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争大唐-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抬不起来,每每云梯才刚竖起,尚未靠近城墙便已被叉子推开,死伤了过半兵力之后,竟然不战而退了,如此一来,没了当面之敌的高句丽东门守军立马蜂拥地向着南门涌了过去,南门上正酣战不休的刘铁涛所部立马陷入了后援不继的苦战之中,唐军原本大好的形势竟然因此而逆转了起来。
将军,东门退兵了,我部已后继无力了,将军快走,末将断后! 刚率后卫部队冲上了城头的肖耀天眼光的余角扫到了东门处张君乂所部的撤军行动,心中登时大急,挥舞着横刀,接连劈死了几名挡道的高句丽官兵,杀到了刘铁涛的身边,扯着嗓子,焦急地叫了起来。
什么? 刘铁涛原本正杀得顺风顺水,突然间觉守军抵抗的力度一下子大起了许多,本就起了疑心,此时一听肖耀天说东门唐军已退,登时便大吃了一惊, 刷刷 几刀逼开当面之敌,在肖耀天等人的掩护之下撤回到城墙处往下一看,心登时就凉了半截 东门唐军已撤退,而自己所部能杀上城头的都已经上了城,城下已无一名后援,至于正在出的唐军第二波攻城部队此时尚在调动中,一时半会之间根本无法及时支援自己所部,再回头一看,高句丽援兵正源源不断地开上城头,己方在城头好不容易打开了几处缺口如今只剩下两处兀自还在坚持着,然则空间已被不断地压缩着,无论如何也坚持不到第二波唐军增援的到来了。
张君乂,你这个小人,老子做鬼都饶不了你! 刘铁涛并非傻子,如何看不出张君乂突然撤兵之用意不过是不想看着自己立下破城之功罢了,心中气怒交加,指着张君乂所部的方向怒骂了一声之后,回转过身去,拼力杀到了浴血苦战的肖耀天身边,手中的横刀大开大阖地劈杀着,将攻过来的高句丽守军一一斩杀于刀下,趁着高句丽军胆气稍挫,犹豫着不敢逼上前来的当口,一拉肖耀天的肩头,断喝道: 撤,快撤,老子断后,快走!
将军 肖耀天没想到刘铁涛竟然又杀了回来,登时便急了,刚想着再劝,却见刘铁涛率着身边最后的几名亲卫已如虎入羊群般地杀向了竣巡不进的高句丽军中,无奈之下,重重地跺了下脚,率领残余的两百余残军顺着云梯退下了城头,向己方主阵地撤了回去。
杀,杀啊,杀! 刘铁涛乃是员悍将,一身的武艺并不在当年的侯国忠之下,多年的沙场经验,更增添了其浑身的杀戮之气,此时拼起了命来,自是威风八面,所过之处,尸横遍野,挡者披靡,横刀之下,几无一合之敌,生生凭借着一己之力,挡住了从城墙两端不断围杀过来的高句丽守军,哪怕身边最后一名亲卫也已战死,刘铁涛依旧屹立不退,浑身上下鲜血淋漓,整个人就犹如血池里捞出来的一般,也不晓得那血究竟是敌人所留,还是自己所淌。
放箭!快放箭! 眼瞅着刘铁涛竟然以一己之力挡住了己方数千兵力,高怀龙心头登时便是一阵大怒,提高了声调,大吼了一声,却不曾想激战中的刘铁涛听到了高怀龙的下令声,猛地一个旋身,刀出如飞地击溃了冲将上来的十数名高句丽守军,就地一个翻滚,抄起一把也不知道是谁遗失的横刀,凭着感觉,往号声起初猛力一甩,那刀便犹如闪电一般向着站在高处的高怀龙飞了过去。
父帅小心! 持枪站在高怀龙身边的高可宁听得动静不对,忙不迭地攻出一抢,试图挡开那突如其来的一刀,却没想到刀势实在太快了些,高可宁仓促攻出的一枪竟然挑了个空,那刀已如同飞虹一般向着高怀龙激射了过去,猝不及防的高怀龙只来得及一扭腰,算是让过了要害,却未能躲过这急的一刀,但觉肩头一疼,那刀竟已正中肩头,虽说有护肩挡者,入肉不算深,却也疼得高怀龙大叫了一声。
啊,父帅!快,放箭,射死他! 高可宁一见自己的父亲中了刀,登时便急了,忙不迭地丢下手中的长枪,一把扶住摇摇欲坠的高怀龙,高声喝令放箭,霎那间,早已张弓搭箭的弓弩手们纷纷松开弓弦,数百支羽箭激射而出,已无力再战的刘铁涛竟被射成了刺猬,大叫一声,便已不动了,就这么直挺挺地立在城头。不清楚刘铁涛究竟是死是活的高句丽守军犹豫了半晌之后,才有人壮着胆子走上前去,用枪一捅,却见刘铁涛应枪倒地,一员勇将竟已丧命在安市城头。
胜利喽,我们胜利喽! 确定了刘铁涛的死亡之后,激战过后的安市城头响起了守军们激动的呼喝声,然则,没等他们高兴多久,却听一阵强烈的呼啸声突兀地响了起来 唐军投石机再次射了,霎那间,百余枚巨大的石弹再次铺天盖地地向着欢呼雀跃的守军们当头砸了下来,欢呼之声立马就转变为鬼哭狼嚎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 围城血战(五)
若说唐军前几番的飞石攻击之效果都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的话,此番趁高句丽守军欢呼之际的突然袭击就可谓是战果非凡了,毫无防备又密集地直立在城头上的高句丽守军简直就是个上佳的肉靶子,这一通石弹下去,城头立马就成了人间地狱,被飞石直接命中的固然已是成了肉糜,被弹起的巨石碾着的,也没能落下好来,即便不死,缺胳膊短腿地躺倒在城头上哀嚎却也是不免之事,待得尘埃散去,城头上已是犹如鬼域一般恐怖,那流淌满地的鲜血竟已有寸许来深,无数的伤者就躺在血泊与烂肉间哭嚎着、求救着,那等惨况实是让人目不忍睹,守军原本因打退了唐军强攻而高昂起来的士气立马跌落到了谷底。
好,射得好!
太棒了!
大唐威武!
天时已过了末时,城下列阵的唐军早已在烈日下站了大半天了,又因着己方初战功亏一篑而士气稍挫,可待得见城头的守军在投石机的攻击之下,如此之狼狈,登时爆出一阵欢呼声,受挫的士气登时再次高昂了起来,然则这等激昂的欢呼声对于正暴怒中的李世民来说,却似乎一点影响都没有,面色阴沉的李世民死死地盯着跪倒在面前的张君乂,眼中的怒火旺盛得简直能融金化铁了。
陛、陛下,末将、末将未能冲上城去,辜负了陛下的厚望,末将有罪,肯请陛下容末将戴罪立功,末将愿再次率军冲城。 自知犯了大错的张君乂见李世民老半晌没有话,心知不妙,忙不迭地磕着头,避重就轻地承认着错误,希图能过得此关。
李世民乃久经战阵之辈,哪会看不出战场上那些个微妙的变化,自是清楚张君乂退兵并不完全是因兵力折损过大之故,更多的是不想见刘铁涛得了功罢了,眼瞅着唾手可得的胜利就这么飞走了,李世民心中的愤怒便可想而知的了,此时再一听张君乂避重就轻地企图满混过关,更是气得火冒三丈,怒视着张君乂,冷哼了一声道: 张君乂,尔好大的胆子,竟敢当着朕的面陷刘将军于死地,朕要尔这等嫉贤妒能之辈何用,来人,将这厮拖下去,斩了! 李世民此言一下,自有数名中军士卒一拥而上,架起瘫软了的张君乂往外便走。
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啊。 一听自己的头颅即将不保,张君乂疯狂地挣扎了起来,只可惜被其身边那几名士卒摁着,压根儿就挣不动。
陛下,阵斩大将,恐于军不利,可否容张将军戴罪立功? 程名振与张君乂份属同袍,在一起共事多年,彼此间关系不错,此时见张君乂要被砍头,心中恻隐之心大动,虽深惧李世民的怒火,可略一犹豫之后,还是站了出来,试图为张君乂求情一番。
陛下,张总管攻城不力,自是该罚,臣不敢谏,然张将军经年守边,劳苦功高,臣肯请陛下能法外施恩。 兵部尚书李绩乃是张君乂的老上级,此时见其要性命不保,忙也站了出来,高声劝谏道。
陛下,李尚书所言甚是,末将等肯请陛下法外施恩。
陛下
有人带了头,中军一大帮将领都站了出来,纷纷为张君乂求情,不过么,这些将领大部分都是中路军的人马,李大亮所部的将领们却都站在原地不曾动弹 诸将都不是傻子,哪会看不出刘铁涛的死乃是张君乂擅自退兵所造成的恶果,要他们为害死了同袍的人求情,自是不可能之事。
李世民一向待下甚宽,纵有些闪失,李世民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了,若是往日,有了诸将的求情,李世民或许会从善如流,可这会儿一来李世民正在火头上,二来么,心疼刘铁涛之英勇战死,再一看左路军一方的将领们人人脸上都露着强烈的愤概之意,自是不肯轻饶了张君乂,大袖子一挥,冷着声道: 攻城不利朕可以不计较,陷害同袍之罪却是难饶,朕意已决,诸爱卿不必再谏,拖下去,斩!
李世民既然如此说法,诸将自是不敢再谏,各自起身,默默地退到了两边,须臾,一声惨嚎在不远处响起,片刻之后,一名士卒托着个盛着人头的盘子走上前来,单膝点地,将张君乂的人头呈上,以供检验。
传旨:将此贼人头传阅三军,再有敢不遵号令、擅自退缩者,与这厮同罪! 李世民飞快地扫了眼张君乂,挥了下手,下令将张君乂的人头号令三军。
陛下,今日天时已晚,军心已疲,可否明日再行攻城? 待得手捧托盘的士卒退下之后,始终默默地站在李世民身边的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低声地劝谏了一番。
别看长孙无忌不怎么通军略,可此番劝谏却是颇有些子道理的 唐军今日的攻城始终不顺,虽说辰时不到便已陈兵城下,可先是被高句丽守军偷袭了一把,烧毁了三分之一的投石机及大型弩车,接着攻城之际,又遇到张君乂这等罔顾大局的扯后腿之事,一场攻城血战下来,尚未来得及动第二波冲城,时间便已到了申时,值此盛夏之际,大军在毒辣的日头下暴晒了大半天,军力无形之中已是消耗不轻,士气虽尚旺盛,可体力未必能跟得上,此时要再次攻城,折损必大。
李世民乃打老了仗的人物,又岂会不知晓个中之奥妙,然则李世民却不打算就此收军,毕竟前番功败垂成虽令人扼腕叹息,可毕竟已算是摸到了胜利的边缘,在李世民看来,己方兵力虽疲,可高句丽守军一方却更被动了几分,不趁此一鼓作气拿下安市城,只怕越往后机会便会越渺茫,一旦打成僵持,绝不是李世民情愿看到的结果,有鉴于此,李世民并没有接受长孙无忌的劝谏,一挥手,面色严肃地道: 朕意已决,继续攻城,准备夜战,朕便在此处等着,拿不下安市城,朕便绝不收兵回营!谁敢为朕再次冲城?
攻城之战不比野战,那是要拿命来填的,就拿先前那一战来说好了,出击的一万唐军,能活着退回来的不过仅有一半还不到,其中还有一大半是因重伤而被抬下来的,完好无损者也不过一千五之数罢了,这等残酷诸将都看在眼中,虽都想着立下赫赫之功,可谁都没有把握能稳操胜卷,故此,李世民准备彻夜攻城的话一出,诸将都静了下来,一时间竟无人出头应命,这令李世民原本就不好看的脸色更是难看了几分,正气脑间,却见程名振从旁站了出来道: 陛下,末将愿率军攻城,然末将有一请求,恳请陛下恩准。
李世民一见程名振站出来请命,脸色稍霁,抬了下手,示意程名振免礼,而后语气温和地开口道: 程将军请明言,朕自有主张。
多谢陛下,末将恳请陛下能准某单独领军一万,并将投石机之指挥权交给末将。 程名振行了个礼,认真地看着李世民,诚恳地请求道。
准了,朕便在此看着将军建功了。 李世民细细地想了想,也觉得投石机阵地与攻城军伍之前的配合尚有不少瑕疵,自是清楚程名振此提议的用心所在,自无不肯之理,这便点头应允了下来。
末将自当效死命而为之! 程名振眼瞅着时辰已不早,自是不敢再多行耽搁,恭敬地行了个礼之后,便匆匆忙忙地拿着李世民授予的令箭前去各军点齐了兵马,由其子程务挺统带着向安市城方向逼近,而自己却纵马向着投石机阵地赶了去。
下官参见将军。 早前被刘铁涛之亲卫划伤了脖子的骆正声此时脖子包裹着条绷带,显得极为的狼狈,得到手下人的通知之后,忙不迭地跑上前来,参见程名振。
骆管事不必多礼,本将奉旨接管投石机营,此乃陛下所钦赐之令箭,请骆管事验明了。 程名振之官阶远高过骆正声这等不入流的小官,然则明知骆正声乃是太子李贞的人,程名振却是不敢怠慢了,一见骆正声参见自己,忙微笑着虚抬了下手,和颜丽色地说道。
下官不敢,恳请程将军下令,下官听令便是。 骆正声毕竟只是个匠人,虽得圣上及太子之赏识,可好歹还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一见程名振这等大将如此客气,反倒有些个惶恐了起来,唯唯诺诺地束手站在一旁,却没敢真伸手去接过程名振递过来的令箭。
骆管事不必拘礼,本将虽是接管了此营,可一应之调配乃是骆管事做主,不知骆管事对于攻城之道可有教本将处? 程名振见骆正声拘束着不敢接令箭,也就没有坚持,微微一笑,收回了手,依旧温言地问了一句。
骆正声虽是能工巧匠,却不是战阵高手,说起来他也是第一次经历战事的考验,要他说出攻城之道,着实是有些个难为他了,可面对着程名振诚恳的言语,骆正声也不好保持沉默,心思动了动,抬起了头来,看着程名振道: 程将军,下官初历战阵,实不清楚该如何攻破城池,然下官手头有一利器,或许能有出奇不意之效,只是程名振乃是百战之老将了,弩车、投石机之类的早就曾见识过,可却从没见过有如骆正声手下这等强力的投石机及大型弩车,此时一听骆正声手头尚有另有利器,心头登时大喜,不待骆正声将话说完,忙插了一句道: 骆管事有何利器,但说无妨,本将与尔一道参详一、二,或许能借此破城也说不定,倘若如此,此功便该是骆管事囊中之物了的。
见程名振如此礼贤下士,骆正声自是颇为感动,脸皮子抽了抽道: 程将军,下官手中尚有四枚火油弹,此弹之威非同小可,一旦落地便即燃起大火,水浇不灭,无木亦燃,唯数量不多,且无法就地再制,该如何应用,但凭将军指示。
哦? 一听骆正声说得如此之慎重,程名振不由地为之动容,眉头一扬,紧赶着追问了一句道: 此物能燃多久,能起多大的火头?
骆正声思索了一下,这才谨慎地回答道: 回将军的话,若是遇到有木助燃,则大火极其难灭,除非火油烧尽,否则极难扑救,若是无木助燃,便是附于石上亦可燃上一刻钟的时间,只是火头有限,一枚约摸能燃一丈余宽的火头。
一刻钟? 程名振皱起了眉头,呢喃了一声,默默地思索了起来,良久之后,这才扬起了眉头道: 好,一刻钟便一刻钟,若是应用得当,便足矣,不知骆管事能否将此弹一次性并列射上城头?
这个 骆正声虽督造了这一批的投石机,但对于其准确程度却没有绝对的把握,一听要将四枚火油弹全部射上城头,还要并排在一起,心中登时便犯难了,一时间还真不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斯斯艾艾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好叫程将军得知,即便是下官亲自操纵投石机,也就只能保证两成余的命中率,四枚齐中便是神仙来了,也无法做到。
程名振一听之下,不禁也哑然失笑,知晓自己的要求着实太强人所难了些,这便接着问道: 此物若是以人力携之,掷上城头,可否见效?
可以倒是可以,只是若无坠地之冲劲相佐,火力便无法散开,仅能起火一处罢了,实无太大之功效。 骆正声在西域神机营中只是专一负责与木匠活有关的活计,并没有参与到火油弹的研之中,然则因着火油弹的实验乃是通过投石机抛射,故此骆正声往日里便没少使用火油弹,对于其优劣势倒是清楚得很,此时听得程名振见问,倒也没有隐瞒,直接便将火油弹的奥秘说了出来。
唔,原来如此。 程名振漫应了一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即刻表态该如何使用火油弹这等秘密武器,而是将目光望向了高耸的安市城头,沉思了良久之后,这才咬了咬牙,下定了最后的决心道: 骆管事,既然能有两成的把握,那就试上一回好了,我军即刻将动攻城,请骆管事下令所有投石机先行射两轮,以打乱敌军之布防,待得我军冲到城前之际,请骆管事亲自操纵,将四枚火油弹一并向城头射,掩护我军之攻城行动!
啊 骆正声一听便傻了眼,愣了一下,紧赶着劝说道: 程将军,此火油弹一旦炸开,并不分敌我,只要沾了身,必燃起大火,便是翻滚也难扑灭,人若是被燃了,非死即重伤,万一要是我军误中此弹,伤亡大矣,请恕下官不敢从命。
不妨事,骆管事放心好了,一切自有本将顶着,骆管事尽管听令行事便可。 程名振此际已然知晓了火油弹的大体威力,虽对于误伤也有所担忧,然则冲城本就是玩命的活计,此时却也顾不得误伤不误伤的了,毕竟拿下安市城方才是重点,这便咬了咬牙,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见程名振如此坚持,骆正声自也不敢再劝,无奈地摇了摇头,拱手告辞,快步回到投石机阵地中,吩咐几名从西域一道来的士卒前去大营中将四枚火油弹妥善搬运前来,并下令各部投石机装填巨石,准备射。
城下的唐军忙着调度人马,城头上的安市守军自也没有闲着,先前一战中,守军一方虽打退了唐军的进攻,取得了歼敌五千余,阵斩唐军攻城主将刘铁涛的重大胜利,可自身的损失一点都不比唐军来得小,算上出城偷袭而死的那五百骑兵,这一战打将下来,高句丽守军也折损了近四千人,而主将高怀龙也在战斗中受了轻伤,更麻烦的是:因着唐军投石机的恐怖威力,导致城头上众多的守御设施全毁,士气更是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满城头的官兵人人自危,谁都不知晓唐军阵前那些恐怖的大家伙何时还会再次威,若不是因着高怀龙这个主将始终身先士卒地立在城头,只怕守军的士气就得因此而彻底崩溃了。
高怀龙默默地站在残破的城门楼上看着唐军的调度,肩头上的伤处虽经处理,可依旧疼得厉害,以致于高怀龙煞白的脸上不断地涌出虚汗,可更疼的则是内心 长子死了,次子也没了,这等惨事本就够高怀龙心痛不已的,可更令高怀龙闹心的是己方兵力上的折损 守城之初的四万三千兵力经这半个月的鏖战之后,已折损了万余人马,虽说剩下的三万余兵力尚足以坚持,可唐军若是始终保持今日这等强度的攻城,再战上几天,只怕所余的兵力便得捉襟见肘了,究竟还能坚持多久高怀龙心中一点底气都没有,一思及茫茫的前景,高怀龙的心便沉得厉害。
高将军。 就在高怀龙默默地沉思的当口,突地听到身边有人在叫唤,高怀龙忙不迭地回头一看,却见杨万春领着一大群的城中父老手捧着各式食物正缓步走上城头,忙从残缺的城门楼上跳了下来,迎上前去,略有些子诧异地道: 杨城守,此地危险,唐军随时会动攻击,您还是赶紧下城去罢。
杨万春尚未来得及答话,一名老者已颤巍巍地从人丛中行了出来,手捧着一个装满了馍馍的木盘子,颤着声道: 高将军,您身居高位都不怕唐贼的攻击,我等老朽又有啥可怕的,您率军为了我安市的存亡浴血奋战,老朽们无甚可以感激的,唯有些食物略表我等乡亲之寸心,以感谢将军所部守城之牺牲,高将军,您请用一个馍馍罢,小老儿别无长物,只能聊表寸心,请将军用膳。 话音一落,那老者竟不顾满地的污血,颤巍巍地便要跪下,与此同时,杨万春身后的众多乡亲也涌上了前去,捧着各式食物,要献于守城的将士们,整个城头登时就乱成了一片。
老人家,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某用了便是。 面对着满城父老们的关怀,高怀龙心情激动之极,顾不得肩头上的疼痛,忙不迭地伸手扶住了那正要跪下的老者,感动的泪水情不自禁地便脱框而出,肆意地在脸上纵横流淌了起来
第四百七十八章 围城血战(六)
有一种激励叫感动,是的,感动!面对着城中父老乡亲们的拳拳厚意,城头上苦战余生的高句丽守军们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时间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牺牲都有了答案,那就是为了保住身后这座城池,为了父老乡亲们的安全,哪怕是要付出自己的性命,却也值了,原本因唐军巨型投石机威慑而萎靡的士气瞬间便就此高涨了起来。
父帅快看,唐军退兵了! 就在城头一派纷乱之间,眼尖的高可宁突然手指着城下,高声地嚷了起来。
什么? 高怀龙一听之下,登时就大吃了一惊,顾不得再跟身边的杨万春多絮叨,忙不迭地挤出人群,跳上了残缺的城门楼,只一看,突然间现唐军后阵中不少兵马正陆续向远处的大营方向撤退,然则前军不单没有撤,反倒有万余步兵正在向着城墙方向缓缓进逼,人丛中云梯、飞抓、强弩等攻城常用之器具隐约可见,高怀龙的脸色霎那间便沉了下来,额头上的汗水滚滚而出。
高将军,怎么?唐军不是要撤了么?为何 由亲卫扶持着也登上了高处的杨万春见高怀龙神色不对,赶忙狐疑地问了一句。
杨城守有所不知,今日怕是要夜战了。 高怀龙深吸了口气,面色凝重地回答道。
夜战?这 杨万春虽不太通军略,可好歹也曾守过城,自是知晓夜战对于攻城方来说,因着视线受限之缘故,其实相当之不利,那些个投石机、大型弩车等器具将无法挥功效,倒是守方的投石机却能无所顾忌地往城外砸,有鉴于此,杨万春自是很难相信一向英明的李世民会如此莽撞行事。
高怀龙与杨万春相处日久,自是清楚其所长所短,此时见杨万春疑惑不解之状,却也没见怪,苦笑着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道: 天可汗此番是动怒了,非要尽快拿下我安市城不可了罢,某若是料得不差,那些回营的唐军该是轮战之兵,这是要先回大营休整,以备明日动致命一击的,此次一战虽未必是最后一战,却是定胜负之关键,我军若是能不惜一切代价顶住唐军的进攻,便能守住此城,若不然高怀龙虽没将话说完整,可那意思却表达得极为清楚了,一听之下,杨万春脸色便瞬间变幻了几次,凝神看着城下调动繁忙的唐军官兵,咬了咬牙道: 高将军,本官已将城中青壮都召集起来了,随时能上城协防,将军但有吩咐,尽管直言,本官便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为将军办到。
高怀龙会意地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道: 青壮未经训练,骤然上城,恐难济事,此时我军兵力尚够调派,暂时无须青壮协防,只是今日一战若能守住,后头的日子怕就要青壮上阵了,本将可先调拨一部份负轻伤之官兵对青壮加以训练,或许能起些作用,此事待今夜过后再议也罢,唯今滚石尚有而檑木却已近告馨,杨城守若是能设法补充一批,于守城必将有大利。 这个好办,城中房屋虽尽多石垒,然大梁尤是巨木,本官这就着人去整治便可,稍候必定送上城来,将军珍重,下官先行一步了。 杨万春一听檑木不足,顾不得再多寒暄,应答了一声,跳下了残缺的城门楼,急匆匆地张罗去了安市城乃是依山而建,其城墙呈半圆形构筑,两边连着这高峻的陡崖,整个城墙没有菱角的存在,这就使得城墙受攻面积相当狭小,攻城一方哪怕具有绝对的优势兵力,也无法完全展开,而守城方只需少量兵力紧守城墙便能御敌于城外,而这也正是唐军空有二十余万兵力,却无法四面攻打的缘由之所在,先前一战中,两部唐军合计一万人马冲城,不单只是两部唐军之间配合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万余人马在城下根本施展不开,人挤人之下,秩序无法保证不说,也导致了一个恶果,那就是守城方甚至用不着太多的瞄准,只消将檑木滚石往下头随便一丢,便能轻易地砸倒不少唐军官兵,这也正是善战的唐军一次冲城便造成死伤五千余的最主要原因。
程名振乃是久历沙场的老将,对于攻守之道,自是看得极为透彻,此番请命再度冲城之时,程名振吸取了上一次冲城不果的教训,将一万人分成了五队,每队仅仅两千负责攻城之步卒,但却调派了大批的骑兵负责掩护,用骑射压制城头的守军,再配合上投石机部队的掩护,准备以疲兵之计连番不断地冲城,打算拖垮守城官兵的意志,而后再动决定性的一击,从而实现破城之目的,为此,程名振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调遣各方,哪怕是因此给了高句丽军重新调整防御的机会也在所不惜,时至申时四刻,日头西斜之际,各方调度已毕,各部都以就位,程名振不再多等,一挥手,高声下令道: 开始! 霎那间唐军阵中一阵凄厉的号角声便暴然骤起,作为第一攻击波的先部队两千人马便呐喊着向前动冲锋,只是度并不快,似乎有所期待的样子。
父帅,唐军冲城了,快让儿郎们上城罢。 站在高怀龙身边的高可宁一见唐军已动,而自家父亲却始终没有下令城下的士兵上城防守,忙不迭地进谏道 先前因着担心唐军再度飞石攻击的缘故,绝大多数城头守军都已下了城,贴墙而站,随时等候上城的命令,城头上只留下了数百名士兵防守各处要点。
高可宁的担心自是不无道理 安市城防设计相当巧妙,门虽只有三个,可上城的楼道却多达六处,这便保证了守军能很快地通过这六道楼梯涌上城头,增援城头之部队,不过么,再便利的设施也需要时间才能挥作用,若是唐军已开始攻城之时,守军尚未能上到城头,则守城一方势必处于兵力不足的窘境,甚或因此而城头失陷也不是不可能之事,然则高怀龙却不为所动,双眼飞快地扫了下正在接近的唐军冲城部队之后,便即转向了投石机阵地,冷哼了一声道: 不急,再看看。
父帅! 高可宁眼瞅着唐军冲锋的呐喊声大作,更是沉不住气了,一听自家父亲如此说法,登时便急得直跺脚,气呼呼地高呼了一声。
不好,快闪! 高怀龙横了高可宁一眼,刚要开口说些什么,突地听到一阵轰然的巨响暴起,登时便是一惊,顾不得多说些什么,喊了一嗓子,拉了高可宁一把,飞快地跳下了残破的城门楼,也不管满地的血污有多脏,几个翻滚之后,人已贴着城碟猫了起来,不等其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唐军投石机阵地抛射出的百余枚巨石已凌空飞上了城头,数枚巨大的石弹狠狠地砸在了已倒塌了一大半的城门楼上,几声轰然巨响过后,烟尘暴起,原本尚存了一半的城门楼已是彻底被夷为平地,只留下个满是大坑的基座,反应稍慢些的高可宁被乱射的碎石打得惨叫连连,额头上更是重重地着了一下,鲜血立马狂涌了出来。
宁儿 高怀龙猫在城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