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魔极乐-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满海的面色不善,没半点凯旋而归的兴奋,反而是一种极端负面的冷漠。

到了宫门的时候,百官们先行回了宫料理自己的政务。所有人到了这里全都是下马换轿,老温虽然有宫内骑马的特权不过这会他也不想搞特殊,进宫的话也不太近,正好有时间让他在上金殿之前处理一些事。

一抬抬轿子朝金殿奔去,在老温的授意之下原本还竟然有序的队伍刹时间有些混乱,按理说前后的顺序是按照官品地位有着严格的限制,不过这会是老温放的话自然没人会造次,连皇帝都不挑理的话自然也论不到别人找他老温的麻烦。

在车轿一阵刻意的错乱之中,温迟良靠近了师子明乘坐的轿子,并排而行间拉起了帘子小声的唤了一下:“贤侄!”

师子明也拉开了帘子,很客气的抱了一下拳,礼貌的说:“师伯父,车行不便还请恕小侄不必行礼。”

“都是自家人,无妨。”温迟良很是大度的摆了摆手,一脸关切的说:“师大人的伤情我已经命太医院倾巢而出照看了,这次你代父上金殿不必有何挂念,师大人是为了国家社稷受伤,皇上最体恤忠良肯定会全力治好师大人的伤。”

“谢温伯父惦念。”师子明谦逊的一笑,摆出了一副很是感激的样子。

“哎,都怪温宝那孩子卤莽,否则的话师大人也不会受这样的伤。”温迟良一脸懊恼的叹了口大气。

老温明显相信了自己儿子的话,在他当爹的看来温宝不必去糊弄他,毕竟他清楚自己儿子到底有几斤几两,真要让初出茅庐的他指挥大军的话那简直是胡闹。

老温有些纳闷的是原本派师俊前去就是为了教导儿子,二来也因为师俊地位也不低应该能压得住自己这个任性天真的儿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师俊竟然会纵容儿子胡闹,致使这一战最后打得是惨胜而归。

接下来就是与定王的一战了,这时师家家主倒下也大大的打乱了老温的计划,让他一时有些措手不及。

对待师家毕竟不能像对待禁军那样下狠手,禁军说到底是皇系大军,他老温携天子之令可以肆意而为。但师家的大军就不同了,从上到下的掌权者都是姓师的,不管嫡系外系还是庶出都是清一色的师家门人。

这种家族式大军最不好分化,杨家和师家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由嫡系掌权的话外人是很难渗透进去。老温心里清楚若是有所图谋的话很容易适得其反引起师家的不满,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放弃了想清洗师家军的想法。

拉拢师俊进入自己的阵营确实是一大收获,可没想到在最紧要的关头师俊却是出了这门子事,师家一下群龙无首也是让老温有些头疼。

“温伯父不必介怀,这也是家父的命。”师子明说起话来依旧谦逊,言语间一点责怪的意思都没有。

翩翩少年,谦虚知礼,年少老成不焦不躁。这样的孩子自然是讨人喜欢,温迟良给了他善意的一笑,只是拉下帘子的时候面色却是隐隐的一沉,仔细的思索之下又带着几分的憔悴。

轿夫们是他的心腹,互相间使了个眼色马上又晃着踉跄的步伐朝旁边走去,近在咫尺的靠近了另一台轿子。

“末将参见温大人。”李满海似乎早有预料,立刻拉开帘子恭谨的问了声好,只是声音有气无力略显颓废,与之前沙场杀敌时的豪迈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李将军心里委屈,温某也是知道的。”温迟良上下打量着这会目色如刀满面肃然的大汉,轻声的劝慰道:“这次都是温某的不是,李将军确是世之枭雄马上蛟龙,若不是温某有难言之瘾断不敢夺将军马上之奇功。”

“末将不敢。”李满海嘴上是这么说,不过隐隐的哼了一声表明他是真的很不满。

自己与兄弟出生入死血战西北营,起王的强悍只有与他一战之后才深有体会,这一战对于李满海来说简直就是九死一生。虽然数倍于西北营,但这一场绝对称得上是一场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的硬仗。

起王身手高强神勇无比,若无副将的周旋李满海自问也不是他的对手,西北营虽然人少但胜在士气奇高。一群百战余生的老兵拼杀起来不畏生死,一但逮到他们动起手来绝对是一招毙命,其下手之狠辣可以说极有威慑力。

西北营的战力极强,甚至比自己带的禁军强了不只一个档次。当时的李满海心里也是发憷,却是他一招不慎败于起王的话势必西北营士气大振,此消彼涨之下没准会被西北营打得兵败如山倒,即使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但实际上那一战可以说是惊险至极。

最后起王兵败也是因为寡不敌众,李满海斩下他的首级后也是激动不已,这对于他和李家来说都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不世奇功啊。

而这看似威风八面的背后是玩命一样的拼杀,李满海心里清楚自己能赢不过是仗着人多势众而已,若真正与起王单骑一战的话自己绝不是他的对手。

李满海不是太浮躁的人,但一路上也不免浮想连连,想象着回京以后自己会官拜几品。想象着已经衣锦还乡时老父会是何等的欣慰,想着九泉之下的兄长应该能够瞑目,更忍不住蠢蠢欲动的想象着自己的锦绣前程。

只是李满海的兴奋劲还没过,温宝满面愧疚的夜探就迎头泼了他一大盆的冷水。

温迟良在之前战报没上报朝廷的时候已经严令下达,这根贪天之功希望他李满海能让出来,在老温的角度而言师家的人更需要起王的这颗人头,自己必须用这颗人头去安抚师家的兵马,也让这场剿灭场能以完美收官。

李满海心里自然是不肯,可毕竟开这口的是老温而不是温宝,在强权之下他除了造反外根本不敢抗命,只能咬着牙眼睁睁的看着温宝将起王的人头送给了另一个营帐之内的师子明。

李满海心里委屈,痛苦,有道不尽的冤屈,所以这一路都是沉默寡言。温宝也觉得对不起他所以不太敢面对他,回京的时候他甚至没有下马请安,这小小的细节是在发泄他的不满,不过老温是装作看不见也不与他计较。

寻常一个小小的副统要是敢这么大不敬的话早就被老温拖出去砍了,不过老温也自觉对于李满海是心里有愧,再加上他也赏识这位敢于与起王血战的良将所以也不加计较。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老温也是一个惜才之人,这李满海这么威猛不拉拢实在是可惜。再加上他心里清楚自己儿子的德性,没一个能征善战的人辅助的话温宝根本带不了禁军,所以老温最中意的人选自然是李满海。

若不是因为爱惜贤才良将,老温大可派人把他杀了再做一个战死的军报即可,也不必在这时候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来找李满海说话。

“哎,是温某的过错。”温迟良叹了口大气,一脸愧疚的说:“李将军的委屈温某心里清楚,这时您肯定在心里把温某骂了个狗血淋头,是也,该骂,该骂,只要李将军心里痛快的话尽管破口大骂,温某保证不还口半句。”“师大人严重了,末将可没那个胆子。”李满海的语气稍微好了一些。尽管他心里清楚老温这是客气话,但老温把姿态摆得这么低还是叫他受宠若惊。李满海也不是那种一根筋的楞头青,这份功劳拱手他人心里不爽是不假,但他身在京城那么久自然也知道朝堂上的黑暗。

第626章 有强权,没公理(下)

风风光的拿着起王的脑袋上金殿无论如何都会升官发财,这战建功立业的机会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毕竟禁军驻扎京城除了天下大乱外少有打仗的机会,哪怕是地方上有些战事也是其他各路大军的事,身在禁军想靠着一身本事升迁本就不是易的事。

所以京城的禁军仕途缓慢,太平盛世以后这支号称最精锐的军队也开始鱼龙混杂,像关武那样靠关系混进来的酒囊饭袋也是不少,在金钱开路的京城里只有这一类身家丰厚的人才能从底层爬起来。

二者,起王可是曾经咆哮西北打得草原各部闻风丧胆的武王,他的人头份量之重谁不垂涎,可以说开朝百年来还没皇室之人造反过,所以这份功劳可以说是开朝以后第一桩,绝对的前无古人。

李满海自然纳闷无比,这种盖世奇功拱手送人心里肯定不甘,毕竟这一颗人头意味着升官发财仕途平步青云不说,更可以名满天下光宗耀祖。

李满海不傻,知道得罪老温的话难免会风波平息之后被他算计。这颗脑袋自己可以强硬的不交,只是这样的话后果十分的严重,哪怕是自己风光一时也逃不过老温秋后算帐的那一天。

李满海只是个副统,在满地官帽晃的京城可以说是不入流的角色,没有任何的靠山也没半点的倚仗,这样的他又怎么敢去忤逆权势滔天的温迟良,更何况若是温迟良一心打压的话他李满海也讨不了好。

所以李满海只能咽下这口气,交出人头买了自己一个平安,至于其他的他也无暇多想。

起王的人头交换而来的是刘品阳和其他十多位衙司的人头,在往常的话这份功劳已经足够让他欣喜不已,官升一品绝对没问题。但现在他李满海只有一肚子的苦水,毕竟谁碰上这种以权欺人的事都是无可奈何。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补偿他,老温妙笔生花,亲自秉笔将李满海夸得天兵下凡一样,在一份军报中占据的篇幅只比他儿子少了那么一点点,这多多少少也有拉拢他的意思。

“李将军果然刚正不阿。”温迟良见他油盐不进,忍不住冷哼了一声:“只是这京城是个大染缸,李将军这功劳看似是盖世奇功,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是顺理成章之事,只是将军可知有无福消受此一说。”

“末将失礼了。”见老温面色不善李满海也不敢再摆脸色了。

“将军须有自知。”温迟良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一副语重心长的口吻说:“起王的人头确实是不世奇功,只是将军身在禁军那么久了难道还不知道京城何等的黑暗么。提着他的人头上金殿是威风八面,圣上赏罚分明自然会给将军一个锦绣前程,只是不知道将军觉得自己消受得了么?”

“愿听大人教诲。”李满海微微一楞,再次抱拳时语气已经变得是谦逊无比。

“禁军,哼。”温迟良冷笑了一声,满面鄙夷的说:“将军从军多年,该知道大华军队中恐怕就数禁军最是肮脏,没银子没靠山只能任上官欺压。将军总不会以为光一颗起王的人头就能让你平步青云吧,恐怕挺多就让将军爬到一个统领之位而已,不管谁掌权以后少不了有眼红的时候,到时候因为这份功劳李将军声名大盛之下也会惹来他人所忌,势必有得不尝失之时。”

“温大人,所言极是。”李满海满面的错愕,没想到一直以文官自居混迹朝堂的温迟良对于禁军中的猫腻了解得那么清楚。

“到时候这颗人头嘛,恐怕就变成了将军的累赘了。”温迟良满面阴森的说:“将军功成名就惹来嫉妒,少不得谁掌权都会给你小鞋穿,到时候将军混迹于京城看似飞黄腾达可实际上却是无萍之根,请问李将军,你又有什么自保的能耐。”

“这……”李满海被问得无言以对,满面的惊讶又反驳不了半句。

“李将军,京城不好混纳。”温迟良呵呵一笑,又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说:“温某就明人说亮话得了,这颗人头若你想要的话温某可以还给你,自然这份功劳短时间内可以让李将军风光无限。只是温某一向小气,相信李将军也知道朝堂之上谁都喜欢排除异己,等风头一过难道李将军就不怕温某找个莫虚有的理由让将军锒铛入狱么?”

“多谢温大人点拨。”李满海的面色从一开始的错愕,震惊,到现在已经变得有几分的感动。毕竟这是皮笑脸不笑的京城,温迟良如此的位高权重却和自己说这种话,这在常人看来已经是一种屈膝之举了。

“李大人能明白就好。”温迟良赞许的点了点头,趁热打铁说:“这颗人头对李将军来说是一时的福份,不过恐怕是一辈子的祸害,李将军让出这份不世奇功温某自然也不会让你受委屈,待到时机成熟之时温某定会全力扶持,保得将军一个风光无限的锦绣前程。”

“谢大人。”李满海一脸的感激,立刻是面色一肃抱着拳信誓旦旦的说:“末将定当追随在温大人麾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希望将军明白温某的苦心。”温迟良满意的点了点头,轻笑道:“京城衙门连着禁军那么多的将领我单单看上你李满海,那是因为你有勇有谋是个可用之人,希望你不要辜负温某的良苦用心。”

“温大人放心,大人一席话让末将茅塞顿开,大人之言如当头棒喝,字字珠玑句句良言,末将若是再想不明白大人的好处那这颗脑袋留着也没用了。”李满海诚惶诚恐,面对老温的直言点拨实是受宠若惊。

“恩,起王的人头温某就笑纳了。”温迟良一副欣慰的口吻:“李将军放心,只要你好好的辅佐宝儿,他日的飞黄腾达温某绝对会十倍相回。”

“是。”李满海解除了心病后态度毕恭毕敬,神色肃穆甚至有一点碰上伯乐一样的欣慰。

见已经收住了他的心,温迟良这才放下了帘子,最后轻声说:“好了李将军,平步青云时还须不要引人注目,温某言尽于此,相信将军知道该怎么做了。”

“末将明白。”李满海面色严肃,用力的捏紧拳头时面上已有兴奋的汗水。

“金殿到了。”温迟良轻飘飘的一句话。

看似什么意义都没有,但当李满海抬起头看着这座气势恢弘的大殿时却是兴奋得面色涨红,这是他第一次上朝。

李满海心里清楚只要踏进去一步自此自己就能平步青云,起王的人头会为自己换来仕途上的一帆风顺,得到温迟良的提拔恐怕比起王的人头更加的现实,等到他老温投桃报李之时,自己就会正式的迈入京城里真正的权利层。那是一个黑暗得没有人性,没有公理的世界。权利,在这里唯一讲究的就是权利,李满海握紧了拳头,心里清楚的知道这一步迈出去以后自己才会真正的出人头地,正式的进入到这个只有强权没有公理的世界。

第627章 殿上

金殿之上威武肃严,四颗高耸的龙柱之下文武百官按序而列,两旁带刀侍卫杀气腾腾,宽敞的大殿象征着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是这等阵势就足够让一般的平民百姓惊骸晕厥。

龙椅上,赵沁礼身穿龙袍正襟临坐,明显酒色过度的脸上隐隐的苍白,不过面色一肃也是颇有几分少年帝王之风,面色沉稳无比,不管是真是假但已经看不出他往日的轻浮纨绔。

“传旨。”司礼太监一看百官到齐了,立刻上前一步宣读:“传,兵部尚书之子师子明,户部尚书之子温宝,禁军副统李满海,上殿觐见。”

话音一落,百官们立刻朝殿门投去了注目礼,毕竟剿灭容起二王一网打尽无一活口是件很轰动的事,城外迎接的时候离得远看得不是很仔细,这会谁都想看看这三位少年英雄的风采。

或者说都想看看师家和温家的后人是何风范,至于这位一起上殿的李满海哪怕是功劳过人但倚仗甚少,众人只是想看一眼不过心里倒不怎么在意。

毕竟现在天下不太平不说朝堂上的趋势也很清晰,老温明显是排除异己大力的扶持自己的心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禁军副统哪怕有功劳但想升迁也不是容易的事。

老温笑得最是激动,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受赏所以在朝堂上多少要避嫌,所以他不得不压抑着心里的喜悦摆出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那一脸淡漠简直是演绎着所谓的老子一身正气。

百官们一看也默契的不去鄙视他,毕竟谁都知道温宝绝对是有老温扶持的,不过人家现在权势滔天也不好说什么,哪怕是老温暗地里使手段让自己儿子上位其他人也不敢质疑半句,毕竟老温是现在朝堂上的权势第一人。

沉稳有力的脚步传来,在万众期待中三人整齐的来到了金殿之上,三人向前一步时明显都有些紧张,李满海甚至是满头大汗眼都有些花了。按照规矩走到了殿中央时,三人这才一齐下跪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或许是因为紧张,这三个没上过金殿面圣的人都有些木讷,连动作都有点僵硬看起来倒满青涩的,瞬间就让一直等着看热闹的百官找到了资历上的爽点。

“好啊,真是少年英雄,三位快平身。”赵沁礼摆出一副朕是明君很识贤将的模样,说的话大方得体倒也是像模像样。

有心人眼都眯了一下,毕竟是在朝堂上所以很多的细节都得注意,三人上殿时温宝为首。随后是师子明接着是李满海,李满海身材魁梧,师子明虽是少年之身不过也身姿矫健,温宝夹在他们中间矮了一头不说还显得很是瘦弱。

不过温宝再不起眼都走在最中间,明显他的地位最高,这投胎技术最高的家伙恐怕这次捞的功夫不小。

上来觐见的三人都是一身崭新的盔甲,师子明少年老成面色沉稳,态度彬彬有礼淡然无波当真是有乃父之风。

李满海本就威武强健,从体格上一眼就看得出是个威猛无比的练家子,即使还有些紧张但银甲加身依旧是威风凛凛,配合上刚正的五官让人一看就为之叫好。

虽然之前名不见经传,但这等气魄确实叫人动容,一眼就看得出这是一位骁勇无比的悍将。

朝堂上的并不知道李满海斩的是起王,哪怕是有些小道消息也只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将军斩了刘品阳,所以无不对这个高大威猛的年轻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

起王是马上的枭雄,有勇有谋还得善带兵才能打胜战,身手高强不过也到不了绝顶的地步。千军万马之中或者是所向披靡,不过单打独斗的话无法傲视人寰,这也是一些绝顶高手没有从军的原因之一。

带兵需要谋略,需要判断也需要卓绝到天怒人怨的天赋,任你身手再高强那也只是匹夫之勇,哪怕是冲锋陷阱得再凶猛那也只是将才而非帅才。

起王是帅才,而论起真正的高手那京城之内刘品阳绝对是赫赫有名,身为镇守顺天府的右设令其身手已经到了高深莫测的地步,而他行事的低调带来的神秘感更是让人看不透这位绝顶高手。

京城里成名的高手其实很多都没互相交过手,毕竟间也没分过高下,不过毕竟处于朝堂的权利中央,关于这些高手们的传闻是数不胜数,人们也只能在心目中悄悄的将他们排名,至于真真假假就无从得知了。

三朝国师那已经是活神仙的程度了,其高深已经到了让人无法猜想的地步。

国师德高望重自然不能把他参入到这种俗尘的比较之中,所以在人们沸沸扬扬的议论中京城三甲可以说毫无争议的出了炉,而这三甲的出炉自然有一些铁的事实支撑,排名不分先后也没人质疑其真实性。

肖营身为国师嫡徒,身手高强那是众目所见,他自然无可争议的入了围。而鼎盛无比的杨家新一代的镇王虽然少有露一手的时候,不过没人敢小觑他,当年那一界武举不费吹灰之力的威风众人可是如数家珍。

天下的高手云集京城,结果一路走来没人是镇王的一合之敌,甚至到了后来镇王闭着眼只是一掌都能将人打趴下,那时的镇王漠视天下所的高手,连一场苦战都没有就问鼎至尊,其压倒性的强悍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

败于镇王之手的不只师俊,还有当年还没入主顺天府的陆昂和许多成名已久的高手,所以自始至终都没人怀疑镇王的强绝。

这三甲的最后一名有些小的争议,不过事后人们觉得也无可厚非,顺天府云集天下各路高手,坐镇右设令之位的刘品阳当之无愧的入选了三甲之一。

刘品阳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一开始很多人对于他坐镇顺天府一事还不信服,不过当年出了一桩震惊京城的血案。告老还乡的一位顺天府老衙司被人寻仇,一夜之间一家一百一十六口全部惨死,这成了哗然一时的惨案。

仇家明显针对顺天府而来,容王顿时大怒,第一次派顺天府的高手倾巢而出势要捉拿胆大包天的贼人,那时右设令亲自出手,凭着蛛丝马迹寻找到贼人的踪迹之后没等后援的手下到来直接杀上了贼窝。

按理说有顺天府的大批高手别说是一个匪窝了,哪怕是杀上天下任何一个名门大派都有血洗的实力,刘品阳身为位高权重的右设令只须坐镇即可,根本没必要以身犯险。

不知道他是不是厌烦了别人质疑的声音,所以不等手下赶到刘品阳就只身杀入了敌窝,身边没有一兵手中没有一械。

等到顺天府其他人马赶到的时候屠杀已经结束了,整个匪窝找不到半个活口,甚至于他们死相狰狞无比找不到半具全尸。血流遍地,尸横遍野,傲然而立的刘品阳成了血人,不过他却是一点伤都没受。

仅凭双手就屠杀了整个贼窝一百多号人,其中还有不少成名已久的恶贼,这一战刘品阳横空出世。用强横而又狠辣的手段回应着所有人的质疑,顺天府右设令的凶恨震惊京城,从此没人敢再质疑刘品阳。

而他的身手与出身始终是个迷,因为看过的人全都死了,直到现在依旧没人知道他到底师出何门,修炼的又是什么样的功夫。

唯一一次见他用兵器就是右手的连环扑刀,电光火间十颗人头落地,刘品阳那时也得了一个右手阎罗刀的称号,不过对于这个称号他一向嗤之以鼻表示得极是不悦。

就是刘品阳这么一个单打独斗的高手,哪怕他不是帅才但论起身手的话绝对完暴起王十条街,所以百官们对于谁力斩刘品阳更有兴趣,毕竟刘品阳可是威镇天下的绝顶高手,这次的剿灭战中最难取的应该就是他的人头。

本来以起王的人头换刘品阳的人头绝对是吃亏的买卖,不过到底百官们对京城里这些人还算心里有数,自然看李满海的眼光不敢有半分的怠慢。

李满海之前无权无势,能斩刘品阳的首级那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而且他身得高大威猛,自然一上殿就是万众瞩目,百官们对这位高手是充满了空前的好奇。

李满海在自己都不清楚的情况下俨然成了这次风头最盛的人物,百官们诧异而又敬畏的眼光让他都有些莫名其妙了。

与李满海站在一切,温大少自然不能靠所谓的王霸之气争风头,于是温娘又出手了。

温宝可以说穿得是富丽堂皇极显奢华,苏绣底的丝绸面料绣着金线的腾龙披风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纹饰繁复却不杂乱,明显一针一线都出自不同的大家手笔,各有巧工又通汇融一堪称是千金难买的神工之物。

而盔甲更不用说了,一整套的纯金战甲明显没什么实用价值,盔甲上嵌满了各类宝石不说,镂雕,浮雕两种工艺交相辉映,其精美程度简直可以说是鬼斧神工,恐怕得好几位当世的大家才能做出这等精美绝伦的铠甲。

这骚气,百官们是禁不住扑哧的一笑。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又是温娘的手笔了,不得不说温宝站在他们中间一点都不高大威猛,但穿上这一身盔甲着实是惹人眼球,让人不得不感叹含着金钥出生就是命好,投胎技术的强弱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李满海和师子明互看了一眼,彼此的眼里都有掩饰不住的震惊。温娘实在太有空了,原本以为温宝出征时穿的就够骚包了,没想到还能骚到更高的境界,就这身盔甲而言语那简直是达到了骚气侧漏的地步。还是小看他了,这荡货真不是一般人,骚到这种惨绝人寰的程度对他来说还真是小菜一碟。

第628章 拍马屁也讲究天赋

“这次剿逆之战,三位可说是居功至伟。”赵沁礼眼珠子一转,立刻背起了他那一套台词:“朕闻容王叔和起王叔所部残兵负舆顽抗以死相拼,诸位这背水一战肯定无比的惊险,好在三位携天威正气最后将他们一举歼灭,为朝廷平定叛逆维护社稷之安稳,朕甚感欣慰。”

“为皇上上阵杀敌乃是臣子之责。”温宝这会兴奋得手心多是汗,但还是抱着拳装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按着老温教的话用无比豪迈的口吻说:“皇上如此盛赞实在是折煞末将了,为朝廷平叛乃是我们做臣子之责,此次旗开得胜全因皇上乃是天道人心所归,以王者之师剿灭叛逆岂有不胜之理,吾皇英明神武乃是一代明君,温宝当鞠躬尽瘁以报皇恩。”

“国舅爷谦逊了。”赵沁礼被这马屁拍得那叫一个爽,荷尔蒙活跃之时马上投桃报李的拍了一个回去:“你乃是朕的舅舅,有勇有谋又忠君爱国,此次平叛舅舅功不可没可堪称是皇亲国戚之表率,太国丈举贤不避亲为朕识得如此帅才,实乃是朕之福,大华之福啊。”

“皇上过誉了。”温宝立刻一脸虔诚,一副义薄云天的口吻说:“上阵杀敌乃是臣子之责,将军始终马上死,既然戎马杀敌那唯有马咯裹尸才能报效朝廷的知遇之恩,才对得起这顶天立地的七尺之躯,对得起我大华盛世的百姓黎民。”

我去,明明个子就不高还七尺男儿呢,要不要脸啊。

不少人都是翻了一下白眼,心想这一家子倒有意思啊,皇上一张嘴一套一套的明显不是他的水平,用屁股一想就知道肯定是出自老温的手笔。

至于温大少这些台词也是掷地有声说得铿锵有力,一上来马屁拍得那叫一个响又不显得唐突,这种水平没个二三十年的功底是练不出来的。

百官们交头叹气,对于这些经典对白只能说是自叹不如了,舅舅外甥间一唱一合的双簧当真是比唱大戏还精彩,得亏这二人都属于不用脸的类型,这些话说出口是脸不红心不跳,不然还真演绎不出这让人叹为观止的水平。

两人的台词的马屁水平很高,很多文官自认无耻但写不出这样的话来,所以所有人都把目光都看向了老温,有诧异,有惊讶,也有一些阴阳怪气甚至是唏嘘。

温宝和小皇帝一上来互相间高档次的马屁一个拍得比另一个响,他们这年纪绝对没这份功底,再者说了小皇帝这段时间在金殿上说的话几乎都出自老温的文笔,不用想都知道这二位的台词肯定是老温加班加点赶出来的。

都说老温阴谋诡计最在行,没想到阿谀奉承这一套也是已达造化之境,这才真正是他妈的深藏不露啊。

老温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索性讪讪的一笑也不理睬别人的眼光。

朝堂上的百官们就差给老温来个顶礼膜拜了,这种无敌连环屁水平那么高,一般人想写出来已经不是容易的事了。老温妙笔生花之下都写出了剧本,这等的笔力堪称是神来之笔,简直如入化境无人能及。

真不知道老温构思的时候恶不恶心,不少官员都擦着冷汗了,心想要自己来写的话肯定是一边死一边吐,估计写不到一半就会心力交悴直接被恶心死。

温家的爪牙们都擦着冷汗,敢情以前自己都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了,说起这拍马屁的水平还真得向老温看齐。人家玩角色扮演多点考虑,站在儿子和外孙的角度都能把马屁弄出这水准,这种造诣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毕竟这些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