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马-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后的白马老卒听这话,当即有乌丸人,低声道:“大人,辽东很多人都住在这种绝壁山洞中。”

“哦?”

皇甫岑一惊,心道,原来如此,难怪此地尚未王化。

“只不过,他们不应该人人上马,这槐头势力不大,却也能位列东部鲜卑一帅,怎么还会有族人在此?”

“大人有所不知,有些老弱病残,还有部落里的奴隶都不会参战,只会留在原地。日后分战利品,他们自然也少有。如果不是生死之战,这些奴隶和妇孺不会上阵的。”

田畴道。

皇甫岑点点头,算是明白一点,然后瞧着田畴问道:“可是你带我们来此何意?”

“大人,咱们走到这里,不远处便是营口了。而槐头也经常让这些老弱送些牛羊,供给大军的食用,否则,鲜卑人怎么能有力气继续大仗。他们在辽东以战养战是不现实的,一来,辽东人口不足,粮食也很少;二来,辽东人骁勇善战,几乎家家都会抵抗。所以,我们只要跟着他们送食物的路途,就能最快的追到营口。”

皇甫岑本是很满意,但是还未等他点头。

便瞧见从远处的树上,闪过一个身影。

“不好,有刺探。”

皇甫岑低吼一声,然后低声提醒道身旁的白马义从,注意抓住这闪过的人影。如果要是让他回去报告,可能就会让他们这些人围困山中,永不出去。这个时候,绝不能被敌人发现。

白马老卒刚刚有所动静,那个人就消失不见。

皇甫岑一眼就盯紧那个人的背影,这个人很有些不同寻常的手段,颇似当年太平道里训练的人。

“看起来,不像是寻常的胡虏!”

皇甫岑转头瞧着田畴。

田畴也点点头,道:“常理来说,鲜卑、乌丸、獩貊、挹娄等人,绝不会有这样的人!”

刚刚追逐而回的白马老卒,对着皇甫岑禀道:“大人,没有追上!”

“不行,这个人绝不能让他跑了。”

皇甫岑刚刚决定,假扮槐头的部众,然后去往营口,借机烧了他们的粮草,让他们大乱后,趁机把公孙瓒的人马带出来,现在如果被人发现,就没有机会施行了。

皇甫岑还不想这个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

急瞪一眼,道:“给我继续找,直到把这个人找出来为止。”

他话音刚落,八百老卒立刻变散开,如同渔网洒向整个山林之中。

皇甫岑则同田畴观瞧着山谷内,那些鲜卑人的动静。两个人心存担忧,都在冥想,刚才那人究竟是不是这槐头部落里的人?

所幸,山谷之内的鲜卑人并无异常。

皇甫岑和田畴倒是可以收收心,放松一下。

不过,皇甫岑提着的心思刚刚放下,便听到身后一股风声袭近,皇甫岑毕竟还是伸手不错,把身旁的田畴一把推开,身子向斜后方一蹿,正对着这股袭来的阴风,压低目光,问道:“谁?”

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义

皇甫岑绝不会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多的磨难,穿越本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或王霸天下,或是美人如玉。可是当他从下生那一刻起,他才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无奈,甚至,就是被动。

他被命运安排着和每一个曾经在他心目中的英雄相遇,结识,或者相交,甚至有的时候成为惺惺相惜的对手。

他也瞧见了,许多掩藏在历史背后的故事。

那是一种无奈,更可悲的是,没有人知道他们内心的挣扎,甚至,被当做反面教材。

段颎、刘宏、张角,这些人都是这类人。

皇甫岑十分想改变,或者为他们做些什么,却又无能为力,久而久之,他不自觉的走入了历史的轨迹。

眼下,他就得去营救他的结义兄弟。

仅凭手头上这点人,他就要掀开这片天,给他的兄弟们一个交代。

身处大山之中,距离营口越近,皇甫岑的心底就越没底,谁也不清楚,将来他要面对的是什么?

出发前的那些信誓旦旦,都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现在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可是刚刚摸着点眉目,眼前竟然出现了这样突发的危机。

当戟刃距离他脖子只有短短几厘米的时候,皇甫岑想了很多,脑海闪过他在这个时空相交的人,张角、卢植、刘基、张奂、段颎等等,这些亦师亦友,把自己带入这个乱世之中的人们。他们皆已作古,或许自己今天就要步着他们的后尘,再也不用奔波劳命。

“大人!”

被推倒一旁的田畴慌忙爬起,便看到一双铁戟贴着皇甫岑的脖子,一动不动。忍不住的低吼一声。

他这一声很小,怕激起山谷内槐头部落的鲜卑人发觉。

皇甫岑却默默的闭上双眼,脸上平淡,道:“罢了,就当这一切如梦了!”

他刚刚喊完,却听见面前手持双戟的人,轻轻发出一声道:“谁说要杀你?”

“嗯?”

皇甫岑和田畴俱是一怔,不杀,为什么行迹如此可疑,而且行为举止还很奇怪。

皇甫岑睁开双眼,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个人,虽然衣着有些破损,却不是辽东土著穿的兽皮,而是中原的衣衫,只不过里面套着几许兽皮,他的发饰也如汉人一般,不是髡头,身长八尺,器宇轩昂,手中拿着双铁戟,北上背着一把铁胎弓,看不出臂力是多少石的弓箭。

不过,这个人不是鲜卑人。

“只要不是鲜卑人,一切皆好办。”田畴暗道一句。

他未开口,却瞧见那人冲着田畴轻哼一声,道:“别打什么主意,也别想招白马义从过来!”

“呃……你知道白马义从?”

皇甫岑一惊,听这个人说话,他很清楚自己是谁,不确定的重复问道。

“你知道,我是谁?”

“知道。”

“那,我与壮士有何仇恨?”

“无仇无恨。”

“那?”

皇甫岑被此人弄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颇为疑惑的瞧着面前的大汉,此等人物,看身手就不逊关羽、张飞、黄忠、颜良、文丑武将任何一人,恐怕就连徐晃、张颌都不是此人对手。他本应该是汉人,可为什么会在此处,而且他……

皇甫岑想到这里突然想起什么,脑袋猛然抬起,望着此人道:“你是汉人?”

“废话。”那人很不客气,丝毫没有因为皇甫岑是使匈奴中郎将而有何收敛,仿佛秉性都已经似这山林草莽。

“青州东莱人?”

“咦,你怎么知道?”

那大汉奇怪的上下打量皇甫岑,他不相信,自己面前站着的人认识自己,自己听到他的名声也不过就是因为他的名声远扬,而且最近又颇有义气的单枪入辽东。

“呵呵。”皇甫岑耸耸肩,似乎一下子便放松了许多,如果自己没有猜错,面前这个半野人应该就是东莱太史慈,那个本应该在东莱县当一门下小吏,却因义气,而为郡守毁奏章,然后远遁辽东,多年后才因为管亥在青州作乱,返乡救母,然后才有大家熟知的一段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平四年(187)末,此人正是在辽东。

皇甫岑的随意,却让那太史慈加重警惕,喝道:“老实点,别动。”

田畴本是要发信号的身子听到这声训斥,便停了下来,转目瞧着太史慈。

皇甫岑抬抬手示意田畴不必紧张,却侧着脸,笑道:“壮士既然知晓我部下乃是白马义从,定然也知道我是谁了?”

“呵呵。”太史慈冷哼几声,有些漫不经心,又有讽刺意味,道:“知道,就是白马都尉吗!”

“呃。”

“我还以为是什么英雄好汉呢?”

瞧见皇甫岑和田畴有放松的表情,太史慈反倒是奚落了一声。

田畴听见太史慈奚落皇甫岑,脸色不善,转头,怒声道:“你说什么?”

“还能有什么?”

太史慈话音未落,从远处刚刚寻回来的几个白马老卒立刻变发现了他的存在,看着他手持双戟架在皇甫岑的脖子上,皆是一惊,随即对着身旁的兄弟们发出一道信号。

顿时草丛里细碎的响声不断,即刻,八百白马老卒皆聚在一起,盯着面前的太史慈。

似要吃了太史慈一般。

从来没有人当着他们的面,把刀放在皇甫岑的脖子上,即便是骁勇无敌的吕布,也没有机会!

把刀放在皇甫岑的脖子上,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种耻辱。

每一个白马老卒的眼神都可以杀死太史慈。

“呵呵。”太史慈轻笑两声,奚落道:“就这种本事,还想去营口救人,真是自不量力!”

“你。”

田畴一怒,面前这个年轻人年纪同自己不相上下,行为举止却透漏着一股莽撞,不过,他的实力倒还是有的。当然,要不是皇甫岑推了自己一把,让自己脱离虎口,或许,皇甫岑根本就不会落入他的戟下。

毕竟,传闻,皇甫岑武力亦是不俗。

皇甫岑的武力是不俗,不过那是指他的力气,还有马术,他的手段也就能碰一碰三流武将,亦如徐晃、张颌这般二流武将,他都清楚,自己没有那个实力抗衡。

皇甫岑示意白马义从不动,慢慢转过身子,尽量避免戟刃贴着自己的脖子,盯着面前的太史慈,道:“壮士既然知晓我等为何,壮士又为汉人,何苦如此?”

“这个。”

太史慈一踟蹰,皇甫岑说的没错,事情与你无关,而且同为汉人,根本没有必要弄到眼下这种地步。可是他本意也不是要皇甫岑的性命,他只是想试探一下皇甫岑的实力,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壮士,但说无妨!”

皇甫岑借势让自己脱离戟刃几分,手一伸道。

“我也就是想看看,传闻中的白马都尉是怎样打败十二万鲜卑,单凭八百人冲击十万鲜卑大营,又能在河东身堵管涌,这类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今日一见如何?”

“啧啧。”太史慈吧嗒吧嗒嘴,不用言语表达,尽是不屑。

“大人刚刚平定匈奴叛乱,又杀得中路鲜卑大败,你有什么不服气的?”

自然有白马老卒瞧见太史慈的表情很不满的回道。

“谁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

“你!”

“哎。”皇甫岑回头瞧了瞧白马老卒,转回头道:“不错,令你失望了,我没有什么本事,单打独斗,我在白马义从之中,或许连最中等的老卒都不如。”

“呃。”

瞧见皇甫岑回答的如此干净利索,太史慈反倒是生了几许兴趣,瞧着皇甫岑不明的瞪着双目。

“呵呵。”皇甫岑一笑,道:“收起你的双戟,此不是讲话之地。”

太史慈似乎被皇甫岑这天然的淡定感染一般,自然而然的收起双戟,却发现自己竟然莫名其妙,不知不觉的就听了皇甫岑的话,执拗道:“我凭什么信你?”

“凭什么?”皇甫岑一笑,转回头瞧着太史慈,知道太史慈还很年轻,虽然日后是大将之才,可现在他还不是,他毕竟还是一个争强好胜的草莽,道:“你既然都调查清楚,又一路追随自此,难道你心里就没有数?”

“我?”

“你是不是想跟着我闯辽东?”

皇甫岑这绝不是自作多情,以往,他绝对不会这么想,所以,颜良、文丑、关羽都不是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而投靠自己的。可是现在自己是使匈奴中郎将,又是大汉彪炳的战将,很多人都在效仿自己。像太史慈这种略带草莽江湖气,又年轻气盛的人,自己对他们的影响力应该还是有的。所以,皇甫岑敢猜上一猜!

太史慈似乎确实被皇甫岑戳穿了,随即点头回应道:“没错,我就是想看看义薄云天,喊出诛伐必深的白马都尉,究竟值不值得我投靠?”

“现在你有答案了?”

“呃。”

太史慈踟蹰。以往他以为那样的年纪能有那样的战功,一定会是什么神人。却没有想到,今日一见,他根本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唯一不同的就是他身上那副气质,镇定自若的气势。可这与自己想象中的差太多了,自己难道真的要投靠他这类人?真搞不懂,白马义从之中那些久负盛名的悍将,为什么会投靠他?

“我给你答案。”皇甫岑转回头身,拍着太史慈的肩膀,故意抬高自己声音,这样尚在年轻的潜力股,你需要时时刻刻给他鼓励,还要开导,否则看他的样子,只服同他一般勇武的家伙(难怪,有公孙度、刘备这样的枭雄都没有收的了他,只有孙策能收的了。这里恶搞一下哈哈!),这种孩子就需要开导,随即把手放在太史慈的胸口,用他反复锤炼过太多次的语气,道:“我皇甫岑没有什么不同,同样,白马义从也没什么不同,我们都是娘生爹养,都是平常人一个,刀放在脖子上也疼,也害怕死亡。可是正是因为我们是凡人,我觉得我这些弟兄才更伟大,他们能跟着我皇甫岑刀山火海,敢为人所不能,敢做人不敢做,敢在北地辽东,取下檀石槐的首级,杀的胡虏闻风丧胆,他们就是英雄。”

一句话,说得太史慈怔怔。

皇甫岑说的没错,从来没有人敢冒着如此风险,做着如此疯狂的事情。

更加可贵的是,他们都是平凡人。

瞧见太史慈心动,皇甫岑嘴角微挑,笑了笑,汉末这些愤青又被自己说动了,阴谋得逞后的皇甫岑并未就此放手,反而越加严肃正式的瞧着太史慈,一字一言,道:“你想不想做英雄?”

“呃。”

“你想不想助我们一臂之力?”

“你想不想在辽东这片土地留下你太史慈的名字?”

“你……知道……我的……名字?”

皇甫岑根本理会太史慈的问话,盯着太史慈,再下猛药,犀利道:“我给你这一分胆色,不知这刀山火海的辽东你可敢跟我走一遭?”

第三十四章 胆颤沮授

北地。

贾诩的突然出现,阻挠了麴义、沮授、程昱进军的意图,就连一向不怎么喜欢讨论政治的黄忠、徐晃、张颌三人也觉得贾诩的话各位有意义。

没错,如果天子出了事情,不论皇甫岑是生是死,都不再会有一个似锦前程。

而他们这些追随皇甫岑同生共死的那些人就更加没有什么好的出路。

从利益还是两汉社会对“君臣概念”的重视,无疑让他们停住了脚步。

两汉时,门生故吏纵然没有后世那般让人望而敬畏的关系网。但也有“君臣之情”,这里的君臣绝不是后世理解的皇帝和臣子,是上下数从关系,细数过往,有王修追随孔融,亦有虞翻追随王朗,桓范事曹爽,诸葛诞破扬州只是一句“卿非我故吏邪?”便杀乐琳。两汉时,出了重“游侠”的信义,亦重“士人”的君臣情。虽然往往许多人会为此挺而走险,不过最终还是颇为受益的。就像是皇甫岑为故太守刘基南下,赢得洛阳人普遍赞誉,未尝不是有先由的。

而现在皇甫岑已经不再是孤身一人,现在的他关乎着河东上下官吏的感情。

现在的河东已经不是七年前,皇甫岑初创河东那一阵儿了,有“六艺”学术之风,又有十九县令,加上各部曹吏,再有后续的学子,他们把所有的利益都跌价在皇甫岑的身上。

也许皇甫岑年纪尚轻,不过,他在武人还有百姓的心中直追班定远、霍骠骑!

为了此事,麴义同沮授、程昱相商过后,还是决定给河东郡的假太守华歆去封信笺,让河东拿出个主意,用不用,张飞的兵力东掉,直指黑山。然后再有麴义南下,护送天子此行。

不过,并州所处,恐怕就为丁原所有。

毕竟,平城关羽的兵力很少。

不过俨然,不用他们关心到,关羽就已经派出人来此寻找皇甫岑。

没有见到皇甫岑,沮授和程昱接过信笺,聚集众人,把事情简明概要的说了说。

他话音刚落,黄忠就大为解气的一拍桌子,吼道:“好!关云长此举大大增加了他在平城的兵力,相信他同颜良、文丑足够抗衡并州丁原,我等就不必束手束脚,或去辽东或南下护驾,这些都可一试!”

黄忠豪气云干,嗓音特别的大。震得大帐嗡嗡作响。

“也不见得。”沮授摇摇头,沉声,道:“关云长此举纵然收的胡骑,可这于夫罗定然心存不满。”

“心存不满还能怎地?”

黄忠剑眉一竖,不怒自威。

两汉,对胡人的态度向来强硬,即便是最软弱的时候,也能打得他们望风而逃。只不过,北地的胡虏一向是打不死的小强,无怪乎,西凉武将一向主张用重典,惩罚胡虏。而士人则是安抚政策。从这次公孙瓒同刘虞的态度就能看得出,两个派系的争执。

“大人若在,于夫罗自然无话可说。”沮授没有因为黄忠的语气而有变动,抬头瞧着众人,道:“可是诸位,想过没有,大人如果不在,他们会不会反?诸位都是勇将,可谁都知道,北地的威慑力皆是大人一手创造的,昔日凉州三明,段颎之后,就唯有大人在北地有这等威慑,可是……”话完,沮授的目光看向贾诩。

这就是他一直在想的问题,究竟如何对待皇甫岑东进,天子北巡河间这两件事。

先后顺序他总拿不准,不仅他拿不准,恐怕河东那群人也难不准。

皇甫岑没了,就什么都没有,皇甫岑一手建立的河东集团就彻底的没了。

因为,皇甫岑之后,河东无人能继任,没有人能妥协各家利益。

而天子刘宏没有,最起码,皇甫岑还有等上权利最巅峰的机会,他们自然是从龙之臣,当然这种想法只是短暂的冒一冒,现在谁也说不准。

程昱也转向贾诩,从始至终,他都二心,他待皇甫岑,就如同戏志才待皇甫岑。

心思不一般。

贾诩却蛮有深意的回了一句,道:“河东一地,可挡得天下门阀?”

徐晃和张颌不明白。

沮授却同程昱忽视一眼,沉默不语。

麴义却点了点头,他西凉武将世家出身,自然知道两汉门阀的势力有多大,东汉中兴,光武帝刘秀借助的正是大地主的人力、财力才可以回到权力巅峰,而偏偏光武帝刘秀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善待开国功臣的一个皇帝,自然又做大了南阳,乃至由始至终跟随他的门阀土豪。

“没有足够的时间摧毁,谁也无法推到这座大山。”说这话的贾诩回味了一下,最后想了想,脑海却突然划过另一个念头,甭说,河东还真好像有这样的机制,他们的郡县属官可都是六艺书院的学子,并不是孝廉、茂才这些风德并重的人。暗暗叹道:“皇甫岑,绝对是个人才。他的眼光很长远。”

这点,无人可以质疑。

贾诩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言,又彻底的打消了沮授和程昱的顾虑。

贾诩说的没错,想推到士人,重新建立一个制度的希望很渺小。

“那眼下只有全力南下护卫天子北巡。”

看着有些低落的士气,贾诩安慰道:“老天如果垂怜大人,大人定能破得辽东的局,现在是要让河东上下都知道,天子北巡的消息,驱赶白波谷的张飞部,兵指黑山。再由关羽戒备丁原,俯瞰幽并二州。另派人去辽东给大人送信,营救公孙瓒,事成还是败,都要在第一时间内,把大人带回来!”

“我去。”

徐晃自恃从河东就追随皇甫岑,当年因为护堤的崩溃而有愧辽东父老,投军皇甫岑,此次北上,寸功未立,他心中颇有愧疚。

“好!”

贾诩在麴义军中三年,在河东也三年,对皇甫岑的几个心腹爱将都有些知晓。徐晃武力不是最强,却也不弱,而且难能可贵,这等人,智勇兼备,也不知道皇甫岑是怎么在草莽之中提拔的此人。

辽东武将,无一人世家出身。

也唯有麴义是一特例而已。

“隽乂。”

“在。”

“你也去。”沮授扫了眼张颌,道:“你二人轻骑快马,如若大人有什么危险,也有你二人护送!”

“好,我们现在就走。”张颌心思灵巧,昨日就已经听出危机之处,适方才贾诩又这么一说,就更加明了,随即点头,转身看着徐晃,二人心领神会,便快速离去。

晚走一秒,河间的事情就多一分危机。

辽东的战事就越加不明朗。

目送二人离开后,贾诩又瞧了瞧麴义,似乎在让麴义发话。

沮授、程昱何许人等,此二人都是天下豪杰智囊,心思灵巧,知晓贾诩隐晦,点破道:“文和先生不必忌讳,尽可直言。我二人有意让先生暂领军务。”

两人相商,虽然皇甫岑离去时让自己二人相助麴义,那是看在麴义战略眼光很长远。眼下,真相呼之欲出,麴义在某些时候都是替这贾诩传话而已。

事到如今,莫不如让贾诩做主,两人也看看,贾诩之能,到底能谋划到什么地步?

他们到不会担心贾诩抢了军权,毕竟河东的兵不同,他们的向心力超乎常人!

出了皇甫岑,没有人能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什么!

瞧着两个看似坦诚相待的谋士,贾诩内心自嘲的笑了笑,他是何人,怎能看不透沮授和程昱的心思,这一切读怪自己,即想要躲避锋芒,明哲保身,却偏偏在这等敏感之际,出了这般主意,他们不注意自己才怪内?

不过,眼下也只有逾越出言了。

否则,等皇甫岑失势,自己又要重找一个明主。

贾诩抬头,朝着众人拱拱手,然后细声道:“诸位既然如此看得起我贾诩,文和就逾越了!”

“先生请。”

沮授、程昱自然而起。

麴义早识贾诩,对贾诩的智谋已经是五体投地,自然让到一旁。

黄忠倒是沉吟片刻,瞧着明明比自己位高权重的三人让贤,也只有暂躲一旁。

黄忠的表情,贾诩收入眼底,毫不在意,开口道:“既然由我暂代军务,那我们就不能等大人营救营口之难回来南下,也不能等河东和平城的答复,此刻,就在此时,我等就要星夜兼程,赶往河间!”

“这。”

沮授一惊。

程昱抬抬头,问道:“有这么急嘛?”

“有。”贾诩信誓旦旦的点点头,道:“不仅有,而且,我们现在就要出发。几位,昨日我有几句话并未说透,其实我夜里思来想去,还是想说一说!”

“什么事?”

程昱和沮授不自然的憋住呼吸,从昨日遇见贾诩起,他就是一副荣辱不惊的样子,很少如此严肃,今番这么说话,无疑再说,事态很严重。

“天子北上河间旧地,恐怕不止黑山军这一股敌人?”

言尽,戏志才屏住呼吸,抬头望着沮授和程昱,剩下的话,他不敢说,也不想说。

不过沮授和程昱却脸色铁青,彼此面面相觑。贾诩今天说了这么多,而且种种举措又这么不合常理,仿佛时间就只剩下那么短暂的几秒,处处皆指门阀士人,其实最后这一问,才是贾诩真正要说的。也是要让河东上下心腹清楚,究竟哪只黑手才是最黑的!最后,沮授急忙撩起衣襟,匆匆往外赶去。

程昱一把拉住沮授的手臂,道:“何去?”

“此地危机就由你等处理,我去趟河间府。”

言尽,沮授的脸色铁青,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赶回河间老家。

“这样。”程昱回头瞧着黄忠,道:“汉升,此趟就由你随同公与先生回趟河间府。”

“呃。”

黄忠不明白为什么贾诩一句话,竟然让两位先生如此大的反应,不过却知道,他们既然开口就绝不是信口开河,随即点点头,回道:“好。”事关重大,竟然涉及沮授性命。

“记住,无论如何,一定要保全先生性命!”

程昱直言,沮授此去定有性命之忧。

麴义怔怔,短短的一念之间,竟然可以有这么多变数。

贾诩却望着沮授离去的背景,嘴里轻吟道:“岂止是沮先生性命担忧,我等,恐怕也会因此而遭受劫难!”

第三十五章 没有活路

“嘘。”

田畴竖起中指,回身示意身后的皇甫岑、太史慈小一点声音交谈。自己则是在丛林后辨别着山谷内洞口的数量,计算着大概有多少落人。帐户、帐落、邑落都是古时幽州东北少数民族的统计数据。帐户相当于帐落,七至十人左右,而邑落是若干帐落聚集在一起的统称,人数多一百人至二百人左右。

仔细盘查过山洞、窑口,还有生火做饭剩下的灶眼后,田畴回头道:“槐头留在这里的人数应该有四十邑落。”

太史慈点点头道:“没错,我来这里之前,了解过这一代的土著。确实在四十邑落左右!”

“哦。”皇甫岑点点头,现在他不同刚刚穿越之时,毕竟曾经当过属国都尉,对这些都一定的了解,用刀柄撑着手臂,匍匐身子,低声道:“槐头留在这里四千多老弱,倒是给我留了机会。”

“大人,想怎么办?”

田畴问道。之前虽然知道皇甫岑本意是代替他们混入鲜卑大营,然后伺机在寻找鲜卑联军的破绽,一举击溃敌军。可是眼下多了太史慈这样的变数,谁知道皇甫岑有没有改变心意。

太史慈不知道皇甫岑的打算,转目瞧着皇甫岑。也想借机察言观色,瞧一瞧,皇甫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效死命,不是说说玩就可以的。

像太史慈这类肯为郡守而得罪刺史的人,自然注重两汉时的君臣从属关系。

被皇甫岑征辟,那就很有可能是终身为主的选择。

这个烙印,不仅在太史慈自身那里难以磨灭,就连在时下人的潜意识里也会对他有此印象。

皇甫岑何等人,早已不是当年在卢植、段颎庇护下的弱冠子,年纪二十七(虚岁)的他正是意气奋发的时候,对河东上下考虑的都很周全,只要借此事扬名后,他皇甫岑就不会选择这么冒险,名声、地位都已经到了极致。不过,眼下也该是杀伐果决的时候。

随即,点头道:“一会儿田畴你带着四百义从,堵住后山谷后,其他人随我来。”

“杀?”

田畴明知道是这个结果,却也惊异的抬抬头,然后怪异的看向太史慈。

太史慈没有表情,他年纪同皇甫岑一般,也理解皇甫岑做事狠辣的冲动。

皇甫岑目光不变,手上依旧忙着整理周身装备,嘴里却漫不经心的提醒道:“此事不许手软,如果逃出一人,恐怕我等便要有全军覆灭之危。”

“可是,这有辱大人在辽东之名?”

“名声?”

皇皇甫岑笑了笑,转目瞧着田畴道:“先生可知岑曾在昌黎城立下的誓言?”

“这。”

太史慈犹豫了一下,疑问道:“可是不诛鲜卑,不立白马!”

事情确实是这么个事情,但却经太史慈嘴里这么一加工,却已经成为典故。

皇甫岑道:“我白马义从,建军之时仅有九百八十六人,其中大部分是乌丸人或是混血,他们之所以跟着我在昌黎城,仅凭这点人就敢反抗檀石槐,是因为鲜卑人对他们的压迫。鲜卑是乌丸人的死敌,也是我汉人的死敌,二者我们只能选择其中,虽然现在辽东乌丸同东部鲜卑联盟,但丘力居并不能代表辽东乌丸人的意愿,三十万乌丸,也绝不是丘力居一人说的算,即便是丘力居说的算,你们记着,他也会同苏仆延一样消失。所以,从长远还是目前来看,这批老弱一个都不能留!”

“呵呵。”太史慈一笑。

皇甫岑转回头,盯着太史慈,道:“怎么我说错了?”

“大人确实错了。”太史慈道:“总要留一个邑落头领,否则,咱们怎么混进乌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