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骑(阿菩)-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拔给的这个设定。一头是天堂,一头是地狱,从这一天开始,众奴隶便都玩命般地干活了,军士们虽然热情高涨,不过毕竟不如他们有动力。也有个奴隶跑来问可不可以几个人合作开荒,石拔道:“你们要怎么干随你们便!总之十九天后我来验收。”

几天之后便见成果。那些奴隶也不管是湿地还是旱地,是草地还是灌木,是平坦还是崎岖。都不要性命了一般。这不止要拼命。而且还得琢磨:怎么将活儿干得快而且好。

到第七天就有五个既强壮又聪明奴隶将分到的五亩地开完了,石拔跑来一看不由得大喜,按照督导农伯的评估,这二十五亩地已经可以播种了,而且从其他奴隶的进度看,只怕十天之内完成开荒任务的将会达到一千人以上!

副都尉原来认为这些奴隶能够在十九天之内干完就算不错了,哪里想到会这么快!吓了一跳,低声道:“都尉,你好像没权真的放了他们吧。还有,一千多人的话。那可是要赏赐上万石的粮食我们哪里找来这么多粮食赏给他们?”

石拔瞪了他一眼:“你管我!”

却叫来那五个奴隶。问他们怎么能开得这么快,其中四个奴隶都望着最矮的那个”用结结巴巴的唐言说:“是阿齐术儿带领我们干。

石拔看那个阿齐术儿。黄皮肤,黑头,褐眼睛,却是个羌人,就问他如何能干得这么快。那个阿齐术儿说道:“天下的道理,无论做什么都是一样的,先是选好人,然后让大家有热情做事,然后按照最正确的步骤,让他们去干合适的事情,我选的这几个兄弟,他们都相信我,也相信都尉会兑现自己的承诺,所以前愿意干苦活,其中三个是身体最强壮的,一个手脚灵巧。我让三个最强壮的干重活,手脚灵巧的在旁收拾守卫,我自己全程帮忙,活儿自然就干得快了。”跟着说了一些干农活时体会到的细节,他的唐言可比其他几人流利多了。

石拔大喜,道:“你是个人才,做奴隶太可惜了,等这事完了后我就帮你脱了奴籍,你敢不敢上战场?敢的话,我就让你到我麾下听,”

阿齐术儿叫道:“敢!不过能否请让我这几个兄弟也一起从军?”

石拔点头道:“行,行,没问题,不过你得改个唐名,就叫齐术

齐术跪下,双手高举道:“从今天开始,我就叫齐术,我的姓名和我的性命一样,都是石都尉的了!”

石拔哈哈笑道:“好!”又让他帮自己调度人手、督导众奴,凡是已经理完所属土地的奴隶便都投入到新的田亩之中,石拔承诺,每多干多一分的活儿,都能领到赏赐,花了十七天,就将所属的荒地都整理完了,算算共有九百名奴隶的脱籍,此外石拔还欠下了一万二千石粮食的赏金。

副都尉愁眉苦脸,不知道这事该怎么了,石拔道:“你怕什么呢!我告诉你这事不会有问题的。”

“不会有事?莫非”副都尉低声说:“莫非都尉你想赖账?”

“谁赖账了!”小石头有些狡黠地笑了起来:“张特使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啊,只要我做的是对大局有利的事情,他一定会撑我的。有他撑我,什么事情摆不平!”

待会还要赶出去办点事情。估计得九点多才回来,不过既然承诺了,回来后我会继续码一章出来的,只是可能要比较晚。龟写手码字不易,大家用月票鼓励鼓励我吧。

二(未完待续)

VIp章节目录第一七五章安西大都护继任者

拔跑到郑渭外交了任务,郑渭吃了惊,道!“石都么会干得这么快!”

石拔哈哈大笑。说:“我是开荒大元帅啊,当然快了!”郑渭一怔,对石拔这句话有些不知所云。石拔领了签押,就跑去见张迈,张迈和马小春见了也都目瞪口呆,石拔洋洋得意,道:“特使。我说能二十天内开完荒吧。”

张迈道:“走!我看看你怎么能这么快去!”到了石拔所开的田地上一瞧,不由得连连赞叹:“小石头,你的人手还不到我的一半,居然干得这么快,我可的好好嘉奖你才行。”

马小春道:“特使。你该不会真要封他为开荒大元帅。让他戴红花骑大马,从疏勒游到莎车吧?”

张迈笑道:“这个自然是要的,不过得等咱们农忙过后再做,此外我还得重重赏赐他,叫大伙儿知道我们安西犬都护府是有功必赏!小石头,你要什么东西,说吧。”

石拔道:“我也不要什么不过这次开荒能这么快。主要是手下的功劳,尤其是拨给我们的那一千五百个奴隶,简直是拼了性命,特使,我想给其中表现最好的人脱奴籍,不知道你许不许。”跟着详细描述了齐术等人如何如何拼命。

张迈笑道:“这样的好男子是该给他们脱奴籍,我们让他做奴隶目的是要改造他们。不是为了压迫羞辱他们。他们既然为我们安西的事业表现得这么积极,给他们脱奴籍也没问题,不过还是那句话”

石拔道;“得让他们学会唐言,对不?放心,这个我会教他们的。还有一事,当日为了激励他们,我曾下了死命令,限定他们在十九日之内完成,提前一天。我就奖励他们一石谷子,提前两天就两担,提前十天的话,就赏他们十石粮食,结果这些家伙都拼了性命,有几个竟然花了七天就平整出偌大一块田亩来,现在这荒田我算是提前开出来了,却欠了一屁股的债务,特使啊,你能不能借点儿钱粮给我打赏?”

张迈笑道:“你欠了他们多少赏甜”

“全部加起来。要一万两千石粮食呢。”

马小春叫了起来:“一万两千石!”

张迈却不放在心上一般,笑道:“没问题。”马小春叫道:“特使,那可是一万两千石啊!”张迈道:“也不用全部给粮食,给一部分粮食,然后其它的就折合成棉衣、器物、牲畜小石头你让人算一下数目,然后到功曹处报功,再到仓曹领赏,也不要说是你的私赏一那不符规矩,就说是我定的规矩,让你的赏的吧。”

石拔大喜,他走了以后马小春道:“特使,你听出来没有,小石头设计坑你呢。”

张迈笑道:“也不算坑,他只是先斩后奏。但他毕竟把事情办成了不是?而且还办的这么漂亮,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小石头居然也会用点小手段了,难得,难得。

当天就将石拔的功绩传遍全境,其他各部的将领听说就如同受了刺激,人人不甘落后。各展神通,又过半个月,各府便6续到郑渭处交差。

奚胜的动作最慢,诸将都笑话他时,奚胜淡淡道:“只要不误事就行了,就算是打仗。也有急行军和殿后军的再别,急行军有人干了,总得有人殿后啊。我素来慢性子,就该殿后。”

杨定国见主将提前完成了任务,心中大喜,接下来便赶着播种,第一场小雪飘下时。疏勒地面的庄稼都已经收割完毕,底下的种子也已经埋好,这个初冬看着飞雪落下时的心情,与去年看见初见雪花时感觉完全不同。

去年这个时候。安西唐军的许多事情都还没个定数,从张迈到杨定国,脸上虽然没表露出来,心里却总是悬着,就像人漂浮在水面上没踏到实地一般,直到这时才算真正地放心,不止因为手头有了粮草,更因为疏勒的一切正在走向正规成为一个持续的产粮地。

郑渭计算着入仓的粮食,对张迈道:“如今算是有盈余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自产粮食而不是靠掠夺而有盈余,往后若再有三个平年或者一个大熟年,积攒下来便可抵御一个大灾年,或者一场大战争了。”

“三年,”张迈道:“只怕没法等那么久。”

农忙之后,大部分士兵都得以回去休息,托云关方面却传来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刘岸以及抵达宁远,正式敲定了安西与萨曼的和平协议,双方同意以西键、库巴的中界为国界,两国平等相交,互派使节

萨曼的使节驻于宁远。安西的使节则驻于撒马尔罕。在西蜒与库巴之间还划了一块方圆十里的土地作为椎洲,许两国商人在此交易。椎场秩序由安西与萨曼共同维护旧

消息传开以后民众欢呼雀跃一尤其是商人,这个椎场一设,就相当于河中地区的商品与市场都向安西敞开了,这样于阅、莎车、疏勒、宁远与整个河中地区的商脉就联系了起来,自东至西长达三千里。在这个时代,要想找到一条安全畅通的商路是不容易的,许多商家都匆匆要扯着托云关尚能通行越过山口赶往宁远,心想或许能赶上第一场集呢。

和这个经济上的喜讯差不多同时传来的是一个政治上的消息:萨图克正式向大唐称臣了,而且还接受了张迈的赐姓,改名张怀忠,按照原先的计划,郭洛便将萨图克的两个儿子连同胡沙加尔都送了回去,没想到两个少年只在恒罗斯见过乃父之后,便都被派了回来,要他们到疏勒学习,这相当于是萨图克主动向唐军提交人质。

“此人当真忍得!”

郑渭对萨图克的称臣也显得有些惊讶,甚至连提议此事的李脑也没想到萨图克会答应得如此彻底,表现得如此顺从。

不过,郑渭对此反而有些担心:“此人恐是勾践一流的人物,需要严防。”

张迈笑了笑,道:“就算他是勾践,我也不是夫差。就算是相同的策略,放在不同形势下对付不同的人,便未必有用。”

李脑道:“默然他宣示投诚,咱们便交代个活儿让他干吧。

李脑所说的“活儿”自然不可能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张迈道:“暂时还不到时候,得先看看杨易那边的消息再说。”

萨图克的这次投诚。给西域的军政局面带来了相当大的尖动。

“连博格拉汗都归附大唐了,看来大唐这次是真的崛起了。”

自雅尔以西、担罗斯以南直至吐火罗旧土,无数本来还在观望的部族听到消息后争先恐后的向宁远伸出了橄榄枝,或看来朝,或看来附,萨曼亦因此而更加不敢生出异心。但八刺沙震方面却趁机难,指责萨图克数典忘祖,聚集了大兵准备进攻担罗斯,只是顾忌着在声势上如日方中的安西唐军,暂时不敢妄动,然暗地里却已经派遣使者在疏勒与宁远之间活动。

西域的格局,在表面安稳之下涌现着各种各样的潜流。

这个时候,莎车边界却迎来了一个来自于阅的使团,使团的领乃是于阅的重臣、检校太尉马继荣,安西与于阅此刻亲如骨肉,见是于阅的使者,莎车的守将赶紧迎入并派人护送前往疏勒。

张迈听说马继荣来亲自出迎,笑道:“这是什么好风,吹来了马太尉这位贵客。”

马继荣笑道:“张特使威震西域,萨曼请和,回讫请降,我主听到消息后自然要来庆贺。”

其实萨图克归降的消息马继荣是在途中才听到的,计算时日,消息要传到于阅还没那么快,但张迈等也不点破,只是道:“恒罗斯只是边疆羁麻之部,日后还要看他们以后是否对我大唐忠心。马太尉,这次你来疏勒,不会只是为了贺这件事吧?”

马继荣微微一笑,道:“自然不止此事。是我主听说疏勒秋收已毕,准备到疏勒来做客,所以先派了我来打点。”

张迈大喜道:“李国主要来?这回我们可得好好招待了。”

郑渭李脑等则都想到。一国之君一年之内两至邻邦,这可不是常事,就算两国邦交再好。一年来两次也嫌过于频繁,更何况李圣天西征在外呆了好几个月,这才回国多久呢?

郑渭便道:“马太尉。咱们是自己人,不必拐弯抹角。于阅国内,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张迈也道:“是啊。不会是国主离国日久,境内竟有叛逆行不轨之事吧?若是这样,马太尉不妨直说,只要李国主传出一句话来,我马上带兵赶往于阅,助我兄平叛。”

马继荣笑道:“诸位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不过于阅境内平安无事,这次来为的却是安西这边的事情。”

“安西这边?”

马继荣道:“特使。郭老都护逝世也很久了吧,安西大都护一位也不宜虚悬太久,否则对安西也罢,对我大唐诸藩也罢,都非好事。只是不知安西这边已决定继任人选未,若已决定,我主便想问一问这件喜事的日期,到时候好来观礼。”

郑渭和李脑对望一眼。丐上就明白了于阅方面的用意,两人均想:“我们这位盟友想的比我们还要周到,这件大事,确实也该敲定了。”(未完待续)

VIp章节目录第一七六章尾声

监听马继荣此来黄是为了安西大都护继古!事,这时弘。”将除了郭杨之外都在跟前,法如禅师与郭纷也在近侧。张迈道:“安西大都护一职,历来都由郭姓子孙继承,郭洛如今见在宁远,需得派一中郎将去替了他来才行。”

诸将面面相觑,一时接不得口,郭汴叫道:“姐夫,安西大都护得由你来做。”

张迈喝道:“你小孩子家,懂得什么。”

郭汴道:“这不是我的意思,是我哥哥的意思。我从宁远来时,大哥就曾跟我说。爹爹逝世多时,咱们安西也该再立大都护了,他说这大都护之位,得由姐夫你来做。不但我哥哥这么说,就是我爹爹生前也曾托我嫂子告诉我们,要我们奉姐夫为安西之以这也是我爹爹的意思。”

郭汴开了这个口以后,众人便都好说话了。郭师庸道:“阿洛所言甚是,虽说自郭听公以降,历任安西大都护都是郭姓子孙,但那是在新碎叶城时。情况与今日不同,如今我们安西东西上千里,城镇十余座,不再是当年小城小邦可比了,论功劳,论地位。论威望。论将来我安西的前途。都应该由特使继任此职。”

张迈道:“如果不一定要由国家子孙接任。若论功劳、论威望,岳父逝世以后,就该由副大都护杨定国叔叔接掌这个职位。”

杨定国忙道:“特使这是什么话,我年老昏庸。这半年多来以副大都护代师道兄行权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内外已定,正该立一个更有作为的英雄。才能带领我们安西继续走下去。我们虽然已经得到了一个立足之的,但回讫、萨曼虎视眈眈,龟兹、焉者尚为异族窃据,东归之路也未打通。大唐存亡未卜,往后的道路仍然难走,若是由我来接掌安西,以我的衰朽残年最多不过带领诸位保境安民而已。如何能够实现规复故土、东归中原、振兴大唐的重任?特使请勿再推辞,即大都护之位。以安境内军民之心。”

法如亦道:“疏勒故民、西域旧否,都是赖张特使方得平安,人人感激张特使之大恩,佛教、袄教、摩尼教也都许张特使为教外护法,安西大都护之职,需得张特使方做得来,若由他人来做,无论是谁,恐怕都难以服众。

郑渭道:“自从我们在桓罗斯与郭老都护分开以后,特使便已是我安西实际上的领袖。如今疏勒境内虽然稍安,但四周虎狼林立,有不在窥伺我安西是否有机耳乘,诸国皆畏张特使之威名,若是特使即为安西大都护。则诸国见我无隙,便不敢妄加侵犯,若是由他人来做,诸国必以为我安西有内斗之忧,必起觊觎之心。”

石拔叫道:“对,对,这安西大都护就是得特使来做才行!若是让别人来,我小石头第一个不服!”

张迈喝道:“不许胡说!推举大都护乃是公正之事,轮得到你来说服与不服?”

李脖亦道:“特使,石都尉此言不止是代表了他自己,也是代表了藏碑谷遗民以及军中所有将士的心声。”

安六道:“是极是极!咱们安西境内,无论男女老幼,谁不拥戴张特使?”

刚刚从托云关回来的合舍里也道:“我们黑头乌护故民,也拥戴张特使即大都护之位。”

薛复道:“当今能平定这西域乱世,唯有特使一人。我等新归军民,亦叠盼特使能正名即位。”

各方领桓纷纷来劝,张迈道:“这事我且问问郭洛、杨易的意见再

杨定国道:“阿洛的意见,已经由阿汴说了,我杨定国在此,几时轮到易儿开口?既然重臣大将、军民上下都拥护,此事须当早决!至于外臣边将。等决议已定,再派人通知他们也就走了

张迈道:“安西大都护乃是极为紧要的职位,本来该由朝廷敕封才是,我当日带来的圣旨,封的是郭听公,如果是由郭听公的子孙继立那也还说的过去,但若由我一个传旨人继立,恐怕却说不通。”

马继荣在旁道:“张特使,你这话可就不对了。陇右隔断已久,我大唐诸藩但能保民守土、震慑胡虏者便可为一方之主,此事百年来早已约定俗成。如归义军规复沙州,先定名份,然后驰报长安,朝廷便加以封赏承认。并无见罪之意,我主派我前来,正是担心张特使不知此节

安守敬道:“原来如此。”

马继荣继续道:“所以就请张特使放心即位,我主当连同归义军一起,共推张特使监临安西。待安西平定,我们三家再一起派遣使者,东使长安,奏明朝廷,到时朝廷定然追认。”

诸将都道:“正是,正是。李国主之美意,万万不可推辞。”

张迈再推不去,当即由马继荣居中摆正了虎皮大椅。杨定国和法如禅师一左一右,夹了张迈往大椅坐落,杨定国道:“呜呼!自老都护郭师庸逝世。安西唐军万里辗转,自今方定。大都护府不可一小生。今依老都护遗命、安西军营拥戴。千闹友邦赞扶。羔小张特使兼任我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诸曹诸将,上前叩拜

当即由郭师庸率领诸将,郑渭率领诸曹,安六率领诸老,法信率领诸教,上前拜见新任大都护,第二日法如大师亲自挑选了一个好日子,定在十一月初二正式即位,马继荣当场表示于阅国主李圣天必会携曹王后到场来贺,郑渭拟定了文书。通告四方。

杨易人在温宿,听到消息哈哈笑道:“迈哥终于肯正式做我们的头儿了么?”

慕容春华咳嗽了一声说:“是张大都护了,以后不可乱说

杨易笑道:“是钦差兼大都护兼四镇节度使,哈哈,什么头衔都好吧,总之就是我们的头儿。”又问了信使当日即位的情形,杨易又忍不住笑了起来:“迈哥居然也会扭扭捏捏假推辞,当真好笑之至

慕容春华也笑了一笑,说道:“于阅使者面前,总得行些礼数,不过我也没想到于闽在这件事情上会这么主动帮我们的忙。那个马继荣还说,要联同三家一起向长安派遣使者,那么接下来应该就会将力气往东方使了吧

杨易道:“于阅使者说要三家联袂东进,可是咱们与沙州都还隔着老远呢,至今都还没联系上,如何联合?”

哥硕道:“将军,从疏勒前往沙州有两条路,第二条是沿着天山南麓东进,第二条是沿着昆仑北麓东进,总路程来说难分长短,不过天山南麓绿洲众多。昆仑北麓过于阅之后就多是浩瀚荒漠,其中更有两段间隔达到八百余里,往来十分不便,大军通行尤其困难。于闽国主李圣天娶的是沙州归义军领袖曹议金的女儿,两家乃是至亲,但也没法频密来往。所以我们若要前往沙州,要么就是派遣小队使团。跟随于闽的人从南路出,要么就得从温宿起始,向龟兹、高昌借道了

杨易笑道:“借道?人家肯借么?嘿嘿!”他冷笑了两声,又道:“你刚才说于的国主李圣天是曹议金的女婿。那个曹议金现在应该很老了吧?”

哥硕道:“曹议金是平定沙州乱局的老英雄,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前几年曾传他卧病,不过我们和沙州隔着于阅,以前回讫与于阅关系又不好,所以消息知道的不确切。也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不过听说曹议金有好几个儿子都已成*人,沙州在曹议金手里政局又颇为稳定,就算曹议金不在了,曹家在沙州的地位应该也难以撼动。”

慕容春华道:“沙州方面的情况,我们与其在这里揣测,不如直接派人去问于阅的朋友,于阅和归义军既是亲家,如今我们和于阅关系又正密,定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确切的消息。眼下要做的,是先向我们的新大都护道贺

杨易当即代表驻于温宿的三千兵将向张迈宣誓效忠,不久宁远的贺信也到了,不过宁远的贺书上在郭洛之上尚有刘岸的名字,并提到刘岸已经回到了库巴。此外也比杨易的贺书多了一些内容,那是关于西面局势的。

张迈拿了书信来找郑渭和李脑。与他们商议。郑渭接过书信,见上面提到了和萨曼、萨图克以及阿尔斯兰三方面的内容。

萨曼方面,库巴与西蜒之间的椎场所进行的第一次交易顺利进行,郑渭读到这里以后说:“这桩买卖一做开来,以后萨曼这边就不用担心了。”

再看萨图克方面,他却已将两个线子送了来接受张迈的教导,同时还接受了张迈的封赐。与此同时阿尔斯兰已餐对恒罗斯方面动了攻势,并且有过了两次接战。但却都被萨图克逼退了。萨图克送来儿子的同时也向唐军求援,郭洛在信中正向张迈请示该如何应对。

李脑问郑渭道:“郑伯渠。你以为如何?”

郑渭心道:“张龙镶既然留了郭洛镇守宁远,西面之事他自然可以便宜处置,现在却来问,那不是问计,而是问权。相比于杨易,郭洛的性子显然谨慎得多。”微一沉吟,道:“我们如今的力量无法吞并担罗斯,再说接下来我们的战略需得先东而后西,若被西面的事情缠得太久,耽误了我们东进的步伐。对我们将有不利。萨图克与阿尔斯兰之间,让萨图克处于下风却又不被阿尔斯兰消灭,对我们来说才是上策。只是不知萨图克是否抵挡得住阿尔斯兰。”

张迈道:“萨图克是很坚韧的,按我推断,只要不到兵尽粮绝,应当不会轻易灭亡。而且萨曼方面一定也不希望萨图克所部被阿尔斯兰吞并,所以对萨图克应该也可能会暗中加以支援。”

李脑道:“若是如此,那就好办了。咱们就派一个使者前往八刺沙襄,就说给两家调停,出声不出力。

也算应付了萨图克的敦请。”

郑渭却道:“依我看,这事不如就交给郭洛自己决断如何?”

联迈看了郑渭眼。笑道:“好李脑一怔,看看郑渭,再看看张迈,也反应了过来。

张迈叹道:“如今我们若自夸一点,也可号称自己拥有千里之国了,可惜这千里之国却只有宁远、疏勒、莎车、温宿等几个绿洲,荒地多而良田少,地广人稀,就算吞了宁远、温宿,招徕边民,纳入隐户,境内人口也不足五十万,算起来也不过是中原一个大县,而且种族又杂,教化起来阻力太大。越往西这种情况就越严重。所以当日我们对西面进兵虽然越来越顺,却不得不止步于亦黑、库巴、冲天砦,说到底还是人力财力支撑不起来

郑渭道:“所以东进的事情才要加紧了,我们所函需的人力与财力,只有东进才有可能获得。”

张迈道:“如今陇右的形势究竟如何,我西征这段期间你可打听清楚了未?”

郑渭道:“眼下我们东进的北路被隔断,要打听陇右的情况,唯有通过于阅。据于闽的人说,陇右如今是胡汉杂处,当年威震一时的归义军如今已大不如昔,却还牢牢控制着沙、瓜二州,瓜州再过去的肃州、甘州,就落在回讫人手里了,甘州再过去的凉州,听说则在汉家边将手中。凉州再过去的兰州,听说则是在吐蕃人与回讫人所分

兰州再过去,那就是雍秦大地了。

“不过。陇右道毕竟是我汉家经营千载之地,眼下就算是胡人控制的州县,其百姓也多是汉人,甚至就是胡人汉化也很深。与葱岭以西不同,陇右的胡人其人种皆与我汉家相近,而且许多都懂得唐言。不止陇右如此。就算是龟兹、焉者,卑说也是如此。”郑渭道:“所以如果我们继续东进的话,越往东走,唐风汉味就会越浓。我大唐诗篇:“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道:“春风不度玉门关。!唉,我可真想去看看,阳关以西的“故人”玉门关内的“春风”和疏勒这边相比是不是真有那么不同

张迈也想起了上一辈子的经历,心想:“我虽是从东方来,但这个。时代的中原大的。和我所认识的那片土地,应该是又一样,又不一样吧

郑渭感叹了一会后,继续道:“也就是说,我们越是东进,汉人的势力会越来越大,当日马继荣说要联合我们安西以及于阅、沙州,三家联袂派遣使者。这个提议让我得到了启,但我却又觉得这个提议有些消极了。我以为如果三家能够联手,大可搞得更轰轰烈烈些,干脆就建立一个西域大唐联盟”。

李脑脸上现出几分讶色来,张迈却抚掌赞道:“大唐西域联盟?这个好!”李脑却道:“如何联法?。

郑渭道:“如何联法?自然是遥尊中原,号召西域所有的大唐子民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劲,一起将陇右、安西联合起来,改变肃州、甘州唐民人多而力弱的局面,尊倡华夏,压制胡虏

李脑道:“只是陇右道上,已被胡人占据的土地且不论他,就算是汉人当家作主的地方,也大多是各成割据势力,我们既要东进,与他们究竟是怎么个联盟法?如果只是个松散的联合,只怕外敌一来,未战就垮了,但如果是要兼并了他们,只怕他们对我们的抵触,未必会比胡人对我们的抵触来得凭着我们疏勒一地的人力物力。是否能够鲸吞陇右三千里呢?”

张迈却笑了起来:“李脑,你多虑了

“多虑?”

张迈道:“我们这次东进,并不是要吞并沿途的势力,而是要激沿途唐民的血性与斗志,并引导诸族入华,帮他们过上好日子。

沿途的割据者虽然会有自己家族的利益,但你别忘了,除了这些地方权势者的自利心之外,藏在每一个。唐人心目中,还有着对大唐的怀念,对母国的忠爱o就算不是唐人,而是胡人,在他们心目中也有着一份对文明的向往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力量!东进的道路上,也许会有强敌,比如高昌回讫、甘州回讫,也会有世家大族,比如归义军曹家,但是他们谁都不曾像我们这样高举振兴大唐的大旗!更不曾像我们这样认认真真地在做引导诸族走向大同的工作!所以,我们和他们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拥有激唐民勇气的能力,拥有引导诸族入华的志向,而这种能力与志向与我们的军事胜利合在一起,则必然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而在这股力量面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高昌回讫也罢,沙州曹氏也罢。都注定了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李脑听的怔了。郑渭却哈哈大笑,不知不觉间也带着几分狂意,道:“说的好!说的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长安东望》

VIp章节目录第一章割地免谈

刊比于后世的工业污染。农业手工业时代人类对大自然二品心力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张迈也很注意环境保护问题,这里毕竟是祖国的西疆重镇,过度开只会导致竭泽而淡。

“将来如果人力充足的话,疏勒或者可以多开出五百万亩农田出来。”杨定国说:“那我们就可以多养活几十万人哩。”

但张迈认真地听取了这个时代的生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