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醒看看门外的辛老七等人,就知道这厮是出去吹嘘了。
——看看!看看!你们说我的菜不好,今日连贵人都来吃!
方醒微微一笑,并未介意。
丢一颗花生米进嘴里去,品味着,然后喝一口小酒,方醒觉得等土豆他们长大了,自己过过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这时外面进来一人,辛老七他们并未阻拦。
“见过伯爷。”
徐庆拱手,方醒指指对面说道:“坐,想吃我就让店老板回来做饭。”
徐庆看看这个小门脸,再看看方醒的面前只有一盘花生米,就赶紧说道:“伯爷慢用,在下却是吃过了。”
这是嫌弃了!
方醒不介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他不能强加于人。
“查的怎么样了?”
方醒问道。
徐庆低声道:“在下本来根据出货的地方查到了宁波府,只是伯爷您先下手一步。后来在下就继续查,发现有人出货,是香料。”
方醒嚼着花生,喝了口酒,眸色淡淡的看着门外。
徐庆这才发现自己不自觉的卖了关子,就赶紧说道:“在下叫人顺着摸了过去,结果查到居然是福/建那边的人,不过这人在慕简被抓之后就收手了,连船都烧了。”
“够果断!”
方醒点头道:“这等人不从政可惜了。”
徐庆问道:“伯爷,可要在下继续盯着这人吗?”
方醒摇了摇头:“不必了,有慕简作筏子就够了,福/建那边多山,冒险下海的人多不胜数,大多去了吕宋和小琉球等地……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不必打压,等宝船再次下海之后,这样的事情自然会断绝。”
民间贸易目前不好开启,得等大明对大海敞开怀抱,控制住了各条航线才行。
“那人叫做褚茂,伯爷,估摸着他是察觉到了在下的追查……”
徐庆走了,他现在的生意越发的大了,甚至还卖到了塞外。
兴和堡那边正在建城,速度缓慢。而建城需要无数的物资,其中就包含了食物。
朝中有人说这是耗费钱粮,可方醒看到的却是拉动需求。
当那座城市修建好之后,大明在塞外就有了坚实的据点,以此为中心,周围都是大明的牧场和田地。
没有城市就没有人烟,这是目前塞外的形势和汉人的习惯所决定的。
这时外面传来了家丁拦截的声音,方醒皱眉问道:“何事?”
外面马上安静了,稍后辛老七进来说道:“老爷,那人说是来请罪。”
方醒想了想,没想到是谁,就说道:“让他进来。”
稍后一个黑瘦的男子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你是何人?”
“小的褚茂……”
“有趣!”
方醒打量着褚茂,发现他的手很粗糙,身上穿的也不是好料子。
“你有何罪?为何不去官府自首?”
辛老七就站在褚茂的身后,手握刀柄,只需方醒一个暗示,或是褚茂突然暴起,他就能一刀剁了他。
“伯爷,小的走私海外,罪不可赦。”
褚茂说完后,大堂里静悄悄的,只有方醒嚼花生米的声音。
“红皮不该剥,连皮吃才健康。”
方醒拍拍手,起身道:“你跟本伯来。”
走出大门,方醒看到老板在对面屋檐下和人吹嘘,就让人去结账,然后他和褚茂一前一后往外走。
“为何走私海外?”
“小的家里穷,村里也穷,没了活路……”
天气有些热,方醒走到一棵大树下躲避,褚茂却不敢进去,只在树荫边上站着,身后是辛老七和小刀。
“小的自知所犯的事大,所以在……查到那位徐掌柜是伯爷的人之后,小的知道……只是小的并没出海逃窜,只恳请伯爷放了村子里的人,小的愿意伏法。”
“那么博爱?”
方醒看了看他的眼神,发现全是坚定,就心中一动,问道:“为何要护住村里的人?”
褚茂垂首道:“伯爷,小的小时候家贫,全靠了村里人救济,所以……后来小的出海之后,就……帮补了一下。”
方醒笑了笑,觉得华夏文字真是博大精深,随便换个词就有不同的含义。
“可是一个村子都参与了出海走私?”
褚茂的双腿一软,辛老七喝道:“这是外面,不许跪!”
说完他指指左右,家丁们马上盯着了那几家店铺。
褚茂撑住了,说道:“是,只是主犯是小的,村里人只是帮着装货卸货……”
方醒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褚茂,觉得这厮有些以后郑家的雏形。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年少时也是窘迫,后来跟着出海经商,这才积累了经验和资本,以后慢慢的跟着李旦变成了商人兼海盗,最后纵横一时。
“那边干你这行的有多少?”
福/建到处是海岸,禁海禁海,除非是用以后蛮清强行迁徙,烧毁家园的作法,否则肯定是禁而不绝。
褚茂心中冰冷,说道:“伯爷,小的在海上曾经遇到过十多批……”
“旧港那边没发现你们吗?”
施进卿现在应当是在担心大明的海洋政策,估摸着也没心思去打击这些走私商人。
褚茂老老实实地的说道:“有发现,只是他们看着懒洋洋的,给些好处就放了。”
方醒微微叹息:宝船不过是延期了一年没有出海,各方的的反应让人失望。
但却印证了方醒的话——威慑不到,大明的威严就无法彰显!
第1681章 以民代军?
“走私海外……”
朱瞻基有些不渝的道:“此事当严惩,否则不足以震慑那些贪婪之辈!”
“是穷人!”
方醒无奈的道:“若是慕简那等人,拿了就拿了,可那个村子都靠着褚茂出海养活,你断了他们的活路,那他们只能外逃。每年因为想逃到小琉球和吕宋等地死于海上的有多少人?”
这个年代靠着小船偷渡海外,那真是拿命在冒险。
“他们只是为了求活,瞻基,你应当要反思他们为何活不下去,而不是为了禁止而禁止,那是僵硬而……”
“何不食肉糜!”
朱瞻基点头表示受教了,目光锐利的道:“福/建之事迟早要解决掉,那些占地的地方必须要清理,与百姓争地……”
方醒却不想朱瞻基和那些势力对上,说道:“福/建既然地少,那就移民吧,他们宁可冒着葬身鱼腹的危险出海,那肯定愿意移民,多移些,再冷眼看那些人。”
朱瞻基眼中的厉色闪过,说道:“且等以后吧。”
太子和皇帝的政见不合,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你这样很危险,你需要等待,就算是等到你了,你也无法一蹴而就。”
方醒觉得朱瞻基还是把国事考虑的太简单了些,就如同是朱高炽一样,最后才恍然大悟。
“我有个想法,你看看行不行!”
方醒斟酌了一下,说道:“宝船暂时无法出海,就算是能出海,可也无法做到长期在西洋保持存在,所以……”
朱瞻基看出了方醒的犹豫,就笑道:“德华兄,咱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方醒抬眼,看到的是微笑和……信任。
这个太子长大了,成熟了!
“大明要长期保持在海上的存在,我认为……以后大明将会不断扩充舰队,而由此产生的损耗将会从海外得到补偿。”
方醒的语速很慢,他皱着眉,在慢慢的思索着。
“苏门答腊以内的海域必须要完全控制,任何外来船只都必须要得到大明水师的允许才能进入,瞻基,这片海是大明的海,一定是!”
“是,一定是!”
朱瞻基鼓励的道,眼睛明亮。
方醒说道:“而在目前这个态势之下,必须要加入民间力量来控制和监控那片海域,你觉得如何?”
这话如果传出去,估摸着不少人会说方醒喝多了。
可朱瞻基却在沉吟着,良久,就在方醒有些失望时,朱瞻基点头道:“可以,既然禁而不绝,那我们就应当因势利导,拉拢一部分人为己用。”
……
可这是走私海外,而领头的人居然是大明皇太子,这个要是泄露出去,方醒觉得就像是原子弹爆炸,会把大明从上到下炸晕。
“此事你别插手,我来弄,就算是事泄,最多是拿了爵位……”
朱瞻基的事情很多,他每天要听取和处置南方的政事,这是朱高炽给他的权利。而且关于各地整顿小吏之事也全在他这里汇总。
方醒看看门外等候的吏部尚书魏智,起身道:“就这么弄,我会让贾全跟进。”
让贾全跟进此事,就是让朱瞻基掌握的意思。
再好的关系,可在公事上还是要谨慎些为好。
……
“娘,月儿,我回来了。”
李二拎着两根排骨进家,他新娶的媳妇陈氏赶紧迎出来,有些忧愁的问道:“夫君今日可找到活了吗?”
“老二回来了?”
李二的母亲左手扶墙,右手摸索着出来。
陈氏赶紧过去扶着她,李二说道:“找到了,在一家米店里做伙计,挣的钱,加上我以前的钱,咱们家能过好日子。”
“好好好!老二好好的干,月儿在家也能做些活计,等有了孩子,这个家就圆满了。”
李二听到母亲这般说,就笑道:“娘您放心,我这有些积蓄,苦不了孩子。”
他当年做海盗时在外岛和宁波府都存放有财物,前段时间他去了一趟藏匿的地方,取了些宝石回来卖了。
但是为了掩人耳目,他还是去找了个活计,免得被人盯上。
只是可惜了那些金银,拿出来也没地方换宝钞和铜钱。
等吃完晚饭后,陈氏陪着婆婆出去溜达,顺便和邻居熟悉一下。
对于李二陈氏是满意的,两人都是大龄未婚,在这个时代较为罕见。而李二不是那种打媳妇的粗汉。婆婆虽然看不见,可人很慈善,每日都说要找活干,就是不肯歇下来。
等回来后,陈氏伺候婆婆洗漱上床,然后就去了卧室。
卧室里,李二坐在床边,灯光下看着有些呆呆的。
“夫君……”
李二抬头,哦了一声后,指指身边。
陈氏坐在他的身边,说道:“婆婆很高兴呢,和那些街坊聊了好些时候。”
“辛苦你了。”
“不辛苦,婆婆和那些街坊没两下就熟了,那些街坊说以后有事就说话。”
李二从枕头下面摸出一个纸袋递给她,陈氏打开看了一眼,呀的一声,下意识的就把纸袋给盖上了。
“夫君,哪来那么多钱?”
陈氏紧张的道:“夫君,日子苦些妾身也行……”
“你想哪去了?”
李二打开纸袋,把里面的宝钞拿出来,轻飘飘的说道:“这是为夫当年挣的钱,我不瞒你,当年被那慕简用母亲威胁出海时,我真是想动手宰了他一家……幸而遇到了伯爷……”
两人在媒人的撮合下成亲后,李二并未隐瞒自己的过往,而陈氏也坦然接受了。
“夫君,您受苦了。”
对于这个男人,陈氏渐渐的多了些爱慕,只觉得自己这些年无人问津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这些钱钞你哪日去换些铜钱回来日用,记住别露财就是了,免得被人惦记。”
……
秋天的气候宜人,白天热,可早晚却凉快。
和妻子折腾了几次后,等她沉沉睡去,李二蹑手蹑脚的出去。
他先看了母亲,然后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翻墙出了家门。
这是新地方,他必须要观察是否有人在盯着自己。
这一带都是普通人家,但家境都算是不错,所以看着街道整齐。
李二顺着后面慢慢的前行,不时看看左右。
等到了街尾时,他躲过了一批巡街的军士,然后大胆的跟在他们的身后,从前面回家。
到了家门前时,李二松了一口气,正准备翻墙进家时,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瞬间李二就装作是经过家门的小偷往前跑。
刚跑出几步,身后的脚步声却停了,李二心中绝望,以为是对方在使用弓箭。
可身后却传来了一个李二有些熟悉的声音。
“李二!”
李二的身体一僵,然后止住脚步,缓缓回身。
“大人。”
辛老七站在他家的门口,沉声道:“大晚上的你出来作甚?”
李二看到了辛老七身后的方醒和家丁们,苦笑着近前就准备跪下。
方醒一身的尘土,皱眉道:“别跪了,你家可方便,本伯还没吃饭。”
方醒不想去府衙,可客栈都关门了,要去的话得找巡城的军士带着去。
李二跪下惶恐的道:“伯爷,小的家中就母亲和媳妇,小的叫了媳妇起来做饭。”
“可以,顺便让你媳妇知道你不是匪类。”
方醒开了个玩笑,李二却感激涕零的跪下道:“多谢伯爷。”
方醒没想到他居然看重这个,心中微动,就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我便在这条街露个面吧。”
李二瞬间知道方醒找自己怕是有大事要办,赶紧起身开门。
而前方的巡城军士也听到了这边的动静,叫喊着抓贼就跑了过来。
“老七去应付一下,就说我在此。”
方醒既然要收李二的心,自然不会吝啬曝光。
辛老七过去拦住了巡城军士,低声说了几句,然后拿出东西给他们看了看,顿时那些军士都跪了。
“这个习惯不好。”
方醒觉得动不动就下跪的习惯真的是让人头痛。
皇帝出行百姓都只是躬身行礼,可一个伯爷出来却要下跪,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第1682章 熟人相见(为书城的盟主:‘开心就好’贺,加更!)
县官不如现管!
这是方醒的觉悟,却悲哀的发现自己无法止住这股子风潮。
兴和伯居然夜里来了这里?
那些军士看到了辛老七给的文书,那是朱瞻基发出来的,等方醒等人进了李二家后,顿时就有人问来历。
“这李二我知道,刚搬来没多久,落户好像是府衙那边直接办的。”
“啧!他这是在府衙有关系?可那也轮不到兴和伯来找他呀!而且是晚上来,多半是有事……”
“以后让兄弟们留神,别去骚扰了他家。”
“谁敢啊!兴和伯的性子可是那个啥……欺负了他的人就别想好过。”
……
当李二的媳妇见到方醒后,已经被吓呆了,而他的母亲却是连声让李二去把她刚养了没多久的鸡杀几只,然后又让媳妇去取酒。
“伯爷,您是从金陵一路赶来,想必是找老二有事,您只管吩咐,老二要是不尽心,我就打死他!”
李二尴尬的点点头,方醒说道:“我这一路从金陵赶来找李二确实是有事,是想让他为国效力,以后你们安心度日,昂首挺胸的,谁敢欺负你们,只管报上我的名号。”
“多谢伯爷,我就是担忧老二,如今伯爷看中他,那我此刻死去都没什么遗憾了。”
李二的母亲千恩万谢后,就知趣的去休息了。
李二叫媳妇去做饭,辛老七看到院子里有水井,就请方醒去洗脸。
哗啦的水声中,方醒舒坦的说道:“这般日子倒也惬意,你觉得如何?”
李二在边上拿着胰子,楞了一下说道:“小的就想在此侍奉母亲百年,然后和媳妇生几个孩子……”
方醒接过胰子洗洗手,随口道:“老婆孩子热炕头,确实是好日子。人这一辈子啊就这么回事,平平淡淡是过,为国效力也是过,你可还敢下海吗?”
这是要让我……加入水师?
李二想起军户的苦楚就有些犹豫,不过方醒于他有大恩,所以他坚定的道:“小的听从伯爷的安排,绝不给伯爷丢脸。”
方醒甩甩手上的水,淡淡的道:“我的脸不是谁都能丢的,所以你的任务就是……保住自己的命,然后别给大明丢脸!”
李二只觉得心中一团乱麻,却理也理不清,就大胆的问道:“伯爷,敢问是要小的去水师吗?”
方醒笑了笑:“让你去水师的话,我何必兼程从金陵赶过来?”
李二的心中一松,方醒说道:“我要你再次下海,还是做买卖。”
“伯爷,朝中禁海了呀!”
“他们禁他们的。”
方醒不屑的道:“你的人上次都没动,这次你把他们召集起来,船只我调配给你最好的,就一件事,半商半盗!”
厨房里一阵香味飘过来,方醒闻到是炖鸡的味道,他摸摸肚子,说道:“商,就是交易,货物自然由我这边提供。至于盗,我许你劫掠那些私自贸易的外邦人。”
李二觉得这活就像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伯爷,此事倒是不难,小的那些兄弟也能拼杀。”
“拼杀?”
方醒摇摇头道:“兵器我会给你们准备,但是你们最重要的就是巡查大明到苏门答腊这一带海域,发现异常马上回来报信,另外……旧港可以作为你们的基地,必要时可以在那里躲避或是求援。”
李二已经傻了,他喃喃的道:“伯爷,小的以前是海匪啊!”
“海匪怎么了?”
方醒说道:“不乱杀无辜的海匪就是好海匪!”
……
再次回到金陵,一路疾驰的方醒几乎要累瘫了,只是挂念着莫愁和孩子,强撑着进去。
一进小院,方醒看到那个御医已经在了,而莫愁正欢喜的被要弟搀扶过来,就强笑道:“是要生了吗?”
看到方醒有些腿软的模样,莫愁噗嗤一声就笑了,说道:“老爷,还没,要下个月。”
方醒的腿一软,然后说道:“那就好好的歇息,我去洗澡。”
他担心的是无依无靠的莫愁,他见到张淑慧和小白生孩子时的煎熬,可张淑慧有娘家人,小白后来也找到了娘家。
而莫愁却孑然一人,若是他不在,那就是孤苦无依。
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你的呢?
改造的蓬头下,方醒任由温水从头顶倾泻而下,想起了和莫愁的过往。
是交趾那个帮着父亲开饭馆的女孩,还是那个站在路边,垫着脚冲着我招手,没得到回应就皱着那秀眉的忧郁女孩……
我拿什么来抚平你的眉头呢?
……
一群使者在金陵城中待到了现在,郑和也出海了,可却说是试航,所以不能带他们。
金陵虽然繁华,可被限制消费的使团们却只能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流口水。
这样的日子分外的无聊和压抑,所以当看到贾全出现在驿馆时,那些使者都不顾矜持的围了过去,七嘴八舌的问着归期。
贾全皱眉道:“继续等待,朝中自然会做出安排。”
“大人,可我们已经等了许久了!国中怕是要担心我们是不是……出事了。”
“是吗?”
贾全盯着这个使者,冷冷的道:“在大明,只要你等安分守己,只要你国安分守己,那就不会出事。”
那使者的嘴角扯动几下,最后化为一个谄笑。
就在金陵的江边,浩大的船队就停泊在那里,一旦北平的旨意下来,随时都能再次出海,讨伐不臣。
这就是震慑!
贾全看到这些使者都讪讪的退开,不禁对方醒所说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施二姐就在不远处看着,当贾全走向她时,她看到了那些嫉妒的眼神……几乎能喷火。
“施二姐,伯爷有请。”
在那些使者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施二姐跟着贾全去了。
……
“见过伯爷。”
施二姐行礼后,看到方醒在画画,就赞道:“伯爷文武双全,丹青居然也能为,让人羡煞。”
方醒画完了最后一笔,把册子拿起来给施二姐看。
这是什么?
施二姐看到一个胖嘟嘟的和尚正在指着一个猴子,而那个猴子若不是仔细看,会误认为是人。
“坐吧。”
方醒把册子收起来,心中有些懊悔自己要画完西游记的誓言。
“最近有几艘船要出航,你跟着回去。”
方醒活动着发酸的手腕,淡淡的道:“此次回去后告诉施进卿,大海还是大明的!”
施二姐起身激动的道:“伯爷,朝中许了宝船出海了吗?”
方醒点头道:“会的,相信我,回去后告诉那些心存大明的人,大明不会抛弃大海,不会抛弃他们,任何人被欺凌,大明水师将会为他讨回公道。”
这话若是别人说的,施二姐大抵是当放屁。
可方醒说的话却没人敢不信!
当年的瓦剌也是不信,结果瓦剌这个曾经代表着强大的词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而倭国也不信,结果大明水师渡海而来,一击灭国,令诸夷震怖!
那么就是太子和兴和伯在朝着这方面使劲了?
施二姐欢喜的应了,方醒微笑道:“扼守海峡,这是旧港宣慰司存在的最大意义,其后便是盯着周边,若有不臣,那就把消息传递过来。”
施二姐自然是忙不迭的应了,然后被贾全领着去见人。
“李二?”
当看到李二时,施二姐不禁脱口说出了这个曾经威震那片海域的海匪的名字。
李二穿着一身便衣,拱手道:“施二姐久违了,尊父女在旧港多年,今日见面不胜欢喜。”
施二姐有些懵了,她不知道方醒为何让自己和李二这个海匪合作。
第1683章 真病还是假病
“让他们回去,朕无事。”
乾清宫中,朱高炽躺在床上不耐烦的说道。
从三天前他头晕开始,朝政也跟着半停摆了三天。
而这也是外面人心惶惶的三天。
……
站在台阶上,黄俨笑眯眯的对等待的群臣说道:“陛下正在歇息,御医说无事。”
杨荣皱眉看着他,问道:“陛下可有交代吗?”
黄俨挑眉道:“陛下说,让各位大人回去。”
杨士奇忧心忡忡的道:“陛下若是无事,那就该理政……”
黄俨冷笑道:“金忠都能歇息,陛下难道就不能吗?你们也不想想,陛下从登基始,可有哪一日歇息过?铁打的人也熬不住!”
杨士奇点头道:“是了,陛下操劳过度,是该歇息歇息。”
金幼孜一直在观察着黄俨,等黄俨进去后,他说道:“这老狗看着得意洋洋,也不知道是在高兴什么。”
黄淮率先转身,杨溥跟上低声道:“内外隔绝消息终非长久之计……”
黄淮微微摇头,说道:“此乃禁忌,不可说。”
……
黄俨回到寝宫后,看到婉婉已经在了,而且皇后和郭贵妃也同时存在,让他不禁缩缩脖子。
“陛下,您该让太医院多来些御医,大家一起看看,说不准一副药就能康复如前……”
朱高炽靠在床头,看着婉婉进进出出的张罗着熬药——这是皇后的建议,在这里煎药,一切都放在眼皮子底下,那样放心。
朱高炽当然不想死,他的胸中还有锦绣需要一一施展在大明的疆土上。
郭贵妃看到自己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就笑道:“秋天干燥,陛下该去花园里走走,秋高气爽,让人心旷神怡呢!”
皇后袖手站在一边,冷眼看着郭贵妃在自说自话,而朱高炽却顾左右而言他的道:“让人把奏章搬来,梁中呢?让他来念给朕听。”
郭贵妃的笑容依旧,而皇后却有些厌倦了,说道:“陛下还是多歇息吧,那些外臣领了俸禄,陛下只需盯着他们即可,太过操劳只会让那些人变懒了。”
朱高炽点点头,皇后就福身告退,而郭贵妃却想留下来。
朱高炽干咳一声道:“你也回去吧。”
郭贵妃幽怨的看了他一眼,然后不舍的跟着皇后走了。
“父皇,喝药吧。”
婉婉不好掺和大人的事,只是把药端来,等朱高炽喝了之后,她也告退了。
梁中带着奏章来了,朱高炽闭上眼睛,然后听着,不时叫他重复某一段。
“拿笔来。”
朱高炽并没有让人代笔的意思,亲自在每一份奏章的后面写下了自己的处置意思。
“陛下,还有一份,是太子殿下的信。”
梁中留着这封信在最后也是有些想法的,朱高炽瞥了他一眼,说道:“朕没有那么小心眼,拿来。”
飞快的看了书信后,朱高炽闭目养神,半晌后,他说道:“瞻基想让方醒回京……”
梁中赶紧退后一步,表示自己绝没有干政的心思,同时多了些欢喜。
……
“陛下想让宗室三代之后可归于平民……”
杨荣并未对朱高炽的身体担忧,而是说出了一个可能。
杨士奇面色凝重的道:“若是陛下装病,那就说明此事……各位可有注意各位藩王的反应?”
黄淮不赞同的道:“陛下这一刀太狠了,三代之后归于平民,哪位藩王会乐意?下面估摸着已经在暗流涌动了。”
金幼孜皱眉道:“陛下在此事上过于操切了,那些藩王手中有护卫,若是闹腾起来,那就是处处烽烟……陛下为何那么急呢?”
杨荣的眸色微动,脑海中的那个念头转了一圈,最后却说道:“藩王的动向大概只有锦衣卫和东厂方能知晓,陛下此刻不朝,是想变吗?”
这是在猜测朱高炽是否软化了立场。
杨士奇摇头道:“陛下看似和气,可骨子里最是执拗,此事既然已经放了风,陛下肯定会一直推下去。”
……
张茂看到朱高炽无恙后,由衷的说道:“陛下身体无碍,臣也就放心了。”
朱高炽已经起来了,他穿了便服坐在门边,秋风吹过,让人惬意。
“你对大明的军队怎么看?”
朱高炽端着杯茶轻啜着,突然发问。
张茂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就仔细想了想,说道:“陛下,大明军队在击败哈烈之后,就已经成了骄兵,主要分布在北方,其中以京城最多。”
朱高炽看着外面的秋色,神态从容的道:“简略些。”
这是在隐晦的批评张茂说套话。
张茂拱手谢罪,然后说道:“陛下,大明军队有些臃肿了,各地卫所依旧按照先前的布置。可如今大明没有外敌,久不经战阵,那些卫所迟早会糜烂,还不如削去些。”
这话很大胆,让梁中都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北方如今并无大敌人,可大明却驻军几十万,臣以为当清理南方卫所,然后把北方的精兵打散分到南方去,几年一轮换,这样可保无虞。”
看到朱高炽依旧是云淡风轻的模样,张茂一咬牙,就出了重手。
“陛下,大明目前领军的大多是武勋,可几代之后,那些武勋的后代可能领军?大明以后还能靠谁呢?”
说完他忐忑的偷瞥了朱高炽一眼。
朱高炽喝了口茶水,眉间轻松的道:“泛泛之谈。”
张茂心中一紧,不禁大失所望。
“不过你本不是武人,所以只能在门外窥看,只见一斑。”
朱高炽很欣赏张茂,所以教导道:“要知道军队的利弊,你得先躬身,明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