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无敌前传-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中国空军地轰炸机群则最终终结了利兹英军的唯一希望。
8月19日,三百余架重型轰炸机对英军的集结区域进行了面积轰炸,15000枚100公斤级炸弹均匀地撒向英军阵地。
正在进行冲锋的英军阵形绽开了无数血与火的光芒。
数不清的残肢撒落在战场各地,几乎每一个弹坑都积满了血水,约万余英军官兵被炸死。
虽然此次轰炸并没有使英军损失多少兵员。
但惨烈的景象却终于将英军士兵的最后一根弦给崩断了。
轰炸一结束,英军外围的士失就开始陆陆续地当了逃兵。
接着,英军军官开始强力镇压,在处死了数十名逃跑的士兵后,英军突然发生了哗变。
经过十余天的战斗后,还剩余的近120万没有任何战斗意志,对英国的未来已经完全绝望的英军士兵抢夺了军官们的武器,迫使英军军官向更高一级的军官们施压,要求利兹集群的司令官斯利姆立即向中法联军投降。
空有一身本领,却因生错了时代,没有发挥的地方,万念俱灰的斯利姆知道凭一己之力已经无力回天,只好向全军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本在苦苦支撑,已经濒临崩溃的中国远征军的4个空降师官兵目瞪口呆地看着上百万英军官兵放下武器,举着白旗向自己的降地走来,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地眼睛。
醒悟过来的中国远征空军第3空降军军长立即向陆军部队发去了那封著名地电报:人手不够。
速来接收俘虏。
俘虏一百二十万俘虏,这种戏剧般的结果让整个世界都暂时地失声。
本指望做多能够击溃这一百多万英军的总参。
万万没有想到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因此紧急调整了作战部署,让北方地中国军队立刻向下,加入对伦敦的围攻。
而对斯利姆的利兹集群寄予厚望的英国政府高层。
如丧考妣般地召开紧急会议,并在会后宣布斯利姆为英国叛徒。
但政府的这一作法却让英国军方产生了怨恨,伦敦战役集群的韦维尔元帅和亚历山大上将开始秘密调动部队,并派人与法国军队联系,准备向法军投降。
韦维尔与亚历山大的密谋,立即被中国隐藏在法军内部的特工获悉,中国总参及情报机关在接到这一情报后,立即下令在英国南部的登陆部队加强攻击力度,争取尽快突入到伦敦市区。
同时,还通过秘密渠道,将韦维尔与亚历山大地密谋透露给英国政府高层。
由于韦维尔与亚历山大在英军中拥有极高的声望,丘吉尔在得知两人的密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将来伦敦北部的伯明翰集群司令蒙哥马利上将调回到伦敦,并以各种借口将亚历山大调到了伯明翰。
在伦敦西南部的中国军队前指,看到久久打不开局面,在得知情报机关通的取的消息后,便想到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办法。
他们派人向伦敦西南区司令欧文上将透露了韦维尔与亚历山大的密谋,引起了欧文对两人的严重不满。
在中国开出了令其满意的条件后。
8月22日,欧文最终决定向中国军队投降,敞开通往伦敦地通道。
当天,52万英军放下了武器,打着白旗走出各种工事群及降地,中国军队也顺势推进到伦敦的西南近郊金斯顿。
欧文的投降让路伦敦英军防线上破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在其两侧的分别是伦敦西北区赫顿中将的战区以及伦敦南区吉法德上将的战区。
两人见自己的侧翼暴露在中国军队的刀锋之下,立即将部队撤了回来,进行收缩防御。
结果将伦敦郊区大量的工事白白地丢给了中国军队。
“浓缩”后地英军,密集度大大增加。
这恰好给了中国空军轰炸机群更好的轰炸效果。
8月24日至26日,这三天的轰炸,给英军造成了极大地杀伤。
近6万英军官兵被炸死炸伤,余下的也完全丧失了斗志。
8月28日。
经过与中国远征军地谈判后,获得了足够“私人”条件的吉法德上将下令所部放下武器,向中国军队投降。
近十万中国军队立即涌入了伦敦南部防区,并从侧翼攻陷了金斯顿。
法国军队也立即跟在中国军队的后面进入了伦敦南部,接着就是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国联军。
见到外围英军迅速崩溃,城区内的英军士兵也感到了恐惧。
虽然有军官们不断地弹压,但时期不振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8月31日,中法联军终于攻了伦敦市区,在攻占了巴特西公园后,英军工兵立即炸毁了巴特西大桥和切尔西大桥,使中法联军无法在此渡过泰晤士河,进入切尔西区。
到了晚上21时,中国军队摧毁了巴特发电厂,使巴特西区和肯宁顿区陷入黑暗之中,接着,中法联军沿着铁路攻占了沃克斯霍尔车站,但仍然晚了一步,英军工兵炸毁了沃克斯霍尔大桥。
晚上24时,法军占领了沃尔沃思区,并纵火烧毁了该区的绝大部分在先前的轰炸中幸存的建筑。
9月1日凌晨3时,中国空降兵空降至国王学院附近,驱逐了滑铁卢大桥桥头的英军工兵,使其无法炸毁大桥。
中国军队立即沿着泰晤士河畔向前推进,先后占领了郡议事厅(在这里,英军工兵又炸毁了廊桥)、滑铁卢车站,并顺利通过了滑铁卢大桥,进入伦敦的核心地带。
中法联军数万军队通过大桥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向东,扫荡伦敦金融区的英军,一路则向南,攻击英国最重要的地区,情报显示英王、王室成员及首相等政府高官都集中在这里。
不过,中法联军却在地下工事里扑了个空,抓获的数名政府官员立即透露了王室友及首相等人的去向:他们在8月桂30日晚就坐飞机离开了伦敦。
那时的收音机不象现在,需要专门的混凝土跑道,只要有一小块足够长的平整的硬土地或者草地,就能够起飞。
但王室与首相等人乘坐收音机到达什么地方却不为人知。
中法联军的前线指挥官不由得面面相觑,战争眼看就要结束了,却发生了这种意外。
不过,情报机构却很快地找到了解决办法,他们将艾德礼与艾登等人从监狱里放出来,并由两个不同的政党组成联合过渡政府。
这个过渡政府宣布了对丘吉尔等人的逮捕令,并恳请英王重新莅临伦敦白金汉宫。
通电发出去不到两天,英王便在约克城宣布解除丘吉尔首相职务,承认过渡政府的合法性。
最后终于宣布英国战败,向新世界联盟投降,同时命令世界各地的英军向中欧联军投降。
至此,中欧两国的情报机关才终于松了口气。
第二百四十章 … 跟美国摊牌
这两天没有更新,确实是因为没有时间。
第一天,陪女友看世界杯足球赛,美国与朝鲜对掐,打了个2:2,然后是瑞典VS尼日利亚,结果叶整个1:1平局。
两场平局,只能是大家皆大欢喜。
第二天,老丈人过生,加上晚上需要去车站接人,因此无法再码字。
更重要的是,最近一段时间确实太忙。
第十届成都国际车展马上要开始了,整天都要接送厂方来的人,还要陪同一起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当然,也有一个非常香艳的工作让我捞到了:那就是挑选车模及礼仪。
嘿嘿,我爱这个工作。
英王乔治六世宣布投降后,中欧联军立即组织部队在世界各地接受英国军队的投降。
在英国本土,首先是伦敦周边的近三百万英军士兵向中欧联军放下了武器,伦敦市由中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五国军队共管,经过协商,最终由中国海军陆战队副司令员樊勇中将担任首任自由世界伦敦驻军兼驻英国部队总司令。
在初步稳定了伦敦市区的局势后,中欧联军主力立即北上,先后接受了伯明翰、考文垂等英格兰中部英军的投降,接着又与北路中欧联军会师,控制了整个北约克郡的首府约克城。
当然在伦敦,中国军队首先做的事情就“清理”大英博物馆内的所有珍藏。
在整个大英博物馆内收藏了23000多件中国文物,其中长期陈列展示的就多达2000件。
据中国军队的清理,这些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
跨越了中国整个历史年代,包括各种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瓷、装饰品等。
当然,这些流失地国宝在重新回到中国的同时,被中国军队清理的其它国家的珍贵文物也同时流入了中国境内,成为各大博物馆抢夺的目标。
但当中欧联军推进到英格兰北部的哈德良城墙时,却受到了苏格兰方面的英军的武力阻击。
苏格兰人历来好勇斗狠,在与英国的合并历史中,两国经常互相征伐,苏格兰军队多次击败英格兰军队,至今仍有大部分苏格兰人认为自己与英格兰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奇書网,两国的统一并不是军事斗争的结果,而是采取了在中国人看来完全不可想象的方式:两国议会达成了统一的法令。
而著名的哈德良城墙正是英格兰人为了抵御苏格兰人的入侵而修建的。
这个长达近二百公里的城墙,从英格兰东海岸地纽卡斯尔到西海岸的卡莱尔,横跨整个英格兰的北部。
主要由苏格兰人组成的军队,在这个长长地城墙北部,构筑了坚固的工事群。
苏格兰的将军们坚称自己是苏格兰这个“独立”国家地合法军队,具有抵御外敌入侵地神圣使命。
这让中欧联军上下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与苏格兰军队谈判中,法国人拒绝承认苏格兰是独立的国家。
认为他们与英格兰人一道组建了联合王国,而乔治六世又是联合王国的国王,因此。
乔治六世下达的命令具有完全地合法性。
而苏格兰人则认为乔治六世是英格兰的国王,与苏格兰没有任何关系。
法国地交涉人员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居然非常客气地同苏格兰人进行谈判。
在一些细节上与苏格兰人进行争执。
并坚持认为:整个苏格兰没有一个行政中心和国家元首,完全不具备一个独立国家的条件。
苏格兰人则声称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都,而国家元首则是斯图加特亲王。
钱坤对突然出现的这种变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在经过十余天的时间。
中欧联军仍未能越过城墙感到不可理解。
在得知了具体情况之后,钱坤立即要求情报机关从英国民间找了个破落的贵族。
并宣称是历史上苏格兰与英格兰共同的国王,邓肯一世的后代(快一千年的历史了)同时这个破落贵州宣布:格拉斯哥才是英格兰的首府,并请求中国军队立即进入苏格兰,帮助清剿有极高德国血统的斯图加特亲王所“节制”的军队。
9月16日,中国远征军空军轰炸机群对城墙北部的英军进行了大规模轰炸,近五百架轰炸机在英军阵地上投下了近万枚各型炸弹,一下子便将仍以苏格兰军队自居的英军的士气打消了大半。
接着,在当天下午进行的一次海空军联合轰炸行动中,中国航空兵对爱丁堡进行了火攻,使40%的城区焚毁,近三万市民伤亡。
至此,拒不接受英王命令,仍在妄图抵抗的英军终于完全的丧失了战斗意志。
9月17日,中国军队炸毁数千米长的城墙,刚刚到达科尔韦尔,英军指挥官就将自称是斯图加特亲王的一个苏格兰人扣押了起来,在向中国军队投降后,将这个倒霉的亲王交给了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前线指挥官立即以冒充王室的罪名,将斯图加特亲王枪毙。
本来,在苏格兰一带的英军投降后,钱坤准备弄死邓肯一世后代的所谓“邓肯十七”但情报机关则认为,可以将错就错,将其扶持上王位,并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分裂英国本土。
于是钱坤就留下了这个苏格兰国王。
由于苏格兰几乎全部是由中国军队一家占领,因此欧洲联军并没有在这个贫瘠的土地上与中国纠缠什么,任由中国军队操纵起一个傀儡苏格兰王。
9月26日,经过仓促地准备,苏格兰王国正式宣布成立。
成立伊始,中国、欧洲宪章各国及全体的新世界联盟国家均宣布承认苏格兰王国。
接着,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南美、非洲诸国也相继承认该国,并建立起外交关系。
北爱尔兰是一个真正的鸡肋,中欧各国都对跨海去接受英国军队投降不报任何兴趣,反而将北爱尔兰交给了爱尔兰共和国。
还能卖给爱尔兰人一个面子。
由于伦敦被炸毁,英国所有的中央政府机关都无法正常工作,加上由于约克公爵一家与我地一些私人因素,因此,英王决定暂时留在约克城,待过渡政府将伦敦重建后,再返回伦敦。
约克城也因此成为英国的第二首都。
在接受了英国本土英军的投降后,中欧各国开始了对英国在全球各地的英军的受降行动。
非洲对于中国来说,有些鞭长莫及。
因此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基本都被欧洲国家接收。
意大利得天独厚,将原英国殖民地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纳入自己的殖民地范围。
而比利时则马拉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荷兰则同中国交换,以印度尼西亚为代价获得了原本“分”给中国的博茨瓦纳、北索马里以及亚洲的阿曼、约旦、黎巴嫩等地。
而西班牙则获得了纳米比亚,并与法国一道共管南非。
当然,法国人地收获也相当巨大:碦麦隆、尼日利亚、加纳、几内亚、冈比亚等原英国非洲殖民地落入了法国人的口袋中,南美的圭亚那这块离法属圭亚那很近的地方,也成了法国的殖民地。
至于曾经的伯利兹、牙买加、巴哈马等殖民地则在先前以各种战争物资交换给了美国。
德国在此次战役中,基本没有什么收获。
只是安慰性地给了塞浦路斯这个地中海的小岛。
不过,德国人占领苏联,也没有给中国、欧洲其它国家任何好处。
相对于欧洲国家而言。
中国所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
英国最大地殖民地印度,被中国军队非常轻松地接收。
原本计划用于对付印度本土土著居民的作战部队,也因为英军主动放下武器。
而使绝大部分印度人接受了这个事实。
伊拉克、阿联首、卡塔尔等中东国家理所当然地不会被中国放弃。
当然。
在“接收”其它地区时,则受到了美国的阻扰,并最终导致了中美之间地大战。
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汤加、萨摩亚,以及最重要的矿产大国加拿大。
目前都处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当中国军队正式向这些地区地英军发出通知时,这些地方地英军虽然放下了武器。
却是向美国军队放下了武器,并将控制权移交给了美国。
这引起了中国军队的怒火,并立即对离中国最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英军营地发起了进攻。
中国军队的进攻,虽然没有受到英军的反击,但却被前来的美军候个真着,双方在弗来河下游的沼泽地展开了激战。
由于都没有作好什么准备,因此,两军在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交火,各自死伤十数人后,都退回了出发地。
消息传到北京,立即引起了总参的高度重视。
毕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菲律宾的情况完全不同。
美国海军在澳大利亚北部拥有重兵,因此对此地的后勤职员相当得力。
而中国军队刚刚接收荷兰移交的权力,各处都需要进一步的消化,才能很好地为战争服务。
因此,中国军队退出此地后,后续的布防,接收领地等作战行动需要一个统一的纲领。
不敢擅自作主的总参,将这个问题摆到了决策会议上。
叶飞首先介绍了中国军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美国军队交火的情况,并埋怨道:“目前我们不仅在接收巴布亚新几内亚方面与美国产生了摩擦,而且在今后接收斐济等南太平洋岛屿方面,肯定也会与美军发生交火。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现在就与美国摊牌,还是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问题?”
由于魏长安与新月出访欧洲并未归来,因此,赵天赐就主动担当起了国际事务的评价与提供决策依据的职责。
赵天赐有些不快地说:“美国人到底想干什么?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就同中国进行决战?还有,叶飞,你说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问题,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要知道,我们夺取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就对澳大利亚北部产生了绝对的威胁。
而拿下南太平洋上的岛群,则更是切断了美国至澳大利亚地海上交通线。
美国人会答应吗?再说了,除开武力之外的解决办法。
唯一可能的是谈判,大家认为,这有多大的可能性?”
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但现在就和美国人撕破脸,中国军队将会独自面对整个美国的力量。
如果欧洲国家能够在美国的东部加以牵制的话,中国军队所承受的压力会降低,战胜美国地可能性将会加大。
赵天赐接着又说道:“现在我们能做的选择两个。一是选择不接收这些英国的殖民地,二是选择现在就同美国开战。”
李长山与郑耀邦对视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郑耀邦说:“我们现在与美国开战,说实话,战胜他们的可能性还是相当有把握的,但同时我们的损失也肯定不小,届时,我们能不能对我们所占领的地区和实际影响的范围内实施有效控制,就会有很大的疑问。
我们战胜美国之后,国力、军力都会大损,在与欧洲宪章的交往中也会处于一个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境地。
而且,我们打败美国后,能够从美国身上获得什么利益呢?”
这才是最重要地一点,即使我们打败了美国,我们又能从美国身上获得什么利益?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时。
金阳朗声说道:“我们所获得的利益多了。
首先,我们击败了最强大的一个敌人,那么我们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所产生地影响将会是无人能抵地。
其次,我们要获得全世界的资源时。
没有竞争对手同我们争。
第三,在经济上,我们打败美国,实际上也就使我国的进出口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和干扰。”
宋琳沁点头赞同道:“金主席说得很对。而且我认为我们所获得的最大地利益就是,没有人有资格同我们争夺全球资源。”
李长山看着他们问道:“你们的意思就是说。
现在跟美国打,我们还是有很多地利益?那如果我们真的成了世界第一,也就成了世界各国的头号假想敌。
主席曾经说过,欧洲人的世界观与中国不一样,他们会永远反对最强大的,我们打败最强大的敌人,实际上就是帮欧洲国家清除了一个最重要的威胁,之后,欧洲国家肯定会认定中国是他们的敌人,这个时候,恶魔又该啷个办?继续消灭欧洲?”
赵天赐也点头说道:“是啊,李总司令的想法也是正确的。
我们与欧洲现在有一个共同的强大的敌人,那就是美国。
一旦我们打败美国,欧洲势必与我们中国走向敌对。
看来,只有让各国都成为一片散沙,彼此敌对,才不会对中国产生威胁。”
听到这里,我再一次对这几天一直关注着的事情产生了警惕。
我转过头问方乐:“你能够确定美国的副国务卿已经秘密到达欧洲了?”
方乐肯定地回答:“是的。
我们的情报人员从多种渠道了解的情况都反馈了这一事实。
美国人最初接触的可能是法国,但我们分析后得出结论:美国的真正目标是德国。”
我叹了一口气,有些沮丧地说道:“我们海上低估了希特勒。
他最初让陆军部队从苏联撤出,立即转进到西欧,本来都认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登陆英国。
现在看来,希特勒已经在做好以武力推翻法国现政府,扶持法国的法西斯执政的准备了。”
李长山恍然大悟,他一拍脑门说:“对头,狗日的希特勒看到英国已经被我们拿下了,他的部队呆在比利时和荷兰也没得啥子用处,应该马上撤回去才对噻。结果还赖在西欧不走,肯定就是想打进法国去。”
他又想了一会,继续说道:“现在我们在英国有五十万部队,在欧洲有六个航母战斗群,用来对付德国不能染指英国还是能办到。
但用来支援法国抵御德国的进攻,恐怕就无能为力了。
我在想,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突然加强在乌拉尔地区的兵力,肯定会把德国军队牵扯一大部分力量过来。”
叶飞也赞同地说道:“是的,我们的陆军可以牵制德国军队,海军可以放心低与美国进行海上决战。
在欧洲的舰队正好用来对付美国的大西洋舰队,在英国的五十万地面部队也可以对德国施加一定的压力。
如此看来,我们现在就同美国进行决战,也并非完全不可行。
至于让欧洲成为一片散沙,德国人的做法已经使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产生了敌视情绪。
我认为,我们现在可以同美国进行决战了。”
说完后,他用期盼的目光看向了我。
对地美国,我一直非常担心。
这个国家的全部战争潜力被挖掘出来后,其强劲的实力使我对中国军队能否击败美国,感到了一丝疑虑。
最让我不放心的是两国人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人,才是决定国家实力的根本因素。
纵然目前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力量、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稳定的政治环境,八五八书房但国民素质的差距会使中国的优势荡然无存。
希特勒欲壑难填,他的德国会不会最终与美国结盟,开始针对中国展开攻势,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说这不可能。
法国的实力不够,单独对付德国有败无胜,再加上一个意大利,法国绝无幸免的可能。
有中国军队驻扎在英国,能够确保法国暂时的安全,德国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同中国翻脸。
希特勒最有可能的是等待中国与美国决出胜负后,再决定与谁结盟。
这样看来,中国与美国摊牌,先就两大阵营的最强者进行较量,才会真正使其它国家选择最终的站位。
也就是说,中国只有趁现在希特勒还没有完全作出决定之前,也在其还暂时不敢轻举妄动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美国,才能迫使希特勒不得不放弃一些不该有的念头。
想到这里,我心中一横,按灭了烟头,狠狠的说道:“那就这样定了吧。我们跟美国摊牌!”
(
第二百四十一章 … 怒海争锋(一)
此次决策会议决定了要与美国摊牌,同美国进行全面战争。
这其实也是新世界联盟与自由世界同盟的最重要的对决,一方是以中国、德国为首的强大的工业化国家,而另一方则是以美国为首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庞大的资源大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初两个国家联盟的所代表的意义已经完全变质。
自由世界同盟最初是传统强国为维护自身的地位而走在了一起,新世界联盟则是为了打破传统强国的势力而存在的。
如今,在英国、日本被消灭之后,两个国家联盟的战争则纯粹是为了争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
中国获得了西西伯利亚的油田,并接收英国在伊拉克留下的权利真空,所获得的资源则以石油为主。
欧洲则获得了苏联的各种资源,并接收了应够哦在非洲的殖民地,实际上,欧洲国家掌握了大量土地和原材料供应地。
至于自由世界中“硕果仅存”的美国,则掌握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从而事实上形成了一个集重要金属资源、石油资源及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为一体的集团。
从长期的发张来看,任何一个同盟都是不牢固的,中国所在地国家集团实际上缺乏重金属资源。
欧洲国家则缺乏石油资源(当时所在地国家集团实际上缺乏重金属资源,这样,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才算是“完善”的。
因此,当中国政府向欧洲宪章提出联合对美国作战的要求后,除德国表示了“谨慎”外,其余国家都立即表示欢迎。
中国军队对美国作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只是海军之间的较量。
于是,总参立即向欧洲宪章提出了中国驻英国海军舰队与除德国军组成的联合舰队,共同对美国的大西洋舰队进行打。中国海军把美国海军的相当部分力量牵制住,这样,中国海军只不过对美国太平洋海军时,所面临的压力会更小。
欧洲宪章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总参的要求,但提出中欧联合舰队司令必须是欧洲人。
欧洲宪章向中国提出了司令官的候选人,德国力挺其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并由邓尼兹担任参谋长或副司令。
意大利自己没有非常出色的海军高级将领,因此表示支持达尔朗。
在争执了一番后,达尔朗借上一次全歼日本海军、重创英国舰队、击败美国舰队的战绩,被欧洲宪章以绝对多数票推选为中欧联合舰队司令。
当然,作为安抚,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则成为副司令官,而中国海军上将历海魂则也因为上一次在印度洋的海战中出色的表现,被各国接受,任命为中欧联合舰队总参谋长。
意大利海军司令德尔皮上将则被任命为中欧联合舰队副司令,德国海军副司令被任命为联合舰队的副总咱某长。
由于需要对付强大的美国海军,因此,欧洲宪章的部分国家主动提出派出全部地主力战舰与中国驻英海军舰队一起,摧毁美国的大西洋舰队。
希特勒本来正在与美国的特使进行会晤,但他实在不能判断出。
中国与美国的战争中。
谁会是胜利者。
虽然中国与德国在苏联的问题上彼此存在着部分敌意,但大家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仍保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他本来有意想让德国海军保存主要力量,派部分非主力战舰加入中欧联合舰队。
但又害怕欧洲宪章其他国家跟着学,同时又更害怕一旦中欧联和舰队击败美国海军。
则到时能够分到手的利益将会大大地缩水。
因此,他还是让雷德尔率领德国海军主力前往英国与中欧连和舰队会合。
此次,针对美国海军作战,中欧联合舰队已经想好了借口,那就是接收英国在加拿大、巴哈马等地的殖民地。
为了能够一鼓作气击败美军,中欧联合舰队集结了大量的战舰。
中国海军除了第4、7、10、12、15、19这6支航空母舰战斗群外,还有“中华”号、“山东”号两艘超级战列舰。
另有7艘护航航母,后期海军准备再加强8艘护航航母。
而更多的是则是6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和53艘驱逐舰。
加上95艘潜艇、14艘补给舰及34艘其他辅助舰只。
法国海军则派出了“巴黎”号、“马赛”号超级列舰,“黎塞留”号、“让巴尔”号、“罗马”号战列舰;意大利海军派出了“凯撒”号、“渥大维”号超级战列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