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魔极乐-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国公妻妾二十余房,到现在也不过是一子二女,那幼子还身体虚弱据说也是个虚弱至极的药罐子。两个女儿很是柔几乎没了人母之相,不知是不是也因为那些慢毒的关系,成国公膝下诸子多是夭折,哪怕是幸运存活的独子身体情况也不容乐观。

敬国公这一脉更不用说,接连的萎靡可以人丁是三公中人最为凋零的的一脉。前一辈只有杨鸣羽杨鸣成两兄弟,而到了这一代也只剩杨存这一个独苗,堂堂的国公子孙如此之稀少,想想确实是疑点颇多。

而镇王那边更是不堪,眼下只有杨术一个独子,可他成婚以后却是无儿无女。据说也是因为母体虚弱的关系,大多的孩子都是母子具陨或是胎死腹中,眼下的镇王一脉甚至说到了后续无人的地步,因为那一脉到现在连半个孩子都没有。

“我?身体还算可以吧。”杨存心里不是滋味,或许自己是比较幸运的,从小就被送到老道那才免于迫害。

如果这辈子阳痿掉的话,那做人还有什么意思。现在想来还真得感谢贼老道了,不是他的话自己估计也是废了,绝不绝后是一件大事,更大的事就是不能泡妞了,哪怕是泡到了都没用。如果真的阳痿掉的话什么情况杨存不敢想,只知道那情况的话那还不如抬海自尽得了。

“可恶啊。”杨横面色痛苦,狠狠的砸了一下桌子,可他又不敢骂出半句不敬的话。

关老告退以后,气氛一直很是沉默,杨存和杨鸣羽都默不作声,冷眼的看着杨横的反应。杨横尽管一脸的痛恨,可脸上的表情始终是阴晴不定,此时他的心里肯定很是纠结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事实。

那是皇家,高高在上权定九五的皇家,岂是他敢直言心恨的对象。而另一方面则是他现在的处境,虽然如愿的世袭了啸国公之位,可眼下他还没能把所有的势力收拢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断不敢有那造反的心思。

而更痛苦的是那次海难啸国公一脉几乎死绝,大哥的家人,自己的家人全都枉死。眼下他虽然权势在手可已经身带慢毒,此时他已经不敢想床上雄风之事,因为另一个词在脑海里反复的出现让他更是恐惧,那就是绝后。

啸国公一脉,到了他手里难道就此完了?绝后,鼎盛一时的三公之列,难道真的会面临这种可怕的境况。

自己费尽了心机夺权,难道到了最后这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

杨横心里五味陈杂,有恨,有恐惧,亦有着无法面对的痛苦。

良久的沉默,他脸上尽是扭曲的痛苦之色,或许虎震惊于这个让人害怕的事实。杨存叹气了一声,低沉的说:“杨横,眼下的事情你都知道了。有那啸国公之位又如此,恐怕照这么下去啸国公一脉会从此消失,也没了那世代相承的可能。

“叔父,叔祖,救救我啊。”杨横一听顿时有些崩溃了,立刻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哀求着:“我啸国公一脉断不能绝后啊,既然你们知道了中毒之事那肯定是有破解的方法,求你们了,我不能没儿子啊。”

“老夫是没办法了。”杨鸣羽自嘲的一笑,也难掩痛苦的说:“你现在只是萎靡无力,而我已是注定没有子嗣了。倘若不是有杨存这根独苗在,恐怕我们敬国公府是最早绝后的一支。”“叔父,救救我,你一定有办法的。”杨横心里一黯,马上又把希望放在了杨存身上,因为他曾从杨存这得到过御医都验不出的毒药,可想而知杨存身边一定有那擅毒的奇人,或许自己身上的暗毒还有可救之法。“二叔,似乎你早就心里有数了?”杨存思索了一下没去应答他,而是看了看旁边的杨鸣羽,声音里没有什么不快,只是显得有些郁闷。

第351章 海上帝国(一)

“不瞒你说,二叔也想看看有没有那重振雄风的可能。”杨鸣羽尴尬的笑了一下,不过马上摇了摇头,无奈的说:“这些只是想想罢了,我中的毒已经入了骨髓,想治好那是天方夜潭。这条老命能保住已是万幸,想有一子的想法虽然还在,可已经不太现实了。”

“存儿,你可以帮一下啸国公。”杨鸣羽见杨存的面色沉了一下,马上开口解释说:“他还年轻,中的毒也不是很严重,或许你身边的能人会有办法。二叔知道你熟识那被江南杏林中人尊称为恩师的刘老人,也与那擅毒的苗族龙池有所深交,试一试吧,或许他们有办法解掉啸国公身上的慢毒,只要找到了解毒的办法,那于我杨家后人来说是恩泽无穷了。”

“刘奶奶已经去世了,龙池也回了西南。”杨存犹豫了一下,还是为难的摇了摇头。

治好杨横,有这种机会的话杨存倒不介意卖弄这个人情。可眼下刘奶奶已经不在人寰不说,龙池也远在西南,远水根本救不了近火。高怜心的医术不知道学得怎么样了,指望她为啸国公治疗这慢毒似乎也不切实际。

更重要的一点是,杨存心里始终顾忌着这个二叔惊天的财势,所以不得不防着他是别有所图。一但杨横被治好的话,二叔是不是也会心动想重振男人的雄风留下一子半孙。眼下自己与他的和睦是建立他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倘若他有了自己的儿子,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

海上的霸主,连啸国公一脉都忌讳敬畏的海上霸主,在地面上的势力又难以估计,手握着难以估计的庞大财富。这样的人一但成为敌人的话绝对是个噩梦,杨存想着都感觉骨头一阵的发寒,倘若二叔真与自己为敌的话,那恐怕是比二王更为恐怖的对手。

治疗杨横那是无奈之举,啸国公一脉到了他这就只剩这么一个人丁了,倘若连他都无后的话,那盘踞两广百年的杨门大族就不攻而溃。少了啸国公一脉在两广的牵制,朝廷对付起其他杨家的后人那更可以肆无忌惮了。

而不管成国公和啸国公知道真相后会怎么想,他们始终是杨家的后人。哪怕是他们愚忠于朝廷,朝廷也断不会信任他们,啸国公一脉的存在对于眼下的杨家来是必不可少的,成国公身陷西南乱事已经难以自拔,倘若杨横这边再出了事的话,那杨存这个敬国公就到了孤掌难鸣的地步。

一王三公,倘若三公名存实亡的话,那杨家的气数也算到了头了,即使有镇王一脉在,但也难以抗衡一直心存疑忌的皇家。

大家都是聪明人,个中的利弊,心里的算计可以说是心知肚明。杨鸣羽饶有深意的看了杨存一眼,叹息道:“存儿,二叔只想求个身体健康就行了。你始终是我敬国公一脉的正嫡世子,二叔希望你能为我们这一脉开枝散叶就足够了,其他的已经不敢奢求了。”

“是,存儿也希望叔父身体康健,长命百岁。”杨存一副感动的模样说着,只是是不是真心话自己都搞不清楚。

或许连二叔也搞不清楚这看似信誓旦旦的话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关系已经维持得很是微妙。以他的势力恐怕找过的名医不在少数,那么多年也没找到治好的办法,或许这个原因也导致了他有些心灰意冷,即使说出这样的话但事实上并没多少的指望,或者说他心里早就对这事绝望了。

这只是猜想,至于这位二叔真实的想法,杨存不知道,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叔父,还请您救救杨横。”杨横没察觉到这叔侄俩的各有心思,一听到杨鸣羽的话他立刻抓救命稻草一样的哀求着杨存,至于龙池那第一钦犯的身份在这时显然没他是否绝后这个问题重要。

“尽力一试吧。”杨存深沉的叹息道:“事关我杨家的兴衰,侄儿自然是责无旁怠,若是他们有那回天之法就好,倘若没有的话侄儿也没办法了。”

“恩,尽力就好了。”杨鸣羽点了点头,有些疲惫的说:“二叔累了,我先回去休息。啸国公远道而来你就为他接风洗尘吧,再过两日就是我大寿的日子,有的是时间从长计议,所以你们还是等吃过了酒席你们再走吧。”

“叔父慢走。”杨存恭声相送,杨横从恐慌中回过神来,也是赶紧抱拳鞠身:“叔祖慢走。”

杨鸣羽走时依旧面无表情,让人猜不出他到底在想什么。

三楼这时只剩两人在,杨横依旧满心的忐忑,这突如其来的惊天噩耗让他依旧惊慌不已。他心狠手辣哪怕是杀兄夺权也在所不惜,可眼下权利到手却要面对这种绝后的可能,这对他来说无异于是个摧毁性的打击。

暗地里迫害他的人是皇家,在传说思想的灌输之下,是选择隐忍还是报复,这几乎是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杨存眼下的情况也是如此,报复?难道是要起兵造反么?若是选择隐忍的话,又该怎么面对自己臣子的身份,还有列祖列宗无法安息的凄惨。

隐忍,装作一切都不知道,继续以一副忠臣的心去面对朝廷。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更何况两人都不是那种愚忠的人,皇家猜忌了百年,哪怕是杨家表尽了忠心恐怕也没办法改变他们的想法。

二人坐在了酒桌上大眼瞪着小眼,短短的一瞬间杨横的眼里已尽是血丝,心事重重的打击之下脸上不知不觉爬上了一层油腻。楞了良久后突然一把抓起了酒壶朝着嘴里猛灌。将那一整壶的酒水全喝了下去,又呛到了喉咙剧烈的咳嗽起来。

好一阵子,他这才忍着喉口火烧般的难受,面带犹豫的痛苦,嘶哑着问:“叔父,您做何打算?”

“走一步,看一步。”杨存也是满面无奈,苦笑着:“我一开始知道这事也是惊呆了,只是事关重大不得不谨慎而行。短期内只能装作不知道了,可按这趋势未来皇家依旧少不了对我们暗地里的图谋,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防,尤其是那些御赐之物。”

“叔父所言极是。”杨横面色已经隐隐狰狞,拍案怒吼着:“枉我杨家尽忠了百年,本以为这幼子多夭折乃是杀戮过多的报应。没想到呀,这一切居然是皇家在恩将仇报,可恨那么多孩子被害,连先祖的坟墓都被挖开了,皇家这是要我杨家绝后不说,还要我们的先祖死了都不得安息。”

杨横这话带着难以控制的火气,或许是心里的恨越发的浓郁他已经压制不住了,开始说出那些平日里他想都不敢想的大不敬之言。

在京城受袭的时候,每天都是御膳御酒的享受着,以杨门国公的身份享受着皇上的恩宠。那时还飘飘欲仙,陶醉于皇恩浩荡的恩宠之中,谁知道那种恩宠却是伴随着阴谋和迫害让他身中绝后之毒,杨横现在越想越是发恨,恨不能给自己狠狠的一巴掌。

御赐之物,对于臣子来说那是无上的恩宠。谁又会想到皇家赐的东西里有这惊天的阴谋,自古又有几个臣子敢对御酒进行毒检,或许普天之下都没人有那份胆色,更何况是一直蒙在鼓里以为受尽了皇宠的杨家。

杨家的人谁都不曾去怀疑过皇家的赏赐,因为在所有人的心里身为百年第一武家的杨家为了大华付出了太多了,多少先烈战死沙场简直是数之不尽,皇家再怎么恩赏都是应该的,也是应得的。

就是那一一份杨家引以为豪的荣誉,引来了猜忌,引来了忌讳,更引来了这一场让人心灰意冷的灭顶之灾。

杨存细抿了一口酒水,感觉着入口的酸涩,摇了摇头说:“你先不必动火了,眼下你最需要的是回去仔细的想一想。皇家对我杨家手握兵权的事忌惮已久,如果这次任你在广东顺利的收拢啸国公府麾下的势力,那你必须得考虑一下有没有勇气去承受接下来皇家对于你或明或暗的打压,朝廷绝不会容得了你在广东将势力巩固的。”

“杨横明白了。”杨横面色阴晴不定,明显也是开始考虑到了这个即将面对的问题。

夜已深,稍微的攀谈了几句,杨存出于心里的疑惑也是稍微的打听了一下二叔的情况。杨横倒是没多想,在他看来这二人是叔侄关系应该没什么好隐瞒的,顶多就是杨存不知道一些细节而已,当下了定了定心神徐徐道来。

尽管杨横说得很是轻巧,不过杨存越听越是心惊,二叔的海上贸易居然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瞒天过海的做到了那么巨大的规模,与自己一开始的猜想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朝廷一直实施海禁,闭关锁国严禁所有与外番贸易,这种做法确实是最不可取的。要知道贸易是自古以来经济繁盛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不只是近在咫尺的东嬴,琉球,乃至是周边的越南和其他的国度也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海上通商。而他们最渴望的贸易对象莫过于是处于中间地带又地大物薄的大华,如果通商得以成功的话那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数之不尽的财富。谁都知道中原物产丰富,各种货品琳琅满目可以说在技艺上已到了他们难以想象的地步,所以每个有眼光的商人都不会放过任何与大华通商的机会。

第352章 海上帝国(二)

可朝廷的海禁对于他们却是一大无法解决的难题,与地方私下通商也是战战兢兢,每一次的交易如屡薄冰,交易量很少不说还担负着极大的风险。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利润被打压得很低,因为偶尔一船货物被扣住的话那就是血本无归了。

有些地方官府或多或少暗地里也干这些买卖,不过这些当官的可不是什么好货色,人家又不是正经商人和你讲什么诚信啊。任期内和他们做买卖确实都做得平稳,不过一但任期到了要离开当地的话他们就会动起坏心眼,准备在临走之前狠狠的捞上一笔。

周边国家的商人哪懂大华的这些门门道道,找到地方上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员就以为找到了天大的靠山,和他们做买卖自然是言听计从不敢说半个不字。

那些小官自然利用了他们这个心理,往往那些任期到了的官员都会许与重利,骗他们说联系了一位极大的金主要进行一次大买卖,并大加保证这次的交易很是安全。

利益驱使之下这帮人哪怕是卖田卖房都会凑齐了这批货物,冒着风险来大华只为了那更高的利润。而他们也天真的认为这些合作许久的官员不会坑害他们,岂不知这一来是羊入虎口,倾家荡产不用说,有的甚至锒铛入狱。

地方官府会派自己的官兵查扣了那些货物,私吞以后还把这些人抓住。在狱中这些异国的商人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来到了陌生的异国他乡被如此陷害,几乎是被骗光了所有的财产甚至有的人为了筹备大批货物在自己的国家是欠了一屁股的债。

不少的商客绝望,心灰意冷,死在狱里的有多少恐怕是数不清了。不过这些枉死的人最后都是找不到他们的下落,毕竟那些狼心狗肺的官员背信弃义的骗了他们,私吞了货物又怎么会上报朝廷呢。

最后这些人大多落了个客死他乡的下场,毕生的心血钱财也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而有一口薄棺把他们入敛已算是不错了。

渐渐的,地方官的无耻之行也不再是秘密了,各国的行商来大华无不是战战兢兢。尽管知道这里甚至有着血本无归的危险,可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之下他们不肯放弃这条危险的贸易之路,每年从海上过来的船只依旧是数之不尽。

而至于死在海里的那些有多少就不得知了,无数的船只战战兢兢的靠近大华的海岸线。成功贸易的话那对他们就意味着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一但被官兵抓住的话就完了,能保住性命那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海岸线上的官兵不少都没其他的油水,抓这些海岸线上游走的行商是他们唯一额外的收入,所以朝廷的这一条禁令在地方上因为个人的原因还是被执行得很是严格。

一趟趟的贸易,带着货物靠岸对于行商们来说几乎是一次巨大的赌博,赌赢了那自然是财源滚滚而来,赌输了不仅这些家当会血本无归,甚至可能连命都没了。

巨大的利润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尽管很多倒霉蛋死得连尸体都没看到,但也没办法阻止一群群野心十足的冒险家前呼后拥的走入这一行。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之下,这种私下的贸易自开朝以来就没停止过,尽管朝廷三令五申但有足够的诱惑还是有人挺而走险。外国不缺乏这些亡命的资本家,大华更不缺为了钱敢于犯禁的人,所以说是海禁,不过事实上海上的贸易只是隐蔽而且规模小,但从没因为朝廷的严令而停止过。

而就在那混乱无比的情况下,有一个人出现了,隐蔽而又不容置疑的开始归整着这几乎没有规矩的地下买卖。

杨鸣羽逃离杭州的时候带着不少的资产和旧臣,至于他去了哪干了什么就没人知道了。等他再次出现的时候就开始插手这混乱到了极点的海上贸易,试图以一己之里归整着这巨大利润下蕴涵的各种风险。

可想而知,一开始的那段时间是多么的艰难。面对的不只是外国行商们的不信任,更要面对地方官府的为难和猜忌,每走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因为那时的杨二爷可没今天如此通天的势力。

最后让地方官府不敢造次的并不是敬国公府的势力,不是他杨门之后的身份。而是一道圣旨,一道空白却又盖了皇上玉玺的圣旨。

“空白的圣旨?”杨存一听顿时吓了一条,这又是哪来的。以二叔和皇家的仇恨,断不可能是跟老皇帝合作来瓜分这巨大的利益。

而那时他为了逃避皇家,也不敢公开自己敬国公府后人的身份,这道空白的圣旨可以说是他当时唯一的依仗了。可问题他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如果说是皇家赐给他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我怀疑过是假的,不过看来不太可能。”杨横沉吟着,地方上的官员不是清一色无能的昏官。对于圣旨和金印的鉴别能力不少人都是有的,能凭借着那道圣旨就压住那么多人,可想而知应该不是伪造的。

有了这道空白的圣旨在手,地方上的官员都战战兢兢的不敢再指染这些买卖。而持着圣旨的人自称姓杨,是京城里派来的,他下了封口令不许任何的官员说出去,否则的话他就先斩后奏摘了这人的脑袋再说。

按理说就算朝廷的密使也不能如此咄咄逼人,吆三喝六简直似在训斥家奴一样,不过恰好是这人的霸道和不讲理让这些地方官员更是信服。倘若没那个底气的话他又哪敢对地方官如此放肆,吆来喝去连半点客气都没有,这下更多人坚信这人真是带着旨意来的。

能当官的有几个是糊涂的,有的也隐隐听过朝廷开朝之初就用过冥敬处大敛钱财的事。可百年过去了这个冥敬处貌似名存实亡,可它依旧隐秘的存在着。皇家想干什么他们可不敢去猜,或许更多人的想法是皇帝缺钱了,所以暗地里派个人想靠这些买卖赚些银两。

有些事是上不了抬面的,嘴大话多容易惹来横祸,官场上的人最懂的就是明哲保身的道理。

而那时恰巧有一个地方官因病暴毙了,是不是那个人下的手没人知道,不过敢真的弄死地方官更证明了这人的来路很硬,所有的人都选择了相信正是那个手持空白圣旨的人下的黑手,因为他来的时候身边可是带着不少的能人,没一定的地位麾下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好手。

消息虽然隐秘,不过也开始在延海一带开始传播开来,不知道是不是杨二爷刻意而为。常来大华的一些行商开始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尽管版本不同不过里边透露的信息是一样的。

那就是这大华有个很大的官家开始插手这些买卖了,而他受握着皇帝赐与的权利,却又不能大张旗鼓的露出水面。他姓杨,很多人猜测这人是来自第一武家的后人,不过也没人敢去询问个究竟。

消息隐蔽着,却是在延海散播着,一些与这一行有牵连的人和官员也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一些行商得到消息时是高兴坏了,虽然心里有些担忧但这种情况下利弊是很容易权衡出来的。第一,这人如果有着极大的官家背景,那就意味着他们不必再和地方的小官府打交道,也不用再冒着被他们黑吃黑的风险来进行交易。

二是这人如果在大华势力无比庞大的话,那他的货源肯定很是充足,质量或许会更好一些。之前不少的走私商和地方官都拿过残次品坑骗过他们,但他们为了以后能继续贸易往来也只能忍着吃下那些亏,如果这人真是为了归整贸易这一渠道而来的话,那对于这些冒险家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不少的行商都通过一些暗地里的关系开始打听着想拜会那个人,不过这人在延海走了一遍后似乎就销声匿迹了。众人顿时是大失所望,有的甚至开始担忧起来这是不是大华派来打击海上贸易的大官,亮个相不过是为了让他们识趣一些知道收敛。

打听来打听去也找不到这个人,地方上小官早就吓得话都不敢说了,手持空白圣旨的那个人对他们来说是不敢冒犯的对象。所以他们全都主动瞥掉了私底下的买卖老实的闭口不谈那人,他们也怕那人是以归整贸易为由,实则是派来肃清官场的钦差。

就在各国的行商忐忑不安,纷纷的停止了贸易以防被当出头鸟的时候那人竟然派人送来了请贴,几乎是同时邀请了周边所有专注于海上贸易的家族和行商,而那帖子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指明了一个地点要他们来相聚一番,共商盛事。面对这样的情况谁不担忧,都害怕那是一个鸿门宴,没准是人家当官的设了一个局想要把这伙走私的大户一锅端。常年与大华贸易往来的有几个没吃过当官的亏,所以手里的请贴于谁而言都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利益的驱使是可怕的,即使心里恐慌但不少人最少还是咬了咬牙选择了赴约,按照着帖子上的地址赴约,毕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以抗拒的机会和诱惑。

第353章 海上帝国(三)

相聚的地点多少是让他们心安的原因,并不是在大华的陆地上,而是位于浙江海上的一座不知名的海岛,那里荒芜得很就只有一些小小的鱼村而已。大海上一览无遗,官船想要隐蔽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是大量的官兵想埋伏起来那更是说笑。

敢在海上私通的行商有几个是善茬的,他们的船上也有着自己的武装力量,吃这行饭谁都得防备着突然发生的变故。表面上谁都是正经的贸易家,可碰上天大的好处时,他们摇身一变又成了烧杀抢掠的海盗,所以每一个船队都有着不同于一般船家的无装力量。

而不少的船队或家族之间多少有来往,手下都有自己的船队和水手护卫,结伴而来的话战力可不逊色于一般的水师。仗着这些力量资本家们最少有信心就算遇上变故也可以全身而退,这才敢来赴这个约。

等他们再来到那座小岛的时候,所有人都楞住了。那小岛上荒芜的小鱼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似是街市一样的地方,宽阔的空地上建起了不少的商铺,形成了与陆地小镇一般的街市。

岛边没有官兵的船,甚至没几艘有战斗力的大船,确定了环境安全后这些行商才上了岸,不过他们依旧谨慎得很。岸上早就有人等着了,一见这些人来对上了名字后就带着他们入了岛,在这里彼此熟悉而又陌生的行商们也是互相认识了一番。

不过这一行,他们没有见到传闻中的那个姓杨的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下边的人在打理的,上了岛后一看到那琳琅满目的货物他们顿时欣喜若狂,这么短时间内在岛上建了如此繁华的货物市场,传闻中那人的能力让他们钦佩不已。

谁都没料到从前行船经过都没去注意的小岛之上有这么翻天覆地的变故,这里的货物之多让他们眼都有些发红了,几乎和看到一箱箱的黄金一样。

这里的货物很是齐全,质量更是上佳,很多甚至是见多识广的他们都没见过的。大华不管是在陶瓷,冶炼,还是在织造上的技术可以说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而这里陈列的货物分明比他们之前进行买卖的那些好了不只一个档次。

行商们高兴得几乎都疯了,这里的茶叶网聚了大华近半的品种。以往他们收的茶最少是加了一半的茶埂不说,很多甚至是发霉变味的老茶,而品种不过是延海的一些土茶和质量最次的一些铁观音,又哪里见过这么多质量上佳的好货色。

茶叶是这一行里利润最高的,普通的茶叶运到了他们的国内那几乎是五两黄金一两茶的地步。而眼前茶叶品种之丰富让他们想都不敢想,有的是隐隐听过名字却没见过真身,那种近乎神话般的吹捧让他们瞬间就看到了这里边更是庞大的利润。

来的一众行商逛完了这临时搭建的市场时高兴得几乎都要晕过去了,当下就恨不能掏出银子大肆收购。不过所有店铺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拒绝了,说是老爷的规矩没定好以前他们不卖,只要老爷点了头以后他们要多少就有多少。

行商们急坏了,在那等待了一天心里的忐忑早就变成了空前的期待,晚上终于有人来带着他们去见那位传说中的大官了。

地点是在隔壁不远的一个海岛上,行船在海上足足折腾了四个多时辰才到的。等他们上岸的时候眼前的一切把他们的抱怨声全消灭了,这座海岛之前也是荒芜无比连一个人烟都没有,而现在再看到时也是搭建了一个贸易市场。

那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布料,各种各样的衣物和一些首饰一应具全。很多的宝石他们听都没听过,很多的款式鬼斧天工让他们目瞪口呆,看完了这一圈他们叹息道自己真是乡巴老了,也郁闷以前被那些人拿那些劣质的货物坑骗了那么久。

那一夜,在岛上他们终于见到了这位正主,这人当时最多三十出头。始终是不苟言笑,风度翩翩而没那市侩之气,那鹰眉剑目一扫总让人本能的感觉到害怕,与之前接触时那些侃侃而谈的地方官不同,这极端内敛的人让人感觉更是不怒自威。

能吃这行饭的谁没几个眼力劲,相比之下自然就能看出眼前这人是真正的出身高贵,并且也是那种手握权势之人。当下行商们就纷纷巴结,献出了自己带来的礼物,一个个都表示了要友好贸易的想法。

杨二爷照单全收,不过也马上当众定下了他自己的规矩。

这规矩让在场的行商全都皱起了眉头,不过思索过后却没一人反对。因为这些罗列出来的规矩看似有些苛刻,但细下之下他们却是规避了许多的风险,利润看似缩水但只要细算的话却是能比之前赚得更多。

第一条就是,他们的船到了大华境内不得靠岸也不能靠近内陆,所有的贸易都必须在附近的海岛上完成。一但谁不听话想靠岸私找买家或者卖家的话,那出了什么事没人负责,而在岛上贸易安全问题他会负责。

妈的,空手套白狼。杨存一听不禁心里暗骂一声,虽然不知道二叔那个空白圣旨哪里来的。可那时他可是狼狈出逃啊,论起势力和自己刚回到江南的时候没什么两样,这种空口白话的包票根本是无稽之谈。

老东西一脸的不怒自威,坑蒙拐骗起来也够不要脸的。大言不惭的说出什么安全他负责之类的话根本就是有威胁的意思,一是不希望这些辛苦拉拢来的行商出问题,二也是害怕他们在陆地上接触过多的话会让朝廷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