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北洋巨擘-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之魁表情变得严肃,眼睛睁大着说道:“来日方长?一万年太久,我只挣朝夕,英国人一直搬弄是非,如果军政府继续装聋作哑下去,它只会越来越嚣张,气焰越来越盛,这样,军政府又与满清政府有何区别?”

“但是,”李鸿章还想再说。

叶之魁一摆手,制止道:“中堂,你知道吗?一个强国,一个大国,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先进的机器,也不是国家富有程度,前清当时在全球也上排得上号的经济强国,但是照样被各国欺负。”

“为何,因为国民没有民族自豪感,英法联军杀入北京,北京的老百姓站在天桥上看热闹,中法战争,北洋水师坐看福建水师灭亡,没有丝毫的同仇敌忾之心,而从军政府一建立以来,你难道就没发现老百姓脸上多了一些自豪感,军政府是建立在鲜血之上的,从当初的中日战争,中德战争,讨逆战争,到现在的中俄战争,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一点点被积累起来了,看到洋人,也不再是以前的低头哈腰,如果我们现在任由英国人在长江之上横冲直撞,只会让刚积累起来的那点民族自豪感渐渐消失,老百姓会认为,原来,我们一直未曾战胜过外国人,即使连军政府,也不是屈服在他们的威势之下不敢反抗,这导致的严重的后果是什么?一个不敢在自己国家里面与洋人直接据理的政府,谁还会相信他的强大呢?失去民族自豪感的国度,将是一盘散沙。”

叶之魁啰啰嗦嗦的说了一大堆,李鸿章由开始的不解,到后面的若有所思。

民族自豪感,看不着摸不到的东西,但它确实存在

“大元帅,那现在如今如何回复英国人?”李鸿章原本是来说服叶之魁的,想不到却被叶之魁给说服了,可是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叶之魁双眼发出寒光,冷冷说道:“我已经调遣北洋水师回国,准备南下,如果英国人要打一仗,那就打一仗吧,只怕如今他们与德国争睹全球势力,无暇他顾。外务部马上宣传英国人的恶劣行径,动员全民抵制英货,另外,向英国政府提出归还香港。”

李鸿章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液,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大元帅了:猛。。

第二卷 京师风云 第一九七章英国人的惨叫

“惊现两江总督刘坤一枪击案幕后真凶,军政府调查团领队赵秉钧宣称,虽然至目前为止,还未有直接证据显示为朱尔典等英国人所为,但无疑,英国政府有最大之嫌疑,并且宣称英国政府如此做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企图挑拨中央与地方关系,妄想颠覆军政府。”

赵秉钧的话就像是一磅重磅炸弹剧烈爆炸,引起全中国上上下下的轰动,当老百姓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时。

“英国舰队蛮横无理的驶向长江口,挑衅军政府尊严,大元帅已经下令南洋水师五艘舰船前往拦截,并且强硬表示,军政府有能力消灭任何敢于挑衅之敌。”

这下,中国老百姓全都变得愤怒无比了,中国人好不容易才从满清政府中解放出来,而且随着中俄战争的节节胜利,日子越过越好,老百姓自豪感愈发强烈,以前经常被洋人欺负,心中正憋着一口气,而来之不易的尊严眼看着又受到侮辱,谁还能坐得住。

叶之魁随后通电全国表示,为防止英国人狗急跳墙,军政府将从河南、山西等地调遣三万兵力入两江,驻防江阴、吴淞地区。

“你们军政府打的好算盘,老夫早就知道你们不安好心”刘坤一怒气冲冲的将电报一把扔在赵秉钧的脸上。

赵秉钧阴鹜着脸色,将电报捡起来,放在一旁,不用看他也知道上面有些什么内容。

“总督大人,你又何必动怒呢?难道对于英国人挑衅,我们要一直忍让下去吗?”

刘坤一怒声说道:“你有何证据说明刺杀老夫的幕后主使是英国人?老夫的手下和你一起调查,怎么没有查出来,如果没有你似是而非的在报纸上说那一番话,英国人何至动怒?”

赵秉钧冷哼一声道:“无论我说不说那番话,英国人都已经威胁军政府了,在中国人的地盘上办事,我还不需要看英国人的脸色,如何总督大人自己喜欢看,与在下无关。”

“即使如此,军政府何必大动干戈,从其他地方调兵入我两江,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刘坤一仍然是气愤难平。

赵秉钧不慌不忙的回道:“万事都得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方为上策,一旦英国人想不开,进攻两江,请问总督大人,以两江现有之兵力,能否抵挡得住,如果抵挡不住,后果由谁承担?如果总督大人说抵挡得住,在下马上向大元帅请求收回命令。”

“你”刘坤一指着赵秉钧气得说不出话来,一甩一摆,愤而转身离开。

刘坤一走后,赵秉钧冷笑两声,然后带上亲卫,前往城西的监牢。

朱尔典等人已经被关押在里面四天了,短短的四天时间,中英两国为了此人,都是使出浑身手段,赵秉钧自是极为重视,不仅调来三百多人加强监狱的防守能力,而且还下了死命令,除非有了他的亲笔手令,否则任何人不得入内查看。

朱尔典原本还是嚣张,被抓住之后,不但不害怕,反而热讽冷嘲,声言不会等到第二天,自己便会被释放出去。

可惜,四天过去了,他依然吃喝拉撒睡都还是在牢狱里面一间非常狭小的牢房内。

赵秉钧一入牢房,便问班房小头领道:“他招了没有?”

“这个英国人倒是嘴硬得很,入牢之后,除了诅骂之外,没有说过其他任何事?”

赵秉钧皱了皱眉毛,有些不悦的说道:“有没有用刑?”

小头领哈腰道:“没有接到大人的命令,小人不敢用刑。”

其实这几天来,赵秉钧都忙于处理叶之魁交代的一些事,对这个朱尔典倒是不怎么在意,无论他怎么说,赵秉钧都能把它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不过既然如今有些空闲,就挖出来一些情报吧。

“把他带往刑具室”赵秉钧淡淡的吩咐道。

没多久,已经领先前往刑具室的赵秉钧就听见大吵大闹之声在门外响起。

“这是什么地方,快放开我,野蛮的中国人,我大英帝国不会放过你们的。”兴许是从狱卒不善的眼光中,朱尔典读懂了一些什么,因此挣扎着不肯进来。

“朱尔典先生,我们又见面了。”赵秉钧淡淡笑道。

两名狱卒将朱尔典一把扔在刑具室最中间,站在一旁等候赵秉钧的吩咐。

“是你,你这个狗屎,竟然敢抓我,等着大英帝国的报复吧。”对这名把他关在这里的中国人,他自是恨之入骨,记得很牢了。

赵秉钧并无回话,而是指了指一个像是小板凳的刑具问道:“知道着是什么吗?不知道的话我给你介绍一下,看到这个铁棒了吧,我们会将你绑起来,双脚叉开,让你从上面滑下来,坐到这张椅子上面,当然,这根铁棒也会插进你身体里的某个部位。”

朱尔典脸色变得有些惊恐起来,双眼不由自主的躲避着赵秉钧。

浅浅一笑,赵秉钧继续介绍道:“如果你不满意,我们还有,看到这个了吗?这叫水银,怎么用呢我们先帮你理个发,剃光头上的所有东西,将你埋在土里,仅仅露出一个脑袋来,然后在你脑袋上划一个不大不小的口子,最后是关键步骤了,从这个口子当中,我们会把水银灌进来,你也知道,人一旦痛到极限,会有很强的爆发力,说不定你的血肉之躯会从人皮中蹿出来。渍,渍,那模样,一定好看。”

朱尔典脸色苍白,害怕的看着这个恐怖的男人。

赵秉钧忽然眼睛一睁,下令道:“还等什么,先让他坐坐板凳,老实老实。”

“是,大人”两名狱卒摩拳擦掌的走过来。

“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啊我什么都愿意说”朱尔典大声嚷叫道。

可惜,赵秉钧却冷冷的站在一旁,并不制止狱卒的动作。

没多久,一声惨绝人寰的惨叫声从刑具室传出,传得老远,其他几名被关押的英国人无不变色,各自躲在牢房里面瑟瑟发抖。

“弄醒他”赵秉钧甩了朱尔典几耳光,见他还是没有反应,只好如此说。

哗啦一声,一盆冷水浇到方才承受不住的朱尔典头上,他缓缓醒了过来,入目,就是那名冷冷看着他的邪恶中国人。

不等赵秉钧开口,朱尔典惊慌的说道:“我说,你要知道什么,我都说。”

“枪击案,是不是你们英国人干的?”

“不是”朱尔典眼光有些闪烁,见赵秉钧就要动怒,他连忙解释道:“真的不是,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前不久有名日本人联系我们,叫我们帮忙掩盖身份,介绍住处。”

“日本人?他们现在在哪?”

“只有一名日本人,枪击案后,他被我们藏在了离英国南京办事处不远的地方,我可以告诉你们地址。”朱尔典已经是完全屈服了。

“一名日本人,枪击案可是有好几名。”

“这我就不大清楚了,好像是他在中国招募的。”

“你找刘坤一到底谈了什么事?”赵秉钧紧紧逼问。

见朱尔典有些迟疑,赵秉钧冷哼一声,吩咐道:“再让他坐一次板凳。”

“我说,我说啊。”朱尔典鼻涕眼泪满脸,哭天抢地的呼道。

赵秉钧双手负在背后,并不理他。

啊…,这回朱尔典声音已经喊得嘶哑,放下来之后已经是再次昏了过去。

“弄醒他,继续”

赵秉钧面无表情的嘱咐说道。。

第二卷 京师风云 第一九八章臭鸡蛋攻势

7月28日,赵秉钧入南京仅过去三天,就以极大之魄力,在叶之魁的支持下,顶住层层压力,将枪击案的大体过程弄了个清楚,其一是因为军政府此前就怀疑过英国人,其二是赵秉钧与刘坤一不同,刘坤一是不敢得罪英国人,即使他稍微有往那方面想,也会自己打住,赵秉钧是有心来找英国人的茬,结果自是不言而喻。

次日早上,各国驻中国使馆都接到军政府的通报,不仅将朱尔典主谋这次暗杀刘坤一的来龙去脉解释得极为详细,还将朱尔典入中国以来所犯大大小小罪行说得一清二楚,最后以阴谋颠覆中国政府以及杀人罪等十几项罪行对数名英国人提出上讼。

轰动一时的刘坤一枪击案似乎真相大白,然而其后续发展却更为引人关注。军政府最高法院以最快之速度审理之后,先后判处朱尔典这几名英国人死刑,秋后问斩,并要求英国政府就朱尔典所犯之罪向军政府做书面道歉。

北京东交民巷大英帝国使馆,驻华公使威尔逊正在向几名参赞书记官发脾气。

“荒谬,中国人竟然要求我大英帝国向他们道歉,简直是不可饶恕,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有没有命令传回来,议会有没有通过对中国动武?”威尔逊显然是气急,噼里啪啦的问了一大通。

一名参赞连忙回道:“索尔兹伯里侯爵是今年六月份刚任首相的,内阁对华政策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且有消息传出,南非殖民地的布尔人又开始蠢蠢欲动,这些葡萄牙人、荷兰人和法国人的咋种,在德国的支持下,越来越不将帝国放在眼里,十几年前的血腥教训还没有让他们清醒过来。”

“布尔人可恨,但是如今的中国人也愈发可恨起来,不断挑衅帝国的权威,如果不给他们一个教训,我相信帝国在亚洲的霸权地位将受到影响。”威尔逊冷静下来,徐徐分析道。

“虽然是如此,但是帝国在南非的利益更大,数之不清的钻石和金矿等待着我们开采,如果对中国动武,势必造成南非统治不稳,那些布尔咋种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的。”

书记官摇摇头,显然是不同意威尔逊的观点。

威尔逊一拍桌子,恨声说道:“难道我们要向中国政府道歉”

另外一名参赞撇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这倒不必,相信中国人不敢做得太过火。”

威尔逊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道:“先向中国政府解释,朱尔典在中国所作所为都是私人行径,与帝国没有丝毫的关系,让他们适可而止。”

这位公使先生话还未说完,一名使馆士兵便急急忙忙跑了进来。

“大使先生,使馆外面来了很多中国乱民,他们已经将我国使馆团团围住。”士兵慌慌张张的禀报道。

“岂有此理,我们出去看看。”威尔逊怒而站起身子,一马领先的朝大门外走去。

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在满清的时候是狗能经过,中国人却不能经过,后世的义和团运动,拳民一开始也是遵守规矩,不敢从此路过,不过随着德国公使克林德无故挑衅义和团拳民,并且派兵杀害几名拳民之后,义和团拳民才群情激愤不再理遵守此规矩。

当然,后世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谜仍然是迷雾重重,不过有很多证据显示,其实中国在各方面都成为国际阴谋的受害者,1898年的胶州湾事件只是1914年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也只是列强企图遏制德国挑战已经形成的国际秩序的首次尝试。

虽然,最终德国还是没有服从列强的遏制,冲破了旧的国际秩序,但这正是其发生、发展的端倪所在。

有证据显示是俄英公使挑唆、策动、刺杀了克林德。首先是俄国公使格尔斯串通英国公使窦纳乐,使其相信德国想秘密策划推翻清王朝,“以强有力的军事突袭分裂中国,从而损害英国和俄国的利益”,然后告诉清政府当时掌权的端郡王载漪,克林德将要独自去总理衙门,建议对其使用武力。

这扯远了,无论事实如何,自军政府成了以来,中国人对东交民巷再无畏惧之心,有些买菜、窜门打麻将、找小孩的老头老太就经常就经过此地,各使馆区外国士兵也不敢上前阻拦。

威尔逊刚从大厅走出,就听见了门外喧哗的吵闹声。

“英国人从中国滚出去。”

“交出凶手,英国人必须向中国道歉”



行至门外,只见一百多名英国士兵神情紧张的排成队列,荷枪实弹的守在门口,而与英国士兵相对峙的,则是十几米远外,黑压压的一片愤怒的中国人,他们激愤的扬着手,不断的喊着各种反英的口号,少说也有二、三千人,任谁看了都是大惊失色。

见威尔逊走出来,中国人更是一阵躁动,还没等这位公使先生开口说话,人群中,不知是谁最先下手。

一枚臭鸡蛋嗖的一下,飞了出来,砸在威尔逊脚下不远处,几秒钟之后,从人群中飞出无数的臭鸡蛋,烂蔬菜以及一些小石子之类的,纷纷落在大使馆门口,更多的则是砸在那些英国士兵身上。

威尔逊没有预料到那些中国人会忽然出手,猝不及防之下,被两、三枚臭鸡蛋砸在身上,其中一枚正中他的脸面,臭不可闻的气味钻进这位绅士的鼻子当中。

威尔逊脸色由白变黑,勃然大怒,狂叫道:“开枪杀了这些乱民。”

英国士兵有些迟疑,随后听令的举起步枪,瞄准前面的中国人。

眼看就要爆发更大的冲突,一名参赞慌忙上前制止道:“快放下枪。”

接着对威尔逊极力劝说道:“大使,不可如此,若酿成祸事,军政府必定不可罢休,叶之魁被美国人称之为远东愤怒的公牛,做事一向是不顾后果,到时你我说不定会交代在遥远的远东。”

威尔逊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恶心混合物,狂吼道:“那你说如何?”

“我们先进去,再商议对策。”

威尔逊狠狠的跺了一下脚跟,心有不甘的盯着前面不断狂呼的中国人,不得不准备后退。

“英国佬,我**先人”

见英国士兵不敢开枪,原先的口号变成了骂人的污言秽语,愤怒的人群扔完臭鸡蛋之后,纷纷从地上捡起更大的石块向英国人砸来。

石块不比鸡蛋,砸在人身上可是头破血流的。

英国士兵以手护脸,狼狈的向后面退却,防守的阵型更是大乱。

人群开始暴动起来,有向前冲击的态势。

威尔逊等人退到门口,见此情形,无不是惊恐的睁大眼睛,眼见着就要发展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连他们也阻止不住。

滴嗒嗒,一阵如雷的马蹄声从街口传来,随即穿着黑色大衣身佩长刀,维持使馆区秩序的东交民巷巡警局巡警终于应声而来。

顿时便吸引了众人的眼光,人群稍微安静下来,看着这些队列整齐、不发一言的巡警。

五百多名巡警在一名巡长的带领下,不慌不忙的跑至人群和英国士兵队列的中间地带,虎视眈眈的看着那些英国人。

这些巡警都是默不作声,直直站立,面朝洋人,毫不担心的将背后对着中国人。

人群沉默片刻之后,又开始扔起石头来,只是再无人向前面冲击。

(文~)威尔逊稍微松了一口气,又从门后窜出来,叫嚣道:“李巡长,请你给我一个解释,为何这些暴民能到达此地。”

(人~)对于东交民巷的巡警局的这位李巡长,威尔逊自是认识了,继续叫嚣道:“你们再不驱散这些暴民,小心我们大英帝国的士兵开枪射击。”

(书~)李巡长冷冷的注视了他片刻,并不搭话,而是点燃一支烟,悠闲的找了一块干净的地方坐下来。

(屋~)威尔逊暴跳起来,喝道:“狂妄,士兵们,举起枪来。”

在威尔逊心中,那些暴民是不理智的,没有道理可讲,但是这些维持治安的巡警肯定不敢放肆,挑起两国冲突,可惜军政府的警察不是后世帮助洋大人欺负老百姓的渣滓。

哗啦啦,这群狼狈的英国士兵昂着头颅再次将手中的武器举了起来。

李旦很是恼怒,这些英国佬太不识相了,他出发之前就已经接到上面的命令,若中国人出现一名老百姓受伤,惟他事从。

他毫不示弱的手一扬,五百多名巡警分成三排,前排卧倒,中间半蹲,最后一排站着,也将手中武器指向英国士兵,气氛为之一紧。

李旦此举,无疑引起了身后的民众一阵欢呼,像是为了支援本国军队一般,如雨的石头从后面纷纷抛起,砸向前面的英国士兵。

英国人自是苦不堪言,论人数,他们没有中国人多,论勇气,他们不敢轻易开枪,他们手中捂着枪,又不能护住脸面,顿时,惨叫声四起,众多纷纷士兵‘中弹’。

威尔逊暴跳如雷,却没有丝毫办法,只能恨声下令士兵躲回使馆内。

“大元帅万岁,军政府万岁”

见此,民众彻底沸腾起来。。

第二卷 京师风云 第一九九章抵制英货

中国民众围攻英国使馆之事,当即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使馆区,话说,如今的驻华大使还真不是一份什么好差事。

前日本公使小村,差点脑震荡,灰溜溜跑回国;前俄国公使契科夫,被五花大绑的递解驱逐出中国,而后在俄国的地界从人世间蒸发;法国公使格莱利斯被人浇了一盆水,淋了个湿透;美国使馆被人无缘无故的扔了大量污秽物,虽然事后没有查出个子丑寅卯来,但大家心中雪亮着,估计又与那位以专门恶心人为己任的军政府首脑有关。

如今听说英国公使威尔逊被臭鸡蛋砸中脸面,各国公使终于心理平衡了,同是天涯沦落人,难兄难弟,不要相互取笑了。

对英国人这段日子的遭遇,其他公使只有抱之以同情了,德国公使海靖心中最爽,一边在若无其事的在旁边看热闹,一边暗中向德皇威廉二世上报,认为中英两国起冲突,对帝国有利,应该暗中支持;法国公使自是暗中与威尔逊联络,认为英法两国应该站在一起,共同对抗军政府;美国佬由于在国际上还没有取得与实力相等同的地位,便以大国自居假惺惺的两相劝解。

日本人的反应,除了沉默还是沉默,原本伊藤自朱尔典被抓之后,就一直担忧不已,不知中国人何时会找上他,不过随着军政府完全将罪行推到英国人头上,他便暗松一口气,无论是朱尔典够朋友,还是军政府有意隐瞒,都说明当前中国无意对付日本政府。

当然,令各国始料不及的是,中国民众围困英国使馆,这还是前奏,高潮还远远未到来。

有了北京人民的榜样作用,全国各地开始陆续爆发反英游行,一时间,受英国人的牵累,各地在华洋人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因为大多中国人分不清英国人和其他洋人的区别。

上海,《亚洲时报》报社。

亚洲时报由于能够及时的将一些大事件清清楚楚的报道出来,名气也是越来越大,至少在南方,有众多报社都盯着它,时刻准备转载着上面的一些消息,当然,大家也不是傻子,或多或少都能猜到这家报社和军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这个说不得的秘密只在上层流传,普通百姓自是不太清楚了。

此时,报社会议室内,总编唐有才正拿着厚厚的一沓资料,皱着眉头翻看着,而报社主笔沈荩则是一脸好奇的看着他,其他众多记者则是拿着纸笔,随时准备记录领导的讲话。

每当这位总编有此表情的时候,沈荩就知道,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

果不其然,唐有才缓缓放下资料,站起身子来,脸上表情变得严肃,环顾一周,吸引众人的目光后,方不紧不慢的开口道:“众位,唐某向来以为办报不仅仅是开启民智,亦能起到抵制列强侵略之作用。”

众位聚精会神的编辑记者都是点点头表示赞同,前些日子发生的中外文化交锋事件,报纸就在其中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唐有才提高语气继续说道:“如今,中英两国交锋,我辈身为中国人,自是不能袖手旁观,除了不断揭露英国人的丑恶嘴脸之外,我们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

众人都是一脸好奇的看向他,等着他的解释。

唐有才目光变得坚定,振振有声的说道:“我们要起到主导作用,政府由于这样那样的顾虑,不可能将一些事情说清楚,而民间却没有此顾虑,唐某愿意以三尺笔锋,号召全民抵制英货。”

“抵制英货?”有些人不解的出声问道。

此时还没有人明确提出过类似的概念。

“不错,我们要号召国民以不用英货为荣,英国人通过对华贸易,赚取了大量的外汇,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来说,此时抵制英货,都百利而无一害,不用英国人的东西,不吃英国人的东西,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中国做起,让英国的货物滞销,当然,抵制英货,不等于不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这两件事根本就是风牛马,不想干的。”

众人都是眼冒精光,开始低头沉思起来。

沈荩有些担忧的说道:“现在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分不出英货与其他各国东西有任何差距,如果光光抵制英货,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牵涉到其他各国,到时各国联合起来,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让一些技术性的东西不流往中国,则得不偿失了。”

唐有才赞赏的看了沈荩一眼,笑着说道:“这个大家只管放心,我是早有准备了。”

说完,他拿起方才翻看的资料,在手中扬了扬,继续说道:“这些文件已经详细的包括了各种英国人的货物,只要我们将这些披露出来,则可以让民众区分出英货与其他国家货物的区别。”

如此详尽的资料,沈荩自是不会相信唐总编是凭着自己的能力收集的了,看来,又是从北方传来的了。

唐有才拍了拍手,吩咐道:“好了,大家都行动起来,沈荩,你联系与我们有关系的各家报社,劝服他们与我们一起完成此事,其他人,将这些货物清单明细列出来,编成简单易懂的文字,让民众能尽快记住。”

次日,一场抵制英货的民间自发行动开始悄然拉开序幕,并且渐渐席卷向全国各地。

“抵制英货,从我做起,中华民族是该行动起来的时候了,英国人卑鄙无耻的行径,让我们见识到他们的虚伪无耻,因此,本报号召广大民众自觉自发的抵制英国人的货物,不让他们从我们口袋里掏出一块铜板。”

“今年用火柴不用骆驼牌,喝酒不喝小三阳,衣服不穿迪卡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些取着中国名字的货物原来都来自英国。”

上海群众刚刚睡醒,大街小巷就响起了众多报童的吆喝声。

“快来看啊,爱国从我做起,各大报社号召大家坚决抵制英货,就算是擦屁股用的手纸,也请你放弃英国制造。”

“出了啥事?”

“不知道,买张报纸去看看。”

“姥姥的,原来是报纸号召大家不要用英国人的东西,不让英国人赚俺们的钱,说得太对了,俺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一直没有付诸实现。”

“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无条件表示支持,谁用英国货谁就是卖国贼。”



各式各样的消息流传开来,原来爱国是如此简单,群众开始沸腾起来,报童更是高兴,只要跑到正在反英游行的人群中,就这么一吆喝,没有多久报纸就告罄。

几乎与此同时,各地报社纷纷响应号召,大肆报道,不但挖出各地英货销售情况,还有记者开始专门蹲点,一旦见有人上前去购买英货,就极力劝阻,弄得一些销售英货的老板哭笑不得,却又不敢出言反对。

声势浩大的抵制英货行动不久便传遍大江南北,群众开始自发组织起来,人人以购买英货为耻。

一些英国赏人开始惊慌起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们手中的货物都出现滞销,而且一些原本卖出去的货物也遭到了要求退货的请求,英国商人要求英国政府向军政府施压。

叶之魁两手一摊,对站在他面前的威尔逊无可奈何的说道:“管我鸟事,他们自己不想用,难道军政府还要逼着他们用不成,英国不是自诩民主的国度吗?买东西做生意是大家的自由,军政府也管不着,实在是无能为力。”。

第二卷 京师风云 第二百章炮轰英舰

江苏江阴,长江口上,两艘英国军舰:红雀舰和射手舰;三艘中国军舰:南琛、南瑞、开济,仍然在相互对峙之中,没有一方有后退之意。

此时,离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里曼特给中国舰队自行撤退的日期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南洋外海兵船总统郭宝昌接到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是:寸步不让,若英舰再前进一步,则开炮。

英国人的耐性快被磨平,尤其是昨天传来消息,中国民众围攻大英帝国驻华大使馆,消息传到英远东舰队,一片哗然,斐里曼特最终决定给中国人一个教训。

江阴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江阴炮台经过多年的筹措经营,至此以具相当规模,筑炮台共16座,南岸依山,北台傍堤,计炮63尊,曹嘉祥为总台官,两岸分置五台,每台设专台官一员,炮兵五百人。

7月30日,江南提督何宗莲沿长江南下,于昨日傍晚到达江阴炮台,并且带来了一批大炮以及三千自强军,而且来之前已经调遣太湖水师六营入江阴,后续国防军三万兵力也将陆陆续续到达两江各地。

30日天微微发亮,何宗莲便在总台官曹嘉祥的带领下,领各路军军官观察了各处炮台的情况,从小角山炮台上,能够清清楚楚的看见横在长江口上的敌我双方五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