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临床医生聊医事做个聪明病人-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误致残致死的事情并不是偶尔发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离这样的急诊科远点!危重病人选择医院,一是就近,二是选择技术力量强的急救中心,而在目前的中国,选择好的急救中心似乎更为重要。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危重病人就近送到差一点的急诊科,医生没有抢救经验,于是四处请会诊,将专科医生从家里的被窝拉来,等专科医生来到急诊科,又是一通检查,一通等待,甚至有可能等到最后,这里的医生告诉你:不好意思,这个病人的病情危重,超过我们的技术力量,请转院。于是又是叫救护车,七手八脚抬病人……最佳救治时间早过了!而好的急救中心可能远点,但他们有救治经验和必要的设备,有一套成熟的救治预案——早把在路途中耽搁的时间节省回来了!对于急危重病人,时间就是生命!
3急诊面面观(5)
● 下面,我们在脑中来预演一下你身旁的亲人突发猝死(我也希望这事永远不要发生在你的身上,但你得在平时对此有所准备)。假设,你的亲人突然在你身边没了呼吸,没了心跳,赶快!赶快!奇迹不会等你表达完了悲痛和爱意后才从容降临!你要做的是马上检查病人发生了什么事(不要超过10秒),大声叫他(如果你想,也可扇病人一耳光)看病人有没有反应,没有。趴下听一下病人有没有呼吸,也没有。这时你一方面要声嘶力竭地喊出“来人呀!救人啊!”要惊动你所能惊动的所有人,并指挥他人打急救电话,打电话的人要镇静,不要慌张,准备问答以下问题:
1。病人所处的位置,简洁明确,可让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到达;
2。事故发生地的电话(手机)号码,让救护车能准确地联系到你;
3。发生了什么事,是心脏病发作还是交通事故;
4。病人的人数和一般状况;
5。已给病人何种急救措施;
6。我还需要做些什么急救措施,请救护人员在电话中指导;
7。派一个人到楼下,或在可能让救护车迷路的路口等待。
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3):掌握心肺复苏术
我一直相信,掌握心肺复苏术是一个成人的责任。你对你的父母有责任,你必须敬爱他们;你对你的子女有责任,你必须让他们有一个安全的家;你对你的爱人有责任,你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幸福。如果你赞同我关于责任的说法,那么,我一定得让你知道,掌握心肺复苏术也是你的责任。当你深爱的人面临死亡的危险(我也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在你身上),你不能是一个心爱的人在你怀中闭上了眼而你只能紧握他(她)双手热泪盈眶的人!在泪水中再一次深吻或挣扎地爬过去双手交织在一起那是三流的言情电影才干的事!而对于你,你必须做得更多,如果你此时只是一心想找些明星的走光图,而连半个小时时间也不愿意留出来让我来给你讲讲心肺复苏术,而不幸的是若干年后,你心爱的人倒在了你的怀中,而你所做的只是让泪水来宣称你有多爱她(他),那么请别让我知道,否则,我真希望那时还有力气揍你一顿!
还记得我以前提到的“专业恐惧症”吗?很多时候,我们对我们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心存畏惧,总觉得术有专攻,还是让专业人士高效地去完成吧。如我们将自己远离犯罪伤害的全部职责交给警察,将在自然灾害中逃生的希望全寄托于救灾人员,将危急伤害的救治希望全托付于赶来的医护人员。但是尚不说赶来的警察可能是腐败无能的警察,赶来的医护人员可能是连心肺复苏术都未能掌握的实习生,地震发生时可能最快的救灾人员也需要一周后才能来到你的面前;单说你对自己生命的职责,你对家人的职责,你为什么将自己、家人远离危险的职责完全交给别人呢?有人需要对你的生命负全责吗?没有人!你的生命首先得你自己负责,别人只是帮助你,没有人需要对你的生命负责!不会有一个警察因为你被罪犯伤害时未及时赶到而被判刑,也不会有一个医护人员会因为没有给你最及时的救治而被解职!自助者天助,你得相信这句话!
关于掌握心肺复苏术是一个成人责任的想法,始于我尚是医学院的学生时。我在医学院算不上是好学生,甚至连教诲我的老师姓氏也没能记好,但有些课还是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是一堂关于药物过敏的课,教授讲了一个他读博士时亲历的病例。大致是他在中山医附一院读博时,急诊科里收了一个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一个女大学生,她感冒发烧了,她的父亲——一个世上最悔恨走上行医这行当的乡村医生,从他众多的棕色广口瓶中掏出了几片青霉素类药片,让她服下了。等这位可怜的父亲抱着心爱的女儿出现在中山医附一院重症室时,她的女儿已停止了呼吸。当医生向这位父亲表示已尽力时,这位父亲撞破重症室的玻璃门,甩开了几个试图阻止他的护士,坚信奇迹的他亲自对他的女儿行心肺复苏,直到一个多小时后他也昏迷在病房。在这一个多小时里,他不停呼唤着女儿的小名,在泪水中坚持尽量准确地施行心肺复苏术,久久不肯放弃。所有的医护人员(包括我的老师)都含着泪在他旁边等待奇迹。没有!奇迹没有出现,奇迹不会这么多! txt小说上传分享
3急诊面面观(6)
但我知道他尽到了一个当父亲的责任!
奇迹不会这么多,是真的,但心肺复苏却给了人类很多奇迹,尽管这样的机会没有给予那位痛不欲生的父亲!相信我,学会它并不是很难。但即使再难,你也要强迫自己学下去,而且我有更好的办法让你很方便地掌握它!尽管绝大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用上,但你应该要会——因为那是你对所爱的人的责任。
而且在心肺复苏上,你不能指望正在赶来的医护人员,所有的指望全在于你。心脏停跳后,脑细胞马上缺血缺氧。这种状态持续4分钟以上,脑细胞就会受到损伤;超过10分钟,脑细胞损伤就十分严重,无法治愈,即使侥幸被救活,只会成为“植物人”,生活质量大为降低。专家指出,心跳停止者如果在4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生存率大;4~6分钟内施救,部分患者存活下来;超过10分钟后,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代心肺复苏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Peter Safer创造。他认为,让广大民众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以在紧急时采用,能更为早期地实施院前急救,会大大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因此,在一些国家,把能否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作为取得汽车驾驶执照的一个条件,这使心肺复苏在普通市民中的普及率大大提高。而在我国,心肺复苏的知识普及远远不够,由于很多人不懂急症处理知识,使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的机率还不到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你发现你爱的人猝死在你面前,你急忙打120,等医护人员赶到你家,为你爱的人行标准的心肺复苏术时,你爱的人复活的可能性不到万分之一!
你不能把保护亲人的重任完全交给别人,这是我的想法!掌握心肺复苏术很难吗?如果你翻阅最权威的《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那确实很难,因为那是写给专业人员看的,写得大家都看懂怎么体现人家的权威性!如果你不把心肺复苏术当成你的饭票,那我们可以把事情看得简单点:假设一个人发生猝死,他的身体发生什么变化?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心脏停搏,心脏停止跳动后,血液没有流动的动力,不能把呼吸进来的氧气传送到大脑。而大脑是全身最重要的器官,同时又是最不能耐受缺氧的器官,缺氧5分钟以上,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缺氧10分钟以上,患者生存的机率就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救治他可以用什么办法呢?记住,你不能依靠任何仪器,你只有空空的双手。我们这样来理解这个难题,猝死的核心是大脑缺氧,抢救的核心是往大脑输送氧气,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你的嘴往病人的呼吸道里吹气,氧气是否能顺利进入病人肺内的前提是病人的呼吸道是通畅的。好吧,你已经顺利地将氧气吹入病人的肺中,氧气通过肺泡进入了血液,又遇上了一个难题,心脏停止跳动,血液没有动力将氧气送入大脑。心脏是通过收缩将血液泵出,是否我们可以通过挤压心脏让它产生类似收缩的动作,只要心脏有收缩就可以将血液泵到大脑。如果我们一切如我们预想,我们就可以顺利地将氧气送到大脑。
于是我们得出这个结论,救治猝死的病人涉及三个技术要领:首先要通畅呼吸道,只有呼吸道通畅氧气才可能被吹入;其次,将氧气吹入病人肺中;最后,挤压心脏让心脏产生类似收缩动作将血液泵到大脑!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霸气书库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3急诊面面观(7)
我们来看看这三个技术要领的具体细节。Peter Safer于1958年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1960年William 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的结合,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而对于你,一个非专业人士,心肺复苏就具体是ABC,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
下面,我们在脑中来重新预演一下你身旁的亲人突发紧急情况。假设,亲人突然地在你身边没了呼吸,没了心跳,赶快!赶快,奇迹不会等你表达完了悲痛和爱意后才从容降临!你要做的是马上检查下病人发生了什么事(不要超过10秒),大声叫他(如果你想,也可扇病人一耳光)看病人有没有反应,没有。趴下听一下病人有没有呼吸,也没有。这时你一方面要声嘶力竭地喊出“来人呀!救人啊!”,要惊动你所能惊动的所有人,并指挥他人打急救电话;另一方面,马上使病人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立即行心肺复苏(CPR)。
1。开放气道(Airway):昏迷时,病人的舌头会下坠,把气道堵死,这是病人昏迷时常见的情况。可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并清除病人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方法是一手放在病人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另一手的手指放在病人下颏骨处,向上抬,使牙关紧咬,下颏向上抬(复杂吗?好吧!电视里的某某衙内怎么调戏良家姑娘?捏住人家下巴向上抬,对了!你只需同时用手掌把病人额头往下压)。别忘了,要将病人嘴里的分泌物或异物,如呕吐物、血迹清理出来,方法很简单,用手指抠出。如图1所示:
2。口对口人工呼吸(Breathing):我看过不止三部愚蠢的喜剧在讲述男主人公幻想着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危险情形下,得到对心爱的姑娘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机会。但相信我,即使是急救医师,他得到这样浪漫的机会也不多;对于你,这绝对是严肃到关乎生命的事。如果你已经对病人做了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那么趴下去听一下病人的鼻里有无气息(图2)。如果没有,捏住病人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用你的嘴完全罩住病人的口,缓慢吹气,要确实看到病人的胸部有随着你的吹气而起伏。每次吹气持续2秒钟,然后把手和嘴移开,让病人自己完成呼气动作,频率约10~12次/分钟(图3)。在人工呼吸时,最常见的错误是吹气时忘了捏住病人的鼻子,吹进去的空气又从病人的鼻子中漏出;或吹气结束时忘了松开病人的鼻子,气体不能被呼出(图4)。
3。心胸按压(Circulation):在行口对口吸呼的同时,你还要观察病人的反应,醒了吗?能挣扎吗?当然你能够专业到可以判断病人颈动脉是否搏动或是否有心跳最好,但这并不容易,即使医生也做不好,而且要命的是浪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已经不再把检查颈动脉搏动当成一个诊断步骤。对于你,一个非专业人士,你需要通过检查病人是否有正常呼吸,是否有运动反应来决定是否行心胸按压,但评价时间也不要超过10秒,如果你拿不准,那还是开始干吧!首先记得病人要平卧于坚实的平(地)面上,再找按压的位置,如果你知道人体胸骨的位置,那最好,按压的位置就是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如果你对胸骨没有概念,那么我们也没必要那么精确,这个位置大约就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稍偏上。(图5)一只手掌放在这上面,另一手掌重叠在这只手的手背上,无论你手指是伸直还是交叉在一起,记住不要离开胸壁,双肘伸直,上肢成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要求每次按压的用力都垂直于胸骨,使胸壁下陷4~5cm,按压频率大约是100次/分。(图6)不管你按压同时有没有人帮你向患者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你所做的是保持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
3急诊面面观(8)
100,30,2,这些数字你记住了吗?现在你当然记得住,但真正在危急时刻没有人会记得住!相信我,这些数字只是一些专家定出来的,它们的最好作用是被用于医学考试时作为填空题或选择题——除此一无用处!真正临床实践中专家不会计算这些数字!为什么是按压100次/分,110次/分不行吗?160次/分呢?我们考虑这个问题,心脏按压是试图模拟心脏的正常跳动,而人在危险时刻心跳会加快,而且心脏按压的效率肯定达不到心脏的自然跳动所产生的泵血作用,于是结论是,在急救现场,你可以不理会数字,你只需知道心脏按压的次数要快于你自己紧张时的心跳。同理你也可以得出结论,行人工呼吸的次数要快于正常人的呼吸次数。
是的,还有更多的工作,更多更复杂的技术要求(包括体外电击除颤),但还是把它们留给正在赶来的医护人员吧,你所做的是不放弃地重复以上的动作,等待医护人员,等待奇迹,存着希望,存着祝福!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允许你在不愿(或不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那有可能使你染上传染病,但这机率极少),仅行心胸按压术,但不能什么都不做!
很复杂吗?平心而论确实是挺复杂,救一个人的性命绝不会是简单的事!然而,你用尽一生的心血来保护你的家人,为你的家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风吹雨打不辞辛劳,难道这点复杂你都不能承受吗?
心肺复苏术并没有太多技术上的条条框框,将这项技术条条框框化绝对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也是专家好心干的坏事之一。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理念,每个成人都要有这种理念,这种理念是:拯救生命是自己必须担负的职责,你不能等医护人员来帮你,心肺复苏的成功关键因素并不是你的动作多准确,而在于你开始行动的早晚。时间就是生命,是心肺复苏的精髓!
好了,在我们完成这次不允许你有丝毫懈怠的生命之课时,我还想再重复一下。在你的亲人面临死亡时,擦去眼泪,立即动手,心肺复苏的最关键技术是:你没有浪费一分一秒!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及时动手比任何技术的要领更重要!
急诊注意事项
● 急诊就诊也需要挂号、就诊医生、开检查单等一系列程序,这与门诊就诊程序是相同的。然而,如果病情确实危急,那么你有权利要求医生抛开一切官僚程序,直接就诊,先予救治后再补交各种费用。
● 急诊科有义务在任何情况下优先抢救危重病人,如果你身上没带钱,你也有权利要求急诊科给予病人必要的急救措施。尽管这似乎有悖于现实,但这是急诊科的义务!
● 医院一般都有急诊绿色通道,急诊优先挂号交费,急诊各项检查一般也必须比普遍病人先出结果。
● 在抢救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尽力抢救,只有在已施行心肺复苏术30分钟后,病人仍没有自主呼吸,心电图显示没有生理活动,双瞳孔散大固定后,才能宣布病人死亡,停止抢救措施,并开具死亡通知单。
4检查和检验(1)
对于解放前的教会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等)的医生而言,化验病人的血样或尿液是医生的职责,但现在医科大学培养出来的医生已经不再具有这样的本领了。医院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产生了辅临科室,产生了辅助医生从事诊疗活动的技术人员。临床化验有检验科,X光、CT检查有放射科,B超或彩超检查有B超室,病理检查有病理科,药物管理及配制有药剂科,收费计价有收费处。辅临科室为临床服务,延伸了医生的诊疗方法。临床医生根据需要开具检查单,病人付费后到相关辅临科室检查化验,取得检查报告后将报告呈给医生。
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体检
对现代常见的、与生活状态相关的疾病,如癌症、冠心病等,目前我们的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但无论现代医学将怎么发展,预防对你我而言绝对是意义重大。预防的根本是重新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说得让大家心寒一点就是,重新回到几千年前人类的生活方式——确实是这样呀,我们来看看所谓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什么:我们努力创造一个没有化学污染的天空、水源、食物;我们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且尽量减少精粮,多以粗粮为主;我们要减少动物性食物数量,减少油类,减少脂肪;我们要多运动,尽量让自己多行走、奔跑、游泳;我们要心态平和,少些物质追求,少些心理压力;我们要保证睡眠,不抽烟,少喝酒……这不就是几千年前我们祖先的生活状态吗?
但如果真要让我们坚持以上的原始生活状态也是不太人道……凭什么要我们放弃我们努力得到的美好生活呢?凭什么要我们放弃美酒美食呢?况且,有很多问题,我们个人根本无能为力,如环境污染问题是全世界性的问题,非我个人能力所及;而且很多疾病其实与生活状况关系不大,如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所以目前最高效的健康投资方式是——定期参加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是任何一种疾病的原则,这个早发现确实我们也能做到,特别是癌症的早期一般都没有症状,所以体检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在指责现代医学对癌症办法不多那是指晚期癌症,其实现代医学对早期癌症还是手到擒来,大多数早期癌症都可以达到治愈效果。我们当然指望医学的发展,但我觉得指望于我们自己的早期诊断还是比较有盼头。
我参加工作后每年都有一次常规体检,当然是免费的啦。但对你,费是免不了,但一年的体检费还不够你买一件称不上品牌的衣服,所以我的态度是成年后尽量保证一年一次体检,相信我,这不会花你多少钱,扎针抽血也不怎么痛……这个绝对是心理作用的痛占主体地位,而且不要去挤太热门的医院,也不会花你太多的时间,总之一句话:别的是借口,每年一次体检才是王道!
体检什么呢?怎么体检呢?这在美国有一整套推荐方案,我也很想把它抄下来了事,省事又显得权威!但似乎对中国人要有自己的特色才叫具体,当然,我不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官员,我没权力发表个什么权威指南来。但我们可以取个巧,来看看医生每年是怎样为自己体检的。
首先是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这三大常规其实可以排除很多常见的疾病。如血常规可以看看有没有贫血,有没有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白血病);尿常规则可以初步判断有没有泌尿系统问题(感染、肾病等);粪常规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却可以排除有无肠道寄生虫,关键是现在的直肠癌发病率很高,有无大便隐血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线索。
4检查和检验(2)
三大常规是最基本的,没查过乙肝的,还可以查一下乙肝两对半;年纪大点的,还应该查一下肝功能和肾功能(这能排除绝大多数的肝肾脏疾病,如肝炎、急慢性肾炎);上了年纪(大于50岁)还可以查一下肿瘤标志物(如AFP数值高可能意味着肝癌,CEA高则可能是消化道肿瘤)。
再来是胸部透视(或拍X平片)。这能诊断肺炎、肺结核,关键是能发现绝大多数的肺癌。还有是腹部B超,这能发现出肝癌、结石、肾癌及少数的胃部肿瘤。上了年纪呢,要做个心电图,一些心脏方面的疾病可以早期发现。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如果是女同志,除了以上的检查,还要加乳腺检查和妇科检查。乳腺可以拍钼靶X片或B超检查,以排除乳房长肿瘤的可能,每年一次的妇检则可以排除妇科的常见疾病,如妇科炎症、宫颈癌。还有一个是必须的,子宫及双附件的B超,可以发现囊肿、肌瘤、癌肿。
好了,总结一下,所有成年人(男和女)的基本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胸透(胸片)、腹部B超。上了年纪加:心电图、肿瘤标志物。以前没查及乙肝两对半的,要查两对半。女同志另有:妇科B超、乳腺检查、妇科检查。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能每年花点时间做一次这样的体检,癌症和各种重大疾病将离你很远,请你记住,一定记住!体检并不关乎钱和时间的问题,是关乎你对自己健康的态度!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当你浑身插满管子在孤零零地等待死亡时,你又怨得了谁?
利用检查及检验排除重大疾病
一种症状可能的病因会有好几种,如很多疾病都会引起胃胀、胃痛,从普通的胃炎、胃溃疡到致命的胃癌,然而在下诊断之前一定要先将致命性疾病排除出来。也就是说,医生应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一个病人来到你面前,病人有很多不适的症状,但你应该要列出引起这些症状最可能、最常见的疾病,同时也要想到引起这些症状可能的致命性疾病,在没有证据排除致命性疾病的情况下一般不要随便下诊断,因为漏诊掉致命性疾病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经常听到病人走出医院时埋怨,只是胃痛,医生却一定要让做胃镜,可是检查出来啥事没有;或只是咳嗽,医生却非得让拍片,可是只是普通感冒,这些医生真是乱开检查单。可是那些因为这些检查发现早期胃癌或肺癌的病人却从没听到他们的感恩戴德。或许这些检查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浪费,多花了病人的钱,但如果确实有一部分人通过这些检查早早发现了问题,如早期癌症,得到了治愈的机会,那么,我们说,这些浪费是值得的!
好吧,下面我们来罗列一下那些常见症状的背后可能隐藏的致命性疾病,如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记得将那些致命性疾病排除后才可下诊断。
● 中老年人的胃部不适,腹胀、腹痛,返酸,一定要先排除胃癌的可能,胃镜可以明确诊断。
● 长期慢性咳嗽、咳痰,肺部反复感染,一定要排除肺癌或肺结核,肺部X平片可初步排除。
● 排便规律改变(如以前一直是两天一次大便,现在却没有规律,有时一天一次,有时好几天一次),糊样黑便,便中有血,一定要先排除肠癌的可能,肛门指诊或肠镜可以排除。
● 小孩的出血难以止住,全身容易淤青,早上刷牙容易出血,要先排除血液性疾病的可能,如白血病,抽血查血常规或骨髓涂片可排除。
4检查和检验(3)
● 小便次数的突然增多或减少,晨起下肢或颜面部浮肿,口中有难闻气味,一定要先排除肾炎的可能,抽血查肾功可以排除。
● 左胸前区胸闷、压榨性疼痛,或绞痛,一定要先排除冠心病、心梗的可能,查一个心电图可以初步排除。
● 中老年女性阴道无规律的出血,或绝经后的出血,一定要先排除妇科肿瘤的可能,查一个妇科B超可初步诊断。
● 成年女性,任何时候在双乳触及肿块,一定要排除乳腺癌肿的可能,乳腺超声或钼靶乳腺摄影可以排除。
● 成年女性,有性生活,有停经史,突发的腹部疼痛,一定要先排除宫外孕的可能,腹部B超可以排除。
● 成年人右上腹的闷胀不适,面黄,消瘦,一定先排除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肝功及肝胆B超可以排除。
● 儿童突发的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一定要先排除肠梗阻的可能,腹部立位X平片可以排除。
● 有过敏病史的,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一定要排除喉头水肿可能,喉镜检查可以排除。
● 头部有外伤史,出现恶心、呕吐,一定要排除颅内出血的可能,头颅CT可排除。
● 老年人,出现头晕、头痛,言语含糊不清或一侧肢体麻木,活动异常,一定要先排除脑梗塞可能,头颅磁共振或CT可以排除。
● 老年人突发的摔倒,神志不清,一定要先排除自发性脑出血或脑梗塞可能,头颅CT或磁共振可以排除。
● 老年人摔倒后出现髋部疼痛,不能行走,一定要先排除股骨颈骨折的可能,骨盆X平片可以排除。
● 绝经后妇女出现全身性的疼痛不适,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一定要排除骨质疏松可能,骨密度测定可以排除。
● 育龄期女性出现皮疹、关节肿痛、皮肤怕太阳晒、脸上出现蝶形红斑,一定要先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这需要到免疫科或皮肤科确诊。
● 年轻人出现情绪容易激动、消瘦、心跳快,要先排除甲亢可能,查T3、T4可排除。
● 所有车祸病人,出现颈部疼痛,一定要先按颈椎骨折处理,不可随意搬动,要由专业人员来指挥搬动,颈部正侧位X平片可初步诊断。
看化验单误区:数值异常就有问题吗?
几乎所有人一拿到化验报告就迫不及待翻看检验报告单,如同即将揭开一个惊世秘密。如果发现检验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就提心吊胆,似乎已经同疾病搭上某种联系。那么,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读懂化验单绝不是化验数值在不在参考值范围内这么简单,它需要更专业的知识——那是医生的事,也就是说,化验报告正常并不等于没有问题,化验报告异常也并不等于身体有问题!
检验报告单是检查所得出的客观数据记录。检验结果一般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检验,是看送检的标本中有没有“待检物”(即想要查的东西)。一般来说,有待检物存在,报告为“阳性”,一般用“(+)”,用“(±)”表示“弱阳性”;反之报告“阴性”,用“(-)”表示。“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