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可汗-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心绪顿时有点复杂起来,虽说她的父亲姚崇获罪不应该算到薛崇训头上,薛崇训不带兵来打也有别人来。可是她一想到父亲即将被处死,而薛崇训又是父亲曾经的敌人,心里总不是个滋味,仇人倒是算不上。
不过姚宛很快就想通,现在自己已经沦为奴婢了,还别扭这个作甚?
第六十三章 雨点
薛崇训让薛六去签买卖契约,自己带着姚府女眷十八人径直从刑部出来了。只能买女眷,男丁不能留在京师要被流放到岭南充军。至于买的这些女人拿来干嘛,他自己也不知道,多半是没什么用处,家里又不缺丫鬟奴婢。
不过当他从车厢里观察那些人的表情时,发现多半带着幸庆和感激的表情,心里倒是十分好受。算是做好事帮助别人罢,无论是何居心,总是好事。
他伸手到怀里摸了摸,掏出一本册子来,舔湿毛笔写道:善意能带来快乐。这册子是最近才带在身上的,上面记的都是有关户部钱行的一些细则笔录,有时候突然能得到改善经营办法的灵感,也有幕僚零星进言的他认为有道理的内容。
坐在对面的白七妹见他写写画画便问道:“你在写什么?”
一旁还坐着一言不发的三娘,两个一起长大的人,如今又走到一块儿了。
薛崇训摇摇头道:“想起了一个叫蒙小雨的歌妓来了。”
白七妹无趣地哦了一声不再说话。她从陇右跟着薛崇训回到京师,就住在王府上,有时和三娘在一起,有时跟着薛崇训出门办事,多数时候是在长安闲逛,倒也自由自在。
过得一会她又指着外面的姚宛道:“那个小娘是姚丞相之女,在东都那边名气可大,江湖上的人都经常说她。薛郎倒是厉害,不费吹灰之力就弄到手了,这下你可又有艳福啦。”
薛崇训从车帘一角往外看了一下道:“一般而已。”
“洗洗就好了。”白七妹掩嘴笑道,“名门闺秀呢,今晚你不想尝尝?”
薛崇训兴致不是很高:“以后再说,你啥时候给我尝尝?”
“看你的表现咯。”白七妹咯咯笑着,一把挽住三娘的胳膊,“要不咱们俩姐妹一块儿侍候薛郎?”
三娘顿时愕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急忙把她的手甩开。
“三皮啊,有意思。”薛崇训看了冷着脸的三娘一眼,忙又说道,“不过你还是别拿三娘玩笑,她不喜欢。”
白七妹却不管三娘不高兴,依然一副笑脸,“她嘴上不喜欢,心里怕是早就盼着了……是不是呀三娘,你要是对薛郎没意思,跟人这么久了?”
“你去死!”三娘愤怒地骂了一声,和白七妹脆生生的声音比起来,她的嗓音显得有些沙哑低沉。
几个人正说笑,忽然听得头上一阵沙沙的声音,天上打起雨点来了,白七妹娇呼道:“下雨了呢。”
薛崇训忙敲敲车厢喊道:“庞二,停车。”
推开门时,只见一旁的骑兵侍卫一动不动地站在街上,下点雨对飞虎团的武夫来说不过是小事。不过那些刚从牢房里出来跟着队伍步行的女人们就没那么强悍了,一个个缩着脑袋抱着肩膀,冻得簌簌发抖。
薛崇训左右看了看,指着一旁的酒肆道:“薛六你带几个人,把她们引到屋里避避雨,咱们回去之后派马车来接。”
管家薛六忙躬身道:“是,郎君。”
那些女眷们纷纷道谢,多少有些感动,新的主人待人还不错,能替别人着想呢。一般权贵家的人,谁有空管普通奴婢的死活?
薛崇训挥了挥手正欲返身上车时,见姚宛微微地向自己作了一礼,他便点点头,打量了几眼。
她身上还穿着薛崇训的青色宽大葛袍,囚衣乱发也未来得及收拾,不过薛崇训看女人却不是看打扮,从姚宛的纤直脖颈和脸部线条上看,心道此女确是有几分姿色。眉宇口鼻之间还带着稚气,估计和李妍儿差不多年纪,不过发育得比李妍儿好多了,身段很高挑,比一旁那些薛家的男奴仆还高一点。
不过薛崇训也没特别注意,有姿色的女人多了去,光看外表也不过如此。他上车之后下令继续前行,回府去了。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他操心去管了,家里有孙氏和薛六都会安排,总是能把新买的人安置妥当。这时候已快到酉时,外府和亲王国那边的人也快到下值回家的时间,而且天又下起了雨,薛崇训便不打算再见幕僚,径直向内府走去,今日便早点休息,明日一早还得去大明宫参加宴会呢。
走到卧房南边那条长廊上时,他不禁慢下了脚步,因为天下的雨。
晴天、阴天、下雪、下雨,薛崇训最喜欢的是雨天。他也说不清缘故,大概是雨天就像从天到地的洗礼一般,能让环境更加清洁罢?雨天还可以借口躲在屋子里,如果旁边还有顺眼的人在一起,就更好了,能得到休息。正如有人说追求安定是一种软弱,薛崇训觉得自己确实有软弱的一面。
但有时候争强好胜的心态、愤怒的情绪膨胀、受人敬畏的虚荣等等缘故,他最在意的还是要让自己牛逼,所以不愿意表露软弱无能。
……不过这雨幕,真的很好。
长廊檐下一串串的水线滴落下来,溅起水花;潮湿干净的空气;朦朦胧胧的远景在雨幕之中;沙沙的、叮咚的雨声,不同于人群的嘈杂,雨声很轻很安静,也不同于寂静的晴天无声之中让人感到十分寂寞。
他慢吞吞地进了自己的起居室,当值的是裴娘,见他只穿了里衬急忙去找了一件大衣过来。
过得一会,孙氏也来了,怀里抱着一件紫色的衣服。薛崇训便起身执礼,问道:“给我做的新衣?”
孙氏把衣服递给裴娘道:“给薛郎换上试试合不合身。几天前才完工,刚洗净晾干。明天逢十,听说宫里有大宴,你正好穿新衣服去。去宫里头赴宴的不仅有王公大臣,还有外邦使节,薛郎要打扮得像样一点哦。”孙氏一边说一边露出笑意来。
薛崇训随口道:“又不是第一回参加这种场合。”不过见孙氏情绪好,他也就顺从地让裴娘服侍自己换衣服试装。
这时他发现书案上有一把纸包着刀锋的横刀,便“咦”了一声,走过去拿了起来扯开草纸一看,原来是一把新刀。
“我那把佩刀旧了正想换呢,谁送进来的?”
裴娘道:“送来的人说是内厂管事宇文公吩咐的,是他们最近招了些工匠新锻造的兵器。”
薛崇训抬起手来,把刀锋横在眼前瞄了一眼,忽然发现刀身有点特别,原来有血槽!
这时一旁的孙氏道:“在屋子里摆弄那东西作甚,怪吓人。”
“血槽啊……”薛崇训自言自语道,忽然想起去年好像在宇文孝面前提过这事,当时还画了张草图。后来事儿多,他就早把这茬给忘了,没想到宇文孝还记得,居然按照图纸做出实物来了。
薛崇训不禁说道:“宇文孝这个人不错,可堪使用,不错。”
孙氏道:“不就是送了一把新刀么?”
薛崇训用手摸了摸刀身上的血槽,笑而不语,然后把佩刀刀鞘里的旧刀拔了出来丢到案上,把新刀放了进去。刀鞘还不想换,因为上面镶着金片和宝石。
孙氏送完了衣服磨磨蹭蹭的还不想走的样子,极力找些琐事说,偏偏薛崇训对那些家务琐事毫无兴趣,只能“嗯”“啊”地应付几句。这时候他才想起来,像送衣服这种事为什么要岳母大人亲自来办?她无非就是想见见面而已,想到这里薛崇训不动声色地看了她的脸一眼,也没多说。
过了一会儿,孙氏再没有其他事说了,薛崇训也没多话,她只得起身道:“那我先回去了。”
不料这时薛崇训用很随意的语气道:“一块儿吃晚饭吧。”
“嗯……也好。”孙氏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变换,但是薛崇训分明感觉到了她的喜悦。
……
和往常一般的作息,薛崇训早上醒来,躺着缓了一会,便掀开被子坐了起来,隐约看到幔帐外面有个人影,应该是裴娘,便问道:“雨停了没有?”
外头沉默了片刻,一个声音轻轻道:“已经停了,起了点雾。”
“哦……”薛崇训心下一丝失落,口上却道,“天晴也好,今天要去大明宫,省得带伞了……你不是裴娘?”
早上刚起脑子有点懵,这时薛崇训才意识到答话的人是个陌生的声音,便一把撩开幔帐看看。
他一看倒有些惊讶,一个高挑的美少女正站在面前,长长的襦裙婀娜的身段、丰腴的胸、美丽的脸蛋、如云的发鬓,她低头垂目,一脸的羞涩与局促。
“你是?”
女子低头轻声道:“我是姚宛,郎君还记得么?”
“记得,不过你换了衣服倒是没认出来。”薛崇训笑道。
姚宛道:“薛郎的……葛衣我昨晚洗了,晾干再送进来。”
“什么葛衣?”薛崇训随口问道。
“昨天在刑部大牢,我的衣袖破了,薛郎……”姚宛的脸上泛红。
“哦,想起来了。”薛崇训点点头,“你怎么在我的房里?”
姚宛道:“是管家安排我的,让我一早就来服侍郎君。”
薛崇训心道:多半是自己那件衣服的缘故,穿的衣服到了一个女子身上,管家薛六应该怎么安排这个女子,自然心领意会。
第六十四章 国宴
一大早起来薛崇训的左眼皮直跳,隐约记得按迷信的说法眼皮跳是什么灾祸的预兆,不过他是不太信这种玩意的。
看了一眼旁边服侍自己的姚宛,他冒出一个想法:该不是这女孩儿想不通,不觉得我对她有恩,反而觉得是我害死了她爹,让她们家家破人亡,要报复我吧?
这个想法只是闪过心头,大抵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太不可能了,不过是自己一时的胡思乱想而已。
一旁的姚宛还是个新手,不怎么会服侍人,傻站在那不知该干嘛。她以前是名门闺秀,宰相的独女,加上姚家祖上也是宦官之家三代以上的士族阶层,她会做什么家务就奇怪了。于是薛崇训也就不计较,一边自己穿衣一边说道:“你出去打盆水进来,我要洗漱。”
姚宛应了走出起居室,同样是摸不着门路,这地方她本来就不熟,更没干过这种事。正巧这时一个小巧漂亮的小娘出现在门口,善意地打招呼:“你是新来的姐姐么?”
姚宛见她生得乖巧,瓜子脸皮肤白净看着面善,便和气地点点头道:“我叫姚宛。”
裴娘笑眯眯地说道:“姐姐叫我裴娘就好了……旁边屋子里的炉子上有热水,昨晚是起来加的炭呢,以后该姐姐当值要记得添炭哦,不然郎君要喝茶的时候再现烧水就来不及了。他没说要打热水洗漱吧,那在水缸里舀一盆凉水进去就行,还有泡在水里的枝条也要……”裴娘叽叽喳喳地说了一大通。
姚宛不住点头,说道:“天儿还挺冷的,打凉水?”
裴娘道:“郎君喜欢用凉水,你信我的,放心不会挨骂。”
姚宛听罢便走进一旁的杂屋里,果然见着有个红彤彤的炉子,里面还有水钢、柴火、木炭等物。她左右看了看找到了铜盆和木瓢,当她伸出细滑的手时,看见自己那只从未做过粗活的白手,心里就是一酸。
堂堂姚氏千金,竟然要做这种事,一种耻辱感涌上她的心头。这时候可没有劳动光荣一说,圣人们都教育子弟不要干活。
她百感交集,情知做男主人的近侍可不只是端茶送水那么简单,有时候还得侍寝,侍候别人宽衣解带甚至内衣都要帮人洗,以前她父亲的丫鬟们要做些什么事她自然有所目睹。只是当时她没注意她们,不料而今轮到自己了。
虽然对薛崇训并不反感,但作为奴婢侍寝和配偶完全是两码事,陪人睡了吧见着男人的老婆还得陪着小心低声下气,毫无尊严,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又想到自己的父亲就要问斩了,自己却在此做如此低三下四的事苟且偷生,姚宛真想一头撞死算了。
当初洛阳事败的消息传回家时,父亲的妻妾们就像上吊自尽以免受辱,姚宛自己也想过,但当时没人逼她们自尽,最终还是没人有勇气那么做,依然不堪地活着。女人比男人更没勇气,就算好日子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挑剔,一旦落魄了,那种狼狈不堪的日子还不是要过下去。
一开始没能寻死,她现在自然也做不到。怔了片刻,想起方才那漂亮的小丫头一副娴熟的样子,还笑眯眯的很愉快,心道:别人都做得下的事,为什么我做不了?
她一赌气,便拿起木瓢干起活来。她那手指写字弹琴的时候十分灵巧,做起活来却笨手笨脚,不过是干这么点简单的家务事,就把袖子和裙脚都打得浸湿,湿漉漉的贴在皮肤上冻得她簌簌发抖,眼泪都气出来了。
好不容易弄了盆水进屋去,见薛崇训已经穿好了衣服发髻也梳好了,一身崭新的紫色大团花绫罗显得神采奕奕。
铜盆被放在书案上,薛崇训愣了愣也没说什么,拿了瓷盅就去舀水刷牙。薛崇训默默地忙着洗漱,而姚宛又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呆站在那里。
薛崇训刷了牙洗了脸,便取床头放得整整齐齐的饰物往身上戴,金鱼袋、玉佩、小刀、砾石等等。他头也不回地说:“一会把衣服换了,别染了风寒。”
姚宛捏了一把湿衣袖,听得这句话心下微微一暖。
薛崇训又道:“早饭既然没有拿来,我便一会在上朝的路上买点。一会拿来厨房里给我做的早饭,你和裴娘一块儿吃吧,够你们俩人的食量,别浪费了。”
他说罢便戴上帽子匆匆出门去了。
东边泛白刚亮,天空很干净,一会肯定能看见太阳。此时空气没有污染,不是下雨下雪,多半是晴天。有时候有乌云阴天,但是那种长期灰蒙蒙的阴霾天气在这时候却是比较少见。
特别是昨天刚下过雨,天地之间就像被洗涤过一样,给人十分清新的感受。就算院子里有点薄雾笼罩,也不影响空中的明净。
薛崇训的眼皮还在跳,揉它也不顶事,大清早的一点小问题就让他心里不怎么痛快,就算他不是个迷信的人。
走到内府洞门口时,只见孙氏和李妍儿带着一干奴婢正站在那里,见着薛崇训过来便纷纷弯腰执礼,说道:“郎君操持国事勿要太过烦劳,早些归来。”
以前没这样的繁文缛节,孙氏掌内权之后才捣鼓出来的。薛崇训心道:去麟德殿吃喝看美女跳舞,操持个屁的国事。
不过面上自然不能这么说,旁边还有不少奴婢,主人的威严还是要多少保持些的,他便道:“回去吧,晚饭前我能回来。”
外面的吉祥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喊道:“郎君出门啦,去叫庞二把车赶到大门,让亲王国那边的侍卫出发。”
早上大家都很努力地做着自己的本分,一大群围绕着薛崇训转,他是头,保持薛府在朝里乃至整个唐帝国中的地位和权利,然后薛府的一大群人的或大或小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虽然这些人和薛崇训大多没有血缘关系,却是一个整体,反倒他那些兄弟妹子都有自己的家室,联系得没这么紧密。
薛崇训在前呼后拥下来到了大明宫,大多家奴侍卫们自然不能进宫,他有特权可以坐车进去,左右便有几个人,庞二、吉祥、三娘。
先是在含元殿朝贺,然后去麟德殿吃国宴欣赏歌舞,当权者平常的日子就是这么潇洒欢乐。
从含元殿去麟德殿时,薛崇训也没坐车,和宰相们一块儿,可以在一起聊聊天,交情便是在这样那样的场合培养起来的,经常相处才行。大伙天南地北地谈,只要不是敏感问题,私下都可以肆无忌惮地说,有说朝廷公事的,也有说生活上的乐子的,甚至有关同僚小妾的事儿都可以言语调笑。
兼着礼部尚书的窦怀贞说了日本新一批遣唐使到达长安的事儿,兵部张说提起哪里的少数民族犯边之类的,相互交换信息,一个圈子的都能对最新的时局有所了解。
说起日本遣唐使,这些年陆续都有来,薛崇训猜测日本此时应该已经制定了全面学习大唐的国策,历史某些方面仍旧没有改变,这个世界以后的历史,日本文化也许同样会带着唐朝文明的大量痕迹罢。
特别是高宗时期唐日之间的白江口之战,唐军以孤城之兵完败数倍于己的日本军主力,一战打得日本举国之兵几乎全军覆没,而对于唐朝却只是一场区域战役。日本意识到了与唐朝之间巨大差距,崇拜之情毫不掩饰,长期不间断地派出大批遣唐使全面学习大唐,从建筑到服侍、从诗歌到礼仪,只要唐朝的就是最好的,就连平安京的名字都防唐朝都城长安,皇城的格局就完全是小一号的大明宫。
对于日本的崇拜和学习,唐廷自然是“礼遇之”,根本不记恨以前发生过冲突;别说长期亲唐的日本国,就是宿敌吐蕃在长安的使者,唐廷对他们都不错。中国人一向虚荣好面子,有人喊自己老大,从来都很高兴,向唐朝称臣说几句好听的比给予实质利益还要管用。薛崇训觉得这种面子意思不大,不过对于遣唐使的看法还是乐观的,这种文化辐射对提高汉文化影响力很有作用。
众人一边聊着话一边向北走,一切都和平常的情形没有什么两样。
整个朝廷局势虽然不很稳靠,但这段时间无疑是很平静的,平静得就如天上一尘不染的蓝天白云。这样的天空在唐朝很平常,非常干净非常美丽。
大伙都习惯这样的好环境,薛崇训倒是常常喜欢抬头看天,不知者以为他故弄玄虚,其实他不过是觉得蓝天白云很好看罢了。
进了麟德殿前殿,大伙先站了一会,等皇帝李守礼带着皇后嫔妃坐上了宝座,下面的所有人便跪倒高呼“万寿无疆”,喊完就可以入座了。在台子下面早已摆好了宴席,宫女们端着美酒佳肴鱼贯进来,丝竹之声也随即响起,一片歌舞升平太平盛世。
第六十五章 上席
薛崇训本来以为又是胡舞,不料今天宫妓们换了花样。位置挨着的窦怀贞一副很内行的样子解释道:“月宫羽衣舞,新排的,只有大明宫里的最好。”
只见台上的舞姬们身形轻盈,长袖飞舞,一个个生得也是不染风尘似的,确是有几分仙气。薛崇训也颇有兴致地欣赏起来,相比胡舞,他更喜欢这种长袖柔美的汉家舞蹈,更有韵味更有内涵,会通过舞姿表达一些意境。就如眼前的月宫羽衣舞,就能联想到仙宫里那些女神仙们;而胡舞总是欢快地扭来扭去抖来抖去就像发了羊癫疯,更郁闷的是喜欢快速转圈圈,看得人头昏,觉得要晕车晕船了一样。个人喜好罢了,长安宫廷其实更喜欢西域那边的新鲜玩意。
不过大殿里的气氛很影响这舞蹈的仙气,杯盏交错中,说笑的、喧哗的,什么都有,整个一热闹场面堪比东市集市。更有那些奇装异服的外邦使者,兴奋得哈哈大笑指手画脚,把仙舞弄得像盘丝洞里的妖精跳舞一般气氛。
无论是仙女也罢妖精也罢,台子上的舞姬们确实很有姿色,特别跳舞的时候把女人美好的姿势都展现了出来,薛崇训也是看得兴致勃勃。
紫色和暗金基调的大殿,土夯板筑的墙壁,各种古色古香的室内装饰,华丽贵气却不轻浮,台上的舞姬同样如此,虽然穿得比较露,看得大伙荷尔蒙高升,可她们的舞姿美丽却不下作,加上唐朝宫廷本就时兴半露胸的开放衣着,自然就不会给人轻浮之感。其实女子在表演舞蹈的时候特别美丽,能把魅力展现出来,一个稍有姿色的女子平常或许看起来很普通,一站在台上婀娜放姿就能惹得人心生爱怜,怪不得李守礼喜欢在歌舞宴会上挑选女人了。
此时汾哥肯定在色眯眯地打量那些女子,大伙不用猜都能知道,只是离得太远看不甚清楚而已。麟德殿主殿的格局很适合宴会,北高南低,上头有个带雕栏的木台子给舞姬们表演的,皇帝的宝座在上面离得近更便于观赏,而大臣们坐的位置在台子下面。
酒过三巡,众人的兴致更高了,这时只见一个吐蕃人离席摇摇晃晃地走上了台子,在那些歌妓面前扭来扭去,调戏其宫妓来。
顿时大臣们哄堂大笑,自然是嘲笑他出丑。这种场合虽然也有礼节,但明显比庙堂上放松得多,何况出丑的是外邦人,自然就没有御史义正词严地出来斥责,多影响气氛的事儿。
皇帝倒是可以骂几句,但李守礼那家伙也是个昏君,大抵不会呵斥那吐蕃人的,还觉得好玩在龙椅上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因为那吐蕃人长得太胖,扭屁股的姿势实在太滑稽了。
终于另一个没喝醉的吐蕃使节站了出来,鞠躬道:“陛下,唃厮啰刚到大唐未见识过宫廷歌舞,酒醉后不知礼仪,请陛下恕罪。”
李守礼哈哈笑道:“我看他跳得挺好啊。”
大殿上哄然,有的大笑有的摇头叹息不一而表。
那说话的吐蕃人走上台阶,把高兴忘形的同伴拉了下去,大伙也没有计较。月宫羽衣舞也跳完了,一批歌妓退下,换另一般花样。
不料这时下面又吵起来,有个人还站了起来指着人破口大骂。李守礼忙问:“吵什么吵,咋回事?”
站起身的那个气势汹汹的人转过身,抱拳躬身道:“陛下,新罗(韩)人猥鄙不堪,竟然坐在日本使者上席,叫他坐下面去他却不肯,岂有此理。”
一旁有个面相不甚对称的人摸了摸自己的脸,估计也有点自卑,但嘴上依然强硬,用十分艰涩的汉语道:“你们比猴子还矮!”
那日本人站直了身体怒目而视,表示自己身高并不矮,任何地方也有高个子不是。他怒视之后又斥道:“话都说不利索的人,竟然派到大唐做使节,笑煞人也。”
这时大家才注意到这个外国人的汉语说得十分流畅,还是正宗的长安腔,要是在外面他号称自己是长安人估计也不会被人们怀疑。
新罗人道:“请陛下作主,我们新罗人一向就位于日本人上席,今日他们无端挑衅是何居心?”
日本使者道:“官有上下之别,国有大小教化之分,新罗又土又穷,凭何位于上席?”
李守礼道:“别争了,你们赌一把谁赢了谁坐上席。”
有大臣进言站出来进言道:“陛下,事关邦交,不能用雕虫小技分高下。”
李守礼不甚耐烦地说:“那你给他们断,谁该坐什么位置。”
大臣愕然,执礼道:“微臣不敢。”
“那就让他们自个比……掰手腕罢,来人,抬张案上来,大伙都敲着,愿赌服输。”
众人面面相觑,进言的大臣只能摇头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日本和新罗的两个使者也是一脸意外,但皇帝的话就是圣旨,连他们的国王都不能公然表示违抗,更别说他们了。金口玉言一出,俩人只得当众玩一把扳手腕。
一张燕尾几案被搬上了台子,宦官们又在两边各放了一张蒲团,俩使者便面对着跪坐在一起。
下面不少人趁机起哄,多半是那些别国的使节,乐得看热闹,唐朝这边贵族大臣起哄得倒是比较少,多半觉得这样瞎折腾有点丢脸。大殿闹哄哄一团,简直是斯文扫地。
忽然李守礼发出一个声音“朕……”然后就听见一声女人的尖叫。
大伙离皇位太远,还没看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纷纷侧目张望。倒是在台子上准备扳手腕的使臣看得清楚些,那个日本人道:“陛下吐血了,好像是中毒!”
大殿上顿时哗然,许多人都站了起来,薛崇训听罢也是一惊,脸色骤变。宦官们急忙往上面跑,其中有人喊道:“快传御医!”
这时听得一个女人的声音怒道:“高皇后在陛下的酒里下了毒,来人,把她抓起来。”
第六十六章 驾崩
皇帝四仰八叉地在宝座上,头上的冕疏也掉了,一嘴都是他自己吐出来的血狼藉不堪。大殿里更是混乱,有的在大呼御医,有的惊慌奔走,还有人在争吵,乱作一团,许多大臣都站了起来,几个宰相跑到台子上跪在宝座前面看皇帝的情形。
其间还有王贵妃的哭骂,只见她满脸泪水,双臂颤抖,看样子又是伤心又是害怕,“前天陛下提起欲废皇后,只是一句话竟然遭此大祸,最毒妇人心,她真是下得起手……”
一身青色打底礼服的高氏打扮得很老气,但是她那还带着稚气的脸上惊慌失措,已是镇定不下来了,毕竟太年轻没有经历过多少风浪。她的一张脸纸白,正在那里争辩。
“晋王……晋王在哪里?”高氏喊了一声。
薛崇训忙走上台阶抱拳道:“微臣在。”
王贵妃一瞧立刻骂道:“这两个人内外勾结谋害今上!”
左相陆象先道:“贵妇勿急,先救治陛下,以后再理论此事。御医来了么?”
“来了,来了,赶紧过去救陛下。”
周围一片忙乱,薛崇训也是突然遇到这么个事儿他一点准备都没有,他挺纳闷:谁给皇帝下毒?有机会的只有皇帝身边那几个人临时下药,其他人都不可能有机会的。王贵妃?高皇后?还是谁?
现在这局势,无论哪边害死皇帝都没有什么好处。高皇后更不可能,如果她要干这种大事肯定要先和自己这个重要的盟友合谋,才能得到宫廷内外大股势力的支持;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她干这种冒险的事不是脑残么?
蠢人从来不缺,但薛崇训不认为高皇后是那样的蠢人。王贵妃?她搞死皇帝干甚,有什么好处?
王贵妃一口话便咬定是高皇后干的坏事,高皇后自己慌忙地辩驳,但见面前的薛崇训一言不发,她便颤声道:“晋王说句话啊。”
王贵妃冷冷道:“大家都看见了,这俩人狼狈为奸,现在连遮掩都省了。”
说起了晋王薛崇训,周围的大臣们自然保持沉默,没人说他的不是;自然也没有人无聊得和一个妇人在这种关头争辩。
就在这时,薛崇训总算开口了,他抬起头问道:“太子何在?”
李承宏那个毫无实权的太子平常根本没人注意,薛崇训提起来,众人才四下张望,没见着李承宏在哪里。
众大臣顿时意识到有些不妙,不过宰相等人都没有多少惊慌之色,依然保持着从容的气度,但是光镇定有个屁用。程千里提醒道:“派人去宣政殿那边瞧瞧才是。”
长了一张马脸的张说正经起来板着脸,脸型就显得更长了,“太子进宫虽然能带侍卫,可是不能把东宫六率几百人一块儿带进宫廷来,宫中四处也有侍卫……不过就怕有宫门将帅串通。”
“派人去瞧瞧稳妥一些。”另外也有大臣附和。
王贵妃听罢怒道:“你们是什么意思?”
没人管她,宰相们自顾自地叫人出麟德殿瞧情况去了。就在这时薛崇训忽然道:“得调禁军勤王才行。”
众人都睁大了眼睛,看向薛崇训。陆象先道:“晋王少安毋躁,先看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好,操之过急会让人心更加惶惶。”
薛崇训回顾众人道:“大家认为陛下中毒是我等所为?薛某再蠢也蠢不到这个地步吧?”
大伙面面相觑,其实当几个宰相商量着要派人出去瞧情况时,就表明他们不相信是薛崇训干的了。有些事儿根本不需要证据,长混中枢的人嗅觉还是比较敏感的。
薛崇训冷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