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6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面的学生们最小的大约有八九岁,最大的看着已经快成年了。
  所有人都埋头在划重点,这些教科书都是官府提供的,不要钱,可丢失了却没地方补,只能自己去买,或是抄写。
  蒋迪见学生们认真,就微微一笑,然后走下讲台,看向外面。
  透过玻璃窗,能模糊看到对面屋檐上的积雪。
  他伸手在玻璃窗上写画着,在密布水汽的玻璃上面留下了一行文字。
  稍后他回到讲台上,开始讲解数学题。
  “……要学好数学,那样就算是没有前程,依旧可以去为自己谋生。”
  蒋迪用这段话来作为这个学期的结束语。
  放学了。
  放假了!
  学生们欢喜的收拢自己的课本和笔墨,然后争先恐后的往外跑。
  一个学生走到玻璃窗下面,抬头看着那行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马上就要过年了,城中很热闹。
  “蒋先生,来我家吃饭吧。”
  街上行人不少,而且汉人和鞑靼部的混杂在一起,却很是和谐。
  有学生的家人做生意,见到蒋迪过来,就热情的邀请他来家里吃饭。
  蒋迪拱手笑道:“多谢了,在下家中还有些事,就不叨扰了。”
  等他走后,那卖香料的男子才叹道:“是个好人啊!只是为啥要来这里教书呢?”
  正在挑选香料的一个老顾客说道:“人家蒋先生是主动要求来兴和的,学问好,人品好,长得也好,可惜家中没合适的闺女,不然非得要找媒婆去提亲不可。”
  男子说道:“是啊!蒋先生这等学问,其实也可以试试在咱们这里做小吏嘛,等以后有人赏识,那可就是一路青云喽!”
  ……
  其实在去年就有人向上面推荐了蒋迪,作为富有主动精神的年轻人,让他在兴和扎下根来,这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的。
  只是蒋迪却选择了继续教书,并且是儒学和科学一起教授的路子,然后被有些人所厌恶,于是难免有些不好听的话传出来。
  “我从不想当官。”
  蒋迪的住处很宽敞,在城中已经住不下的情况下,重视教育的传统得到了尊崇。
  他需要自己做饭,并照顾好自己。
  但是他从不缺乏这些能力。
  在决定转去学科学后,他就和父亲闹翻了。
  虽然父亲很平庸,很胆小,但是蒋迪必须要感谢他。
  哪怕是再娶,又有了儿子,父亲依旧在照顾着他,从读书到来兴和的路费都是他出的。
  蒋迪记得那个早晨的对话。
  “这个家很小,为父已经尽量的让你感到自在了。”
  “爹,以后我会照顾自己。”
  “那……记得要写信回来,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外面不好,那就回来吧。”
  他至今仍然记得父亲当时有些窘迫的模样,仿佛不知道怎么和他说话才好。
  但是他知道那个家已经不是自己的了,继母和弟弟在,他的处境尴尬,所以及早出来大家都能各自松一口气。
  他换了衣裳,然后走进书房。
  书房很简陋,就是一个简易的书架和桌椅。
  他走到墙壁边上,伸手抚摸着那件已经开始变色的小衣服。
  “娘,要过年了……”


第2508章 记得她,但是别记得太多
  初一要祭祖,所以大清早城中就烟雾缭绕着。
  街上的行人少了许多,蒋迪背着一个小包袱缓步向城门方向走去。
  纸钱从来都不是富贵钱,大抵都是用廉价纸张做的。
  行走在城中,能看到烟雾从各家各户冒出来,味道有些刺鼻。
  自从前年城中因为祭祖差点闹出火灾来之后,在初一这一天城中就多了巡查的军士。
  “蒋先生又出城啊!”
  蒋迪微笑拱手道:“是,出城有事。”
  蒋迪一路打着招呼,在快到城门口时遇到了兴和指挥使王冀。
  他觉得自己只是和王冀见过一面,对方应该忘记了自己这个人,于是只是往边上靠了靠。
  错身而过时,王冀突然皱眉,然后转身问道:“你是……蒋迪?”
  蒋迪没想到他居然记得自己,回身拱手道:“在下正是,见过大人。”
  王冀微微抬头,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他,说道:“可想来军中?”
  蒋迪不去做小吏,那么军中倒是需要不少如他这等有学识的人。
  蒋迪微笑着说道:“多谢大人厚爱,只是军中多有拘束,在下却是不去的。”
  这个拒绝有些僵硬,甚至还带着些许顶撞。
  王冀摇摇头道:“又是一个眼高手低,看不起武人的蠢货!”
  他转身离去,蒋迪看着他的背影,说道:“武人无能。”
  他缓缓出了城,然后朝着远处的京观走去。
  每年的现在外面都很冷清,连阿台部都不会过来。
  去年初一时,阿台部一个喝多了的牧民冲进了一个正在祭祖的人家,引发了大冲突,所以从今年开始,但凡祭祀的时日,两边都要尊重对方的习俗。
  天空很蓝,但温度很低。
  京观已经在这里矗立不少年了,每年都有人来这里祭拜,却不是祭拜这些被封在里面的尸骸,而是祈求庇护。
  而他们祈求的对象就是那块京观石。
  那只狭长的眼睛依旧在冷冷的看着这个世界。
  蒋迪走到石碑前,打开包袱,然后取出一瓶酒,还有酒杯香烛等祭祀的物品。
  “娘,过年了,孩儿来看你。”
  “去年孩儿教了一年的书,那些学生都很聪明……”
  “有人给孩儿说媒了,只是孩儿想再等两年……”
  蒋迪低声说着话,香烛烟雾缭绕。
  那只狭长的眼睛在烟雾中仿佛多了些温柔。
  “怎么会有人,是我眼花了吗?”
  “谁?”
  蒋迪回身,就见到身后站着几个男子。
  当先的男子满面风尘,看向那石碑的目光深沉。
  “您是……”
  蒋迪渐渐的欢喜起来,起身道:“您是伯爷?!”
  方醒微笑道:“咱们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是……第二次是在金陵,那时候你还是个孩子,没想到都大了,燕娘在天有灵,肯定会笑起来。”
  蒋迪赧然道:“第一次时,我没注意您。”
  方醒笑意微敛,说道:“你怎么到了这里?”
  蒋迪说道:“在下去年来了兴和教书。”
  方醒看了一眼那只眼睛,说道:“也好,以后你在这边开枝散叶,伴着你娘,也免得她孤独。”
  蒋迪有些悲伤的道:“等过几年,在下成亲之后,就准备去金陵。”
  “迁过来吧。”
  地上湿冷,方醒却毫不犹豫的坐了下去。
  他顺手把纸钱拿过来,然后在蜡烛上面点燃。
  火焰和烟雾一起升腾,方醒微微眯着眼,说道:“当年你娘让我觉得自己和那些武人一样,不是个男人……”
  蒋迪有些窘迫的道:“伯爷,您已经为我娘报仇了。”
  方醒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斩杀了使团,然后安葬了燕娘,后来更是带着燕娘的碑北上征伐,最终用一族人来为燕娘陪葬,堪称是震动天下。
  所以蒋迪此生最感激的就是方醒。
  而他最厌恶的就是武人。
  哪怕方醒是武人,可依旧不能让他对那些武人多一些好感。
  若是武人能保家卫国,他的母亲何至于会被掳到塞外,饱受折磨。
  方醒一边丢着纸钱,一边说道:“你娘就是大明武力不彰的受害者,所以……后来大明渐渐的开始了崛起,一次次大战,最终席卷塞外,这是一个过程,所以你不要愤世嫉俗,你过得好,你娘才安心。”
  蒋迪点点头,说道:“我一直都没在人前提到过我娘,我觉得我娘肯定是去了天上……”
  这是一个有些迷茫的年轻人,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做些什么。
  “记得她,但是别记得太多了。”
  方醒拍拍蒋迪的肩膀,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你不该陷进去,你的母亲不想看到你宛如苦修士一般的模样。去好好生活,去喜欢女孩子,然后成亲。等以后带着你的孩子来见她,一家人过的快活,这才是你母亲在天之灵想看到的。”
  蒋迪看着碑石,突然点点头道:“是,在下知道了。”
  他拱拱手,然后步履蹒跚的离去。
  方醒就站在这里看着京观和碑石,不知过了多久,身后传来了一个爽朗的声音。
  “英国公才来过你又来,陛下这是要准备出塞征战了吗?那样也好,把哈烈人彻底赶走,这片让人发狂的大草原就会成为咱们的放牧地,想养多少牛羊就养多少牛羊。”
  来人是阿台,养尊处优的他看着油光水滑,特别是脸,方醒觉得那上面最少能刮下半斤油。
  他看着有些尴尬,两只手在搓着,就像是一个商人在询问这笔单子怎么样。
  原先的野心再也看不到了!
  方醒觉得这算是一个好消息,最起码自己此行又少了一件事。
  所以他说道:“和宁王这是想远行吗?”
  阿台爽朗的道:“兴和伯说笑了,小王如今在这边过的滋润,哪都不想去。”
  方醒负手看着碑石,耳边是阿台的喋喋不休,不禁生出世事无常的感慨来。
  “不说别的,现在小王的帐中就有各国美女三十余人,每日换着睡都睡不过来,还有那些牛羊,每年商人们都会来央求小王多卖些给他们,可就那么多,得留种啊!”
  “上次有个女人被查出是篾儿干的奸细,小王就把她丢给了那些牧民,只是一个晚上就没了。”
  这是一个渐渐变得市侩的阿台。
  方醒对着碑石微微颔首,然后转身离去。
  阿台跟在他的身边,一路说着自己对皇帝的忠心,又说守将王冀粗鲁,文官钟定奸诈,成天就在欺负他和牧民们。
  阿台进城自然是没有问题,守门的军士不认识方醒,等随行的一个百户过来交涉时,才知道了方醒的身份。
  “见过伯爷!”
  那些军士单膝跪下,崇敬的目光不加掩饰的在看着方醒。
  兴和城,兴和伯。
  每一个新来的人都会慢慢的知道方醒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
  那些战例大家都耳熟能详,并为之惊叹。
  当见到真人后,那股子崇敬就不禁油然而生。


第2509章 跟我回京吧
  和大明的任何一个城市一样,只要有钱,你什么时候都能享受生活。
  阿台轻车熟路的带着方醒找到了一家酒楼。
  大年初一,酒楼里连伙计都看不到,大门也是紧紧地关闭着。
  阿台带着方醒从侧面绕到了后门处。
  敲门之后,一个伙计打着哈欠从里面开门,见到阿台后就点头哈腰的道:“殿下这是找香香吗?大年初一还挂记着她,真是一往情深啊!”
  阿台板着脸道:“把香香叫下来,再叫两个女人。”
  这人倒是有趣,竟然不问方醒就做主了。
  方醒也没阻拦,他想看看这个地方的青楼事业是怎么发展的。
  男女不平等的惯性到了大明依旧如故,但是如今在广西和云南这两个地方,女人的地位渐渐有些上升的势头。
  这就是从交趾那边传导过来的风气,而广西和云南两地的女人又能干,当她们富于反抗精神时,两地的男人就倒霉了。连地方官员也多次发牢骚,说是辖地的女人粗鲁,地方教化很困难。
  这家酒楼如内地的构造一样是两层楼,一楼静悄悄的,二楼也是。
  伙计仰头冲着二楼喊道:“香香下来,再来两个。”
  两边的厢房刚才没动静,这时有人喊道:“大年初一都要来,也不怕马上风啊!”
  阿台正准备发怒,二楼却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很是高亢。
  “香香在茅房呢!”
  方醒无语。
  伙计看了一眼阿台继续喊道:“客人在等着呢!问她是大的还是小的?”
  那女人的声音再次响起:“香香,问你是大的还是小的。”
  稍后那女人就爆笑起来,然后喘息着道:“香香说是大的,问你们追着不放是不是想吃。”
  方醒回过身去,准备去别的地方吃饭,然后就看到了钟定,还有王冀。
  钟定是老熟人,而王冀却是才到了兴和这边没两年。
  那伙计对阿台并不畏惧,等见到钟定和王冀称呼方醒为兴和伯时,他一溜烟就跑了。
  “别处过年都放假,咱们兴和从没这回事。兴和伯不如去下官那里吧。”
  钟定笑的很是从容。从一个流放人犯变成今日的兴和文官之首,他的经历在大明已经可以成为传奇了。
  方醒说道:“本伯来此只是查看一番,还是住营地里吧。”
  这时楼上一阵脚步声,接着一群女人蜂拥着冲了下来。
  “殿下……”
  “王大人,钟大人……”
  这些女人操着半生不熟的大明话在招呼着。
  方醒微微皱眉道:“换个地方。”
  ……
  随后方醒就在他们的陪同下视察了兴和城内外,甚至还去了阿台那里,和牧民们亲切交谈。
  “如今大家有钱了。伯爷,咱们这里养的牛羊都不愁买,商队还会带来咱们需要的东西,现在都不想去中原了。”
  一个憨实的牧民带着方醒在自家的牛羊圈里转了一圈,然后又殷勤的邀请方醒等人去自家吃饭。
  方醒同意了,牧民兴奋的就像是一个孩子,疯跑回去,把自己的婆娘踢打出去买菜,还把自己的三个孩子也撵出去,最后还是被方醒拉住了,才止住了他想去杀牛的冲动。
  帐篷里生活设施齐全,基本上就是一个家。
  “别弄那些奶,拿酒来。”
  钟定出去忙碌了一阵,回来时身上带着血腥味。
  “刚放翻了一头羊,还准备宰杀几只,说是要用最嫩的部位来款待您,下官阻拦了。”
  方醒对阿台说道:“我已经感受到了热情,告诉他们,我们是朋友,是兄弟。”
  阿台起身道:“是。”
  “大明在这里的存在会一直延伸。”
  方醒先定了个调子。
  “在解决了肉迷和哈烈联军之后,大明的军队将会一直向着北方探索,直至天尽头。”
  他看了一眼阿台,继续说道:“兴和会成为大后方,殿下,此行前,陛下挂念着你在这里为大明安抚鞑靼部多年,已经答应了你在北平定居的要求,稍后就随我一起回京吧。”
  阿台的脸瞬间就白了,然后又恢复了正常。
  气氛渐渐的变得有些沉闷。
  稍后外面就端进来了一个火锅,羊骨头在里面翻滚着,新鲜的羊肉片在碟子里堆的老高。
  羊肉很好,甚至连蘸水里都放了腐乳,这让方醒多看了阿台一眼。
  钟定没有这个雅兴去迎奉上官,因为他一辈子都不可能离开这里,直至死去。
  那么这一切就是阿台安排的。
  这是个不错的人,若是现在大明一切安稳,方醒甚至觉得他们之间可以做朋友。
  可现在却不成。
  稍后陈默求见,带来了信使。
  “陛下有交代,让您马上回京。”
  信使居然是一个太监,这让方醒的眼中多了冷色。
  “可是京城有变吗?”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要从哪里调集兵力,然后直扑京城镇压那些叛逆。
  太监被方醒眼中的杀意吓了一跳,急忙说道:“兴和伯,没有的事,陛下只是说太子殿下该学东西了。”
  方醒看向陈默,陈默微微摇头,示意自己问过,但没结果。
  “吃饭吧。”
  这太监一路疾行,原先白白嫩嫩的脸上全是口子,手上也是,看着很是凄惨。
  坐下后他先喝了一碗羊汤,然后才苦笑道:“咱家在路上病了一场,还没好就赶紧上路,就怕错过了,现在喝了一碗汤,才觉得活了过来。”
  阿台很有眼力见的说是要去茅房,随后王冀也出去了,但方醒留下了钟定。
  “京城什么事?”
  钟定听方醒问这个问题,就有些尴尬的低下头。他觉得方醒这是在测试自己的机敏程度。
  太监放下筷子道:“兴和伯,京城无事,只是陛下那日带着殿下出宫,殿下见到了那些换防出发的将士和家人告别时哭的厉害,就有些难受,说以后不打仗了,把军队全解散了。”
  方醒捂额道:“这只是孩子气的话罢了,难道陛下还当真了?”
  太监叹息道:“当时边上有不少人,殿下的声音不小,被人听到了。”
  方醒明白了,说道:“传出去又如何?难道那些人还真把这话当做是殿下以后的看法吗?”
  太监苦着脸道:“咱家不知道这个,不过宫中却有些动静,说殿下怕是有些妇人之仁……”
  钟定突然起身打断了他的话,然后说去茅厕。
  方醒点点头,等他走后,太监笑道:“他若是再不走,咱家回头只能让东厂的人来盯着他了。”
  “说吧。”
  方醒微微皱眉,觉得这事儿真是倒霉催的,但主要责任是在朱瞻基。
  若是出门能保证周围的安全距离,谁会听到玉米说的话?
  他能想象得到当时皇帝和太子被认出来所引发的轰动,混乱中不知道多少人趁机得了那些话,然后开始向外散播。
  “陛下大怒,就收拾了一批人,只是太子殿下这个名声却有些……”
  “根深蒂固了?”
  太监点点头,方醒说道:“那就用事实去驳斥那些人!”


第2510章 熬日子
  杜谦觉得自己前世一定是作恶多端,所以今生才为太子启蒙。
  “殿下,武人就是要征战,要守卫边墙,如此我等才能安居乐业。”
  玉米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
  杜谦额头上青筋蹦跳着,握紧了手中的书,但不敢扔过去。
  他转身准备去请见皇帝,一定要压住太子这股子不尊师重道的势头。
  真一就在门外看着,见他出来,就说道:“杜大人,殿下昨夜没睡好。”
  杜谦冷冷的看了她一眼,然后大步离去。
  但凡有些地位的官员都不会看得起宫中的人,胆大的甚至还敢喝骂几句。
  杜谦这一路见到不少花树,春天地气勃发,有些枝头已经变成了嫩绿色。
  可在他的眼中却没有半点欣赏之意,按照他和许多官员的看法,宫中就不该种植树木,免得给那些刺客什么的提供躲避的地方。
  等见到了皇帝之后,杜谦就说了玉米打瞌睡的事。
  “……陛下,殿下虽然年幼,可立志要趁早!”
  “朕知道了。”
  朱瞻基摆摆手,等杜谦走后,就与俞佳说道:“去问问。”
  春天来了,大明各处工程也陆续开工,就像是一台大机器般的在轰鸣着。
  户部的夏元吉在年前上奏章请骸骨,朱瞻基压住了,派了御医去诊治,可反馈回来的消息不大好。
  而蹇义那边却有些奇葩,被朱瞻基拖住之后,他的身体竟然一日好过一日。只是他最近迷上了斋戒,据说已经不大吃荤腥了。
  夏元吉……
  朱瞻基担心的只是夏元吉,失去了夏元吉,大明就失去了钱袋子。
  “夏元吉的病情如何了?”
  有太监去问了,稍后回来禀告道:“陛下,太医院说夏大人的身体怕是……要熬了。”
  朱瞻基的眼神冷了几分,说道:“出宫!”
  朱瞻基带着人便衣出了皇宫,俞佳追上来禀告了玉米的事。
  “陛下,说是殿下在念叨着……要兴和伯做先生,说杜大人很笨。”
  “所以他就不想学了?”
  朱瞻基有些恼火,不过通过观察,他也知道杜谦不适合做先生,只是别人他又很难放心。
  一路到了夏元吉家,朱瞻基屏蔽了那些繁文琐节,直奔卧室。
  等见到瘦的不成人形的夏元吉时,朱瞻基不禁问道:“才半个月没见,夏大人怎么瘦脱形了?”
  跟来的御医说道:“陛下,夏大人这是在熬啊!”
  夏元吉就躺在床上,面色惨白,哪怕是盖着被子,可依旧能感受到那瘦小的身躯在被子里的轮廓。
  熬,就是用最后的生命力在拖延着,直至油尽灯枯。
  这种感觉非常不好!
  “朕不该让他修两朝实录啊!”
  朱瞻基站在床边,兴许是挡住了光线,床上的夏元吉嗯了一声,然后缓缓睁开眼睛。
  “陛下!”
  夏元吉挣扎着想起来,朱瞻基伸手按住他的肩膀,说道:“快躺着,你的身子要好好养,万万不可妄动。”
  夏元吉喘息着道:“陛下,臣自觉身体里被开了个口子,那些元气不断在外泄,越来越慢,怕是要辜负了陛下的……”
  朱瞻基心中微酸,说道:“你且安心,朕稍后令太医院会诊,你自己也要好生养着,户部没了你,你让朕如何安心?”
  夏元吉眼中落泪,颤声道:“陛下,臣……臣历经几代帝王,无悔了!”
  朱瞻基挥挥手,俞佳带着屋里的人出去。
  过了一刻钟后,朱瞻基出了卧室,眼睛有些红,说道:“仔细看。”
  皇帝亲临探病,一般来说不是股肱之臣就是想让你赶紧死。
  夏元吉显然就是前一种。
  皇帝坐镇夏家,太医院马上倾巢出动,一时间夏家几乎都被各色人等给围满了。
  而在宫中,一位嫔妃身体不适,就派人去皇后那里请示。等太医院回报时,却说是没人了。
  “人呢?”
  “娘娘,都去了夏大人家里。”
  “夏大人?”
  胡善祥虽然不管朝政,可依然知道夏元吉对于皇帝和大明意味着什么。
  “太子呢?”
  太医院那么兴师动众,多半是皇帝的意思,那么夏元吉多半是难熬了。
  胡善祥深深的同情着夏元吉,并有些悲伤,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儿子以后没有夏元吉这种股肱之臣的忧虑。
  稍后玉米被带来了。
  “母后。”
  七岁的玉米行礼有板有眼的,而且看着有些严肃。
  胡善祥见他穿着整齐,就笑着拉他过来,低声问他今天学了些什么。
  玉米有些不满的道:“母后,杜先生……板着脸。”
  胡善祥板着脸道:“那是先生,先生都是板着脸的。”
  玉米低着头,看着有些委屈的道:“母后,兴和伯什么时候回来?”
  胡善祥一怔,然后说道:“不知道。”
  皇帝最近很阴郁,昨天真一护送玉米去乾清宫,回来说乾清宫的太监宫女们都是战战兢兢的,已经有三人被打了板子。
  ……
  朱瞻基的心情是不好。
  他站在卧室外,冷冷的看着太医院的人进进出出,却没人敢看自己一眼。
  没有好消息,他们担心触怒皇帝,所以大家都装傻。
  最后还是一个愣头青被驱使来禀告了坏消息。
  “陛下,夏大人就是在熬日子了。”
  这位年轻的御医大抵本事不小,可越是这般年少有为的人,在进了一个新地方之后,就会被大家所忌惮,然后疏离,并下意识的给他挖坑。
  年轻的御医看着很平静,作为有本事的医生,他见惯了生老病死。
  “你怎么看?”
  朱瞻基突然问道。
  御医想了想,说道:“陛下,夏大人这是多年积劳成疾,不然再活十年当不在话下。现如今他已经耗尽了精气,最好的法子就是顺其自然,若是吊着的话,对夏大人来说太过煎熬。”
  太医院从不乏吊命的手段,在那些不得外传的秘技中,吊命排在第一位,而第一目标自然就是帝王。
  朱瞻基点点头道:“知道了。”
  他没说吊不吊着夏元吉的命,年轻的御医有些茫然,正想问时,朱瞻基却转身走了。
  他的脊背微微弯曲,冲着在边上等候的夏元吉的家人微微一笑,然后点点头,就被簇拥着走了。
  那年轻的御医觉得皇帝做事不爽快,摇着头回身,准备进去看看夏元吉。
  可等他回身后,就见到那些同僚,不管是胡子花白的,还是风华正茂的,都在看着自己。
  是什么眼神?
  年轻的御医不知道,只记得自己当初被宣召进宫时,那些郎中的模样。
  羡慕嫉妒……恨!
  年轻御医心中微微舒畅,这两年的憋屈算是消散了不少。
  可等进了卧室后,见到醒的炯炯的夏元吉,他的心就直往下落。
  那双眼睛很亮,脸上虽然瘦,却好似有些了些血色。
  这是在熬精气神,榨骨髓啊!


第2511章 当日因,今日果
  枝头挂绿,但并不能让朱瞻基的心情好一分。
  从夏元吉家中出来,一直在门外等着的安纶低声禀告道:“陛下,国子监有十多名学生在酒楼饮酒玩女人。”
  朱瞻基按着马鞍,皱眉问道:“今日国子监休沐?”
  他上马远去,身后有档头问道:“公公,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安纶面无表情的看着对面那户人家,等身后传来了关门的声音后,吩咐道:“召集人!”
  ……
  “上次叩阙仁德兄你没去,没看到那场面……热血奔涌啊!”
  十余人在酒楼的二楼喝酒,席开两桌,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个女人陪酒。
  一个鼻毛有些长的男子挽起袖子,手中端着酒杯,意气风发的道:“诸君,今年咱们就要出国子监了,此后山高水长,自当经常联系才是。”
  “那是!”
  “我等今日聚会,只为明日同气连枝,来,满饮此杯!”
  “满饮此杯!”
  大家都纷纷举杯,那些女人也娇笑跟着。
  一个女人突然笑道:“同气连枝不好听,该是……”
  她故意想了想,做出为难的模样。
  一个男子喝了酒,笑道:“我等该是情投意合才是。”
  “对对对,情投意合,哈哈哈哈!”
  ……
  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安纶站在借口,目光梭巡着,问道:“可是这里?”
  有番子近前说道:“公公,就在前方左边那家酒楼。”
  安纶盯着那家酒楼,问道:“可确定了?”
  那番子说道:“公公放心,主要的来了二人,只要拿下他们,就能连带那日叩阙的头领出来。”
  他的身后渐渐聚集了许多人。
  那些番子挎着长刀,杀气腾腾的在等着命令。
  围观的人渐渐被杀气逼退到了两边。
  “是东厂!”
  一声惊呼中,安纶举手道:“全数拿下,反抗者……杀!”
  他身后的番子们分做两股,从他的身体两侧蜂拥而去。
  番子们大步前行,右手握住刀柄,不时看向左右。
  “好大的杀气!”
  “他们这是要拿谁?”
  “……”
  那家酒楼正是生意正好的时候,连大堂里都坐满了人。
  当一个番子大步进来时,伙计习惯性的喊道:“有客来嘞……满座了……”
  长刀出鞘的声音打断了伙计的习惯性念叨,然后他捂住自己的嘴,可却控制不住尖叫的声音。
  就在这宛如女人般尖利的叫声中,那些番子冲上了二楼。
  掌柜飞扑过来,刀光闪过时,他一巴掌就把尖叫着的伙计打醒了。
  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