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勋戚开刀可以,但却不可偏向。只是文官却不好弄,换了朱棣的话,肯定是要拿几个侍郎来杀鸡儆猴。而朱高炽却不会这么做。
  朱瞻基笑道:“我那姑母找到了宫中,听说很是闹腾了一阵,我趁机就出来了。”
  永平公主当年得罪朱高炽太狠,所以她大概是感到这次过不去了,于是就去闹一场。
  朱瞻基虽然没有详说,可方醒估计弄不好就是当庭哭朱棣。
  打个寒颤,为朱高炽同情一下后,方醒抛掉了这些事,说道:“此事与你无关,在兴和堡时,先帝就有整顿勋戚的念头,陛下也算是完成了先帝的心愿。”
  大明勋戚的堕落速度出乎了朱棣的预料,大抵也出乎了朱高炽的预料。此时大明四海升平,不整治一二,朱高炽这个皇帝当的就太窝囊了。
  一行人缓缓走过去,最后找了个村子,婉婉兴致勃勃的说道要下厨做饭,于是乎几个女人都被拉去了。
  这是村里家境最好的一家,男主人读过几年书,两个儿子彬彬有礼,很讨人喜欢。
  “来,我家的狗不会乱咬人的,来,咱们来玩吧。”
  土豆和平安拉着大虫小虫,然后招手让这家的两个孩子过来玩。
  男主人看出了朱瞻基等人的身份尊贵,就想阻拦。
  “无碍,小孩子尽管玩耍。”
  辛老七看了一眼厢房,女主人已经躲进去了。
  于是四个孩子就玩到了一起,和两条大狗在院子里寻幽探胜。
  而方醒就抱着无忧,和男主人闲聊了起来。
  “现在是种地还是干什么营生?”
  男子有些窘迫的道:“家里平时教些学生,内人做些针线。”
  “没想过去做些别的?”
  “学生……当年家父费了些银钱送了学生读书,只是未曾进学,后来就归家教授附近的孩子。”
  话虽然隐晦,可方醒还是听出来了,这位除去读书之外,啥都不会。
  这时无忧趴在方醒的肩头,不住的喊爹,方醒回身一看,原来是四个孩子在挖蚯蚓。
  男子面带怒色就想呵斥自己的孩子,方醒劝道:“小孩子该玩就玩,别逼的太紧了。”
  男子有些不服气的道:“贵人不知道,读书要从孩子抓起才好。”
  呃!
  方醒有些无奈的道:“是,从孩子抓起最好。”
  男子看到方醒说的勉强,就忍怒而去。临走前他本想叫回自己的两个孩子,最终却慑于方醒一行人的气势,不敢开口。
  方醒摇头失笑,转身时看到朱瞻基居然在指挥几个孩子找蟋蟀。
  “花娘,放菜了!放菜了!”
  厨房那边传来了婉婉欢快的声音,两兄妹到了这里,终于是放松了。
  吃了一顿素菜,一行人打道回府。
  到了京城,婉婉不舍的抱着无忧亲了又亲,然后才上车回去。
  朱瞻基临走前说道:“近期别管事,谁来求都别管。”
  方醒点头笑道:“我历来都不管闲事,你且顾好自己就行。”
  朱瞻基认真的答应了:“好,我在宫中如今不方便出来,德华兄,时常帮我去黑刺那边看看。”
  方醒心中一紧,盯着他说道:“我说过了,若是事不可为,我能带你走!记住了,谁都拦不住!”
  朱瞻基突然笑了起来,眉间全是爽朗:“德华兄多虑了,我不过是舍不得皇爷爷留下来的东西罢了。”
  ……
  回到家中,方醒叫来了黄钟。
  黄钟一见面就发牢骚:“伯爷,以前咱们府上在京城多少有些面子,如今那些人一看都是皮笑肉不笑,都在观望呢!”
  方醒指指对面,示意他坐下,然后慢条斯理的泡了茶,说道:“先帝四次北征,我自己出征的次数也不少,立下的功劳封个国公不差,所以,那些小人你何须理会。”
  黄钟摇头道:“伯爷你拒绝了封侯,那些人……哎!”
  “我要封侯何用?”
  方醒喝了一口茶,淡淡的道:“你记住了,公侯伯实际上都是一个样,荣辱皆在上面的一念之间,若是要动手,你是国公有何用?如今的魏国公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若不是国戚,早就被削了!”
  黄钟的眉头皱的紧紧的,低声道:“伯爷,可是陛下那边的态度有问题?”
  方醒摇头道:“不会,至少目前不会。后面的得看太子那边,我的底线就是太子不可动,不可辱。”
  黄钟唏嘘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陛下做太子时有仁名,可如今看来,手段却也是不差,那些想错的人怕是要倒霉了。”
  “我不管这些。”
  方醒知道目前是稳定期,所以动静不会大。等朱高炽坐稳后,等明年用了新年号之后,他的日子怕是轻松不了。
  “先帝四次北征啊!”
  方醒喃喃的说道,目光幽幽。
  是五次……还是四次?
  都乱了啊!
  关于作者代入书中角色的后果,很惨烈!
  再次重申,包括铃铛在内,我从没有去刻意的安排他们(它们)的过程和结局。
  而这一切都只是我代入进了这本书的后果。
  写到1499章时,我就蓦地想到了铃铛,莫名其妙的就想到了,在长枪破空而来时,我莫名其妙的就想到了铃铛。
  然后含泪写下了这一章,章节名:那一刻,殇!
  一条狗,用了殇这个词,内心世界丰富些的都知道,这是作者的内心写照。
  然后情绪陡然变得激昂和悲壮。
  然后,我想把朱棣,这位汉人的最后一位大帝,他的雄烈和不屈,还有老兵不死,我突然想把这些写出来,告诉大家,明朝不是你们看到的那样,它有不屈的君王,有俾睨世界的君王
  不管我是寻根探底,还是凭空臆想,可我认为,大明,这个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它从不缺乏骨气和血性!
  当时我的身体在颤抖,我发誓一定要把这些写出来,一定要写好!
  可从1499章开始,我并未卡文,兴许是那股子气在支撑着我,一直写,写了大战,写了朱棣
  我尽力而为,我热血沸腾,一蹴而就!
  我觉得从1499章开始,一直到朱棣的离去那里,我是凭着本能和自觉在书写一位帝王、一位战士的浓缩的一生。
  泪流满面!
  然后我的情绪就开始低沉,开始悲伤,不可抑制的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决定要书写朱棣最后的时刻时,我深知这个高潮会带来什么兴许有人会觉得兴尽了,该离去了!有人会觉得压抑,暂时离去
  可直至现在,我依然没有后悔!
  我很满意自己没有把朱棣这位大帝写砸,不然我会后悔,以及内疚,后面的估摸着都没心思写了。
  而后,黑夜中谁来点亮那盏灯,那盏孤灯
  太过代入,让我这几天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几乎是形容憔悴。
  惨烈!
  从不知道彻底代入一本书的后果会是那么的惨烈!
  但是却无悔!
  开始调整情绪了,我会慢慢的描述黑夜,慢慢的描述那位点灯人


第1511章 陪杀场的徐景昌
  方醒现在极其不愿意进宫,可出游的第二天,宫中来人唤了他去。
  一路进宫,方醒发现那些宫人们有些惶然无措。
  “这什么意思?”
  方醒指着一个走路差点跌倒的宫女问道。
  随行的太监本想端个架子,可想到这厮是个说动手就动手的家伙,只得解释道:“陛下想放些人出去,说是减少耗费,再说那些宫人离了爹娘,在宫中终老,也有些残忍了。”
  方醒面无表情的加快了脚步,他知道这些宫女们回家后会很艰难。
  这些宫女的年纪有大有小,小的还好说,大的……有人会为了一个前宫女的名头要了去,但估摸着不是续弦就是小妾。
  不过对此方醒却无能为力,不能插手。
  到了乾清宫,方醒进去看到的全是文官。
  此时的文官当真是人才济济,杨荣占了首领的名头,剩下的杨士奇、金幼孜等人,加上刚出来的黄淮和杨溥,文重武轻的格局基本显现。
  方醒行礼,任由那些目光盯在自己的身上,很坦然。
  朱高炽越发的威严了,他说道:“朕知道你不喜上朝,只是今日朕有些为难之处,你来参详一二。”
  方醒心中一个咯噔,看了那些文臣们一眼。
  杨荣端庄,目不斜视;杨士奇面带苦色,却不知为何;金幼孜面带微笑,多半是心情不错。
  至于黄淮和杨溥,方醒并不了解。两人都是严肃脸。
  六部尚书们都是一脸的倦色,看来今儿的事情议了许久。
  “居丧无礼,你说该如何处置?”
  方醒只觉得一记炸雷在头顶炸响,他瞟了一眼金幼孜,看到的依然是微笑。
  这些人都修炼成精了,很少会流露出得意、愤怒等情绪。
  方醒的大脑飞速开动,分析着此事的缘由,然后说道:“陛下,臣未在三法司任职。”
  这是婉拒了,而且用的还是不是本职工作,不方便插手的理由。
  吕震干咳着说道:“兴和伯,陛下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三法司之外的人也说了嘛!”
  方醒瞥了吕震一眼,最近这厮颇得朱高炽的看重,刚挂了太子少师的头衔。
  “陛下,臣以为当按律处置。”
  方醒毫不犹豫的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呃!
  吕震眼珠子都差点掉到了鞋面上——你是武勋啊!居然支持按律处置?
  文官大多对你抱着戒心,你总得要寻找盟友吧?
  方醒大义凛然的道:“陛下,先帝方驾鹤归去,这些人怕不是在试探您吧?要下手!下重手整治!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者!”
  呃!
  朱高炽瞥了左右一眼,让方醒惊讶的是,出来的居然是杨溥。
  杨溥的神色看着很严肃,据说从诏狱出来之后,他大多是以这个形象示人。
  “兴和伯,此番犯禁的人颇多,若都按律处置,怕是会人人自危,本官以为,当拿几人处置,以儆效尤。”
  方醒漠然,随后朱高炽就给出了处置人选。
  “定国公和富阳侯……”
  朱高炽的面色陡然一变,憨厚不见了,那眼睛微眯,竟然有凌厉之色。
  “……此二人大不敬,富阳侯的父亲去的早,无人教养,不知礼义,着吏部去了冠带,户部去了爵禄,爵号称呼留存,去国子监司业处读书十年,长进了就还给爵禄,不长进……那便削爵为民。”
  李茂芳要倒霉了!
  方醒对此是乐见其成,只是……徐景昌呢?
  朱高炽依旧缓缓的在说道:“定国公的父亲去的早,无人教训,着吏部……不长进,那便削爵为民。”
  一模一样的处置方式,这个……
  方醒随即以身体不适为由告退。
  身体不适是个好借口,特别是北征之后,那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借口。
  回到家,把这事儿告诉了解缙和黄钟,结果黄钟就笑了。
  “伯爷,定国公家中的老夫人才去啊!”
  方醒瞬间就明白了朱高炽的意思。
  解缙一副我早料到了的得意神色说道:“当今陛下在做太子时多有隐忍,可这人啊!若是他只会一味的忍,上次估摸着就过不去了,所以啊!看着宽厚的人,其实最记仇!”
  “永平公主这些年一心给当今陛下下绊子,这下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女人的心思很古怪,也不知道朱高炽是哪得罪了永平,就这么不依不饶的和朱高炽作对。
  黄钟沉吟道:“那定国公是为何?”
  徐景昌可没有针对朱高炽做什么,为啥跟着倒霉。
  而且徐景昌的老爹徐增寿,那可是朱棣的铁杆啊,朱高炽这是想干啥?
  ……
  徐景昌的母亲过世,方醒当然是要去一趟。
  等到了定国公府时,看到外面冷清清的,方醒就问了管家。
  管家不屑的道:“伯爷,那些都是小人,墙头草,以后有他们后悔的时候。”
  方醒一路到了灵堂,一套仪式搞下来,徐景昌就亲自陪着他出去奉茶。
  几天没见,徐景昌看着瘦了些,有些憔悴。
  “节哀!”
  方醒按照套路安慰了几句。
  “运气啊!”
  徐景昌却一脸的庆幸,唏嘘道:“家母方去,正好遇到这事,哥哥我这是陪杀场啊!可有的人却看不清,真以为定国公府要倒了,都派了管家或是儿子来,欺人太甚啊!”
  方醒眉心微跳,低声道:“你的意思是说……陛下是想弄李茂芳?”
  徐景昌挑眉道:“哥哥我老老实实地在家,最多就是做做生意,说我居丧在家留宿,可那些吃酒肉的怎么说?朱勇他们怎么说?”
  “好歹先帝是我姑父,再说老二憨傻,老三阴险,我多傻才会去支持他们?哎!陪杀场,顺便给陛下当做那只鸡揍一顿,警告那些猴子。”
  方醒心中已经完全摸清了此事的脉络,说道:“那是因为你是国戚,国戚国戚,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拿来作伐也是亲近。”
  徐景昌点头称是,面色渐渐的和缓。
  方醒稍坐一会儿就告辞了,等出去时,看到了不少马车,一问……
  管家鄙夷的道:“伯爷,您来府上祭奠的消息一出,好些家都来人了。”
  方醒失笑道:“方某何时成了前锋了?可笑!”
  管家堆笑道:“您是太子之师,他们自然是信得过的。”
  方醒摇摇头,上马而去。
  北平城中依然是人来人往,朱棣离去的影响渐渐消散。
  方醒饿了,就找了家卖糊涂面的小摊坐下。
  说起来糊涂面虽然不是方醒首创,可经他几次整治之后,吃过的那些人都说好,于是外面那些心思活络的商家也跟着弄了出来。
  “哎!这兴和伯吃了都说好啊!,您说好不好?”
  那摆摊的男子用锅铲铲着锅里的面条,不时得意的吹嘘着。
  “来一碗,多加辣椒。”
  方醒坐下后,身后就来了一人。
  “伯爷。”
  “坐。”
  贾全在方醒的侧面坐下,漫不经心的说道:“姓郭的厉害。”
  “哦!”
  “公主无碍!”
  “好。”
  贾全随即起身走了,方醒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糊涂面,然后大呼痛快。


第1512章 初露锋芒的新帝
  皇帝轮流做,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后宫之中亦是如此。
  皇后张氏出身普通,父亲不过是指挥使而已。
  而郭氏却是郭英的孙女,开国功勋的后代,这就是贵族和普通人的区别。
  可皇后凌厉,有时候连朱高炽都得退避三舍。
  “看来这郭氏……是陛下真心宠爱,还是想推她出来和皇后打擂台,好平衡宫中的势力!”
  “谁知道呢!”
  书房里,方醒打个哈欠,拿起蒲扇摇动几下。
  “皇后可不是省油的灯,郭氏若是不收敛,以后多半会倒霉。”
  黄钟对皇后的手段很是钦佩,认为郭氏是在自寻死路。
  “我只关注太子和公主,其他人随意。”
  黄钟回头看看门外,然后低声道:“伯爷,太子地位稳固,公主……按照皇家的规矩,公主还得等几年才会招驸马呢!”
  “太子稳固也不稳固。”
  方醒皱眉道:“陛下多子,谁不想成为将来的太后?不过在陛下诸子之中,并无出类拔萃之人,小心为上吧!”
  人心永不满足,这一点从朱瞻基的两个儿子身上就能看出来。
  土木堡之变后,双皇相争,最终英宗复辟成功。
  “一屁股烂账啊!”
  方醒觉得皇家的事真的麻烦!
  ……
  朱高炽的所有儿子中,大抵是朱瞻墉最为落魄。
  “新乡郡王也不错,只是为何不让我就藩?”
  封了郡王之后,朱瞻墉依旧不肯在宫中待着,求了特例,每日来知行书院上课。
  岳保国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你整日炫耀什么?郡王了不起吗?”
  “我哪炫耀了?”
  换了别个,朱瞻墉非得要辩驳一番不可,可岳保国不行,这位可是院宠,不管是方醒还是朱瞻基都关爱有加的学生。
  朱瞻墉郁闷的道:“宫里闷得慌,就藩至少我可以在府里随意折腾。”
  “天天吃肉喝酒?”
  岳保国有些艳羡,他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而书院的伙食是荤素搭配,让喜欢吃肉的他分外的不满。
  朱瞻墉忍笑道:“天天吃你也会厌烦,还是书院的伙食好。”
  岳保国不信,“听说宫中顿顿吃肉,夜宵都吃肉。”
  “好,哪日我带些出来给你尝尝。”
  岳保国一听就乐了,说道:“看在你诚心的份上,那我就给你说说吧。你不能就藩,那是因为牵制,嗯,是牵制。”
  朱瞻墉的面色微变,喝问道:“你从哪听来的话?”
  岳保国还小,他被吓了一跳,然后说道:“别人说的。”
  “谁?”
  “不告诉你!”
  朱瞻墉看着岳保国一溜烟就跑了,不禁苦笑着。
  “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不只是朱瞻墉,朱瞻基现在就很苦恼。
  “臣见过殿下。”
  “权大人多礼了,请坐。”
  眼前这位一板一眼行礼的老人,乃是大明朝有名的孝子,朱高炽提拔他做大学士都要先说自家不通政事,会误国的孝子。
  权谨坚持行礼完毕,这才坐在了椅子上,板着脸道:“殿下,陛下令臣随侍东宫。”
  朱瞻基只觉得脑门在蹦跳着痛,他强笑道:“权大人德行高深,这是本宫的福气。”
  权谨说道:“殿下,臣以为当亲君子而远小人,殿下这边若有小人,臣必然是要呵斥的。”
  这位刚被朱高炽给了个文华殿大学士的头衔,堪称是辅国重臣了。可他却严词拒绝,说自己没这个本事担任此职。
  而朱高炽也很有趣,直接说了:我不是要你来当官,而是要你来做榜样。
  于是朱高炽令群臣向权谨学习,然后就把老先生派到了朱瞻基这里。
  儿子啊!你看看这位老先生,跟着学学孝顺才是正道啊!
  朱瞻基和权谨应付了一阵之后得到了解脱,然后一溜烟就跑了。
  ……
  “要以孝治天下!”
  朱高炽扬着手中的奏章说道:“蹇义,你行事谨慎,可却失了担当!你在怕什么?想一团和气?吏部不需要一团和气!”
  蹇义出班请罪,朱高炽皱眉道:“吏部要清理各地官员,朕说了,大明不需要那么多冗官,该取消的就取消,少些官吏,百姓过的更安生,朝中也少拨些钱粮……这些可都是民脂民膏!”
  蹇义大惭,夏元吉也出班请罪,随后群臣集体请罪,蔚为壮观。
  朱高炽脸上的肥肉颤动几下,语重心长的道:“各地官吏要甄选,贪鄙的、不称职的、尸位素餐的,都要清理出来,不必要的官位都取缔了,诸卿,大明依然很难,朕请诸卿携手,咱们君臣一心,可好?”
  群臣纷纷应了,朱高炽欣慰的道:“北方大敌皆灭了,如今大明四海升平,正是休养生息的时机,各地要劝耕,要下去巡查,那等坐在衙门里当官的人,都该回家种地去!”
  朱高炽上位后,大家都以为这位会温柔如水,可谁曾想朱高炽几记组合拳出来,让百姓欢呼的同时,百官却懵逼了。
  而朱高炽看着这帮子人,心中生出豪情的同时,也有些疲惫。
  预料中的君臣和谐并未如期而至,反而勋戚在被敲了一闷棍之后老实了。
  气氛有些凝滞,夏元吉就出班道:“陛下,郑和的船队已经准备好了,是否按时出海?”
  郑和出海是朱棣在时就确定下来的,为此还新建了不少船只和准备了不少货物。
  朱高炽毫不犹豫的说道:“宝船出海靡费不少,于国于民好处不多,停了。令郑和在金陵坐镇看守。”
  “陛下英明。”
  一阵歌颂之中,金忠的欲言又止的长叹了一声。
  宝船出海可不只是贸易啊!最大的目的是宣威,维持大明对外海的威慑。
  一旦取消之后,大明实际上就自绝于海洋,自绝于那些藩属国,后果会如何?
  在金忠的忧虑中,朱高炽微笑道:“往年云南和交趾多有扰民,如今也一并取消了,那些人全数叫回来。”
  云/南和交趾被搜刮不少,特别是交趾,当年可是因为搜刮过甚才导致了反叛,朱高炽这算是拨乱反正了。
  蹇义问道:“陛下,那些流放的官吏是否也叫回来?”
  建文朝和永乐朝的不少官吏都被丢在交趾等地,所以蹇义一问,群臣都静静的听着。
  朱高炽点头道:“回来吧,让他们各自回去。”
  群臣此刻的心中有欣喜,还有些失望。
  返归原籍,这是一个喜讯,但不能官复原职,却是个噩耗。
  现在那位对待官员严苛的皇帝已经走了,正是做官的好时候啊!
  在场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故旧在流放地,所以顿时大失所望。
  朱高炽眯着眼,心中不知道在想啥,最后说道:“吏部要甄别,那些不可赦的记得报上来。”
  群臣心中一震,知道这位皇帝终究不是一味的仁慈。
  给你们希望,给你们好处,但是尺度还得要朕来把握!
  除去弱智之外,就没有一个皇帝是简单的。


第1513章 拿方醒当测试靶子
  一大早张淑慧就要进宫了,这是她和太子妃约好的,主题就是斗女。
  宫中才重新调整过,方醒不放心,于是就陪着一起去了。
  到了宫门外,方醒叮嘱道:“记得看好无忧,谁若是惹事就招呼一声。”
  张淑慧笑着应了,然后就伸手去接无忧。
  “爹……”
  无忧返身抱着方醒的脖颈,糯糯的喊了一声,方醒顿时就舍不得了。
  “要不……咱们还是回家吧。”
  张淑慧笑的打颤,“夫君,都约好了,让太子妃白等可不成。”
  张淑慧抱走了无忧,无忧可怜兮兮的喊着爹,方醒只觉得心如刀绞,恨不能也跟着进去。
  守门的看着方醒盯着宫中看,一直看不到张淑慧和无忧了才怅然的回头,就笑道:“伯爷,其实您也可以进宫嘛!”
  方醒摇摇头,他不乐意进去,免得被朱高炽逼着选择阵营。
  上次他毫不犹豫的说按律处置,这在某些人的眼中就是背离了勋戚阵营。
  可朱高炽却不会这么认为,他深知方醒在勋戚中的关系不是很好,只是和有限的几人搭得上关系而已。
  朱高炽是想一步步的把方醒逼回文臣的阵营中去,以后就挂个兴和伯的名号,比如说……成为帝王的顾问。
  若是别人,比如说张辅和朱勇,大抵会高兴,可方醒却不乐意被禁锢。
  百般无聊的在外面转了几圈后,方醒又凑过来看了看宫中,喃喃的道:“这女人之间有什么好聊的,那么久都不出来。”
  守门的侍卫早就看出这位伯爷就是舍不得女儿,就笑道:“伯爷,女人之间能聊的多,家长里短都能扯半天,我家那个就这样,出门就不回来了,一去寻,好嘛,和街坊聊的废寝忘食啊!”
  “你今日不让她说话,明日她就不和你说话,这女人啊……”
  方醒正在和侍卫吹嘘着对女人的看法,宫里来了个人,熟人。
  “兴和伯,陛下召见。”
  梁中如今也算是遮奢公公了,身后还跟着两个太监。
  方醒苦着脸道:“不去行不行?”
  这话换个人多半要被梁中报上去,定个藐视君王的罪名。
  “不行。”
  梁中摆出遮奢公公的架势,把方醒‘押送’进去。
  守宫门的侍卫们顿时就开始了八卦。
  “兴和伯这是圣眷还在啊!”
  “岂止?你没见兴和伯夫人都带着女儿进去了?那是去和郡主作伴去了。”
  “你们想想,兴和伯家和公主交好,而公主这些年可没少……咳咳!就是那个,帮助不小。”
  “还有皇后娘娘,据说对兴和伯也是子侄般的亲近,这关系,啧啧!国朝怕是找不到第二个了。”
  “还有太子妃呢,还是太孙妃的时候,兴和伯可是让自家的夫人来给太子妃撑腰,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好了好了!这些事可不是咱们该议论的,小心被抓到滚蛋!”
  ……
  太子妃的寝宫里欢声笑语就没停过,两个孩子被各自的母亲抱着,然后靠拢,结果无忧却嫌弃的摇摇头,然后缩在张淑慧的怀里打瞌睡。端端却莫名其妙的就开始哭了,哭的伤心。
  胡善祥笑呵呵的逗弄着哭泣的端端,边上的嬷嬷们也是奉承道:“这看着就是福气的长相,郡主以后肯定能顺风顺水的,一生平安。”
  胡善祥点头道:“你们倒是知道我的心思,端端以后不求什么富贵荣华,只求平安顺遂罢了。”
  然后她艳羡的看着无忧道:“兴和伯宠爱无忧,以后定然是要护着她一辈子,这才是福分啊!”
  张淑慧怜爱的摸摸无忧的小脸蛋,说道:“是,家中的两个孩子小时拙夫还宠爱,等大些了就没给好脸色,就是无忧,拙夫说了,定然要让她一辈子安乐无忧。”
  “好!这样才好。”
  胡善祥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不禁就有些悠然神往。
  “娘娘,兴和伯被召进宫了。”
  这时雀尾进来禀告道。
  胡善祥问道:“谁接进来的?”
  雀尾说道:“娘娘,是梁公公。”
  胡善祥笑道:“那就无事。”
  ……
  “听闻你最近无所事事?”
  朱高炽的问话让方醒有些懵,他随口道:“陛下,臣北征时受了些伤,近日是在家歇养。”
  杨溥在打量着方醒,不动声色。
  朱高炽抚须道:“一国之治,首在官吏,官吏清,则国昌明。瞻基那边近日也有些松了,你改日去看看。”
  方醒应了,懵懵懂懂的出去。
  等他走后,朱高炽问道:“你们看如何?”
  黄淮说道:“陛下,兴和伯看来倒是有些懵懂,不过也好,殿下还年轻,正好一起慢慢的学了。”
  这是说方醒还不够老辣,有些愣头青,就留给太子用吧。
  朱高炽看向杨溥,杨溥谨慎的道:“兴和伯行事不羁,可见城府不深,陛下,如何用之,还得您独断。”
  其他臣子对方醒了解不少,所以只是闷着,知道朱高炽今天是在考验这两位‘牢友’的眼力,然后在以后量才使用。
  朱高炽显然很满意,说道:“兴和伯行事是有些不羁,父皇在时大多一笑置之,朕也如此。”
  群臣闻言心中一凛,知道这是朱高炽在开底线。
  你们闹可以,但方醒这个人朕觉得还行,别闹过火。
  传闻朱高炽夫妇对方醒子侄般的亲厚,看来不假啊!
  散了之后,杨溥特意和黄淮走在一起,低声道:“兴和伯最近颇为低沉,这是以退为进?”
  黄淮面无表情的道:“他拒了封侯,可见志不在此,而在于太子。”
  杨溥点头道:“是这样,所以他现在开始了蛰伏,倒是知机。”
  黄淮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