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无敌前传-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反击并没有给德军造成多少损失,相反。
因为德军的进攻本就是试探性的,所以德军的进攻部署并没有如巴甫洛夫所预期的那样被打乱。
11月12日,德军向明斯克苏军发动了强大攻势,并于次日分别占领了洛沙、利科亚季奇等地。
但从北面向南进攻的德军仍然没有多少进展,克拉期诺虽被占领,但德军甚至连这个小镇都出不去。
就会被地下工事里地苏军给打回去。
有情报显示,苏军的增援部队正快速从期摩棱斯克赶过来。
为此。
德军地第57摩托化军、第30军和第42军立即赶向鲍里索夫,并于11月15日围歼了此处的三万苏军,从而完全切断了苏军增援部队的前进道路。
鲍里索夫被占,实际上也完成了对明斯克的包围,在包围圈内尚有70万苏军在抵抗。
这让博克元帅感到非常满意,他自信地认为,自己许下的俘虏50万苏军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但他却并不知道苏军的绝死抵抗的斗志,也不知道巴甫克夫通过巧妙安排。
留下约二十万苏军在地下工事进行对德军地牵制和吸引,其余部队将向东方或其他方向分散突围的战术安排。
巴甫克夫用种种手段。
设置了防御工事。
就是想让留守部队坚守到12月5日,同时大部分兵力也可以被保存下来。
但北路的德军终于突破了克拉斯诺耶附近的苏军阵地。
装甲集群的突击威力也爆发出来,仅仅三天,就占领拉多什科维奇,到达了扎斯拉夫尔水库边。
这里离明斯克只有不到二十公里,德军的第3装甲集群也突然发威,于11月17日占领了萨马赫瓦列维切,离明斯克城区不足10公里。
但此时的德军也很难寸进了,大量的地下工事给予德军较大的损失,不得不使德军停下来,慢慢地肃清这些地下工事内的苏军。
抱有绝死意志的苏军。
斗志昂扬,寸土必争,不顾伤亡地对德军发动连续不断的反冲击。
虽然苏军士兵作战英勇顽强,但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只能导致更多的苏军伤亡。
而11月21日,从鲍里索夫杀过来的德军第57摩托化军,在苏军防守不是很强的背后狠狠地捅上了一刀。
接着,跟进的第42军沿着装甲部队打开的缺口,一口气就攻进了明斯克。
战局一下子变得对德军更有利了,虽然苏军拼命地同进城的德军打起巷战,尽可能地拖住德军的攻势,但败局已经在德军进城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11月23日,在城外地下工事的苏军被德军肃清,几路行军开始向心进入明斯克。
巴甫洛夫下达了全军分散撤退的命令,于是城内外近50万苏军开始了以连排为单位的撤离。
巴甫洛夫的这一招让博克元帅始料不及,还未等他作出反应,便有近一半的苏军逃出了包围圈。
11月25日,德军完全占领明斯克。
此役,德军击毙约22万苏军,俘虏35万左右,另有约20万人逃离。
虽然没有达到博克元帅所预想的50万俘虏,但这次胜利也足以使博克元帅自豪。
博克元帅虽然完成了明斯克战役,但其花费如此长的时间才彻底击败苏军,仍让许多中国军队将领感到“不齿”要知道,虽然在40年年初,苏军总共有25000多辆坦克,甚至还有KV重型坦克和上千辆足以压制QV型坦克的T…34式坦克,但在西西伯处亚的合围歼灭战中,就被中国摧毁和缴获了万余辆坦克,留在乌拉尔以西整个苏联地区也只剩下了1。4万辆坦克。
用来对抗德军的坦克数量就更加稀少了。
更重要的是,在大清洗中,苏联红军有35000多名军官遭到迫害;包括令人万分惊讶的是,当时全军仅有5名元帅中,就有3名被杀,15个军区司令员中,也有13个被枪毙,400多名旅长则有超过一半被处决。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讲,苏联红军的此次大清洗。
都十足地伤透了元气。
在军队高层,这种清洗带来的恶果更加严重,苏联中央军事委员会的80名委员中就有75人被逮捕清算,实在让人无比佩服斯大林的手段。
在大清洗中,整个苏军90%的将官和80%校官被清洗出去,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等于是说。
在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已经把苏联红军给“消灭’了一次。
于是。
绝大部分中高级军官被清理后,留下来地空位只好由大批军事素养极差、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人来担当。
由此可以想象苏军当时的战斗力。
即便这样,博克元帅都还不能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作战计划,只能证明其本人的指挥能力有问题了。
虽然中国的将军们严重鄙视这位陆军元帅,但希特勒则对他地战绩表示了满意,为他颁发了大量的勋章。
且说说南方集群的战况,从10月2日战斗开始,武装党卫队的装甲师就一门心思地想凭借着装甲部队强大的突击力量去攻城克地。
但在南方集群的对面,非常“不幸”地是。
红军也有大量的坦克部队。
党卫军的军官们一直被灌输着“闪击战”的战术思想。
把大量的坦克集中在第一线用于突击,这给了苏军坦克部队一个极好地机会。
双方从一开始便在萨尔内、科列茨、舍佩托夫卡等地展开坦克大混战,谁也奈何不了谁。
到了10月6日,党卫军地19个装甲师中便4个被打残。
虽然好不容易占领了上述地区,但却失去了闪击的可能,苏军从各个方向上抽调部队堵截在了党卫军地进攻路线上。
苏军中负责整个乌克兰地区防御地是布琼尼元帅,这位骑兵出身的元帅对新生地装甲力量认识不足,只将大量的坦克部队用作移动式火力堡使用。
虽然基尔波诺斯上将的西南方面军和叶廖科中将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拥有较大数量的坦克,但却受布琼尼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出其优势,只能沦落成步兵防御的支撑点。
倒是南方方面军的科涅列夫大将对坦克的认识要好一点,将坦克部队部署在了二线,准备随时对德军发起反冲击。
在南方集群中的国防军则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同党卫军一道强攻基辅,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非常简单,那就是迅速通过波多尔高地和第聂伯河沿岸高地,南下黑海沿岸低地,迅速占领这里的工业区。
然后,则可以向东通过第聂伯河沿岸低地,跨过顿河,直扑里海沿岸工业、能源基地。
10约2日当天,国防军南方集群就突破了东喀尔巴阡山山脉的苏军阵地,向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发起进攻,并于10月6日占领此地。
德军的进攻路线选择的非常巧妙,从这里发起进攻,恰好是苏军的西南方面军与难方方面军之间的防区,两个方面军在当时苏军落后的通信条件下,无法有效的组织联合作战,因此,即便是在山地地形中,德军的攻势也显得非常凌厉。
到了10月9日,国防军就已经占领了卡缅涅茨…波多尔高地的走向,沿铁路南下,就能直接到达熬德萨。
国防军南部集群的攻势与同为南方集群的党卫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一直坚持反对南方集群参谋部修改作战计划的希姆莱,觉得颜面无光。
而卡尔登勃鲁纳与海因里希也对希姆莱产生了一丝厌恶,如果不是弗兰克从中调和,恐怕就会直接与他闹翻。
为了挽回面子,希莱姆甚至亲临战场,要求党卫军的装甲师金和掷弹兵师立即强行突破苏军的防线,并强烈要求南方集群空军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德国空军的强力打击,给了苏军较大的损失。
由于在争初期,德国空军就空袭了苏联境内大部分机场,将大量苏军飞机击毁在地面,同时更由于仿制中国CF…2系列战斗机的BF…109战斗机性能卓越,因此战场制空权一直被德国空军牢牢的把握住,苏军集结在防御阵地中的坦克遭到了航空的优先打击,这使得苏军的坦克部队损失惨重,三天的空中打击,就使苏军损失了上千辆坦克,没有坦克支撑的防御步兵,终于抵挡不住党卫军装甲部队的冲击,10月14日,苏军在科伦斯坚和沃伦斯基新城全面崩溃,大量的苏军步兵被抛弃,然后被德军合围在两城之间的原野上。
10月17日,被合围的10万苏军放下了武器。
希姆赖第一次亲临前线就取得较大的胜利;使其一下子变的扯高气昂以来;狂妄的他立即下令党卫军向重镇日托米尔发动了新的进攻。但受到布良斯克方面军增援地苏军再一次爆发出了坚韧战斗意志。虽然武器奇缺‘战术呆板‘配合生涩;但政委们的鼓动和恐吓也激发了斯拉夫人地勇气。战术同样的呆板。只知道闪击战理论的党卫军一下子踢到了铁板上。坦克集群在死战不退的反坦克炮兵的打击下;损失惨重;不得不于10与19日停止攻击进攻。在西西伯利亚合围歼灭战中,中国军队借助空降兵迅速控制铁路沿线的各个车站的战术,深受国防军将领们的赞赏,龙德施泰特也不例外。
从10月17日起,经过短暂休整的国防军南方集群,在空降兵地帮助下,迅速夺占了科德马、科托夫斯克、伏龙佐夫卡、新彼得罗夫卡等铁路沿线的小镇,保持了这一段铁路地畅通。
德军大量地装甲部队终于可以迅速地向南推进。
10月25日。
先导部队占领了维戈达。
离敖德萨只有不足15公里。
同时,欧洲海军也完成了消灭苏联黑海舰队主力的任务。
并在敖德萨外海组成了对岸炮击阵列,向敖德萨以北地筑垒阵地进行了三天的长时间炮击。
舰炮的威力要远高于陆军炮,尤其是主力战舰上的大口径舰炮,对苏军筑垒阵地的毁伤更是巨大。
三天的炮击,摧毁了70%的筑垒阵地,使德军的装甲部队能够非常轻易地突入城区。
经过战术简单,但却非常激烈的巷战,10月30日,敖德萨陷落了。
欧洲联军在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登陆行动也非常成功,在海军主力战舰的舰炮打击下,军港要塞很快便被摧毁,守卫军港的苏军无法在猛烈的舰炮火力下生存,不得不迅速地被摧毁,守卫军港的苏军无法在猛烈的舰炮火力下生存,不得不迅速地退出港区,然后又被炮火逼出市区想巴郝奇萨奈退却。
在克里木半岛,近四万苏军准备在辛菲罗波尔组建环形防御阵地,并在南方方面军的支持下,打算长期坚守。
但德军的空降兵和法国海军陆战队占领克拉斯诺彼列科普斯克后,就完全切断了南方方面军对克里木半岛的支援。
11月4日,半岛上幸存下来的三万苏军投降。
11月5日,德军通过沿海公路和铁路,占领了尼古拉耶夫,次日,又占领了赫尔松。
接着马不停蹄地继续向东推进,准备沿着黑海沿岸低地的平原,直插工业重镇顿涅斯克。
虽然低地平原非常适合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但低地的水网也给装甲部队带来不少麻烦。
秋季的细雨也使路面非常湿滑和泥泞,使德军不得不严重依赖工兵和步兵为坦克、装甲车辆开通出一条条通道。
这为苏军的南方方面军的坦克部队的出击赢得了时间。
11月10日,在下谢罗戈济和尼古拉耶夫卡之间的平原,苏德的坦克部队终于发生了大规模交战。
虽然苏军南方方面军参战的坦克数量达到了3400辆,而德军的坦克数量只有不到2000辆,但强大的德国空军则很快成了苏军坦克部队的恶梦。
在前方双方的坦克很快便厮杀在了一起,但后方跟进的苏军坦克则陷入了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全面打击中。
南方方面军组织的这次坦克反击中,虽然略微迟滞了德军的攻势,但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德国空军就摧毁了一千余辆坦克。
而在坦克战中,由于苏军坦克未装备无线通信设备,各坦克之间的配合非常不便,被德军坦克不断地击毁在原野上。
到了11月12日,苏军退却时,就被德国摧毁了2200余辆坦克。
仅剩的数百辆坦克,在苏联空军的拼死保护下,狼狈地逃往顿涅茨克,并在这里与步兵一道组建了数道防御阵地。
本打算追击的国防军南方集群,却在进占托克马克时,收到了帝国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来的急电,要求整个国防军南方集群立即北上,对基辅进行合围。
原来,希特勒对党卫军被阻滞在日托米尔及附近周边的筑垒阵地无法寸进感到严重不满,并对党卫军的战斗力表示了相当的怀疑。
为了不影响后续作战计划的实话(冬季已经快要来临了)希特勒只好向国防军的南方集群下达了命令。
街道命令的龙德施泰特虽然对希特勒放弃顿涅茨这个庞大的工业基地,而执意要去消灭那些笨挫的撕拉夫人的有生力量感到不解,但职业军人出身的他还是立即接受了命令,下令南方集群立即转向北方。
本在顿涅茨周围作好了周密部署的南方方面军,抽调了大量的部队来充实防御力量,使其与西南方面军之间的距离更遥远。
在基辅与顿涅茨之间的正格底聂伯河沿岸低地,竟然只有三四个师,不到7万的兵力防守。
面对这块几乎不设防的地域,国防军南方集群的攻势显得更加迅速和不可阻挡。
11月15日,北上的南方集群占领了仅有两个团和数千民兵防守的扎波罗热,17日,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急行军,两个德军装甲师就占领了洛格勒、新莫斯科斯克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并全歼这三个城市的三个苏军步兵师。
22日,经过坦克集群的强力冲锋,占领了由布良斯克方面军的7个师近12万人防守的重镇波尔塔瓦。
党卫军的参谋长海因里系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但下令由党卫军的掷弹兵师和步兵师继续进攻苏军的筑垒阵地和地下工事,而将党卫军中最精锐的,切波啊村较完整的五个装甲师即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师、党卫军第三“骷髅”装甲师、党卫军第四“警察”庄家掷弹兵师和党卫军第五“维京”装甲师单独抽调出来,在党卫军第八“弗罗里安;盖伊”配合下,绕过基辅北部的基辅水库,于11月23日占领了切尔尼戈夫。
此时正担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议:立即将西南方面军从基辅撤出来,避免被德军包围。
但却立即被斯大林拒绝,并打发其进入预备役方面军任司令员。
斯大林做出这个决定时,基辅和西南方面军的命运也就被决定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 第一次苏德战争之冬季战役
华面列夫斯从监狱里放出来后,被发配到布良斯克方面军中担任作战参谋。
叶廖缅科夫中将对他相当信任,并听从了他的建议,将麾下的五个坦克师紧急调往普里卢基一带,希望能够为基辅的西南方面军守住退路。
同时还下令整个方面军的主力,三个集团军全部进入卢布内、罗姆内等地,用总共近三十万的兵力,形成对德国国防军南方集群的防御态势。
如果,战场态势一直这样持续下去,虽然德军一定会占领基辅,但苏军至少能够保存绝大部分的有生力量。
非常可惜的是斯大林的刚愎自用,他虽然也明白基辅已经不可能守住,但刚刚处罚了朱可夫,他不可能自己给自己脸上抹黑。
于是,他下令基辅的西南方面军主力必须坚守基辅,同时更不可理喻地下令让在卢布内,罗姆内一带的布良斯克方面军部队立即对切尔尼诺夫的党卫军部队发起进攻。
虽然他如希特勒一样,喜欢对前线将领指手画脚,而且志大才疏,但他仍然发现了党卫军的战斗力实际上并不如国防军。
这可能也是他在此次战役中唯一值得夸奖的地方。
而龙德施泰特此时也有些焦急,从大本营发来的情报显示,苏军把乌拉尔地区的一百万军队已经集结到了库尔斯克一带,准备时刻增援基辅。
而另外的二百万军队则被用于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在整个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构筑大量的工事和阵地。
从目前的进展看来,德军要想在年底以前拿下莫斯科及里海沿岸地区是绝无可能地,除非苏联政府立即投降。
他现在嘴需要做的。
就是立即突破对面苏军的阵地,占领卢布内和普里卢基,以完全切断苏军的退路。
就在龙德施泰特无比忧虑时,却传来了对面的苏军主动撤离了卢布内和罗姆内等地,他来不及思考苏军撤走的原因,立即下达了进攻命令。
11月28日,国防军南方集群顺利占领了卢布内和罗姆内,这样一来。
反而普里卢基的五个苏军坦克师也给包围了起来。
苏军的情况一下子变得非常严峻起来。
但党卫军对涅任地进攻却被布良斯克方面军给挡了回去,现在留给基辅地区苏军的撤退机会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即通过涅任突出德军尚未完全扎紧的包围圈。
11月30日,党卫军在不计伤亡的冲击下,终于占领了日托米尔,接着在12月3日又占领了法斯托夫。
通往基辅的大门被完全打开。
严重的危机立即促使乌克兰共产党中央、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热名委员会作出决定,成立城防司令部。
并号召基辅市民行动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德国地入侵。
不到三天,就有超过20万基辅市民加入城防武装。
德军对基辅的接近完全地合围也终于让布琼尼第一次冒犯斯大林地威信,向其提出立即撤出在基辅的西南方面军。
遭到拒绝的布琼尼立即被斯大林撤职,并由同样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铁木辛哥接替其指挥。
而铁木辛哥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刚刚抵达库尔斯克一带的,全部由乌拉尔地区集结过来的新编乌克兰方面军加速缶科诺托普开进。
但由于德军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使其行军路线被德国空军严重破坏。
而且对行军队形的轰炸,也给苏军造成了极大地伤亡。
使其不行不以疏散的队形。
在密林中穿行。
这种行军速度肯定无法及时地支援基辅地苏军。
12月2日,在寒冷泥泞地道路上进行了两天的急行军后。
国防军南方集群地衣个装甲师和易个步兵师顺利占领了卡涅夫水库大坝。
12月4日,国防军的这两个师顺利与党卫军的线头部队在乌克兰卡会师。
这意味着西南方面军的西、北、南三哥方向以及被完全封死,只有洞房的涅任成为基辅方面苏军的唯一出口。
在普里卢基发生的坦克大战也以德军胜利而告终,5个坦克师被打残了3个,余部只好撤往涅任,加强此地的防御力量。
12月6日,在罗姆内的德军击溃了科诺托普方向上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并占领了科诺托普。
不过,苏军组织了2次强大的反击战役,在北方,苏军击退了党卫军在克拉西罗夫卡的竣工,但在洞房,却无法阻止德军占领巴哈马奇。
12月9日,德军终于占领了涅任,驻守此地的近十万苏军全军覆灭,至此,整个基辅被完全包围。
在包围圈内的苏军计有西南方面军、布朗斯克方面军一部共约七十余万人。
眼见形势万分危急,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不顾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立即下达了全军向东突围的命令,希望能够在德军尚未在涅任站稳脚跟的情况下,以迅速而强大的攻势击破德军的封锁,保存大量的有生力量。
但这道命令却很快地被最高统帅部撤消了,苏军最高指挥部反而要求西南方面军以更积极的战术,对德军发动反击。
这一下彻底葬送了苏军的最后一线生机。
12月12日,相向推进的国防军与党卫军在博布罗维察会师,弹尽粮绝的苏军无法形成有效抵御,只好继续向基辅方向退却。
直到此时,斯大林才让新上任的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下令同意西南方面军图为。
基尔波诺斯上将立即下令苏军分散图为,而布良斯克方面军同前来增援的乌克兰方面军线头部队同意对基辅外围地区的解围作战也被德军击退。
12月20日,基辅陷落,此前,约有10万次苏军突出了德军的包围。
但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在战斗中阵亡,另有十余名苏军将领被俘。
铁木辛哥、布琼尼等人则趁黑夜,搭乘一架运输机侥幸逃脱。
12月23日,基辅战役宣告结束。
在此次战役中,苏军损失约一百万人,其中有七十万人被俘,而德军的损失则相当轻微,只有不到10万人伤亡,而且还主要集中在党卫军部队中。
基辅战役苏军的惨败,进一步加大了苏联高层对斯大林地不满。
斯大林家长式的领导、刚愎自用的性格、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的作风,终于促使了苏军的这场惨败。
也终于引发了部长会议大部分委员的怒火。
但此时,斯大林已经将部长会议近一半的委员撤换,使部长会议无法完成对斯大林的政治攻击。
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为了寻求支持,开始与加里宁进行了秘密磋商,最后确定全力拉拢军方将领,借助基辅战役失利一事。
迫使斯大林下台。
包括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在内地大量军方将领,也无比反感斯大林的作风。
尤其是在大清洗中,无数苏军军官被以各种罪名枪毙、被捕,极大地削弱了苏军的战斗力。
这使整个苏军上下,都对斯大林怀有相当的敌意。
但关键时刻,朱可夫等人坚决反对在战争时期对上层政治进行大换血的行为。
他们认为这会使本就相当糜烂的战局更加雪上加霜,会导致苏联战局在冬季时期就发生崩溃。
但是对斯大林帮助最大地并不是朱可夫等人,而是严寒的冬季。
基辅战役结束后,德军又开始尝试向苏军发动进攻。
但从乌拉尔地区赶来地三百万苏军已经陆续到位,并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库尔斯克、奥廖尔、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乐热夫、诺夫哥罗德等地组成了坚固阵地。
更重要的是。
俄罗斯大堤上的冬季确实寒冷得让人无法接受。
这终于迫使德军放缓了进攻的步伐,并最终在41年1月初。
完全停止了任何攻势行动。
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的总指挥:里特尔。冯。勒布元帅、费尔多。冯。博克元帅和龙德施泰特元帅联名向希特勒发去了电报,认为应该立即中止德军的攻势,转而进行防御作战,待进入春夏季节,作好战前准备后再继续发动进攻。
严格地说,希特勒与斯大林基本上属于同一类人,被明斯克、基辅两大战役的大胜冲昏了头脑。
他愤怒地指责三位元帅是懦夫,被苏联的冬季吓退,他要求德军立即向苏联发动新的攻势,并亲自制订了作战计划。
希特勒地作战计划非常明了,就是在三到四个月内,凭借德军装甲力量地强大攻击力,中央集团军群从正面突破斯摩棱斯克的防御,南方集团军群则在库尔斯克一带发动攻势,然后向北推进,对莫斯科进行向心突击。
至于北路集群,则要求在这个冬季内,完全占领列宁格勒,然后向南对莫斯科发动攻势。
但德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总参谋长凯德尔经过计算后,无奈地告诉希特勒,要发动这样地攻势,现有的五百多万德军兵力可能不够,除非将攻势推迟到4、5月份。
就在希特勒开始犹豫不决的时候,苏军新组建的西北方面军在冬季凛冽寒风的掩护下,对大卢基的欧洲联军发动了突然打击,并在1月3日彻底击溃欧洲联军和前来增援的三个德军摩托化师。
1月5日,苏军占领大卢基,夺回了这一交通重镇,并在德军的北方集群和中央集群中间打进了一个楔子。
德军在大卢基的糟糕表现,也让希特勒感到无比愤怒。
但经过冷静地思考后,希特勒也发现了冬季对德军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应该放到战略高度上来考虑。
1月6日,苏军北方方面军对金吉谢普的欧洲联军也发动了强大攻势,仅用了一天,就将欧洲联军驱逐出了城市,并顺势进入反攻。
勒布元帅不得不将手中的两个装甲师调去支援,才勉强稳住了阵脚。
不过,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三百余辆坦克被摧毁。
在厚厚的雪地上,德军的机动优势已经不再存在,这让勒布元帅非常沮丧,好在擅长坑道和工事作战的法军在金吉谢以西地域构筑了大量的工事,才有效地挡住了苏军的进攻。
接着在1月7日,普斯科夫的德军也遭到了苏军的反击,沃尔霍夫方面军动用了8个师约13万人的兵力,强行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并将德军的三个步兵师打残,到了1月11日,德军不得不完全放弃普斯科夫。
前来增援的法军在普斯科夫湖南岸和哈尼亚高地上构筑新地防御工事,为德军的撤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月12日。
苏军在付出巨大伤亡进攻这些工事、阵地无果后,也停止了攻击行动。
这一连串的攻势,打乱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部署,也愈加暴露了德军在冬季的致命弱点。
前线机场的飞机,因为各种油料被完全冻住,根本无法起飞。
坦克等装甲车辆必须时刻保持着发动机的运转,或者在油箱等下部点上一个火堆,否则,冻结的油液会将细小的管道挣破。
炮兵们的手脚由于僵硬,根本无法将炮弹送进炮膛内。
士兵们更惨,只能裹着薄薄的毛毯,蜷缩在战壕里,大量德军士兵被冻死,数千人不得不被截肢。
1月10日,苏军的北方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西北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西方方面军、莫斯科方面军、新组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乌克兰方面军奇。com书、南方方面军等共650余万兵力对德军发动了全面反攻。
从列宁格勒外围到克里米亚半岛,长达数千公里的战线上。
对德军的战斗几乎同时打响。
虽然在战前,德军通过前线侦察等途径了解到一部分苏军地意图。
但没有想到会是这种全面进攻。
因此除南方战线因气候并不是很恶劣,德军还能进行有效战斗外。
在其余地段,德军被迫进行了撤退。
所幸的是苏军缺乏重火力支援,而且坦克一类地战斗车辆性能实在欠佳,所以德军地第一线部队溃败后,在第二线重新挡住了苏军的进功。
接着1月13日开始地,持续近半个月的大面积暴风雪,不仅便德军的战斗力几乎完全失效,也使苏军的任何进攻变得不可能起来。
但这场暴风雪却给德军带来了一线曙光。
由于暴风雪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使德军能够在北方,借助海军炮火的支援重新向列宁格勒进行了突击。
1月17日,欧洲联军首先在德国海军的强大炮火支援下,向金吉谢普发动新的攻势,经过近一天的战斗,于当天晚上进入市区,开始与苏军展开巷战。
接着,在第二天,数万德军在海军的掩护下,在维堡与列宁格勒之间的地域强行登陆,在芬兰军队的支持下,抢占了列宁格勒北部的喀琅斯塔得。
接着,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