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瞻基闭眼养神,良久,就在孙氏以为他在打盹时,却听到他说道:“今日是我孟浪了,此事不可再提。”
  孙氏笑颜如花的道:“是呢,臣妾本不想说,只是看到殿下这般愁苦,却忍不住了,下次再犯,殿下当处置臣妾才是,不然就没了规矩。”
  朱瞻基听了这话觉得心中熨帖,就抓住她放在自己肩头上的小手说道:“不关你的事。”
  轻轻一拉,孙氏就转到了朱瞻基的身前,眼波流转,两腮粉红,那微微垂首的娇羞让朱瞻基不禁……
  ……
  相比于大明的祥和,缅甸这边就有些四面皆敌。
  这里周围皆是山坡和丛林,大军此时就在山坡上休息。
  李二毛极目看去,都是一片荒凉。回首,几万大军呼吸带出来的雾气蔚为壮观。
  方政带着一干将官们正在商议下一步的行止,李二毛走过去,听到方政在发牢骚。
  “这个时候让我们进军,这不是遭罪是什么?蚊虫,蚊虫在哪?”
  一个向导赔笑道:“大人,等到了夏季,这边的蛇虫太多了,大军行动必然会有损失,这可是当年老公爷传下来的经验啊!”
  一个向导居然就敢抬出沐英来当牌坊,方政瞪了他一眼道:“这边那么冷,谁跟本官说过了?若不是大军带着棉衣,本官马上就回军!”
  向导窘迫的道:“大人,再过去就是木邦,过了木邦就好了,到了阿瓦之后,和咱们这边的春天没啥分别,暖和的很。”
  “春天?”
  方政有些懵逼,尼玛这是初冬好不好,只会越来越冷。
  李二毛听了半天,就说道:“大人,这边的气候确实是这样,属于热带,季风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大,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候,所以咱们应当趁机进军,至少在春季之前要拿下一个重镇,以此为依托,再谋划全局。”
  方政指着李二毛得意的道:“咱们的人能说出个什么季风来,你们呢?”
  向导笑道:“小的经常来往两地,哪一处有水,哪一处蛇虫少,小的就没有不知道的。”
  “好了!”
  一直没吭声的指挥使商奇皱眉说道。
  沐英派了两个千户所跟随大军进入缅甸,而统领他们的就是商奇。
  向导得意的停止了显摆,商奇说道:“大人,缅甸有阿瓦和勃固两大势力,暹罗和榜葛剌也时常插手,李……二毛的话倒是没错,首先拿下阿瓦,大军也可以有个落脚地。”
  方政点头道:“阿瓦一破,缅甸的局势就会失衡,勃固如何?”
  他说完就看向李二毛,显然是想让他给商奇一个教训。
  李二毛微微一笑:“大人,罗娑陀利已经老了,没几年活头了,人一老就爱胡思乱想,大明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庞然大物,阿瓦是对手,可却会感到唇亡齿寒。”
  “大人,击破阿瓦的速度一定要快,以雷霆万钧之势,这才能有力的震慑罗娑陀利,勃固自然会派人来接触,到时候咱们就可从容应对。”
  李二毛从北平出发开始,就一直在查看缅甸及其周边的资料,所以说起来也是胸有成竹。
  “至于暹罗和榜葛剌,大明不去打他们就该祈福了,若是敢暗中动手脚,那就是天赐大明的借口,当迎头痛击,然后快马请示陛下。”
  方政突然大笑起来,他拍打着李二毛的肩膀道:“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兴和伯厉害!”
  说着方政得意的瞥了商奇一眼。
  军中要少城府,否则没人乐意和你交往。
  商奇笑道:“兴和伯文武全才,打交趾时下官就曾亲眼见过聚宝山卫的军阵,果真是不动如山,大明第一强军啊!”
  李二毛急忙说道:“商大人过誉了,山长经常说,胜利是配合的产物,没有配合,任你再强大的军队也是孤掌难鸣。”
  商奇笑道:“兴和伯谦逊了,他的威名都已经传到了云/南,可惜此次只有一个百户所,否则本官就等着拭目以待了。”
  一个百户所,只是个实验性质的单位。
  而被忽略了的朱雀卫百户官只能站在最后面,腹诽着大家对聚宝山卫的吹捧。
  方政收起了笑脸,沉吟道:“那便一路打过去,在春天之前,咱们一定要攻破阿瓦。”


第1175章 陛下对我不错(为盟主:‘zch145028’贺,加更!)
  感谢书友:‘zch145028’的盟主打赏,第二十三位盟主,感谢!
  。。。。。。
  初冬最适合的就是睡懒觉,而这也是方醒最热衷的爱好之一。
  大清早,两个孩子在床上乱爬玩耍,依然不能影响到已经练就睡觉神功的方醒继续下去。
  平安和土豆在摔跤,作为大哥,土豆收着力,结果被平安推倒在方醒的身上。
  方醒吧嗒吧嗒嘴,继续睡。
  可等土豆双手一撑时,就听到方醒一声惨叫。
  “嗷……”
  “两个捣蛋鬼!”
  方醒一把揪住两个儿子,一人亲了几十口才起床。
  背着土豆,抱着平安,这个形象的方醒让人忍不住想发笑。
  “夫君您怎么起床了?御医说您还得要养一段时日呢!”
  张淑慧和小白正在算账,大市场里面,方家的店铺已经开张了,进货花了不少钱。
  “快下来!”
  张淑慧担心方醒的身体还未恢复,就过去准备把土豆弄下来。
  土豆在躲着,嚷道:“娘,爹已经好了,已经好了!”
  方醒笑道:“昨日就好的差不多了,不然我也不会和孩子们亲近。”
  方醒怕传染给孩子,所以这几天都不许两个孩子进卧室。
  小白松了一口气道:“夫人,早餐可以吃好些了吧?”
  张淑慧深知方醒饕餮的本性,可御医有交代,不许他吃油腻的东西,于是这几天大家都吃的比较清淡。
  张淑慧狐疑的看着方醒,伸手去他的额头上摸了摸。
  “已经好了!”
  方醒捉住她的手摸了摸,身上挂着两个孩子艰难的坐下,说道:“来一大碗面条,多放辣椒油,多放些脆哨。”
  这个脆哨还是方醒本人亲自做的,特别有嚼头。
  “我也要!”
  小白把账册放下,接过平安就跟着起哄,这几天实在是没有油水啊!
  “娘……”
  土豆趴在方醒的背上也拖长声音喊着。
  “少数服从多数,就这么决定了。”
  于是方醒时隔几天后终于又吃到了重口的食物。
  吃完早餐,方醒溜达着去了前院。
  黄钟也在散步,而且居然是在陪着解缙。
  “解先生没有去书院?”
  方醒诧异的问道,书院可还没放假,对于把书院视作自己后半生目标的解缙来说,早退很难见到。
  解缙把手拢在袖子里,说道:“今日有学生来上课,说出城时听到那些守门的军士在谈论军户之事,颇为欣喜,德华,这可是骑虎难下了。”
  方醒吃了一大碗面条,辣的心中舒畅,正是心情最好的时候,他说道:“军户本就是权宜之计,明眼人都知道,这等强迫子子孙孙去从军的规矩迟早会导致军队糜烂,可人大多都有侥幸心理,想着现在还不错,卫所不是清理过一次了吗,想必还能再坚持几十年。”
  “这等心理若是出于百姓家,那顶多就是一家之难,可出自于庙堂,那就是大明未来的劫难。”
  解缙看着自己呼出的气变成白雾慢慢消散,皱眉道:“可下面的军士却会信以为真,到时候实现不了,你就不怕自己这个始作俑者被抛出去当了替罪羊吗?”
  方醒无辜的道:“我只是提了武学之事,而且源头还是在玄武卫那里,关我何事?”
  这种态度的方醒让黄钟都想掩面,实在是为这个东主感到羞愧。
  解缙哭笑不得的道:“世人只会看到是你方醒开的头,谁管军户是谁说的?”
  方醒无奈的道:“军户制度,以及武学的生源,这两个难关是必须要过的,陛下在时不过,难道太子有这个魄力?”
  “太孙呢?”
  黄钟问道,他觉得朱瞻基颇有朱棣的气势,想必几十年后登基,定能压服文武百官。
  “太孙……”
  方醒有些恍惚的道:“太孙怕是没有时间去应对啊!太过仓促必然会导致处处都出问题,他能稳住就算是不错了。”
  “德华慎言!”
  解缙一声断喝,方醒这才恍然醒悟过来,摆手道:“只是些感慨,不作数。”
  黄钟看看左右,诧异的道:“伯爷,您这是在担心……那位的身体吗?是了,那位的身体……”
  解缙瞪了黄钟一眼,低喝道:“此事不可再说!”
  揣测皇储的身体情况,在什么时候都是大罪,而且朱高炽对方醒不错,传出去别人也会说他败德。
  方醒淡淡的道:“这里没有外人,殿下爱吃,而且身体不便之后,难有活动的机会,长此以往……”
  解缙挥手道:“够了!德华,莫要去揣测这些东西,老夫当年也是喜欢去揣测君王,结果如何?为人臣者做好自己的事,至于其它,就交给上天和陛下来处置吧!”
  解缙就是一个悲剧!
  方醒说道:“陛下那日把我留在殿中多时,看似想让我大病一场,可把事情结合起来看的话,解先生,陛下待我不薄啊!”
  解缙闭上眼睛,无奈的道:“你北征两次立下大功,陛下让你献俘,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的,他知道你必然会拒绝,这样外界关于你的争论就会平息,大家至少认为你是个懂的进退的人,这一点很重要。”
  “其次便是你那日落水,陛下本应是要禁你的足,可却临时改变了主意。”
  黄钟也是赞同道:“那日伯爷前脚刚到,后脚御医就来了,可见就算是伯爷没病,陛下也会让您病,这是在让您避开此事的意思。”
  方醒点头道:“陛下待我不薄啊!我的性子就是这样,你对我好,我就加倍的对你好,陛下如此,我怎会当缩头乌龟呢!”
  “老七!”
  方醒喊了一声,辛老七从前面冒头。
  “备车,我要去见孟瑛。”
  “德华!”
  解缙不大赞同方醒的冲动。
  方醒回头笑道:“人嘛,有所为,有所不为,若是什么都要前思后想,衡量利弊,那和七八十岁的垂暮老人有何区别。”
  看着方醒扬长而去,解缙不禁摇头道:“老夫老了,当年老夫也曾随心而为,如今儿孙都有了,却失去了锐气,羡慕啊!”
  黄钟本来心情有些沉重,听到这话不禁有些腹诽:您那个不是锐气吧,而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解缙唏嘘半天,突然说道:“我的小悠悠呢!老夫得去看看。”
  黄钟是彻底的无语了,这位刚才还在感慨,转眼就变成了宠爱孙子的老头,这个转变实在是太大了。


第1176章 谁是滴水不漏
  感谢书友:“淼淼孩子”的万赏!
  ……
  孟瑛是稳坐钓鱼台,不管上面做出什么决定,他都不会拒绝。‘乐‘文‘小说‘
  这就是一位不缺乏官场手段的家伙!
  两人坐在正堂,注意!若是孟瑛把方醒当做朋友,就不会在正堂接待他,而是会在都督府正堂的后面。
  两人分左右坐下后,方醒看到堂下还有两名小吏,就知道孟瑛已经猜测到了自己的来意。
  这是在让方醒知难而退!
  我不和你扯交情,也不和你说忌讳的话!
  “兴和伯乃是贵客,此番到访,不知有何贵干?”
  孟瑛笑着问道。
  “保定候以为大明的军队还能强大多久?”
  方醒抛出个问题,然后端起茶杯沾沾唇。
  孟瑛目光转动着,淡淡的道:“孟某只听陛下的,陛下说什么,孟某就干什么,这才是臣子之道啊!”
  方醒并未气馁,说道:“军户若不改,那就是近亲繁殖,不出两代人,大明就再无可用之兵,孟大人以为然否?”
  孟瑛打个哈哈道:“孟某愚钝,却不知道这些,不过陛下当会有旨意下来,孟某等着就是了。”
  方醒起身,点头道:“保定候果然是忠心为国,方某佩服之至,此后不敢再来打扰,告辞了!”
  这就是翻脸!
  方醒对着孟瑛微微颔首,大步下堂。
  堂下的两个小吏被吓傻了,尼玛哪有这样翻脸的?
  按照文官的规矩,这时候就该是两人之间言笑晏晏,甚至还会谈些风花雪月之事,随后孟瑛亲热的把方醒送出都督府去。
  孟瑛目光闪动,就在方醒要走出大堂时喊道:“兴和伯留步!”
  方醒继续向前走,孟瑛叹道:“兴和伯,请到后堂一叙如何?”
  后堂,这次再无旁人,孟瑛唏嘘道:“军户之制弊端甚大,孟某深知,第一代还好,第二代,第三代差不多就和农户一个样,操练严格些还行,一旦轻忽些,连那些山匪都打不过。”
  “山东那次兴和伯应该有印象吧,那唐赛儿杀了官吏逃走,那些军士可有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扬长而去。”
  孟瑛笑吟吟的看着方醒道:“兴和伯,都督府自然有自己的渠道收获消息,唐赛儿聚众上山,就是都督府最先报与陛下得知。孟某做事不敢说滴水不漏,可却不敢欺瞒陛下。”
  方醒笑了笑:“此事陛下当然知晓,那唐赛儿乃是漩涡,若是动了她,山/东一地就会平地起波澜,方某自问和她并无瓜葛,只是她恪守信诺,没有用白莲教的那些东西去蛊惑百姓,这才放了她一马。”
  孟瑛点点头:“报功的单子上面就有她,陛下看到了,就说了一句……”
  “那就让锦衣卫的人撤了吧。”
  孟瑛笑着说道。
  方醒振眉道:“保定候想多了,青州之事回来之后,方某就已经和陛下交代清楚,当时只要他们夫妇半道敢掉头,跟着的那个小旗部就会用火枪把他们打成筛子。”
  孟瑛的表情有些愕然,就像是掌控大局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漏洞。
  这足以让他重新审视方醒这个人。
  滴水不漏啊!根本就不留下把柄给别人攻击。
  “兴和伯,军户一事本官不表态,还请理解。”
  孟瑛肃然道:“军户变成勾选或是招募,几年一期,兴和伯,这中间干系太大。哪朝哪代的军士不是干到头的,这干几年就走,就算是十年吧,新来的还得从头开始操练,若是有大敌压境,这如何是好?”
  “理由总是好找。”
  方醒毫不客气的说道:“咱们就说说那些军士,实际上大家都清楚,基本上三十岁之后他们的身体就在走下坡路,再过几年,多半都成了老油子,兵痞!留着何用?难道咱们还得等他们五六十岁了才给退出去?”
  孟瑛有些尴尬的道:“可这是祖制啊!”
  “保定候,你我都是沙场上杀出来的人,就别学那些文人,拿着祖制来压人行吗?”
  孟瑛更尴尬了,文人搬出祖制那是不要脸,武人搬出祖制,那是男扮女装。
  “动静太大了!”
  孟瑛皱眉道:“相对而言,孟某更担心的是武学的生源问题,所以此事孟某不表态,你该知道,这已经是孟某最大限度的退让了。”
  方醒心中微微一叹,知道这些人在经历了长久的和平后,斗志不可避免的消退了。
  “既然如此,方某告辞了。”
  孟瑛客气的把方醒送到外面,目视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年轻果真是好啊!”
  作为保定候,孟瑛不得不把自己的心思分出一半来,用于操持府中。
  有了偌大的保定候府,孟瑛觉得自己年轻时的冲劲都消失了,多了许多暮气。
  ……
  方醒去了兵部,金忠一见到他,就怒道:“马苏在兵部干的好好的,你偏偏要让他去户部,夏元吉这下可得意了,老夫告诉你,马苏进了户部就别想出来,夏元吉有的是手段让他留在户部!”
  方醒笑了笑,自己动手倒茶,一口干了,然后才吁气道:“刚去了孟瑛那里。”
  金忠的面色转为冷淡:“那人行事中规中矩,和读书人一个样,装的厉害!好好的武人,偏偏要去学了文人的彬彬有礼,见人就是什么儒雅的微笑,有那必要吗?”
  孟瑛持身正,号称勋戚中最廉洁的一位。
  金忠不屑的道:“他必然不会表态,只等着陛下的旨意行事。”
  方醒点头道:“不过他倒是说了,此事他不会干涉,也就是说,那些武将们不可能通过他来转达反对意见。”
  金忠指指皇城方向道:“陛下就是个倔的,若是他定下来了章程,谁也别想反对。当年决意迁都北平时,反对的呼声甚嚣尘上,持续多年,可陛下根本不搭理,闹的凶了,直接处置!”
  “只是此事确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德华,老夫都不看好啊!陛下踌躇也是应当,毕竟他要看的是全局。”
  方醒点点头表示赞同,把军人改为类似于合同制的编制,这是一次尝试和冒险。
  “不过……”
  方醒说道:“


第1177章 夏元吉的刁难
  感谢书友:“赵三华”的五万飘红打赏!
  ……
  金忠进宫,把方醒关于试点的建议告诉了朱棣。 。
  朱棣显得有些疲惫,他说道:“他这还是宝钞兑换的法子,先一地,再铺开,不过倒也不错。”
  “大明太大,若是内部不稳,元末时遍地烽烟的景象就不远了。”
  朱棣想了想,眉头紧皱着道:“那便这样吧,只是如何勾选补充,如何安置那些退役的军士,这个你去和夏元吉商议一番。”
  金忠问道:“陛下,挑选哪里的卫所?还有就是……那些军士是否归于原籍?”
  朱棣揉着额头道:“此事你们自己去议,报与朕知就好了。”
  这是朱棣要发火的前兆,金忠也不敢去触虎须,赶紧告辞。
  ……
  到了户部,夏元吉一听就赞道:“这个法子好!大明太大,军队太多,总得慢慢的来,先找个地方试试。”
  金忠没好气的道:“两个事,一个是选择何处的卫所,第二个就是那些人是送回原籍还是什么,可你得知道,送回原籍之后,若是没有田地安置,那麻烦就大了,到时候饿急了上山去当山匪,你我的脸都别要了,出门蒙面吧!”
  夏元吉诧异的道:“第一个事和本官无关吧?第二个事,送到土地宽裕的地方去即可。”
  金忠说道:“你倒是和兴和伯一个想法,他的意思是说送到新纳入大明的地方去,搅合一下,至于一定要归家的也行,只是土地却不一定够分配,那就给宝钞吧,让他们自行选择。”
  夏元吉叹道:“这事千丝万缕,得一一理清,那方醒丢个问题出来,自己却在家逍遥,金大人,这可不大妥当吧……”
  金忠抚须笑道:“陛下让他在家躲着,可马苏明日就该来了吧。”
  夏元吉一拍脑门道:“是了,本官居然忘记了此事。”
  ……
  马苏难得那么长的假期,在家中陪着母亲和媳妇,倒也逍遥。
  马苏家中专门隔出了一个小书房,房间虽然不大,可马苏却非常喜欢。
  对此方醒的评价是:只有缺乏安全感的人,才会喜欢这等狭窄的地方!
  赵氏进了书房,看到马苏正在看一本书,居然是半躺着。
  要知道马苏以往对自己的要求颇严,不管在外人还是在家人的面前,都保持着相当的仪态。
  “夫君。”
  马苏把书放下,从躺椅上坐直了,笑道:“母亲呢?”
  赵氏说道:“母亲在织布呢,劝了也不听,妾身想帮忙也被赶了出来。”
  说到这里,赵氏的脸色绯红。
  马苏对此心知肚明,说道:“你还小,十八岁以后咱们再要孩子,否则对大人和孩子都没好处。”
  赵氏垂眸道:“夫君,母亲倒是没催,只是妾身的家中却经常问这个。”
  赵为正任职于五城兵马司,在没有背景的情况下,以后的前途多半渺茫,所以寻求外援的心思就特别的强烈。
  马苏心中有数,就微笑道:“此事等下次我自然会与丈人那边说,你无需烦恼。”
  赵氏一听就松了口气,然后问道:“夫君,您总算是从兵部出来了,可户部那边听说夏大人严厉,不好过呢。”
  马苏让赵氏坐在边上,然后又躺回去,轻笑道:“户部是干实事的,而兵部却纠葛甚多,人事繁杂,为夫冷眼旁观那么久,终究觉得在兵部的收获最大。”
  赵氏想起以前赵为正在家发的牢骚,就担心道:“夫君,有的人下手可黑了,您可别大意。”
  马苏不禁笑了笑,“无碍!为夫现在是过度,与他们本就没有利益纠葛,若是再有不知趣的,那就无需手软,谁也挑不出个错来。”
  赵氏想了想,就问道:“那以后呢?”
  马苏有一瞬失神,说道:“按照老师的计划,以后为夫最多是七品起步,弄不好就是八品。”
  “那么低?”
  马苏是举人,而且还是年轻举人,并富有才名。
  这样的人,若是换了从国子监出来,有人赏识的话,别说是七品,从六品也不是奢望。
  而且马苏还在几个大部做事观政,这个和翰林院的没啥区别。
  所以赵氏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马苏淡淡的道:“心中有抱负者,必先潜心于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浮于表面看似风光,可于国于民终究并无半点益处,那样的人,就算是一年升三级,为夫也不会羡慕。”
  马苏抓住赵氏的手,笑道:“莫要担忧,老师的想法再没错了,以后书院的弟子们都会走上这条路,而为夫只是个探路者,当然要做出表率来。”
  探路者,马苏知道自己要背负着多大的期望。
  知行书院目前踏入官场的也就是他和李二毛,李二毛那是直接跟着南征大军去博功劳和名气,而马苏作为大师兄,却不能冒险。
  “为夫也想和二毛似的去南征,多痛快!在军中至少不用担心背后有人黑你。”
  马苏有些遗憾的道。
  ……
  第二天,马苏去户部报到。
  “马苏?去吧,尚书大人来的时候有交代,让你到了就去找他。”
  “夏大人找我?”
  马苏纳闷,而且没人带路,只得一路问着找到了夏元吉的房间。
  夏元吉有个习惯,每天早上到了户部之后,不是马上开始理事,而是先闭目养神一炷香的时间,把今日要办的重要事情在大脑中理一遍。
  尚书大人在打盹,马苏当然得等着。
  等夏元吉把事情理清楚之后,看到马苏来了,就说道:“陛下准备找一个地方试点军户改制,你且说说,遣散那些军士之后怎么安排?限定你上午回答,晚了今夜你就睡在户部值守,何时给出让本官满意的答案,你何时再回去。”
  五品官之上,除去关系户,基本上都是老狐狸!
  马苏想起了方醒的评价,心中腹诽着老狐狸,然后恭谨的应了,夏元吉就安排人带他去自己的值房。
  等到了地方,马苏看到居然只有一套座椅,不禁讶然问道:“这里是谁的?”
  带他来的道:“大人,此处无人,是尚书大人叫人清扫出来的。”
  马苏笑着谢了小吏,然后进去简单清理了一下,才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归纳好。
  夏元吉这是给了好处,又给了个下马威,算是很普通的杀威棍,马苏表示很淡定。
  新人刚来,首先就是要学习,而这一方面是要多看看户部的文档,另一方面就得要有师傅带。
  可夏元吉既然单独安排他在这里,必然就把师傅这条路给堵死了。
  马苏去要了些文档回来,这个倒是没人刁难他,而且还热心的给他分类。
  回来后,他还慢条斯理的泡了茶,翻看着文档。
  一直到午饭前,马苏才仿佛是恍然大悟般的去找夏元吉。
  夏元吉正准备去吃午饭,看到马苏来了,就问道:“可是想出来吗?”
  马苏拱手道:“大人,其实路很多,只要敢放开限制,学生认为那些遣散的军士无需发愁……”
  夏元吉一听就说道:“罢了,来人。”
  门外进来一个小吏,夏元吉吩咐道:“你去把饭食送到此处,连马苏的一并带来。”rw


第1178章 天下家国
  书友北狼、一嚎,明天就要动手术了,祝手术顺利,早日康复!
  。。。。。。
  乾清宫中,几位学士正在给朱棣汇报着一些政事,夏元吉来时正好差不多收尾。
  “陛下,臣有事禀告。”
  其实六部尚书和这几位学士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有杨荣等人在,尚书们就和朱棣隔了一层。
  这是一个微妙的隔阂,却无人敢去引爆,直到以后辅政学士们都兼了部职,这才终结了这种微妙的关系。
  杨荣目视朱棣,朱棣说道:“说吧。”
  这是要让杨荣等人参与进来的意思。
  夏元吉说道:“陛下,遣散退役军士,臣以为当广开门路,可回原籍,可去异地。可种地,可经商……,只要是他们愿意干的,都可以放手。”
  “夏大人,流动太大,地方不好管理啊!”
  杨荣马上就点出了担忧:户籍管理。
  大明的户籍管理大抵是有史以来最严的,百姓终生都被限定在一个范围内活动。
  而以后退役的军士数量会很庞大,当这群人到处乱窜时,各地官府大概都得要哭了。
  夏元吉说道:“这就相当于移民,大明要发展,难道还要忌讳这个?地方官若是叫苦,那便是懒惰,这等人就该清出官场,换个勤勉的来。”
  夏元吉的强硬出乎了杨荣的预料,他马上说道:“夏大人,若是这般,十年之后,大明各地从此就多事了。”
  “呵呵!”
  三位学士都盯着夏元吉,可夏元吉连朱棣都敢顶,这点儿压力还真是不够。
  “大格局就该有大变化,若是没有这个担当,大家便萧规曹随,还改什么军制?那不是多此一举吗?”
  夏元吉已经进入了无敌模式,火力全开。
  “陛下,大明若是裹足不前,不出一百年,臣敢担保必然会步步下滑,若是没有刮骨的决心,臣看不到一点希望。”
  夏大胆啊!居然敢说这等批龙鳞的话!
  扫了金幼孜一眼,夏元吉继续喷道:“不许流动,商贾何来大兴?没有商贾大兴,何来的税赋?难道真要一直在地里和那些衣不遮体的农户们争夺那点儿粮食?”
  “那些农户没了余钱,何来的买卖?朝中每年就收那些粮食上来,就算是填满了粮仓,可没钱,怎么去修路?怎么开饷银?诸位的俸禄难道就只要粮食吗?”
  夏元吉发飙了,作为辅政学士的代表,杨荣当然不能回避,可金幼孜却比他快了一步。
  “夏大人,农人种地,商贾通有无,武人御外敌,官吏调和阴阳,这些无不是千古之道,一旦流动,那混乱的景象能让人做噩梦!”
  “别扯淡了!”
  夏元吉已经忘记了自己来此的目的,说道:“商人的儿子难道就适合经商?武人的儿子难道就适合杀敌?官吏的儿子难道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