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6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位学士都默然,认同了杨荣的分析。
  杨荣沉声道:“咱们必须要关注一点,那就是他们会不会把矛头对准了陛下!若有,那就要用雷霆手段,一举压下去……”
  金幼孜说道:“估摸着没人敢,不然此次也不会是方醒继续扛着。”
  杨溥幽幽的道:“这些都是方醒提出来的革新,想想王荆公吧。”
  室内寂静,人人木然。
  ……
  “图谋不轨?”方醒觉得这罪名过了些。
  朱高煦又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无忧招来,给了几大块肉干。
  辛老七抬来了一个炭盆,书房里终于是温暖了些。
  朱高煦点点头,说道:“土豆没什么杀敌的天赋,不如本王,当不得猛将。”
  方醒笑道:“等轮到了他们上阵时,殿下,我估摸着大明已经看不到对手了。”
  朱高煦突然发脾气道:“总是有人想捆着别人的手,他们不干,也不许别人干,本王早就看透了他们,都是些废物!”
  他见方醒依旧平静,就问道:“你不生气?”
  方醒无奈的道:“古往今来这等事都少不了,要做事就不能太纠结这些,不然把自己气死了只会让那些人得意。”
  朱高煦点头道:“是啊!亲者痛仇者快!”
  这个用词可不怎么恰当,但朱高煦确实是够朋友。
  方醒和他喝酒,稍后有人说聚宝山卫里有人闹腾,方醒只得告罪,然后带着人赶去了军营。
  军营里很安静,林群安带着人迎出来,歉疚的道:“伯爷,有人得知外间说咱们图谋不轨,就怒了,下官已经压了下去。”
  一行人进去,有人不满的道:“伯爷,咱们出海征战大胜,还镇压了南方,可归来却被人污蔑,弟兄们不服气啊!”
  “准备些酒菜,喝酒。”
  方醒和这些麾下喝到了天麻麻黑,这才醉醺醺的回家。
  “夫君,有功之臣被污蔑,陛下怎么也不管?”
  张淑慧已经得知了此事,看那模样分明就是想扎那些家伙的小人。
  方醒喝的眼睛有些发直,说道:“他不是不管,此事是积怨,怎么说呢!怎么说呢!”
  见他有些发呆,张淑慧赶紧催促他去洗漱。
  等上了床之后,方醒好像清醒了些。
  “商鞅当年革新前秦,于是秦成了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之国。北宋当年难以为续,王荆公慨然当先,可结果如何?”
  张淑慧说道:“商君被车裂,王荆公黯然下台。”
  方醒叹道:“是啊!革新革新,只有国家显露了危机,不革新就难以为续时,君臣才会有此想,可他们会面对着什么?”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商鞅被车裂,王荆公举世皆敌,人人喊打,革新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啊!”


第2341章 被咬
  水师大胜泰西联军,哈烈和肉迷还在磨合之中,一时间大明的周边环境从未这般好过。
  有人说方醒此次海战大胜,彻底奠定了他大明第一名将的地位。更有甚者,有人把明初的那些名将拉了出来,和方醒做比较。
  “我不够格!”
  方政也奉召回京,于是就来拜访方醒。
  方政说了这一路听到的议论,方醒却只是摇头,态度非常坚决。
  方政比方醒还黑,大胡子几乎遮住了半张脸。他笑道:“你也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了,而且大多都是以弱胜强,每战必胜,算起来大明谁能敌?”
  方醒摇头道:“自中山王以下,当初他们从弱到强,和那些势力打,和蒙元人打,就这么筚路蓝缕的建立了大明,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随便找个战例来看,我都只能是心悦诚服。”
  这个是方醒的真心话,若论用兵,他觉得明初时随便一个都督拉出来都能把自己甩几条街。
  说到这个方政也有些唏嘘:“现如今火器打天下,原先的战法大多都不能用了,那些武将武勋们心中恼火,可谁有脸去武学重新学过?”
  话题一转,他继续说道:“我怎么听说咱们俩成逆贼了?”
  方醒无奈的道:“这次士绅们伤了元气,没处发泄怒火啊!”
  方政不屑的道:“早上过来的时候遇到一个说怪话的,我一拳打掉了他满嘴牙。”
  方醒愕然道:“你不会下黑手吗?”
  方政骂道:“那穷酸骂的难听,我便忍不住了,多半要被弹劾。”
  “弹劾个屁!”
  方醒的眼神多了凌厉,说道:“如是武将被羞辱了还能忍气吞声,我倒是想要问一句,这是城府还是什么?若不是城府,这等唾面自干的武将,可能为大明征战?可能为大明戍边?”
  方政一想也是,就急匆匆的回去了。
  随后就传来了弹劾方政当街殴人重伤的消息,而且据说被方政一拳打掉了满嘴牙的那人居然……
  “变傻了?”
  “对,变傻了,不过兴和伯,你这个是什么意思?高兴?”
  方醒觉得挨打的那人就是罪有应得,可张本已经在吹胡子瞪眼睛了,所以他换了个说法。
  “方政可是大将,为大明在缅甸坚守多年,这样的人,也是那些人能羞辱的吗?”
  张本的神色稍霁,说道:“大早上陛下就把本官叫了去,让本官去处置此事。可大理寺不接手,都查院的弹章倒是一路飞进了宫中,兴和伯,这段时间那些御史就在盯着你和方政,为何还要被激怒啊!”
  方醒淡淡的道:“他们弹劾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谁心虚谁知道。”
  张本无奈的道:“你啊你!你不会是想来一出苦肉计,好让陛下下台吧?”
  张本一个神转折,方醒只是笑了笑,有些狰狞。
  张本心中一紧,说道:“陛下也不管,你也缩在家里等着过年,本官……罢了,由得你们。”
  方醒把他送到大门外,临走前张本劝道:“兴和伯,此事最好就是无声无息的过了,皆大欢喜。”
  方醒笑道:“是,就是要皆大欢喜,无声无息。”
  这话说的次序不对,张本以为他在敷衍自己,也没在意。
  皇帝都准备糊弄过去了,你方醒难道还想翻天?
  关键是朝中大家都一致判断此事方醒会冷处理,让自己的战功渐渐抹平。等以后皇帝蓦地想起了这场闹剧般的弹劾风潮,定然会记得他的功绩和隐忍。
  这场弹劾风潮中,最为醒目的就是都查院的一位‘老御史’林詹。
  林詹在都查院多年了,资格比刘观还老。
  他当年进都查院时也是个愣头青,曾经一月之内连续弹劾了五位京官,扳倒了其中的三个,一战成名。
  可后来他却卷进了一起舞弊案里,虽然查无实据,可朱棣却不是讲证据的皇帝。
  可就在朱棣大笔一勾时,见到林詹这个名字觉得有些熟悉,就随口问了大太监。
  这等事换个人都会装傻,免得以后被判定干政。可大太监却也记得这位一战成名的御史,就说了他当年的事迹。
  朱棣一听就觉得此人可用,当做疯狗咬人也好,于是就放了他一马。
  当时有人去提点过林詹,林詹大喜,然后就等着朱棣的垂青。
  可一直到朱棣驾崩在草原上时,他也没想起林詹这个人,
  我就是个悲剧!
  林詹在都查院蹉跎多年,性子早就变了。
  “林大人,你这是要准备一月再弹劾五人?还都是权贵。”
  林詹的值房不大,但经过他多年的整治,倒也清雅。
  他正在看着资料,听到这话后,嘴唇的中间缓缓上翘,同时眯眼。
  整个动作下来,竟像是一张脸都挤压在了一起,说不出的怪异和阴森。
  外面进来的御史一进来就见到他这副模样也不怕,说道:“你这个吓唬新人还利索,有本事你就去弄死几个,不然谁会怕你。”
  林詹直挺挺的盯着他,用没有感情和语调波动的声音说道:“我知道你的,你且等着,等本官升官了,自然会给你好看。”
  那御史嗤笑道:“这次你下手最狠,几乎把兴和伯说成了千古第一奸臣,外加第一隐忍,林大人,你还想升官?小心丢官回家。而且你还提及了兴和伯夫人和他的长子,用词让人震惊,本官真不知道你哪来那么大的仇恨。”
  林詹冷冷的道:“本官的奏章又进宫了。”
  那御史拱手道:“你这是真找死啊!你且小心丢官,到时候凄惨归家,还得要小心兴和伯的报复。”
  “多管闲事!”
  林詹的话让御史也挂不住脸了,就放了些诸如不识好人心之类的话就走了。。
  他走的时候没关门,外面的冷风刮了进来。
  林詹打个哆嗦,看着房门外,左唇微翘,左眼微眯,低声道:“陛下终究是皇帝,现如今天下太平已成定局,武人无用武之地,难道留着那些功臣成为眼中钉肉中刺?”
  他缓缓起身走到门边,双手抓住门边,看了一眼外面。
  “本官蛰伏多年,等到了翻身那一日,你等都要死无葬身之地,本官定然要把你们送去海外种地,全家都去!”
  这时左边来了个小吏,见到林詹在看着外面,就喊道:“林大人辛苦……”
  林詹看了他一眼,然后面无表情的缓缓关门。
  那小吏被他吓了一跳,等门关上之后,不禁呸了一口,低声骂道:“也不知道是攀附上了谁,居然敢冲着兴和伯下手,真是不知死活。”
  而屋子里的林詹再次书写奏章。
  他的神色庄严,身体端坐着,就像是在书写春秋。
  ——交趾、朝鲜、倭国、鞑靼、瓦剌、哈烈……
  这些血淋淋的名字下面就是方醒的功勋,也是大明的悲哀。
  ——西洋诸国敬畏他如魔神。
  强大的泰西三国联军也全军覆没,此国朝之幸事也……
  林詹想了想,再次落笔。
  ——兴和伯的战功越大,在军中的威望就越高。
  满朝大将难道就无人能及?
  臣此刻想到的是陈桥,想到的是黄袍加身。
  林詹握着笔的手紧了紧,终于书写下了一段文字。
  ——所谓的黄袍加身,不过是宋太祖在军中积威多年,一朝谋划,让人措手不及罢了。
  臣万死,恳请陛下让兴和伯如武勋一般,归家休养。
  国朝南北均无大敌,每年发放诸多俸禄,公侯伯比比皆是,既为宿将,奈何髀肉横生……


第2342章 你相信谁?
  离过年不远了,宫中处处都在忙碌着,皇后也说了,大明如今风调雨顺,自然会惠及宫中,今年过年会比去年更好。
  这就是钱啊!
  于是大家都勤快了几分,猜测着皇后娘娘会多发多少钱。
  几个重臣脚步匆匆的被引着往暖阁来了,几个太监见他们脚步匆匆,面色凝重,都在窃窃私语。
  谁都希望年前能安安静静的,可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要搅乱大明!”
  “这是离间君臣,该杀!”
  一个太监走出暖阁,目光左右扫过,那些太监急忙退了回去。
  “陛下息怒。”
  暖阁里,杨荣已经看了奏章,不禁心中叫苦。
  “喜怒?朕要请这位林詹息怒才是。”
  朱瞻基冷冷的道:“王彰来了没有?”
  俞佳出去问了一下,稍后就带着王彰来了。
  王彰满头雾水的进来,行礼后,上面就砸了一本奏章下来。
  皇帝刻薄的道:“看吧,别跟朕说你不知道。”
  王彰看了奏章,只看了那个名字就心中叫苦。
  等他看完全文后,心中不禁涌起杀机,恨不能马上赶回都查院,一刀剁了林詹。
  可立场啊……
  王彰不同于刘观。
  刘观对皇帝是近乎于谄媚的服从,而王彰却不行,他的性格和官职都不允许他变成个应声虫。
  他抬起头道:“陛下,臣万死,只是言路不可阻拦,否则百年后,臣恐大明再无人为朝政发声,再无慷慨赴死的臣子。”
  好!
  连杨荣都在暗自为王彰叫好。
  皇帝现在对都查院的压制是越来越深了,而他的打手就是刘观。
  杨荣本来就担心皇帝会借着这次弹劾方醒和方政的风潮再次出手,到时候朝堂上下都是一个声音。
  所以王彰的坚持在这种时候就显得极为难得。
  朱瞻基冷笑道:“这么说朕还得要多谢他了!”
  王彰说道:“陛下,林詹在都查院多年沉寂,原先臣建议把他调离都查院,只是……”
  那是吏部的锅,蹇义说道:“陛下,臣记得当年都查院想调动三人,其中两人已经出了都查院,吏部发现其中一人为官懒散,尸位素餐,就压了下去。”
  “尸位素餐?那为何不动?”
  朱瞻基觉得有人占着茅坑不拉屎,就该全部赶回家吃老米饭。
  蹇义对此有些印象:“陛下,那林詹当年也曾一月弹劾五名官员。”
  “有趣。”
  朱瞻基说道:“一个踌躇满志的御史,后来怎么变成了尸位素餐……”
  ……
  方醒随后也收到了消息,甚至是一字不差的把那份奏章都复制了过来,但并不是他的手段高超,而是林詹已经疯了。
  “德华,如今这份奏章被传的到处都是,外间不少人都在起哄,说什么你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张辅都来了,而且神色焦虑。
  徐景昌也来了,这厮竟然在笑,“德华,那奏章里可是说你出征的次数太多,把我等武勋都当做了摆设,以后你就在家歇息吧,哥哥我率军出征,也让徐家的旗号在沙场上重新立起来。”
  这话听着有些刺耳,可徐景昌能亲自来,在皇帝还没表态的当口,已经很见交情了。
  所以方醒笑道:“你率军出征?我怕会全军覆没啊!”
  笑话说完,徐景昌微微眯眼,冷冷的道:“可要我动手吗?”
  这话杀气腾腾的,方醒还没反应过来,张辅也淡淡的道:“你的人怕是会被盯着,若是不便,为兄这边也有几个机灵的手下,不说弄死,打断他的腿也就罢了。”
  方醒心中感动,说道:“此刻外面沸沸扬扬,我虽然也敢对那林詹下手,可事后陛下那边却不好做了。”
  徐景昌大大咧咧的道:“是了,要不就再等一个月,年后哥哥我叫人下手。”
  方醒只是笑了笑,却没答应。
  张辅见状就问道:“你不会是准备自己动手吧?”
  方醒摇头道:“不会。”
  等送走了两人,黄钟才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伯爷,虽然您领军不多,可战无不胜,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可林詹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由此就能引出许多可能……”
  方醒看到了解缙,一脸急色,脚步匆匆的解缙。
  他微笑道:“那些只是枝节,我几次都有机会……比如说仁皇帝去时,所以……”
  “德华慎言!”
  解缙的脸有些发青,却不知是冷的还是急的。一进来就板着脸呵斥着。
  方醒起身道:“这些年若是要较真,机会多不胜数,所以这些只是积怨。”
  解缙显得有些焦急:“可此次弹劾不只是御史,群情滔滔,陛下会不会趁机……”
  后面的话他说不下去了。
  黄钟补充道:“泰西新败,大明水师天下无敌的形象深入人心。哈烈丧家之犬,肉迷遥远,伯爷,大明目前已无威胁……”
  “飞鸟尽,良弓藏吗?”
  方醒含笑问道。
  解缙回身看看,再次回头时,已经换了严肃的神色。
  “当年老夫也算是位高权重,可一朝触怒了文皇帝,转眼就进了诏狱,若非你和……若非你相救,老夫尸骨早寒。”
  当年的事一直在解缙的心中,渐渐的让他去审视自己当年的作为。
  “帝王无私情啊!若是把什么都寄托在帝王的看重上,那不是智者所为。”
  解缙毫不犹豫的就选择站在了方醒这一边,并抱怨道:“这事你应当早些告诉老夫,好歹老夫多年宦途,早就看透了这些,也能帮你分忧。”
  方醒笑道:“我虽然仇人遍及天下,可却不乏友人,解先生,伯律,晚上一起喝酒?”
  解缙皱眉道:“先想个应对之法再说,否则也是酒入愁肠。”
  方醒说道:“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陛下猜忌的基础上,解先生,可他会猜忌吗?或是说他会觉得我是个威胁吗?”
  解缙摇摇头,“帝王的性子大多喜怒难测,信重和猜忌只是一瞬。”
  黄钟欲言又止,然后沉默。
  这是赞同解缙的意思。
  “我对他有信心。”
  炭盆里的炭火烧的正旺,方醒用火钳在边上的炭灰里刨了一下,俯身抓起几颗连壳花生。
  花生外壳黄黑,而且滚烫。
  方醒左右手交替丢着花生,最后丢在了桌子上。
  一人一颗,趁着还热剥壳。
  红衣的花生米进了嘴里,轻轻一压,微软。
  “很香。”
  解缙和黄钟都觉得别有一番味道。
  方醒吃了花生,意犹未尽的道:“无忧最喜欢跟着我烤东西,解先生,伯律,就算是为了她,我也不会让那些人得逞。至于陛下,我相信他。”
  “德华……罢了!”
  解缙颓然,黄钟只有苦笑。
  方醒起身拍拍手,门外出现了辛老七。
  “叫几个人,咱们去都查院转转。”


第2343章 本官当然是
  若说方醒被大规模弹劾吓到了不少人,大抵最担心的还是胡善祥。
  这种关心里既有交情在,也有对玉米未来的担忧。
  玉米渐渐成长,长相渐渐的在变化,大家都说他长得像皇帝,可胡善祥却知道玉米更多的像是自己。
  “姐姐!”
  外面又传来了奔跑的声音,脚步声却不稳定。
  “玉米慢些跑!”
  从开始会跑之后,玉米就喜欢上了这项活动,每日一不注意就撒腿乱跑。
  于是坤宁宫中经常看到他在前面歪歪斜斜的跑,后面不是跟着端端就是跟着一串宫女嬷嬷。
  “姐姐!”
  “玉米!”
  胡善祥心中的软弱在这脚步声和喊声中消散,她起身道:“去母后那里。”
  当她带着一对儿女到了太后那里时,太后正在听书。
  权贵的女眷若是寂寞了,可以请那些女先生进府说书,可宫中却不行。所谓宫中某位贵人听闻有女先生说书或是唱戏极好,然后请进宫的传言都是胡诌。
  说书的只是一个口齿伶俐的宫女。
  “……那王小姐搜罗了自己的首饰和积攒下来的钱钞,叫了贴身侍女送给了马才,就一心等着马才进京高中,然后就带着大队人马和仪仗来迎娶自己……”
  “皇祖母……糖!”
  正在听书的太后闻声就笑了,然后转头过去,就看到玉米被端端牵着进来,正欢喜的叫嚷着。
  玉米有些婴儿肥,脸上的肉随着叫嚷在微微颤动着,一看就喜庆。
  “快来。”
  太后也笑了,却疏忽了后面进来的胡善祥。
  玉米行礼都很有特色。
  因为他有些胖,弯腰曾经栽倒过,哭声当场就镇住了宁寿宫上下,所以太后也怕了,但祖孙之间该有的礼节却不能少,就叫人扶着。
  一个满脸横肉,不,是满身横肉的嬷嬷轻松的扶着玉米的胸侧,玉米憨态可掬的弯腰,喊道:“皇祖母安……”
  太后笑眯眯的道:“安安安,玉米快来。”
  说完太后觉得不妥,就冲着端端招手道:“端端也来。”
  两个孩子童言稚语让太后欢喜不已,祖孙三人鸡同鸭讲的聊了一阵之后,太后就叫人弄了好吃的来,然后和胡善祥说话。
  “你在担心什么?”
  太后看似淡然的问道,只是眼中却多了苍凉。
  胡善祥赧然道:“儿臣听闻兴和伯被弹劾,心中不安,可却又想到不可过于急切,否则对玉米也不是好事。”
  玉米以后若是对方醒依赖太多,那就是主弱臣强。
  这个女人居然不知道忌讳!
  这个话题里含着玉米继位的事,也就是朱瞻基驾崩。
  面对着这样信赖自己的儿媳妇,太后不知道是该欢喜还是忧愁。
  皇家内部从来都不忌讳这个问题,但都会藏在心中,或是暗示,或是默默的准备,却不会行于语言和文字。
  朱瞻基现在正是壮年,而且身体看着也没问题,所以这个话题自然太早。
  太后心中轻叹,说道:“外朝的事你少管,带好玉米。玉米好,那么一切无碍,就这样,多想无益。”
  太后隐晦的告诉胡善祥宫中的规矩:母凭子贵!
  玉米好,玉米能力强,那么胡善祥这个皇后娘的日子就好。
  玉米若是变成了一个纨绔,那么胡善祥大抵就要时时担忧,担忧哪天皇帝下一道旨意,然后就是沧海桑田。
  胡善祥知道这个道理,她苦笑道:“母后,此次弹劾的人之多,言辞之激烈,都是前所未有的,儿臣倒是慌了。”
  太后看着在边上被投喂的玉米,淡淡的道:“婉婉还是那样吗?”
  这个话题一下就转到了婉婉那边,但胡善祥这个嫂子却比较称职,一下就接上了。
  “母后,婉婉看着有些忧郁,上次说挑选驸马,她一直都没好好用膳,都瘦的……脸色白的让人担心。”
  胡善祥低声道:“母后,此事要解决了才好,不然我就担心……”
  太后叹道:“优思过甚,哎!鲜花般的年纪,却如深山中的苦修士,作孽啊!”
  两人一脸的忧郁,太后说道:“皇帝知道怎么处置这些事,我们在宫中不要给他找麻烦。”
  这是告诫,胡善祥应了,然后心中在想着方醒会不会被申饬。
  这时李斌从外面进来,近前说道:“娘娘,刚才有人去禀告陛下,说是兴和伯带着家丁,气势汹汹的进城了。”
  太后愕然问道:“去了哪?”
  李斌说道:“说是往三法司那边去了。”
  三法司就是刑部、大理寺、都查院,而且这三家都紧挨着办公,再过去就是神仙居。
  大理寺的存在感略微差一些,主要是检查是否有冤假错案。
  而刑部就是刑名,都查院是观风,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刑罚的闭环。
  太后突然笑了一下,“他却是受不得气,估摸着是去找麻烦。”
  ……
  正常人都会绕着三法司走,所以三家衙门除去官吏往来之外,几乎就是门可罗雀。
  当方醒带着一干家丁骑马到了都查院的大门外时,边上有人就往刑部和大理寺跑。
  方醒在马背上看着大门里那个惊慌的守门人,说道:“林詹可在?通报一声,本伯方醒来访。”
  守门人如蒙大赦的往里跑,至于方醒会不会趁机冲进来,他压根就不敢管,也不想管。
  林詹那个蠢货,以为方醒会和宋朝那些大臣一般的,遇到弹劾就先在家等消息吗!
  守门人一溜烟跑去找到了王彰,慌张的道:“大人,兴和伯打上门来了。”
  王彰愕然,起身问道:“多少人?”
  “就他和家丁。”
  ……
  方醒已经下马了,他没进去,就站在大门外。
  渐渐的身后和两侧多了人,大多是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吏,大家都在猜测着方醒的目的。
  “此次督查院是弹劾的主力,而那个林詹就是带头的,没想到兴和伯居然不上书自辩,反而来了都查院找麻烦。”
  “这是好事啊!”
  “为啥这么说?”
  “他来都查院闹一场,只会有两个后果。”
  一个官员低声给身边的人说道:“一是陛下厌弃了他,那么就会趁机发作,新账老账一起算。另一种就是陛下借此事呵斥那些弹劾的人,此事就此结束。”
  他边上一个官员看到方醒站在那里像是在观赏都查院的景致,就说道:“我看后面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些,否则兴和伯也不敢贸然而来。”
  先前说话分析的官员说道:“这等事只是在陛下的一念之间啊!”
  这时里面出来了几人,大家仔细看去,为首的却是王彰。
  “林詹呢?”
  见出来的人里没有林詹,大家不禁心中鄙夷,觉得这人只是色厉内荏罢了。
  可随后里面又出来一人,有认识的不禁惊呼道:“是林詹,他好大的胆子!”
  林詹出了大门,从容的拱手道:“见过兴和伯。”
  方醒看了他一眼,王彰却横跨一步,挡在了林詹的身前,拱手道:“兴和伯来此何事?还请进去奉茶,本官再慢慢请教。”
  方醒看都不看他一眼,只是盯着林詹说道:“御史风闻奏事,这是本职,本伯觉得这种风气不好,可却从未质疑,在以往被弹劾时也并未恼怒……”
  王彰直视着方醒,板着脸说道:“兴和伯,你既然知道这是御史的本职,那就上书自辩,何苦来此生事?”
  方醒上门肯定不是好事,这个都查院上下都知道。
  刘观带着那些御史南下还未归来,包括了李二毛,否则今日王彰肯定会把他带来缓和气氛。
  可方醒却不肯退缩,他森然道:“若是按照本职和本心弹劾,本伯自然不会计较,你是吗?本伯问你,你是依照本职和本心吗?”
  方醒的目光锐利,如同天空中发现猎物的鹰隼,已经锁住了林詹。
  王彰说道:“当然是!”
  说着他侧身看向自己左侧的林詹。
  林詹站在那里,显得有些孤零零的,无人和他并肩。
  他的面色微红,看着竟有些兴奋。
  “本官当然是!”


第2344章 一主一仆,威震都查院
  方醒带着家丁站在都查院的大门外面,左右两侧都有不少人在围观,大多是官吏,少部分是百姓。
  五城兵马司的人在听闻是方醒在都查院找麻烦后,直接把这个片区的巡查给撤了。
  惹了方醒他们怕报复,惹了都查院他们怕被弹劾。
  神仙打架我们惹不起,你们自己玩去。
  于是在都查院的门前,方醒神色冷漠,步步逼人。王彰须发贲张,张开双臂,就像是一只护崽的老母鸡。
  “兴和伯,这里是都查院!”
  王彰护在前面,按理林詹就该庆幸,并老实点。
  可他却双目喷火,走过来说道:“兴和伯,难道下官说错了吗?”
  方醒有些诧异于他的胆色,正在重新检讨自己看人的眼光。
  “你不过是幸臣,从文皇帝开始,你通过交好如今的陛下,成功的取得了皇家的信任,一直延续到现在,你的侥幸够了吗?”
  方醒愕然,竟然笑了起来。
  边上的人本就是在惊讶于林詹的胆量,觉得这货有些直臣的意思,借此机会扬名后,就算是在宣德年难有寸进,可等那个啥……换个皇帝之后,或是方醒倒霉之后,他大抵就要开始风光了。
  这就是投机!
  但这是官场上的规则,只要你成功,只要你针对的人是大家所讨厌的,或是上位者要准备对付的,那么恭喜你,你要发达了。
  “你想说什么?”
  方醒突然问道,显得很好奇。
  “换做是旁人,哪怕是几位整日跟在陛下身边的学士,他们遇到这等情况都只能唾面自干,然后上奏章请罪,可他却……”
  “他在有恃无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