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智慧-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老魏并不着急,六只海东青都被勃勃赶到老林子里去了,辽国人看不见,他们居住在这片温泉山区觉得很舒适,辽东的风雪到了这里就会化作蒙蒙细雨,整个山谷里的野兽很多,食物并不缺,再加上他们原先准备带给勃勃族人的盐巴,在这里生活并不算艰苦,甚至还会有一些野趣。

这片山谷原本是勃勃全族冬日里避难所,只要辽国皇帝开始春耐钵,妇孺们就会躲进这里过冬,族群里只剩下一些最强壮的勇士看守全族的牛羊,直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回到水泡子边上继续放牧,打猎。

这里是上天赐予族人的山谷,勃勃坚持这么说,每次狩猎,他只允许大家狩猎那些老弱病残的山羊,和麋鹿,绝对不允许伤害那些带着幼崽来这里过冬的猎物。听他说,这是女真一族的族规。

在山谷里打猎很简单,只要瞄准射击就好,弩箭在这里有着天然的无敌威力,那些麋鹿,山羊群即使看到同伴死了,也不会惊慌失措的逃跑,而是非常认命的继续啃食地上的苔藓和很少的一点青草。

日子是寂寞的,这是最大的敌人,勃勃说以前他们在山谷里会跳舞,敬神,成亲,年长的老人会教孩子们如何狩猎,妇人们会编制渔网,等辽人走了之后好去水泡子里捕鱼,还有一些不学好的少年男女会去钻山洞……

现在算上勃勃这里只有十三个男人,自然不会有那些花样繁多的活动,好在老赵是一个百事通,一辈子在四处的商道上奔波,见闻广博大家没事干的时候就会泡在温泉里听他讲述各地的见闻。

如果老赵讲累了,或者喝醉了,勃勃就会缠着老魏给他讲大将军作战的故事,尤其对大将军生擒交趾王的故事百听不厌。老魏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讲过多少遍了,以至于只要勃勃靠近他,别的家将就会很自然的散开,不论是谁把一个故事听了上百遍都会躲避的。

天空再也没有见过那只白玉王的影子,勃勃告诉老魏,海东青如果长时间不在天上飞,它就飞不起来了,落在地上的海东青很快就会长胖,最后像一只肥鹅一样再也休想飞起来。

老魏不知道勃勃说的是不是正确,但是这些天再也没有见过白玉王,这就给勃勃的话语作了最好的注脚。不但是老魏,老赵也衷心的希望那只白玉王最好能够胖的像一头猪再也飞不起来。

耶律洪基愤怒的看着站立在架子上的白玉王,他决定将白玉王生生的饿上十天,等白玉王身上的肥油消耗掉一部分之后再试验放飞,鹰就该搏击长空,只有鸭子才会在地上觅食。

秦国王迟迟不来,宋国的使节张士禹却先一步赶来了。

他是来参加辽国皇帝主持的“头鱼宴”和“头鹅宴”的,这是辽国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来的使节不只有宋国使节,还有西夏使节,高丽使节,以及北山九十六女真部落的首领。

所有的人都会为耶律洪基献上最珍贵的礼物,大宋每年的岁币和绸缎也会在这个时候交割。

耶律洪基皱着眉头看着张士禹献上来的礼单,问道:“今年岁币因何如此之少耶?”

张士禹躬身施礼道:“我朝官家得知陛下亲临,礼物自然是准备的非常丰盛,只可惜遇到了两位恶臣,他们生生的将礼物抢走了一半充作了自己的军费,可恨他们气焰嚣张,即便是我国官家也只能徒呼荷荷。”

耶律洪基怒道:“辽宋两国乃是姻亲之国,大宋皇帝麾下有这样的恶臣,真是让人愤怒,朕深知宋国兵将懦弱,不若由我大辽出兵擒此恶贼献与皇帝陛下,如此一来,宋辽两国之间的姻亲关系就会更进一步!你看如何?”

张士禹鼓掌称赞道:“陛下英明,如果能够将这两个恶臣铲除,我朝陛下感激不尽!”

耶律洪基坐回大位,瞅瞅四周的臣子和使节道:“此二人是谁?”

张士禹笑道:“一个是狄青,一个是云峥,如今这二人一个在河间府,一个在雁门关,整日里厉兵秣马准备四处劫掠,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怎能有此恶行,尤其是云峥,此人劫掠成性,纵兵抢劫已经是家常便饭,如今交趾国皇帝还羁留在东京,有家难回,有国难奔,就是赖云峥所赐,一个好好的国家转瞬间就成了烽烟四起的战乱之地,闻之断人肠。

有前车之鉴,我国官家已经劝解过无数次,要他们稍微心存怜悯之心莫要祸害邻国,可是这二人依旧死不悔改,真是可恶至极!”

耶律洪基座下的鬼奴将军出班启奏道:“陛下,既然南国皇帝不能统御自己的臣子,不若给臣兵马十万,定当为大宋扫平妖氛,还大宋一片朗朗晴空,至于狄青,云峥之流,剥皮萱草之后悬挂在南国皇帝的大殿中央,定能为后来者戒!”

张士禹长笑一声道:“去岁之时,西夏没藏讹庞相国也心存此念,我朝陛下无比的期待西夏相国能帮助我国,可惜啊,乱石坡一战,西夏名将张陟被云峥铸造成了蜡像运回京师,至今还摆在武成殿供我等瞻仰,兰山一战,没藏讹庞望风而逃几乎身陨啊,鬼奴将军,张某实在是不愿意在武成殿看到将军的蜡像!”

鬼奴大怒,却被辽国枢密院的副枢密使萧科拦住,就见萧科笑眯眯的道:“宋使者咄咄逼人是何道理?吾皇在上,定能给你一个交代!”

张士禹笑道:“无他,老夫临出使之时,云,狄两位将军说以后的岁币就这么多!”

第六百二十二章 送死的使者

在张士禹的言辞中,大宋皇帝陛下就是一个被夹在两大权臣之间的汉献帝,却抖抖索索的发布着这世上最狂妄的语言。

大辽皇帝乃是天之骄子,东土最大的国家的元首,一言可决一国生死,手下百万铁骑雄风赫赫,旌旗所指大地陆沉。猛然间听到张士禹的诛心之言,辽国文武百官无不出声怒喝!

高丽,西夏,以及北山诸部使者无不战战兢兢,唯有张士禹笑呵呵的酒到杯干,吃羊肉吃的酣畅淋漓,不断地出声称赞辽国的羊肉乃是天下至美的风味。

诺大的金帐里只有他的声音在回荡,即便是最受宠爱的萧观音,也屏住气息一言不发,只因为耶律洪基那张平静的脸。

“这么说宋国准备撕毁《澶渊之盟》了?既然如此,张士禹,带着你的礼物离开春耐钵吧,这是朕最后向宋国皇帝表示出的尊敬了。”

萧观音就在皇帝的身边,也只有她能看到皇帝的太阳穴在扑扑的跳动,他说的话不假,这确实是他能忍受的极限了,萧观音清楚的知道,只要张士禹再多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很可能会血染辽东。

张士禹放下手里的羊腿,用布巾子擦擦手,起身向耶律洪基施礼道:“张士禹谢过陛下不杀之恩,从我领到这个差事的时候,就知道不可能活着离开辽国,不瞒陛下,在我大宋东京,老夫已经办过丧事了,如今陛下能准许大宋使者活着离开大辽,实在是出乎张士禹预料之外。

遥想当年,自《澶渊之盟》订立之后,大宋与辽国至今五十年未闻战事了,边疆虽然有小摩擦,祥和却是辽宋之间的主流,《澶渊之盟》活人无数,不论是大辽,还是大宋,都受益匪浅。”

耶律洪基的脸色松弛下来,冷冷的问道:“既然如此,宋国因何要撕毁盟约,让战火重启?难道赵祯以为他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了可以面对大辽铁骑不成?”

张士禹向前两步悲愤的道:“不公平!”

耶律洪基见张士禹发怒,脸上反而浮起笑意,将身体依偎在一个丰满的歌伎怀里,尽量的让自己舒适,把玩着手里的金杯笑道:“不公平?狼吃羊的时候可曾说过公平?你觉得不公平,朕麾下的将军们也觉得不公平,一纸盟约就将朕虎狼般的将军们牢牢地束缚住了,给了宋国平安,在朕看来这已经是最大的公平了。”

张士禹不管不顾的道:“两国缔结盟约必须是公平的,不能以武力来界定……”

张士禹的话还没说完,耶律洪基就哈哈大笑,不但他大笑,辽国的文武百官也在大笑,连带着高丽,西夏,以及北山诸部也跟着大笑……

萧科大笑着从座位上起身,指着张士禹道:“老夫只听说过边疆是打出来的,从未听说过边疆是谈出来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大辽兵马所到之地,皆为我大辽国土,此事怎容商议?”

张士禹忽然笑道:“枢密使之言老夫听着耳熟,同样的话,我朝副枢密使云峥似乎也说过,他的原话是:‘真理只在八牛弩的射程之内,边疆只在将士的心间,将士的心有多大,那么,大宋的边疆就会有多大。’为了这句话,官家曾下令大将军闭门读书,不过依老夫看来,大将军比较愚钝,并没有读懂官家的一片善心。

所以啊,老夫非常的期待您能与云大将军商讨关于国土的事情!我想您和云大将军一定能够谈出一个满意的结果。顺便说一句,和云大将军商谈边疆这种事情的对手都不太好,一个留在理藩院整日里饮酒度日,一个成为蜡像摆在武成殿中。

呵呵,说起边疆事,老夫确实不如大将军多矣。”

耶律洪基似乎不生气了,挥挥手对张士禹道:“告诉云峥,将抢走的岁币送过来,告诉狄青,将抢走的岁币送过来,再告诉宋国皇帝,自明年起,岁币分成三份送,每份不得少于前年,这是朕给予宋国最后的恩赐。”

张士禹见耶律洪基已经下定了决心,只好告辞离开,很显然,辽国人不打算留下自己参加全鱼宴和全鹅宴。

被内侍遣送出金帐,张士禹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雪花落在脸上转瞬间就化成了水,回头看看金帐里的轻歌曼舞,摇摇头就回到了自己的帐篷。

一直在哭泣的副使见张士禹走了进来,连忙拉住他的袖子道:“辽国皇帝什么时候杀我们?”

张士禹看着这个年轻的宦官道:“死不了了,明日回大宋!”

宦官狂喜了片刻之后,神情又变了,盯着张士禹的眼睛问道:“你可曾将官家的意思说清楚?”

张士禹笑道:“你不是很害怕吗?怎么又想起问这件事了?我说不清楚的话,我们就能活,说清楚的话,我们就会死,你如何抉择?”

宦官郑彬呆立了很久之后才咬着牙道:“说清楚!”

张士禹笑着拍拍郑彬的肩膀道:“老夫本来最看不起阉人,你让老夫对宦官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放心吧,说清楚了,陛下以后只打算给辽国一半岁币的话,我已经带到了,从今往后,就要看云帅他们能不能抗住辽国的进攻了。”

郑彬艰难的咽下去一口口水,不知道怎么回答,自己这一趟几乎必死的差事,是义父邹同向陛下求过来的,想起义父在临别时说的那些话,郑彬就想哭,没想到在宫里面混一个差事这样难,按照义父的话说,宫里的差事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重要与否之分,只要是重要的差事,哪怕杀头都要去干,如果没有冒险的打算,就不该当初挨胯下那一刀。

张士禹也没有心情和一个宦官讨论国家大事,走这一遭,会不会送命他不管,反正皇命是要完成的,他只是想不通,一向懦弱的陛下,这一次因何会如此的强势!这样粗暴的和辽国皇帝谈解除岁币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打算要跟辽国开战了。

没人会相信狄青和云峥两人抢走了岁币,更不会有人认为皇帝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权,更不会有人相信大宋还会继续给辽国送岁币,送一半和不送没有任何的区别。

翻来覆去的一夜都没有休息好,等到天亮之后,萧科就出现在帐篷外面,邀请张士禹去外面走走,至于使节团其他的人,已经开始准备行囊离开辽东了。

萧科和张士禹走进了漫天的大雪中……

“张兄,宋国真的已经做好开战的准备了吗?你我俩国坚守了五十余年的平安,从这一刻起就要烟消云散了。”

张士禹笑道:“不一定,我们应该还有谈判的余地。”

萧科笑道:“不可能了,没有谈判的余地了,从你送来的岁币少了一半那一刻起,你我两国之间注定要靠战争来说话了,而且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两位皇帝的控制范围,最迟明年,战火将起,明道兄,你不如就留在辽国吧,陛下对你的胆识非常的欣赏。”

张士禹拱手道:“外臣多谢陛下赏识,只是张士禹食古不化,侍奉不了外国皇帝,即便是在东京吃糠咽菜,老夫也乐在其中。”

萧科见张士禹态度极为坚决,叹一口气道:“宋国皇帝向来喜欢揽功诿过,如果大宋和大辽的战事失利,你必然会被推出来成为众矢之的。”

张士禹笑道:“这就是臣子的作用啊,萧兄多虑了。”

说完话,就掸掸身上的积雪,见使节团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拱手向萧科告辞,萧科见事不能成,只好回到金帐里向耶律洪基回禀此事。

耶律洪基笑道:“本该如此才对啊,他如果答应,朕反而会看他不起,赵祯别的本事没有,收拢人心的本事还是有的,让大臣的吐沫星子飞到脸上这种事,朕这里是不允许的,在他那里却没有任何的问题,躲在皇宫里害怕见大臣这种事,朕做不到,朕如果做了,就是软弱可欺的表现,可是赵祯做了之后,百官反而更加的尊敬他,大辽缺少让这种人生存的土地。

就像外面的白雪,我们契丹人需要比宋人更多的耐心和毅力,才能渡过这个严酷的冬天……”

鬼奴将军跪地请命道:“这样的人对我大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不如让老奴派人在路上处决此人,一定不会留下什么首尾的。”

耶律洪基笑道:“朕如果需要杀人,现在下令乱刀砍死就足够了,何须耍阴谋诡计。”

萧科其实是同意鬼奴将军的做法的,他原本想私下里要求鬼奴将军去做这件事,辽东之地盗匪丛生,如果能把使节之死推到刻里钵头上就再好不过了,如今,愚蠢的鬼奴将军却明明白白的向皇帝请命,这样一来,自己和鬼奴将军就再也不能参与此事了,否则,就是对皇权的一种亵渎。

事不可为,只好半闭着眼睛站在一边当菩萨!

第六百二十三章 通关文书

老魏和勃勃藏在用雪堆积的小屋子里,透过一块薄薄的冰块看外面的大路,耶律洪基现在该去水泡子上捕鱼开全鱼宴了,他的大军也该向水泡子上转移,这是春耐钵的头等大事,容不得他赖在这里不动弹。

老魏很快就发现雪屋子的好处了,外面的风钻不进来,躲在里面竟然比外面暖和的多,穿着厚重的毛皮衣服动弹一阵子就会冒汗。

他和勃勃在地上铺了两块狼皮,坐在里面悠闲的看着外面。辽东的冬天,即便是晴日,只要起了风外面就会变成白雪的世界,风卷集着白雪送上半空把整个天空都弄得白茫茫的和下雪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更何况今日还下着小雪,只要离开十丈远,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老魏学着勃勃的样子将耳朵贴在狼皮上,据勃勃说在这种时候听地面的动静也比眼睛看的远。老魏不知不觉的睡着了,有勃勃这个孩子在他非常的放心。

勃勃忽然间跳起来使劲的推搡睡着的老魏,老魏一骨碌爬起来,顺势就把刀子抽出来了,眼睛都没睁开就问勃勃是不是敌人来了。

“有车队过来了,二十辆大车,骑兵不超过三十骑!”

听勃勃这么说,老魏立刻就拿拿掉那块薄冰,小心翼翼的往外看,外面依旧白雪茫茫,什么都看不见,也什么都听不见,只有呼啸而过的寒风。

老魏重新把那块冰用雪堆好,推推勃勃道:“外面什么都没有啊!”

勃勃学着老赵的样子皱眉道:“马上就来了,咱们要躲好,不能被他们发现。”

两个人靠在冰块后面睁大了眼睛朝外看,果然,不大工夫一队马车就从风雪中出现,为首的骑兵全身都沾满了雪花,兜帽掀开,脑袋露在外面,浓重的胡须上结满了冰溜子,即便如此,此人依旧左顾右盼的非常警惕。

老魏揉揉眼睛,小心的把雾蒙蒙的冰块拿开,竭力的分辨着为首的那个武将,他觉得这个人非常的面熟,可是不管他怎么想吗,都想不明白这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骑兵走过去之后,老魏依旧想不用通,就没有贸然上前,胡老三,以前也是武胜军中的悍将,在大破升龙城的时候,第一个冲进了皇宫,手里的斩马刀在一个时辰中就变成了锯子,身中三刀依旧悍勇无比,带着一队人生生的将交趾皇宫侍卫逼进了皇宫。

战后叙功九级,官至将虞侯,是少数几个脱离武胜军自奔前程的家伙,听说进了捧日军成了一位骨朵子直,直接效命于皇帝,留在京师吃香的喝辣的,怎么来到这里来了?

马车碾压着厚厚的冰雪艰难的前进,在雪地上留下两行深深地车辙,马车队忽然停了下来,从第四辆马车上下来两个人,走路的姿势怪异,而且边走边解裤子,看样子是要放水。

都是大男人,站在路边解决就好,这两个提着裤子的家伙却要避开人群,直直的向前面的那个雪包走了过来,勃勃紧张的不知怎么办才好,不明白这两个家伙怎么就能这么直接的找到自己的藏身之处。

直到这两个人蹲在雪堆后面放水的哗哗声传来,老魏脸上有了笑意,一探手,就把一个正在蹲着撒尿的家伙捂住口鼻拖进了雪包里,同一时间,勃勃也死死地制住了另外一个家伙也拖了进来,到了现在,这两个家伙就是自己和老魏的护身符,劫持人质这种事老魏早就教过他了。

郑彬万万没想到在自己撒尿的时候,会突然有一双大手捂着自己的嘴巴把自己拖进雪堆里,一瞬间关于野人的各种传说就从脑袋里钻了出来,吓得他魂飞天外。

辽东的野人会吃人,辽东的大母猴子会把男人掳走配种,可是,可是,我不是男人啊,所以当郑彬看到一张毛茸茸的脸出现在他的头顶上的时候,用尽全身力气指指自己还没有来得及遮盖的胯下……

“郑公公,我是文信侯府的家将老魏啊,您来家里的时候咱们还说过话!”

“……”

“郑公公,您先把裤子提上……”

“我杀了你!”

老魏尽量的将郑彬往外推,这家伙好像疯了,张牙舞爪的要抓自己的他的脸,他担心伤到这个很有前途的太监,就把胳膊伸的长长的,郑彬的胳膊短,只能用力的挠他的胳膊,不知道他心里有多么的愤怒,竟然把甲叶子挠的哗哗作响。

勃勃吃惊的看着郑彬光溜溜的胯下,因为在那里他什么都没看见,很想把自己的裤子解开瞅瞅,也不知道是自己长得不对,还是这家伙长得不对,当他的目光落在自己手里的那个小太监的胯下,顿时就觉得脑袋上似乎挨了一棒子,那个家伙的胯下也是光溜溜的,天啊,难道长得不对的人是自己?

心里担心,手上就松了,那个恐惧到了极点的小太监哀嚎一声就往外跑,只跑了一步,就被褪下去的裤子拌了一个跟头,趴在雪地上手脚并用的往车队方向爬。

这一嗓子立刻就惊动了正在守卫的胡老三,胡老三三两步就冲了过来,手里的斩马刀问都不问就向眼前这个白乎乎的人影就劈了下来。

“胡老三,你他娘的找死是不是?”老魏推开郑彬,转过脑袋朝胡老三喝骂。

胡老三生生的将斩马刀劈下来的方向调整了一下,这一刀彻底的将这座不大的雪屋子劈成了两半。

来人了,郑彬哀嚎一声就把裤子提了起来,裤子里灌满了冰雪,让他不由自主的再次惨叫了一声,还没站稳就扑到老魏的背上,张嘴撕咬……

张士禹听老魏说完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后,瞅着勃勃嘿嘿笑道:“确实是兵家利器,海东青乃是洪荒异种,本就富有灵性,如果能够稍加训练,确实能让我们的大军做到先发制人,既然如此重要,你速速去召集人手,找到那六只海东青,老夫手里有通关文书,你们速速骑马离开辽国,这时节,大海封冻,军机之事刻不容缓,走陆路,要比走海路快的多,老夫以为你们离开辽国之后,就迅速的赶去雁门关,将这些海东青交到云帅的手里,告诉云帅,宋辽之战迫在眉睫,要他早日做好准备才好。”

老魏朝张士禹拱拱手道:“我等拿着通关文书走了,您和郑内侍怎么办?”

面朝车厢背对老魏等人的郑彬冷冷的道:“我们有这张脸就足够了,来的路上已经被人家验过无数遍了,你最好日夜不停地赶路,一旦被辽人发现,我们就死定了。”

张士禹笑道:“莫要理睬我们,能把海东青送到雁门关,就是大功一件,快去吧!”说着话就从怀里掏出通关文书递给了老魏。

有郑彬和胡老三两人作证,张士禹并没有过多的盘问老魏的来历,既然此人是云府的家将,就没有什么信不过的。

老魏拖着犹自怔怔的瞅着另外一个小太监的胯下的勃勃离开了车队,目送张士禹一行离开这里,两个人才快速的向温泉山谷狂奔,风从后面吹来,还能听见郑彬伤痛的哭声。

“那两个人和我们长得不一样!”勃勃一边跑一边不忘记问老魏。

“那里不一样了,都是两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也没见他们多长出来俩耳朵!”老魏心情非常好,只要有了通关文书,自己这一行人就能穿过辽国国内,从辽东直接去雁门关,至少能少走一半的路。

“他们没有多出来东西,而是少了,我们都有的东西他们没有,难道说这是他们年纪幼小的缘故?我记得我小时候那东西一直都是在的。”

勃勃一把拉住老魏,对他来说这是大事,一定要问清楚。

老魏愣了一下,猛地爆发出一阵狂笑,等笑够了这才咳嗽几声对勃勃道:“小子,你,我,都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那两个家伙不是,为了吃饭把自己的家伙给割掉了,放心吧,有小鸡的男人才是男人,他们是宦官啊,都是可怜人,以后不准盯着人家哪里看,会给自己招祸的。”

勃勃半信半疑的继续跟着老魏往回跑,在崎岖的迷乱的山林里,自己的两条腿比战马的四条腿都管用。

老赵拿到通关文书之后,再三确认了文书的真伪,然后就痛下决心,除了干粮和马粮之外,抛弃了藏起来的所有物资,一十三人一人双马,一马骑乘,一马背负干粮和马粮,趁着白毛风还没有停下来,快速的出了山,沿着依稀可辨的大路,向西奔驰而去。

勃勃将头全部包在帽子里,嘴里含着一个骨哨,死命的吹,不多时,天空传来阵阵的鹰唳,众人这才放心的纵马狂奔,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离辽国皇帝越远,则越是安全。

耶律洪基正在批阅奏章,忽然听到金帐角落里传来一阵呼扇翅膀的动静,瞅瞅虚弱不堪,却又非常焦躁的白玉王皱皱眉头,他觉得自己似乎有些玩物丧志了,白玉王虽然神骏,却也不是自己的必需品,就挥挥手,示意内侍将白玉王弄走,至于白玉王会有怎样的命运他并不关心,既然是自己不要的东西,那么别人也就不能用……

第六百二十四章 猛士的烦恼

苏轼认为自己现在就是一匹马,不,或许说自己是一头牛来的更加确切,自从跟着云大踏出东京城封丘门的那一刻就后悔了,想要反悔,但是在老爹刀子一样的目光下,只能乖乖地骑在马上跟着大队向雁门关狂奔……

一路上说不出的心酸,骑在马上跑了大半天,想吃口腊肉偷偷塞给自己的槽子糕都被笑林一鞭子给抽掉了,不吃就不吃,那家伙还用鞭子把槽子糕卷起来塞马嘴里。

以前也不是没吃过苦,可是回到家里就会有仆役丫鬟将自己照顾的无微不至,即便是去云家,也和自己家里差不多,该使唤丫鬟的时候,那些小姑娘都会跑的飞快。

如今就不同了,放眼望去全是光脊梁的贼配军为了一口吃的玩命的往城头垒石头,兴化军被姜哲带去了宁武关,光化军被郎坦带去了偏关,吴杰,孙大志的军队被留在了雁门关,只有这些贼配军全部被云大塞给了自己,贼配军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玩命的加固城防工事。

苏轼记得自己是参军来着,只需要负责粮秣的发放和军中银钱的往来,了不起还要起草一些文书,这就该是参军的全部职责了。

为什么自己在干好参军职责之后,还要和这些臭气熏天,满身虱子的家伙混在一起?

如果不是因为这座天下雄关的风景实在是美丽,苏轼认为自己早就当逃兵了。一想到东京城里美娇娘的轻歌曼舞,他的心就如同火焰般滚烫,灯红酒绿中无数优美的文字从自己的嘴里喷薄而出才是自己想要过的日子,哪怕和柳永一般做一个风月班头也不算差。

反正老家还有大哥守着家业,东京城还有弟弟苏辙可以顶门立户,父亲给家里挣下了万贯家财,没必要把自己弄得苦兮兮的四处为稻粱谋。一介闲散人,兴致来了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兴致就在青楼勾栏之中厮混也不枉走一遭人间。

苏轼站在山顶习惯性的极目远望,雁门关外就是大片的旱原,就在旱原的尽头,长满了柳树,这是高继宣在任上干的唯一的一件事,还偏偏是一件蠢事,他害怕旱原的广袤,就在旱原的边上广植柳树,据说这样可以防止辽人骑兵南下……

苏轼前些天安派人去砍柳树的时候亲自看过,那里也没有大的土堆,多少凸起一点的地方,拥挤着密密麻麻的坟头,长满碱草与黄蒿,风从碱草间掠过,发出呜呜的声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大概是缺少水源的缘故吧,这里几乎看不到飞鸟。仰头看天,宽的没边,空空荡荡,仿佛有一种缺憾,一种迷失,一种愿望难以诉求的情绪悄然从心底升起。

苏轼很想写首诗来纪念一下自己的雁门关一行,临到出口,却又放弃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尽了雄关的豪迈气势,让自己居然无法张嘴,难怪李白到黄鹤楼的时候会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如今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境况。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草草的吟诵了一遍李贺的诗词就当是向先贤致敬,苏轼立刻就装出一副忙碌的样子不停地在纸上指指点点,也不管那些军卒是不是能听的懂,他只管讲自己的话,因为云大带着一大群将校上来了。

“大帅,这里就是雁门关北口,俗称白草口,是雁门十八隘之一。一隘两堡,南为太和堡,北为常胜堡,中隔连绵山脉。春秋战国时,白草口即为南北要冲,沿雁门关道过往商旅不断。设3道隘墙,6座隘门,6座堡台,全部为青石砌成,乃是真正的易守难攻之地,只要防守得当此地万万没有陷落的危险,辽人视雁门关为险阻,轻易不碰雁门关,所以才有高继宣固守十五年而不陷落的奇迹。”

李东楚跟在云峥的身后,指着眼前的北口侃侃而谈,很有些意气风发的样子,他去太原来回不过用了二十余天,走的时候轻车简从,回来的时候却带着一大家子来了,看样子准备把家安在雁门关了。

“雁门关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