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孙胜在上清宫里,看遍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再看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再把满山的道观都翻看了个遍,都找不到那个所谓的“伏魔之殿”公孙胜便细问上清宫主持真人:“仁宗年间,你山上可曾有一位号称道通祖师的天师?”
上清宫主持真人的地位类似于天师的助手,替天师代管上清宫,也算是龙虎宗二号人物,他仔细想了想道:“仁宗嘉祐三年已末,仁宗召阙,并授我祖张嗣宗‘虚白先生’的封号,大天师所说的可否就是他老人家?但我从未听过道通这个封号”公孙胜想起卢俊义对他的嘱咐,又问道:“那当年可曾有一个洪太尉来此?”那真人摇摇头:“未曾听过有什么洪太尉”
卢俊义后来听了公孙胜的回报,愣了半晌,狠狠地掐了掐自己,发现有疼痛的感觉,拍了拍对面公孙胜的肩膀,是活人,不由得心中叹息道:“怎么搞的,老施,开头就忽悠读者啊,也把我给忽悠了一番”看公孙胜一脸茫然,卢俊义笑道:“传说龙虎宗历代天师里有一个很厉害的家伙,宛若陆地神仙,他的神通跟你师父相仿,我让你去那边查查他的踪迹
”
公孙胜释然道:“这个人是有的”卢俊义吃了一惊:“那你怎么说没有?”公孙胜笑道:“我是说跟我师父神通相仿的一位天师是有的”卢俊义又大吃一惊:“那你还能降伏龙虎宗?”公孙胜笑道:“那是因为我师父来了”接着公孙胜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讲给卢俊义听
当时公孙胜忽然想起卢俊义告诉他仁宗时期那位神通广大的天师另外一个名号,便问道:“那仁宗时期,你们山上有没有一个年纪幼小的叫做虚靖天师的?”那上清宫主持真人愣了一下方道:“年纪幼小就执掌正一派,被皇上封为虚靖先生的实有其人,不过不是在仁宗朝,而是在本朝本代天师,九岁即执掌龙虎山正一派,到今年方才三十岁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不住本宫”公孙胜再问主持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我想拜访天师”主持真人禀道:“天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卢俊义听了公孙胜的叙述,便问道:“他们这一带的天师叫什么名字?”公孙胜想了想道:“张继先”
卢俊义努力回忆起自己前世通读过的道教史,记起了这个张继先,他号“翛然子”,是道教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师,赵赐号“虚靖先生”,后封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这人九岁时继承教位,为人沉默寡言,赵当政期间,他四次被召至东京,建内廷,赐号“虚靖先生”,视秩中散大夫,并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张继虽得赵恩宠,却志在冲淡,喜在山中旷逸自怡,清静修道,屡乞还山,作庵于上清宫后,为心斋坐忘之所,赵亲书“静通庵”赐之,有亭名“翛然”,并建灵宝、云锦、真懿三观,改祖师祠为演法观据称他曾预知国难,托弟子王道坚转告赵当“修德弭灾”道教记载中这个死于三十三岁的年轻天师确实很有神通,可能是早慧地过分了,所以就早早地被上天给收走了
与此同时,卢俊义想起了公孙胜师父罗真人在真实历史上的原型在宋人黄休复《茅亭客话》中云:“绵州罗江有罗璝洞,昔罗真人,名璝,修道上升之所在,祷之,灵无不应后太平兴国五年,洞上时闻因乐之声,时见车辙之迹地方官吏奏闻于上,诏赍香设”可见罗真人,名璝,原是四川罗江县一个修道之人施耐庵在水浒里说
徽宗时人,居蓟州九宫山二仙山,显然又是张冠李戴
卢俊义自己身处在水浒时空这是千真万确地事情如何解释这些历史地谬误呢?卢俊义便问公孙胜道:“尊师今年高寿?二仙山之前尊师在何方修道?”公孙胜不明白卢俊义为何这般发问但主公问询不敢不答便道:“师父应已过百岁具体岁数不知师父一直不说自己地来历但有一次他无意中说他很想念巴山蜀水”
到此时卢俊义便做了一个大胆地推论世间修道地人成千上万虽然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但也有凤毛麟角地人物从修道中初窥天道像张继先和罗璝其中张继先很可能是真宗或仁宗时期人物已经修炼地返老还童到此时亦有一百二三十岁可能是个性使然才虚托为后辈;而罗璝更早是太宗时期人物到现在至少有一百六十多岁了即便没有什么道术纯粹高寿地也有一百二三十岁他道术有成活个一百六十多岁也没有什么意外
公孙胜接着又讲述了他在龙虎山地遭遇这更验证了卢俊义地猜测
当时公孙胜做了一番问询察看后便拿出卢俊义地敕令命龙虎山正一派脱离赵宋朝廷庇护归附于卢齐政府治下宗教事务总署管辖在正一派道士们看来他们正一派总管江南道教已经近千年了王朝更替跟他们毫无关系反正不论那个朝廷都要拉拢他们归你管辖也没有什么但公孙胜已经被卢俊义“宗教必须为政治服务”地理念给说服了看到正一派这些道士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地模样就来气便拿出卢俊义地神谕责骂他们“依附权贵、数典忘祖、定会依附异族”痛骂之下惹得本准备依附卢齐政权地龙虎宗翻脸出手不过不出意外除了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地天师外其他龙虎山地道士都惨败在公孙胜等人手中
在上清宫一片狼藉之时张继先终于出现了一个十岁左右地顽童齿白唇红、绿鬓朱颜一副小道童打扮毫无俗态但功力非凡公孙胜跟他比拼道术十个回合惨败
正当公孙胜准备黯然回返时一位长髯广颊、碧眼方瞳地老道士踏着一片青云来到上清宫大笑道:“五十年没见了你还是老样子!”那张继先见到老道士吃了一惊:“罗璝我去绵州找你寻你不着不知你去何方修道去了?”罗真人大笑道:“现在天下只剩下你我两人初窥天道其他修道之人尽皆败亡
你通晓神卜,应该知晓我这个徒儿所言非虚,你这正一派日后必数典忘祖依附蛮族权贵,被后世正义之士千夫所指”张继先垂头丧气道:“我推算到了,但是这天意难违啊!五十年不见了,看老头你有何长进!”罗璝哈哈大笑道:“当年你是娃娃,以后你永远是娃娃,该知道尊老!”说着两人动起手来,因为他们道术的威力足以摧毁整个上清宫乃至龙虎山,便跃入天际无人窥知的地域动起手来众人仰头看天,只觉得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整个天空风云变幻、色彩万千
数个时辰后,两人从云层落下,面色都非常平和,看来竟是一个不输不赢平手的结果
罗璝劝说道:“你我应该都算过卢俊义的来历,果如他所讲的,他的确是从八百多年后过来的,即便他不是伏羲大帝下凡,也是受大帝庇护的神灵他是来改变历史的,如果你不想让道教落到后世那般任佛教和基督教排挤、受凡间冷落日渐颓废的下场,你就必须帮助卢俊义,协助他整顿人界宗教秩序道教不昌,原因种种,但卢俊义都有对策,我看他有这个权力、有这个远见、有这个魄力去完成灭佛兴道的理想,我们就应该去协助他这一百多年,你还没有看透吗,你这个世家真正对道家有何贡献,现在史上最大机会摆在你的面前,千万莫要错过所谓天意,就是卢俊义秉承天神的旨意,他的意思就是天意”
多日后,卢俊义见到了张继先和罗璝,在这两位高人面前,卢俊义无所遁形,便道自己是伏羲大帝和女娲娘娘从二十一世纪找起来作为神的使者,并非是伏羲下凡,在讨伐高丽和倭国时伏羲大帝曾经下凡帮助他张继先和罗璝饶有兴趣地询问了天国的具体情况,卢俊义将乌托邦的情况更美化了几分告诉了这两位高人,一下子打动了两位高人,随后张继先和罗璝就答应作为玄教的左右护法天师,协助卢俊义推行道教一统卢俊义日后在玄教称号为教皇,公孙胜则为大主教,同时张家亦可世袭左护法天师之位,但必须是传贤传能
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
俊义之所以能顺遂地劝服张继先和罗璝担任玄教护法}是赵当朝招摇撞骗的道士泛滥搞得道教是虚假繁荣,最后赵罢免道学后佛教甚嚣尘上意图凌辱道教,二来卢俊义构建的玄教教义里的积德行善除恶成仙的体系甚为严密,玄教四位主神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跟祖宗崇拜完美结合起来,使得中国古典神话传说和道教神仙体系也完美对接,另外那个天国的情景也吸引住了他们,所以他们才义无反顾地愿意做玄教护法天师这两位都算到自己大限将近,十年之内的大劫逃不过去,趁没死之前替道家做一件大事,也好为这一百多年的人生画个圆满的句号
卢俊义煞有介事地算了算他们升天后会在天国在什么位置,装做算得很辛苦,道:“你们的前一百多年行善除恶偏少,修炼偏多,修炼积攒的功德分是具体行善积德的一半,所以导致你们实际功德分偏低,不过你们年岁是一般人的二三倍,导致你们的功德分比一般贤人稍高一些如果这最后十年你们能够尽心竭力协助我统一儒道,除去佛教,成就天道玄教,善莫大焉,必能在天国更升上一级现在的您们如果上了天国,会是九品天圣,但十年后你们升入天国,便会是九品人仙,人仙亦称散仙,你们便可与史上吕洞宾、汉钟离等人同侪,便可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
这两位高人被卢俊义一通忽悠,喜笑颜开,他们自是能算到卢俊义是八百多年后来的,但完全算不到关于神的踪迹,因为卢俊义说:“凡人不能窥得神迹,除非神想要他看到”
卢俊义还怂恿两位高人将自己修炼之法中较为简单的传授给玄教道士们,让他们修炼后变得长寿,可以在凡间多为玄教普及多做事情在卢俊义忽悠的功德分里,为所谓天道玄教的发展出力和对四位主神后裔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出力的人所获取的功德分最高,所以不怕牺牲前往敌区弘扬玄教的大有人在,如此一来,便会在最短时间内让全民都接受卢俊义精神、意志、思想的影响只有在精神信仰上引导了一个民族,才能带领这个民族走向富强
卢俊义的实践终会证明,中华民族不必完全西化,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能走向富强,虽然玄教的壳子有些仿照基督教,但玄教的灵魂、玄教的意图都是中华民族的,劝人向善又劝人除恶又不为了宗教发展放弃原则的宗教才是真正好的宗教
在龙虎山之前,公孙胜跟随禁卫军征服了润州境内的茅山,龙虎山之后,又征服了铅山县境内的葛仙山,在随后的数年内,公孙胜等人跟随齐国大军,带着宗教事务总署的人踏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名山大川,一统道教,铲除佛教和其他宗教,终于为中华民族打造出一个阳刚、向上、健康、奋发、自然、为善、为民、为国、不忘祖先、捍卫民族的大宗教
与此同时,军队攻城拔寨的速度也不放慢,方百花的大军攻占了龙虎山以后,派驻了一千人协助宗教事务总署的人为龙虎宗更换神像和旗帜,龙虎宗从此不再提起,天下只有一个宗教,就是玄教,天下从此之后只有一个派,那就是玄教的天道宗
方百花的大军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了信州铅山,但攻占铅山的一路上,方百花小心翼翼,因为这里有卢俊义明令禁止不准破坏的东西铅山县境内陈坊、鹅湖、天柱山等地自唐代开始以造纸、贩纸为基业,其中以千年纸都石塘镇为著石塘的关山纸因其制造工艺复杂,“措手七十二,一纸方荡成”,并且纸质极佳,被誉为“品重洛阳”,是京城御用之品铅山是纸中珍品连四纸的原产地,连四纸纸质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有隐约帘纹,防虫耐热,永不变色,素有“寿纸千年”之称,中国许多鸿篇巨著、名贵典籍多采用连四纸,许多字画、印谱、拓本等也都依托它得以传世;书画名家、文人骚客以能得到皇上御赐的铅山正品连四纸为荣所以铅山连四纸也一并列入等同于景德镇瓷器的保护工艺,卢俊义才不想因为自己燃起的战火将那么多珍贵文物尤其是非物质遗产保护级别的工艺给毁掉,这样的名单很长,几乎每个州县都有一到两种,搞得最后卢俊义都不想列了,传谕下去:“所有诸如此类的文物都必须保护好,尽量不要毁坏历史文物、书册典籍、传统工艺等有价值的物品,保护好工匠”卢俊义没有颁布命令之前万事都可商量,颁布下去只能无条件服从,所以虽然方百花和第七军的相当一部分军官是大老粗不识字不理解这个命令,也只能竭力
在铅山县的黄岗山上筑造了要塞后,方百花遵照卢俊义的军令,暂缓进入福建的计划,转攻信州东边的衢州
;|非常雄厚,虽然遭受童贯大军残酷镇压,也还有十几万残存的明教信徒百花公主带兵来此,依然是应者云集,不但弥补了之前战斗损员,还又额外扩编了一个禁卫师,由明教将领贝应夔带领,至于地方的警卫军也是很快满了名额州的江山、常山、开化、龙游诸县也都在明教教徒里应外合之下迅速拿下
攻占衢州后下一站就是明教教徒们地圣地和黯然伤神之地睦州
虽然童贯官军疯狂镇压但明教在此传教深入人心明教如离离原上草方百花带着齐军来到如春风吹拂使得他们复生睦州地分水、桐庐、遂安、清溪等地潜伏起来地明教教徒纷纷呢揭竿而起响应方百花大军地到来关胜军跟方百花军在清溪会师自此苏浙地区地征伐战争告一段落随后就是平定恶霸地主地叛乱等苏浙局势平静下来这两支陆军就会迎来新地使命前去攻打福建和江西等地不过那是一二年后地事情了
一路南下打下这么多州县如果让目不识丁地方百花去主持整顿地方政务怕要累死她也搞不清楚状况幸好齐军内地编制时各司其职地方地军政编制、政治宣传、轻度土改等一系列事情自有富有经验地各级参军负责方百花这些将领只管招兵编制和训练
在攻打淮西和苏浙等地时每一路人马在攻占每个县城后根据那里地繁华程度放上一千或二千人马在州府驻所一般放上二千或四千人马有富有经验地团级参军带领这些驻兵地任务是做例行发展公事即政治宣传、从村开始进行军政编制、做轻度土地改革而军队缺员地要在当地补齐招起来地新兵一开始只做辎重兵之类地随后根据训练经历和战斗经验再慢慢转为战斗兵所以他们每到一个县城都要做一次整顿不过齐军都形成了一整套地整编程序按着流程走也不是很耗费时间那些完成地方任务将地方防务交给地方警卫军地禁卫军人马日后将前去新地禁卫部队或警卫军部队担任基层军官职位他们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后有些甚至可以弃武从文安排在当地复员做行政职位
关胜、方百花他们在苏浙这明教旧地征讨之所以那般容易有赖于潜伏起来地明教信徒地配合而他们攻城拔寨后略有损失也能很快恢复也多亏明教信徒地参加
如此算来王寅和方百花这两支军队中大部分是明教信徒而关胜军中有一小部分也是明教信徒这样如何不让卢俊义忌惮万一明教信徒为了明教地利益在他地地盘再度造反
一方面,卢俊义敕令情报总署安插在军队内部的特工密切留意明教将领,如有那位将领有谋反自立的倾向即可禀报给卢俊义并予以捉拿或就地正法因卢俊义将方杰任命为陆军第一军副军长,牢牢地将此人控制在身边,其他明教教徒投鼠忌器而不敢妄动
另外一方面卢俊义将明教的部分教义也吸收进玄教的教义里面,如提倡节俭,同党相亲,通财互助,追求光明、善良、俭朴、友爱,至于那些拜日月以为真佛、不会宾客、禁断荤酒、死则裸葬的让中土人难以接受的就让明教人继续玩吧,这样只会信徒越来越少,大部分信徒还是冲着光明、善良、俭朴,尤其是冲着通财互助而去的,既然教义更加完善合乎人性的玄教就有了,何必再去信你这个明教
另外卢俊义只支持玄教传教,明教传教就靠那些残部没有政府的支持,光靠方杰和方百花这些空有勇力却无智慧和蛊惑力的明教高层无力重振明教,只会看着明教信徒越来越少根据卢俊义的敕令,信徒可以改信玄教,明教不得干涉,慢慢地明教信徒越来越少,尤其是经张继先和罗璝两个高人的现身说法和道法传授利诱之下,大部分明教将领都改信了玄教,最后只剩下方百花和方杰二人万般无奈之下最后也放弃了明教的信仰,转而信奉了玄教原来的明教信徒有三百多万人,经童贯镇压,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万人,再过五年,只剩下十万人,再过五年,明教已经成为了历史,毕竟后来众人都知道它是异族宗教,按照玄教的教义,信奉异族宗教者永远没有机会入天国,只有下地狱的份,除非改信玄教
第二十七章 敲诈赵宋
刘梦龙成功地将长江、鄱阳湖控制在手心,当关胜、功地将苏浙地区控制在卢齐政权治下,当公孙胜成功地将龙虎宗收到麾下,一切都顺利地进展时,卢俊义在淮西也迎来了一场大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是战场上,更有全局战略意义上的胜利
在卢俊义成功地伏击了官军从寿春、霍丘回援的人马后,便迅速挟持俘虏,谎称回援受阻退回城池诈开了寿春、霍丘两座城池,自此蔡攸的十八万人马成了瓮中之鳖,安丰城也成了孤城一座卢俊义的大军将安丰城团团围住,每天不紧不慢地用火炮和弩炮骚扰一番,锣鼓喧天,喊声震天,其实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到安丰城下送死当城内的刘延庆不知死活地领着五万人马前来夜袭劫营,却惨败收场,又给齐军留下了二万俘虏
自此蔡攸越发不敢动弹,只是不住地向东京汴梁求救,跟蔡攸的求救信一同到达东京汴梁的还有齐国政务院外交部尚书燕青和一封措辞貌似很平和的信件
赵拆开信件,每多看一个字,他的脸就多抽搐一下,他暴怒的就想将燕青推下去砍了
而就在这时,有紧急军情呈送到御前,全是坏消息
本来在一代名将种师中的带领下,十五万禁军和五万西北军的联军几乎将伪晋王田虎打得节节败退,但监军宦官梁方平的错误干预越权指挥之下,官军在壶关惨遭伏击,战死三万多人,有两万多人做了俘虏,之前的种种胜利一扫而空,官军残兵败退二百里到晋城负隅顽抗而田虎重整声威,扩军备战,准备绕过晋城,直接越过黄河,袭击京畿,威胁东京
与此同时,齐国的宗泽、扈成、徐京等将领统率四十万警卫军攻占广济军治所定陶和兴仁府治所济阴,将济河牢牢掌握在齐国手里,同时宗泽地大军还攻占了濮州及其下属的范县、甄城、临浦和雷泽诸县镇,而且还南下攻占了单州治所单父、成武、鱼台、砀山诸县城濮州、广济军和单州距离东京汴梁只有五六百里,骑兵可在旦夕之间就可攻到
而淮北重镇徐州治所彭城及其所属的丰县、沛县、萧县、微山县等县城在当初高俅三番惨败之后就全部落入齐国之手,如今齐国大将呼延灼统领十五万大军囤聚徐州、州一带,威胁赵宋南京应天府的安全
燕青看到赵的脸色由白变青再变黑再变绿,不由得心中好笑宗泽的警卫军实际上只有十万,而呼延灼的军队也只有三万,但架不住遍插旌旗、虚张声势,唬住了昏君赵
赵只得暂时先让燕青退下,然后召集所有军机重臣商议赵先让枢密院地副副枢密使郑居中讲了一下他们所掌握的所谓情报,又让梁师成念了卢俊义的所谓上表
赵宋朝廷这些平素气度优雅从容地高官听了顿时慌了神大宋朝立国以来除了真宗那次跟辽国对阵遭遇过这种险情其他时候那里遇到过承平百年了
朝臣们纷纷合计卢俊义地势力发展太快了而且不知是从那里造出来地火炮杀伤力竟如此大如果卢俊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齐国所有军队拉上所有地火炮攻打汴梁东京则赵宋朝廷危在旦夕蔡京、王、郑居中、梁师成等这些庸臣那里会去分析卢俊义究竟有多少兵力他们派往齐国地奸细都被齐国地特工人员挖了出来铲除净了他们现在又瞎又聋只能往最可怕地地方去想王金黄色地眼珠惊慌时转个不停如冠玉般地白脸上一直在抽搐:“如果田虎和卢俊义合兵一处不管不顾地攻打汴梁东京如之奈何?”
蔡京昏聩、耳目不明本来已经被斥退回家静养但面对如此时局赵还要听取他地意见蔡京听了那些情报后也劝谏道:“圣上卢贼现在声势浩大他搜罗方腊和王庆残部现在恐怕已经有百万精兵再加上他有那等犀利火炮童贯惨败官军士气低落如果再强与卢贼为敌实为不智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妨先答应他地无理要求将官军合兵一处平了田虎后挥师北上平了辽国到时候收复燕云到时候看他卢俊义如何收场!”
郑居中也劝道:“卢贼贪财好利竟肯为了一些钱财放弃歼灭我军地机会可见其鼠目寸光胸无大志不足为惧而且他还提出这等愚蠢地承诺到时候我军攻占了燕云看他不守承诺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赵苦思冥想了一阵子方下定决心道:“那就答应他地要求暂慢其心等收拾了田虎和辽国后再去跟
算账”
原来卢俊义跟赵宋朝廷做的交易就是用钱财换士兵,用土地换人口,再次休战三年
所谓的钱财换士兵,就是将之前大败童贯和数月内攻城拔寨得到的所有俘虏向赵宋朝廷寻求赎金,而安丰城内被困地蔡攸部十八万人,也算作被卢俊义绑架的,也索要赎金
前一种的俘虏共计有二十五万人,只有十五万人够格加入齐国警卫军或禁卫军,当然这十万人都会被卢俊义声称为已经阵亡了,而剩下的十五万人或老弱残废或品质败坏就被当做所有的俘虏跟赵宋朝廷换钱,按照不同地身份索要不同的赎金,童贯这种级别地要一百万贯,而折可存这种宁死不降的西北将门宿将索要十万贯,最后赵宋朝廷要为这十五万人付出一千万贯地赎金这还不算,在安丰城内被困的蔡攸部十八万人,打个五折,赵宋朝廷交出五百万贯就可以将这些人全部拉走
如果赵宋朝廷拖拖拉拉地话,卢齐大军没有这个耐心,就要撕票了赵迫于田虎越过黄河威胁京畿的压力,也想纠合起所有军队攻打衰败的辽国夺回燕云,就无可奈何地动用了部分内库,凑出了一千五百万贯赎回这三十三万残兵败将
这番前去楚州赎买那十五万俘虏的依旧是太尉宿元景,这一次他再次差点把鼻子气歪,卢俊义丢给他的十五万人全部是老弱、残废或兵痞兵油子,真正能上阵杀敌的乏善可陈
当他责问跟他会=:的许贯忠:“我记得童贯带着三十五万人,刘光世带着十万人,其他州府守兵有将近五万,这五十万人最后回到宋国只有十三万,而你只给了我十五万?而且为何全是这等废物,那些四肢健全的兵丁何在?”
许贯忠双手一摊:“你的算法甚是不对,你是不敢责问童贯等人,我都问的清楚,他们从上到下的军官都吃空饷,号称五十万人马,实际上估计只有四十万,甚至更少,而且战场上刀枪无眼,难免多有阵亡或损伤,洪泽一役的惨烈,你是没有见过,可谓血流成河,整个淮河和洪泽湖都是红的了,阵亡近十万也是正常
在那样的战役中自然没有多少能够四肢健全得保平安的”许贯忠这话大有水分,首先西北军中吃空饷的情况远比禁军轻微,其次在洪泽湖里多是落水被搭救起来俘虏的,真正负伤的较少
宿元景接受赵旨意时,赵急切想要将所有残兵聚合起来,便晓谕他可以无限让步,只求能将残兵领回来宿元景万般无奈只好将钱财交割给齐国,领回了十五万废物兵和童贯
而在安丰城,枢密院副使郑居中前来办理交割卢俊义的大军清点了五百万贯钱财后,便退到二十里外,放蔡攸的十八万残兵过去,但威胁如果宋军临走前扰民害民,齐军随时就会追上将他们全歼有了这个威胁,蔡攸便命令手下规规矩矩地从安丰城西门出去,一直向东京汴梁开去卢俊义兵不血刃地占据了当初王庆的都城安丰城进城一看,发现百姓稀少,安丰城俨然成了一座死城,蔡攸大军囤聚此地害民不浅,许多百姓都离乡背井投往淮东齐国之地卢俊义看到景象,便又想到一点,自己目前占领的地盘遭受方腊、王庆的匪患,又遭受蔡攸、童贯的兵灾,虽然没有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的惨状,但也死了将近一半,大片良田抛荒,苏浙江淮一带本来应该是工商很发达的,现在也黯淡了不少,原来远不如苏浙一带的齐鲁现在已经远远地将它赶超了过去,都是兵灾战火惹的祸
在卢俊义的战略中,河北一带暂时做为辽国或日后金国跟齐国的缓冲区,不能占领,但是河北百姓是无辜的,在数年后的女真南下浩劫中,河北百姓死伤殆尽,甚至还被野心家赵构利用了一把卢俊义便提出让赵宋朝廷以河北百姓来换取某些失地,反正你们将来要伐辽,河北必遭荼毒,不如早点将百姓交给齐国,赵万般无奈只得答应卢俊义让出京畿附近的兴仁府、广济军和濮州,又让出州、光州,但在出让的同时将这些地方的百姓、财物全部搬走,只留给赵宋朝廷一些空城甚至空乡寨做为补偿,赵宋朝廷应将河北三百万人口中的一百万都送给齐国,同时不准限制河北和其他路、州、县的百姓流入齐国卢俊义将得到的这些百姓分一半迁移到苏浙、淮西,另外一半主要是河北的迁往高丽、倭地的五个道
第二十八章 规划扩军
着方腊、王庆势力被童贯扫平而童贯又被齐军大败,浙等淮河、长江、太湖、鄱阳湖流域势力空白之际,卢俊义进军神速,一举将原方腊整个地盘和王庆的半个地盘都拿了下来,一举将赵宋朝廷的最主要的赋税之地都占据了,也一举断了赵宋朝廷的财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宋朝廷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尽快赎回败兵,然后尽快消灭田虎,然后北上伐辽。
而卢俊义则趁着战争暂时告一段落,抓紧巩固他新占领的地盘。
首先是理清行政区划,赵宋的行政区划太过混乱。州、府、军、监州府军监并不是完全同级的,军监都有两种,分别称为大军监,小军监。级别也不同,大军监和州府同级,小军监则否,与县同级。一般来说大军多,小军少,小军的来源是镇,待会我会再讲到。大军的来源一般是小军升级,或是边疆军事需要,级别不能太低。但大军虽然说是州府同级,但管县的例子并不多,一般下面设的是堡和寨。小军又有两种,一种做为独立行政单位,属于州府,有直辖地,也管民。还有一些设在州府治所,如江州即有军额,军城在州城内,不管民,也属小军。监,以经济目的而设,不但有与州府同级的,只有一个,云阳监;还有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的,很多,还有隶属于县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