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穿男]公子风流-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妈,这宅子是谁相看的?”把宅子前后看过一遍,孟明远心里也不禁有了些疑惑,这宅子无论从面积还是构造都不太像是渣爹的手笔,他对自己不应该会如此大方。
王妈就不由笑了笑,道:“还是少爷眼明心亮,这宅子是太太让刘嬷嬷亲自相看的,为了把这宅子给少爷买下来,太太还卖了陪家的铺子和一个庄子,填补了几百两的空缺。太太说,她能为少爷做的也就只有这个了。”说完,不由叹了口气。
可怜天下慈母心!
孟明远觉得老妈填补的必定是大头,看王妈言语支唔就晓得了。他也不多追问,有些事心里清楚就行了。这样看来,老妈手里的东西真没什么了,她交给自己的两间铺子一定要好好打理,这估计就是他们娘仨的最后资产了。
房子已经有人先行给他们收拾过一遍了,所以他们安置起来倒也不是特别费力。
他们的人没多少,主子只有孟明远一个。王妈和孟安都孑然一身,只有春芽父母俱在,还有一双弟妹,加上她丈夫及公婆,一群人,满打满算下来也才十一口,住得是相当的宽裕。
孟明远住的院子里还植了一小片青竹,青翠挺拔的竹子倒是平添几许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
简单看了遍自己以后要生活的地方,孟明远表示很满意,该有的都有了,没什么好计较的了。
接下来的几天,王妈妈等人就紧赶着把宅子上上下下的拾掇利索。不住的院子就先都锁起来,等以后府里添人之后再打开。
然后,孟明远让孟安找了人牙子带人过来。
人牙子把自己带来的人分排站好,然后笑着走上前道:“老爷您看,这就是按您要求带来的小厮丫头和粗使婆子,您看中了就只管留下。若是不中意,小的回头再带人来给您挑。”
孟明远不说话,慢慢的扫过站在院中的人,让他们把手都伸出来,一个个看过去。
又让他们自报家门,再问他们中可有识字的,这却没一个点头,他也只能心里叹气,读书识字在这个时代那对普通人来说那就是奢侈的存在。
“春芽,你带这几个丫头下去试试他们的绣活和厨艺。”
“王妈,你带这三个婆子去试。”
孟明远在一个瘦小却长了一双黑漆明亮大眼的六七岁的小厮跟前站住,微微一笑,伸手摸摸他的头,道:“你就做我的小厮吧。”
“谢老爷,谢老爷。”那孩子立时就跪下磕头。
没一会儿,王妈妈和春芽就先后领着人回来了,各自留了两个。
人牙子把五个人的卖身契拿出来交给孟明远,孟安则把银子付给人牙子。
“老爷是个爽快人,以后府里缺人只管再找小的。”
“自然。”孟明远笑得清淡,“孟安送他出去吧。”说完就负手转身回自己院子去了。
没几天就要进考场了,他却丝毫感觉不到紧张,张姨娘那帮人以为他真的很想考中吗?他不过是按照这个时代安排给他这样的人走的路规规矩矩的往前走罢了,他自己对科举仕途其实并没有多强烈的欲望。
俗话说的好: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既然穿越了就要按这个时代的规矩活,他一直觉得自己挺随遇而安的。
“少爷。”送完人牙子的孟安又回来听候使唤。
孟明远脸上恬淡的笑,仔细扫了院子一圈,然后伸出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各放两个养着睡莲的鱼缸,这些地方全部摆上几盆花,廊下挂几盆吊兰。”
“是。”
孟明远以步丈量了一下院子,然后从地上捡了块小石子胸有成竹的在地上画了一个不太圆的圆圈,“找人来挖成一个小水塘,种上几枝荷,夏天的时候听雨打荷叶也是种不错的享受。”院中的空地这么大,不弄点东西显得有点儿空旷了。
孟安听得直点头。
“边上让人摆上几块造型不俗的石头,做个长条石凳,也好供人闲时歇脚。”
“少爷,你现在不是应该专心复习功课的吗?”忍了又忍,孟安到底还是忍不住了。他家少爷怎么好像完全忘了几天后他自己就得去考试的事,怎么一门心思折腾起院子来了?
孟明远晲了他一眼,笑了一声,“读书这种事也是要劳逸结合的,你家少爷我都读了这么久的书了,最后几天放自己假休息一下不可以吗?”
孟安说不出话来了。
少爷总是有他自己的道理,从很早以前他就知道的,结果还常常犯错。
“行了,办你的事去吧。”
“小的这就去。”
☆、第 13 章
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孟家的那点儿事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工夫就传得满城风雨,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有一点儿大家是一致的,那就是对孟举人甚表同情。
嫡庶之争,古来有之,嫡压庶自古皆然。即便是庶出之人有能为超众者,但在家业分割上嫡出的先天优势是不容置疑的。世家大族或为脸面,或为情势,就算是疼惜庶出,面儿上的事都不会让人指摘,至多私下会再贴补庶出也就是了。
但像孟府这样,两个儿子均未成婚,甚至都未议亲就先行分家的事例确实是闻所未闻,尤其孟老爷偏袒庶出一脉偏袒得令人齿寒。
孟家嫡子的优秀谁都看得到,可偏偏好像孟老爷看不到,将一个嫡子,还是一个优秀的有未来前程的嫡子弃如敝屐,实在是让人无语。
如果以前只是风闻孟老爷宠妾灭妻,那么现在这个罪名便是板上钉钉之事了。
真是有失官体!
在这样一个舆论纷杂的时候,春闱会试的日子到了。
孟明远领着自己的书僮孟安一身轻松的进了贡院考房。
虽然孟明远对于考试结果并不在意,但是一进考场与世隔绝九天,到底也不是件让人轻松的事。
即便有了以前乡试的铺垫,他还是觉得这样的考房让人很难受。
而且这次飘浮在空气中的紧张因子明显比上次更多更密,搞得他也不由得跟着有了一点儿紧张,面对着试题还得仔细琢磨思考,体力与脑力还真的有些消耗过大。
考完之后,跟上次一样,他依旧是被孟安扶出去的,回去就睡了个昏天黑地。
等他休息过来,便在家中看着工匠在院中按他的要求整治院中的荷塘。他要求地面四壁全部用石头打磨铺平,还要用泥浆灌缝,以防渗漏之虑。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比较快的,三天的时间仿佛眨眼便过去了。
喜报不期而至,鞭炮在门口放了好长时间,报喜的贡院差役也得了丰厚的红包高兴离开。
十四岁的贡士,此次录取会试贡士中,不,应该说庆朝开国至今的会试中,孟二少一下就鹤立鸡群了,吸引了众家红果果的目光。大家忍不住会想如果三年前孟府老太太没有仙去,那时的孟举人应试是不是会以十一岁稚龄便荣登皇榜?
这个谁都没办法去印证,因为世上之事没有如果。
但大家知道的是,他要是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再脱颖而出,那可真是灸手可热了。
不少人都在猜想,不知此时孟老爷心中作何感想?
孟海林后悔了,嫡子的优秀让他把巴掌狠狠拍到了自己脸上,同僚们多有讥嘲,他更是失去了拿嫡子婚事大做文章的机会。他当时那么爽快的答应明显不公的家产分配,是不是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
其实孟明远并没有别人想象中那么大的自信,他只是在心中偷偷想象过万一高中的情形,实在不如外人所见他考得轻而易举,他其实真的是拼尽全力了,用的是他两辈子的知识和人生经验当后盾啊。
春芽一边移动着手中的量衣尺,一边轻笑道:“少爷,您长得可真快,这衣服没几天就见短了。”
孟明远亦笑,“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要婢子说啊,还是这天蓝色最称少爷的气质,明亮清爽透着那么股月朗风清的高人雅士味。”
孟明远闻言只是哈哈笑了两声。
春芽一边记录尺寸,一边不以为然的叹道:“少爷就是太不讲究这些东西了,要知道外面的人可都是以衣重人的。衣服上还是以绣草叶为主吗?”最后,她忍不住又多嘴问了一遍。
“嗯,看着清爽嘛。”
“刚买来的两个小丫头手脚倒还伶俐,就是年纪小些,一时也派不得大用场。”春芽一边收了衣尺,又替他整理了一下衣襟,一边很家常的跟他回禀。
“咱们这府里也没什么可让他们大忙的,大事有你们呢,他们跑个腿,打扫下屋子宅院的也就是了。”
“也就是少爷您宽厚,便是她们做得不好您也不说。”
“有你们去当黑脸,我便当个仁厚的主子不好么?”孟明远不以为然的笑。
春芽也不禁失笑,“是是,少爷说的对,主子可不就要是个仁厚的样子么。近来府里整治的地方多了,钱流水一样花出去,少爷可是要心里有个数。”
“我知道,铺子里的掌柜过些日子大概就会送银子过来,倒不至青黄不接。”这事他心里是有底的,不会让自己捉襟见肘,否则他也不会在院子里折腾了。
“少爷您也不说出去跟那些同科的贡士走动走动,只呆在咱们府里就不怕以后跟人生份?”
孟明远笑而不语,他没什么远大的理想报复,恐怕即便当官也只能沦落到清水衙门当个吃不饱饿不死的闲差,他最爱的是宅啊。反正他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会让老板白付他薪水,其他的他不在乎。
有时候,特立独行也是官场上的一种生存之道。
孟安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春芽已经抱着布料回自己屋里去给主子裁剪新衣去了,内院书房只有那个新买的小厮虎子在一边伺候着。
“那边出什么事了?”
“太太说大少爷开始议亲了,顺便问了下少爷打算怎么办?”
孟明远一边落笔,一边道:“大少爷的事更不要理,她老人家只管安心调养身子便是。至于我的事,你按我说的回话了吗?”那个家凭他们去闹去,他倒要瞧瞧最后是个什么结果。
“小的说了,太太只是叹了口气便没再说什么。临回来时太太只让给少爷拿了几匹料子回来,说是下月殿试时必要穿得体面些才好。”
孟明远笑着摇了下头,母亲无论何时总是有操不完的心呐。
“街上又有什么传言吗?”他不是很认真的随口问了句。
孟安的脸上立时便有了一丝笑意,“少爷,您现在可是话题人物,在咱们府外探头探脑的人可不少呢。”
“不就是被扫地出门的人么,有什么看头。”他颇不以为然,口气甚是嘲讽。
“少爷,话不是这样说了,您现在可是名动京师的大才子呢,听说现在外面有不少人压你今科金榜高中呢。”
孟明远一听这话立时来了精神,放下了手里的笔,字也不练了,“说说,现在是怎么个赔率?”
“现在是一赔四。”
“看来有不少人对我满怀希望啊。”孟明远叹气,最后他到底是能帮他们赚钱还是会让他们赔钱呢骂娘呢?
“少爷,小的也去下了一注。”
孟明远扬眉,“你下多少?”
“小的把自己的五两银子全压上了,少爷您可一定要让小的多赚点回来啊。”
孟明远撇了下嘴,端起桌上的香喝了一口,然后才道:“赌博可不是好事,从本心上来说我是不愿意助长你这种风气的。”
孟安马上狗腿的站到他身后帮他捏肩捶背,一脸讨好地道:“少爷就当可怜小的。”
“肯定的话我是不会说的,我只能尽力,可结果就不是你家少爷我能掌握的事了。”
“少爷尽力就好,小的相信少爷一定能金榜题名。”
“那我就借你吉言。”
“那是那是。”
“让你找的铺子找得怎么样了?”孟明远不再跟他打哈哈,说起正事来。
“找着了,可是,”孟安不明白,“咱们要这么小的铺子能做什么?”只有一间的小门脸,基本上一个伙计就能应付一个店面的运转了。
“自然有用,口齿伶俐的伙计找着了吗?”
“找着了,少爷的吩咐小的哪敢不用心。”
“让他把店面收拾利落了,你明儿就把那些买来的瓷罐和我从老家带回来的三个大瓮一起送过去,还有我先前让你买来的那些篦子。”孟明远一边想一边吩咐,最后又拿起笔把能想到的写出来,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定没什么遗漏,这才自己点了点头,顺便把那张纸收好。
孟安有点明白了主子要做什么了,“原来是要卖发油啊。”
“对呀,女人的钱最好赚。”犹太人说过的,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挣。
“可那些发油不是少爷说做来送给太太和准备自己用的吗?”
孟明远抿了抿唇,是呀,原来是打算全部自用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一回京不就让人扫地出门了么,这东西自然便一时没顾上,后来他有了别的打算自然也就没跟母亲再提了。
这几年在老家他也并不是光读书,也私下里捣鼓了一些东西,不得不说《齐民要术》真是本好书啊。
“我给母亲留了些,过些日子让春芽给她送过去。”
孟安见少爷不欲多说,便也识趣的闭了嘴。
“下去吧,有事我让虎子找你。”
“是。”孟安便出去按他的吩咐办事去了。
孟明远重新铺了纸,继续练自己的字,宁神定性。
书法和下棋都是能让人修身养性的东西,而他也最爱这两样,因此他整个人的气质不知不觉中就越来越淡定从容,再衬上他那张俊朗的皮相真可谓是一个古代的少女杀手了。
可惜,孟明远自己在这方面一直没多大的觉悟。
☆、第 14 章
看到廷试题目的时候,孟明远就一个感觉,国库缺钱了,要不就是国库即将缺钱了,总之就是皇帝老子需要钱了。
这个题目对经受了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的他来说,并不是很难,可是要把脑子里的东西组织成这个时代的文字书面表达出来,却也不是那么简单。
孟明远一边皱眉头,一边奋笔疾书,时尔还会停笔思考一下再继续书写。
盘腿坐在地上这个姿势时间一长实在是有些让人受不了,随着时间过去,孟明远的眉头就皱得越来越紧。
大殿上中选的贡士们埋头答卷,神情各异,或肃穆,或苦恼,或谨慎……不一而是,监考的官员也不时会停驻在考生身边看上几眼。
几个考官先后在孟明远身边停了停,首先他的字洒脱飘逸,其次,字迹干净,卷面整洁,再次言之有物。
孟明远答完卷子收笔呈卷的时候并不是最靠前的,也不是最靠后,应该说是中后段的。
卷子一交上去,他就松了口气,不管结果如何,他尽力了。
从宫里出来,回家,孟明远好好的泡了一个热水澡,然后踏踏实实的让自己睡了个饱觉,让疲惫的大脑得到最充足的休息。
这个时候,结果其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不济,他也是个同进士出身嘛。
在等考试成绩的这几天,孟明远哪儿都没去,老实老实的呆在自己的宅子里,心平气和的自己跟自己下棋。
发榜的那天,他没有去看,而是派了孟安去。
其实多少有点不想遭遇名次太靠后的尴尬,前面太出风头,后继无力的话,委实是件让人尴尬的事,虽然事情本来就不是他想的,但到底走到如今这个局面了。
皇榜一贴出来,看榜的人就蜂涌而至。
“探花!孟家二少爷中了一甲第三名啊。”
“……”人群中慢慢有人议论开来。
等到孟安气喘吁吁的跑回去报信,孟明远自己也愣了一会儿,他没想到自己会考得这样好的名次,那策论其实也不一定真的就比其他人都优秀,聪明人哪个时代都不缺的,他不过是占了多受十几年教育的光罢了。
而同时的,孟府也得到了喜信,高氏差点高兴的昏过去,连称祖宗保佑。孟老爷更是为此开了祠堂,告祭祖宗。
不过,父子两个见面甚是冷淡,只匆匆吃过一顿饭便散了。
席上张姨娘也不失时机的让孟明远听到她又怀有身孕的事,他只在心里冷笑一声。
第二日,在宦官的引见下,一甲三名进宫赴琼林宴。
走在御道之上的时候,孟明远就想到了后世女驸马里的唱词“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突然有种不知身在何方的错觉。
见识过大明宫瑰丽恢弘的壮景后,经历现代海量信息的薰陶,皇宫,御花园其实并没有让孟明远觉得太惊艳。
不过,也许是他这人性格本来就淡漠惯了,总之一直是一副波澜不兴的德行,反倒让人有了几分高深莫测的感觉。
他的酒量还行,自从成了男人后,考中举人之后,孟明远便开始慢慢一点点培养自己的酒量,不需要千杯不倒,能应付一些推不掉的酒宴就成。
但他一直认为酒并不是个好东西,能不多喝还是坚决不肯多喝的,而且宫中饮宴大意不得。
正襟危坐观看宫廷歌舞,还要时刻警醒着可能被皇帝老子突然点名发问,孟明远头一次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紧张。
一直到出宫,他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等终于回到自己的宅子,进了卧室,倒在床上时,他才长长的吁了口气,官,TMD真不是好当的。
他是一甲探花,直接就是翰林编修的官衔,正七品,比当年渣爹的仕途要平坦得多了。
翰林院是个好地方啊,历来是清贵衙门,从这里出去的人有些最后都身居显位,所以别看是七品的官,但是个混工资养老的一个好所在。
孟明远是这样定位自己未来的工作的,他觉得这样挺好。
等到一甲三名跨马游街的时候,嫩脸皮,俊容貌的探花郎差点被大姑娘小媳妇投的花给淹了,回去后孟明远洗了几桶水才算把身上的花味给冲没了,太呛了,他果然是受不了类似香水的这类奢侈物品的。
高中后的后续事情都完了之后,孟明远终于有空处理自己刚刚接手的那二百五十亩永业田了,当官是好啊,有永业田还有俸禄,只要欲望不多,生活即便清苦些也是衣食无忧啊。要是有企图心的,一直往上努力爬,得到的好处就更多,也就难怪自古以来大家就都喜欢当官了。
有了田就得让人帮着种,这佃户就很关键了,这事孟明远就让春芽的公公李叔去办。
而成了正式官员的孟明远也终于闹明白庆朝的官服是由内廷尚衣局制,封封官位的时候给一套,官员根据自身需要可再向尚衣局购制,也可自己按律裁制,以备替换。
就是说嘛,身为国家公务员,制服这事怎么也得有两身替换才行,要不一件官服经常不洗,那官衙里还不得异味熏天啊。
“少爷,这是发油铺子这个月的账本。”孟安一脸喜气的把账本放到桌上。
孟明远随手翻了翻,点头笑道:“还不错嘛。”
“小的真是服了少爷了,您做的发油就是好,好些人用过之后就认定了咱家的东西,还介绍了其他相熟的人来买,生意红火的不行呢。”
“既然是个能做的生意就得打起精神用心,交待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少爷您放心,小的一早办妥了,东西都已经运回府里了,那边的院子也不让人进去,门外还拴了两条大狗看着门呢。”
孟明远为之失笑,“成,有空我就跟那两只狗熟悉一下,也免得过去的时候被它们咬。”
孟安忍不住伸手挠了挠头,一脸的憨态。
“后园收拾的如何了?”
“已经按少爷说的,留出花园的空地,然后其他部分就另外圈成了一个园子,少爷题的‘躬耕园’三字也叫人刻到了园门上的石匾上。”
孟明远手指在桌上若有所思的轻扣了几下,眼眸微合,淡淡的道:“你明天到衙门去,打听下咱们府外面的那些空地可有人家,若没有,银钱合适就全部买下圈起,以备日后扩建。”有些事早做打算好,前期可能受点紧,于以后倒是方便许多。
“小的明天就去。”
“让你寻的账房寻得如何了?”
“已经有了几个人选,少爷几时得空看看?”
孟明远想了下,道:“就今天吧,你一会儿把人带来。”
“是。”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孟安领着三个人进来了。
这里虽然是内书房,但是因为此时孟明远尚未娶亲,府里也没内眷,所以他没那么避讳。
“三位请坐。”孟明远微笑着让座,小丫环也奉了茶上来。
宾主分次落座。
孟明远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下三人,年纪都在四十开外,他心中暗暗点头,孟安办事甚合他意,还是要些年岁稳妥的为上。
“取算盘来。”
虎子马上取了过来。
“烦请三位依次把这本账簿打上一遍给我看。”
“使得。”三人齐齐站起。
孟明远捧着茶碗轻撇盏盖,貌似漫不经心的看着,实则心中根据他们三人做事的样子已做出了相应的判定。
那位四十有三的中年文士他很满意,无论年纪气质,还是身家背景都让他满意。年纪就不说了,身家嘛,这人几年前家乡遭灾,带着妻女一路逃荒进京,结果妻女相继病亡,他一个人流落京城,替人做账房谋生,至今也没再成家。
最后,他留下两个账房,除了那个古先生,另一个三十六的齐先生也被留了下来。
“不瞒两位先生,在下是新近开府,府中一切事由尚处于千头万绪之中,琐事不少,账房先生要做的事可能也会杂乱一些。而且在下做事求稳妥,谋长久,两位先生便带家眷一起住到府里来吧。”
“这是该然。”
“古先生便替在下掌管这府中一应开支事宜,暂住外院东厢吧。齐先生呢,住西厢,要你接手的便是你刚刚算过账的那家小店,也务请先生用心。”
“东翁言重了。”
“若没什么其他要求,两位先生便尽快搬进来吧,我也好轻松些。”
“在下孑然一身,今日便可搬来。”古先生表态,他对这位最近在京城知名度火爆的探花郎也算闻名久矣,见到真人更是心悦诚服,这样的人该当能名题金榜。
齐先生则道:“在下要让家眷收拾一番,恐要迟个两日,后日便能搬来府中。”
“孟安,领两位先生出去吧。”
“告辞东翁。”
“两位请随我来。”孟安领着两位先生出去。
没一会儿,他又回来。
孟明远看着他道:“等古先生安顿好后,你再请他过来与我一叙。”
“是。”
“晚饭便摆一起吧,反正要说话。”
“可要丰盛些?”
“不必了,家常即可。”
“那小的去跟春芽说一下。”
“嗯。”孟明远有些心不在焉的应了一下。
孟安急急出去办事,也不敢惊扰主子思考。
晚膳是春芽做的几样家常菜,荤素搭配倒也算丰富,一壶菊花清酒,口味也淡,倒合适孟明远和古澄两人叙话。
“先生是管账的行家里手,我有话便也直说。”酒过三巡,孟明远便开始正题。
“东翁请讲。”
“府中的账簿你可看过了?”
“孟管家送过去的在下已经看过了。”
“按现时地价,我若将宅外周边这些空地都买下,银钱可还够?”
古澄略一思索,便道:“够的,但不知东翁可还有其他打算?”
“事情倒也不急,就是想着若银钱有富裕的话,便先起两座小院给两位先生住,外院的东西厢房到底是给外客住的,自家人还是有个正经居所为是。”
“东翁费心了,”古澄不得不起身做了一揖,这才重新坐下,“只是这样一来,府中银钱便有些吃紧。”
“事情不急,而且一切事情底定也需时日,咱们一点点慢慢来就是,银钱上咱们也是有活钱进账的,应该是足够支应的了。”
“东翁所言甚是。”
孟明远喝了杯酒,笑道:“这府中千头万绪的,开始时肯定会有些拮据,但这些钱早晚总是要花的,不能一次投入,咱们便分期慢建也好。”
古澄跟着笑饮了一杯。
明月之下,主雇二人在院中小荷塘畔把酒对饮气氛倒是一派和谐。
☆、第 15 章
年纪小有时候真是件让人无奈蛋疼的事!
孟明远到衙门上班后才陡然发现,无论是上司还是下属,甚至衙门里的衙役仆从都算上,他都在幼齿里排着。
最年轻的一个下属都比他大一轮,实在是让他分外不适。
其实,他不知道,旁人也很不适应。
十四岁的同僚,今科的探花,比今科状元小了足足十三岁,让他们这些号称饱读诗书的人心下暗自有些自惭形秽。
有意无意的,孟明远就被人疏离了。
他倒也不在意,只是老老实实的做上面指派给自己的工作,最让他喜欢的便是翰林院的藏书很丰富,他时常去借阅。
慢慢的他对这个朝代的律法条文等东西便有了明确而更深层的理解,这也给了他足够的底气。
了解一个时代的框框架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决定了他以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趋利避害才是生存的基本法则。
随着时间过去,翰林院的人对这位年轻而寡言的探花郎渐渐也不再那么疏离,他虽然不太跟人亲近,但待人接物都尚称谦恭,对待本职工作也善尽职守,不曾有丝毫怠惰。
不谄上,不媚下,规规矩矩行事,清清正正为人,这样的人也许不会有大富贵,但也不会有大差错,结交虽不见得一定有好处,但却没什么坏处。
自从上班之后孟明远每天过得愈加充实,每次轮到他值夜班的时候,他就会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藉抄录,慢慢抄完之后再拿回家。当然,他抄录的都是允许带出的。
这个时代的印刷术还不发达,更不普及,主要用于印刷一些佛像经文和黄历,书藉之类的传承还是主要靠人手工抄录。
上下班的时候,孟明远都是以马代步,一来路远,二来他也不爱马车,除非是下雨的时候。
下班回家,在角门下马,将马缰扔给跟着的庶仆,他便头也不回的进门去了,庶仆自会将马牵回马厩好生照看。
“少爷,老爷那边派人来传话,让少爷明日休沐时回府里一趟。”
孟明远脚下顿了一下,回头看了孟安一眼,“有说是什么事吗?”
“那倒没有,”孟安摇头,然后奉上别的消息,“不过,小的听来传话的人说大少爷的亲事定了,是个七品官的庶女。”
孟明远有点搞不明白了,渣爹这个时候叫他回去是什么意思?让他出份子钱?这不太可能,他肯定知道他手里拮据的。帮忙?也不会,他连亲都没定呢,能帮得上什么忙啊。
算了,不想了,反正明天回去就知道了。
他回到内院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