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来到大唐的村官-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第一次坐船,上一次坐船是上一辈子了,所以现在坐船上,并没有什么不适,倒是程雯筱,朱和尚,老龙他们,很快就出现了不适,晕船了。

他们的晕船,并没有影响到此次训练,水军们有条无紊地做出各种攻击假想敌的训练,其中的重要训练,当然是放假靶船,让火炮瞄着打。

整个过程,都是近了靠人喊,近了靠鼓声。

李承乾就坐在颜将军的旁边,这里是主将台,下面就是战鼓,或者说是传令鼓。跟雷一样响,吵得耳朵都翁翁响。

两个多时辰,训练的课目做完了,战船回港!

下船后,李承乾没有吐,其他跟随的人都吐了,李承乾只好扶着程雯筱和河马大姐一起下了船。

到了船下,颜将军已经早就让人准备好马车在这里等着了。

他是考虑到李承乾是长安里的旱鸭子,所以才会准备的,但是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没有晕船也没有吐,现在马车就给了程雯筱她们用了。送着程雯筱上了马车,李承乾也就不用扶了,和颜将军一边往军营走去,一边遗憾地说道:“水军不够先进啊,就这个鼓声,只怕水军退伍后,耳朵都不太灵了!”

“是,是,为国进忠!”颜将军很会说话。

“你不知道旗令吗?”李承乾奇怪地问道,“还有灯语?”

颜将军一呆,接着想起有同事说,这位前太子爷,是一个特爱发明新鲜有用东西的人,现在听他这样说,是从中里想到了新法子了,要是能从他嘴里得到新的水军训练的法子,那自己手下的水军打战更厉害了,军功还是自己的身上的啊。好事。于是连忙问了:“殿下,何为旗令,何为灯语?”

“旗令吗,就是拿不同的颜色的旗子,然后远距离挥动,让另一艘船上的人看到,并且明白这边发下的命令是什么!”李承乾一边走,一边说。

颜将军低着头,思考着李承乾所说的这种旗令的作用。

“颜色,可以用红,蓝,黄三种,然后制定好什么样的手势,到时候就挥哪一种。”李承乾对他摆手道,“你知道吗,像你们的鼓声,不行,要是逆风的话,鼓声都传不出去了!”

……

第939章 水军训练

……

战船上的战鼓用来传令,有几点劣处。

逆风的话,鼓声就会被风吹向一边,站在风头的鼓声可以传到风尾的老久。要是站在风尾想要传鼓声给风头的船,那是没办法传到的。

风平浪静时,要是兵船追敌人去了,与主将船离得远了,主将船想要传命令给兵船,让他们回来,都传不到了。要是这时候被弄了一个调虎离山,那么后方就被吃了。

远了有不足的地方,近了也不行。主将船传命令,其他船要向主将船回馈收到命令了,也是用鼓声来回应。或者是发现了新的战况,向主将船汇报情况,或者是有什么话想要告诉其他船的,都是通过鼓声。这战打起来,要传的信息就多了,所有的鼓都响起来,那如何来分清楚哪个鼓声是哪个人发的?这没可能,都混乱了。要是敌我双方的战冲一起战起来了,敌我的鼓声也一起响了起来,那就更坏了,哪里知道哪一个鼓声是传给他们的?

颜将军一边走,一边和李承乾说着这些儿不足。

他做为水军的最底层的主将,对于这些问题,也是早就深有体会,但是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想着如何让水军打起来有条无紊,就没有想过,如何来找新法子来改变。

李承乾的说法,让颜将军觉得有一些儿希望,但是他并不了解这随口几句的话,有什么样精髓之处,所以晚上请李承乾过去他那边喝酒,一起商量商量。

这也是闲着没事,过十几天再回去也好。

所以李承乾答应了。

晚上,颜将军摆好了酒菜,李承乾带着老龙,朱和尚,还有程雯筱这个小女主人,就过去了。

刚坐上酒桌,李承乾先拿出他让人剪出来的几面旗子,然后在酒桌上就和颜将军讲了起来了。带李承乾过来的曹校尉也在这里,不过他没有入座,在旁边倒酒。但是可以看出来,他是被叫过来看旗令的。看来这个在看守造船厂的校尉,是颜将军的亲信。

一边喝酒,一边教着旗令,旁边有好几个人在记录着什么,喝到了最后,李承乾都不知道都说了什么了,反正早上醒过来,头是晕得不行。

然后发现,颜将军不见了,等到找到他的时候,他后背上都插了好几把旗子,红绿黄,这是要当红绿灯啊!

操场上,也有不少的士兵,正拿着旗子向远方挥来挥去。

看这样子,他们对于自己的话是听进去了,然后想要实验这旗令,制定出他们的一套过来了。

旗令,只要知道个创意,然后定制出固定的手势,就可以了。

三天时间,颜将军他们就把他们原来的鼓声的命令,给转制成了旗令语,然后又是集结,出去训练结果去。

李承乾又上船去了。这次不是没有鼓声吗,那么不用怕耳朵受虐了。

不过程雯筱就有些儿找虐了。

老龙他们明知道上船会吐,但是李承乾的安全却要他们负责,所以跟过来是理所当然。

但是程雯筱并不用,但还是来了,这真是有点儿受虐了。

李承乾上船前,告诉她用葁片切了贴肚脐上,会好一些。

出了海之后,颜将军他们开始实验起旗令来,因为有了前三天的实验,所以传令兵都熟悉了旗令,做出来的反应,倒是很顺利。

总得说,这旗令算是初步得到了实践了,并且成功了。

但是还是有一些儿问题的,旗令是不是有一些儿命令传起来,动作太多了,不好表达,还有能不通用再简约,命令多一些。

李承乾决定跟他们一起完善这旗令,当然,还有那灯令,用来晚上用的。

但是刚研究半天,李承乾听到了水军中有消息,说下游的地方,有五艘大船进了内河了。

五艘,还是进入内河的,那么这船是哪来的?

他一下子想到了海船,那些去欧洲的船回来了。

他脸上一喜,不再在这里呆下去了,要回长安里看一看情况怎么样!

于是他把旗令的事情,扔给了颜将军自己去办,自己回长安去了。

和程雯筱还是不舍的,从东莱到齐州,这段路慢慢走,走了半个月,送程雯筱到了家,李承乾他们才快马往长安而去。

本来船一定是比马慢的,但听说,大船进入内河,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了,那么船应该早到了,并且东西也是送到了长安了吧。

这是第一次航海,李承乾倒是有些儿期待会带来什么。

用比上次过来的时间少了十天,李承乾他们终于到了长安。这一路跑来,还真是风尘仆仆。

在离长安最近的一个城住了一晚上,洗好了自己的脸,才风光地进城,回到了芙蓉苑。

虽然昨晚活过了,但他们还是被一路的尘沙弄得跟土匪一样,把芙蓉苑里一群人给吓了一跳,然后认清了李承乾,大家都高兴了起来。

出去是盛夏,回来是晚秋了。

到了长安了,事情就不用急了。先让人去各家报个信,自己回来了。

皇宫,程家这些儿家族,王家这样的合作家族,还有于志宁,朱胖子这些儿属下,当然还有桂娥这个情妇。

先报个信,后面再去每个需要去亲自上门的,再去看看。

本来想要明天再去见皇后,但是皇后听到消息后,就先过来芙蓉苑了。

她进门的时候,正看到李承乾正抱着他的儿子,小李象此时看着这个胡子渣渣满脸的陌生人,哇哇哇地哭得响亮,但是这哭声却没有唤来亲爱的妈妈的救援,也没有得到两位亲亲的阿姨的帮助,她们反而在那边嘻嘻嘻地笑个没完,还有这个陌生的土匪也在高兴的笑。还是这奶奶好,进来后就抢救了自己,然后拍打了一下土匪,终于让土匪远离了自己了。

土匪太可怕了!

感谢奶奶!

“母后,这孩子不跟我亲,你打我做什么?”李承乾委屈地说道。

皇后没好气地说:“你回来也不刮一刮脸,看这脸毛,都跟毛人似的,还好意思说……”

……

第940章 分钱

……

好不容易才长出了胡子来,就是舍不得刮。

但却没想到会被母亲给嫌弃了。

而且她还逼着自己马上去刮掉。

几个女人一起动手,李承乾终于把胡子渣渣给去掉了。

弄好后坐下来说话,小李象似乎不那么怕自己了,看来这胡子留下来,是天怒人怨啊!

皇后问东问西,一直到回答得满意了,她才停了下来。

这时候李承乾关心起海船的情况如何,问了起来。

皇后脸上似乎带上了一股笑意,但是却说帐本放在了宫里,自己忘了数目了。

那忘了具体数目,总会记得这钱是赚了是赔了对吧!

但是皇后就是没有说,说要想知道,自己明天过来看就知道了。

得,这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皇后呆了很久才离开。

她一离开,李承乾就使眼色,让苏宓把孩子放给奶妈。

苏宓脸上一红,虽然觉得那啥那啥,但是最后还是把孩子放给了奶妈。

然后,李承乾拉着三个女人一起进了房间了。

……

第二天,生活恢复到了离开前的轨迹。

河马大姐早早地起来,高兴地去上班了。

之前说要去山东,就是想要给河马大姐散心的,现在看来,这是有效果了。

苏宓看在眼里,捅了捅李承乾,示意了一下,李承乾笑了笑,也没有说出来。

他吃好后,也进宫里去,在路上遇到几个来见他的朋友,也挥手表示先进宫里,回来再说。

进了宫,给老李和皇后请过安后,再去皇后宫里看一看帐目。

李承乾是急着看一看帐目如何,而皇后却是一点儿都不急,慢慢来。

终于,皇后肯把帐目给拿出来了,翻开里面的帐目,看了看,李承乾眼睛直了!

这个数目,得有多少位数啊!

他感觉自己强大的心脏,也忍不住的被揪了一下。

皇后像看笑话一样地看着他。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之前也出了这样的丑,所以现在报复来了。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自己踩了牛粪后,看到别人也踩到了,那是一种觉得公平的爽感。

太坏了!

不过,这种超前,跨地域的商贸,确实是暴利,而且两边的文明发达程度不一样,欧洲那边只能被这边给收割原材料了。

想想后世,东印度公司的帐目报告,不也同样把股东给吓得心脏病发作,给死掉了。

李承乾这样的心理,算是强了,只是傻了两秒,没有出现心脏病的。

“那,那我能分到多少钱?”李承乾有些儿颤抖地声音,问道。

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分到自己的份上,不少啊!

“不急,这么多钱,还要分到好多人手上呢!而且也舍不得分给别人,先放手上吧!”皇后说道。

皇后的想法,他倒是明白,这么大的钱,要是分了,虽然也是很庞大,但是还是让人舍不得把它们给瓜分了。

这是病,但李承乾才不会给皇后治。过几天皇后自己自愈就好了。

接下来,李承乾和皇后说了一些儿关于第二批海船的出发事宜。

现在是赚到钱了,那么第二次要出船,就心里更有底了,大家有这么多的钱,都不用招别人,都能自己搞定了。

不过之前已经先把海船的投资先发出去了,现在也不能食言了,所以第二批,还是要把他们给拉上来的。

话说到了最后,皇后表示,这赚来的钱,可能暂时会挪用一下,给老李用。虽然她话说得含蓄,但是李承乾却联想到了山东那边的情况,于是说了出来。

皇后点头,倒是没隐瞒,对于要打高句丽的事情,向李承乾透露了一些。

高句丽自从有了火药之后,就已经被大唐列为必须灭掉的国家。

不然让他们的火药发展得像大唐这样强大,那大唐就危险了,大唐可不能让高句丽发展下去。

所以,从去年的时候,朝廷已经在准备了。

现在大唐的国力还很弱,能保护好自己,并且挡得住外敌,就不错了。

但是这一次是必战之战,所以,大唐是要拼上国本去打了。

这一战打下来,只怕国家会出现短时两三年的软弱,但是朝廷都下决定了,非战不可。

这是百年大计。

国家的钱不够,现在皇后和李承乾这边,赚到了钱,那么当然是应该先拿去支持一下了。

李承乾虽然爱财,但是对此,倒是很支持。

接下来的时间,是海商的股东们分钱,然后让长安的其他家族们都眼红得不行。

接着是筹备起了新一次的海船,在十月时出发了。

朝廷紧张并且默默地准备着对高句丽的战争。这个时候,倒是对李承乾的一个好处的插曲,东莱的水军总管颜将军,送过来了一个军报,把旗令给上奏给了李承乾,说这个法子很好使,请朝廷推广。

里面有李承乾教给他们的旗语,还有灯语。

另外一些是他们补充的,在夜晚打战时,在起雾打战时,视线看不到,旗令就失去了作用了,这时候原来鼓声命令,就起了作用了。

所以,以鼓声配合旗令语与灯语,一起在水军中使用。

混合法并不是李承乾提出来的,他们明明是自己想到的,却都冠在了李承乾头上了。这功劳算下来也是李承乾的啊!

看来,他们真会拍马屁。

李承乾也没有捅破他们,虽然程老货听到李承乾独白说过,但是他们军方的人都去研究这旗令了。因为对高句丽开战,可以从山东这边派战船打过去的,所以水军也是特别的重要。

现在要是在这旗令上取得好效果,那么水军的做战能力,也会相对地高了起来。

很快,朝廷认同了旗令语了,然后表扬了李承乾,赏了李承乾不少的空款。

啥叫空款,就是先赏个数额,钱和东西以后再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朝廷需要把钱都用到北方去。

进入了十一月,陇右那边收获了一季的棉花,然后工部的工坊,开始紧张了起来。

工部的工坊,有了前一次的棉花经验,已经形成了棉花的生产流程,这一次有了棉花后,马上就投入了高效的生产军工品中了。

……

第941章 温和

……

农业学院,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学院。

说它是温和的,是因为它里面的工作,都是周期很长的。

要做个实验,都要三月半年,甚至是一年,才能知道当初做的猜想的结果,是不是对的。而不像是火药局,说加多少药量会有多少爆炸效果,马上加上火药就可以试出来。

所以,这也就让这个学院,一直很安静。

从而李承乾当时危险时,进入这个学院,老李就不管李承乾了。

但是这个秋天,却让这个学院变得有些儿火急。

一个重要的技术骨干,突然淋雨病了。

要是普通的病倒是没什么,谁被这秋天冰冷的雨淋到了不病啊。

但是,莫包子这个技术骨干,却是在抢救实验的庄稼而淋的雨的!

听到这件事后,李承乾气得急了,跳去数落了那个莫包子一顿。

对于学院还有他来说,技术骨干才是最重要的,一颗被雨淋着的菜,根本不值一提,竟然这样为了一颗菜而牺牲了,真是有病。想想当年,有个白痴在海南为了多种一棵橡树,冒着雨出去了,一道雷下来,就人和树一起没了。

后世白痴有,现在白痴也有!

骂完之后,还得叫太医来给他看病。

随后感冒了一大场,一个月后才好过来,都已经入冬了。

听说他抢救的那棵菜,还真留了下来了。

看他高兴的样子,真的要认他是个傻子了。

进入了冬天,李承乾都是闲得出奇,啥事都没有,倒是工部的尚书段伦常来找他。问一些关于棉花上的事情。

李承乾知道,这棉花,是明年重要的战备物资之一。战争可能会选在春天后,好时候东北会慢慢的暖和起来,适合关中子弟兵上东北打战。进入夏天,就是攻克下高句丽的最好机会,但是一个夏天,要结束一个战局,是不太可能的。这还是要灭了高句丽的政权。所以,朝廷是准备好打过明年的冬天的,这就需要用到棉衣和手套了。

以前中原军队攻打高句丽,本来都能打下来,但是因为季节一到,中原军队受不了寒冷,就撤退了,就被高句丽追杀回来,失去了地盘也损失惨重。

现在有了棉花,就可以在保暖上给士兵们多一层保障了。

这重担放在段伦身上,可是够重的,而棉花就算是有过一季的实践了,但是还是存在不少不足的地方,他在于一些关键的技术上,都需要来李承乾这边找创意和灵感。

往往李承乾并没有想出准备的解决办法,但是提供的灵感,却能给他们自己去找出办法来。

看着厅外下着小雪,李承乾拍了拍手,套上皮手套,心里想着段伦今天应该不会过来取经,就要去桂庄看看大肚子的桂娥。

这看着明年开春,她就要生了,李承乾现在应该多陪在身边一下。

苏宓知道李承乾要过去,也不生气不吃醋,反而想着那女人肚子里是李承乾的骨肉,吩咐李承乾多过去几次,她拿来衣服,给李承乾给穿上。

“殿下,阿珍回终南山,过两天就要回来了吧!”苏宓说道。

这是找老孙回来,李承乾点头,一边由着她穿衣服,一边说道:“对了,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大妹和秦家那小子,不会出矛盾了吧,竟然没见她和他在一起了,之前入冬前还常过来芙蓉苑呢,最近两人都分开来。要不要我们帮一帮她?”

苏宓哧的一笑,然后摇头,说道:“这事不用我们急,她现在是害羞不好见秦家小子。”

这话倒是说得李承乾不解。

不过苏宓不说,加上李承乾此时衣服也穿好了,就过去桂庄那边了。

马大爷的蹄掌下,放了钉掌,这样抓地更稳,不会滑倒。

到了桂庄,桂娥慵懒地躺在一张虎皮的软椅上,李承乾进来后,她懒懒地看了李承乾一眼,连动都没动,就闭上眼睛,继续窝着了。

李承乾过去对她的屁股打了一下,说道:“不知道多起来走走吗,这样对身体好,而且过段时间生产会容易一些。”

“……”村娥翻了个身子,对于屁股被打,根本就不会有一点儿反应,说道:“你弄个大肚子试试,这得多重,走都走不动了,脚都肿成这样子了,你没看见吗?”

李承乾看了看她的脚,叹了一口气,坐到炉边,用手烤了烤火,然后给她按摩脚了起来。

当脱下她的袜子,摸到她的脚上有汗后,李承乾不由摇了摇头,笑了起来,然后轻轻的揉了起来。

脚上有汗,说明在自己来之前,她是有运动过了。只是故意躺成这样,让自己说她而已。

李承乾的按摩,让桂娥脸上露出了甜蜜温馨的表情。

过了一会儿,桂娥脚轻轻捅了一下李承乾的手,问道:“我问,是不是宫里哪一个公主要出嫁了?”

“嗯?怎么这样说?”李承乾拍了一下她的臭脚,乱捅人,“宫里现在都实行晚婚了,不到十七岁是不会嫁人的。现在还没有哪一个达到十七岁的,这最大的也是大妹,十六岁。”

“十六,那过了年后就是十七了,想来就是她了。”桂娥自以为是的点了点头,“我是听小陈过来这边的时候,说起来,说开春会有大喜的!”

大妹喜欢的是秦家的小了,那小子这两年发育得很厉害,现在都有李承乾高大了。是个壮小子。李承乾看好他。大妹要是有婚的话,也是他了。

但怎么没听过?难道是皇宫里的人给大妹定了其他的婚事?

嗯,这事要回去好好问问,不能让大妹受委屈了。

李承乾给她按了一阵子,怕她脚冻了,连忙给穿上袜子,然后问了这边关于生产的一些事宜,又陪着她聊了一会儿,才回去了。

进了城,就听到了有人在说着,冀国公秦老爷子进宫里去找皇帝求婚了。

不会吧,这么快,刚听到风声,就有求亲的了。

回到了芙蓉苑,竟然见到大妹就在这里。

大妹见到李承乾,甜甜羞羞地叫了一声:

“大哥。”

……

第942章 灭族

……

外面传着求亲的事情,这个主人公却在这里。

看她那一抹害羞的表情,李承乾似乎猜到了什么。

“大妹,最近怎么变得有些儿害羞内向了?”李承乾把带着雪花的外穿脱下来后,坐下来,对大妹问道。

大妹连忙摇头,说道:“我一直都这样好不好,对外人我都是很害羞的,只是对大哥可是一直没变,大哥就是大哥,不怕!”

“我在外面刚进来,听说有人向你提亲了啊,这你还小,可不能同意。我等一会儿就进宫里去,把那些提亲的人,给踢走了!”李承乾拍了拍手,说道:“咱大妹的亲事,要由大妹自己说了算,不能由别人来主意。”

大妹脸上不由一惊,说道:“大哥不知道是谁求亲的吗?”

李承乾摇头,问道:“你难道知道?”

大妹脸上一红,害羞地低下了头。

“你都不知道,那我进宫里去。”李承乾拍了一下膝盖,站了起来。

大妹连忙拉住他,说道:“大哥,是怀道让爷爷进宫里求亲的。”

“哦,原来是秦家小子。那你同意了?”他又转话,说:“你还小啊,未满十七。”

怕李承乾不知道情况,进宫里坏了事,大妹连忙出口,说:“大哥,我同意的,我明年就十七了,不能让别人先提了,不然父皇和母后难做事!”

“哦!”李承乾拖长了声音,玩味地看着她。

大妹愣了一下,然后知道了李承乾这是在笑话她,不由羞红了脸,拉着李承乾手摇啊摇,弄得李承乾呵呵地笑了开来。

皇宫那边并没有马上答应,但是经过了几天,皇宫里很快就传出了答复,同意了大妹嫁给了秦怀道。

这可把大妹给高兴坏了。

婚期定在了明年的三月开春时。

婚姻的事宜,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

李承乾告诉小陈,让她在年总结的帐上,划一笔钱出来给大妹做嫁妆。

老李现在紧张地准备着打高句丽,内库都用了不少到这打战上了,要给大妹做的婚礼嫁妆,只怕会吝啬了。秦家也不是有多少钱,所以李承乾想把大妹的婚礼给弄得风光一些了,划这笔钱是必须的。

很快到了过年了,这个年要比去年还要热闹。

芙蓉苑的年夜,办得特繁华,烟花什么的是放上了好几个小时,芙蓉苑里面都免费开放了。连长安外的其他一些城市的人,都慕名而来,一览芙蓉苑的风光。

芙蓉苑里经过了一年的发展,已经成了长安里顶级的娱乐场所,大唐以及全世界,就只有芙蓉苑里这个地方最好玩了,再没有其他地方有了。

这里,大官显贵都能来玩,但是却不谈一点儿政事。完全与政治无关。

但是又有太子坐镇在这里。

过年的时候,甚至有市民看到了皇帝出现在这里,一时惊呼不己。

芙蓉苑已经在长安里竖立了一个品牌,一个不倒的地位。

过完年后,大家又是忙了起来。

朝廷的财政,因为战争的准备,一下子在其他地方抓急了。老李为钱愁了起来。

在陇右圈了地的大地主们,这时候也为陇右的生产而抓急了。因为缺人手。

现在大量的奴隶都被送去了那边,但是人手上,还是不够,人手不够,圈的那么大块地,就浪费着没生产了。

急需要人,李承乾手一拍,说道:“某个地方不是要打战了吗,打了战,那边的乱民要做乱,怎么办,必须抓起来。那么多人,抓了做什么?当然是做为我们大唐的奴隶了。所以战打得越好,越顺利,大唐的奴隶就越多,大家的田还怕没人种吗?”

“话说得好了,国家强盛了,百姓才能幸福。我们这些儿地主百姓要想幸福,还是要多多支持朝廷打胜战的。要是有什么缺粮的,我们就是一群种田的,家里的粮食拿出两把来,支持一下英勇的战士们填饱肚子,要是有什么缺钱的,我们腰袋里拿出两个钱,给朝廷,让他们把战打得顺顺的。两把米,两个钱,对我们会影响了桌上的菜少一色吗,没有。而且后面抓回来的奴隶,朝廷都记得我们的好,会优先送给我们去开荒种田的,我们是亏还是不亏,这你们心里都清楚!”

哪个地方打战,那是不用说了,就是高句丽,但是这是军事机密,就算大家都知道,也不能说出来。

这里都是大唐的既得利益层,谁应该知道的都知道,除非是不想自己家里得好处了,才会把军事机密给说出去。

有一个小地主站出来问道:“殿下,你真的知道那些奴隶会过我们的手?”

李承乾对他白了一眼,说道:“你还是不是自己人,这话还用我说白吗?”

这话说了后,那人羞愧地闭了嘴。

话就说得点到为止,会散了。

第二天,就有一大帮子老爷子上民部去,要捐款支持朝廷军政。

这对于正在紧张着钱的民部,不由意外的大喜,但是却没有马上收了钱,而是进宫问三省的尚书,让尚书省上奏皇帝去。

皇帝也奇怪,这帮子老地主们,怎么自己送钱来了?

马上派人查,哦,是默默无闻的儿子在背后支持着他,马上把这兔崽子给拉进宫里来,爷俩头凑着头,商量了起来。

我出钱让你去打高句丽,你打了高句丽,人多是不是不好管,没事,抓回来,男的送去陇右种田去,女的来我的棉花厂来做女工。让陇右的男人死光去,高句丽女人就让他们打工得功劳后,脱了奴籍,找个长安人风风光光的嫁了得了。

没错,下一代的高句丽就是大唐人了。

这个灭族行为,太温和了,太仁慈了!

老李一拍手,好,钱拿来,我办事去!

统治者和地主领袖达成了意见后,第二天,民部就开始收大地主们的捐款了。

这一捐款,是地主向朝廷买的奴隶交的定金,但是传到了民间,就成了支援国防建设了,于是不少商户,都过来捐一点,表示心意。

……

第943章 三喜临门

……

为什么商人们会抢着捐款?

因为前几次为灾难捐款时,朝廷都会表扬那些先捐款的商人。

那些被表扬的商人,社会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有钱了就想要有地位,所以,这见到又有捐款的机会,还不马上冲上前去啊,虽然没明白这次捐款的目的具体是什么,但是投资不都是有风险的吗,有时候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抢了先机。

当老李看到后,不由哈哈大声,说:“朕的子民真是有钱啊!”

听到这个想法,李承乾吓了一跳,可不能让老李动了抢劫百姓和地主的钱的想法,说道:“父皇,一个让百姓有认同感,有归属感的国家,应该是让百姓们觉得他是安全的,这个人钱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个强盛的国家,是百姓富有了,国家良性地向百姓收税,百姓规矩地交税,国家因为收的税多了而有了建设的钱,而富强起来。这样才能让国家一直繁荣富强下去。”

好不容易说了一个大道理,结果被老李给踢了屁股,走了出来。

不过,随后皇宫里没有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