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子看到老子的狼狈样,这也是一种不孝。
  可朱瞻基却早就见多了自己那位太子爹的各种被虐,所以淡然的道:“无碍的,父亲有自己的想法,我这做儿子的只能是……劝慰一二。”
  于是命令就下去了,朱瞻基准备不等接替两卫的军队赶到就回师。
  军令如山倒,这是聚宝山卫的信念。
  而这个信念也在不断的向朱雀卫灌输。
  所以两卫的人马很快就召集起来,然后就是点验要带回去的货物和俘虏。
  首先是皇族,直系、旁系、亲戚……
  等方醒看到这一千多人后,不禁有些傻眼了。
  “有那么多?”
  宋建然自豪的道:“根据伯爷的吩咐,下官顺藤摸瓜,最后就抓到了这些。”
  瓜蔓藤!
  方醒想到了这个词,然后摇摇头道:“罢了,既然抓了,那就全部带到金陵去,想必陛下不会让大明凭空多出一千多张嘴来。”


第850章 欲罢不能的朱高炽
  ,最快更新带着仓库到大明最新章节!
  黄金麓很自豪。
  当那些箱子打开,日头下闪烁着银光时,他的自豪达到了顶点。
  杨荣看到满院子的银光,不禁向前一步,目眩神迷的道:“这些都是大明的?”
  陈默傲然道:“大人,当然是大明的!”
  朱瞻基也有些失态,他不是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可这才多久啊!
  几大银山在奴隶们的疯狂开挖下,每日的产量惊人。
  黄金麓说道:“殿下,先前只顾着开采矿石,所以冶炼出来的不多,若是等一个月,小的担保能再多八成。”
  杨荣的身体一晃,捂着额头道:“本官……老夫头晕,德华,快去叫医生来。”
  方醒一把扶住他,哭笑不得的道:“我的杨大人哎!这里只是四十多万两,若是一年产出的白银堆放在这里,那您还真是只有阎王爷才能救回来。”
  方醒拿出一个小巧的瓶子,拧开小盖子后,一股刺鼻的味道就散发出来。
  杨荣看着小瓶子里的绿色液体,一时间忘记了头晕:“这是何物?”
  方醒睁着眼睛说瞎话道:“水晶。”
  其实这就是把李茂芳坑成太监的神药——风油精!
  风油精在太阳穴涂抹了一下,杨荣精神大振,顺手把瓶子抢过来,然后厚颜道:“老夫时日不多了,这等好东西,还是先让与老夫吧!”
  “哎!赶紧清点,都装箱!然后上封条,账目交给本官。”
  杨荣一头就扎进了银堆里,朱瞻基在检查着那些古玩,只剩下方醒无所事事。
  已经有些雏形的蓬莱城中,天皇陵墓的考古发现依然在发酵。
  “最近有不少瀛洲人主动找到了官府,拿出所谓的证据,说自己就是唐人的后代,烦不胜烦啊!”
  陈杰嘴里说着烦不胜烦,可面色却是喜气洋洋。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趋势总是好的。”
  三番也赶来了,愁眉不展的。
  “伯爷,小的担心……”
  这是一个官迷,方醒安抚道:“你好好的跟着陈大人做事,瀛洲这一块,以后谁来都得听取你的建议,你的地位稳如泰山!”
  等出去之后,三番喃喃的道:“泰山在山/东啊!”
  ……
  整理完毕之后,在一个深夜,一群俘虏进城了,然后驱赶着牛车,推着独轮车,向着海边进发。
  这一夜,城中全是牛叫、人喘、以及脚步声。
  满城的百姓在夜禁的命令下不敢出门,只是听了几个时辰。
  第二天凌晨,明军上演了一次出城仪式。
  不同于前次的军歌,这次反而是沉默。
  枪上肩,刺刀在脑后闪烁着寒光。
  脚步整齐,面容肃穆。
  两边的瀛洲百姓不禁噤若寒蝉。
  一支军队的威慑力来自于何处?
  武器是一方面,可更多的是战绩!
  明军在朝鲜一战击溃足利义持,登陆后更是势若破竹,无人能挡。
  这!就是大明打出来的赫赫军威!
  这!就是大明赖以震慑四夷的资本!
  那些瀛洲人大多面上带笑,少部分则是面无表情,或是垂首不看。
  三番在边上看到了,就狞笑着,喃喃自语道:“都给记下来,下一批就把他们一家子送去大明享福。”
  三番现在手下有一帮子人,全都是吃官粮的。他们的任务就是监控心怀倭国者,若有发现,就记录在案,等大明需要时,就出手抓人。
  ……
  春季的大海没啥好看的,朱瞻基一直在担忧自己的老爹,所以多半在船舱里和杨荣商议。
  生蚝方醒也吃腻味了,最近喜欢上了钓鱼。
  朱瞻基大概也是闷坏了,没多久就出来和方醒一起钓鱼,只是他的脾气明显的暴躁了许多,鱼竿都要被他给撇断了。
  方醒被他闹的也没了兴致,就把鱼竿一收,靠在船舷边上说道:“还在担心太子殿下呢?”
  朱瞻基愁眉不展的道:“父亲多年的习惯,朝中文官早就已经摸熟了,只要有解决不了的事,多半会拐弯抹角的去找到东宫,然后父亲又……哎!”
  方醒劝道:“你得知道,太子殿下一直是如履薄冰,多次险些被废,若是他疏远了那些文官,你以为那位子还坐得稳吗?”
  方醒说出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朱高炽最大的依仗就是两样东西。
  第一就是长子的身份!
  而第二则是深得文官和文人的支持!
  没有这两样,朱高炽早就被赶下来了!
  朱瞻基的目光散乱,“父亲忍了多年,我就怕他……”
  “你想多了。”
  方醒觉得朱瞻基出来征战几次后,考虑问题反而过细了。
  “太子殿下绝不会有怨言!”
  经常监国的人,怎么会不明白帝王心思?
  朱瞻基苦笑道:“父亲如履薄冰,而我却顺顺当当的,不瞒你说,朝中趋附于父亲的那帮子人,在暗地里都对此有些不满,甚至还在父亲的面前隐晦的说了些话。”
  方醒一怔,然后正色道:“此事可真?”
  这事可不能乱说,若是判断错误的话,会对以后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朱瞻基垂首想了想,“德华兄,此事小弟只给你一人说过。”
  方醒懂了,郁闷的道:“这年头啊!真特么的操蛋!以后等你上去之后,千万别立什么皇太孙,自己找罪受!”
  朱瞻基苦笑道:“那还早着呢,兴许等不到那一天,小弟就已经不在了。”
  这娃对未来有些悲观了。
  方醒笑道:“你才多大?汉王已经退出了争夺,赵王太阴,上次被陛下赶回了北平,肯定没戏!”
  朱瞻基微微叹道:“德华兄,少师去了!”
  “什么?”
  方醒愕然之后,就闭上眼睛,想起了那个三角眼的老和尚,伤感的道:“可惜了呀!”
  一曲送别,果真就送走了姚广孝,方醒摇摇头:“陛下肯定会伤感吧?”
  作为朱棣的老战友,姚广孝的去世是在提醒朱棣:你也老了,你也时日不多了。
  朱瞻基嗯了一声:“这是出来前收到的信件里提到的,皇爷爷辍朝两日,令人赶去北平,协助赵王叔处理后事。”
  “你在担心赵王?”
  方醒眯眼问道。
  朱瞻基坦然道:“有点,现在想来,皇爷爷当时就觉得少师大概是不行了,所以令赵王叔随行,就是想让他去照理后事。”
  方醒拍着他的肩膀道:“相信我,无碍的!赵王不是帝王的材料!”
  【 。。】


第851章 翘首以盼
  金陵的春天总是让人感到生机勃勃,可朱棣的心情却有些郁郁,于是春天就变成了秋天,人人噤声。
  大明帝国的董事长朱棣的心情不大好,最近看谁都不顺眼,连夏元吉都被呵斥了几次。
  所以最近大家没事就不来朱棣的面前晃悠,免得被迁怒。
  不过夏元吉却是没办法,春天,同样也是户部最忙碌的季节之一。
  到了乾清宫,夏元吉先偷看了朱棣的脸色——面无表情,于是就谨慎的道:“陛下,陕/西那边的移民……已经准备好了,臣这边的钱粮却有些麻烦。”
  看到朱棣依然是面无表情,夏元吉心中喟叹,然后硬着头皮道:“粮食倒是有,可安家费却有些匮乏,交趾的铜矿已经运到了,但走的是陆路,所以耗费不小,只有等下批走水路之后,才有利可图。”
  “陛下,要不……再等等?”
  交趾的这一批铜料可把夏元吉坑惨了,成本高的吓人,铸造铜钱后,一计算,户部就有人嚷道:这钱还不如不铸!
  朱棣冷哼道:“有粮食就够了,难道倭国那边还差银钱吗?”
  夏元吉一听就不管不顾的道:“陛下,臣也知此理啊!可兴和伯那边却迟迟没有结果,臣哪敢随意决断,若是那些移民到了倭国,却没有安家的费用,陛下,那以后再动员百姓就没用了!”
  朱棣冷漠的道:“此事无需拖延,马上着手。”
  这就是雄主,一切都在心中运转,可却不会告诉臣子为何要这么办!
  夏元吉纠结的行礼,然后告辞,等出去之后,他就往太孙府上跑。
  俞佳没在,来见他的居然是金英。
  “是夏大人啊,敢问何事?”
  金英的笑容很亲切,可夏元吉心急如焚,哪会关注这些,就问道:“殿下可有书信说何时归来吗?”
  被轻视了的金英笑容不变,讶然道:“夏大人可是在为难咱家了,殿下的行踪可不是咱家这等阉人敢过问的,要不咱家代您去问问太孙妃?”
  夏元吉虽然看似简单,可却不傻,他冷冷的看着金英道:“不必,本官走了!”
  此时的夏元吉已经后悔了,他本想能见到俞佳,那么还能问问,可没想到居然是金英这个家伙。
  “阴人!”
  夏元吉郁闷而去,至于窥探太孙行踪的事,他根本就不担心。
  就算是有人告上去,朱棣也会知道他在干什么。
  “殿下啊!您在哪呢?”
  ……
  小白最近很苦闷,因为庄上的事情多,张淑慧担心她出门被人冲撞,就勒令不许她出大门。
  铃铛也很苦闷,因为张淑慧说了,在方醒归来之前,铃铛也得老实点,否则哪天出去就回不来了。
  “夫君不在家,都给我老实点!”
  最近朝中的气氛有些诡异,弹劾方醒的风潮居然落下去了,可却把矛头对准了张辅。
  前厅里,在秦嬷嬷的陪同下,张淑慧接见了薛华敏。
  薛华敏看着有些憔悴,近来没少为这事奔波。
  “二姑太太,朝中的那些言官就像是约好的,那弹章都是冲着国公爷去的,在下已经托人去信朝鲜,只是这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这是来求援的?
  张淑慧有些百感交集,曾几何时,她是张家的弃女,在方家庄几乎与世隔绝。
  可这才几年?这形式居然就掉了个头,英国公府居然来求援了!
  在心中感慨了一下之后,张淑慧说道:“那些人把朝鲜王一家的死栽赃在大哥的身上,这是自寻死路,夫君说过,关起门来再怎么闹,那好歹也是一家人。他们现在一副巴不得让大哥和夫君认下这事,最好全天下都知道,陛下怎会容忍,不过是等待消息罢了。”
  薛华敏苦笑道:“在下知道,只是家里的两位夫人都不大稳当,老太太的身体也不怎么好,国公府一天乱哄哄的,所以才想来二姑太太这里问个确切的消息,二姑爷他们究竟何时回来。”
  张淑慧摇摇头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怎敢去探问这等机密?”
  薛华敏最终郁郁而归,他知道张淑慧很谨慎,谨慎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
  大将出征,只要不是丧师辱国,家眷肯定是不会有问题的。
  前段时间那些御史文官疯狂的弹劾方醒时,也知道仅凭着杀戮过甚无法见效,所以最后就恶心人的弄出来一个‘朝鲜王死因’的由头。
  “无稽之谈!”
  张淑慧也不知道方醒的归期,不过她相信有朱瞻基在,这些弹劾最终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现在跳得凶的,最后多半要倒霉。
  进了内院,张淑慧第一眼就看到小白挺着个大肚子在逗弄铃铛,铃铛也很乖,躺在地上任由小白揉搓着。
  “还不消停呢!”
  张淑慧的怒吼入耳,小白赶紧收回手来,然后端坐如仪。
  “这怀胎的时候就要注意礼仪,等他长大后才会彬彬有礼。看你成天上蹿下跳的,恨不能上房揭瓦是吧?”
  张淑慧在絮叨着,门外来了个丫鬟,一脸激动的道:“夫人,老爷进城了。”
  “什么?”
  张淑慧先是一喜,接着就板着脸喝道:“小白不许乱动!小心动了胎气!”
  小白捂着肚子,呼吸有些急促的道:“少爷在哪呢?”
  ……
  朱棣早就知道了朱瞻基和方醒的归期,所以很淡定,甚至还令人去东宫,叫了婉婉来。
  朱高炽早就被解除禁足了,听闻儿子回来,他赶紧叫人去了城门处看看。
  城门处,杨士奇代表朱棣来了。
  “殿下此行旗开得胜,陛下不胜欣喜,已经准备了酒宴,就等着殿下前去。”
  朱瞻基颔首道:“那就先进城吧!”
  杨士奇赶紧让开道路,然后就看到了后方那长长的牛车和马车。
  金陵的百姓听闻远征倭国的大军回来了,都纷纷走出家门。
  这时有人在人群中说着最新的消息,让人震惊的消息。
  “知道吗?朝鲜已经主动归附大明了,而且倭国也被打下来了,咱们大明又多了两个布政使司。”
  “呀!真的?那以后是否就没倭寇了?”
  “还有什么倭寇!听说连倭国的那些什么天皇,一大家子都被抓回来了,就等着献俘呢!”
  “喔唷!咱大明现在有这般厉害了吗?吓死人了!”
  “看,后面的那群人!”
  “都被绳子绑着,有个身上还湿透了,难道是上岸的时候跳河了?那肯定是倭国的皇族,这是想殉国来着。”
  “那么多的皇族啊!”
  “咦!后面那些车上装的是什么?好多的箱子啊!”
  一千多人的俘虏走完了,后面就是马车和牛车,上面全是箱子。
  “是什么东西?”
  “可能是书吧,听说倭国有许多大明都绝版了的好书。”
  “噫噫噫!那箱子要掉了!”
  一辆牛车上的箱子突然掉在了地上,箱子摔破,里面的东西都掉了出来。
  “哦……”


第852章 令人震撼的数字
  停电到晚上,这一章是在网吧码的,今天要在网吧呆一天。
  “哗啦!”
  阳光下,木箱子裂开,哗啦啦的落了一地的东西。
  “这是……银子?!”
  “哦……”
  闪着光的银锭看着是如此的诱人,人群中传来了急促的呼吸声。
  “赶紧收起来!”
  押送车队的军士被呵斥了,几人上去,赶紧把那些银锭往车上堆,一时间车队都停住了。
  “都是白银啊!”
  目光向后,那些车上全是木箱子。
  “这得是多少啊?!”
  落下的银子被捡起,车队迅速进了金陵城,可却把遐想留给了百姓。
  “那么多的银子,哪来的?”
  “难道是朝鲜和倭国的府库?”
  百姓迷茫,可有心人却不迷茫。
  “这是倭国出产的!
  “倭国,倭国有白银?
  “怎么没有?知道吧,这次倭国入侵朝鲜,咱大明肯定要为他们做主,这不就把倭国给打下来了,结果就发现了好几座银山啊!”
  “倭国打下来了?”
  ……
  “倭国打下来了?”
  金幼孜歪着脑袋问道,手中的毛笔滴下墨汁,把刚写好的一份奏折废掉了。
  “大人,打下来了,殿下带来了一千多倭国皇族,还有几十万两银子啊!”
  “啪!”
  金幼孜的手一松,毛笔就掉在了奏折上,可他却顾不上这些,急切的问道:“那些白银可是倭国府库的?”
  如果是倭国府库的,那么问题不大,明初远征蒙元时,经常会缴获大量的财货。
  “不是。”
  来人犹豫着道:“有人在散播消息,说在倭国发现了几座大银山,以后都不会缺银子了。至于缴获的金银,据说有几百万两,要下次才运来。”
  “几百万两?”
  金幼孜颓然后靠,他知道,最近那些弹劾将会变成小丑的表演,方醒和张辅不但无过,而且有功,有大功!
  ……
  “疯了,那些百姓都疯了!”
  梁中在给朱高炽讲述外界的反应。
  “听说倭国有银山之后,好多百姓都在问能否移民过去,不过说来好笑,朝中有律法,银山可不许私人去挖。”
  “一千多皇族,啧啧!这季节没啥瓜果,那些百姓就准备了些鸡屎狗屎什么的,最过分的就是人屎。可他们没想到有那么多皇族,都傻眼了,奴婢看到一女子,好家伙,当即让她的孩子拉,拉了一大坨,然后用油纸抱着扔过去,哎哟哟!那一下炸开之后,也不知道那孩子昨日吃的啥,臭都臭死了!”
  “那屎……呃!殿下,奴婢有罪!”
  朱高炽紧紧的抿着嘴,咽喉在上下涌动着。
  南方的百姓就没有不恨倭寇的,金陵虽然没遭遇过倭寇,可唇亡齿寒之下,对那些皇族可不会客气。
  朱高炽把正在看的书合上,艰难的起身道:“取回了多少财物?”
  梁中看看左右,舔舔嘴唇道:“殿下,太孙殿下使人告诉奴婢,说是倭国的府库,还搜刮了那些贵族和大名,估摸着能有三百多万两金银,此次带回来的四十多万两银子,都是刚从银山挖出来的。”
  “那么多?”
  朱高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旋即反应过来。
  他闭上眼睛,心中纠结。
  朱瞻基令人来提前告诉他,无外乎就是想让他不要站错队而已。
  这几年大明年年对外开战,早就有人在嘀咕着穷兵黩武了。而这次单挑倭国,想起那些倭寇的凶狠,文官们终于火力全开,借着弹劾方醒和张辅的机会,在暗示朱棣。
  ——陛下,大明虽大,好战必危啊!
  ……
  当朱瞻基那清朗的声音回荡在大殿内时,文武百官都沉默了。
  “……朝鲜郑氏勾结倭寇,里应外合,火烧王宫,致使李氏一脉断绝……”
  杨士奇的眼皮跳了一下,而金忠却面带喜色。
  什么郑氏勾结倭寇?
  那些武勋都知道,战时重点地方的保护绝不能出错。
  就凭着郑氏那一干人,怎么可能突入王宫?甚至还能点起一把让整个王宫化为灰烬的大火。
  至于勾结倭寇更是好笑,若是几万大军在汉城,还能让倭寇潜入城中,那领军的张辅和方醒都可以去自裁谢罪了。
  所以朝鲜王一家的死因在上层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猜到了幕后的手段。
  只是这事是谁主使操作的呢?
  一时间,群臣的目光都在方醒的身上停驻。
  朱瞻基不会!
  张辅的行事手法不合!
  特么的!
  好狠的方醒啊!居然一把火就把朝鲜王的一脉全灭了!
  方醒仿佛没察觉到自己成了焦点人物,依然老神在在的站着。
  “……一战击溃足利义持的大军,并生擒之。”
  朱瞻基欣喜的道:“皇爷爷,聚宝山卫加上朱雀卫,以一敌十,不但挡住了敌军,而且还能反攻,这就是新式火器的作用啊!”
  朱棣也欣慰的道:“此战两卫不惧敌军势大,都有功,等稍后计算出来,朕一一封赏。”
  封个屁!
  在场的人都知道,这爷孙俩在唱双簧,目的不过是军制改革,以及扩大火器卫所的规模。
  朱瞻基继续说道:“我部稍后在若狭湾登陆,一战溃敌,兵临京都城,令满城惶恐,第二日就破城而入,俘获皇族多人。”
  这话说着轻巧,孟瑛的目光有些复杂,在五军都督府,他和那些武勋都模拟过登陆倭国的路线和后续策略。
  在朝鲜从若狭湾偷袭倭国失败后,这个登陆点就被放弃了,甚至没人提及过。
  可等朱瞻基说出他们登陆的地点后,武勋这边明显的有些躁动。
  张辅是怎么搞的?居然任由太孙和方醒乱来!
  至于朱瞻基说什么一战溃敌,这些武勋是不相信的。
  尼玛!说不定死伤有多惨重呢!
  不过只要打下了倭国,伤亡真的不算事,至少在这些武勋的眼中不算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个道理可是他们从小就学的!
  太在意伤亡的将领成就不大!
  “……其后各地大名作乱,我部分兵剿杀,在孙儿回来前,大规模的逆贼已经没了,英国公留在瀛洲,那些宵小必然时日不久!”
  朱瞻基昂首而立,骄傲的道:“稍后孙儿令人清理府库,又清查了皇族等私藏,计得金银三百多万两,还有银山,此次发现好几座大银山,孙儿令俘虏前去开挖,短短时日,就冶炼了四十多万两,此刻就在户部点收。”


第853章 请乞骸骨,坏银
  朝堂上一阵死寂,群臣都死死的盯住了朱瞻基,哪怕他是太孙也无所顾忌。
  那可是三百多万两金银啊!
  大明一年的岁入能有多少?而且大部分都是实物,金银少的可怜。
  连同那四十多万两,户部!户部!
  夏元吉要疯了吧?
  肯定疯了!
  他夏元吉从未见过那么多的银子!
  朱棣显然早就得到了消息,所以依然是很稳重,只是说道:“金银在其次,为朝鲜王报仇才是你等此行的大功,好了,且回去歇息,稍晚宫中开宴。”
  这话让大家都明白了朱棣的意思,一时间,刘观面沉如水!
  那些御史真是太过了,大将远征,后方的弹章疯狂的在攻击,这换谁也受不了啊!
  “陛下,臣请乞骸骨!”
  当方醒一脸心灰意冷的说出了这番话后,群臣都知道,那位‘宽宏大量’的方醒又回来了!
  朱棣刚想起身,闻言表情有些古怪,像是在笑,又像是在怒,一时间让大太监也有些惴惴。
  刘观干咳一声道:“陛下,兴和伯年不过二十余,这乞骸骨有些玩笑了。”
  说着刘观给了方醒一个‘兄弟,咱们出去再说’的眼神。
  那些御史们这次可把方醒得罪惨了,刘观自己也没把握能取得方醒的谅解,不过作为督查院的老大,他必须要维护下属的利益。
  朱棣的目光一扫,冷冷的道:“胡闹!”
  方醒梗着脖子道:“陛下,众口铄金,臣今日若是不能洗刷青白,明日就该被千夫所指了!”
  “而且文官冲着武官指手画脚的日子也该结束了,大明不是前宋!不是东华门外唱名者方好儿的弱宋!”
  大家都知道,这是方醒的回击!
  “前宋不但把将士们贬低到了泥水里去,而且招来唤去如同奴婢,杀军兵如杀猪,可结果如何?”
  方醒冷冷的扫了文官们一眼,“结果就是那些文官,拱手把徽钦二帝送出了城门!然后偏安一隅,依然在内斗不止!何曾把朝纲放在眼里!”
  “若是放任下去,臣敢担保,大明的将士们必然会……”
  “闭嘴!”
  朱棣沉声喝道,目光幽深的看着方醒,喝骂道:“胡言乱语!朕念你千里转战不易,否则今日当重责!”
  这是在和稀泥!而是是在偏向方醒!
  文官们都知道,朱棣不处罚方醒,也就代表着赞同了他的部分意见。
  这个脸被打的啪啪响啊!
  特别是那些建文和永乐两朝都出仕的官员,更是面红耳赤。
  武勋们都目光复杂的看着方醒,这货刚才群嘲了文官,胆子之大,自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
  别说是大明,你数数史上的武勋,特么的有谁敢这么对着文官无差别开火的?
  你也不怕以后被文官们阴死啊!
  方醒拱手道:“陛下,倭国一战,收获之大,不但能弥补出兵的耗费,而且东南等地也可消减卫所,安居乐业,影响之深远,何人不知?可就有这么一群人,不思国事,一心只想着排除异己,打击对手,这等人,臣羞于与其为伍!”
  朱棣的面色越发的黑了,方醒知道事情不可做绝,就说道:“臣失言了。”
  朱棣有些沉吟,目光在刘观的身上一转,喝道:“督查院回去自查,朕等着结果!”
  御史不能大规模打击,否则朝纲必乱!
  然后这位老大就闪人了,方醒回头,冲着刘观笑道:“刘大人,方某可要先去一趟督查院,给那些御史审查审查?”
  “不敢!”
  这厮又变脸了啊!文官们都觉得脑仁疼!
  刚才还和文官势不两立,现在又言笑晏晏的,仿佛刚才的话都是大家的幻觉!
  刘观心知肚明,所以赶紧拱手道:“请兴和伯安心,本官回去自然会有一个交代。”
  方醒笑了笑,这就是一场角力赛,若是征伐倭国不利,这些御史的弹劾自然就会化为刀枪,让他和张辅倒霉,连带朱瞻基也会灰头土脸。
  可他回来了,不但打下了倭国,眼瞅着还能把朝鲜揽入囊中。
  关键是那几百万两的金银,此时若是还有人敢弹劾方醒,夏元吉绝壁会化身斗士,跟他不死不休!
  而且朝中大半官员也会跟着倒戈,在督查院的身上踩一脚。
  “刘大人客气了,御史嘛!风闻奏事是他们的本职,方某怎敢得罪,说笑了!哈哈哈哈!”
  方醒拱拱手,非常客气的走了。
  可刘观却坐蜡了。
  风闻奏事那也得看情况,看具体事务。
  方醒借着御史的弹劾,把枪口对准了文官,这个枪可不是那么好躺的。
  督查院得给一个交代,否则这些文官的弹章必然会把他刘观淹没。
  “刘大人,将士们在异国为大明征战,那些异族都还没控诉,咱们就自己先挽着袖子上了,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哎!”
  吕震正义凛然的一番话,赢得了不少赞许的目光。
  可刘观却像是吃了狗屎般的恶心,说道:“记得吕大人也曾质疑过朝鲜王一家的死因,难道不是吗?”
  这时金忠才慢腾腾的走出来,他干咳道:“对外征伐艰难,有啥事就不能等回来再说吗?非得要闹的前方人心惶惶的才舒服?难道非得再来一次风波亭才能让你们满意?”
  老大人这话和方醒前面的话一呼应,在场的文官大多数都是一脸吃了苍蝇屎的恶心模样。
  方醒都说了,咱们和前宋的那些文官没啥区别,您还来个风波亭,这是不把咱们文官贬低到泥地里就不肯罢休吗?
  看到刘观垂首,金忠也就软了些:“别等着陛下动手,回去就自己整治一番,把那些心思不正的都踢出来,不然?督查院怕是要地龙翻身了!殿下不会忍,兴和伯也不会忍!”
  刘观看看周围那些‘正义凛然’的眼神,对金忠拱手道:“多谢金大人提点,下官知道了。”
  金忠的资历实在是太老了,老到他可以在朝堂上打瞌睡,朱棣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