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无敌前传-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
作为联盟成员国内部的情报交换,我拿到了德军在德波边界的详细布署情况和各级指挥官名单及简历。当我看到龙德斯泰德、博克、赖歇努、曼斯泰因、古德里安、希勒尔、克鲁格、维茨勒本、克莱斯特、隆美尔、魏克斯等这一长串令后人只能怀着敬畏和景仰的心情去聆听的名字后,我不禁慨叹:这些可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啊。不过,可惜的是,这些都是希特勒的精英。
第一百七十章 … 波兰战役(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的波兰并不是一个十分值得同情的国家。一战结束后,波兰凭借与英法等国的良好关系,加上当时英法有意削弱德国的实力,迫使德国向波兰割让了大片土地,但泽被波兰辟为自由港。由此形成了一个波兰走廊,也叫但泽走廊,并使东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块飞地。也使得波兰这个本来的内陆国家有了个出海口。同时,还借助苏联刚刚成立时,欧洲各国对苏联的干涉之便,从苏联手中夺取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更让人对波兰产生不了同情心的是:在二十年代,一直统治着波兰的地主阶级王室,悍然发动了对立陶宛的进攻,并夺占了维尔纽斯州。说穿了一句话,整个欧洲,无论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习惯于弱肉强食的,无论他们的信仰、政治制度等如何不同。当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地前进时,曾经风光的波兰也将会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1940年3月1日凌晨4时30分,德国空军总共6个航空队的4个,率先向波兰境内发动了猛烈地空袭。首当其冲的是位于但泽港的波兰各个军事目标。Ju…87型俯冲轰炸机带着令人惊怖的尖啸声不断地俯冲,一枚枚250公斤级的炸弹不断地在地面上腾起绚丽的火花和浓烟。早被秘密武装的但泽市内的德国平民趁机发起了进攻,很快便攻占了训练不佳,且遭到突然袭击而产生混乱的波军的各个军事目标,并控制了整个港口地区。德国海军也几乎同时赶到但泽港,将在慌乱中逃出港口的波兰海军仅有的几艘小型军舰俘获。
在北线,德国国防军第4集团军一部也在空袭的开始对波军阵地展开了长达三十分钟的炮击,随后在坦克部队的引导下,很快突破波军阵地,向但泽发起冲击。北路集团军群的重要目标就是切断波兰走廊,会同在东普鲁士的德国军队,由北向南对波兰发起进攻。第三集团军的攻势非常顺利,仅过了三个小时,便推进到但泽郊区,波兰军队由于缺乏各种重型装备,加上训练甚至不如武装起来的德国平民,因此很快便被击溃。
但是担任最主要突击任务的德军第19装甲军则被密密麻麻的波军反坦克壕、水泥三角桩、反坦克地雷阵给阻挡了。在东普鲁士由东向西发起进攻,并与第4集团军会合。第19装甲军的最初目标是攻击科希切日纳的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但古德里安中将显然对波军的防御工事估计不足,第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陷入反坦克阵地中,裹足不前,焦头烂额。好在,随后跟进的自行火炮成功地压制了波军的火炮,步兵也没有和坦克完全脱节,开始有步骤地歼灭波军的反坦克火力点。
在战前已经加强了的波莫瑞集团军拥有近10万人的兵力,并且由于波军制订的“西方计划”中,该集团军将会同莫德林集团军、新组建的维尔纽斯集团军在德军发动进攻时,也需要向北攻击,以期夺取东普鲁士。所以,作为主力精锐的波莫瑞集团军配置了大量的坦克。但让波兰人感到悲哀的是,新配置的坦克几乎清一色的是美英等国援助的退役轻型坦克,在德国人的III型IV型坦克面前,显得太脆弱了。所以,波莫瑞集团军司令用2个坦克旅组成的反击部队,在绕过第3装甲师先头部队后,就一头撞进了第19装甲军侧翼的第2装甲师的钢铁集群中。
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不如德军的波兰坦克旅,虽然显示了无比的英勇,但仍然被德军迅速消灭。2个坦克旅共约270辆坦克,能够逃回去的只有5辆。更重要的是,整个波军北方集群的主要装甲力量也在此被消灭。古德里安非常清楚,作为反坦克阵地,在迟滞敌方坦克进攻的同时,也使己方部队出击显得非常困难。因此,他下令留下部分兵力支援陷入到坦克“陷阱”中的第3装甲师先头部队,主力从两侧绕过这个陷阱,继续向前深入。天亮后,在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不断地将战线向科希切日纳推进。
在波莫瑞集团军的西面,德军第4集团军主力也发动了强烈地攻势,数百门大炮不断地轰击着波军阵地,整个波军阵地全部陷入一片火海中。反坦克陷阱对步兵没有什么作用,虽然也迟滞了德军步兵的推进,但却无法阻止这种推进的漫延。仅过了三个小时,波莫瑞的第一道防线便告全面崩溃。崩溃引发的大面积逃跑,不仅使后续防线上的波军阵地发生了混乱,也给追击的德军指引了方向。
深谙装甲兵使用之道的古德里安,在第2装甲师歼灭了波军的坦克旅后,并没有让部队继续攻击波莫瑞集团军主力阵地,而是折向西南,扑向维斯瓦河畔的格鲁琼兹。格鲁琼兹是波莫瑞集团军总预备队第17军所在地,一旦攻陷此地,就基本上切断了波莫瑞集团军的退路。由于波军缺乏有效地反坦克手段,德军第2装甲师的推进速度非常迅速,在3月3日上午7时,便完全击溃了波军的第17军,占领了格鲁琼兹。当然,此时的德军第4集团军的机械化部队也没有闲着,由西向东,越过布尔达河,准备同第2装甲师在格鲁琼兹会师。但在科罗诺沃湖北遭到了波军第174旅的拼死阻击。波军的抵抗非常惨烈,但却没有太大的效果,仅仅一天的时间,抵抗便被清除。
3月3日下午16时,第4集团军第21军便与第2装甲师会师。至此,整个波军的波莫瑞集团军的退路便被德军完全封死。会师后的德军在北路集团军群司令博克一级上将的要求下,稍作休整,便继续向德尔文察河杀去,以攻击莫德林集团军的侧翼。苦苦支撑的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在得知退路被断后,明白自己陷入事实上的包围状态,集团军司令下达了分散突围的命令。但波军主要依靠骡马和极少量的机动车辆运输,完全无法跟已经实现机械化的德军比速度。因此,到3月6日,整个波莫瑞集团军作战区域,再也没有营以上规模的抵抗。
德军第3集团军的作战就要显得顺利和简单得多。3月1日凌晨的空军轰炸,恰好将位于波军防御阵地核心的姆瓦瓦指挥中心摧毁,使前线的波军突然面临着失去统一指挥的境地。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也充分利用自身的机动能力,分成左右两翼向波军阵地扑去。仅仅一天的时间,德军第3集团军就突破了莫德林集团军的防线,按照博克一级上将的意图,德军第3集团军并没有与向西转移的莫德林集团军主力作纠缠,而是迅猛地扑向了其侧翼纳雷夫河畔的普乌图斯克,以便切断莫德林集团军与波德拉谢预备军的联系。
面对不利形势,莫德林集团军开始加快了西进的速度,希望能与波莫瑞集团军会合。但波军并不知道,德国第19装甲军正横亘在两者之间,且第2装甲师已经扑向格鲁琼兹。到了3月4日,已经得知波莫瑞集团军被德军合围的消息的莫德林集团军,不得不放弃了最初的打算,准备南下,与新组建的托伦集团军会合。但在撤退时,由于未能做好防空准备,其庞大的行军队形遭到德国空军第1航空队的轰炸,使整个莫德林集团军的主力发生大面积溃逃。德军第3集团军的一个师顺利开进曾经的莫德林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普沃茨克。
至于波兰北方战线新组建的维尔纽斯集团军,波军最初的打算是想让其同波莫瑞集团军和莫德林集团军一道对德军进行作战。但此时却受到了立陶宛军队的全面进攻。立陶宛希望能够在此战中夺回被波兰占领的维尔纽斯州,因此配合德军发动了突袭。遭到立陶宛军队突然打击的波军维尔纽斯集团军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东普鲁士的企图,决定先解决掉立陶宛军队再说。孰料受到德国援助和训练的立陶宛军队不再那么弱小,反与波军缺少装甲力量的维尔纽斯集团军打了个难解难分。波军的维尔纽斯集团军被彻底牵制住了。
由维茨勒本上将担任指挥官的中央集团军群所面临的是波军的波兹南集团军和新组建的托伦集团军。维茨勒本在战前就与龙德斯泰德共同制订了以闪击战为核心战术的战役计划,在计划中,由维茨勒本亲自指挥第1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作为左路集群,沿着瓦尔塔河北岸攻击波兹南,并在波兹南附近分兵,以阻挡波军托伦集团军的增援;而龙德斯泰德则率第12集团军为右路集群,沿着奥得河北岸包抄波兹南。最后合围波兹南集团军。
3月1日,在数千门大炮长时间的炮击准备和第2、3航空队的轰炸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也正式向波军阵地发起了进攻。3月2日上午,便全面突破了波兹南集团军的防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两路齐头并进,直插波兹南。见势不妙的波兹南集团军立即向托伦集团军求救,位于其后的托伦集团军也迅速向波兹南方向集结。3月4日,维克斯上将亲自率领的第1装甲师轻易地穿透波兹南集团军第15军设在莱什诺的防线,然后在六个小时内狂奔100公里,推进到普罗斯纳河畔,才被已经让波兰工兵炸断的桥梁挡住。
同时,隆美尔率领的第7装甲师也不甘示弱,于3月4日占领科希强,3月5日击破正面堵截的托伦集团军第34军的防线,占领希罗达。隆美尔占领希罗达的消息传到波军后,波兹南集团军和托伦集团军均感到了严重的危机。经过短暂的电报往来后,两个集团军于3月6日放弃了原有的阵地,立即向托伦方向退却。这自然也引来了德军的追击,龙德斯泰德经过各方情报的对比和研究后,大胆地向维茨勒本提出了继续穿插,右路集群拿下科宁,左路集群攻击波兹南,让第3集团军稳固普沃茨克,第4集团军压迫托伦,将整个波兹南集团军、托伦集团军、莫德林集团军主力和波莫瑞集团军残余力量全面合围在波兹南至托伦一线。
龙德斯泰德的计划在维茨勒本与博克上将商议后,深觉可行,立即上报给希特勒。希特勒对此计划也非常赞赏,下令北路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立即执行,并亲自取名战役代号为“黑色”。3月7日,德国两路集团军群开始进行紧密协同。第4集团军越过运河,于7日晚间攻克比得哥什。第3集团军沿着维斯瓦河西进,于3月8日上午占领弗沃茨瓦维克。维茨勒本率领的第1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分别于3月7日和8日占领了波兹南和格涅兹诺,而龙德斯泰德的第12集团军则在第1和第7两个装甲师的前导下,于3月8日占领了科宁。至此,波兰军队三个集团军主力、一个集团军残部和其它残余部队共约40万人被德军完全合围。
再说说德军的南路集团军群,在一级上将伦斯德的指挥下,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将突击波军罗兹集团军,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将从克拉科夫集团军和罗兹集团军之间强行割裂并穿透,直插其后方的普鲁士人集团军。而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将突击克拉科夫集团军。其中最核心的攻击力量是第10集团军中的两个装甲军:第12装甲军和第15装甲军,并由曼斯泰因上将亲自指挥。他将率领这两个装甲军从波军的罗兹集团军和克拉科夫集团军的接合部穿越,再绕过普鲁士人集团军(用机械化第16军和第15装甲军牵制),用第12装甲军直扑华沙!
3月2日,拉斯科维兹上将率第8集团军占领卡利什,直扑罗兹。由于罗兹是波兰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因此也调动了罗兹集团军主力前往堵截。这让波兰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空隙更大了。同时,曼斯泰因率第12和第15装甲军攻克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并从高地一路下冲,于当晚占领了拉多姆斯科。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的威力在曼斯泰因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波兰赖以依托的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虽然修筑了大量的工事群,但在坦克集群面前没有任何效果,仅仅一天,就被德军占领。
利斯特上将率领的第14集团军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于3月2日晚突破波军防线,占领了卡托维兹,然后马不停蹄地向克拉科夫集团军所在地克拉科夫。3月4日,在强大的坦克冲击力的引导下,在第4航空队轰炸机群的帮助下,很快便击溃了克拉科夫集团军主力,并于次日占领了克拉科夫城。
3月5日,曼斯泰因的第15装甲军攻占了凯尔采,第12装甲军则占领了皮利察河畔的托马舒夫。步兵部队则在凯尔采和托马舒夫之间展开,并向波兰的普鲁士人集团军施加强大的压力。3月6日,第15装甲军绕过斯卡日斯科…卡缅纳,占领了波兰高地脚下的拉多姆。而第12装甲军则继续高歌猛进,直扑华沙,但终于被新组建的华沙集团军阻挡在格洛济斯克和塔尔琴一线。到了3月7日,几乎没有什么动作的普鲁士人集团军便被合围在拉多姆卡河与皮利察河之间。同时,12装甲军主力仍继续朝华沙集团军发起进攻。
3月6日,第8集团军占领了罗兹,波兰的重工业基地完全落入到德国人手中。其实就在此时,波兰的战争实力已经丧失了。接着第8集团军开始转向,向第12装甲军靠拢,并于3月7日与其中的一个装甲师在科卢什基会师,将波兰的罗兹集团军合围。而克拉科夫集团军在第14集团军占领克拉科夫后,立即向喀尔巴阡山集团军靠拢,并于3月9日抵达塔尔努夫,开始与喀尔巴阡山集团军的第27军一道构筑新的防线。
而在波兰最南部的喀尔巴阡山集团军,一直防范着欧洲联军和斯洛伐克军。当然,欧洲联军出于种种原因,其攻击欲望并没有德军那样旺盛。这也使得喀尔巴阡山集团军的压力并不太大,不过,由于欧洲联军的装备相当精良,战斗力也不俗,近使波兰喀尔巴阡山集团军不能分兵支援其它战场上的波兰军队。
至3月9日,德军对波军构成了三大合围态势。德军的北路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将波兰的三个集团军主力、一个集团军残部及其它部队合围在伊诺弗洛茨瓦夫与托伦一带。德军的南路集团军群则把波兰的两个集团军主力合围在拉多姆卡河与皮利察河、贝乌哈图夫等地。三个地区被合围的波兰军队高达60万人。在这之前的战斗中,波兰军队也被消灭了近20万。
由于被合围的以及被消灭的波兰军队均属于波兰最精锐的部队,加上重工业基地罗兹被占,波兰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全国范围内的军队溃逃也沉重打击了波兰的民心士气,装甲部队显示出的强大威力加上航空兵的空中打击,造成了波兰军队发生了整体性的战略崩溃。以至于戈培尔开始迫不及待地向全世界宣布:波兰已经被德国打垮了。
但是,抵抗仍在继续。德军要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前,也就是说要向华沙继续进军前,必须先把包围圈中的波兰军队全部吃掉,否则,一旦波兰军队反扑,将会使德军面临严峻的形势。对此,整个德国除希特勒继续叫嚷着要让德军立即攻击华沙外,包括戈林都希望先解决掉包围圈中的波兰军队。希特勒最终接受了将军们的意见,下达了尽快歼灭包围圈中波军主力的命令。
从3月9日起,德军加强了对波兰军队的打击力度。虽然波兰军队也爆发了强大的战斗精神,步兵们不断地冲击着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但血肉终究无法抗衡钢铁,很快,波兰军人们便被单方面的屠杀吓住了。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投降成了波兰军人最现实的选择。3月10日,罗兹集团军率先放下武器,约73000人走进了纳粹的集中营;11日,普鲁士人集团军及其它部分波兰军队共约105000人也在比亚沃布热吉竖起了白旗;同日晚,先是波莫瑞集团军残部在涅沙瓦向德军投降,接着是莫德林集团军和托伦集团军在托伦接受德军的投降条件;12日,抵抗最激烈最顽强的波兹南集团军在得知同袍已经放弃抵抗后,也不得不放下了武器。
至此,波兰战役的第一阶段结束,整个波兰被消灭了25万人左右,被俘53万人。17万余人和21名将军战死,另有38名将军被俘,波兰精锐彻底毁灭。德国人的损失少得惊人,仅有11000余人战死,战斗减员不超过35000人。但战争才刚刚开始,波兰人的恶梦并没有结束。
第一百七十一章 … 波兰战役(下)
德国对波兰的不宣而战,虽然因波兰早有准备未能达到突袭的效果,但强大的装甲兵团的突击力量也不是仅有些许轻型装甲车辆的波兰军队所能够阻挡的。对这一点,波兰王室早有心理准备,因此,当德军一进入波兰境内并与波军交火的第一时间,波兰便对德国宣战。波兰王室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利用自由世界军事同盟的约束,迫使美英等国也立即对德国宣战,至于由此可能造成的整个欧洲宪章乃至中国也向波兰宣战,就已经不在波兰王室的考虑中了。更何况,参与此次进攻的也有欧洲联军。
如波兰王室所料,因受军事同盟条约的约束,英国在3月1日上午9时,正式对德国宣战,同时其外交大臣还敦促美国也立即对德国宣战。日本则不失时机地跟在英国后面于同日下午15时对德国宣战,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新西兰等国也于3月1日相继对德国宣战。而罗斯福显然还在做最后的争取,他并不希望世界大战由此爆发,如果实在不能阻挡的话,他也希望能够尽可能推迟爆发的时间。因此,他将美国是否对德国宣战交到了国会进行讨论。
不过,罗斯福好象也低估了国会的参战决心,虽然“光荣”的孤立政策至今仍倍受美国人的推崇,但已经从经济大危机中苏醒过来的美国,在大部分美国人的眼里已经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他们急需要证明这一点。所以国会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仅仅过了不到十个小时,国会便以绝大多数赞成票通过了对德国的宣战议案。罗斯福虽然通过种种方式一直避免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地点,但最终他还是必须面对这件事情。3月2日下午13时50分,罗斯福在白宫正式宣布对德宣战。
这样一来,整个自由世界军事同盟都对德国宣战,而新世界联盟当然也不会坐视不管,欧洲宪章于3月2日下午14时30分发表宣言,正式对美英日等国为首的所有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宣战。当然,正在中国的欧洲宪章的几位外交部长也聚集中中南海,要求中国政府立即兑现刚刚签署的新世界联盟条约,对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宣战。
其实,当我在条约上签字的那一刻,中国政府就已经进入宣战程序,人大已经通过了临时议案,宣布是否宣战及战争时期的所有权力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统帅部。而最高统帅部也于3月2日17时(北京时间)作出了应欧洲宪章的要求,对整个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宣战的决定。只不过因为我出于同罗斯福相同的原因,将宣战时间以各种借口向后推延。直到罗斯福作出了对德宣战的发言后,我才下令由赵天赐宣布对整个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宣战。
自由世界军事同盟显然没有料想到新世界联盟会在第一时间对其宣战,他们最初只想把宣战对象国锁定在德国一家身上,就是希望其它国家不要牵扯进来,虽然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但抱着迟一天宣战总要好过早一天宣战的想法仍然没有主动向新世界联盟宣战。但这次新世界联盟的统一行动,确实让各国吃惊不小,当然出于自尊心还有事实的无法妥协,整个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也在我下令宣战后的3个小时内向新世界联盟宣战。世界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
当然,宣战归宣战,军事行动并不一定就非要立即展开。除了德军继续在波兰高歌猛进外,其它国家军队只是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和布署。英国、美国等国因为无法派遣地面部队进入波兰,所以虽然宣战,也仅仅是派出几艘战舰在公海上与欧洲宪章的海军舰队进行对峙,并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苏联,虽然其为自由世界同盟成员国之一,但他却不是军事同盟成员国,所以没有义务帮助波兰,更没有义务对德国宣战。但作为一支让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强大军事力量,波兰能否得到苏联军队的帮助呢?苏联的动向就成了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
3月11日,在西山地下指挥中心,最高统帅部军事会议上,整个决策处全体人员也在讨论着苏联的动向。最初有人认为苏联会派兵,但不是帮助波兰,而是抢占波兰领土。但随即有人反对,表示苏联一心想要加入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以便有更多的后台援助,来与中国进行一场战争。因此,苏联不可能在此时兑现与德国签署的瓜分波兰的秘密协定。我想了一下,觉得虽然因为我的来到,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但历史巨大的惯性仍然不可阻挡地向着原来的方向发展,国际上最重大的事件也几乎应验。出于直觉,我还是感到苏联一定会攻击波兰,就算不为别的,他也会收回被波兰占领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再加上,斯大林也希望与德国之间有一块缓冲地带,那么再抢占一部分波兰领土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苏联一定会派出大量部队,但他们的主要作战对象一定是波兰。苏联必然会夺回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并再进一步夺占部分波兰领土,以便建立一个与德国的缓冲地带。从各方面来讲,苏联也说得过去。首先,他们要收回自己的领土,其次,他们挡住了德国的进一步扩张步伐。斯大林需要一个与美英同级别的对话平台,他要加入军事同盟,阻挡德国的进攻是最好的见面礼。至于波兰,在强者面前,弱者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一是在地面上严防苏军和日军有可能的突然袭击,二是静观欧洲局势变化以及等待法意联军对埃及的进攻,三是进一步加快要交付战舰的建造速度,争取尽量多地时间来进行训练。
虽然各国都已互相宣战,但除了德国加上少部分欧洲联军正在与波兰进行战斗外,其余各国均采取了惊人的一致,静静地对峙是这段时间唯一的战争形式。法国与意大利在埃及边境与英国皇家陆军的2个师又1个旅在彼此叫劲,却都没有真正地动手;日本在朝鲜南部的地下隧道里,象耗子一样时不时伸出个脑袋观察外面的情况,却始终没有主动出击;美国则在向日本学习,进一步加强菲律宾各地的要塞建设,以及与中国海军不断地在南海一带互相窥探。所有国家都不愿意在自己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就进行战争。
再说说波兰的局势。波兰王室明白自己已经不可能保得住自己的领土和统治,大量的政府单位尤其是巨额财富已经在迅速地向国外转移。原本的13个集团军中,已经有波莫瑞、莫德林、托伦、波兹南、罗兹、普鲁士人等6个集团军全军覆灭,另外克拉科夫、喀尔巴阡山、维尔纽斯集团军也受到一定损失。从3月1日至3月12日,仅仅13天的时间,波兰全部13个集团军就丧失了一半,更重要的是,损失的这一半是波兰最精锐的部队。
当然兔子急了也要咬人,波兰并没有完全放弃抵抗,他们还需要在彻底被占领前对德国施加更大的打击。自从3月8日起,波兰王室就在华沙外围组建了华沙战役集群,集结了华沙集团军和凯尔采集团军;在其东北部组建了维什库夫战役集群,拥有比亚维斯托克集团军和三个骑兵师;在东南部组建了比斯科尔战役集群,拥有克拉科夫集团军和喀尔巴阡山集团军的大部分力量。不过波军统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他并没有配置成一线,仍保留了部分纵深力量,在西白俄罗斯还组建有纳雷霍夫战役集群,拥有卢布林集团军和格拉布夫卡集团军。
但波军仍没有什么办法来遏制住德军的装甲兵团,只能通过步兵的躯体和工事来尽些人事。3月12日,德军各大主力部队在留下少部分兵力清扫战场,收拢俘虏以及保障后勤补给线路后,在希特勒的催促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此时已经升为侵波德军总参谋长的龙德斯泰德上将已经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分进穿插,打大规模合围歼灭战的作法了。他命令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急速开往东普鲁士,并在此地向东南方向推进,从维什库夫战役集群的侧翼突破,并借助装甲兵团的高度的机动力,占领布勒斯特,切断波兰军队主力通往西白俄罗斯地区的通道。
接着又下令屈希勒尔上将的第3集团军,从华沙战役集群和维什库夫战役集群之间穿插,占领谢德尔采,切断波军两大战役集群的联系。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则从华沙战役集群东北向华沙发动进攻。中央集团军群的第1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从正西向华沙发动进攻,而拥有两个装甲师的第12集团军则作为总预备队。南路集团军群中,第12装甲军越过维斯瓦河,从华沙战役集群和比斯科尔战役集群之间穿插,与第3集团军会师谢德尔采。曼斯泰因亲率第15装甲军从卢布林绕过比斯科尔战役集群,与第19装甲军会师布勒斯特。而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从华沙西南向华沙进攻;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则从南路平行向东推进,占领扎莫希奇和托马舒夫。
第二阶段的战斗从3月12日晚开始打响,数千门火炮的长时间炮击,让波军只经过几天构筑的简陋的工事被摧毁大半。强大的装甲兵团以及机械化步兵势无可挡地向波军阵地突进。到了天明,航空兵的打击更让波军雪上加霜。3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第19装甲军一个装甲师,重创波军维什库夫战役集群的三个骑兵师,约32000人被完全打散四处奔逃。德军顺利占领波兰北部重镇比亚维斯托克。第19装甲军主力全速南下,3月14日占领别尔斯克,15日进抵布格河畔,16日彻底击溃近5万由民兵为主组成的布勒斯特军,先头部队进入城内与残余的波军进行巷战。
3月13日,德军第3集团军主力越过纳雷夫河,于当天占领布格河畔的交通要道奇强卡,并在三个工兵营的努力下,于当晚重新建起了三座野战钢桥,代替被波军炸毁的布格河大桥。虽然于第二天就到达了谢德尔采,但经过惨烈的巷战,损失巨大后,直到16日才完全占领该地。
相比之下,德军强大的装甲兵团的进攻效果和速度就要优秀得多。最初的计划是第12装甲军穿过华沙和比斯科尔两大战役集群之间的空隙,与第3集团军会师谢德尔采。但舍尔纳中将在穿插时发现,原本作为比斯科尔战役集群主力的克拉科夫集团军和喀尔巴阡集团军因一直作为山地部队使用,缺乏机动车辆等运输装备,其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