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瞻基一怔,旋即就知道了来由。他皱眉道:“母后,海外有大国,北边也有大敌,大明不可能坐等对手壮大,然后再慢慢的侵袭东顾……”
  太后淡淡的道:“本宫知晓你有雄心,可好战必亡的道理想必你也知道,那些武勋只想立功,他们会怂恿你下旨征伐,可你得要有个心,这征伐有没有好处,好处有多少,值不值当,这些你是皇帝,自然是由你来操心。”
  朱瞻基笑道:“母后却是多虑了,海外多有金银和好地,汉王叔跟着郑和的船队出海了,他一心就想改封到海外去,这也是我家的一条出路,否则一旦大变,那就是避无可避。多些海外的封地,以后的周转余地也大些。”
  太后叹息道:“本宫不干政,只是担心你太急。既然你都策划好了,那就去吧。”
  朱瞻基低声道:“母后,兴和伯常说自家就是少了一个睿智的长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这话儿臣却是赞同。”
  太后缓缓抬头,朱瞻基认真的道:“母后,有了您在,儿臣的心中才有底啊!”
  太后笑了,然后呸道:“胡言乱语的瞎说,说的好像本宫成了垂帘听政的曹太后,快去快去,记得晚上去皇后那里看看。”
  朱瞻基笑着应了,说道:“彩衣娱亲儿臣却也是能为,母后哪日有暇,儿臣便换了衣服说一折书,也好让母后欢喜。”
  太后摆摆手,等他走后,才幽幽的道:“内政不理顺就想着征伐,这可是惊涛骇浪啊!”
  而朱瞻基出了太后这里,一路去看了皇后和孙贵妃,就匆匆的回到了乾清宫。
  “令兴和伯去追郑和!”
  俞佳心中一惊,急忙躬身,准备亲自去一趟。
  刚走两步,他就听到身后那带着怒气的声音。
  “这是想挑拨朕与母后之间的关系吗?”
  朱瞻基起身,目光冰冷。
  太后哪里会因为今日这些武勋的话而担忧,多半是有人在她的身边经常说些外面的热闹,顺势就把大明如今对外的咄咄逼人给夸大了。
  朱瞻基在殿内转圈,胸中的火气越发的大了,正好杨荣来禀告事情,他就找个由头呵斥了一通,可话里话外都是对文官的不满,却不是针对杨荣。
  杨荣满头雾水的回去,而俞佳已经到了方家庄。


第1892章 太平港(感谢“姬卡卡洛瓦”成为本书新盟主)
  秋水茫茫,心生苍凉。
  方醒当然不会有这个感慨,他只是听着王贺在身后吟着酸诗,就觉得心情莫名的坏了许多。
  此时他已经身在海上,脚下的这艘宝船正在劈波前进。
  身后的王贺终于停止了向伟大诗人的尝试,低声道:“兴和伯,陛下这是要发怒了,不然怎会突然改弦易辙。”
  方醒没理他,王贺继续唠叨道:“郑和出海是宣慰,可咱们出来那必须是宣威啊!陛下的态度突然大变,看来是有人在作祟。”
  朱瞻基没给方醒寻根探底的时间,就让他在家多团聚了一天,然后就带着吴跃部出动了。
  方醒在船上这些日子想过许多,最终还是想到了太后的身上。
  这事儿还是俞佳的暗中示意:陛下去了太后宫中和两位孕妇那里,回来后心情就变差了,然后就下了这道旨意。
  胡善祥和孙氏自然无法让朱瞻基改变方略,那么就只有能对朱瞻基产生巨大影响的太后了。
  究竟是啥事呢?
  方醒恨不能赶回京城,然后掰开朱瞻基的脑袋看看这人是不是抽抽了。
  太后深谙福祸之道,信奉的是惜福,朱瞻基和胡善祥堪称是孝顺,她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吃饭了!”
  方醒起身,回头看到王贺低头念念有词,就问道:“今日你要节食?”
  王贺拍拍肚皮,愁容满面的道:“早上咱家去厨房看了看,就看到厨子正在弄熏肉,他们把熏肉丢进锅里煮,然后……呕!”
  王贺干呕了起来,方醒笑道:“不就是放坏了生蛆虫吗?没什么大不了的,蛆虫也是肉,走了。”
  王贺摇摇头,就在甲板上待着。
  海风有些冷,甲板上的水手开始换班,被换下来的骂骂咧咧的在边上歇息,两个水手被派去拿饭。
  一个矮壮的水手坐在甲板上,骂道:“这风瞎几把乱刮,这船越发的难操了,再不抓紧,等到了太平港,咱们就只能等着吃郑公公的船队拉的屎!”
  一个水手随意的躺在甲板上,侧身嘟囔道:“管它呢,到时候咱们独自出航也不错。”
  方醒和傅显在一起用饭,今天的菜有肉,腌肉。
  方醒面不改色的吃了,傅显更是风卷残云,谁都没在意那些孔洞。
  “伯爷,咱们这次一出来,大明的海疆可就空了。”
  郑和带走了庞大的船队,傅显的船队作为大明海疆的最后防卫力量,也被方醒拉出来了。
  此时的大明只余些小船在各地,堪称是不设防。
  傅显用手背胡乱的擦擦胡须和嘴,打个饱嗝,然后端起一碗豆芽汤一饮而尽,这才满足的叹息一声。
  方醒慢条斯理的喝着有些发涩的豆芽汤,看到不少人都蹲在地上用饭,就起身道:“咱们上去。”
  两人刚出去,原先的位置马上就被人占了。
  一个水手端起方醒没喝完的豆芽汤,两口就干了,然后急急忙忙的刨饭,就像是饿死鬼投胎。
  船队每日的供给是固定的,而且随着岸上补给的中断,供给还会进一步压缩,所以食物都是珍贵的。
  茫茫的大海上,浪费粮食就该被雷劈。
  所以方醒走到甲板上时就听到了一声霹雳。
  轰隆!
  方醒缩缩脖子,看着船队缓缓前行,就有些焦急。
  一阵风倾斜着吹过,宝船顿时歪歪斜斜的摆荡了几下。
  傅显扶了方醒一把,然后满不在乎的道:“伯爷放心,这风吹不了多久。”
  船队歪歪斜斜的折腾了一阵,然后又恢复了航向。
  ……
  当岸边的树木凋零时,船队终于看到了长乐太平港。
  一座岛屿把宽阔的海面劈成了两半,左右两侧的两条航道上,几艘小船飞快的冲了过来。
  浪花扑打着船头,小船上的水手站的稳稳的,旗帜不停的摇动着。
  方醒放下望远镜,欢喜的道:“郑公公他们还没走。”
  这边的旗帜不停的摇动,示意他们带路,可那边的小船却非要靠过来。
  “敢问是哪位大人带队?”
  小船在船队前漂亮的来了个弧形转弯,然后有军士大声的问道。
  “兴和伯!”
  小船上的军士突然欢呼起来,然后喊道:“请跟着来!”
  “他们为何欢呼?”
  王贺问道,傅显嘿嘿的笑道:“跟着郑公公出海威风倒是威风了,可找不到多少动手的机会啊!而伯爷就不同……”
  船队缓缓跟着进了航道,一路被带着到了临时泊地。
  “伯爷,船队暂时停靠在这里,稍后等郑公公回来再重新安置,可行?”
  方醒已经下到了小船上,一个郑和船队的军士正在领航。
  方醒点点头,船队随即开始靠岸。
  小船慢慢前行,当看到岸边的民居增多时,军士指着左前方说道:“伯爷您看,那便是金刚腿。”
  就在左前方,岸边小山延伸出来的一个突出,看着就像是垮塌的桥面,一直延伸进了水里。
  军士卖力的解说道:“当年郑公公在此停泊,有两个妖怪兴风作浪,郑公公就祷告了一番,然后有神灵去镇压…”
  跑海的人最迷信,许多习惯一直保留了下去。
  小船缓缓从‘金刚腿’的侧面驶过,方醒看了看,确实是像一只脚。
  再往前就是郑和的大营,方醒登岸,早就得到通报的王景弘来迎。
  “见过兴和伯。”
  他的身后一溜的太监武将,方醒问道:“郑公公呢?”
  王景略说道:“郑公公去了泉州……”
  方醒摆摆手,后面的事情他不想干涉。
  一行人进了大营,方醒看到那些军士正在懒洋洋的跑操,就问道:“为何不严加操练?”
  王景弘说道:“这帮子杀材早上操练过了,现在只是怕他们出去祸害人,就拉出来跑跑。”
  一直爱保持沉默的洪保说道:“兴和伯,这里可是大明,若是有女子被祸害了,地方官一路报上去,大家的面皮都别想要了。”
  方醒回身对他点点头,问道:“洪公公最近如何?”
  洪保强笑道:“还是那样,劳动兴和伯关切了。”
  方醒点点头,大家进了一间宽敞的屋子,然后方醒交代了来意。
  “朝中对开发海外多有争论,陛下临机决断,让本伯赶来,那么……郑公公此行的谋划如何?”
  这话看似平淡,可知道方醒性子的人,都感到了杀气腾腾。
  作为正使,王景弘说道:“兴和伯,原先的打算是一路宣慰,然后把使者送回去,当然,贸易也得抓紧,毕竟只要金银,怕是会和那些小国有些分歧。”
  方醒端坐上首,目光扫过室内诸人,斩钉截铁的道:“大明有大明的章法,顺从的,那就是藩属国,不顺从的……非明即贼!”


第1893章 想杀人的朱高煦
  室内静默,这些人的眼神渐渐的灼热起来。
  非明即贼!
  “好!”
  郑和船队的都指挥朱真面色通红的道:“伯爷此话再正确不过了,那些人有了好处自然听话,没了好处就不认大明,就该收拾一番!”
  而作为船队的外交使节,侯显摸摸下巴,点头道:“水火并济才是王道,且等郑公公归来咱们再好好的商议一番。”
  坐在这里的全是航海巨头,傅显有些怯,不过热血冲头之后,他一拍扶手,起身说道:“早该这样了,看看那些使者,一听咱们不出海了,马上就变了脸。这次陛下的意思也有震慑之意…”
  “震慑什么?”
  方醒淡淡的道:“国内的粮食不少,可现在百姓……本伯出发前已经建议陛下下旨,每对夫妻以两个孩子为限,超出的,每个孩子每年补贴两百斤粮食……”
  室内一阵轻叹!
  “所以粮食就是大明未来的人口,多多益善!”
  “本伯希望以后的补贴越来越多,最后当大明的人口达到亿万时,大明……就显得小了些,有些局促……”
  这话里的含义再清楚不过了,王景弘的呼吸有些急促,他回头看看,所有人的呼吸都不由自主的快了起来。
  这是大明的时代啊!
  大明目前受限于人口不足,所以占据着广大的地盘却不足以支撑继续扩张。
  想想奴儿干都司,想想兴和城,想想瀛洲和朝鲜,想想……那片海。
  侯显激动的道:“每次出海宣慰耗费不少时日,若是能在这边建城,以后船队只需定时巡航即可,那些金银粮食回航时随手就能带回去,好啊!好!!!”
  外交官其实并不愿意展现自己的手腕,哪怕事后能得到无数的夸赞。
  “咱家更想昂首对那些人说话,一言不合,船队马上靠岸,这才是大明啊!”
  侯显想起以前出使的经历,愤愤不平的道:“永乐十九年,榜葛剌被入侵,咱家奉命出使去调节纠纷,去了能干嘛?只是借着大明的威名,可还得要赏赐,两国这才罢手,想想多憋屈,憋屈啊!”
  “谁憋屈了?”
  外面传来了一个张扬的声音,方醒不禁面露微笑,然后起身。
  朱高煦一脸烦躁的进来,没注意到方醒,满嘴牢骚就出来了。
  “鸟都没有,先前谁哄本王说山里有虎的?出来,本王……咦,方醒?”
  “见过殿下!”
  方醒大笑着走过去,看看朱高煦的身形,说道:“殿下在海上看来还行,居然没瘦。”
  朱高煦见到方醒也是欢喜不已,就拍了他一巴掌,然后喊道:“去拿酒来,本王要和方醒畅饮!”
  众人一见朱高煦进来,都纷纷起身告退,没人敢和这位殿下相处。
  方醒见状就笑道:“殿下可是成鬼见愁了?”
  朱高煦坐下后,随便把靴子脱掉,顿时一股子酸臭味就弥漫开来。
  方醒皱眉道:“洗个脚吧。”
  朱高煦摇摇头,把袜子脱掉,那大脚丫居然在冒热气。
  他酸爽的龇牙咧嘴,“在船上水珍贵,郑和说了要尽量少洗脸洗脚,本王却是习惯了。”
  方醒看着他抠脚丫,不知怎地也觉得脚痒。
  “去江边泡泡吧。”
  半个时辰之后,江边泡好脚的两人盘腿坐着,中间是一盆卤猪脚。这还是方醒船队的厨子早就做好的,准备等方醒请郑和等人吃饭时上的菜。可朱高煦一听就忍不得了,硬是让人弄了一大盆过来。
  “在船上吃的一言难尽啊!”
  朱高煦用刚才洗脚的手抓住一只猪脚,一口就去了一半,然后努力吞咽着,就像是个半年没吃肉的乞丐。
  两人狼吞虎咽了一阵之后,这才开始喝酒。
  朱高煦的胡须散乱,眼神也茫然。
  “皇帝让你出来,这是担心本王吗?”
  “和你没关系。”
  方醒喝了口淡酒,砸吧着嘴,说道:“朝中有人说陛下穷兵黩武,大概宫中也有些掺和,陛下怒了,就叫我来。”
  “好!”
  朱高煦一口干了碗里的酒,伸手胡乱抹了一把胡须,大笑道:“这才是朱家人,大哥以前就是太软,被那些文官给逼的没了退路,瞻基不错,就该这样,狠狠的抽打他们!”
  “父皇厉害,他用眼神就能让那些人俯首称臣,本王觉得父皇比太祖高皇帝都厉害。”
  朱高煦摇摇头,胡须上的酒渍被甩了出来,他叹息道:“本以为本王才是父皇看中的……可如今看来,本王的性子怕是会被那些人给阴死……”
  “都是一群满肚子坏水的家伙,大哥被他们给坑死了,瞻基还算是聪明,否则本王此次就不想回去了,就带着侍卫找个地方在海外安家,随便找些女人传宗接代……”
  这就是朱高煦,他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个冲动的将军,可一旦冷静下来之后,他从不缺乏判断力。
  这样的一位王爷,却被近乎于软禁的安置在乐安洲,不得伸展。
  “殿下,在乐安洲不好受吧?”
  朱高煦摇摇头,呸了一下,把嘴里的细碎骨头吐进了江里,然后不屑的道:“那些地方官没敢管本王,可屁大的地方,若不是你派人来报信,让本王去接应瞻基,老子早就带人跑了。”
  看到方醒愕然的模样,朱高煦咬了一块冷却后有些坚硬的猪皮,嚼的嘎嘣响,含糊不清的道:“大不了出塞,随便找个地方收拾了,然后四处攻伐,难道本王就不能弄个大部族出来?到时候自然会让大哥刮目相看。”
  方醒有些啼笑皆非,可当他抬头看到朱高煦眼中的悲伤时,不禁默然。
  这是个纯粹的人,若是一名将军的话,那么他将会为大明开疆拓土,不会逊色于明初的那些名将。
  “你投错胎了。”
  方醒只能这样来安慰他。
  这个安慰反而让朱高煦更愤怒了,他把手中的骨头扔进江里,然后起身问道:“这次打哪里?不打本王就把你丢进海里。”
  方醒在江边洗手,顺便洗了脸,起身舒坦的道:“郑和还没回来,咱们先去小琉球看看。”
  “小琉球?”
  朱高煦对那个地方不大感冒:“那边不是说都成荒地了吗?”
  明初为了防备倭寇而内迁了许多百姓,本意是不给倭寇得到根基和补给的意思,可谁曾想百姓活不下去了,依旧源源不断的偷渡过去。
  “对,小琉球。”
  船队的事还是要靠郑和来做主,方醒却不愿意在此白等,而对面的小琉球自然就是他的目标。
  “那边不错,以后要大批移民,咱们先去宣慰一番。”
  “那边可有叛逆?”
  朱高煦现在就想杀人,越多越好。
  “不知道,不过那些百姓不能动,他们都是大明的百姓,以后小琉球还得要靠他们来建设。”


第1894章 鬼子进村的待遇
  有了目标的朱高煦磨刀霍霍,那把长刀被他磨的几乎能当镜子用。
  当看到海岸线时,朱高煦带着侍卫站在甲板上,用望远镜看了一眼,就怒道:“方醒,就一个村子,哪来的贼人?”
  方醒摇摇头,吩咐道:“让小船靠过去,就说是本伯来了,让那些人无需害怕。”
  一艘小船脱离船队靠了过去,朱高煦指指左右说道:“你若是想围住他们,那就该从边上绕过去,到时候从他们的后面突袭,除非他们能变成海鱼,否则一个都跑不掉。”
  “那些是百姓。”
  小船过去后,王贺摇摇晃晃的上了岸,却见村子里就剩下一个精壮的男子,而且男子还准备开跑。
  “是兴和伯来了,快叫人回来。”
  男子刚跑出十多步,闻言缓缓回身,手中的弓箭也保持着半张状态,警惕的道:“兴和伯?上次那个?”
  王贺揉着有些烦闷的胸口,没好气的道:“咱家都来了,躲什么躲?要是想弄你们,直接从后面来,你们谁能跑?”
  男子看看海上的大船,觉得这话在理,就缓缓靠过来,这是想等大船靠岸后辨认身份。
  王贺骂道:“都是没眼力的家伙,咱家可是能经常见到陛下的人,就你这样的,见过知府吗?”
  男子目不转睛的盯着海面上缓缓放下人来的大船,然后慢慢的,一艘兵船就缓缓驶来。
  船头站着一人,不,两人,只是男子就盯着那个青衫男子,至于他边上的那个全身披甲的武将,被他给无视了。
  随着距离拉近,男子突然揉揉眼睛,然后欢喜的道:“是伯爷来了!是伯爷来了!”
  王贺看着他转身就往后面跑,脚步欢快,就悻悻的道:“果真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咱家……”
  战船靠岸,朱高煦第一个登岸,他的身体晃了晃,就问道:“贼人呢?”
  他不甘心,觉得这里应当是海盗的基地,可放眼四看,除去水里泡着的几艘小船之外,再也找不到能担当劫掠的船只。
  方醒第二个登岸,王贺就上前说了刚才的事。
  “这些人胆小,如今殿下来了,正好宣慰一番,也好让他们以后安心度日。”
  “本王来宣慰?”
  朱高煦指指自己,眼睛瞪的老大,说道:“本王只会杀人,不会宣慰。”
  王贺不敢惹他,就闪到了方醒的身边。
  方醒不慌不忙的道:“我只是个伯爷,不够,殿下您可是王爷,这些百姓必然是深信不疑。”
  朱高煦疑惑的问道:“官越大,说的话相信的人越多?”
  方醒点点头,赞道:“正是这样,殿下您在这里说一句话,比我说百句都管用。”
  朱高煦有些欢喜,但转念一想就质疑道:“那本王去骗人可有人信?”
  “有,一定有,只是被揭穿了丢人。”
  方醒已经看到了远处来的一群人。
  这群人都背着包袱,有的赶着鸡鸭,有的牵着孩子,甚至有人背着牌位……看着就像是搬家。
  当那个老人近前看到方醒后,就把松开牵着孙子的手,然后跪地道:“见过伯爷,敢问伯爷,此次可是来拿我等的吗?”
  “见过伯爷。”
  瞬间前面跪了一地,方醒叫人起来,却无人动弹。
  这些人都怕了,哪怕上次的方醒和蔼可亲,答应他们朝中不会来迁移他们回去,可他们依旧在担心着。
  朝令夕改害死人啊!
  方醒没办法,只得说道:“本伯此次前来是宣威南海诸国,顺便想着来看看你们,大家看看本伯身边这位,这就是汉王殿下。”
  啥米?
  几十号人都抬头看着一脸不耐烦的朱高煦,然后权威起了作用。
  “见过汉王殿下。”
  这可是藩王啊!比什么伯爷管用多了。
  于是朱高煦就被这些村民热情的迎奉给弄的手足无措。
  “殿下,小的家中有多年的陈酿,恳请殿下去品尝。”
  “殿下,小的家中有女儿长得村里无人能及,殿下若不嫌弃……今晚就让小女那个……给殿下暖被子。”
  “殿下……。”
  方醒发现朱高煦非常的不自然,面对着这些村民的热情,他居然……他居然手足无措。
  特别是那个想推销自家女儿的妇人,她大胆的挽住朱高煦那和她大腿一样粗细的胳膊,就想把他拉回家去。
  朱高煦浑身僵硬的回身向方醒求救,王贺的肥脸颤抖着说道:“兴和伯,殿下可不能啊!这事传出去就是丑闻。”
  堂堂大明皇叔,居然在一个化外的村子里被女人给拉到了家中,然后还留下个种子,传出去……真的,朱高煦以后真的不用见人了。
  方醒干咳一声,那女人马上就松开了朱高煦,然后惶然道:“伯爷,民女有罪。”
  这群人最为现实不过,他们远渡重洋,只为远离家乡官吏的盘剥,能在这里继续繁衍生息下去。
  这些都是为了生存敢于搏命的人,可在官府重新到来时,他们又换上了谦卑的神色,诚惶诚恐,就像是泥土里的蝼蚁般的低贱。
  那些闪烁着惶恐之色的眼睛里,或是清澈,或是浑浊,可都带着谦卑。
  “好了,殿下喜欢喝酒,若是有土酒就弄些来。”
  方醒的话皆大欢喜,朱高煦得以脱困,而那些百姓用最危险和最愚蠢的方式,试探出了方醒等人的来意。
  至少没有恶意!
  这是个好消息,所以那老汉马上就吆喝一声,然后有两个大汉急匆匆的回去找酒。
  随后就是热情的款待,这些村民把家中最好的食物拿出来,倾囊而出。
  没有大锅,十多口小锅——这是村子里仅有的,而且大多破烂,能看到不少补过的痕迹。
  热气腾腾的景象让人感到惬意,方醒吩咐人从船上拿了不少粮食和肉食下来,算是见面礼。
  “曹七在哪里?”
  和村里的老人喝了几杯之后,方醒突然问道。
  老人面色微变,顾左右而言他的道:“伯爷,曹七……。他不是已经死了吗?”
  方醒微笑道:“是吗?”
  辛老七沉声道:“老爷,那日是小的亲手放了曹七。”
  方醒举杯,老人尴尬的道:“伯爷,小的年岁大了,记性也不好了,曹七……你们谁知道曹七在哪?”
  一个喝多了的男子说道:“曹七不就在上游吗?上次他还送了咱们不少菜种啊!”
  老人指指上游,对方醒说道:“伯爷,上游能住人的地方不少,不过回弯那里最好。”
  这等小市民的狡黠方醒并未在意,他说道:“去个人告诉曹七,本伯来了。”
  老人有些意外于方醒的不留情面,于是起身下跪请罪。
  “不干你的事,起来。”
  方醒是有些恼火于自己遭遇了鬼子进村的待遇,可也达不到迁怒于人的程度。


第1895章 杀你都是白杀
  海盗的生活很刺激,可也很艰辛,曹七以为自己最终将会死在某一次不长眼的劫掠中,然后尸骸变成海里鱼类的食物。
  所以在上次被辛老七放过之后,他就带着一些还愿意跟着自己的手下找到了一个地方安定下来。
  建屋、开荒、捕鱼……
  曹七渐渐的找到了当年在家乡的那种生活感觉,对此他很是迷恋。
  他会在干活的途中坐在田坎上,然后眺望着远方,静静的想着家乡,想着那个被自己干掉的粮长。
  那个粮长很贪婪,每次收粮都会动手脚多收一成左右,若是谁敢指出他的错漏,他当时会笑眯眯的认错,很是谦逊。
  曹七的父亲就是当众指出了粮长动的手脚,然后粮长恍然大悟的认错。
  然后……不过是两天后,曹七的父亲就‘犯事’了。
  再然后,他的父亲就死的不明不白的。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当时平静中带着些悲伤的曹七会在安葬了父亲之后……
  那是半年后,曹七一直很老实的生活了半年后……
  “七哥,有人找。”
  曹七回身看去,就看到下游那个村子的一个村民被手下领了过来。
  “可是有盗贼?”
  曹七觉得自己心中被隐藏的杀戮欲望又被引燃了,他的眼睛有些发红,双拳紧握,盯着来人问道。
  来人一脸欢喜的道:“七哥,是兴和伯来了,找你过去说话。”
  “兴和伯?”
  曹七的心中七上八下的,压下了手下的惊惶,然后跟着来人往下游走。
  等看到停在海上的巨舰后,曹七反而放下了担心,一路过去。
  “见过兴和伯。”
  他是下跪行礼,方醒指指身边的朱高煦说道:“这是汉王殿下。”
  曹七的心中一惊,急忙转过去叩首。
  朱高煦不耐烦这个,就问道:“方醒,你找他来作甚?”
  方醒招手让曹七起来,然后问道:“这边可有人袭扰?”
  曹七恭谨的说道:“伯爷,这边……有些野人。”
  “野人?”
  方醒说道:“那些可以招抚。”
  所谓的野人,就是山里的部族。那些部族就是山地之王,若是清剿的话,方醒估摸着就和游击战一样,到时候得不偿失。
  朱高煦一听就大失所望,盯着曹七问道:“可还有贼人?”
  曹七的腿有些哆嗦,他堆笑道:“殿下,有,以前倭寇猖獗的时候,小琉球没少被他们欺负,后来大明灭了倭国,不少人都偷渡了出来,只是沿海大明水师查的紧,他们一路就到了小琉球这边……”
  他说的紧张,方醒听着也觉得累,可朱高煦却霍然起身,喊道:“拿本王的甲衣来,整队,咱们去杀敌!”
  方醒捂额道:“殿下,这时候出兵,军士没休息好啊!”
  “兵贵神速……”
  朱高煦想了想,感觉自己因为坐船而有些萎靡,就气恼的道:“罢了,先弄清楚那些倭寇在何处,斥候马上去。”
  军中的命令不能打折扣,斥候们哪怕是还有些不适应,可依旧是检查了兵器马匹,还去要了干粮。
  曹七看着那些斥候的装备有些艳羡,当年他要是有这些东西,兄弟们要少死多少人啊!
  “你去带路。”
  朱高煦不由分说的就把曹七当做了自己的手下,“不用去拼杀,悄悄的把那些倭人待的地方查清楚,然后回来就有赏赐。”
  一旦涉及战阵之事,朱高煦就会变得有条有理。
  曹七点点头,他知道这是个机会,只要能办成了此事,以后他就算是回到中原,那些人也拿他没办法。
  不过立功的心思他还是有的,所以他请示道:“殿下,小的以前有些弟兄,如今都在上游,都是些敢拼杀的汉子。”
  朱高煦的眼神一冷,说道:“若是在两国大战时,你这等话就是取死之道,去吧!”
  曹七被吓了一身冷汗,等和方五会和后就低声问道:“大人,小的那话可有什么忌讳的吗?”
  方五指指边上一匹空马,曹七点头道:“小的会骑马,以前抢过那些船,后来弄到了几匹马……”
  等他上马的拙劣姿势被人发现后,顿时斥候里一阵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