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六零反派妈妈[穿书]-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围在身边的感觉吗?
“爷爷,我知道了。”咬了咬唇,杨梦有些犹豫着说,“爷爷,我想和原杰搬回来住,和陪在爷爷身边,好吗?”
原老一怔,脸上却有着喜悦的表情:“爷爷就喜欢你们搬过来住,家里房子多,你们过来了,爷爷高兴。苏丫头要是能够一起搬过来更好,爷爷就喜欢热闹。”
苏芝却说:“爷爷,那可不行,我住师父那挺好的,师父一个人住很冷清,有我陪在他身边,他老人家才不会孤单。”
“那我这个糟老头就不孤单了?”原老沉下了脸,故做生气地说。
“爷爷,你可不是糟老头,你有孙子孙媳妇,怎么能说自己是孤单呢?”苏芝说,“以后我多回来陪陪你,爷爷就不孤单了。”
杨梦很羡慕苏芝和原老之间的那种相处方式,那么的轻松,就好像他们就是祖孙,没有小心翼翼,该怎么说话就怎么说,不需要讨好。
反观自己,就好像没有融入这个大家庭的外人,她在那想尽办法地讨好着原老爷子,可是人家却能够很轻意地就得到了。
“爷爷,你说我刚才说的对吗?你要是再说自己是糟老头,我以后就不理你了,不来找你,哼哼。”苏芝还在那里跟原老斗着嘴。
原老哈哈大笑:“谁说我是糟老头?谁敢说我糟老头,我跟谁急。”
“爷爷是世界上最好的爷爷。”苏芝说,“我做梦都渴望着有一个爷爷,每天都在那祈祷着,老天果然就听到了我的夙愿,就给我送来了这么好的爷爷。”
苏芝说的并不是什么拍马屁的话,究其两辈子,她都没有爷爷。前世,她的爷爷在叶爸爸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叶爸爸吃百家饭长大,不过她有一个好外公。今世,她依然没有爷爷,准确的说是没有一个好爷爷。这一世的亲爷爷有跟没差不多,更闹心,而过继的爷爷却老早就牺牲了。如今,遇到了原老,那是原荣的爷爷,可不就是她的爷爷吗?
苏芝的家庭情况,原老一早就调查过,听到她这么说,自然是想到了,他拍拍她的手:“丫头啊,爷爷在这呢,别伤心。”
苏芝却扑在原老的怀里,她是真的想到了自己的身世,然后想大哭一场。
“爷爷,以后我一有时间就过来陪你,有爷爷的日子,真好。”她情不自禁地说。
“那敢情好,爷爷就等着这样的日子呢。”有孩子能够时常回来看他,可不就是好日子?
苏芝抹了泪,又笑了:“其实我感觉自己挺幸福的,我有一个爷爷心,有师父,有太婆有阿婆,还有爸妈哥们,多好,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原荣忍不住在旁边插嘴:“还有我呢,芝芝。”
苏芝瞄了他一眼,“当然有你。”
原老爷子高兴地说:“有爷爷疼你,你会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孩子。”顿了顿,又说,“你们都是爷爷的好孩子,有你们,爷爷很欣慰。”
杨梦也很羡慕,也想要挤上去说几句讨好的话,可是她努力了好久,发现自己并没有像苏芝那样的能说会道,如果强行地说一些好话,只怕反而会适得其反,到最后她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口。
“爷爷,还有我们呢,我和杨梦都想孝顺爷爷。”原老兵拉着杨梦的手过去。
原老说:“好孩子,都是爷爷的好孩子。”
……
此时,陈妈的饭菜,已经做好了。她的厨艺特别的好,苏芝尝过之后,就总是念叨。陈妈的手艺几乎能比得上大饭店的厨师了。
每次她念叨的时候,原老总会说:“陈妈是你奶奶那会留下的,都已经十几年了。”一想到自己那已逝的发妻,老人眼里总会红了。每次在那个时候,苏芝就不敢乱说话了。
这次也是,再也不敢念叨陈妈手艺好了,怕又会让原老想起自己的发妻。
杨梦已经帮着陈妈将饭菜都端了上来,苏芝早就去厨房拿了碗筷。
因为是小年,所以饭菜特别的丰盛,菜式又足有十来碗,相当的色香味俱全啊。
“真香。”苏芝说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她这个样子,倒是逗乐了一众人,原老笑说:“你这个馋丫头。”
“谁让陈妈做有那么香。”苏芝忍不住嘟嚷。
大家更乐了,陈妈说:“苏小姐,这其中好几个菜是杨小姐做的。”
苏芝眼睛一亮:“真的,那我更要尝尝了,尝尝大嫂的手艺。快忍不住了,爷爷开饭吧。”
原老说:“好好,那就开饭,可别饿坏了我们的苏丫头。”
被苏芝这么一逗,家里的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再也没有那么压抑感。也让杨梦不再拘束起来,慢慢地也就融入到了原家的那种家庭氛围中,这一点她有点儿感激苏芝。
苏芝无形之中帮了她,也让她摸到了一丝和原老的相处之道。
于是在饭桌上,她也活跃了起来,不再像之前那样的刻意讨好,也不像第一次那样的过分拘束。这倒是让原老动了容,情不自禁地多看了她两眼,在心里连连点头,大孙媳妇还是有长进的。
就是小家子气了点,这一点一时之间也没那么快改变,以后慢慢改吧。
杨梦感觉,自己这一改变挺好,摸到了这个相处之道之后,她更加有信心了。
“爷爷,这是杨梦亲手做的,你试试。”原老兵将一筷子鱼夹到了原老面前的垫子上。
原老尝了一口,味道不错,虽然没有陈妈做得好吃。一抬眼就见到了杨梦睁着一双渴望夸奖的眼睛看着他,他沉吟着:“味道很不错,爷爷喜欢。”
杨梦可高兴了,想着下次还给原老做些。
“杨梦啊,下次可不许再这么辛苦了,爷爷虽然很喜欢,但也不想你那么辛苦。”
杨梦却说:“不辛苦,为爷爷做菜,我觉得很快乐。”
原老嗯了一声,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饭才吃到一半,客厅里的电话却响了。电话是五一接的,他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是找原老的,后来一听,原来是找原老兵的,他喊:“大少,您的电话。”
“我的?”原老兵一怔,放下碗筷就走了出去。
这一声喊,并没有打断旁人,大家都在开心地吃着。只有杨梦有些担心,心不在焉的,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往客厅那边看。
就见到原老兵在那边皱着眉头,不停地说着“是”,她的心揪了起来。
“杨梦,快吃饭。”原老提醒。
杨梦这才把视线收回来,埋头吃饭。
此时,原老兵还没有回来,还在客厅打着电话。
苏芝和原荣可没注意到这一点,等到他们注意的时候,原老兵已经回来了,神情有些凝重。苏芝见了,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心里咯噔了一下。
难道……
原老兵沉吟着说:“爷爷……”
原老抬头:“怎么了?”
“爷爷,我不能陪你过年了,我今天晚上就得回去。”原老兵的心情有些沉重。
他这次休假回来,就是想好好陪陪爷爷的,可是就在刚才,他接到了上级的电话,上级让他马上回部队销假。部队要求整装待发,西南那边的战况有些严重,小摩擦不停,此时只怕离战争不远了。
他也不想回去,但是军令如泰山,他最多只能陪爷爷吃过这顿小年饭。
原老的筷子放到了桌子上,沉默,好久才说:“是不是上级来任务了?”
原老兵艰难地点点头,他知道说出这个消息,会让老人不高兴,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原老早就知道西南会有一场战争,这事在国防部就已经通过讨论,也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他之所以不说,只是想跟孩子们吃一顿团圆饭。一旦说了,孩子们哪还有心情吃饭?
但是他不说,不代表别人不说,这不,军令就来了。
幸好,小孙子在军校,并没有这个任务,还能陪他老人家过个年。
“爷爷知道你是呆不住的,军人忠孝不能两全,爷爷都懂。吃完这顿饭,你和杨梦就回去吧。”原老叹息。
原老兵心有不忍,喊了一声:“爷爷……”
原老说:“爷爷知道,你是军人,爷爷也是,军人就得首先为国家,最后才能想到自己的小家。坐下来,好好吃完这顿团圆饭。”
原老兵心里可难受了,他常年在外当兵,留爷爷一个人在家,心里觉得自己很不孝顺。他也想留在爷爷的身边,可是军令如山,他有军职在身,军队需要他,此时国家正在遭受着战争,他作为一团之长,怎么能够留在家里享受?出去打仗,是很有必要的。
原荣在那边心里也很难受,他是猜到会有战争,虽然他在学校里感受不到西南边境的紧张,但是身为军人,又怎么可能会没有这份感知呢?他们最近可是拉练考核很多,这不是为了战争做准备,又是什么?
苏芝在那边也沉默了,她也想到了西南的那场战争。
那场战争,可不就是二月份就要开战了?
一场战争,耗时十年之久,多少人伤亡?幸好,原荣去军校读书了,至少三四年内,他不会上场。战争最紧张最激烈的也就是1979年二月开始的这一个月,未来的十年虽然也激烈,但没有像这一次那么激烈。
她忍不住看了一眼原荣,见他也在那里低着头沉思什么,心里一惊,他不会也想请缨上阵吧?
这一刻,她有点儿不待定了。
此时,感触最深的,要数杨梦了。她还猜不到原老兵即将上战场,因为原老和原老兵之间打了个哑迷,她猜不透,也只是以为就一般的普通任务。她要知道是生与死的战争,肯定会抗议。所以,她的心里并没有太过紧张,有的只是不能好好在原家刷好感度,有点儿可惜。
她忍不住看了一眼苏芝,觉得对方真好命,能够陪在原老身边过年,爷爷又对她那么好感。唉,杨梦在心里叹了一声,倒是没有嫉妒,只有羡慕。
接下来的饭菜,因为原老兵即将走了,除了杨梦一人被蒙在鼓里,其他人都知道了他要上战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战争就意味着牺牲,原老兵能不能从战场上平安的下来,谁的心底都没有数。
默默地吃完饭,原老兵又默默地上楼去收拾行李。
杨梦也上楼去收拾东西了,楼下就只剩下了原老和苏芝原荣他们,此时谁也没有说话。
原老虽虽然经历多了那种生离死别,但是此时大孙子就要上战场了,他这心里还是说不出来的难受与不舍。
那可是他的孙子,长孙啊。也不是没有经历过送他去战场,十几年前就是他亲自把他送去了西南的军队,那个时候一样在遭受着战争。后来又把小孙子也送了过去,那时的心就不痛?
痛,怎么可能不痛,痛得撕心裂肺。但是他知道,他们是军人的家庭,早在当兵的那一刻,就意味着牺牲了。
好不容易等到西南的战局结束,能够过几年安生日子了,没想到那边又搞了摩擦,这场战争又在所难免。
“爷爷,西南是不是有战争了?”苏芝还是忍不住问。
原老好奇地看了她一眼:“苏丫头知道?”
苏芝说:“我猜到了,能够让爷爷这样的难过,让大哥这样的不舍,除了那边有战争,还能有什么?而且我在学校的时候,也有所耳闻,所以……就猜到了。”
原老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当时不说,就是怕你们听到难受,紧张。西南那场战争,迟早要爆发的,现在就是时间问题,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他当时没有说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是军事秘密,当时在场的人,有非军人,这事不能透露出去,万一泄密,这就露了先机了。
原荣说:“我和芝芝在学校,这场战争还影响不到我们,等我们毕业了,战争结束了,那么也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如果战争时间短,自然就没他们什么事,如果时间长着呢?一想到这里,原荣有点儿跃跃欲试。
苏芝看了他一眼,他那表情都在告诉着她,他也想上战场。她顿时就沉默了,说实话,她不想他上战场。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了,她会陪他一起上战场,并肩作战。
原老正要说话,就见到原老兵和杨梦已经收拾完东西下来了。原老兵背着他的那个军用背包,手上提着军绿色的手提袋,一脸沉重地站在原老面前。
“爷爷……”
原老挥挥手:“去吧去吧。”眼睛却滋润了。
“爷爷……”原老兵又喊,声音有些哽咽。
原老只是抬手,却没再说话。
“爷爷,我走了……”原老兵又说。
原老再没有说话,闭上了眼睛,在心里叹着气。
原老兵提着东西,拉着杨梦的手就往外走。这时,苏芝站了起来,朝他喊:“大哥,保重。”心里却想,祝你平安。
原老兵朝她点点头,说了一声“谢谢。”
“大哥,我等你回来。”原荣也在那里喊着。
原老兵用力地点着头,转身离去。但走到半道,他又折了回来,朝着原老跪了下去,给老人磕了三个响头,“爷爷,原谅孙子的不孝,我真的走了。”
原老紧紧地闭着眼睛,但是眼尖的苏芝还是发现了老人眼角的泪光。
她心里一紧,爷爷是舍不得大哥走的,但是正如他说的,忠孝不能两全,这是身为军人的职责。她也在心里叹了一声。
原老兵用力地忍住心里的不舍,咬了咬牙,起身就走。过了好久,原老才睁开眼睛,但此时哪里还有原老兵的身影?他在嘴里喃喃地喊着:“阿杰……”似乎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身上全是那种无力感。
苏芝有些不忍心,“爷爷,会没事的,大哥肯定会平安回来。”
原老无力地叹了一声,却没有说话。
苏芝和原荣陪着原老,此时此刻,除了安慰他,又能做什么呢?
此时,原老兵走在道上,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刚走到门外,就见到六一等在那里,见他们出来,六一说:“大少,我送您去火车站,车票一早就给您准备好了。”
原老兵点点头,将行李放到了后备厢,拉着杨梦就上了车。
一路上,谁也没有说话,就连杨梦也没有。
直到到了火车站上了火车,原老兵依然没有说话,这个时候,她有点儿忍不住了。
杨梦有些奇怪原老兵的举动,也有些奇怪原老的反应,不就是普通的一次任务吗?怎么表现得生离死别似的?
总有点儿不对劲,但是哪里不对劲,她又说不出来。好几次她想要问他,但是话到嘴边,她又咽了回去。
好久,她才说:“原杰……”
原老兵说:“怎么了?”
“原杰,我们什么时候领证?”她不知道要说什么,就扯了个话题。
原老兵怔了下,好久才说:“等我任务回来。”
战争就要起来了,他哪还有心思去领什么证。等战争结束再说吧,再等等。
杨梦心里有一种预感,似乎有大事要发生了,影响她一生的大事,她突然就慌乱了起来……
并没有等到春节,苏芝就回了苏家村。
她也想要在燕京陪着师父,陪着原老爷子,但是她更想陪家人过年。
姚老不肯跟她回去,她怎么劝都没有用,倒是原老说,过年后要去苏家,去苏家干什么,他也没有说。问原荣,就会傻笑,什么也没有说。
有些无奈,她告别了姚老还有原老跟原荣,起程回了苏家村。
到了苏家村,依然是她记忆中的那个样子,纯朴而美丽。好几天没回来,就好像过了好几年的样子,心里感触颇多。
她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很多村民都开始做饭,炊烟冉冉。
在村口的时候,遇上了几个从队上干活回来的村民,她急忙打招呼。
“是芝芝回来了啊。”有村民说,“听说你去燕京了?那可是首都大城市啊,那边怎么样?好不好?”
苏芝说:“很好,大城市,一个城市比我们县还大,很繁华。”
“真好,真想去看看。”
“有机会的,以后想去就能去。”
村民只当苏芝在安慰着他们,虽然只能听个乐子,但依然很高兴,“我们去不了,以后让孩子们去,让他们考上燕京的大学,就能去了。”
苏芝朝那些大叔竖起了大拇指:“这个想法好,考进燕大,将来大有出息呢。”
那个村民哈哈大笑,虽然是嘴上说说,但是心里也动了这个念头,一定得让孩子好好念书,将来考到燕京去,也给家里争光。像太奶奶家那几个孩子多好,个个有出息,书上读得高,就是大有出息啊。
这个主意是最好的,得赶紧跟家里的孩子说说去。
有这个念头的,可不只是一个村民,很多人都有这想法。自从苏芝考上了军校之后,他们就动了类似的想法了,看来也只有读书能够有出息了。
告别了这些村民,她心急如焚地回了家,此时家里也在做晚饭。
太奶奶最先看到她,鼻子上架着那副苏芝给她买的老花镜,一眼就看到了远处往这边走过来的芝芝。待走得近了,果然就是她的芝芝回来了。
“太婆,我回来了。”苏芝喊。
太奶奶颤抖着双手拉上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跟太婆说说,燕京发生的事情。”
苏芝倒也没有隐瞒,她知道老人喜欢热闹,也喜欢听那些稀奇的事情,那些事情能够让老人高兴。当然,她并没有说那些比较沉重的话题。
比如西南会有战争这样的话题,她是不会告诉太婆的。这些事情还是隐藏在心里比较好,否则老人又该着急了,毕竟现在家里可是有三个当兵的,哪怕现在都没有真正的消息传来,她也不能说。
老人从她嘴里听到了太多有关姚家还有原家的事情,也是感叹不已。
“小姚不肯来苏家村,也是可惜了。”太奶奶感叹。
她以为姚老能够跟着苏芝一起来苏家村过年,没想到会被他给拒绝了。想想,又能够理解,毕竟苏家村还给他的除了快乐,更多的却是伤害。
这种伤害虽然才过去几年,但一定是留在了他的心里,暂时是不会忘记的。所以他不愿意再来苏家村,不想再去碰触以前的记忆,不想再被那些不好的记忆所围绕。这些她都懂,所以才会觉得珢惋惜。
像小姚这样的即有本事又有心的人,真是不多了。
祖孙两人聊了很久,期间苏奶奶也回来,一起回来的还有明亮。
明亮夫妻早在十天前就到了,差不多苏芝刚走他们就回来了。
想想也是,明亮就在魔都上大学,大学里教的都是情报类的。一般情况下,地方大学放假的时候,他们也差不多该放了。所以等到学校一放假,明亮就急匆匆回来了,没想到苏芝比他们还早,这才会错过。
如今看到苏芝回来了,自然是好一阵高兴。
“哥,西南战事可能要起了。”趁着其他人不在,苏芝小声地告诉他。
明亮沉默了,过会说:“这事我知道,学校虽然没有说,但是我是从西南出来的,和战友之间都有书信往来,所以猜到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以前他一直以为,怎么滴都要两三年之后才会有战争,没想到今年就可能发生了。
“嗯,原荣他哥就接到了战备的通知,只怕就这一两个月了。”苏芝说的很含糊。
她当然是知道具体时间了,但是不能说,所以就说了一个含糊的时间。
“我们学校是不可能放我们回去的,所以这次上战场,就没我的份了。原团长这次上战场,又能立功了。”一想到这的时候,明亮心里就跟猫爪子挠似的。
对于一个军人而言,这应该是最冲动的,可惜没他的份。
苏芝很想告诉他,这个战争会持续十年之年,但这话她又不能说,会泄露很多事情。
兄妹两人偷偷摸摸在那说话的样子,还是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特别是太奶奶,本来就精明。不过苏芝和明亮啥也没告诉她,告诉了她只会让她担心。
东升也回来了,这段时间他和杜安国是最忙的时候,忙到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大哥,知青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吗?”她想到了她去燕京之前,和东升他们讨论的那个话题。
东升叹息:“这事不好办,县里一直不让动,书记那边的保守派一直说这事不能做。”
苏芝说:“哥,我这次从燕京给你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大首长这次是下定了决定的,燕京那边有私人开设的菜馆,就是大首长亲自提词的。哥,要干大事,就要有胆量,只有勇敢去做了,才能吃头口奶。”
东升眼睛一亮:“你是说燕京那边已经有私人菜馆了,还是大首长亲自点名的?”
“对,这件事情千真万确,是师父告诉我的。哥,这次你们如果办了这件事情,等于是在响应大首长的决策,对你们没坏处的,相信我。”
东升听得,心里一阵的火热,有点儿等不及了。
“哥,这事你就是再急,也要等过年后,现在已经快过年了,不急在这一时吧?”见东长有点儿跃跃欲试的样子,苏芝笑了,大哥也太心急了。
离过年还有两天呢,我得去先把方案定出来,等到一过完年,就可以立马干了。
苏芝说:“大哥,这件事情,你最好跟市里说一下,如果有市里的同意,就不怕县委那些保守派了。如果市里不同意,就去省里汇报。”
东升一早,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他就是想通过省里或是市里,把这件事事情定下来。
但是上报之前,他必须要把方案定出来,最好能够打听省委或市委领导的心,这就要看他的方案怎么写了。
他的心一片的火热,哪还呆得住?
苏芝看了,有点儿乐,但也没再阻止,这毕竟是大哥的事业。
第143章
腊月二十八那天; 苏家村迎来了祭祀节。苏家村以往都会在这一天祭神祭祖; 但自从大革命之后; 谁家也不敢多祭祀了; 怕被抓住说搞迷信,所以改成了吃年糕。
年糕代表年年高,每家每户都会在年前打上好几箩的年糕。
这一天,很热闹,家家户户都在打年糕; 苏家自然也不例外。
打年糕的仪式,就在村口的广场上; 大家把前一天泡下的糯米和粳米以二比八或三比七的比例中和; 泡上一天一夜或是两夜,然后蒸熟就能打年糕了。
家家户户家里都有那种大石槽,这个就是用来做年糕的。但是因为图热闹,所以在腊月二十八那天; 会集中到村口大广场,大家一起做。
村里打年糕还是手工的,村口有一个大石槽; 这个就是用来做年糕的。
苏芝往年也看过怎么做年糕,大家热火朝天的那种场景,真的很有那种年味儿。但是打年糕的时候,因为需要上槽,所以女人的力气不够大,需要男人们一锤锤地砸; 很费力。
但是大家又都喜欢那种氛围,年轻人挤在一起,小孩子又窜来窜去,那种感觉,特别有氛围感。
等到以后科技发达了,发明出了年糕机,虽然方便了大家,但是也缺少了那种感觉,让年的味道少了许多。
就像现在,大家精诚团结,男的打锤,女的端上蒸熟的米粒,然后在那里你一锤我一锤的砸着,欢笑着,那种感觉真的说不出来的兴奋。
蒸熟的米饭从米粒到一点一点地被打成米状,最后慢慢地成块状,那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
有小孩确实馋了,那种刚打出来的年糕,特别的好吃。
“芝芝,来,尝一口。”明亮见到其他小朋友也在吃,也拿了一块递给自家小妹。
苏芝也不觉得害臊,拿过来就吃。嗯,糯糯的,又不粘牙,吃在嘴里特别的香。这和机器做出来的感觉不一样,这种手工制品更让人回味无穷。
“好吃吗?”明亮问她。
苏芝笑:“好吃,还是自家做出来的年糕好吃。”
“爸爸,我也要吃。”欢欢也在那喊着,眼睛却是盯着年糕。
明亮也给自家女儿切了一块小点的。欢欢还小,吃不了那么多,怕浪费了,所以给切了块小的。
欢欢吃得眼睛都眯成了弯弯月,可享受可幸福了。
苏芝看着这一幕,也觉得这样的才是过年,哪像以后过年成了一种责任,少了这么一种兴趣。
每家在打年糕的时候,只会象征性地打上一箩这样,不会把家里全部要打的年糕都放在村口打。这只是一种象征,象征过年了,大家团结在一起,享受的只是这种过程,而不是打了多少年糕。家里几乎每家都会自己院子里打剩余要吃的年糕。家里壮小伙多的,打的更多,家里没有壮小伙的,自然会去村口,有村民们帮忙,也算是村里年轻社员们帮助老人们的一种方式。
这里面最积极的恐怕就是明亮还有苏跃进他们这些军人了。
没错,村子里当兵的不少,除了明亮和苏跃进这些早期当兵过去的,还有不少后来从军的,一个村子加起来有七八个之多。
此时,这些人就成了年糕场上主要劳动力了。打年糕不是一般的吃力,没有点力气是不行的,而明亮他们常年在部队训练,力气自然也就比其他的村民大,怎么能不被利用起来?
打年糕的事项,一直进行到下午四点才结束,再晚就不能再打了,因为天暗了下来,这户户也开始做饭。
家里的凉席上,晒了很多的年糕,这些有在村口大石李槽打的,也有在自家院子打的。他们家也有石槽,只不过没有村口那口大而已。他们的石槽一天也能打出几箩年糕,当然这个需要好几个青壮年的帮忙。
太奶奶和苏奶奶正在那里计划着这些年糕去处。
“除了家里吃的那些,阿惠的娘家和然然的婆家得送去一些,还有小姚那也得准备一些,陈首长那里。……对了,原荣那里也得准备一些……”太奶奶在计算着。
苏芝说:“太婆,外公和大姐婆家确实要送一些,我师父那里就算了,那么远不方便,陈首长和原爷爷那边……人家多的是机会吃这个年糕,那么远的寄过去,太不方便了……”
太奶奶说:“你懂什么?这是我们自己的的年糕,代表的是一片心意。他们虽然时刻都能买到这些年糕,但心意买不到。远虽然远了点,但能寄,我们就给寄一些回去。”
苏芝倒不是说舍不得这些年糕,是真的觉得这么寄过去很麻烦的。现在大过年的,邮局寄包囊又不快,这么寄过去少则一周多则可能要半个月,半个月下来,年糕都硬得不好吃了。
“太婆,等我回学校的时候,送一些过去陈首长家吧,正好路过,这样寄了确实麻烦的。”至于师父和原爷爷那里,她再另外想办法。
太奶奶知道她说的有道理,邮局的包囊确实很慢,有时候十天半个月都未必能够寄到,说不定就发霉了,这容易丢脸。
想想,还是算了,但是送给他们的年糕得另外拿出来,以后想办法,是不是需要亲自送过去一下,这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