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争大唐-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阿斯摩被阿旺达的狂妄气得脸色青,可又不想跟其胡搅蛮缠地辩下去,怒视了阿旺达一眼之后,忍住了与其争辩的冲动,很是诚恳地看着阿莫提道:大哥,我等绝非唐军之敌,这一条想来大哥是心中有数的,我葛逻禄国要想真正地强盛起来,非数代人的努力不可,此时我国当勤修内政,积蓄实力,对外则须紧密依附大唐,而不是与之为敌,若不然,恐有灭国杀身之祸矣!
呸!阿旺达如今掌了兵权,手握数万大军,心气高得很,早已狂妄得不知天高地厚了,哪听得阿斯摩这等示弱之言,不待阿莫提表态,便站了起来,藐视了阿斯摩一眼,恨恨地吐了口唾沫,叫嚣着道:三弟放的甚狗屁,安西北疆不过有兵八万余罢了,还得沿塔克什肯一线布防,能抽调出来的机动兵力了不得也就是三万不到,再算上如今安西正往塔克什肯集结兵力,哪有甚兵力来犯我葛逻禄国,嘿嘿,我等兄弟手下八万控弦战士也不是吃素的,唐军不来则已,若是敢来,来多少,咱就灭他多少!
阿斯摩是真的急了,霍然而起,怒视着阿旺达道:胡扯!二哥,尔休要妖言哄人,大哥,大唐之强乃是天下之霸主,我葛逻禄国真要与大唐为敌,那便是以卵击石,死无葬身之地啊,大哥,为了我葛逻禄国的安危,您可不能如此莽撞行事啊。
够了!阿莫提见自家两弟弟争执了起来,大怒之下,猛地拍了下桌子道:都给老子坐下,乱吵乱嚷地,成何体统,接着议事!
一见自家兄长了火,兄弟俩都不得不坐了下来,可却都成了闷口葫芦,各自铁青着脸不吭气了,阿莫提无奈之下,长出了口气道:二弟、三弟,我葛逻禄国虽立,可却是夹在大唐与薛延陀两强之间,展空间实是有限,若是不能趁势而起,哪还有将来可言?如今机会已摆在了眼前,我等兄弟自该携起手来,为我葛逻禄国之崛起而努力,怎可做此意气之争?
阿旺达性格豪迈,一听阿莫提这话像是有打的意思在,立马兴奋地一拍胸膛,一副忠肝义胆的样子叫道:大哥放心,小弟就是大哥手中的绝世宝刀,大哥说砍哪,小弟绝无二话!
相比于阿旺达的豪迈,阿斯摩可就是心胆沮丧了,慌乱地看着阿莫提道:大哥,您不能啊,打不得啊,大哥不待阿斯摩将话说完,阿莫提冷峻地挥了下手道:三弟,尔若还认某这个大哥,那就该助大哥一臂之力,为我族之崛起而尽尔之力。
一听阿莫提将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阿斯摩已是劝无可劝,脸色变幻了好一阵子之后,咬着牙关道:大哥放心,既然大哥决议如此,小弟身为葛逻禄国相,自会全力相助大哥。
那就好!汉人有句老话,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我等三兄弟联起手来,管叫天地换颜色!阿莫提见阿斯摩表了态,心情登时便是一阵大好,拍了下桌子,很是兴奋地说了一番,大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气概。
大哥这话说得好,我等身为葛逻禄族好男儿,岂能仰他人之鼻息,自该提雄兵以扫天下!如今薛延陀内乱,自顾不暇,安西唐军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薛延陀那头,而关内唐军如今以主力远征高句丽,正是我葛逻禄国崛起之大好良机,错过此时,我葛逻禄国如何能崛起,打罢,大哥,小弟一切都听您的!阿旺达很是激动地站了起来,紧赶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阿斯摩先前虽竭力反对与大唐交恶,可眼瞅着自家兄长主意已定,知道再多劝也是无用,心中滚过一阵黯然,可还是强打起了精神来,沉吟地问了一句:大哥,纵然是要开战,也得有个契机,却不知大哥打算如何行事?
一听阿斯摩问出了这么个问题,阿莫提狡诘地笑了起来道:安西派来使节,言及要借道红山嘴,以进军薛延陀,其军总兵力为一万轻骑,此虚言耳,其用心不外是想以借道之名,灭我葛逻禄国之策罢了,哼,欺我等愚昧么?这道某若是不借,唐军必然入寇,可某若是借了又会如何呢?
啊,大哥,您的意思是阿莫提接到了唐使节递交的文书之后,并没有公开讨论过此事,别说阿旺达,便是阿斯摩都不知晓文书中的内容,此时听阿莫提将此事提了出来,兄弟俩全都大吃了一惊,只不过阿斯摩心思比较灵敏,隐隐猜到了阿莫提的真实用心,登时便是一阵目瞪口呆,话说到半截便说不下去了。
嘿,没错!阿莫提见阿斯摩猜出了自己的用心,登时便得意地笑了起来道:安西唐军虽名为一体,实则兵分南北,彼此间并无统属,这一点瞒得过旁人,却瞒不过某,嘿嘿,如今唐军北疆之兵力总数虽有八万余,可地盘极大,要守御之所在众多,能聚结之机动兵力并不充沛,此番所谓借道之军怕已是北疆能调得出的全部兵力了,若是我军能趁其不备,一举全歼此部唐军,而后聚集全国之兵,攻掠各自为战的各地唐军,未必没有胜算,再加上近年来唐军大肆推广汉文化所导致的各族之反感,我军到处,各族定会群起呼应,一旦能拿下北疆,南疆唐军再想入寇北疆,绝非易事,若如此,我葛逻禄国当可崛起无疑!
阿斯摩身为相,对于北疆之政局自是相当之关注,知晓北疆如今的状况其实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般平静李贞当初虽已将各大部族之酋长、权贵都集中送到了长安,而后下大气力对各部族进行改造,然则因着游牧民族的习性使然,纵使是强大无比的汉文化要想在游牧民族中推广,所受到的阻力实是巨大无比,再加上时日尚短,收效尚不明显,反对之声倒是不绝于耳,若不是有着强大的兵力在镇压着,各部族只怕早就乱了起来了,从这一点来说,阿莫提所提出的战略构思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然则,其中的风险却是极高,最关键的便是如何蒙住唐使以及如何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将借道的一万唐军干净利落地吃掉,从而引雪崩效应,对此,阿斯摩实是半分把握都欠奉,犹豫了好一阵子之后,不得不开口道:大哥所言固然有理,可该如何吃掉这一万唐军,不知大哥可有何良策么?
面对着阿斯摩的疑问,阿莫提放声哈哈大笑起来道:此事的关键便该着落在三弟身上了。
啊阿斯摩一听此言,登时就傻了眼,愣愣地看着大笑不已的阿莫提,狐疑地开口问道:大哥,小弟并不识兵,这歼敌之事如何做得下来?
阿莫提笑着挥了下手道:三弟尽管放心,领兵作战,自有大哥与尔二哥在,无须尔多加考虑,尔只消蒙住了唐使,将那一万唐军骗过了乌伦古河即可,嘿嘿,那唐使陈栋梁正是三弟的老相识了,此事该如何做,想来三弟会有个分寸的,大哥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阿斯摩低着头,冷静地盘算了一番,心中一动,已是有了主张,这便抬起了头来,看着阿莫提,冷静地开口道:大哥放心,小弟知晓该如何做了。
阿莫提很是满意地点了下头道:那好,事不宜迟,唐使既已到了三天了,也该是给个答复的时间了,一切便拜托三弟了。
是,小弟即刻去办。阿斯摩站了起来,躬身应答了一句,一转身大步行出了王宫,领着一众手下策马向驿馆赶了去
第四百六十六章 毒蛇的獠牙(三)
出身于旭日中层的陈栋梁素来不是个很和善之人,自打去岁在清水河一役中因禁断红山嘴有功而升迁至北五洲之宁北州刺史之后,居移气、养移体之下,身上更增添了几分严肃之气度,此时尽管只是端坐在文案后悠闲地看着邸报,可给人的感觉依旧是不怒自威,别说驿馆的那些下人们,便是大唐使节团的随员们也不敢轻易去打搅陈栋梁那份难得的悠闲,当然了,悠闲仅仅不过是表象罢了,其实陈栋梁这会儿心里头早就急得直冒火了三天了,到了叶赫城都已经三天了,可阿莫提竟然还不肯露面,这令一心想要办成大事,以之为晋升之阶的陈栋梁极为的恼火。
在世人看来,陈栋梁以一介布衣骤然晋升州刺史之高位,绝对算得上是侥进了,可陈栋梁自己却不这么看,远的便不说了,便是其顶头上司秦文华的爬升度便比自己还要高出数倍,而随着李贞成了太子之后,安西一系的官员将来一准将会被大用,若是不能抓住任何可能之机会,表现自我,待得将来李贞登基之后,他陈栋梁却也未必就一准能附龙直上青云,很显然,此番出使葛逻禄国便是他陈栋梁再次建功的大好良机。
陈栋梁之所以看重此次出使葛逻禄国之事,自然是稍知内情之故照老例,旭日中人一旦入了官场之后,就必须从旭日中彻底撇清出去,不得再涉及旭日的一切事宜,整个安西官场内除了刘七这么个特例之外,其余人众无不如此,哪怕是高居游骑军统领之高位的董千里亦是这般,当然了,规定归规定,诸多旭日出身的官员们得空凑在一起的话,时不时地还是会谈起旭日里的往事,偶尔也会寻旭日中的老人们一聚,尽管彼此间有约定不谈政事,可酒酣耳热之间,内幕消息还是能得知一些的。陈栋梁此番来前正是从旭日北疆负责人的口中得到了点隐晦的消息,知晓此番出使意义重大,不单安西都护府高层在密切关注着,便是连太子殿下也在留心着,这令一心想往上走的陈栋梁自是不肯放过出成绩的丝毫可能性,奈何阿莫提那厮又一次地玩起了避而不见的老把戏,还真令陈栋梁气不打一处来的,然则,陈栋梁却又无可奈何,只因此时陈栋梁的身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小小的旭日办事人员了,代表的可是煌煌大唐,自是不能再像从前那般耍泼似地大脾气,以逼迫阿莫提出头,所能做的除了等着之外,其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陈府君,葛逻禄国相阿斯摩已到了门外,说是前来拜访府君大人的。就在陈栋梁思虑万千之际,副使节宁北州录事参军诸葛明义从房门外匆匆而入,紧赶着便地禀报道。
哦?来了么?那就请好了。陈栋梁一听阿斯摩来了,心中亦是起了波澜,不过脸色却依旧平淡得很,从邸报上移开了目光,不动声色地吩咐了一句,丝毫没有移驾前去迎接的意思。
这诸葛明义一见陈栋梁如此怠慢之做派,登时便为之一怔葛逻禄国虽说是大唐附属之国,然则身为葛逻禄国的相,其地位并不比陈栋梁的州刺史来得低,严格来说,陈栋梁此举有失外交之礼仪,然则一见陈栋梁皱起了眉头,诸葛明义也不敢再多说些什么,忙不迭地应了声是之后,匆忙退出了房去,自去请阿斯摩前来相见不提。
陈府君,好久不见了,别来无恙乎?诸葛明义去后不久,便陪着阿斯摩从院子外行了进来,一身雍容服饰的阿斯摩丝毫不因陈栋梁的怠慢而有何不满,一见到屹立在房门口的陈栋梁,立马疾步迎上了前去,笑呵呵地寒暄道。
还好罢,若是贵国能消停些,某的日子只怕还会好过许多。陈栋梁任职的宁北州与葛逻禄国相接壤,往日里也没少受葛逻禄国暗中捣鬼的气,此时见到了阿斯摩,立马毫不客气地便暗讽了一句。
阿莫提从前的诸般举措阿斯摩自是心中有数,虽说他极力反对,可也没有出手阻拦,此时见陈栋梁话里带着刺,老脸不禁微红,忙不迭地哈哈大笑了起来,敷衍地说道:陈府君还是喜欢说笑,好啊,本色不变,大丈夫也,难得,难得啊。
陈栋梁早就知晓阿斯摩圆滑得很,此时见其插科打诨,也懒得去点破,面无表情地比了个请的手势道:国相大人既然来了,那便请进屋叙话罢。
好,陈府君真爽快人也,您先请!阿斯摩见陈栋梁不再揪住往事不放,心中亦自松了口气,这便借坡下驴地笑着一摆手,与陈栋梁前后脚便进了厅堂,各自分宾主落了座,自有驿馆之下人奉上了新沏好的茶水。
陈府君,某这数日因着各部族迁徙之事忙得脚不沾地,竟无法分身前来拜访,累陈府君久候了,海涵,海涵,呵呵,却不知陈府君此来之意是阿斯摩端起了茶碗,对着陈栋梁示意了一下,装糊涂地打起了哈哈。
陈栋梁自是清楚阿斯摩此言乃是胡扯淡,不过也没有出言点破,而是面色一肃,一本正经地开口道:本官奉安西大都护府之命前来,是有二事要与贵国协商:其一,宁北等北疆诸州乃是大唐之土,各部族皆是大唐之民,容不得有人在其中搅风搅雨,事可一不可再,若是有人胆敢犯我强唐,这后果么,国相大人自己去斟酌一二好了。其二,我大唐与薛延陀大汗拔灼有着抱犊囤之盟约在,且拔灼乃是我大唐亲封之可汗,若有人不服王化,我大唐自有出兵讨伐之义务,如今薛延陀内战在即,我大唐决议出兵一万,以助拔灼可汗平定内乱,为安全计,安西大都护府有决议,此番出兵当以走红山嘴隘口为妥,特来向贵国协商以借道通行,此二事请国相大人给本官一个答复,当然了,若是国相大人无此权限,那就不必谈了,您可以走了,随便通知贵国叶护一声,明日午时前若是不给本官一个答复,那就恕本官要不告而别了。
陈栋梁畅畅而谈的一番话,堵住了阿斯摩所有可能推托的借口,甚至给出了最后的通牒,登时便令阿斯摩尴尬万分的,很想立马拂袖而去的,只可惜一来陈栋梁代表的是强唐,再没有真儿个地与大唐撕破脸之前,阿斯摩得罪不起陈栋梁,二来么,阿斯摩此来就是为了来糊弄住陈栋梁的,自是不肯就此草草地便走了,无奈之下,只好强自压住内心的不满之情,打了个哈哈道:误会了,误会了,呵呵,我葛逻禄国也是大唐之属国么,与宁北州诸族也就是些通商往来,绝无冒犯大唐之意,若有过失,那一准是无心之过,呵呵,无心之过啊,陈府君既然说了,我国定会留心的,当不致于再犯。
陈栋梁此番敢当堂指证葛逻禄国暗中捣鬼,自然是拿到了真凭实据了的,眼下手中便扣着数名来自葛逻禄国的探子,自是不会相信阿斯摩所说的无心之过,然则,谴责葛逻禄国的不轨行径只是此番出使的附带工作罢了,陈栋梁真正要的是借道之协议,此时见阿斯摩满口胡扯地解说着误会,却绝口不言借道与否,心中登时便滚过一阵不快,只不过陈栋梁陈府深,也没就此作,而是冷哼了一声道:既然是误会,那说开了也就算了,本官非不明事理之辈,自也不会跟贵国为难的,就下不为例好了,然则借道一事究竟如何,不知国相大人可有权限否,若是没有,那就请便好了,请恕本官不奉陪了。
眼瞅着陈栋梁始终言辞咄咄,阿斯摩心中的怒气愈大了许多,可硬是强忍了下来,打了个哈哈地说道:这个,呵呵,让陈府君见笑了,某也算是能做一半主的罢,既然陈府君都已开了口,你我都是经年的老朋友了,万事总有得商量的嘛。
哦?能商量便好。见阿斯摩说出了能商量的话头,陈栋梁始终紧绷着的脸总算是露出了丝阳光,微微一笑,抬了下手道:但凡能允我军借道,贵国要何补偿都可以坐下来商量,就请国相大人出个价钱好了。
呵呵,好说,好说。阿斯摩见陈栋梁的态度放缓了下来,心情亦是为之一松,笑呵呵地解说道:按理来说,我葛逻禄国份属大唐属国,大唐之军要过境亦属寻常事耳,本不该有所争执才是,只是目下我国夏迁方值高峰,国中各大小部落如今都在夏季转场之中,一旦有大军过境,一来恐搅了各部族的行程,二来么,牛羊马匹若是受了惊吓,以致影响到各部族之生计大事恐有不妥,是故,其中颇多碍难之处,还望陈府君多多谅解才是。
陈栋梁在北疆厮混了多年了,自是清楚北疆各部族夏季转场之事,也清楚刚出生的牛羊受不得太大的惊吓之道理,此时见阿斯摩如此慎重地提出此事,自也觉得理所当然,这便皱起了眉头,沉吟了一番之后道:国相大人所言甚是,本官自是清楚大军过境于贵国多有不便之处,然则我大军出征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这样好了,若是给贵国各部族造成的损失就由我大唐来承担罢,国相大人可派人先行通知各部族,避开我大军行程之路线,若是未能避让者,可统计出损失,一体由我安西大都沪府或钱或物地照价理赔便是了。
那就好,那就好。阿斯摩一副喜形于色的样子鼓着掌笑了起来,而后眼珠子一转道:北疆今年刚受了雪灾,以大唐之富庶自是能轻松应付,可依某看来,受损当是不轻,呵呵,又正值北方用兵,安西一地的日子想来是有些紧了,若是此番大军过境破费过多,府君怕也不好跟大都护府交待罢,你我都是老朋友了,某可不敢让府君大人受了牵连,不若这样好了,左右不过是大军借道过境之事罢了,就由我国出向导带为引路,如此一来,我国可先行安排沿路之部族避让,又可确保大军安全过境,如此可成?
哦?陈栋梁没想到阿斯摩会提出如此优惠之条件,登时便是一愣,接着大喜过望地拈了拈胡须,哈哈大笑着道:好,若如此,本官忘不了国相大人今日援手之事也,将来定有后报。
哈哈哈,陈府君客气了,说起来陈府君乃是我葛逻禄族得以立国的大恩人,能为陈府君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实某之所愿也,举手之劳不足挂齿,无不挂齿啊。阿斯摩见陈栋梁同意了自己的提议,也是兴奋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个举手之劳,国相大人可是帮了本官的大忙了,大恩不言谢,本该摆上酒席,与国相大人畅饮一番以为庆祝,只是军情紧急,容不得耽搁,既然国相大人早有安排,那就请国相大人即刻去与贵国叶护协商一、二,以文本之方式将诸般事宜确定下来,本官也好即刻回宁北州交差了,至于所欠之情,容本官来日再报了。陈栋梁心急着赶紧达成协议,自是不想多生枝节,这便起了身,拱手为礼地说了一番。
好说,好说,陈府君既然如此着急,某即刻进宫办理便是了,请陈府君稍待,最迟明日,某一准取文本来见府君。一听陈栋梁如此说法,阿斯摩自是不会多加迁延,哈哈大笑地站了起来,拱手还了个礼,告退而去。陈栋梁此番感激阿斯摩之情,不再似其前来时那般怠慢,而是亲自率一众随员送阿斯摩出了驿馆的大门,目送了阿斯摩率众策马离去之后,这才转回了自己的住房之中。
才一走进了房中,原本笑容满面的陈栋梁已然变了脸,一张黝黑的脸上寒如冰封,看了跟在身后的副手诸葛明义一眼,沉着声问道:诸葛参军,尔以为此事如何?
诸葛明义是去岁随大都督柴哲威一道从关内调来的官员,明经出身,文武皆能,曾当过两任的县令,后因跟上司不睦,受人排挤,被踢到了安西,因着精明能干,深受柴哲威的信任,先是在明州任过城守之职,旋即升任宁北州的录事参军,因着刚到宁北州不久之故,虽对阿莫提三兄弟有过耳闻,却并不太清楚内情,此时见陈栋梁面色不对,登时便是一愣,皱了下眉头道:某观阿斯摩此人并非爽快之辈,而此番应允借道之举却豪爽之至,这其中恐另有蹊跷罢,只是下官并不熟知此人,所言乃猜测之辞,或许有误,还请府君大人自行定夺。
嗯。陈栋梁点了点头,深吸了口气道:本官当初与这三兄弟可是没少打过交道,这三人皆虎狼之辈,最是贪婪,此番竟能为我大唐着想,日从西出么?嘿,其中必然有诈,某先前故意慢待,就是要看看阿斯摩会不会就此翻脸,不料其竟然能坦然受之,如此说来,其所图非小,事情怕是要起变化了!
啊,不会罢?就凭葛逻禄国之实力,岂敢与我大唐相抗衡,这诸葛明义只是起了疑心,可一听陈栋梁说得如此肯定,登时就被吓了一大跳,疑惑地看着陈栋梁,紧赶着试探了一句。
但愿不会。陈栋梁也只是推测,并无相关之证据,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但愿本官猜错了,否则的话咦!陈栋梁话说到这儿,突然间现自己面前的文案上突兀地出现了张画着个怪图的纸条,登时便惊疑地呼出了声来,伸手将那副图纸拿在了手中,细细地一看,额头上的汗水立马便如同瀑布一般地流淌了下来,面色登时便是青白如纸。
府君大人,您这是一见陈栋梁脸色难看如此,诸葛明义登时吓了一大跳,忙不迭地出声招呼了一句。
没,没什么!陈栋梁回过了神来,伸手抹了把脸上的汗水,飞快地将那张图纸撕碎了,往口中一塞,嚼碎了,生生咽了下去,苦笑着道: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饶也,殿下说得好,上天欲谁灭亡,必使其先疯狂,嘿嘿,阿莫提竟然敢算计我大唐,那就是自寻死路了!明义,尔赶紧启程,乔装赶回抱犊囤大营,见着林大将军,就说毒蛇露出獠牙了,快去!
是,可府君您诸葛明义虽不清楚究竟生了何事,可一见陈栋梁脸上露出一丝决绝之色,心中登时滚过一阵不详的预感,犹豫着没有即刻退下。
陈栋梁摆了下手,止住了诸葛明义接下来的劝说,淡然地吩咐道:本官没事,嘿,至少在阿莫提翻脸之前,他还不敢拿本官如何,尔此行事关重要,千万小心,快去罢。
是,下官即刻去办。诸葛明义自是清楚事情紧急,不敢再行耽搁,紧赶着应答了一声,匆匆退出了房去,自去安排乔装回大营之事不提。
唉诸葛明义去后,陈栋梁呆呆地在原地站了好一阵子之后,长叹了口气,拖着脚走到了窗前,默默无言地望着渐渐黑下来的天空,站成了尊塑像
第四百六十七章 毒蛇的獠牙(四)
贞观十九年五月十四日末时正牌,晴,碧空万里无云,火辣辣的太阳高挂在天空,将炙热无比的金光慷慨地撒向茫茫大草原,纵使是极为耐热的草原植物,到了此时,也都蔫了,草叶儿无力地低垂着,乌伦古河边的胡杨树也显得有些子无精打采,唯有乌伦古河依旧潺潺地流淌着,只是水量却远比往日来得少了许多,河面开阔处的水深甚至都已能勉强涉渡,数百匹从胡杨林里跑出来的野马群懒洋洋地在河边饮着水,哪怕身边不远处就是唐军之抱犊囤大营,野马群却依旧显得懒散无比,丝毫也不见半点的紧张热,实在是太热了,在这等酷热之中,跑不动的不止是爱闹腾的野马群,唐军大营中那些久经沙场的将士们也都无力折腾了,除了少数巡哨坚守岗位之外,绝大多数将士都猫在了帐篷之中,以躲避这等罕见的酷暑。
没有风,酷热宛若凝固一般地笼罩着大地,四下里一派的死寂,值守在高高的瞭望楼上的哨兵虽说依旧站得笔直,可眼神却散着的,这也不奇怪,就在前些日子,隔着河与唐军对峙着的葛逻禄国大军已经奉调离开了,周边百里范围内除了唐军之外,便是连个牧民都没有,又值此酷热之际,自是不可能有甚突然情况出现,稍微松懈一下,却也着实说得过去,然则,意外却终究还是生了一阵烟尘在河对岸一处山丘之后扬了起来,显示出有人正在向此处放马狂奔,以哨兵的眼力很快便判断得出来者人数并不算多,大致也就是百骑不到的样子,正犹豫着是否要示警之际,却见一骑从山丘后转了出来,没命架地向着乌伦古河畔狂奔,其身后则是数十葛逻禄骑兵正自狂追不舍,不断有羽箭从追兵队伍里射将出来,看那架势似乎一定要将前面那骑斩杀当场不可之状。
呜呜瞭望塔上的哨兵犹豫了一下,还是吹响了代表紧急事态生的号角,顷刻间,原本寂静的唐军大营立马骚动了起来,无数正在休息的唐军官兵纷纷披甲持锐地涌出了营房,各自翻身上马,准备应变,虽乱不慌,那等干净利落的劲儿显示出了唐军强大的战斗意志与良好的训练水平。
凄厉的号角声响起的那一刻,北疆镇守使林承鹤正与董千里、刘七等人在中军大帐中密议着进军的相关事宜,一听响动不对,诸将纷纷冲将出来,各归各部,整军备战,而林承鹤却与刘七一道率领着各自的亲卫队直奔大营门口,入眼便见到河对岸那追杀的一幕,只是隔着远了,既听不清那名逃者在喊些什么,也看不清来者究竟是何人,然则,紧追不放的那些葛逻禄骑兵的服饰却是鲜明得很,正是前不久刚从对岸撤走的那部葛逻禄国精锐骑兵。
锋,情况好像不对,待某领人先将人拦下来如何?身为安西大都沪府副都督的刘七论身份要比林承鹤高了一级,然则刘七素来不是个喜欢摆官架子的人,此时眼瞅着葛逻禄骑兵行为诡异,立即以商量的口气提点了一下。
是有不对,刘兄不可亲自犯险,鹰十三,带你的人上,将所有人等一律拦下,不可放走一个,若有敢反抗者,格杀勿论!林承鹤眼皮子跳了跳,立马高声下令道。
是,末将遵命!鹰十三原先乃是李贞座下鹰组高手中的一员,后加入了军中,屡立战功,待得李贞奉诏回京之后,特意将其留下,作为林承鹤身边亲卫营的统领,专司保护林承鹤安全之职,此时正策马跟在林承鹤身边,一听到将令下达,立马高声应诺了一句,率领着三百余精锐骑兵直扑乌伦古河,也不管河中流水潺潺,便这么直截了当地纵马冲过了河去,向着拼死奔逃而来的那名骑士包抄了过去,不远处正在追击的葛逻禄骑兵一见唐军悍然冲过了作为国境线的乌伦古河,登时便是一阵大乱,却又宛若舍不得放弃即将到手的猎物,纷纷勒住了胯下狂奔的战马,乱纷纷地看着如奔雷般杀奔而至的唐军骑兵。
鹰将军救我,将军救我,某乃宁北州录事参军诸葛明义是也,将军救我!那名疯狂逃命者正是大唐使节团副使诸葛明义,自打其乔装潜出叶赫城之后,一路向南急赶,可在半路上因着葛逻禄国兵马调动频繁之故,不得不经常绕道,以致于出了近五天了,都没能赶到抱犊囤大营,今日更是因为闯关时露出了破绽,被葛逻禄族骑兵疯狂追杀,身上已是中了数箭,待得见到鹰十三率部赶来,精神陡然一振,不管不顾地便高声嚷了起来。
鹰十三自跟随在林承鹤身边起,往日里没少到宁北州办事,与诸葛明义自是有过数面之缘,彼此间倒也算是谈得来,此时一听来者自称是诸葛明义,再一看其浑身上下破衣烂衫不说,背山还插着几支羽箭,登时便大吃了一惊,断喝一声道:众军听令,大帅有令,将葛逻禄狗贼就地歼灭,敢反抗者杀无赦!话音一落,率部让过诸葛明义,挥军直扑那些个早已乱成了一团的葛逻禄族骑兵。
一场骑兵之间的厮杀开始得快,结束得更快,那帮子葛逻禄骑兵无论是骑术、战术乃是个人之武力比起唐军精锐骑兵来说都差了老大的一截,更别说鹰十三所部的亲卫营乃是唐军精锐中的精锐,双方不过一个打马照面的功夫罢了,百余葛逻禄骑兵就彻底崩溃了,竟无一人得以逃脱,死六十,余者全都乖乖地下马投降了。
林将军,葛逻禄国反了,下官诸葛明义在两名唐军骑兵的护送下疯狂地纵马冲过了乌伦古河,一见到策马屹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