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可汗-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崇训看了一眼张说,笑道:“刚才我问了这外面的东西的价,一副棋就要两百贯,怕更好的东西就更贵,咱们可能买不起啊。”
女子依然微笑着说道:“东西没有贵不贵之分,只有值不值之别,您说呢?”
“有意思,这个说法有点意思。”薛崇训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点点头,“要不咱们就瞧瞧去?”
第六章 对弈
几个人被带到了里面的一间小小的书房,闹市的喧嚣仿佛在一瞬间就从感官中消失了。原来这里没有窗户,难怪隔音效果那么好。因此光线也有点黯淡,房间里挂着不少书画古玩,恰恰没有盆景之类的活物,唯有墙角的一鼎香炉里飘出若有似无的青烟,为这里增添了些许活气。摆设和器物看起来十分干净,环境清幽,这里一看就十分讲究。
薛崇训走到一副画前面细细观摩,想瞧瞧这里挂的字画是不是真迹。这时就听得带他们进来的那女子在身后说道:“先生看出来它是赝品还是真迹了吗?”
“纸张微微泛黄,乍一看有些年头,不过光是这么瞧一会,我却不敢下定论。”薛崇训道。
女子妩媚地一笑:“那张画无论是真是假,它都只是一个摆设。我们这里真正的好东西是棋,二位稍等。”她说罢便转身走了。
薛崇训和张说对视一眼,张说很正经的样子,但两人的目光里显然都有对那个女子关注的意思。张说不能说诸如“您觉得那娘们如何”之类的轻浮话,一则薛崇训是皇帝上下有别不能用这种口气对他说话,二则张说也想保持持重的形象。不过薛崇训好色几乎满朝皆知,张说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没一会儿,拿棋的那女子还没来,先来了个丫鬟上了两杯茶。薛张二人进来的初衷就是喝口茶,总算如愿以偿。这是在陌生的地方喝陌生的茶,三娘趁主人不在先试毒。但张说好像一点都没有戒心,端起来吹了两口就喝。
这时那女子拿着一副东西出来,轻轻放在两人对坐中间的几案上。薛崇训一眼看到了一个棋壶的白棋,心里又想:这玩意怕真是象牙做的?
女子微笑道:“白棋是用白玉磨制而成的,来自于蓝田;黑子却取自西域的珍稀玉石;棋罐是河北邢窑的白瓷;棋盘木雕,取木于南海。这副棋的质材来源于东西南北,合在一起却能浑然一体,正如下棋之人的心胸宽若四海;其质地珍贵,却不沾金银,故贵而不张扬,有如君子。这是一副配得上君子把玩对弈的棋。”
薛崇训用手指夹起一粒白子对着门的光线细看,说道:“东西是好东西,可我们恐怕买不起。”
那女子一听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您还买不起啊?”
薛崇训听话里有话,好奇道:“你看我浑身上下,哪里像买得起的人?”
张说没开腔,犹自拿起茶杯又喝了一口。女子看了一眼大胡子马脸的张说,脸上仍然带着笑容对薛崇训说道:“先生若是喜欢这棋,奴家也不要金银,就用您腰间那块玉交换如何?”
薛崇训愣了愣,哈哈一笑:“我就挂在这里你也瞧得出来值钱不值钱?好眼力!”他虽然穿了一身布袍,里面的白绸在钱赋集中的长安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但佩戴的玉还真不是等闲货色,薛崇训是称帝了的人,自己身上挂的东西随便一件宝物不是很正常么?
这块玉是宫里来的东西,上面没有刻字,但识货的人拿来细细一揣摩也许真能判断出它的来源,所以薛崇训是不愿意拿玉来换棋的。他不由得再次打量了一番面前的女子,她生得一张瓜子脸,面相在贵族看来不怎好,可眼睛却非常有神,一笑一颦之间都带着勾人的妩媚,让人想起狐狸精;衣着却只青白银三色,刺绣银线也不能影响整体的素净,因此给薛崇训的感觉是媚而不艳;腰很柔韧的样子,腰部平滑的线条和胸脯的起伏浑然一体,十分和谐。而且肤白如玉石磨制的棋子,薛崇训不禁恭维了一句:“君子不像棋,倒是小娘子像这副昂贵的棋。”
女子朱唇轻启,轻轻说道:“奴家不是棋,只是棋子。”
就在这时,张说撸了一把大胡子道:“郎君要不要与我对弈一局?”
薛崇训本来想着问那媚女的名字,但张说一说话,他就忘记那茬了,正好这里的环境让他感觉挺舒适的,便欣然同意:“那便来一局。”
那女子也不拘谨,就近挪过来一条矮凳坐下,将那副昂贵的围棋摆上几案,坐在一旁观棋。
薛崇训的围棋下得真不怎么样,连太平公主都下不过,主要因为这玩意不仅要天赋,时常练习也是很重要的。薛崇训前世不会围棋,在这个时代又是一个武夫,小时候自是没练习,只是会下罢了。而张说却是一个进士出身的文官,棋艺这些东西不是玩得很熟?
果然没下多少手高下就比较明朗了,张说却在心里琢磨:故意放水的痕迹太明显有点不好,不过皇帝是一个好胜心很强的人,如果让他输了恐怕心里会有点不高兴,虽然他肯定不会去计较。他想罢便轻轻对观棋的女子递了个眼色,不料那女子是个十分聪明的人,一下就看懂了,于是在薛崇训要下烂招的时候就在旁边提醒。
张说故作不太高兴地吭了一声:“观棋不语真君子。”
女子嘴上好不想让,也说了一句:“真没听过谁说奴家是君子。”
薛崇训已经察觉张说和这女人好像认识一样,但张说既然不明说,他也就不点破。而且美女帮着自己,他的心情还非常好,满脸的笑意。
一局下来数路,薛崇训险胜。但是他心里知道张说在放水,而且能将劣势控制在如此小的范围,显然已经全在掌控之中,自己和张说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棋手。当然表面上张说输了还有话说,是旁边那个聪明女子在帮薛崇训的忙。薛崇训便道:“道济啊,不是小娘子帮忙我下不过你,咱们换一种棋。下象棋怎么样?”
“郎君是指象戏还是西域象棋?”张说问道。
薛崇训道:“就叫象棋,对了这里不是有西域象棋么,就将就那些棋子,不过棋盘用楚河汉界。新玩意,规则也是新的,不过简单,咱们用新规则试试?”
张说点点头:“郎君来制定规矩,无论是不是棋,都是天经地义的。”
薛崇训听罢与张说对视一眼,不由得笑了起来。当下便让观棋女子拿来了西域象棋,又要来了一张白纸画当场画棋盘,中间还写了四个字:楚河、汉界。挑出棋子三十二枚各十六,将规则一说,张说立刻就领悟了,“和象戏有想通之处。”
“和道济相处,很省心。”薛崇训随口这么一说。张说忙抱拳坐在椅子上轻轻一拜。
薛崇训摆好棋,说道:“规则就这么着,咱们先来一盘试试。”
于是在这间小小的书房里,象棋就这么被弄出来了,这一盘棋,大约是象棋问世以来的第一盘。薛崇训先手,张说一开始便模仿他的开局套路,并在过程中慢慢领悟。就这么着,张说是第一回下,没想到薛崇训却并不轻松,他忍不住问道:“道济这就悟到象棋的玩法了?”
张说笑了笑:“悟了点东西,不知对不对。”
“你说。”薛崇训伸手做了个动作,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张说沉吟片刻道:“其实这象棋应该比围棋简单一些,无非就是两点:制衡、交换。开始双方各有十六字,有攻有防,难以直接取帅,得先剪除羽翼扩大优势。于是就有了制衡,您要想吞我的马,我便用车看着,制衡又像投鼠忌器。接下来便是权衡利弊的交换,多数情况是各有损失,一般吃亏的一方被迫开始短兵相接交换以此破解其中交叉的制衡。这么一通交换下来,胜负就渐渐明了了。不知我说得对不对?”
薛崇训认真地听完,点头道:“有道理。”然后指着棋盘笑道,“该道济落子了,你是不是要和我交换?”
张说低头看棋盘,故作一副愁眉的样子,若有所思道:“我这是换不换都吃亏啊……可我本来就落了下风,快无兵可调了,若是要和您交换,那就是三子换两子,进一步少掉三子;而我若退一步,只损失一子。还是退一步好,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薛崇训下意识又将张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张说不动声色道:“棋已至此,我只有舍得抽身,至少才不会输得那么快。”
薛崇训默不作声,他忽然觉得张说是在借棋在向自己进言,而且效果还不错,很应景。他站在张说的棋盘一方考虑此时的局面,也得承认他的想法是对的,退一步保存实力才能保存进攻的可能,否则一下子损失了三粒可以过河的棋子,真就没啥可能反败为胜了。
房间里很快安静下来,观棋的女子也装了回君子,没有言语。薛崇训和张说都看着棋盘,好像很认真地在思考棋局。
第七章 窈窕
一盘棋下来,张说这次肯定没有放水也认输了,他输得原因和薛崇训输围棋一样,不熟悉。两人放下棋子喝茶休息,张说要去厕所,便起身离开了一会儿。
他走到过道上时碰到了起先招呼他们的那个妩媚女子,便一起转过过道,张说回头看了看对女子说道:“你怎么亲自出来了?”
女子道:“不是张相公派了你们家的那叫什么来的,过来告诉我要来贵客么?”
“算了,这事儿怪不得你,是我画蛇添足。我的意思是我来了,你也不用出来。这厮跑过来带的是什么话,一点脑子都不用。”张说皱眉道,“可你出来就出来罢,说什么‘我是棋子’这种话什么意思?你是想表现个什么意思!皇上是何等人物,有些话说得也太明显了,你是生怕他不清楚你的身份。”
女子没好气地说:“我也搞不明白,既然您不想他知道,又带到这里来作甚?”
“我怎么会主动带他来?”张说道,“完全是个巧合,皇上自己要来,我还能拦着不让么。萧相是信得过我,才告诉我你的事。现在皇上万一有疑,叫那内厂的耳目一查,不是什么都清楚了?张某怎么好意思面对萧相?”
“皇上会对萧相怎么做,影响他的仕途?”
张说想了想道:“那倒不会,皇上不是小题大做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但是你要清楚这里面的关系。”他降低了语速,字句清楚地说,“崔家,是和皇上对着干的,崔明善已经死了,其他人流放营州,多达一千余人;你,本来是崔明善的妾,与崔家的关系不比那流放的千多人生疏吧?那么你现在应该在哪?这么一来二去的道理,一理就通,那么你还出来招什么风?”
女子有些委屈地说道:“我只是一个妾,从来没想着和皇帝对着做什么,我有什么错,为何一定要被送去营州?”
“没做错的人多了。”张说看了她一眼,说道,“我这就得过去,你好自为之。”
他也没去上茅厕,说完话就径直回那间书房去了,见薛崇训正在把玩之前那副昂贵的围棋棋子。但两人没提要买这副棋,张说道:“郎君您看转眼快到午膳的时候了,我先派个人去找个清静的地方订桌酒菜?”
三娘冷冷道:“闹市上人多而杂,还是换个地方吧。”
“听三娘的。”薛崇训笑道,“今天也差不多尽兴了,不如回去吃腊八粥。”说罢便从软木椅子上站起来,这时那个女子也进来了,招呼道:“二位贵客要走了么?”
薛崇训道:“你这里挺不错,大隐隐于市。咱们有机会再来。对了还未请教小娘子芳名。”
女子道:“奴家出身不好,不知姓氏,被人唤作窈娘。”
这个名字让薛崇训的神色微微一变,想起了有关自己那一大家子的一件往事,这件事中的女主角就叫孙窈娘。可那事儿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孙窈娘也死了二十几年,就算没死现在也应该是半老徐娘,显然不是同一个人……那是武则天执政时期,武承嗣是她的亲侄儿,当时可谓是为所欲为,正好看上了美貌的孙窈娘,结果占有不成反而逼死了她,并且连累一个官宦家抄家灭族,真是一个大大的悲剧。武家和薛崇训的关系往大了算也是一大家子,武则天是他的外祖母,他的亲娘太平公主第二次婚姻也是武家,所以关于武承嗣的那件事薛崇训早就知道。
一算年龄故事里的女子和面前的女子不是同一人,却勾起了薛崇训的回忆,他便随口问道:“真叫窈娘?”
女子轻轻道:“奴家不敢在先生面前信口开河。”
“名字挺好。”薛崇训笑了笑掩饰过去,抱拳告辞。窈娘忙屈膝执礼相送。
一行人出门乘车离开东市,今日正当休假张说不用再去大明宫南衙上值,到了一个岔路口,张说便下车换马与薛崇训告辞。而薛崇训的松木马车继续北行回宫。
马车上只剩薛崇训和三娘俩人,薛崇训便说道:“一会见着张肖,你让他通知内厂派人查查刚才那棋馆,不要惊动人但要查清楚里面的来龙去脉,特别是那个窈娘。”
三娘应了,今天不知怎么多嘴了一句:“我猜下午张说会把那副棋献到宫里来。”
“哈哈。”薛崇训笑了笑,“别把人也献进来就成,我可不想做武承嗣。”见三娘不解,薛崇训便将武则天时期的那件事说了出来,又道,“棋馆那窈娘的身材挺好的,不过宫里有了那么多女人,我犯不着干那事。”
到得下午,薛崇训在温室殿看奏章,果然有宦官抱着那副棋进献上来,说是中书令张说呈上来的。薛崇训打开来观摩,转头看了一眼三娘,正好三娘也看过来,四目相对其中意思不言而喻。薛崇训发现经常面无表情的三娘此时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好像在说:看我猜对了吧。
薛崇训放下奏章,招呼坐在下首香案边的妹妹:“先别管那些奏章了,来陪我练练棋,今天和张说下围棋实在输得没面子。”
三娘脱口道:“郎君不是赢了么?”
薛崇训道:“还不如输了好。”
河中公主注视了薛崇训好一会儿,说道:“哥哥是真的不急呢?”薛崇训道:“急什么?”河中公主摇头叹道:“我很佩服哥哥真有心思下棋。”
薛崇训笑道:“天塌不下来,就算塌下来还有高个的哥哥给你顶着。本来让你来批阅奏章是让你有点事做,不料你还真上心了。愿不愿意下棋,不愿意让姚婉来。”
河中公主立刻说道:“愿意,难得哥哥有闲心。”
薛崇训起身换了个位置,坐到一张櫚木案前,指着张说进献的棋说道:“这副棋不简单,白子取材关中、黑子西域、棋罐河北、棋盘南海,取材于海内四方,把玩起来好像手握江山,有意思啊。”
第八章 雪夜
此时的辽东地区还没有像样的城市,最大的城池柳城的作用也是军事要塞性质,和国内东西两都及运河沿线的那些大城市没有可比性。营州之外连庄稼地都很少,辽阔的土地处于半开化状态,显得荒凉而原始。
今晚风小,夜幕之下飘着小雪,沉睡般的夜色下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纯粹。但这只是表象,并不是喧嚣中才有争斗、宁静中就一定美好。黯淡的光线中一群人正在摸黑行进,他们绝大部分是汉人,却穿着兽皮和褴褛的衣服,手持杂乱的各色武器,狼牙棒、长矛、短刀、铁棍、弓箭等等,不分兵种混杂在一起,就如一群呼啸山野的盗贼。其中的首领正是崔启高,手下一帮从营州逃出去的汉人,他们来自王化有秩序的中原,甚至不少人出身士家大族,但是现在人们回归的野蛮疯狂的本性。在辽东这片土地上,一切都回归了原始,这里的生存法则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农耕地区完全不同。
气温很低滴水成冰,好在风小,一众人赶起路来倒并不觉得寒冷。裹着毛皮的崔启高问身边的一个中年人:“路不会错?”中年人捧着一个罗盘道:“这条路我走过很多次,错不了,方向也对。”
另一个后生回头望了一眼,后面十几步外有两个跟着的契丹人。后生小声对崔启高道:“契丹人明面上不是在和汉人和谈么,底下动起手却一点不含糊,他们不怕和晋军再次开战?”
崔启高冷哼了一下说道:“你来辽东那么久了,还没悟出来?这地方哪有什么大义可言,都是靠刀子说话!晋军要真容易灭掉契丹,它还和谈什么?桌面上谈是一回事,下来干仗又是一回事,等下干起来别手软,谁手软谁死。”
众人没有点火照明,靠成一团沿着一条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赶路,却没人逃跑。此地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离群的汉人很难生存。人是被逼出来的,胆从恶边生,艰难的生存状况让人们个个脸上都浮现出凶神恶煞的表情。
走了大半夜,捧着罗盘带路的中年人指着前面一团黑漆漆的东西,好像一座小山丘:“那边应该就是黑山堡,契丹人叫赤那堡,都是一回事。”
周围的人听罢跟着停了下来,都伸着脖子往前面望,天气不晴朗既无月亮又无星星,黑漆漆一团看不太清楚,听得有人嘀咕道:“连一点亮光都没有,那是一个晋军的堡?”崔启高说道:“这种在营州边境的寨堡,晚上还能不宵禁?咱们先在这儿等等,找个机灵点的走近点瞧清楚。”
崔启高身边围拢了几号人,其中有个年长的,也姓崔叫崔明铉,按辈分还算崔启高的叔父,不过关系其实比较远在滑州时都没怎么来往,流放到营州后才相认的。崔明铉辈分高但年长体弱,便充当谋士出谋划策。他提醒道:“要不要问问那俩契丹人,契丹人马是不是真来了?”
“赵四,你去问问。”崔启高下令道,“其实问也是白问,他们一路跟着过来的,估计也不知道。这黑漆漆的,除了赵四咱们都不认识路。契丹人要来也是摸过来,不知道在什么位置。”
崔明铉一脸忧色道:“如果契丹兵失信,咱们冲过去放起火来,不出几株香时间,黑山兵营的晋兵定然过来支援,咱们打又打不赢,跑又跑不过,情况堪危。”
“事儿真变成那样的话,咱们就散开跑。晋军将领多遵兵法,前路不明不能轻骑相逐,怕中埋伏。不管契丹人咋样,咱们今晚一定得动手,不然他们还以为咱们只是说说而已!”
商量了一阵子,被派过去探路的人回来了,说正是一个堡垒。崔启高听罢就开始布置起来:“晋军边境的堡垒,一般只有五十个兵、马几匹,黑山堡的修筑就快要完工了,防御构筑起来里面的兵马也差不多这个数,另外还有几百号苦工,这些人是肯定不会为晋兵拼命的;黑山兵营估计也最多几百人,马队不超过两队。至于汝罗城的兵马距离较远,我等又不占据黑山堡,不用考虑。我们今晚要干的就是里应外合攻进黑山堡,一进去几百人打晋兵五十还打不过么?等会攻占了黑山堡之后看情况,若是没见契丹人马只见黑山兵营的晋兵就跑,如果契丹人来了,就连夜挖堡垒,给他们毁了!”
众人把崔启高围在中央,都瞪着紧张的眼睛不住点头,悄悄应着。崔启高干脆利索地分好工,便一声令下带着一众人慢慢地向前面的那“小山丘”摸过去。
等走近了终于朦胧地看到了一座长方形的堡垒,就像一座小城池,四面用城墙围着,周围有沟和拒马桩等障碍物。崔启高对汉人军政体系有所了解,被流放到营州后又实地见识过,知道这玩意的作用。在晋朝的边境和羁州,晋军立足的据点是城,当地的主力大多都在城里,而这种堡垒和一些哨点多半是起预警和外围防御的作用。受后勤的限制,边境的堡哨驻扎的人不会太多,不过像这种堡垒如果要强攻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晋兵善于把工事用作边境防御。
这时崔启高等人已经瞧见了墙上有个人影在晃悠,他一会走进箭楼一会又出来走走,缩着手和脑袋在上面簌簌打抖。晚上确实是非常冷,堡垒上又不许升火,当值的军士肯定是难熬一晚。
“点火!”崔启高说道。周围的人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有个后生捧着火折子小心地“呼呼”吹气,过得一会儿便亮起了一小朵火光,拿着火折子的后生手都在抖。这时墙上的军士停了下来,好像发现了,忙趴在箭垛上往下看。片刻之后,一个火把就在火折子上点燃,一下子亮了起来,听得墙上那人突然大喊:“有敌兵!快,有敌兵在下面!”墙下的一个汉子张弓搭箭射了一箭,好像没射中,那军士奔到箭楼里去了,一面大喊一面敲起鼓来。
崔启高等人很快点燃了许多火把,顿时一片火光,堡垒上得鼓声也“咚咚咚……”地大作,人声喧闹跟着响起。城下的人也不用捏着嗓子说话了,尽管吆喝奔走,“先到门口去,等着崔家的人从里面开门!”
死寂般的夜色仿佛一瞬间就醒来,在荒凉而人烟稀少的雪地中难得见到如此热闹的场面。崔启高一众也没有什么军纪可言,一窝蜂涌到堡门前堵住,听得里面人声喧闹好像内应已经到门口,人们急得用身体去撞厚木门。崔启高大喊道:“别撞,撞它有什么用?”
“啊!”一声痛叫,一个人得棒子上插上了一枝箭矢,众人抬头看去,只见箭塔上有两个人在晃悠。下面带着弓箭的人也向上面还击,混乱之下也不知射中没有,晋兵穿着盔甲,晚上这么乱射怕是很难射死。
正着急时,听得“哐”地一声响大门松动了,众人撞挤过去堡门立刻就大门了,只见门口也有一群穿短衣的人应该都是一些流放犯,后面还在打斗。崔启高等人也来不及打话跟着就冲了进去,只见堡垒中也点起火来。里面有一些木石修筑的简陋房屋,一些拿着兵器的人从屋子里陆续往外跑,一部分人只穿着亵衣。晋兵显然没想到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敌兵就冲进堡垒里来了,可见再坚固的堡垒也容易从内部攻破。其中有个骑马的穿盔甲的人正在大声吆喝,看样子是个武将,崔启高眼尖一下就注意到了他,忙对身后喊道:“弓箭!把那个人射杀掉!”
话音刚落就有几个人拉弓一轮箭矢向那武将飞了过去,堡垒本来就小,冲进来之后地方不开阔,射程也短,几支箭都射中了那将领,但他好像没啥事,策马就跑。崔启高忙喊道:“射马!”
“嗖!”地一声,那匹马嘶鸣之下重重地将马上的人摔了下去。崔启高趁势大喊:“杀!”几百号人挥舞着各种武器一窝蜂涌了过去。晋兵还没来得及结阵,便与崔启高部混战厮杀起来。四面箭楼上箭矢飞来,但在人潮中犹如小石子丢进湖里根本激不起什么浪子。晋兵丢掉了长兵器,一个个拿起佩刀和短兵器搏斗,面对近十倍的人还在抵抗,确是勇气可嘉。
先前摔下马的那将领拔刀大喊道:“堡在人在!”很快一些晋兵就向他靠拢过去。崔启高也挥起刀身先士卒冲了过去,他情知杀掉那个将领晋兵才会放弃抵抗。几个汉子已经像饿狼一样扑了过去,不料那将领刀法娴熟,左右游走个来回一刀一个,那几个汉子连招架都不能,只溅了那将领一身的血。前头的乱民大吓,势头竟然一下子弱了许多,人群中纷纷以弓箭向将领招呼,他浑身中箭却还没死,连带旁边的晋兵也中箭多人。
崔启高心一横提着弯刀大喝一声奔了上去,身边的人也急忙跟上护住。人群一涌上去就将那一帮晋兵团团围住,靠近就砍杀起来。崔启高士族子弟学过六艺,弓马骑射样样会点,本想壮起胆和那武将会两招,不料不知哪儿飞过来一根狼牙棒砸在他的头盔上,然后很快就被人掀翻在地,被乱刀乱棍打得血肉模糊。
晋兵失去指挥散乱在堡垒各处被人群殴,死伤殆尽。乱民又往木屋上放火,一时间堡垒中就火光冲天隆烟滚滚。而那些苦工奴隶也被从房子里放了出来,见袭击的人也是汉人,果真他们根本不帮忙,只顾挤作一团围观。
乱民忙着收集兵器盔甲武装自己,崔启高则带人爬上墙观望。除了黑山堡这边火光通明,四下里依然黑漆漆一片,哪里有契丹人马的踪迹?
崔明铉说道:“黑山堡是通往汝罗城方向的必经之地,契丹人要拦截黑山兵营的援兵,在这里肯定能见到动静。他们是不是根本没来?”
另外一个人道:“再等会晋军的马队就要来了,要挖毁堡垒来不及,咱们还不如带那些苦力犯人撤走,这么一来就有七八百人,快成气候了!”
第九章 大王
崔启高未见有契丹兵马接应,担心晋兵援军到来脱不了身,便率众人掠了一些堡垒内的盔甲兵器物资,斩了数十头颅,然后裹挟那些苦工犯人一起撤离。
及至天明,崔启高在契丹活动的地盘上见到了一个契丹贵族大贺禄,前几天就是他答应带兵策应崔启高部的,结果昨晚连个人影都没瞧见,契丹参与此事的就只有跟着崔启高一起去的那两个契丹小卒,多半是去监视他们的。
大贺禄长了两腮的胡子,此时却满脸的笑意,上来就伸手拍着崔启高的双肩道:“恭喜崔贤弟旗开得胜,好样的!哎呀,昨晚天太黑,我的兵马在半路上迷路了,天亮才找到路回来,实在抱歉、抱歉。”
这厮嘴上用流利的汉话说着抱歉,却一脸笑容丝毫看不到一丝愧疚的表情。崔启高观察营地中的牧民,数量并不多而且都没武装到要打仗的样子,心道大贺禄恐怕一开始就没打算出兵。契丹部落大多数都是以游牧狩猎为生,从事农耕的少之又少,他们平时都是牧民,分散在各处放牧以降低军队集结的后勤压力,只有在要打仗之前才会聚拢成为军队;大贺禄的部落都没有集结人马,还谈什么出兵?
不过崔启高当然不会点破,人在屋檐下你还能指责他不成?崔启高便装作吃亏的样子:“我们正想把黑山堡给挖塌掉,不料大贺首领的人马没来,晋兵却是来了好几百。幸亏我们跑得快,天黑晋兵又没远追,不然首领就见不着我了!”
“都怪天太黑,看不见路。”大贺禄忙道。
崔启高叹道:“可惜啊,好不容易攻破了黑山堡,没能给他们毁掉。大贺首领是知道的,晋兵经营营州就是不断修建大小城堡,这次没毁掉黑山堡,很快就会完工,到时候黑山堡周围的牧场都在晋兵的控制之下,你们不敢轻易靠近了。”
大贺禄忍不住说道:“崔贤弟不也是汉人?怎么倒处处替咱们作想起来?”
崔启高愣了愣心道当然是为了讨好你们,这不有求于契丹么?口上却道:“现在占据营州的是晋兵,不再是唐兵。我现在是晋朝的流放犯和逃犯,朝不保夕;在大唐时却是士族子弟,有高屋良田还能当官。变成这般光景,我干嘛要效忠晋朝?”
“说得也是。能杀晋兵,咱们就是自己人!”大贺禄笑道,“今天还有件事,我要带你去见咱们得郡王。”
崔启高忙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能见到大王真是三生有幸啊!”
大贺禄口中的郡王就是契丹的首领李失活,本来应该姓何大何;后来八部契丹部落联盟,改姓大贺,依附突厥可汗;之后突厥衰落契丹向唐朝称臣,首领也被赐李唐国姓,他便干脆改姓李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