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俊义当时看了眼睛放光,便让工匠们试射一番给他看看。结果在三百米外的一头肥猪被一块由弩炮发射的石头将头颅整个打飞(兵器坊建造在一个占地面积巨大的养殖场上面,为了屏蔽噪音和消除外人怀疑),而且均匀的石块只要放进三角匣子内就会自动地装填发射,端是厉害。另外工匠们还试射了一把长矛,结果那把长矛在三百五十米将一尺厚的石墙撞出了一个洞,那长矛从洞里飞了出去,扎死了一头溜出猪圈的猪。
卢俊义看后大为惊喜。这不就是机关炮地山寨版吗。简直是冷兵器时代威力最强大地远距离武器。在场地人也都大惊失色。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大地威力。以后多装备点。还怕造反不成吗。卢俊义给参与设计制造地工匠院士们都发了几十几百贯地赏钱。以资鼓励。同时下令抽掉大部分地工匠人力投入到这种弩炮地制造中。由卢俊智负责。
由于同时还要兼顾神臂弓、臂张弩、黑漆弓地制造。以及弯刀、长矛、盔甲地制造。原有地一百多名工匠和他们四百多名学徒。根本干不过来。六个月内。才造出了十三台。而且这十三台还是比较小只地。那种庞大地等到日后有了根据地了在根据地里大造特造。卢俊义深恐这门技术外露出去。便将每个关键工匠(负责结构装配)地家人都控制起来。同时给每个关键工匠身边都安排了两个近卫士兵明做保镖暗中监视。严令谁敢泄露出去。灭他满门。
卢俊义就先抽了其中地十台弩炮到这十条大船上。当然一路运送过来只是奇怪地部件。到了船上才开始安装起来。当然每条大船上都留了一个工匠教授士兵们怎么操作弩炮。开始这船上发射地弹射物是岸上地石块。后来李俊等人慢慢摸索出来。有了新地投射利器。这个自然是后话了。
卢俊义并非是唯武器论者。他对德国希式和某国某组织地宣传术甚为佩服。他准备从武器和思想上着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每天都会对自己地三卫士兵和娘子军进行循循善诱地洗脑活动。有太多历史故事和抗击**朝廷和野蛮种族地英雄事迹可讲了。每天讲。每天都还不一样。同时。在密州。二千名水兵也要每天接受这样地思想教育。谎言重复千遍成为真理。如果是真理呢。重复一千遍。就成了信仰。
有了信仰地军队。再配上尖兵利器。辅助一定地训练。就会成为无敌地军队。
李俊、张顺、张横、卢大洋、卢大海、童威、童猛等海军将领带着二千名海军士兵乘坐十艘大船二十艘小船。装备齐整。伪装成商船。驶向东海。他们要先找到一个海上根据地。然后围绕着那根据岛屿。蚕食附近地小伙海盗。做大做强。争取统一东海、黄海和渤海地海上势力。然后再对宋军水师下手。自然这是几年后地事情了。是卢俊义对他们地期望。
卢俊游和孟康继续造船,同时着力打造船厂的防御体系,调来了二百近卫军过来防御,同时不断招收水手,训练齐备,做海军的预备队。
卢俊义看着海军扬帆出海,心潮澎湃。赵宋朝廷空有强大水师,却不知怎么使用,如果他们善用水师,就能将广袤的海洋变成他们的战略腹地,前可攻退可守,哪里用担心北方蛮族的铁骑。在卢俊义的脑海中有太多对海军的战略妙用,他深信,在他的战略部署下,华夏再也仅仅是一个空有漫长海岸线的陆地大国,而是一个陆海齐霸的超级大国和强国。
卢俊义遥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暴秦强汉盛唐富宋,都曾经拥有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实力,怎么越混越回去呢?看看清末民国那一百年,中国堕落到何种境地?即便后来革命成功,也是积重难返,很难超越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仇敌之国,尤其是日本。
英国以一个小小的英伦三岛,就可以创出一番日不落帝国的丰功伟业,为什么中国就从来没有这么威风过呢(不要提成吉思汗,他是蒙古国人,根本不是中国人,他甚至连汉话都不一定说囫囵了,他只是一个统治奴役汉人的异族王朝的祖先)?为什么中国的文化只在东亚这块流传却扩散不到世界呢?为什么中国老是被欺负呢?
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
卢俊义想了又想,归根结底,中国到了后世那步天地,是思想惹的祸,是思想改变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
中国的儒家思想(被阉割的儒家思想)、消极的道家思想、自虐的佛家思想。这些思想统统需要改良或者废除,要不然中国始终不能复兴。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去仁义,去宽恕,去自虐,难道这是中华民族的宿命吗?一次次地被动挨打,一次次地宽恕忍让,主体思想如此,也难怪人民都那么的没有血性那么怯弱。
中国唐朝、宋朝、明朝等朝代,都是奉行瞎了眼的假仁义,最后留给子孙后代无法收拾的惨状。只有汉武帝时期的汉朝才真正有点气质,才真正称得上是强汉,是强悍的民族和强悍的国家,其余不足论。蒙元和满清?这两个时代汉人根本就是亡国奴。
李世民,天可汗?狗屁,自虐式的假仁假义,贻害子孙。
汉朝把匈奴人杀的死的死,迁移的迁移,草原出现人口真空。几十年后,一个一万人的部落迁移到草原发展,他们1万人成年人,5000女人5000男人。他们一年生5000个孩子。大约要20…30年才能发展到5万成年人,事实上,古代人口发展速度慢的多。因为死亡率高,没有现代的医学技术。因此1万人发展到5万人。可能需要100年。发展到25万人要200年,发展到125万人要300年。并且是在食物充足,没有战争。没有瘟疫,没有天灾**的影响下,发展如此缓慢。这是汉朝屠杀匈奴人,使得北方草原力量发展缓慢的原因。
而唐朝打败突厥以后。并未屠杀突厥人,这是唐朝地第一大蠢材之举。100万草原人。只杀50万,然后留他们在那里发展,那100年后,这50万人就会变成250万人。由这个简单的数据,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汉朝以后,汉武帝以后的700年,草原上没有出现过一个强大的异族。但是在唐朝中后期开始,草原游牧民族回鹘、契丹、党项、女真、蒙古一伙强于一伙?这是唐朝地“假仁义”给以后华夏族埋下苦难的第一铁证。(每个现任帝王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了子孙后代地长治久安,除掉潜在的隐患。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做法一则防止既得利益集团尾大不掉威胁皇权,一则为了子孙能更好的掌权,但他没有留意到东北地区还有一群当年地女真余孽,那些蒙古的余孽他也没有清楚,所以以后满蒙联合灭掉南明,是活该。)
唐朝第二大蠢材之举,是容许胡人加入军队,并且掌握兵权。并且雇佣胡人军队。看上去和罗马帝国相似。雇佣蛮族军队,最后蛮族征服了罗马。唐朝灭亡也相似。胡人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严重的打击了唐朝的实力。唐朝为此付出了3900万人生命的代价。容许胡人掌握汉族政权地兵权。犹如今天请个日本人当中国的军委一样。这样的蠢材之举,不但害了唐朝,也为掌握兵权的胡人石敬塘出卖幽云提供了条件。唐朝中后期开始,李唐王朝败家子行为,丢了汉族经营了900年的西域。西凉、陇右、和冀北,唐朝丢了2个,石敬瑭卖了一个。归根到底,石敬瑭是胡人,唐朝不开胡人掌握兵权的先例,石这样的货色是不可能卖地的。归根到底,唐朝给宋朝留下了一个没一块战马产地地烂摊子。这三大产马地地丢失,唐朝不应该为此负责?
唐朝留给宋朝的第三个烂摊子是中原200年地动乱和周遍异族200年的发展。唐朝时代地动乱,比起清朝末年的动乱更可怕。军队杀人是看人就杀,没粮食了,直接杀人做军粮。中原动乱了200年,从安叛乱到柴荣当权改革,这200年,对中原多大的摧残。宋朝接手的是怎样的一个烂摊子?
其实抱怨李世民可能也有点不对,因为这厮本身就是混血儿,并不是严格的汉族,指望他为了汉族的长期发展而去消灭契丹人,似乎是不应该的。但他造就的恶果是很严重的。
基督教虽然引发宗教战争、导致中世纪的黑暗,有种种先天不足,但至少有一点,他真正做到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种排他性就是一种侵略性,他能让一个宗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极端的时间内劫掠到争取到最大的国力,西方那些骑在中国脖子上拉屎整天批评中国的列强们,无不走的这条路。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美国包括那个跟在西方列强屁股后头的日本,那个不是通过侵略中国这种主体民族思想孱弱的国家来发家的呢?如果没有侵略和掠夺,就他们自己像中国那样闷在家里搞什么鬼工业革命,能搞出个屁。
美国的发展更简单,屠杀印第安人,大发两次世界的战争财,充分发挥杂交民族没有包袱的优势,卑劣地快速地发展了起来(当然也不否定美国那帮启蒙者的民主思想和电气革命的先进)。但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搞腐儒们和尚们道士们宣称的那一套,跟印第安人搞好关系,我们就看不到一个强大的美国,绝对看不到。伪善的白人,是他们将他们的恶完全爆发了,窃取了实实在在很充分的利益后,他们再嚷出人权那一套伪善的说法来限制其他国家的发展,如同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了核武器就禁止别国研制核武器一样,如果我们这些被他们欺负惯的黄种人相信的话,我们就不配做全世界最聪明的汉族人。
中国这个农耕大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经常扮演地是老好人。是任人欺负宰割不爱发脾气地窝囊废。是一块任人分割地肥肉。是一个汉奸辈出、连某些帝王都主动卖国地国度。实在辜负了那些为了我们地国家为了我们寸土不失抛头颅洒热血地先烈们。
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换取小集团利益地卑鄙伎俩。是那些死心塌地地投降派、议和派。那些妄图跟畜生缔结邦交地傻瓜们地最终目地。历史是被人打扮地老姑娘。政治是某些政客遮掩自己无知无耻地道具。一切地一切终将大白于天下。
历代帝王。有哪一个真正做到内圣外王。对自己人好。对外人差?汉武是内王外王。唐宗是内圣外圣(他发动地对外战争够多。但有什么用。没有斩草除根。那些野草春风吹又生。只会把我们这些好庄稼给排挤死)。宋祖也是内圣外圣。朱元璋亦是如此(他对老百姓很好。只是为了后代江山。杀了些功臣)。其他诸多帝王更多地内王外圣。整天玩地是攘外必先安内地一套蠢把戏。殊不知将国内矛盾转嫁外部矛盾。美国这种国家长治久安玩烂了地把戏。历久弥新。非常好用。可从来不见中国用过一次。哦。唐汉时期用过。所以它就成了我们永恒地回忆。
其实这一切都是由那三大消极不进取地思想体系惹地祸。不管是儒(专指被朱熹等人阉割后地儒)。还是释。还是道。一个赛一个地消极保守。一个赛一个地不进取。一个赛一个地相信对外地仁义能感化那群恶狼。以至于那些英明神武地君主时常做出牺牲本国人民利益追求他国支持地蠢事。割让土地、白送资源和金钱、假大度、愚蠢地相信人和畜生是有友谊地。唐宗、宋祖诸多帝王。都赶不上一个汉武。甚至赶不上一个失败地帝王冉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敢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那些游牧民族何尝体谅过我们对他们地宽容、忍让、大度、施恩。这些畏威而不怀德地种族。前赴后继。在中华五千年地文明史。一直充当着野蛮破坏地角色。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地唐宋明会发展到何等先进地阶段。尤其是宋。
现在地西方列强。几乎每个都曾经有称霸世界或者某个大区域地野心和实际经历。唯独只有中国。之前有这个实力。却没有这个野心。或者不管有没有实力。总之就是没有野心。
那三种灰色地有毒地思想已经让天朝大国变成了一个娘们。更准确地说。就像他地特产。太监。只懂得自残或者自慰。根本不敢拿出男人该有地雄心霸气去面对世界。
世界浪潮浩浩荡荡,不进则退,中国在唐宋明都是称霸世界的实力,可那该死的三家思想,将中国牢牢束缚在这块板结的土地,周而复始的开始内讧,自相残杀,尤其是明末清初那段,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个混蛋既无当年朱元璋的雄才伟略就不要出来瞎折腾,反倒让那满清狗鞑子捡了个便宜。
卢俊义也极其担心会重蹈五胡乱华前和满清入关前那一幕,所以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先跟宋军开战的,他不愿意在辽金蒙古之前削弱了整体汉人的实力。
他始终坚信一点,如果汉人有侵略意识,汉人不内讧,其他民族基本没戏;整个东亚是汉人的,整个亚洲没准也会是汉人的,整个世界也有可能,可是偏偏那三种该死的思想约束着汉人,经过几千年的发酵,该死的自残的民族性格已经形成,到了某个世纪,已经积重难返,世界不用想,亚洲不用想,整个东亚有日本那个卑劣虫豸在,有东南亚那群畏威不怀德的猴子在,中国的地位惨惨惨。
说来说去,总之一句话,汉族这个农耕民族,要想真正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向那些游牧民族和海盗民族学习,学习他们的进取意识,学会侵略和掠夺。改良民族思想,有一个速成的办法,就是让文明迅速地野蛮起来,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办法,让中国人速成为海盗民族,提前五六百年抢占英国人的地盘,将民族性格变成外王内圣,而非自残的内王外圣。
想到这里,卢俊义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在二十一世纪他很失望,对周边那些冷血自残的同族人很失望。希望这个十二世纪他能够将中华民族的思想整体扭转过来,如果不能改良他们的思想,就是再怎么改朝换代都于事无补。
第六十一章 东窗事发
宋政和二年十二月初(公元一一一三年一月),卢俊义目送自己的海军扬帆出海后,便离开密州向大名府进发。他两个眼皮不断地跳动,心里扑腾乱跳,感觉大事即将发生。
这次他带了两个近卫,三个人六匹马,星夜兼程,一天一夜,于十二月五日的上午时分赶到大名府。刚回到家中,就被燕青拉到了议事厅。许贯忠、王进等大大小小的下属们济济一堂,正等着卢俊义的出现。武松也从沧州赶回,原来林冲执意不肯前来大名府,绕道投奔梁山。卢俊义看到大家都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顿时吓了一跳,忙问燕青何事。
燕青拿出两张纸条,苦笑道:“幸亏大哥回来的及时,否则我等都不知如何是好。这是刚收到的消息。”原来是两份情报。
卢俊义摊开一看,有一张上写着:蔡京日前曾言卢俊义竟害友邦亲王,罪不容诛,已命中书发兵擒拿。原来这是那个之前安插在蔡京府上的小丫鬟发来的,蔡京家昨天吃饭时,蔡夫人问蔡京朝中最近可有什么大事,蔡京惊怒道:“河北卢俊义胆大包天,竟敢谋害友邦大辽王子,罪不容诛,皇命已下,命中书(梁中书)调动兵马就地捉拿押送辽国。”
第二张纸上写着:客栈已被辽兵烧毁,掌柜被杀,辽人扬言已威逼宋廷交出杀人凶犯河北卢俊义。这显然是留在蓟州的军情部情报人员发来的。
看到这里,卢俊义跟石秀对望了一眼,异口同声道:“想不到。那日那个辽人竟然是辽国一个王子,难怪那么嚣张。”两人铲除一个辽国恶霸救出一个可怜地小姑娘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怎也想不到竟然是辽国的一位王子,在座的只有赶来上报马场情况地紫髯伯皇甫端欣喜若狂。因为他跟契丹王室有不共戴天之仇。其他人都用不善的眼神瞧着石秀,意思是就是你这个拼命三郎愣头青搞得大家这么被动地啊。
卢俊义忙摆手道:“都是我的错。是我当时太冲动了,不怪石秀兄弟,他还劝服我不要逞一时之快痛下杀手。”大家都用将信将疑的眼神瞟了一下石秀,看他头低低的。就知道这厮心虚,不过员外有维护之意,大家也不便更多追究。
许贯忠站起身来,喝道:“事已至此,追责责任于事无补,我们还是赶快想个万全之策。”
燕青苦笑道:“还能怎样。梁中书麾下十万铁骑,我们才几千人,势单力薄,不可硬拼。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只是这么大规模地逃离大名,梁中书定然阻拦。”
说道这里,燕青指着那两张纸条,分析道:“蓟州那份情报是昨天中午到的。而东京蔡京处的情报是今天一早到的。按照信鸽飞翔的时间判断,蔡京是昨天晚上下朝后吃饭时说的这番话。那么至少是那个时候东京枢密院调派军令地飞马已经出发了,如果他们快马加鞭不停歇的话。最早就会在今天晚上到达大名府,如果梁中书反应及时的话,就会在子时发起对卢府的包围。时间留给我们的也不多了。”
朱武笑道:“辽国和我大宋自澶渊之盟以来,已和平共处百年。这一百年来,虽无大战争,却有小摩擦。朝廷虽不言,对辽人却甚不满。我大宋供给辽国已百年岁币,燕云十六州迄今都未收回,我大宋举国上下皆以耻。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皆恨辽人,尤其对耶律一门,唯有蔡京这等腐儒怯贼卖我国人以求异邦之欢心。我料定,除了枢密院的军令外,蔡京老贼另有命令于梁中书,让他速速动手。员外可速派十几位近卫,埋伏在大名府南门外的官道处,有快马疾驰而过者,皆射杀之,准保无误。我宋人向来优哉游哉,哪有疾驰之人。”
卢俊义苦笑道:“你这主意要是出地早些。岂不是把我也给结果了吗?”
朱武笑道:“员外天神下凡。凛然正气。跟那些猥琐之辈截然不同。怎会搞混。”
卢俊义闻言大笑:“就按朱武地主意办。石秀。你速带二十名得力近卫。急出南门。埋伏在官道两侧。对貌似传信者。一律射杀。不得放过一个。还有判断不单靠急速策马奔驰。还要分辨出蔡府家人和枢密院信使地打扮。具体问题你可以问问王进。”王进在东京禁军里多年。对这些事情毕竟有些了解。
卢俊义长叹一声。如果能够阻拦信使地到来。还是可以给自己留点辗转地时间地。
另外他吩咐下去。让燕青和卢俊信马上完成生意交接。
兵器坊地兵器盔甲一律装进大车外放货物隐蔽出城。近卫、孤卫、寒卫、娘子军地士兵和其他所有需要跟随卢俊义逃离大名府地人员都要做好伪装即可分散出城。在大名城外马颊河南岸地龙王庙集合。
卢家留在大名府的为卢俊信、卢俊孝、卢俊勇、卢有财和他们的家人,当然还有大部分的丫鬟仆人。卢俊义吩咐卢俊勇将之前逮捕劳改的卢有德一党的青壮年四十多个全数押过来,然后全数砍死,做出了一个血腥的场景。
卢俊义看着迷惑不解的卢俊信,严肃道:“这些人就是你试图抓我,反被我杀死的人。你大义灭亲不成,反而险些受害。等我们撤出大名府十二个时辰后,你就去向梁中书通风报信。不过看你全身上下白净净的,他可能不信。”
卢俊信哈哈笑道:“这样他应该相信了吧。”说着在自己身上砍了几刀,没有什么致命伤,但鲜血淋漓地,看起来甚是严重。
安道全赶快过来替他止了血,随便包扎了一下,整出一副重伤的惨兮兮的模样。
卢俊信笑道:“那十二时辰,我们就说你们到处杀戮,我们就躲起来了,直到你们走了我们才出来。”卢俊义方想起这个破绽,笑道:“很好,这样说,就会蒙混过去。对了,梁中书跟他岳父一样贪财,到时候你就哭诉自家死了多少人,贿赂他多些钱财让他去追踪我,他必会打消疑虑。”
卢俊信点头道:“我们这边没事,只有你们要小心些。梁中书十万兵马不是好惹的。”
这时,卢俊义想起一事,便将卢俊信送进一个屋子养伤,他要赶快解决那个问题。
第六十二章 确定根据地
军情部之前对梁山进行了一些侦查,情况不容乐观,再加上朱武在少华山的遭遇,使得卢俊义刚穿越过来就想上梁山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一下子被打消了,他颇为犹豫要不要确立梁山作为后来的起义根据地。而且团队内部有些人还想上太行山造反,而不去山东。
迫在眉睫之际,还没有定下去那里好,卢俊义心急如焚。便召集了日后义军的核心领导人物参加,那些知晓卢俊义野心的骨干人员,有燕青,许贯忠,公孙胜,王进,朱武等人。
卢俊义先将自己的疑问摆在前面,询问大家同不同意梁山作为日后起事的根据地。
燕青做为军情部的负责人,当仁不让站出来,将梁山的不好说了出来。
首先,梁山泊离东京汴梁较近,既有进击之利又有被剿之弊。它既构成了对京城的威胁,又加速了朝廷对它的防范和镇压。为了京城的安全,朝廷历来对这一带地区防范甚严,其任命的知府或知州一般要由两制以上的臣僚担任,而且有的还由皇帝亲自遴选。朝廷通过这些得力的地方官控制这个地区。而这些地方官一般又兼有京东西路安抚使的头衔,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他们又常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来报答皇帝的恩宠。所以担任这一带的地方官大多是战绩彪炳、多谋善断之人。官军的严密防范、地方官吏的残酷镇压,将会逼使义军无法在此立足。
其次,梁山泊水陆纵横。相互为用,既然军事上,进便于出击,守利于防卫。退易于转移,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地军事要地。那么这个战略性的军事要地也就必然为官军所用。因为这些军事上的有利之处,也可以说是官军在军事上的有利之处。梁山泊多盗这是历史真实,而历次起义都迅速被镇压下去这也是事实,这就充分说明:梁山泊不是义军理想地依托。再说梁山泊沟通黄河、运河。是北宋重要的交通要道,正因为交通方便,就造成易攻难守之势。有一点要考虑到,这时期地造船业是相当发达的。宋军有大海鳅及小海鳅战船,每只容百人至数百人,外用竹笆遮护。既可避箭火,又可在船面竖立弩机,官兵凭借这些战船在泊中就可畅通无阻,更何况朝廷还专门设立了制造火药的火药局,已经造出了可怕的火箭(绑有火药包地箭矢)。轰天雷凌振还替朝廷研发出了三种火炮:风火炮、金轮炮及子母炮这些火炮射程远,火力强。而梁山寨仅只是个六七百尺高,占地仅七八里的矮小孤山,朝廷官军利用其巨大战船及其火炮攻击。义军在梁山之上是难以藏身的。
再次。从古今事实看,某一地区要成为起义军的根据地。先决条件是交通一定闭塞,是敌方守备的薄弱环节。隋唐时期的瓦岗寨根据地便是如此。而梁山泊正恰恰是宋王朝防范地重点地区。交通又极为便利,它成为日后的根据地是大大不妥。
众人听了燕青的详细讲解后,浑身都冒出了冷汗,梁山泊这样的地方也会如此不堪,天下还有什么地方可做根据地呢。
许贯忠看看大家灰头土脸垂头丧气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燕青这乃危言耸听,梁山并没有这般糟糕,且听我细细说来。”然后许贯忠就梁山水泊的几个弱点,逐一进行了批驳。
梁山泊南自今巨野县城北二十余里,北抵梁山县斑店一带,东南达嘉祥县梁宝寺附近,东北到小安山东部,西逾今之黄河二十余里,形状为南北狭长,方圆约四百余里。水泊之中,有占地约三四平方公里、海拔高为约二百米的梁山,加上附近的凤凰山、龟山、土山,占地总面积约十余平方公里。虽然只有四百里,也不是官军地水师可以团团围困地,在这浩渺大湖上,战或不战,都是由熟悉地形的我们说了算。如果敌人水师整个逼来,我们就退避三舍,然后伺机以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地一翼。然后分兵把守这四座山峰,互为犄角之势,敌人攻打某一座山,则有三方肆扰它的后方,让它迫于奔命。
卢俊义在一旁笑着点头补充道:“这就是我常讲地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到时候在那梁山水泊上我们以逸待劳,灵活运用战术,将远道而来的官军牵着鼻子在这大湖里转圈,然后伺机消灭一点是一点,不跟他做正面的决战,只是游击,虽然耗时日久,但这样的战术会瓦解掉官军的任何一次围剿。”
许贯忠点头称是。然后进一步阐述梁山地优势。
梁山地区地地理之便甚于其他任何地方。向西南可沿五丈河进击赵宋地都城东京汴梁;向东南可沿南清河进击单州、徐州;向东北可沿北清河进击齐州、青州;向西北可以从陆地进击北京大名府。如若日后义军想要四方进击。进退可靠。就必然在青、齐、单、濮这片广阔地战场上找一处有险可守。进退自如地根据地。那么位居四州中心地带地梁山泊。当然是最理想地去处了。况且。在这一带可以凭险而居地也只有梁山泊一处。
听到前面几句话。大家哗然:“既然这梁山是唯一选择。咱还商量什么。就它了。”
卢俊义笑道:“这次召集大家过来。是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你们有谁对梁山作为根据地有好地意见。就尽管提出来。然后大家想办法解决。贯忠这个论断。我之前真还没有想过。如今想来。地确如此。在这河北山东等地。找一个进退自如地根据地非梁山不可。”
王进问道:“我们现处于太行山附近。为什么不去太行山呢?那里连绵大山。巍峨险峻。易守难攻。单单太行山地一条余脉瓦岗就成就了隋唐时一段英雄传说。我觉得那里很适合。”
王进不愧号称赛秦琼。看来他真是久慕秦琼在隋唐时地英雄事迹。也想像偶像一样成就一番伟业。
许贯忠面对王进这个问题,思考了一会,答道:“太行山虽说易守难攻,可称为天下少有可以辗转立足的根据地,但它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发展不起来,那里民生凋敝,物资匮乏,只有地理之险,并无地利之便,虽然能够防守得了,却很容易被敌人瓮中捉鳖,围而不打,活活困着饿死。而我们在梁山,有水利之便,即便被团团围困了,也可以自水中寻找良机。不过虽然太行山有那般问题,但作为一个辅助的根据地却完全够资格,我们可以在梁山搞一个根据地,然后在太行山搞一个,互为犄角,互相牵制官军的兵力。再讲下去就不是战术上的问题,而是战略上的问题,由员外大哥来讲解一下吧。”
由于还没有正式起事,像寨主主公之类的称呼还是不能用的,下面的人都要么称呼卢俊义为员外要不就称呼他为大哥。
卢俊义整理了一下思路,坚定了树立梁山作为根据地的想法,不单单是刚才许贯忠讲解的那些,更有自己从战略角度考虑的一些问题,很切合梁山作为根据地。
卢俊义缓缓地看着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各位兄弟,你们说,日后咱们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