决断道:“能做便抓紧做一批,战兵在一两个月内,应该全部装备上铁甲,不论是鳞甲还是胸甲,或是扎甲。”
“是,大人放心,兵器局一定尽全力!”
杨和高答应着,见张瀚没有别的吩咐,和李长年等人一起退了出去。
张瀚抽过纸来,批了一张紧急拨款的条子……杨和高当然不是随便说说,制甲要大量的投入,就算是扎甲也一样一领好几十两的成本,张瀚批了八千两,算算也差不多了。
重步兵现在一共有不到七百人,都是军中的骄子和精锐,他们也是大阵的定海神针……张瀚的步兵大阵,火铳和大炮是攻击输出,长枪方阵是推进的城墙,火铳手和大炮依托方阵推进,骑兵在左右翼配合方阵,还没有单独做战的能力,重步兵则是方阵的定海神针,进可攻,退可协助长枪兵防守,他们要保护方阵的阵列完整,打击敌方的游兵死兵,保护火铳手的阵列完整,必要时突进搅乱敌人的阵脚,重步兵经过残酷的体能训练,身手最优秀,耐力和爆发力都强的好汉子才能成为重步兵,他们身披重甲,手持利刃,经过严格的长期的小队列的训练,可以组大阵,也可以小规模的配合作战,战场规模越大,重步兵的作用就越大,也是到了该给他们配全铁甲的时候了。
……
正月里整个军司都很忙碌,连张瀚的天成卫的公事都多了一些,待他最近一次从天成卫城返回时,李国助等人也终于到了离开的时候。
佩特林一行虽然急着走,但张瀚的北上人员由军令和军政两司厘定,除了郑芝龙外,李国助带来的人中,郑芝虎和郑芝豹也愿跟着北上,何斌与甘辉也愿去,张瀚找李国助要了这几人,另外挑了一个鸟铳旗队当护卫,还有军政人员,绘图人员,参谋人员,凑起了近百人之多的大型使团,人员好挑,北上的领头人员难以决断……常威是肯定不行,他和蒋奎等人一定要南下,南下经营也是重中之重,常威必须从无到有的一直参与进去,这样将来才有统驭全局的威信。
最终张瀚点了莫宗通的将,近年来这个大伙计出身的分店掌柜成了大区掌柜,一直在阳和城中经营和裕升的生意,杂货,粮店,帐局,骡马行,全部一肩挑,管着几十个分号,近来培养的几个分店的掌柜也渐渐起来了,张瀚深感人才难得,决定叫他北上,如果顺利,将来可以就便在北方主持大局。
“对俄国人不能客气……”签押房里,张瀚对莫宗通殷殷嘱托道:“有理的话一定要据理力争,有什么想法不能‘点一下’,一定要明说,咱们这里做生意的和气生财和遇事忍让的做法在那边行不通,你不争,不说,人家就当你是畏惧,害怕,或是理亏。不要说有理要争,无理也要搅三分!”
莫宗通一直站着听,并不插话,人很安静,只是两眼显的十分有神,透着一些灵秀之光。
“这俄罗斯人居然是这样的脾性?”听完之后,莫宗通有些头疼,皱眉道:“这似乎有些蛮性未消的感觉?”
“嗯,差不多吧。”
第412章 盟约
在这个时代,俄罗斯人的那些文学和科学巨匠还没有出现,国力也不比大明强,张瀚可以毫无惭愧之意的称对方是蛮族,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看来泰西人也是有强有弱。”莫宗通这般总结道。
因为若昂等人的关系,先是影响军中,然后是政务商行这边,大家对这些泰西人的印象都比较好,张瀚也不会刻意去说什么,将来在南洋和白皮肯定会开战,到时候大家也会明白,这些白皮佬有好有坏。
“东主请放心。”莫宗通站着道:“我一定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如果确实对方的造船和各方面都值得合作,也会在那边把事情彻底定局……”
“嗯,你要有担当。”张瀚高兴的道:“不要怕担责任……”
“就是属下此前对海上的事几乎一无所知。”莫宗通道:“不过属下不怕吃苦,一路先和郑家兄弟他们学习,总归会有一些进益。”
“对,就得有不耻下问的劲头……”
张瀚对莫宗通感觉很放心,郑芝龙他们虽然强,莫宗通也未必比他们弱,甚至主持大局的经验更强些,可能一路走下来,那伙南方客人对李庄这边的人才储备也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大人,那边准备好了。”
李梦年和张续文一起走了进来,李梦年道:“大公子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好,我现在就过去。”
张瀚起身,众人都随他一起出门。
盟誓的地点就在军营正中,为了叫李国助感觉更好,军营里正接受训练的几个司的新兵都被调集出来,在校场正中排开队列,各司的军官下令打着司、局、旗队等所有的旗帜,军旗手站在队列之前,高高举起旗帜,春风料峭,将旗帜吹的不停飞舞。
李国助站在正中的将台右侧,神色肃穆。
等张瀚一到,先就向李东学道:“预备好了?”
李东学点头道:“一切都好了。预备了公鸡,白酒,小刀。”
“好!”张瀚点点头,对李国助道:“开始吧?”
李国助点头,走了过来,这时吏员将一只羽毛漂亮的大公鸡递过来,李国助取出盘内小刀,抹在那公鸡的脖子上,再将鸡血滴在大杯内,杯内是满满的一杯烧酒。
李国助举起杯来,大声道:“自今日起,我与张大人结为异姓兄弟,两家互为盟好,彼此相助,绝不相害,若我部下违此誓者,立斩,若我违此誓,天雷击之!”
张瀚也在一旁将同样的话说了一遍,校阅台四周都是两家的重要班底,张瀚的文武班底包括商行和商会的人都来了,密密麻麻的站了一地的人,相对李国助的随员,张瀚摆出这么多人当然不是要壮声势,只是将这样盟誓的事召集了全部部下来做,也是在显示足够多的诚意。
两人将盟誓的话说了,接着张瀚先饮,李国助后饮,然后将杯子重重的摔下来。
“好!”梁兴在底下叫了一声,三个司的将士也是一起叫起好来。
张瀚待将士们欢呼了几下之后,将两手按了一按。
底下立刻鸦雀无声,李国助暗自点头,情知张瀚的兵是练的真好。
其实李国助感觉张瀚也不一定要造西式战舰,用几百艘小船,搭载这样精良的士兵,跳帮作战,那帮白皮佬一点办法也没有。
只是李国助也知道,张瀚这样的人一旦下定决心就是百折不回,轻易不会改变主张,所以他也无谓多说。
“常威,蒋奎,王璋……你等站上前来一步。”
“是,大人。”
被张瀚点名的人,包括常威在内,均是齐齐上前一步来。
张瀚看着他们,沉声道:“尔等都被派往海外,去勾当我和裕升的海外基业,不论是造商船造军舰,还是编练营伍,开垦营地,这些事均要踏实去做,不焦不燥,不急进,但也不能因挫折而生放弃的念头。大公子他们会助你们,但凡事一定要自己立的起来,不要丢我的人。”
常威昂首道:“请大人放心,不将台湾基业建成,我等绝不回山西。”
张瀚轻轻点头,又道:“你们要知道,我大明原本禁海,自隆万开海后,大量船舶出海,以我大明物产换得大量的白银进来,以我之有,赚取他人之无的大利,方今南洋有泰西各国势力交织,彼泰西人自万里之外而来,单次行船就要半年以上,海途漫长艰辛,然而他们不惧生死困苦,远道而来,所为何者?他们为的是利润,我商人逐利,岂能落于人后?光是在陆地上赚自己人的钱,赚鞑子的钱还不够,我们也要抢下南洋的地盘,赚泰西人的钱!南洋向是我中国经营贸易之故地,多国曾受过我大明皇帝的册封,这样的地方岂能容他人霸占太久?南洋地方,迟早要成我和裕升万年不移之基业!”
在场的数千人,这时才知道张瀚胸中的大丘壑!
所有人都是感觉激昂慷慨,很多人这时才知道张瀚在南方经营所下的决心居然是这么大,有一些人开始后悔,没有早早谋取南下人员之中的一席之地。
“我知道海上风波颇恶,”张瀚接着道:“南下的开拓人员,不论是在薪饷和未来的股本分配中,肯定要比留守的人强一些,诸君替我去打基业,难道我能薄待大家吗?”
这一下欢声雷动的就是全体南下人员了,此行还有一个两个旗队的士兵跟随,一个鸟铳和一个战兵旗队,两个旗队的将士几乎要跳起来……张大人的大方是向来众所周知的,连大人都说有优厚的回报,这一次看来真的是去对了。
马超人在底下向张彦宏等人轻声道:“看来南洋有大利可图……”
“我也听说了……”张彦宏道:“一船铁器出去就是十万以上的净利,将来还可以做很多别的生意……”
“买船的事是和裕升自己做的啊……”
商行和商会现在很多业务是重叠的,只要商会能做,张瀚已经尽量交给商会来做,反正和裕升也占大股子,甚至北方的走私业务也是一样,南方之事,因为山西人对海外贸易实在缺乏兴趣,也几乎无人懂得,所以这事是张瀚自己一手促成。
包括已经买下来的三艘船,张瀚命名为新平堡号,镇虏堡还有镇西堡号,将来整个船只的命名就是按吨位,增加一倍就是用卫城或县命名,再增一倍是府,再上则以省命名。
张瀚雄心勃勃,希望未来把后世的所有省份自治区什么的都用上,在南洋有这样规模的舰队,应该足够用了。
如果不行,那就再加一倍。
这些都是张瀚自己自掏腰包,和商会无关,今日马超人等人只是前来观礼,不过现在看来,马超人等人都感觉自己有些失策。
“回头再说……”马超人皱眉道:“这事张大人一直没有来说服我们,底下也有不少人哜哜嘈嘈的不愿投钱,我看有必要召开一次理事会议,把调门统一一下。”
张彦宏道:“乐见其成,兄弟是一定投赞同票。”
蒋大临道:“就怕张东主不愿商会介入了。”
张彦宏笑道:“灵丘那边的马东主和李东主你们见到没有?还有孙东主,我们和灵丘还有新平堡那边的召开个联席会议,如何?”
“妙……”马超人用赞赏的眼光看了张彦宏一眼,感觉这个老朋友的心思动的很快。
各地的商会联合,当然不可能对张瀚有什么实际性的压力,双方的实力对比摆在这,但可以在人情和舆论上使张瀚加以考虑……做到这样,也就足够了。
“诸位至南海,台湾,和裕升的事便是我李家的事……”
李国助也在一旁表着态,当然是说一些增进友好的话语,他的话说完后,几个军头带队,士兵们热烈鼓起掌来。
大家都感觉很兴奋,北上和南下的大战略普通的士兵不怎么懂得,但他们懂得的是可以建功立业,获得提升,然后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对普通人来说,始终还是自己和家庭最为重要,和裕升还有张瀚,还有李庄巡检司,天成卫,商团,一切都是张皮,南下北上都只是任务,重要的是他们能在任务里得到什么。
叫士兵们信赖的还是张瀚本人,这几年来跟随张瀚的人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是往好的方向,而和他做对的几乎都没有好下场,这样在普通士兵的心中张瀚的举措总是对的,他们对张瀚有近乎盲目的信任感。
盟誓结束后,李国助等人坐车起行,张瀚与李国助同车,一直往南走了十来里地之后才又下车送别,李国助也下车再三揖拜……这一次的大同之行,李国助获益颇多,不仅是和张瀚定下盟誓,两家正式成为盟好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一行大同之行在李国助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叫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至于学到的这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那只能看李国助自己,或是看李旦和李家集团的中坚力量愿做多少改变……对此,张瀚并不曾抱太大的信心。
一个集团一旦形成,想彻底改变以前行之有效的准则和习惯,这几乎比完全的白手起家还要困难的多……
第413章 入宫
在李国助走后,俄罗斯人组成的使团隔两天也离开,他们当然没可能举行盟誓,双方的合作还只是一个愿望,并没有达成实际的要约,就算达成协议,也只是正常的商贸关系,和张瀚与李家签订的这种盟友关系还差的很远。
北上的使团也是十分庞大,一个最新的燧发枪旗队跟随,莫宗通与郑家兄弟,何斌甘辉加上张瀚挑出来的人选一并随行。
在使团起行前,张续文请求加入使团人选之中。
这事孙敬亭也不好当家,叫张续文自己来找张瀚。
“续文你要知道,”张瀚斟酌着言词道:“你是我三叔公拜托过来,在这里做些事,只要勤勤恳恳的做下去,将来不论是官职还是钱财地位,我该给你的都会给,大约应该比你留在蒲州强些,北上的话,肯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北上的风险也是很大,要知道从鞑子地界走,原本也有一定危险,离开鞑子地界到托木斯克,一路上最少有一个半月时间是在无人区行走……”
张续文一脸沉静,等张瀚说完后才道:“大人,这事我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