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魔极乐-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家就是投靠了师家,老子看他们是早有这异心了。”

杨通宝一顿气急败坏的大骂,一瞬间让这四人更是恼怒不堪。“什么,这帮混帐玩意。”方忠平的脾气最是暴躁,当下是拍桌怒喝道:“他们都忘了王爷当年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没有王爷的提携之恩他们哪能出人头地。现在王爷一倒下就玩什么树倒猢狲散,真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四人中以黄阳羽最为睿智,他虽然恼火但还是强定心神,皱着眉头问:“宝爷,现在王爷不在了我们该怎么样你拿个话吧,好歹这次我们驻守后方时王爷说了要一切唯你是从,总不能这样一味的耗下去。”

第695章 遗命(下)

黄阳羽的话说得倒是中肯,早在他们退守后方的时候杨术已经派人知会了一声也亲自给他们颁发了军令,所以尽管情况诡异但谁都没怀疑杨通宝的权威,毕竟捏造军令这事不太可能,除了王爷首肯以外谁能瞒天过海的留下这四万大军。

不过眼前的情况很是尴尬,大军前进给王爷报仇的话绝对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有人的意思都是杀上西北为王爷敛尸,失去了主心骨哪怕是与右王同归于尽也无可厚非。

这嫡系的大军没一个怕死的,他们维护杨家的尊严最恼怒的是任何的耻辱,即使后果是粉身碎骨也没半分的犹豫,骨子里忠诚的血让他们无所顾忌,即使是战死也在所不惜。

这想法到现在可以说已经成为全军上下一致的决定,在越发焦躁的等待中这股情绪不可避免的暴发了。

因为现在这支军马已经处在了进退两难孤军无援的地步,京城那头师家和温家张牙舞爪的,这支大军回去的话绝对讨不了好,眼下王爷尸骨未寒温迟狼就肆无忌惮,没了王爷坐镇这些普通的兵马根本不敢忤逆朝廷的意思,毕竟皇权至上的理念是这个世界所有人不敢轻易触碰的禁忌。

而将情况逼到这境地更大的原因是军中粮草短缺,朝廷没任何供给的情况下粮草已经维持不了三日,再这么耗下去只能把自己活活饿死,那还不如吃饱了放开手脚和契丹兵拼个你死我活。

在这种绝望的气息下谁都不敢指望朝廷,所以破罐子破摔也无可厚非,军中将士的暴躁在这时候几乎达到了沸腾的地步,就连这四位将军都有点压不住了。

“四位,事情到了这地步,看来我们只能打开箱子了。”杨通宝虽然是主事之人,但对他们开口时很是客气。

一开始杨术就忌惮过这一点,王府嫡系出身的杨通宝不管从威望还是实权的方面都可能压不住这四位万人将军,所以在他临走的时候已经明言到了万不得以的时候就打开箱子,里边会有能让他们寻找到出路的办法。

眼下这四位将军明显对朝廷寒了心,他们不想参与皇家的内斗,对于杨家忠诚无比的他们只想着赶紧为王爷敛尸,虽然对于王爷留他们在后方的命令他们疑惑却也无可奈何,崇敬的思想作祟只能一致的认为王爷此举肯定是有他的深意。

现在大军前途渺茫,根本不知该何去何从,在这时候这个箱子无疑就是救命的稻草,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

“行!”四位将军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迫切的想知道王爷到底有何深意。

杨通宝也明白以自己的身份应该压不住这四位真正在血水里摸爬滚打起来的将军,一但情况如王爷所料的那样,那最后的希望就在这个箱子里。

所以一开始他就将木箱摆在这里以避嫌,不管箱子里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保证是王爷亲留,不管里边装的是什么至少不会让他们怀疑是自己动了手脚。

营帐内有二十多个身手高强的亲兵把守,这些亲兵无一例外是这四位将军的心腹,一来他们可以互相的制恒不用怕生出乱子,二来在他们的监视下可以确保没人动过箱子,情况一但恶劣到必须开启的地步到时这箱子里的东西真实性就不用怀疑了。

因为不管是杨通宝还是他们其中任何一人都没办法瞒天过海的开启箱子,毕竟是王爷的遗命所以不得不小心谨慎的对待,木讷的杨通宝在这一点上终于狡猾了一回。

杨通宝面色一肃,虔诚的跪了下去对着这个木箱三跪九叩,四位将军亦是如此,满面的虔诚不敢有半分的散漫。

因为在他们看来箱子一但开启那就是在聆听王爷的遗命,这是王爷给他们最后的命令,唯有顶礼的膜拜才能宣泄他们心里的那份忠诚。想到那不怒自威的英容笑貌,饶是这四位已经见惯了生死也不禁眼眶发红。

恭敬的行完礼后杨通宝才站了起来,深吸了口大气后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四位将军立刻凑上前去,五个人围在一起秉气凝神的看着这个关系着所有人命令的木箱,此时不管是谁都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杨通宝拿出小刀小心翼翼的刮去了外边的漆封,深吸了口大气后这才把木箱缓缓的打开。

箱子内的东西印入眼帘,所有人都是大眼瞪小眼有些不明深意。

第一包是一包散发着微微异味的东西,貌似是什么药物又像是一些动物的粪便一样,味道虽然不至于难闻到天怒人怨的地步但总感觉在这时候出现格格不入。

外边包裹的布是粗糙的麻布,这种麻布在王府里是连下人都不用的东西,出现在王爷的遗物之中确实感觉很是鼻牛。

将这包东西放到一边就可以清晰的看见不少属于杨家镇王,或者说属于这一代镇王的随身之物,整理得很是整齐,每一样都可以说放置有序明显是精心摆放的。

从这点就不难看出王爷血战西北的时候已经有一死的觉悟了,这些象征着他尊严的东西全都留在了后方,或许是他不愿这些东西成为契丹人的战利品,因为这些他喜爱的随身之物象征着这一代镇王的威严。

原来西北一行九死一生王爷早有预料,否则的话他不会将这些东西全留在后方,要知道王爷可是眼高于顶的性子,面对任何的凶险都不会皱一下眉头,难道是他一开始就认为这场战很是惨烈,惨烈到连强如神佛的他都不可能凯旋而归。

四位将军眼里的泪水在打着转,看来王爷早就知道这是一场注定没有生还的战役,可如此情况真如此险恶的话,他又为何要把这支军马囤积后方。

四人心乱如麻的猜测着,但却是百思不得其解,此时他们恨自己为什么不违抗军令率大军随后赶上,那样的话没准这场仗就赢了,王爷也不会以战死沙场的代价才能消灭左王部的大军。

杨通宝也是红着眼小心翼翼的将杨术的随身之物一一请出,恭敬的摆放在一旁已经铺了红布的托盘之上,这才开始查看着其他的遗留之物。

王爷的遗物自然得尊敬,不过五人心伤之余更迫切的是寻找到王爷的遗命,哪怕是只言片语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未来和希望。将箱子内的遗物清理干净以后,终于在箱底看到了一点属于纸装才有的浅黄色。“有信!”彭武眼一尖,立刻看到了箱底里有几封信。

第696章 神机妙算(上)

杨通宝赶紧拿了起来,一看这信竟然有六封,每一封的信面上都明确的想着名讳,其中五封是给在场的这五个人,有王爷的尊讳,那命令似的口吻让人感觉到一种熟悉的亲切。

而第六封则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封口用火漆加了印,信封上的字更是恭谨:呈叔父敬国公杨存亲启,杨家罪人不孝子侄杨术敬上。

杨家罪人,不孝子侄,这八个字可谓是触目惊心,在场的五人无不是心里骸然,不知为何一向自负的王爷为何会用上这样的字眼,要知道这八个子合起来可以说是罪大恶极,身为杨门之首的他为何有这样的自责。

这封信是个迷,谁都想知道里边的真相但没人敢去询问半句,甚至可以说都有些害怕知道里边那些让他们震惊得瞠目结舌的事情。

这封信看来得亲自交到敬国公手上了,因为没人敢去忤逆王爷的意思,哪怕是处于这种进退难两的境地之中但只一看封口上的火漆印,谁都明白这封信里的内容不是他们所能知道的。

五人明智的分散开来,迫不及待的拆开各自的那封信看了起来,这一看上边的字字珠玑个个都是面色阴晴不定,有震惊有恼怒,一时面色都是阴晴不定显得很是惊诧。

有些事毕竟是臣下所不能知道的,或许是涉及到了自己的愚忠与怯弱所以杨术的表达没有言无不尽,不过最少也清晰的向这五人传达了一个完整的信息。

镇王一脉在皇家的迫害之下绝后,其他各脉亦是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而此次新皇登基以后杨家也是处处受尽排挤。镇王一脉断然不能无后,他杨术不愿成为杨家的罪人,背负上不孝之名让杨门镇王从此断子绝孙,所以他决定将镇王之位禅让。

信中言明现在皇族内斗,不管哪方胜出最后都不会善待杨家旧臣,即使是双极旗的士兵投诚也少不了当炮灰或许是秋后算帐的命运,所以命他们不必再听从朝廷的凋令,从杨术战死的那一刻死他们就务必听从新的杨家之主的命令。

皇家百年来的迫害,看字面似乎云淡风轻,但看到这的时候谁不是触目惊心,恍惚间几乎能看见这每字每句里包含的血腥。

这四万兵马是他为了赎罪而留下来了,这一代的镇王辜负了列祖列宗成了不孝子孙,而这支兵马的留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忏悔。

最后杨术的语气几乎是恳求一样,一是要他们能誓死追随新的杨门之主,因为从现在他们是杨家的双极旗而不再是隶属朝廷的大军,朝廷半分粮草都不肯援助的行为已经寒了这五人的心,这一点杨术早有预料所以倒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去。

而最后不知道王爷何来的自信,告诉他们不必费心敛尸之事,因为不管是杨家军还是契丹蟊贼都找不到他的尸首,敛尸之事包括他的大仇都会有人来报,眼下这四万兵马不可再杀上西北,要尽一切能力保存杨家军的实力,以让新的家主有更多的力量保证杨家的不衰和崛起。

五封信上的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杨通宝的信上透露的信息更多一些而已,五人看完后无不是面露凝色,按照先前养成的习惯各自将密信烧掉后却是不约而同的沉吟下来。

信上的内容可说是石破天惊,一字一句那诡异的情况都让他们震惊无比直到现在都平静不了,尤其是皇家对于杨家的迫害,不只是夺权更是要断人血脉,那种道貌岸然下的阴毒着实是让人毛骨悚然。

想想王爷字里行间的凄厉,谁能想象到要隐忍那份仇恨需要多大的定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他让这四万军马从此叛变朝廷似乎也无可厚非。

“没想到啊,我杨家百年的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黄阳羽凄厉的一笑,万万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原来将王爷逼上绝路的除了他自己的高傲外还有皇家对于杨家的迫害。

“走兔死,走狗烹么?”方忠平忍不住拍案而起,恼怒不堪的骂道:“杨家百年来忠心耿耿,双极旗从上到下更是为朝廷出生入死,平定内乱安抚边境的大小战役百年来都没停过,死了多少人连我们自己都记不清,朝廷如此混帐难道不怕寒了人心么。”

“功高震主啊!”彭武唏嘘的摇了摇头:“皇族既然如此敌视我们杨家,眼下皇族内斗不管谁胜谁负最后都不会放过没镇王坐镇的杨家,王爷的顾虑是对的,现在我们已经被逼到了峰口浪尖之上,再傻乎乎的做忠臣贤将的话恐怕谁都没好下场。”

京城的形势,现在朝廷的态度谁都心里有数,这些信已经让四位将军彻底寒了心,沉吟之时同时把目光看向了杨通宝,心里清楚王爷竟然把事情托付给他,那想来他的那一封信里应该有王爷留下的良策奇谋。

眼下这四万大军何去何去极是迷茫,最重要的是得知道王爷说的继承者是谁。

那信上虽然没多说什么,但他们心里已经清楚身为传承下来的嫡系他们也落不了好的下场,所以叛变之心坚定,对于朝廷他们已是心灰意冷,唯一的奢求就是传承者会是个不逊色于王爷的不世枭雄。

杨通宝还没从禅让王爷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毕竟镇王一脉绝后是不争的事实,杨术另择贤明之举也是孝子贤孙之行。

可谁也没想到他的心里会那么自责,充满了对杨家的愧疚背负着不孝子孙的愧疚,最后毅然决然的用这么惨烈的方式维护了杨家的威严,这以死明志之举让人感觉是悲壮万分。

这一战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能活着,而他留这四万大军是为了保存杨家的实力,仿佛是在通过这一行经告诉所有的人,他镇王战死西北已经尽忠了,留下这支军马算是一种解脱般的孝意,至少在他死的时候不会抡为不忠不孝之徒。

五人面面相觑,谁都不敢把心底里的那句话问出来:王爷是要他们造反么,追随着那位新主向冷酷无情的皇家发难,用他们手里曾经保家卫国的兵器报杨家的血海深仇?

箱子里已经没其他的东西了,剩下的是一个外表古朴的锦盒,杨通宝拿出来的时候五人都是围在一起大气都不敢出,盒子揭开的那一刻只须看一眼众人心里都清楚王爷推崇的继承者是谁了。

京都青,江南白,盒内装的的是一块雪白无暇的羊脂白玉,温润的玉印上方刻的俨然是属于镇王的狮像盘蟒图。不用说了,王爷推崇的是江南敬国公,那位在江南一地上几乎割地为王翻云覆雨的杨门人杰。

五人面面相觑,或许是心里有数所以都不感意外,毕竟王爷最重视嫡传正统,这继承者的人选应该是从三公之中选出。

三公之中犹以敬国公最是势大,这一年来江南那边翻云覆雨几乎没一日消停,这位主的实力之强可以说都早有耳闻。他的离经叛道可说是毫无臣下之心,若是王爷心里惦记着这股仇恨的话,无疑这位行事最肆无忌惮又老辣狠毒的少年是最佳的人选。

杨通宝用颤抖的手捧起了这枚玉印翻了过来,果然,上书:世袭杨家镇王,杨存之印。

再心里有数,但所有人看清上边的字时都是倒吸了一口大气。

这不是皇上御赐的掌权大印,要知道在这年代私刻官印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可上边的十个字个个沧劲无比,每一笔都是铁划银钩般的通透有力却又行云流水般的写意自然,大有那落笔定江山的不世气魄。

十个看似随意的字却一笔一划极是讲究,龙飞凤舞间那阳刚至极的味道很是熟悉,这等好字让在场的五人同时眼眶发红。

王爷当年号称是京城的文才第一,少年时这笔下的功夫就已经不逊色于任何的当世大家,后来他的字写意中又透着几分刚硬之风,再厉害的书法大师恐怕都难模仿一二,更别提是临摹出这独一无二的神韵。

这是王爷亲手刻的王印勿庸质疑,看来他早就心有所属,或者说他的希望全在敬国公的身上,他希望将整个杨家交给那个离经叛道却又飞扬跋扈的杨门人杰,希望杨家能在他的手上再次鼎盛起来。

“诸位,你们怎么看?”杨通宝已经泣不成声了,原来王爷早有以死明志之心,他这不是怯弱的逃避,而是要给自己给杨家的先祖后嫡一个交代,已经绝后的这一事实始终是王爷无法逃避的一个罪过。

“末将誓死遵从王爷遗命。”四位将军亦是满面泣尽英雄泪,即使没有号哭出声,但心里的震撼让他们明白了王爷的意思,他托付给这支军队的是镇王最后的尊严,希望这支军队能追随新主振兴杨家,对于死去的王爷来说这是一种赎罪,一种忏悔。

即使直到死的时候也没言语半声,但那血海深仇是王爷心里的阴霾,最后的一刻他绝不会因为怯弱而选择妥协,即使是死但他的信念已经传达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杨通宝的面色决然而又阴森,与他们四人一样,王爷留下的命令是勿佣质疑的,从震惊过后他们也是接受了这个事实。敛尸报仇之事暂且阁下,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的达成王爷的遗命全军撤退江南保存这股最精锐的实力,二是解决眼前的粮草问题,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除非双极旗肯一路劫掠南下,否则的话这点粮草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第697章 神机妙算(下)

孤军无援啊,在五人面面相觑的时候看到了那包怪异的东西,上边竟然也留了一个纸条,或许是杨术一早就预料到了这支孤军会遇到的困境,所以已经言明只要点燃里边的东西自然有人会驰援,至于来人是何身份就没多言,或许连王爷自己都搞不清楚。

抱着对王爷绝对的信任自然没人敢有半点怀疑,其他四人看见了希望都是松了口大气,而杨通宝却感觉这东西似曾相识,记得没错的话这是出征前那个名叫马六的呈上的东西。

隐约间记得他还曾严词厉色的说过这是敬国公特意献上的,一但双极旗血战西北有后顾之忧的时候才能用,如果真到了那样的险境他会尽杨门之子的责任全力协助双极旗度过难关。

安抚好了军中将士的情绪,将王爷的遗命一一传达以后军中并没有多少的哗然,或许是朝廷的做法也让他们寒了心,所以这时一听要去江南投奔敬国公也没人反对,因为那枚王爷亲手刻下的大印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

更何况敬国公闹腾得够凶的,这群血气方刚的男儿早就听闻过那个象征着嚣张跋扈和肆无忌惮的威名,心里也都默认了这个短短一年就迅速崛起的杨门人杰。

抱着沉重的心情五人在营外点燃了那包东西,那是一包已经看不出是任何东西的粉末,一烧起来可以说是浓烟冲天,伴随着一阵阵异常的药味有几分的刺鼻。

烟是赤黄色的不过却不是毒烟,隐隐还带着几分恶臭,但奇怪的是烟雾很是浓郁寻常的风根本就吹不散。

在这冲天的烟柱烧起的那一刻四位将军已经命人在所有的方向加强巡逻,一但有人靠近的话不可无礼得迅速的请来营中。

燃烧而起浓烟持续了两天,冲天的烟柱竟然真的在添加些许煤油的情况下不曾中断。

就在第二天的傍晚它即将熄灭的时候等候的五人也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现在的粮草只足够支撑一天的用量了,若是驰援不来的话恐怕军中就得生变,尽管他们对于杨术的话深信不移但却不得不开始考虑眼前的窘境。

若是事有生变的话,这支双极旗的兵马恐怕得轮为绿林草寇四处烧杀抢掠才能到得了江南,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双极旗这三个字的威严已经深入百姓的心里,对于百姓们来说俨然就是守护神一样的存在,所以哪怕是饿死也没人敢做出那种自毁名声的事情。

可真到了这样的境地谁也不愿意投靠朝廷,四万大军总不能活活饿死吧,到时候烧杀抢掠恐怕是避免不了的,甚至黄阳羽都开始谋划着南下的路线,还有这一路洗劫各种官仓的计划。

五人守在营帐内焦急万分的等待着,第二天的凌晨之时终于有几个传令兵兴高采烈的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喊着:“将军,有人,有人,不对,是有大批的马队押运着物资赶来了。”

“快快,迎接!”五人感觉如释重负,赶紧正了正装迫不及待的迎了出去。

这一下他们都是精神一振,谁的心里都是一块石头落地。王爷果然是料事如神,有给养的话就不用延路洗劫了,毕竟谁都怕节外生枝影响了双极旗的名号,所以哪怕物资少一点也没关系,稍微勒勒裤腰带的话也可以。

出乎意料的是来人有两批,一批是来自山东和江苏各地的人马,而且他们是一早就隐蔽在京城附近等待着双极旗的召唤,不少更是尾随着双极旗一直来到西北。车上押运的除了粮草外还有一大批散发着异味的咸鱼,对于军队来说这是最好的军粮,因为除了能充饥外还能补充身体需要的盐份。

“末将朱涛,奉敬国公令等候镇王爷传召!”人高马大的汉人呈上了清单,这批由杨二爷一早就备下的秘密军粮可谓是一应周全。

“好好,公爷与我们王爷果然是血脉同亲!”杨通宝激动得说不出话,其他四人亦是欣喜异常。

在他们看来这是二者间几乎过命的交情,杨门镇王征战西北,敬国公随即调配了大量的物资等待着驰援,一王一公间的这份情谊很是深厚,这种雪中送碳都考虑周全,谁又会怀疑这两位强者在前一刻几乎达到了势成水火的境地。

接收了这批物资,短期内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因为家底殷实的杨二爷这些东西确实够周全的。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第二批的人马来自西南,看穿着就知道是前段时间叛乱的异族人,鱼龙混杂既有苗家的也有不少其他各族的,服装各异怎么看都像是一盘散沙。

他们手里同样持着敬国公的印信,原本双极旗的兵马一看还有些警惕,不过查看过印信以后就不敢怠慢,赶紧将他们迎进了军中,毕竟人家这一趟是雪中送碳,至于什么西北叛乱之类的自从他们决定叛变以后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这批里大多是腊食和一些杂粮,比起朱涛他们那边的周全,这里的东西杂乱不堪明显是临时抽调来的,甚至还有一路上抢掠的嫌疑。车队由数百苗家汉子护卫,双方倒是友好没什么敌意,看不出半点之前苗汉两家势如水火的样子。

不过他们的带头人却是一个小女孩,一个活泼可爱粉雕玉琢,明眸锆齿嘴红齿白的美人胚子,俏生生的走上前来明显可以听见不少人咽口水的声音。

龙音娇媚的笑着,因为龙池这次肯让她冒险的押运物资前来西北,虽然是一线之隔不过已经不是西南各族的势力范围了,这对于不想成为二哥累赘的她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最起码自己也有点表现的机会了。

二哥已经很忙了,也渐渐的从仇恨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龙音很开心见到哥哥这样的变化,所以当二哥说事关重大唯有托付给她时她很是开心的领命了。

据二哥说,这是那个坏家伙未雨绸缪的一手准备,虽然神神道道的不过想来以他那一肚子坏水也有点神机妙算的狗屎运,既然是他的要求想来这一趟应该不会跑空。龙音娇羞而又暗嗔的笑着,二哥说得没错,那坏东西真不是无失放的,这次来西北还真是一件重要的差事。而且这些汉人不会仇视自己,他们迎接的态度之恭敬让可爱的苗家少女体会到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第698章 销魂日子。

镇王战死西北,双极旗以全军覆没的代价与左王部拼了个同归于尽,还势如破竹的荡清了西北一地上的散兵游勇。

消息传来的时候是举国哗然,百姓们是瞠目结舌完全想不到在他们心里已是神话般的十万双极旗大军竟会落得如此下场,这惨烈的结果虽然说不上是输但也绝不是一场胜利。

左王部被剿灭之后,右王部就取而代之盘踞西北,不过他们表现得很是老实,让人纷纷猜测可能他们也与镇王交过手,否则的话不是元气大伤以契丹兵的性子根本不可能那么老实的驻守大同,在保证粮草充足的情况下不袭扰其他地境。

朝堂上是震惊无比,百官们议论纷纷不过温家却还没表态,或许是因为备战定王的事才是重中之重,忙于调兵谴江的温家暂时无视了镇王战死这个事实,态度之冷漠让人感觉心寒不已。

在老温的计划中右王部的军马只要不袭扰内地的话西北一境也只能暂由他们折腾,毕竟现在大敌当前朝廷根本没精力去应付这些前仆后继的西北狼,因为虎视耽耽的定王是更大的祸害。

而镇王的战死连尸首都没找回,想要举国大丧那更不可能,若说要追封的话最少也得等到打掉定王再说,现在的情况老温根本没办法去考虑这方面的事。

人已经死了,镇王这个杨家之首一死老温唯一关注的自然是杨家群龙无首的三公,这个紧要的关头可以说蚂蚁再小都是肉。

三公的势力虽然其二受损不过各有封地也有拉拢的价值,再加上敬国公盘踞了江南这个鱼米之乡势力之大更是不容小觑,丢失了大批税银的温迟良自然是眼前一亮,把镇王之死摆到一边置之不理,转而殷勤的朝三公抛去了橄榄枝。

啸成二公名存实亡,不过杨家三公的名号摆在这也是一种威慑,如果单纯得到敬国公的支持那也是一大助力,毕竟朝廷现在粮草短雀,急需从富饶的江南搜刮出一笔能招兵买马的银两。

东北一地已经是烽烟四起,定王的大军兵分两路朝南而下,有高丽和东嬴兵马的支持可谓是势如破竹,要不是定王存有收拢地盘的念头恐怕早就打到京城了。

定王不傻,以战养战那种破釜沉舟式的打法并不可取,他知道老温蓄谋已久全力准备与他一战所以一边打也一边在巩固自己的后方,与朝廷的这一仗一年半载恐怕分不出胜负,所以他必须尽全力的保证自己的粮草和兵丁的补充。

这是一场消耗战,要江山易主谈何容易,再加上皇家已经早有准备,所以这一战容不得定王打出那种所向披靡的雷霆之势。

朝廷与定王已经箭拔弩张,西北契丹为乱,东北烽烟四起,现在整个长江以北都是战事频繁,可以说乱事已经摆上了台面只会越演越练,现在短暂的风平浪静暗示着后来的战争会更加的残酷。

东北各地大小战役无数,温家麾下的一些卫所兵和定王之子已经打得是水深火热了,可以说双方的主要兵力还没拿出来最前线已经是一片泥泞,可想而知未来决一生死的那一战应该更加的惨烈。

长江以北战火冲天,而长江以南依旧歌舞升平,在不受乱事影响的情况下继续茁壮发展着!

五大家臣各自为政,江南双极旗继续招兵买马,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肆意妄为可以说每日的势力都在剧增着,官场上排除异已扶持亲信,敬国公已经越发的放肆甚至开始明目张胆的触犯朝廷的律法挑战着皇家的权威。

这段时间杭州城内依旧热闹非凡,不同的是押运物资的车辆和行军的队伍更加的多,庞大的势力如是一个运转起来的轮子一样一直自我转动着,已经完善到不需要多余的决定就能自己运作的地步。

浙江俨然已经成了国中之国,有着自己的制度和规矩,每个岗位上的官员几乎都是忠诚的杨门麾下,如有二心者现在已经不用遮遮掩掩了,暗杀之类的恶劣手段层出不穷,可以说蛰伏了许久的敬国公终于在这一刻露出了不臣的獠牙。

不再需要任何的阴谋诡计,现在纯粹就是以最恶劣的手段剿灭所有的异己,官员的任命也全都是来自敬国公府的公文,可以说这一省之境俨然成了杨存的一言堂,彻底的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敬国公一向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点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了,没人敢追问公爷到底干什么去了,因为这个神奇的主子手里握着多少势力已经没人能搞清楚,只要确定杨存没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只须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即可。

不该问的不问,该做的尽心尽力做好,所有人的态度都是一致的,这也是一份盲目到几乎是疯狂的个人崇拜。

短短一年可谓权势滔天的崛起所有人都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