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明国公(兵俑)-第6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王锡爵能够最终当上这个首辅,对于张凡来说,那是必然的;但是对于朝中的人,也包括他自己来说,他又是幸运的。
所以,王锡爵即便是对于张凡也是抱有感激的情绪的,但是实际上他的这种感激却是并不多的。
因此,王锡爵则是更多的将他的这种感激转变了方向,放在了朱翊钧的身上了。毕竟朱翊钧作为皇帝,在这件事情上面是有着决定权的。即便是王锡爵是朱翊钧心目中,除了张凡之外的首辅第一人选,但是对于朱翊钧,王锡爵却是不用如同对于张凡那样吝啬自己的感激的。
所以,王锡爵当上首辅之后,对于朱翊钧的态度,那当真是不一般的。就跟之前所说的那样,有很多事情,若是换成了其他人,别说是张居正、王家屏那样的人了,恐怕都是要探讨一番才能够做出决定的。
但是放到王锡爵这里,他却是能够很顺利的就通过了。总之就是他很会顺着朱翊钧的意思来办事。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王锡爵的这种办事态度,引发了一场很大的事端,事情自然就是关于如今的国本之争的。
这件事情的起源,还是要从朱翊钧跟郑贵妃之间的事情来说起了。
l
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实在是蠢
之前,因为王家屏的硬气,这才是弄得朝中是不得安稳,。当然了,这种不得安稳,朝中的人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反倒是很喜欢,毕竟所讨论的事情那可是他们都非常关心的。但是,也正是因为王家屏如此的硬气,在这件事情上面是紧盯着朱翊钧不放,这也是造成了朱翊钧的一种反感情绪,让原本他不是不能同意的事情,变成了他绝对不想同意的情况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王家屏担任首辅的那段时间,朱翊钧对于这件事情是如此的紧张,同时也是造成那时候朝中发生了许多事情的原因了。
而在王家屏致仕之后,因为王锡爵未能按时到任,所以由赵志皐暂代首辅之职。而赵志皐这个人,之前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为人处事,做官那是相当的平稳的。只要不是什么大事,不,应该说就算是大事,到了赵志皐那里,那可都是变得要稳当许多了。而稳当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赵志皐这个人喜欢大事化小的解释了。
而在王家屏离开之后,换成了赵志皐,居然是如此,这落差也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仅是朝中的大臣们对于这件事情感到非常不习惯,甚至于就连朱翊钧,即便是早就知道赵志皐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当真是遇到了这种情况,他还是会觉得非常不对劲。
但是不管再怎么觉得不对劲,事实就是如此了,也并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所以,既然没有办法去改变,那也就只能试着去接受了。
而接受赵志皐的这种情况,朝中的人倒是没有什么,或许在他们看来,这件事情也并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毕竟经历过了王家屏那么激烈的一段时间之后,这件事情也是需要缓一缓的。如果一直紧绷着的话,会不会出问题那也是说不定的。
但是朱翊钧的接受方式,那可就是有些不一样了。其他人也就是顺水推舟,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朱翊钧当真是,之前还是逆流而上,现在却是变成顺水推舟了。朱翊钧接受的是很快,但是他改变的那是更快。
说起来,这也是有前提的。虽然当初王家屏闹的是比较厉害的,但是要知道在那之前,朱翊钧对于到底要让谁当太子,他并不是下定了决心的。只不过是相比起来朱常洛的母妃王贵妃而言,朱翊钧是更加宠爱朱常洵的母妃郑贵妃。也就是说,相比起来朱常洛,朱翊钧是更加希望朱常洵当太子的,毕竟这样可以讨郑贵妃的欢心嘛,。但是要说绝对不让朱常洛当这个太子,朱翊钧那个时候倒也没有这种心思。
就是在王家屏的这种强逼之下,这才是让朱翊钧改变了心思的。当然,这种改变当中,其实负气的心思是很严重的。
而换成了赵志皐之后,朱翊钧是突然发现,自己也是没有必要在做出那种模样了,毕竟如今也没有人强逼着他了。因此,朱翊钧回想起来,也是觉得自己之前做的的确是有些过火了,即便那是因为王家屏的缘故,但是他也是有这种自觉的。
所以,朱翊钧是经过一番考虑,觉得也是应该跟朝中的大臣们表个态的。因此,那一次他是亲自带着朱常洛一同出现在所有阁臣的面前,并且还信誓旦旦的表示,并没有废长立幼的打算。
那一次的事情,张凡倒是没有在场,但是张凡却是知道,朱常洛因此而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朱常洛的兴奋并不是因为朱翊钧说他不打算废长立幼,而是因为作为一个极少能够接触到自己的父皇的皇子,或者说的在朴素一点,就是一个缺乏父爱的孩子,被父亲偶然间亲近的那种喜悦了。
总之,这件事情朱翊钧就是这么做的。而他这么做了之后,果然,朝中的形式也是更加趋于稳定了。
可以说,在整个由赵志皐暂代首辅的这么九个月的时间里面,朝中的形式当真是稳定非常的。即便是朝中所有的人都知道,只要太子一天不立,那么国本之争就一天不会结束。但是最起码的是,现在的局势是安定的,而且也没有人愿意去破坏这种安定的。
但是,当王锡爵回来,挑起了首辅之责之后,事情就又是不一样了。之前已经说过了,王锡爵这个人有些专权,当然他专自己作为首辅的权,那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也没有人会说些什么。但是这个人,说起话来也并不会太饶人。所以,当王锡爵回来了之后,这本就没有结束,只不过是暂时平息的国本之争就再一次起了波澜了。
不过,王锡爵跟王家屏却是不同,。王家屏那是每天都会提这件事情,而且更是说的很明白,不仅仅是让朱翊钧早日立下太子,更重要的是,王家屏的意思就是要立朱常洛为太子才行。
但是王锡爵却并不是如此的。之前也说过,对于能够当上这个首辅,王锡爵很是感激朱翊钧。因此,王锡爵在面对朱翊钧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却也是要有些不同的。王锡爵也是几乎每天都会提这件事情,但是王锡爵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从来不会说明到底非得要朱翊钧立哪位皇子为太子,只不过是让朱翊钧早日立储而已。当然了,这件事情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说不说出来朱常洛的名字,实际上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差别的。
如今的朝中,支持朱常洛和支持朱常洵的两派那可是泾渭分明的。支持朱常洛的人占了大多数,而且这些人不管是怀着什么心思,却也是明白,自己所占的是大义,因此但凡是支持朱常洛的人,只要是开口,那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光明正大的,丝毫没有顾忌。
而那些支持朱常洵的人,实际上都是暗中跟郑家有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的。所以,这些人想要支持朱常洵,却是不敢在大殿上那么招摇了,要不然他们会给自己惹来许多麻烦的。但是这些人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他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支持朱常洵,那就是些奏疏上奏,写明了支持立朱常洵为太子。
只不过,虽然这些人都是站在郑贵妃那一边的,但是他们所写的折子,很少,甚至于是几乎就没有能够到朱翊钧眼前的。原因就是在冯宝身上了。
冯宝如今当真是不一般,为人更是深藏不露的。而在国本之争这件事情上面,冯宝相比起来已经足够平静的张凡而言,还要更加的平静。这件事情从开头一直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了,冯宝是连一句相关的话都没有说过。
虽然冯宝不说话,可是那也只是在外面。而跟冯宝关系很好的张凡,两人有的时候私下会交流一番,因此冯宝是什么打算,张凡是非常清楚的。
不在搅合宫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之后,冯宝看待朝中宫中的事情,也就变得不那么带着利益了,。因此,这件事情冯宝实际上也是支持朱常洛的。
虽然说冯宝支持朱常洛,却从来没有公开说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冯宝就没有为这件事情做过什么。实际上冯宝所做的还当真是不少的。就比方说那些支持朱常洵的人,不敢公开说出来,只能上奏。但是这些奏本不可能直接交给朱翊钧,还是要由司礼监来看的。有的司礼监直接批红之后就这么办了,而有的当真重要的,也就是要给朱翊钧看一看了。
司礼监当中,自然是有郑贵妃的人的,但是这些人再怎么办,也是没有办法触动冯宝的,更加不用说能够在冯宝的眼皮子底下做什么小动作了。
所以,这些上奏说支持朱常洵当太子的折子,全都在冯宝的有意施为之下,被压了下来,朱翊钧别说是折子了,连个封面都没见到过。
于是,这也就造成了朱翊钧的一种错觉,觉得这件事情自己是孤立无援的。整个朝中,他所能够听到的声音,全都是支持朱常洛的,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是支持朱常洵的。
这也是朱翊钧那个时候为何会带朱常洛一同露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了,就是为了要安抚朝中的那些人。
但是朱翊钧这么做了,朝中的人也开心了,可是显然,这件事情绝对不会让所有的人都开心的。对于朝中那些个支持朱常洵的人来说,他们对于这件事情是无所谓的。毕竟他们之所以会支持朱常洵,完全是因为郑贵妃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原本就是这么考虑的。
可是朝中的人觉得无所谓,但是郑贵妃可不是这么觉得的。原本,这件事情的发展就已经对朱常洵非常不利了,而现在,朱翊钧还来了这么一手,这是让郑贵妃当真是非常生气的。
也是第一次,郑贵妃是到朱翊钧的面前哭闹了起来。
郑贵妃是从来没有跟朱翊钧这么哭闹过的,因为她知道,不管皇帝再怎么宠爱自己,但是自己做的太过分的话,也是会让朱翊钧有些讨厌的,。所以她是一直都控制的很好,就算是朱翊钧做了什么当真是让她非常生气的事情,但是郑贵妃一直都是能够在他的面前表现出来一种宽容大度的模样。
可是这一次,郑贵妃是实在忍不住了。之前的还好说,但是现在,朱翊钧居然这么做了,这么公开的承认他也想要支持朱常洛。而这,对于郑贵妃来说那可是关系到她将来的事情了。所以,不管如何,这件事情郑贵妃是忍不住了。最终,她也是发挥了女人的本色,来到了朱翊钧的面前,缠着他使劲的哭闹,非得要朱翊钧给她一个说法才行。
说起来,朱翊钧这才是第一次被女人的这种哭闹给镇住。之前就是因为他专宠郑贵妃一人,而郑贵妃也是有些手段的,这也是让宫中的那些个妃子们都知道,她惹不得,所以也就没有人敢来挑战她在宫中的权威。也因此,郑贵妃才能一直在朱翊钧面前如此忍耐,让朱翊钧很是好过。所以,朱翊钧之前是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模样的。
但是现在,郑贵妃如此表现出来了,这就让朱翊钧有些受不了了。毕竟,这是他完全没有见过的场面,这让朱翊钧舀不住了。
而最后,实在是被烦的有些受不了,却又无处可躲的朱翊钧,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答应郑贵妃,说自己会给她一个说法的。
最终,郑贵妃也算是暂时满意,不再吵闹了。
但是郑贵妃暂时满意了,朱翊钧可就麻烦了。毕竟他已经做下了如此承诺了,而且他也知道,如果自己不兑现这个承诺的话,恐怕郑贵妃还是会来找他的麻烦的。所以,朱翊钧在好不容易劝好了郑贵妃之后,也就马上开始想办法了。
而这件事情,是要让他想办法表明自己支持朱常洵的。在朱翊钧所知道的情况里,朝中没有人支持朱常洵,就算是连张凡,并不说这件事情,可是朱翊钧也知道张凡支持的是朱常洛。也就是说,这件事情朱翊钧是找不到任何人商量,也没有人会帮他出主意的,只能由他自己来想到底应该怎么办了,。
朱翊钧是想了很多,都不是什么好办法,要么就根本行不通,要么就算是行得通,也会得罪很多人,让朝中再次混乱起来。
但是朱翊钧并不蠢,这不是反话,朱翊钧当真是聪明。最终还当真是让朱翊钧想到了一个办法,当然,最起码朱翊钧自己觉得这个办法应该行的通。不过换句话说,这也是如今的朱翊钧能够想得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只不过,办法虽然是想到了,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件事情光是他一个人,哪怕他是皇帝,也未必就能够办得成。所以,朱翊钧还是需要找个人来商量,并且获得他的支持才行。而这个人,显然,在朝中的地位也绝对不能低了,要不然的话也是不成的。
张凡自然又是朱翊钧第一个所想到的人选了,可是朱翊钧也只是在脑子里面闪过了张凡的名字而已,他知道这件事情张凡是不会支持自己的。
所以,朱翊钧便再次去想。想了半天,还当真是被他想到了一个人,就是如今的首辅,王锡爵了。
朱翊钧不是不知道王锡爵实际上也是支持朱常洛的,但是他也明白,王锡爵对于自己的那种感激,以及王锡爵从来没有点名说过支持朱常洛。而且朱翊钧也觉得他所想出来的这个方法应该是非常不错的,王锡爵是能够同意的。
想到这里,朱翊钧也不再过多考虑了,立刻让人将王锡爵喊进宫来,跟他商量这件事情。
王锡爵来了之后,朱翊钧就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原本,朱翊钧是以为,即便是王锡爵如此,恐怕自己还是要花费很大的一番力气才能够说得动他呢。但是让朱翊钧没有想到的是,在听了他的办法之后,王锡爵居然是马上就答应了。这让朱翊钧惊讶的同时,也是高兴的很。毕竟他所想出来的办法,如今就连内阁首辅都同意了,那么在朱翊钧看来,这件事情能够办成也就不难了。
到底是什么办法?不得不说朱翊钧很聪明,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面,他的聪明变成了自以为是,而这个被他自己觉得很聪明的办法,实际上却是一件地地道道的大蠢事,。
朱翊钧的想法是,如今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朱常洛、三字朱常洵、五子朱常诰。三位皇子的年纪都不大,现在就考虑立太子的事情还为时尚早。所以,他提出来,先是将三人全都封王。而在这之后,再等数年的时间,如果说皇后仍然未能生下皇子的话,那么再行册立。
这个朱翊钧所想出来的办法,实际上就是他为了讨好郑贵妃而想出来的,实实在在就是一个拖延的办法了。
若当真是这么办的话,拖延几年的时间,不仅是朱常洛,朱常洵的年纪也就到了。等到那个时候,朱翊钧想要封朱常洵为太子,朝中的那些人也就占不到什么大义来反对他了。
尤其是当中那个,说如果数年之后皇后仍未能生下皇子这么一句。那位王皇后,是李太后亲自为朱翊钧定下的,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那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没有办法,朱翊钧那就是不喜欢她。所以这位皇后进宫之后,朱翊钧只是跟她如同例行公事一般,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大公主朱轩媖之后,朱翊钧就再也未去过皇后的寝宫了。弄得王皇后是如今是性格古怪,在寝宫中大发脾气,动不动就舀太监宫女出气。如今更是每个月都要有一个被重伤抬着去医治。运气好的能活,运气不好的也就这么死了。
可以说,朱翊钧的这个主意,实在是不怎么高明的。而且他的这个主意,朝中的人又不是瞎子,谁能看不出来呢!到时候,如果这件事情一旦提出来,那么朝中反对的人绝对不会少的。
但是偏偏,这个主意,王锡爵居然还是同意了。
而在得到了王锡爵的同意之后,朱翊钧那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的。想想看,就连首辅都答应了,那还有什么不行的呢!于是,朱翊钧也就当真是这么干了。而他这么
e
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糊涂打算
作为皇子而出生,不论长幼,那都是有很多特权的。()当然,这当中也是有区别的。有的皇子,那是会被立为太子,将来也是要登基继位,成为新皇帝的。但是那些当不上太子,将来也当不上皇帝的皇子,不是说就不行了,他们最起码的也会被封为王爷。而且作为皇子被封王,比起来其他那些世袭的亲王也是有所不同的。皇子被封为亲王,都是能够有一块封地的。如果说他或者他的生母能够更多地得到皇帝的宠爱的话,那么他所能够获得的封地也是会好一些,将来的生活也自然就会好很多了。
总而言之,作为皇子,就算是没有被封为太子,其实想想看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于仔细想想看,到外面去当一个藩王的话,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不过就是花花钱,享受生活罢了。而当皇帝的,却是要劳心劳力不说,还得要应付朝中的那么多不同的人所提出来的不同的意见。所以,当皇帝的虽然说身份显赫,但是过的却是没有他的那些王爷兄弟们逍遥快活了。当然了,这种事情谁更愿意,这是如今谁都不知道的。
不过有一点那是可以确认的,作为皇子,将来的归宿也就是两个,要么是皇帝,要么是王爷。
但是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这个王爷却是不是胡乱就能封的。一般来说,若是皇帝只有一位皇子的话,那么也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这个皇子就肯定是太子了。但是如果有一个以上的话,那么就的等了。只有等到太子立下之后,才能再封王,毕竟每个皇子都有当太子的可能,所以这件事情是急不得的。而一旦封了太子之后,其他的皇子才能封王。
所以,如今朱翊钧的三个皇子,大皇子朱常洛、三皇子朱常洵、五皇子朱常诰,大臣们称呼也只能称呼他们为皇子殿下,毕竟没有封太子和王爷。
也就是说,他们三个人当中,必然是要有一个人先是被封为太子了,之后才会封另外两人为王爷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如今连太子都还没有封呢,又怎么可能封王呢!
但是朱翊钧却不是这么考虑的,他是非得要反其道而行之。明明应当先封太子再封王,朱翊钧就是为了想要拖延时间,从而能够让朱常洵将来跟朱常洛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他是想出来了这么一个办法,“三王并举”。
将还没有任何册封的三个儿子全都封为藩王,而太子的位子是虚以待之,等到将来,事情也就好说了。
朱翊钧想出来这个办法之后,他是有些沾沾自喜的,而且他是怎么想都觉得,自己所想出来的这个办法当真是不错,好得很。只不过即便是如此,朱翊钧也没有自以为是到觉得自己是皇帝,所以自己所做出来的决定就一定会实行了。毕竟在经历过了张居正、王家屏这些人,更何况如今上来的又是一个虽然对自己不错,但是实际上也是非常硬气的王锡爵了。所以,朱翊钧他知道,如果这件事情他就这么着突兀的提出来这件事情,朱翊钧相信朝中的大臣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件事情的。
所以,朱翊钧是需要在朝中有一个人能够同意自己的这个办法,并且愿意帮着自己说话。而且同时,这个人在朝中的地位也绝对不能太低了的人才行。
而想来想去,朱翊钧也是想到了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张凡了,但是这件事情,显然张凡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这一点朱翊钧还是很明白的。
而就连跟朱翊钧关系这么好的张凡都不同意的话,朱翊钧知道,如果找其他人也是更加没用的了。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还有一个人朱翊钧还是能够找的。那就是王锡爵了。虽然王锡爵在朝事上的坚持也是非常硬气的,但是朱翊钧却是知道,王锡爵对于自己还是非常迁就的。朱翊钧并不知道王锡爵会如此的原因,但是他却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不过这种事情倒也并不是非得要知道原因,只需要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所以,朱翊钧也就不在多啰嗦什么了,直接找了王锡爵过来。在他跟王锡爵说完了这件事情之后,朱翊钧原本以为王锡爵是会反对的。而且朱翊钧也是针对王锡爵会反对的可能而做了很多的准备的。
但是最终,让朱翊钧所没有想到的是,王锡爵并没有说出任何反对的话。在听完了他所说的那些话之后,王锡爵的确是犹豫了,在思索着什么。但是王锡爵思索完了之后,却是没有任何想要反对的意思,反而是点头同意了朱翊钧的这个办法。
这是让朱翊钧非常惊讶的,他是怎么都没有想到王锡爵居然会同意这件事情。因此,当他听到王锡爵居然答应了这件事情之后,朱翊钧的那个表情,那是要多惊讶就有多惊讶的。不过即便是惊讶,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今王锡爵是的的确确同意了他的这个办法了。那么这对于朱翊钧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好说了。
所以,紧接着,两人就开始商讨,到底如何来办这件事情了。而既然两个人都同意这件事情,朱翊钧作为皇帝,想出来了这么个办法。而王锡爵作为大臣,又是内阁首辅,熟悉朝中的一应事务,因此谋划起来也是非常顺利的。
结果,没有用多久,两人也就商量出来了一个,最起码是他们觉得很是不错的办法了。
不,其实说商量出来什么办法,倒也没有那么夸张。毕竟这件事情,不管是怎么说,也就是这样了。与其说是两人商量出来什么办法了,还不如说是两人挑选了一个还算是不错的时候来说这件事情的。
说起来,两个人虽然都赞同这么做,但是实际上两人心中所想的也还是有所不同的。朱翊钧是当真想要这么做的,但是王锡爵不是。王锡爵不傻,他在刚刚听到朱翊钧这么说之后,也就能够想象得到,如果朱翊钧当真是这么做的话,朝中会反对的人绝对是非常多的。毕竟这么做的话,那就不知道要将这件事情拖到什么时候了。而等到那个时候,恐怕朝中的形式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了。最重要的是,如果等到那个时候,朱常洛作为皇长子的优势就非常小了。因此,大臣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这里倒是要插一句,虽然说都是皇帝的儿子,都有继承皇位的权力。而且如今又并不是天下大乱的时候,实际上也并不一定是非得要遵循“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只不过群臣之所以会反对立朱常洵,并不是因为朱常洵怎么样,毕竟如今的朱常洵还是个孩子,跟朱常洛没什么区别,将来到底是好是坏,那是谁都不知道的。
大臣们之所以会反对朱常洵,完全就是因为他的母妃郑贵妃了。虽然郑贵妃是后宫的嫔妃,但是朝中的人对她那可是相当了解的。都知道,郑贵妃是很有心计的。当然,如果仅仅只是有心计的话,那倒还无所谓。想想看李太后当年,那也是非常有心计的。
但是郑贵妃在有心计的同时,她也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这一点也同样是谁都知道的。这可就不同了。李太后当年的确是有心计,但是她却是并没有野心。她只是将自己的心计用在后宫之中,跟朝廷并没有什么关联,并且李太后也从来就没有主动去拉拢过朝中的任何人来为她所用。
但是郑贵妃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女人不仅仅有心计,将整个后宫可以说是牢牢地握在她的手中了。最重要的是这个女人,那可是非常有野心的。这一点,朝中的官员们即便是没有接触过她,却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毕竟她郑家的人,到处在朝中笼络人心。这当中,若是没有郑贵妃的意思,郑家的那些人也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这么一来,这就非常清楚了。如果说你没有野心的话,那么你在朝中笼络那么多人干什么?你作为一个妃子,在后宫中怎么折腾,哪怕是折腾的再怎么狠,跟朝中的这些大臣们都没什么关系。甚至于你如今将后宫都镇住了,不只是不会有人说什么,恐怕还有人会暗中称赞你好手段呢。但是如今你倒是好,不仅仅是在后宫中折腾,甚至将手都伸到了朝中,开始折腾起来这些大臣了。这么一来,只要是个人也就能够看得出来你的动机不单纯了。
如此一来,面对这么一个动机不单纯的人,如果说她的儿子当上了太子,甚至于将来当上了皇帝的话,那么这整个天下岂不是就要落在这么一个女人的手中了!这还了得!
实际上即便是现在,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就说郑贵妃想要做吕后、武瞾那样的女人了。
而这种事情,自然不会是这些大臣们会同意的了。
所以,实际上如今朝中的这么多大臣全都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实际上完全都是因为郑贵妃的原因。
其实想想看,这件事情也当真是有趣。明明原本,朱常洵是跟朱常洛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即便是竞争太子之位,两人原本的差距也并不是很大。而偏偏就是因为对于这件事情非常执着的郑贵妃的缘故,所以大臣们这才是反对朱常洵的。也就是说,如今朝中会有这么多人反对朱常洵而支持朱常洛,实际上这种局面完全就是郑贵妃一手造成的。
没想到,明明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当上太子,将来当上皇帝,从而母凭子贵,自己将来作为太后,也是能够掌控天下了。
而如今却是反而因为自己的这种想法而变成了这件事情最大的阻碍了。恐怕这一点,郑贵妃自己如今还并不知道。只不过若是她知道了的话,也不知道她会如何想了。
当然了,这件事情郑贵妃会如何去想,跟朝中的大臣们并没有什么关系。若是她高兴了,朝中的人或许会气恼一些;而若是她气恼了,朝中的人也或许会高兴一些,就是这么简单的关系。但是从实际上来说,郑贵妃会如何,朝中的大臣们并不关心。
总之,朱翊钧是出了这么一个主意的。而且不仅仅是他,就连王锡爵也是赞同了这个主意。虽然说王锡爵的想法跟朱翊钧或许不一样,但是最起码的是这件事情他做起来却是和朱翊钧一样的。有的时候,心思很重要;而有的时候,则是行动很重要了。而如今的这件事情,不用说了,那自然是行动要更加重要一些的。
想明白了之后,也是赞同了这件事情,并且两人也是计划好了。而所剩下来的,也就是将这件事情公布于众了。
显然,对于朱翊钧来说,这件事情他觉得自己身为皇帝,跟内阁首辅都已经商量好了,那也就很简单了。并不需要搞什么特殊,只需要将这件事情给说出来就行了。
当然了,王锡爵心中倒不是这么想的。只不过王锡爵对于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