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句点。不过两军都是严格分开膳食,即便是高级将领也是分食制,其实这个也是这个时代的习惯,反倒给了卢俊义可趁之机。

当夜尹瓘的三万将士全部陷入莫名的昏睡之中,继而被卢俊义的大军缴械捆绑起来,然后运到海船上押往山东等地。原来安道全和时迁联合研发出一种新式蒙汗药,类似后世的安眠药,但比安眠药要强力一点,放在酒里和茶水里,不喝酒的总要喝茶水,宴会结束后,尹瓘和他的三万兵丁都在一个时辰内根据不同的体质先后陷入了昏睡。

继而留守高丽南京庆州的金枪将徐宁沿用这个计策,兵不血刃地解决了留驻那里的残余高丽兵,将高丽王王挟持到开京。

卢俊义面见了一下这个倒霉的高丽王,从高句丽时期一直到后来的大憨民国(故意写错)这个半岛历代统治者都没有遇到的厄运摊在这家伙身上。这是因为历任的中国统治者都是君子,君子可欺以方,而卢俊义并不推崇要对这些异族搞什么君子之风,高丽很小人,咱就比他小人一百倍,高丽很狡猾,咱就比他狡猾一百倍。“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阿呸,秀逗,只为一些不相关甚至是敌人的几句夸奖,就要放弃为本国和本国人民谋福利,鄙视一万年。

卢俊义威迫王下旨,圣旨里声称:“本王因久慕孔孟之道仁义教化,决定归顺大宋,本王将迁移到大宋孔孟之乡山东去祀奉孔孟两圣,自此高丽由大宋的齐国公卢俊义统治,众位臣民自此便是盛世天朝仁义上国大宋之子民,而非高丽鄙陋小国之民。”

王的圣旨连下数十道,向高丽的各个道发过去,连同过去的自然是卢俊义的虎狼雄师。那些带头抵抗的高丽人首领被擒获后,然后当众首抑或五马分尸,罪名是“抗旨不尊”,这个罪名让那个死掉的家伙和其他高丽人恶心一万年。

卢俊义还派人在高丽大肆宣扬高丽王室和高丽其他达官贵人的腐朽生活和蛀虫行为,让那些高丽人清楚地明白他们幸苦耕种赡养的一群所谓的大人不仅是愚蠢地丢掉国家的笨蛋,同时又是糟蹋民生不恤民情的一群腐朽堕落到令人发指地步的亡国贵族。

在接收每个城池村寨时。卢俊义强力推行汉化地政策。不过基于汉人基础人口目前太少地缘故。稍微放宽了加入汉籍地标准。只要不是丑到天憎人厌、笨到连加入大宋都不知道地地步。只要愿意就可以加入汉籍。那些宁死不屈地大高丽主义者就暂时被押去做奴隶。但对这其中地一部分资质优良地人物还是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番说服教育。

这样一来。接收地效果远好于卢俊义之前所料想地。六百万高丽人中女子约有三百三十万。男子有二百六十多万。

五年之内愿意加入汉籍地将近四百万人。也极大地增加汉族人口。

高丽男子里面战死沙场地仅有二十多万人。没资格加入汉籍地或者死硬着不肯加入汉籍有一百五十万人。这一百五十万高丽男子全部打散到山东、苏北、台湾和诸海岛做屯

奴隶之后。过了数年。松口愿意加入汉籍地有十万人T完全丧失了资格。他们终生劳役。不能婚娶。直至全部操劳死在田里或矿井里。如此算来。愿意加入并有资格加入汉籍地大约有一百万高丽男子。这些人全部分散到山东等地。大致分散地比例为每十户汉人家庭中围住一个高丽人家。这十户汉人除了监视这个高丽人家不得与其他高丽人家来往外。不得歧视这个高丽人家。亦可通婚。因为这个高丽人家在名义上已经是汉人了。他这个人家可以去屯田或开矿抑或做韩国泡菜。所有地待遇等同汉人。除了不能同其他高丽人互通。高丽女子里那些跟随父兄一同愿意加入汉籍地有将近一百三十万人。这一百三十万女子就不碰了。  剩下地二百万高丽女子里。长地惨绝人寰影响下一代基因地约有三十万人(高丽女子里长地暴丑地比例远高于汉人。那些后世明星完全是基因突变)。这三十万人全部打散去山东等地做屯田开矿奴隶一直干到老死。留下地一百七十万高丽女人中抽掉二十万个年幼地送到国内精心调教去充实第三服务行业抑或依附于第三服务业地情报业(即培养大量女特务)。剩下地一百五十万高丽女子赏给每个征战士兵一人一个。战士们可按照战功高下分次序挑选。战功卓著地就能选到特别貌美地。剩下地就配给前来屯田地警卫军和屯民。

那些壮年农民一个大宋妻一个高丽妾。便很快活地在高丽扎根。然后每口人丁都能分到二十亩地。田赋同山东等地。使得他们开垦时也有了**。经过如此这般。汉人对高丽地彻底占领和彻底开发。会使得高丽彻底成为中华领土不可分割地一部分。

接收城池村寨的军队是卢俊义早在一个月前就从鲁东、鲁西、苏北三道各道抽掉四万警卫军组成的高丽道警卫军,共十二万人,从高丽最南部的罗州开始,强行将高丽人分类。

凡是不愿意加入汉籍或没资格加入汉籍者一律贬做奴隶,押往卢俊义治下的各个矿山,有一个比较麻烦而可以免除后患的办法就是将这些高丽奴隶跟山东、苏北等地的汉人奴隶做调换,汉人奴隶(之前的恶霸地主和盐商武装的家人奴仆或死忠武士)运到茅山铁矿等高丽矿山,高丽奴隶则补充到山东、苏北和台湾一带的矿山。其他的分类综上所述。

前来屯田的有一部分是调动前来的十二万警卫军的家属,另外大部分则是冲着二十亩地和高丽妾而来的壮年农民,前后到达高丽的壮年男性汉人将近一百多万,许多是刚成年的年轻人,因为觉得山东等地的田地还是偏少,便一腔热血闯高丽。来到高丽后,他们很满意。

期间有人反对将高丽人迁移到山东等地,主张只要高丽王投降后,就派人前去那里做官统治此地即可,不用耗费人力物力搬来搬去。卢俊义便虚撰后世大英帝国这个日不落帝国衰弱的历史,更举出唐末失去对高丽控制的实例,斩钉截铁说道:“进此言者回去读唐史十遍。”

隋唐时期中国屡次发兵全国兵力进攻高句丽(高句丽、新罗、百济合起来就是日后的高丽),大概在这块土地上空撒了二百多万大汉将士的鲜血,才于公元668阴历九月,由名将李绩经长达一月的围攻后,攻陷高丽首都平壤,带着二十万俘虏(其中包括高丽国王)返回中国,并把高丽国王献到太宗墓前祭奠,一个有两万驻军的都护府在平壤设立,以治理被征服的高丽王国。但唐朝并没有实行移民统治,结果公元670年,高丽反抗占领军的叛乱成功地使王室得以复辟。尽管四年以后叛乱被镇压下去,但反对中国占领的抵抗在高丽持续不断。抵抗受到企图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统治的新罗的支援,新罗这时已开始侵占百济从前的领土。公元676,中国被迫把平壤的都护府撤至辽东更安全的地带,所有的中国官员都从高丽被召回。公元678,高宗经劝说停止对新罗发动大战,新罗已在几年内占领了百济和高丽南部的大部。由于大量的兵力投入对付西面吐蕃人的战役,朝廷无力再派更多的部队去朝鲜遏制前盟友的侵略性的扩张,因此占领和统治朝鲜的计划被取消,中国彻底失去对这个半岛的控制。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因为此后的明朝、清朝和更后来的一个时期,中国人在这块半岛上又空撒了多少好男儿的鲜血,我们最亲爱的人竟然是为了这些高丽棒子做流血牺牲,这种异常荒诞和让人心痛的事情到此为止。

第六十三章 少壮崛起

高丽王国已经不可挽回地亡了国,那些原本对高丽王耿的高丽能臣在卢俊义等人的劝说下,也都慢慢地接受了亡国的事实,也都渐渐地接受了卢俊义这个政权,都同意加入汉籍,其实在这些人心中,早就渴慕成为沐浴在中华文化灿烂阳光下自由自在的一份子。

卢俊义将卢瑄、金富轼、郑守常、朴昌等高丽能臣都交给张叔夜,让他用这些人充实人才匮乏的政务院,这些人物一开始都是做一个小部门的主管,渐渐地,金富轼以他出众的才干,最后荣升总教育部侍郎,而朴昌也做到了总财务部侍郎,郑守常做到总文化部侍郎,卢瑄做到了政务院副相,虽然都是副职,亦是他们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高位,大齐是何等富饶又何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治理大齐和治理高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高丽半岛自此改名为平韩半岛,这是卢俊义一意孤行起的名字,其他人自然不知其含义,卢俊义便解释说韩是高丽的别称,他想起后世那个妄自称大的小国就止不住满腹的快意。

高丽现在分成了两个道,汉江以南称为汉南道,治所庆州,汉江以北称为汉北道,治所平壤,高丽这个名称已经成为历史。每个道下面各设了五六个州和二十多个县,道、州、县、镇、社、保、里的行政编制等同于山东等地。卢俊义任命已经愿意加入齐军的赵鼎为汉南道巡抚,任命李纲为汉北道巡抚。李纲在政和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官。卢俊义知晓李纲被罢官后,便派人将他请到山东,经过二年的辛苦劝服,终于使李纲心服口服,同意加入齐国。卢俊义先安排李纲在政务院里任职,后来发现他兼具军政两方面的才干,而高丽这块新领地急需人才,便调他过来任职汉北道。

汉北道警卫军为八万人,由通晓兵法的韩存保任都统制,着令他将汉北道警卫军发展到十万人,另外警卫军中发展出二万禁卫军,除了清剿汉北道残余高丽势力外,主要是防止金国的袭击,汉北道巡抚李纲通晓军事,他们二人可以齐心协力,防住金国。

又过了数月,等警卫军清除了境内的高丽残余,李纲和韩存保趁金辽酣战之际,将齐国的疆域推到鸭绿江和图们江,尤其是图们江一带有茂山铁矿。卢俊义还特遣关胜率领三个师前去襄助,趁女真的兵丁全部压在辽前线之时,将这里的女真部落尽皆驱逐。随后卢俊义派人前去携带五十万贯前去拜见完颜阿骨打,叙说了原有,称愿意用五十万贯购买那些土地,又称划江而治方是上策,如果完颜阿骨打想要撕破脸,齐国亦不怕,只是不知道金国的数万人马能不能支撑起两线作战。完颜阿骨打根本不知晓那里有铁矿,对这一块时常被高丽人骚扰的地域早就觉得食之无味,收到卢俊义的五十万贯,便签订了领土协议,同意将图们江和鸭绿江南岸的领土划给卢俊义。卢俊义知道金国是暂时咽下了那口气,早晚还是会撕破脸的,便诏令李纲和韩存保征用屯民,在两江的南岸筑造多个要塞和连绵的烽火台,以防金国入侵。

汉南道警卫军为四万人,由张开担任都统制,着令他将汉南道发展到七万人,另外从警卫军中锻炼出一万五千禁卫军,除了清剿境内残余高丽势力外,主要是防止倭国海上的袭击。

在此次战争中立下莫大功勋的卧底特工高德欢和高德双二人分别被任命为情报总署驻汉南道和汉北道的情报统制,负责境内所有情报的搜集,直接听命于石秀,石秀再向卢俊义汇报,高氏兄弟亦可直接向卢俊义汇报。

另外在这次高丽战争中,赛仁贵郭盛表现出众,许是深受偶像薛仁贵的英雄事迹影响,他牢牢把握住仅有的几次战阵,身先士卒、勇猛杀敌,那杆方天画戟上下翻飞,斩将夺旗,如有神助,一共猎取了将近三百位高丽将士的性命,卢俊义大喜,拍着郭盛肩膀:“你真是吾之薛仁贵!”郭盛闻听主公盛赞,不禁感慨万千。原来的他自以为武功高强,谁知道到了梁山,人比人气死人,变成了二流武将,两军对阵单挑之事他从来无缘,而且他对兵书战策也不通晓,只能做一个小团长。在这场战争中郭盛憋着一口气,向偶像看齐,仿佛是盛唐薛仁贵附体,郭盛完成了他在原水浒传中从未有过的蜕变,一年之内武艺有了极大的突破,从原来的二流骑将升至一流,不逊索超,直追秦明,而且他对兵书战策也像是开了窍一般,各种骑兵运用之道成竹在胸。

小温侯吕方

丽之战崭露头角,武艺也有了极大突破,比原著中更T升华,如果他现在遇到石宝,相信也能拼上上百回合,纵然不胜,亦不会败。另外经过卢俊义宣扬的每日不断的军事艺术学习,他的兵法修养提高很快。

这样地情况在发生在九纹龙史进和呼延灼之子呼延钰身上。像他们上梁山地时候都只有十**岁。现年方才二十六七岁。在梁山地六七年内跟这么多高手切磋学习。他们地技艺自然提高很快。

卢俊义执掌下地义军。不同于原来那支陈规陋习包裹下地旧式军阀。主公卢俊义都不鄙陋自珍。愿意以谦卑地姿态抛砖引玉。将自己地三绝功夫教授给各位将领。其他武艺高超地将领也纷纷将自己地绝技显现出来。不过大家都知道术业有专攻。博不如精。大家重点还是讨教自己喜欢擅长地兵器。用刀地将领就向使刀地高手讨教。遗憾地是因为资质所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情况并没有发生很多。但经过每天地互相训练和每月一次地大比武。梁山众将地武艺没有一个弱小地。当然除了那些专业技术人才之外。

三年前。遵照卢俊义地指使。张顺和刘梦龙派人前去太湖附近。挖掘到杨虎、华普方、耿明初、耿明达四位少年。然后潜心培养。争取将这四人培养成水军大将。而与此同时。在卢俊义地指点下。情报总署地特工人员在洞庭湖附近找到了伍尚志、严奇、王佐三人。在鄱阳湖附近找到了余化龙。在猿鹤山附近找到诸葛英。在栖梧山附近找到何元庆。又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找到了跟随父亲居住在东平府地施全和吉青。然后在汤阴县找到了杨再兴。在河南府鲁山县找到了牛皋。又找到了罗家后人罗延庆。后来卢俊义又派人强请了辞官在家地陆登和张所到山东任职。一是为了他们地才干。二是为了他们地孩子陆文龙和张宪。

卢俊义将十二岁地王佐安排给朱武做弟子。将十三岁地诸葛英安排给许贯忠做弟子。十二岁地施全拜裴宣为师。十一岁地余化龙拜张清为师学习飞石而非金标。十岁地吉青拜秦明为师学习狼牙棒。十一岁地何元庆和十五岁地严奇(严成方之父应是金锤)跟随栾廷玉学习流星锤至于金锤和铁锤就算了很不合理。十岁地伍尚志跟随豹子头林冲学习枪法。九岁地罗延庆跟花荣学习箭法和枪法。

牛皋比岳飞仅小一岁(正史上地牛皋要比岳飞大上十五岁。此时只用评书)。被派给赛秦琼王进学习锏法。这小子外憨内聪。是个十足地活宝。杨再兴那年九岁。乃杨家嫡系子孙。跟杨家旁支地杨志一叙家谱。原来杨再兴是杨志地堂弟。虽然比杨志小了二十多岁。杨再兴想跟着堂兄继续习武。杨志知道自己武艺不够。便将杨再兴推给卢俊义。拜求卢俊义教授杨再兴武艺。卢俊义见杨再兴天赋惊人更兼对兵法战策有兴趣。且这么小就有志向要重振家风。便欣然收杨再兴为徒。

卢俊义原来收了一个义子。乃是郓哥。后来觉得收义子很不妥。恐有刘封之事。便恢复他地原姓。改为弟子。郓哥是小名。大名便是乔。为卢俊义第一个弟子。杨再兴便为第二个弟子。之后还会陆续收下张宪等弟子。

这次高丽战争是上述这些少年进入义军后的第三年,他们都跟随前来,在岳飞的童子团里担纲,在数次战役中崭露了头角。更为大放异彩的是岳飞、汤怀、张显等人,他们现年都是十五六岁,力气和武艺都已经有所成就,岳飞还连杀高丽三员偏将。

至于岳飞的儿子岳云、关胜的儿子关玲、严奇的儿子严成方、阮小二之子阮良、杨再兴之子杨继周、张所的儿子张宪等人或正在孕育或还只有三四岁,来日方才吧。

禁卫军中设了三个童子团,有岳飞、乔郓、杨再兴三人担当,分属于前三个陆军军部。

宋宣和元年阴历八月,即公元一一一九年阳历九月,经过一年半的征战,卢俊义已经基本占领了高丽,将这个半岛变成了他治下的两个行政道。而在这一年半的征战中,许多少年和青年将领得到了锻炼和成长,齐国义军的少壮派将领正在形成。

卢俊义现年已经三十有四,义军中大部分将领也都进入了而立之年,像呼延灼等人都已经四十多岁,提拔和培养年轻和下一代将领,培养他们对战争的野心刻不容缓,所幸卢俊义一直都在做这个事情。

第六十四章 倭国内乱

宣和元年八月,当卢俊义占领了高丽并且将高丽内部T都基本清除,他的目光开始关注倭国的局势。小日本,八百二十年后的仇恨来找你们了。

早在四五年前他就派去二十多个卧底特工潜伏在倭国,后来又陆续派过去一百多个卧底,分布在各个势力之中,搅动倭国内部,使得倭国趁早动乱起来。

三年前,被老变态白河法皇逼得节节败退又不肯退出政治舞台的关白藤原忠实悲哀地发现,他已经被老白河给逼到了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白河老混蛋知晓藤原忠实的大女儿藤原璋子美貌聪慧,就强行认为继女,继而又霸占了璋子,然后这白河老混蛋在他孙子鸟羽天皇十六岁时把藤原璋子送入后宫。鸟羽天皇翌年即得了一个儿子,不过整个倭国上下包括逐渐懂事的鸟羽天皇都觉得这个孩子有些可疑,鸟羽天皇便称呼那个孽种为“叔父子”。藤原忠实听到倭国上下的议论嘲笑,感觉混蛋白河是在抽打自己耳光。这还不算,他心爱的儿子藤原忠通竟然无端夭折,后来诸多线索直指幕后操纵倭国大政的院政大魔王白河法皇。

而且白河还在不断地推行削弱庄园的政策,但真正被削掉的庄园只有他藤原氏和依附于他的源氏。

与此同时,依附于藤原氏的源氏家主左大臣源雅实也越来越对白河法皇不满。五年前,平氏家主平正盛奉白河的诏令讨伐源氏旁支源义亲,义亲伏诛,白河还设计让源氏旁支义家一门内讧,致使源义光与源义忠交恶源义光派鹿岛三郎杀源义忠而诬陷兄长义纲并诛杀义纲之子义明,义纲愤其冤在近江谋叛。结果平正盛又奉白河的诏令前去平叛,诛杀源义纲,经此两役,源氏势力大减,平氏崛起。源氏和平氏自此成为死敌。而且源氏的庄园也在白河的刻意谋划下,越来越少。就在一年前,源雅实最中意的小儿子也被人下毒杀死,在倭国肯下这等毒手的只有巴不得藤原氏和源氏断子绝孙的白河法皇和他的狗腿平正盛。

藤原忠实和源雅实越来越痛恨白河,却苦于没有掌握军队实权,白河手下拥有十万僧兵,亦有平氏十万人马襄助,藤原氏和源氏不敢轻举妄动。

一年前,在藤原忠实和源雅实密会时,源雅实的外甥源峰献策道:“卑下闻听高丽国王王被权臣李资谦逼出开京,王不惜代价借来了大宋人马替他复国,现如今李资谦节节败退,王复国之日可期。我们不如也派人前去大宋求援,大宋军队虽然打不过辽国,但如对付白河老贼的和尚兵,应该会有胜算,到时候击败白河和平氏,当可恢复平安时代的辉煌。”

藤原氏的外甥藤原复,跟源峰一向是心和面不合,便冷笑道:“我听说大宋现在内有三大寇反叛,还派出了人马帮助高丽王,还要防御辽国和西夏,怎么会有多余兵力帮助我等,即便他有多余兵力来协助我等,那索要军费时恐怕也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源峰看也不看藤原复,面向藤原忠实和源雅实禀道:“卑下请两位大人委托卑下前去跟宋国交涉,卑下相信,此去宋国必有所得。”藤原复一脸不相信道:“卑下祈求两位大人委派卑下一同前去,卑下对此人的办事能力并不敢肯定。”

藤原忠实和源雅实这两个道地的倭奴窃窃私语了许久,方同意道:“你们的父亲是那可恶的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宋国人,念起你们含恨而死的母亲,你们可不要心向宋国,我大日本帝国方是你们的故国。另外此去宋国,没有厚礼,怎能谈成大事,给你们一千两金子,上下打点,务求宋国能派兵前来,如若不派兵,送点兵器也好。”藤原复两人心里腹诽道,我们现在可是天朝上国齐国人,是潜伏在你们这里的,不跟你们这些小鬼子瞎混,没前途。

藤原复和源峰知晓卢俊义现在身在高丽,便从平安京(京都)出发前往高丽的南京庆州。他们声称事关机密,不能多带人手,便只带了几个亲信随从,其实都是卧底特工。所以他们自驾一只小船,向西航行不久,消失在岸上人的视野后,便命令船只掉头向北驶去。海船行不多时,就被平氏的水师拦住了,多亏藤原复和源峰扮作高丽商人,又花费了些银两上下打点,方才过去,又走了一天时间,就被齐国海军李俊部在隐群岛处拦了下来,喝令他们退回倭国不准往前。藤原复两人识得是自己人的船只,便将自己的证书给了船长秘密地看了,那船长知晓这是情报总署的人,知道有重要军情,不敢怠慢,便引领着两人去了庆州。

留驻庆州地徐宁派人将两人护送到了卢

水原地大营。卢俊义听了倭国地局势。止不住哈哈残杀已经开始了。甚好。看来还是什么韩奸、倭奸好用啊。”卢俊义想起来自己带地人马被高丽王王称为天军。而尹瓘地人马却被李资谦称之为伪军。就禁不住想起二战时期。抑制不住满心愉悦。哈哈大笑起来:怎么都不可能地复仇终于开始了。一切都是翻过来了。让你们这些为虎作伥地高丽棒子(二战日本地帮凶、冷战时期美军地帮凶)和贪心不足蛇吞象畜生混蛋加三级地小日本鬼子也尝尝当年地感觉。

卢俊义便让萧让等人伪作了一份赵地圣旨。圣旨里声称:“一年之内暂无多余兵力可派。一年后如高丽局势稳定。便调派现在在高丽地军队前去支援。大宋可以提供兵器。但必须由日本平价购买。另外。数月后。藤原氏必须要开始兴兵讨伐白河。这样大宋方有借口进入贵国。”圣旨下面附着一份武器价格清单。武器地价格五倍于之前卖给方腊等三大寇地。也不愁藤原氏没钱买。那厮手中可掌握着好几座银矿。倭国缺铁矿。打造地兵器不敷使用。

卢俊义轻轻拍拍藤原复和源峰地肩膀。笑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你们再需要潜伏两年。即可迎来胜利地曙光。三年之后。这几块岛屿就会成为我中华地领土。

你们居功至伟。是我们中华地英雄。我们齐国地英雄!”藤原复和源峰热泪盈眶:“多谢主公如此器重。我们必当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不把倭国平定死不罢休!”

卢俊义笑着将他们送出了大营。又嘱咐了一些潜伏时需要留神地事情。越到快胜利地时候越要谨慎。千万不能功亏一篑。

一个月后,卢俊义将国内淘汰或做工粗糙的兵器连同缴获自北高丽的破烂兵器,运到对马岛,交给等候在此的藤原船队,藤原氏用二十船总共一百万两白银换来了五万把破刀、三万件破枪、二万件破弓、十万支弓箭,至于弩和弩箭说什么都不会给倭奴的,至于神臂弩、弩炮和火炮,倭奴是做梦都拿不到一根毛的,内讧、自相残杀用不上高精尖武器。随后的一年时间内,卢俊义又陆续交给了藤原氏十万把破刀、六万件破枪、五万件破弓,三十万支弓箭,换来了二百多万白银,用于汉南和汉北两道的基础建设。

卖给藤原氏并非为了那以后也可以得到的区区三百万白银(倭国在清末一举从中国拿走了二万万两白银),而是为了这些兵器所造成的杀戮。

最近二百多年间,庄园制度在倭国日益盛行起来。倭国所谓的“大化革新”后施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是不彻底的,贵族们仍旧可以按照品级的高低和功劳的大小而获得国家给与的位田、职田、功田等;同时,又允许新开垦的土地归私人占有。贵族们占有的土地,后来发展成为“不输”(不向国家交税)、“不入”(不许官吏进入)的庄园。此外,寺院、神社以及地方豪强们也都占有庄园。随着庄园的发展,地方豪强的势力也日益强大起来。地方豪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经常驱使庄丁学习武术。这样,一族便自成为一家,庶子称为“家子”,仆从称为“郎众”,实质上就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而组成的军事集团,它的成员称为“武士”,这就是武士阶级的起源。倭国中央政权中的皇室和外戚藤原氏两大集团,正在进行着尖锐的政治斗争,他们因为本身都缺乏军事实力,便都拉拢武土阶级做他们的爪牙。源氏支持外戚藤原氏,而平氏则支持天皇。

藤原氏潜回领地后,拿到卢俊义恩赐的兵器,除了装备源氏武士之外,还将二十多万名自己庄园内的农民装备成了战士,拥兵三十多万,诈称六十万,从长野起兵,浩浩荡荡地杀向京都内猝不及防的白河法皇,并且在大津一役击败白河法皇亲率的十万僧兵。

白河法皇在大津一战损失了四万多僧兵,但并未伤动元气。通过倭国西部武士家平氏跟大宋的海上贸易,白河势力在十几年间从大宋**军事官僚手中买到了近二十多万件形形色色的兵器,甚至还有神臂弩,白河用这些兵器迅速地将二十多万农民装备成军人,再加上原有的僧兵残余,以及平氏的十万武士精兵,再加上那些支持法皇的地方贵族武装,白河一下子扩军至四十多万兵力,诈称八十万。白河不知怎么获得了藤原军的情报,成功地在在琵琶湖伏击了藤原军,藤原军损失了五六万人,败退到了大津。

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条

时的倭国百姓,苦不堪言。有一首诗形象地反应了'T矮屋四倾颓,稻铺湿地眠,妻儿伏脚下,父母偎枕边,举家无大小,鸣咽复长叹。灶头无烟火,锅上蛛网悬,忍饥已多日,不复忆三餐,声微细如线,力竭软如棉。灾祸不单行,沸油浇烈焰,里长气汹汹,吆喝在房前,手执笞杖来,催逼田税钱。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

倭国《律令》规定,庶民,六岁以上的男子,每人可分得三亩耕地,女子成年,每人可分得两亩耕地,若为朝廷或私人的奴婢,每人可分得一亩耕地。此耕地(口分田)不许拒绝,禁止弃耕。每亩田收获约为五斗,田租、庸(京都之民每年为朝廷劳役数日,外地之民则交纳布匹以代替)、调(每年上缴朝廷的地方特产和手工业品)三种租税折合成米,相当于亩产的三成,再加上兵役、杂役、雇役等等强制性劳役,如若不去,交纳劳役费又去掉两成收获,以及国司的层层剥削去掉二三成,庶民生活负担繁重,常常在春耕前已食尽稻种。

天皇、退位的上皇、其他皇族、中央贵族、地方豪族、寺院、神社,各方势力或多或少都侵占口分田(按人口划拨)、位田(按身份世袭)、职田(按官职分配,任期满后回归国家)、功田(按功绩下赐),将良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