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塔克苦恼,北京的部队即使购买了一万只枪,也将为相关的弹药发愁,何况这十万支步枪都买来?部队也没有那么多,他思考了好久,向董斯名表示,北京部队,实际上需要五万支步枪。

董斯名要的就是这样数目,虽然他很想推销十万支,可是,要是给人家认出破绽,以前所付出的许多代价都将白白地浪费掉了。他决定见好就收,“大人有所不知,满洲新军卖出的步枪,将每枪赠送十发子弹。”

“好!如此甚好!”在刚塔克的印象里,一名士兵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子弹,因为,很可能官兵们不用击发一颗子弹,就已经挂掉了。

当即,两人就签下了文书。还对天盟誓,董斯名保证在四天之内给北京运送来一万支枪,而后分期分批地运输,最迟也要在半个月之内将所有的步枪运输到北京城。刚塔克也表示,只要奉天的货能够及时到位,则北京方面,也要将购买的钱款准时交付,为了表示诚意,北京方面要付出十万两定金。

于是,满洲方面和北京方面,就开始了有史以来最亲密的合作,在八天之内,满洲方面就调遣了一个骑兵营护送了五万支枪到了,刚毅等人也很讲信用,其实,跟别人不讲信用也没有什么关系,而跟栗云龙的满洲新军不讲信用,他绝对是活到头儿了。

刚毅等人其实也和袁世凯一样有一个想法,所谓的此消彼长的概念,要是将更多的武器从栗云龙手里买过来,则就是大大地削弱了栗云龙的武器弹药库,削弱了其军事基础,无论如何,都是划算的!

这样,在北京城的风声鹤唳之中,满洲新军再次成功地策划了一场武器大营销。

董斯名当然还不满足,开始向刚毅大人推销新的东西,比如,机枪,大炮,手榴弹,于是,你情我愿,在物资供应上形成了严密的捆绑关系。

十六章,军事重工战略

一句话,现在的满洲经济,起步阶段和发展方向就是军火交易,国民经济军事化,以军事重工为核心,带动其他一切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个战略的确定,自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根殖于满洲地区特有的资源结构,煤炭工业,钢铁工业,都比较发达和集中,还有石油资源的分布,怎么说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上,也能满足数十年的重工业需要。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有多种类型,普通的自然是轻工业之间起步,积累资金和技术,或者在工业革命浪潮中顺势而为,取得进展。

“我们国家非常特殊,满洲地区现在的形势,急需我们将经济发展起来,没有经济的雄厚实力,没有科技能力,则我们的军事实力也不可能持久,国家安全的根本其实有很多,在物的方面就是钱儿,现在的战争就是烧钱儿的战争,是流血的战争,关键还是看谁身上的血更多,更耐住往外哗啦啦地流,”栗云龙经常在高官会议上这样讲。

“东北是个好地方,共和国的长子,一五计划就是在这里大放异彩的,我们的未来,也和这块神奇的土地息息相关,作为后起的国家,甚至是国家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走武装警察的道路,我们的目标是德国,那是我们比较合理地典范,要做一个有国家的军队,而不是一个有军队的国家的成员,要将满洲地区先发展起来,经济的突破点应该选择在重工业上,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重工业主导,这也是基本的国际潮流,尽管我们中国已经落后了许多,现在才是中国最最关键的年代,十年时间,胜利则成功为世界最强之国,失败则一蹶不振,要经历漫漫数十年苦难历程才能沐浴血重生,我们要千万抓住这个机会。五年奠定基础,五年开始起步,用两个五年计划来实现国家局部的近代化,在某些方面某些行业领先世界潮流,从而实现整体的赶超。”欧阳风参谋长娓娓而谈。

在对俄战争基本奠定胜局的情况下,中国新军已经在经济方面逐渐明确了核心,方向,国家命运固然需要铁血战争,但是,真正的不流血的战争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改良上。日本在朝鲜的小动作和清政府中央以及天津,北京方面清朝地方官员的封锁态度,都使栗云龙决定修改长驱直入,直接收复北疆失地,中止和俄军全面对抗的战略思想,及早进行国内的经济改造。

“是的,我们中国,应该选择的不是和平崛起,而是武装崛起,和平崛起是一相情愿,就是骗小孩子也不灵的荒唐念头,在很多时候,还自束缚手脚,画地为牢,崛起就是要建立国家的威望,权威,国际地位,自然是要扩大发言权,崛起是全面的,国际社会息息相通,所谓此起彼伏,此长彼消,一个国家既然要崛起,自然会触及许多国家的利益,起码是心理的安全,引起其他国家的敌视,紧张,甚至干涉破坏都是正常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武装崛起,暴力崛起是必然的选择,我们应该照搬日本当年的模式,通过国内的重工业发展和对外强硬的姿态,频繁的战争掠夺来获取必要的经济前提。我们毫不迟疑地对外宣称要崛起,但是,不要提和平二字,中国人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谦让,退让,一个曾经汉唐雄风,气吞万里如虎的大汉民族,一个个铁血非常的民族共同体内的小民族,都不约而同地周而复始在兴衰轮回的苦难里,这是一个悲剧,尽管政治策略上可以适当玩弄字眼儿,可是,骨子里,我们是要雄起,象男人一样勃然兴起,象男子汉,”龙飞也经常阐述自己的观点。

政委的意见是,低调高调都无所谓,那都是情绪化了的国家面貌,根本的还是高层领导者坚定不移地处理重大事态的强硬姿态,铁血手腕,在原子弹发明之前的时代,常规军事实力决定了一切。经济的军事化程度可以根据情况不同进行选择。

中国新军四大巨头的基本意见,决定了整个新军的走向。在一段时间里,淡化军事,强化经济,但是,要将经济和军事进行捆绑,建立军事化的经济,可以随时随地转型的工业基础。

工业化是铁定的。关键是,作为后起国家,不能综合均衡增长,自然主义,而要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在某些方面突飞猛进,带动相关的产业链条。

中国在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模式被认可,那是典型的重工业核心,如果抛弃了许多政治色彩,以及过于主观化的急于求成倾向和灾难作为,其主旨是完全正确的,特别是在当时国际形势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被迅速孤立于世界两大阵营之外的尴尬和危险处境中,民族生存成为第一主题。

苏联的二八年到三七年的发展成为蓝本之一,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成长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对苏联和世界各国来说,都有着难以置信的重大意味,当然,代价是沉重的,甚至衍生出许多非必要的矛盾和政治震动。

韩国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突变,也让中国新军的领导层非常重视,四小龙的发展是基本常识。韩国最成功的地方在不均衡增长战略,在于模拟社会主义国家的五年计划方式的指导。

在研究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新军的领导层进行了反复的思考,讨论和检验,当然,主要局限于老坦克兵的人群中间,和真正的大清王朝的人们进行经济对话是困难的。

苏联的号称三十年代的奇迹的工业化事件,有着异常例外的条件,恰好因为一九二九年十月开始的经济大危机,造成西方国家的极度恐慌,于是,人为的针对苏联的封锁包围圈儿在经济上坍塌了,各国纷纷寻求和苏联的合作,大量地出口机器,技术,使苏联的发展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当然,在苏联方面,还有一个经济崩溃之后的修复,苏醒期。韩国的发展更是美国主导下,将发达国家逐渐淘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之迁移的结果。所以,中国新军的发展,最终还要将三国的经济发展优劣进行综合对比,择其精要,为我所用。

新军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一个十年计划,一个三年规划,算是是长,中,近三维目标,长远的来讲,就是以重工的发展,领先于世界的潮流,在技术上逐渐全面赶超那时的发达国家,在三十年后,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成为世界的主宰,将中国的传统文明,思想理念,象现代的美国一样强制性地推广到世界各地,总之‘,世界权利的顶端,武装宪兵,为所欲为,号令地球村。反正世界上需要一定的秩序,在地球世界一体化的初发阶段,往往会表现为一个中心国家主导的形式,或者两个国家的抗衡。这是难以避免的,与其让其他无赖国家霸占此宝座,不如由相对善良的中国人来维持。

十年计划是工业化计划,在十年里面,将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抬升一个新台阶,初步由落后的农业地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地区。使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能够达到百分之六十。建立一切发展的基础工业。并且使煤炭工业,钢铁工业,从技术到产量上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具体指标是,煤炭年产量在五千万吨,钢铁年产量在一千万吨以上,在石油工业上,要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的中型基地。建立东北的电力网络,筹建几个中小型的火电厂和水电厂,能够达到年发电上亿度,交通运输方面,铺设柏油马路为主体形式的东北公路网络。主要是南北方的贯穿干道,还要根据情况,铺设一万公里以上的铁路干线,打通东北各主要城市的联系。机械设备的制造方面,要能够生产成套设备,大型的水压机,比较精密适用的机床等等。特别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拖拉机厂,针对东北农业荒地的大开垦,要建立一个坦克生产厂,一个飞机生产厂,一个汽车生产厂,一个专门的中高端发动机厂。以适应各种需要。

三年计划里,将十年计划的许多内容进一步明确,策划其前期的开发建设目标。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建立起来,能够为其他厂矿企业提供基础支持,一个发动机厂必须建立投产,为汽车工业,坦克制造,飞机的制造服务,石油工业必须能够出油,建立初步的冶炼系统,囤积必要的物资,成品,技术骨干。

在军事相关的建设方面,目标更加明确,要建立一系列的武器弹药生产研制的部门,能够在三年里,制造出五十万只冲锋枪,一亿枚的手榴弹,上百万的枪榴弹,三千门迫击炮,五千挺新式机枪,三百辆技术低端的作战坦克,一百架木制螺旋桨式飞机。五百辆中型汽车。

中国东北的经济建设,要注意对外的联系性,是指,在过程中,可以将适量的成品销售给周边国家,以换取利润,增补血液,提高能力,逐渐发展壮大。这个产品的对外销售额度,可以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另外,在某些必要的方面,中国新军要尽量取得某些可以暂时合作国家的技术支持。

中国东北要凭借先进的武器打仗,也要做世界上头号的军火商。

老子要扇打那些坏蛋出气,老子也不忘记要赚钱儿…………………………………这就是军事重工战略的全部心理内涵。

十七章,对朝鲜声明

栗云龙很快就接到了董斯名的消息,立刻传达给欧阳风,把欧阳高兴得连呼奇迹。栗云龙还不满足,将整个策划案例完完本本地讲给他的老朋友听,使后者不能不竖立起大拇指:“我佩服你。”

“佩服我什么呀?”得意几乎过了头,栗云龙对着电话那边说。

“佩服你奸商的天赋。”

“去!”

有线电话已经发明了数十年,在中国的安装有过许多的曲折,在战争期间,中国新军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电台,几十个坦克用的短波电台和指挥战车里的中波电台,战斗中有损坏,也有维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一时间,它们还不能大量地研制和补充,只能暂时依靠现有的技术装备,从德国购买了一些,将主要的部门连通起来。

新军的三年计划里面,还有一条,就是铺设东北主要的电话路线,还要积极研制其他通讯设备。比如说,短距离的报话器材,非常有实际价值。不过,这些都非常重要,和飞机坦克的研制一样,密而不宣。

但是,欧阳风的话也确实提醒了栗云龙,他干脆对经办军火交易的人员讲授交易的要领,做奸商。做一个成功的奸商,要将最差的武器,利用最阴险无耻的手段推销出去。

通过对天津袁世凯部的交易和北京城防刚毅部队的交易,中国新军实现了两个目标,一,加强了这一带中国军队整体的防御能力,二,获得了大量的资金。

中国新军没有和清庭摊牌甚至彻底战争的计划,因为考虑各种因素,这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以新军战胜俄罗斯百万大军的威望,想来准末代皇帝和他的大姨妈不敢轻举妄动,即便有矛盾,也可以化解开,只要新军准备继续合作的话,而新军的首要敌人是列强,一个又一个的列强,任务多得很,哪里来得及修理小小的奄奄一息的满清小朝廷。所以,给予其军事援助,加强京津地区的战力是必要的。确实可以防止中国的敌人们从海陆两方面在北方对中国政治经济中枢的冒险行动。栗云龙在交易之后,亲自打电话给了袁世凯,好不容易,东北到天津的电话线才通,两人谈了很久,都很激动。袁世凯表示感谢,栗云龙则打着哈哈连连谦虚,还表示,新军目前的大炮还有多余的,给予卖给天津方面。袁世凯表示,只要大炮能用,他就买了,之后,两地迅速做成了新的交易,东北新军将一百门大炮交到了天津北洋新军的手中,每门大炮做价一千五百两银子,是栗云龙的最优惠价。再以后,两军还有多项交易,都非常成功,最大的一项是天津为内地各省的防军收购了十万只步枪,栗云龙大幅度地让价,让袁世凯经手中也很有滋润,两者实现了双赢。这种大规模交易的另一个结果是,天津方面逐渐打消了对东北新军的顾虑,感情上有所改善。物资封锁方面也有了松动。

北京方面,刚毅也很高兴,当五万支步枪运输到了北京以后,立刻就被分发到部队中,中国新军的骑兵团则逮捕了数百名土匪交给北京方面,证实了令人发指的俄罗斯和漠北蒙古军的进犯其实是一场虚惊,但是,刚毅没有懊恼,他觉得,自己是利用一个偶然事件从栗云龙的虎口里拔了这么多的武器,还非常得意呢。

针对北京,天津两地的军火交易成功策划,让栗云龙等大为振奋。下一步,就是针对国外了,他们将目标仔细扫描着周边国家,第一眼就瞅中了朝鲜。

只有从国外赚钱儿,才是真的赚钱儿,当然,赚的不是钞票,而是金子银子,白花花金灿灿的硬通货。随便你个孬种国家捣破自己的房地产次贷泡沫阴谋,也不至于套牢损失中国三千七百亿的血汗美金。

要做世界最大的军火交易商,就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活儿,跨越国门,走出亚洲,誉满全球。

中国近代的落后和屈辱,在经济上遭到了很大的困难,各省的财政都不容客观,天津和北京方面筹集数百万资金购买满洲新军的剩余物资,其实是花费了巨大代价,有着特殊的政治元素,不是对等的经济关系,因此不是长期的吸血方式。

作为工业起步的资本原始积累,除了对内的残暴掠夺收敛,就是对外的吸血,包括正常的贸易公司,**裸的武装侵略,抢劫等。越是这个国家急于加快速度,其暴力性就愈家明显。

吸中国人的血不算本事儿,也太不仗义,能到国际上吸血,才算是好汉,不,才算是真的奸商。栗云龙决定建立良好国外销售渠道,能够积累所需要的所有资金,在国内的几下子,都是试应手,热热身。

朝鲜确实是最有可能被开发的军火市场。它的命脉,无疑被控制在日本的手中,这是俄罗斯势力被中国新军驱逐横扫以后权利真空地带出现的必然结果。但是,它又是一个表面独立的国家,在这个矛盾冲突之中,有可以运作的余地,其实也有非常重大的必要。

在这一问题上,栗云龙没有直接操作,而是将任务转给了龙飞,他还将龙飞从刚当了不久,甚至连屁股都没有捂热的炮兵师团长的位置上给揪了下来,让他主持对外的军火交易,谁叫他龙飞的外语是新军诸位将领之中最好的呢?黄凯董斯名之流,在国内混还可以,一到国外就差远了,语言问题很关键。所以,在紧急调集龙飞就任满洲地区对外军事物资营销部长的职务时,栗云龙要求,抽调若干小年轻人,开始外语的教授工作,主要是俄语,日语,英语。

针对朝鲜问题,龙飞组建了一个营销班子,和王梁的情报局充分结合,采取了谨慎的步调,先充分筹集情报,然后研究分析,做出最佳的判断。

前边已经说过,日本军队有一个军驻扎在朝鲜,名义上是防范中国和俄罗斯,保护朝鲜的独立自主,其实,谁都可出来是句屁话。在中国新军进入山海关,长驱而入东北,和俄军决战苦战的时候,日本方面也积极配合,组建了一个实力雄厚,全部由精锐部队,一线将领组成的鸭绿江兵团,六万人全部是日军的精英。名义上是防止中国新军的东窜,干涉朝鲜的政治,到了一年后,俄罗斯大败,日本政府已经在多次场合表示,日本军队的任务是中性,既不是扩张,也不是针对中国或者任何其他国家,只是一场友谊性的国外旅游。

这种姿态,对中国新军的战略研判的价值也不是一丁点儿的价值也没有;相反,既然日本已经开始谨慎,甚至是畏惧了,那么,中国方面能否兵不血刃地利用这一态势做出某些动作呢?

龙飞小组进行了系统的情报分析,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日本国内的,朝鲜君臣的,与此相关的国家的倾向性问题等等,最后,做出了决策。

和朝鲜进行正式的交往,利用军事威力施加政治压力,产生经济活动的效益。方案汇报给了司令部,很快得到了审核批准。

可以确认,朝鲜君臣对待日本是又恨又怕,也有一部分的感激心情,总之,异常复杂。

甲午战罢,朝鲜从满清帝国的阴影下得到了一个独立的机会,一举摆脱近三百年的保护国地位,并且在条约中得到了明确的保证,使朝鲜国王李熙非常激动,满清兴起之初的野蛮攻掠,还一直深刻地印象在朝鲜国王的脑海里,附庸地位是谁也不心甘情愿的。所以,日本是其援救者。

但是,谁都知道日本的野心,历史上多次的侵朝战争规模还不小,破坏也非常大,得到野兽的保护绝对不是福音降临。

但是,日本军队实在太厉害了,居然将天下宗主的满清大帝国彻底击败,使之颜面扫地,割地赔款,多家地位一落千丈。日本毫无疑问已经是亚洲的老大了。被人家的军队横行在自己的国家,谁又能有安全感呢?

朝鲜和中国。历史渊源甚深,战国时期,就有许多中国人东渡鸭绿江,迁移到三韩地面,之后,燕国人卫满建立了一个不小的王国,传承数世,到了西汉武帝,派人诏其归属,卫氏不服,结果,一心一意开疆扩土的强人皇帝派遣了大军渡海攻击,将之攻灭,随之而来,建立了朝鲜北部的数个郡,将那里完全收为本土部分。自平壤,首尔一线的许多地方都归于大汉帝国的帐下。东汉,三国时的曹魏,还牢牢地控制着那里的地方,隋朝时,高勾丽兴起,版图在今天辽东和朝鲜西部,战争频频发生,引得炀帝兴兵百万讨伐,按照史书的记载,中国方面大败亏输,但是,唐代为之一雪耻辱,太宗皇帝和袄宗皇帝时,势力终于再次覆盖其中大部分,再以后,元明清代,朝鲜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和其地理位置相适应的地区。在中国这个政治中心周围,它是一个汉化很深的边缘卫星国。中朝之间,恩怨情仇很多,但真正的战争很少,结果的关系中,大陆对其的政策也很温和。维持其统治世系。所以,朝鲜对华的向心力是巨大的。

为此,龙飞小组代表满洲新军,发出了一个声明:“中国满洲军政府愿意和朝鲜政府就现在的边境局势举行一个正式的会谈,就朝鲜的真正独立问题提供切实的依据。”

十八章,轩然大波

中国新军在发出声明之前,从未考虑过清廷的感受,它远在西安,几乎丧失了对整个帝国的控制,面对外来势力,新军的独立性毫不掩饰,也无需掩饰,清廷方面,也从未就新军过于飞扬跋扈的对外态度而进行任何干涉,它其实什么也干涉不了。在态度上,也不敢。

声明发出,是通过明码电报的方式,但是,考虑到当时各国的通信工具极为有限,栗云龙要求,将电文内容发往天津,对驻扎在那里的各国公使,尤其是朝鲜的使节和日本的公使,提出了正式的照会,受新军总部的委托,正在参与谈判的赵阳刚政委临时抽出时间来,亲自找到朝鲜的使节,也约见了日本公使,还要求他们迅速向本国政府提交此项外交意向。

这个声明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反应的不是国外势力,而是一向默默无闻的清廷,正在与会的谈判首席代表庆亲王和李经方等人都去拜见赵政委,要求他就这项声明做出解释,他们说,朝鲜一向是大清帝国的属国,六年前被日本凶残的剥夺,现在,中国新军势力强大,而且对俄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按照一般的逻辑,正应该将兵力转锋东出,彻底地解决朝鲜问题,收复帝国固有的疆域和利益,而不是主动地保障别国的权利。尤其是李经方,他最为不解,反应也很强烈。

“赵将军,镇东侯爷,想必您也知道,我大清帝国的朝鲜和台湾,都是在数年前的战争中失去的,一切变化,皆在于一个字,力,我国力有不逮,输于倭人,诚为国家民族之耻辱,如果将军保障朝鲜之独立地位,是公开承认数年前甲午战败的耻辱,与现在新军蒸蒸日上之实力实在大相径庭,”

赵政委通过电话沟通,知道了栗云龙此举的全部意图,自然悠然自得,从容不迫,运用政治手腕来实现经济目标,这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恐怕还非常罕见,所以,要和这些人谈论这个问题,实在有些荒诞,所以,政委微微一笑:“李大人,新军镇北侯发出此项通电,并非要完全承认甲午战败之丢失诸项利益,而是要将新军的注意力转向东方,针对日本和朝鲜展开活动,想来,大人也知道什么是外交词令。”

“侯爷一语,道尽下官心中所有疑惑,可是,下官还是有一事不明,为什么不模糊意向,公允些?就谈要改善对朝鲜日本关系即可呢?”李经方好意地帮忙想着办法。

赵政委笑道:“李大人,一样,不过是性格不同,风格不同而已,事实上是一样的,栗大帅性格直爽,但是,又考虑到在接触之前暂时不要紧张两国关系,才字里行间,表达了温和的意思。”

“那么,镇东侯爷,您能否告诉下官,满洲新军的对韩,对日意向呢?是不是要调集大兵,讨而伐之?”

政委道:“讨伐朝鲜和日本?”

“是啊,下官最最关心之事,莫过于此!”

“为何?”政委有些疑惑。

“侯爷有所不知,甲午一战,不仅为我大清数百年来未有之耻,实在也是我中华国家千年以来未有之格局,时家父忝为主帅,亲身经历惨败过程,又被国人目为罪魁祸首,此中纠葛,难以释怀,如果侯爷能够提兵东向,驱逐倭人,恢复权利,则不仅是建立不世之功勋,也实为家父雪耻也。”李经方有些激动地说。

“大人,甲午之战,诚为我中华民族之莫大耻辱,人人得而衔恨,我满洲新军,必将在合适时机以铁血精神,一扫空之,但是,现在确实还不是时机,一来俄罗斯谈判未了,需要我大军集结以为震慑威胁,迫使其规矩俯首,二来,新军久战之后,辛苦疲惫异常,需要及时休整补充,况且,满洲形势,数年来动荡不安,尚需大力整顿之,又新军之财政物资,极为匮乏,甚至有岌岌可危之险恶,尚需朝廷大力援助,所以,没有三年两年的备战,对倭作战一事,实在难以想象。”政委谨慎而又明确地表示了新军的动向,还对满清朝廷实际上设置的针对满洲新军的封锁表示了不满。

“下官知道了!”李经方拱手道:“下官实在盼望着我大清新军,能够大振雄风,扫朝鲜,下东洋,活捉倭国天皇奏凯歌而还!那时,则下官胸中一腔委屈,也好清洒,就是我父亲在天之灵,也可得到安慰。”因为李经方参与过台湾割失交接的过程,当时被号为割台大臣,所以,对甲午战后的残局,有着切肤之痛。而他的父亲李鸿章也在甲午战争失败后,遭受了许多的“不幸”,先是被光绪皇帝下诏拔掉两眼花翎,又在马关谈判时被日本浪人手枪击伤手臂,几乎丧命,所以,李家一族,对日本自然是耿耿于怀。

“兵战凶危,需要审时度势而动,对倭国战争,不是你我们两人愿望所能达成,不过,李大人,我满洲新军,必然会将倭国踩在脚下的,”

与李经方显然不同的是,庆亲王也焦躁万分地赶到了政委的地方,询问此事。他埋怨栗云龙,不经过朝廷的合议就擅自发布对朝鲜及日本声明,让朝廷陷入了被动之中。

政委毫不留情地驳斥了他:“朝廷对待朝鲜与日本态度,经过上次战争及相关条约,已经明确,但是,我满洲新军绝对不同意此等丧权辱国之举,因此才有政治介入之事,所谓尊重朝鲜独立等事务,并未超出朝廷对日韩两国的政策框架,”他顿了顿:“请问,朝廷对于韩日两国的关系,目前有什么圣裁吗?”

庆亲王尽管远不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冬烘先生,也实在是才能有缺,被政委一番抢白,讪讪道:“非他,本王责问的是,以满洲新军,以镇北侯栗云龙之爵位,尚无权限针对日韩接触,镇北侯实在越出本位。此举虽然有其深刻用意,然置朝廷和皇上,老佛爷,诸王公大臣于何地?”

政委嘿嘿一‘笑:“王爷,如果有朝廷的旨意,有皇上和老佛爷的圣裁,则满洲新军自然不加以违反。如果没有,则请王爷迅速传达天听,迅速决断。否则,满洲新军只能以国家安全和利益,自行其是。”

遭遇了这样一个硬钉子,庆亲王也就不再说什么,想想也是实际情况,所以,当会谈以后,政委出于统一战线考虑,带着一些礼物前去和解会谈时,庆亲王已经翻然悔悟:“镇东侯不必解释,满洲新军若有隐情,可以自行其便。只要将事情及早知会朝廷就是了,最好先告诉本王,否则,本王的面子上实在不好看。”

政委对他又加以安慰,告诉他,新军决定同朝鲜贸易,以经济手段,逐渐亲善对韩关系,将势力插手朝鲜半岛,在不长的时间内就驱赶倭国势力。庆亲王非常感兴趣,心情也好多了。表示,满洲新军是拯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