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穿男]公子风流-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有田大户需要的大型农具,工部亦有专售,同样交钱请到户部。
    ……
    有一句话,本朝太宗皇帝说得好,丞相这人绝对是钻到钱眼儿里出不来了,一身的铜臭味,偏偏又是那么一个真才子真能臣。
    在户部大把进钱的时候,成了国民偶像后,变得更不爱出门的宅男丞相有天专门跑去上朝,对皇帝说:“陛下,老臣欲开设国家报社,望陛下恩准。”
    “相父,何谓报社?”
    “这个其实就是邸报的变种,可以将各种有关国计民生,八卦娱乐的消息尽收版面……”丞相大人在金銮殿上一顿解释,将报纸这一后世喜闻乐见的传媒载体带给了庆朝。
    其实,丞相大人之所以对报纸如此热衷推广,主要还是跟他宅在家里的娱乐目的有关,如果每天有份新鲜出炉的报纸看看,一边喝着刚泡的新茶,人生真是享受啊。
    文昌帝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尤其是对于自家美人爹爹搞出来的。
    “朕准了,此事由相父全权负责。”
    “臣遵旨。”
    转过头,丞相就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了国家报社的筹建准备工作。
    先前被丞相冷酷无情抛弃的一些才子终于受到了当朝相爷的青睐,但是总是难免有自命清高之辈不肯向丞相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丞相表示:离了你张屠夫,本相一样不吃带毛猪。
    两个月后,庆朝的第一份国家报纸新鲜出炉,当天一摆出来就销售告罄,不得不紧急加印。
    报纸分正刊、副刊,正刊是国计民生朝政军国大事,副刊是百姓生活百态,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
    还有一版专门的小说话本连载版面,供文人士子排遣胸臆,顺便捞点稿费当外快。
    副刊、小说话本的销路很好,远超正刊,但正刊本来面对的就是一些特定人群,并没什么影响。
    报纸上可以打广告,钱,请依旧去向户部缴纳,拿了收款凭证来发布你的广告。
    消息闭塞,交通不便?
    不要紧,各地报馆报纸互换,消息自然就流通了。
    这样一来,南来的北往的,想知道什么,去买各期报纸来看就知道了。
    江湖上的包打听表示:丞相这是摆明来抢生意啊。
    消息一流通,信息一公开,一些原本拥有优势的人群便渐渐失去了他们固有的优势,不得不参与到一些原本他们不屑于竞争的领域去竞争。
    不给丞相面子?
    好呀,丞相大人直接让你们颜面扫地。
    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也终于回过味儿来了,如果当初那些世家豪门慷慨一点允许国家去抄录书藉的话,丞相的这些后招儿估计不会如井喷一样出现,可是他们很不给丞相面子,以难题来为难丞相。
    丞相一生气,好嘛,直接无差别攻击,大家一拍两散,都别玩了。
    想想当初的红衣大炮,丞相楞能让它一研究就许多年,保密手段绝对到家。
    如今井喷的这些技术、工具等等,丞相原本也是可以按部就班让它们再缓一些出来的,可是丞相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国库有钱,皇帝想施行什么政令的时候便会容易得多,毕竟并不劳民伤财。
    孟三公子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他真的认为自己的父亲大人在敛财上的确是有着别人没有的一套。
    有了父亲的努力,他这户部尚书当得完全没压力。
    相应的国家邮局也应运而生,原本属于国家的驿站功能被很好地应用到民生上,极大的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文昌帝始明白,相父曾说过的先军用再民用的道理。
    红衣大炮阻敌于国门之外,而炸药却可用于开山炸路。
    丞相说“要想富,先修路”。
    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解决出行问题,一步一步走出富民强国之路。
    随着时间过去,大比之年再次来临。
    这一次,策问依旧——“农业生产技术对国民生产力的价值”。
    而这一次,终于有亮眼的答卷出现。
    以农为本,这四个字,第一次被考生明确写了出来。
    而以兵强国这个方针则被同科的武举人提出。
    一文一武彰显本科士子的才智心胸。
    而这文武双魁却均非出自名门,他们来自于寒门,却赢得文昌帝与相国的交口称赞。
    “以农为本,以兵强国”,这八字文昌帝少时便被教导过,但始终没有明确提出过,相父说这要有一个楔机,如今文昌帝知道是楔机到了。
    为国敛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父大力提倡平民教育,为的便是从平民中提拔出可与世家抗衡的新人生人才。
    这样的人才多了,世家不灭而灭,已不可复昔日的辉煌与强权。
    孟叔翰却是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父亲要自这朝事中彻底脱身而去,所以他临去之时便放了大招,不说将对手全灭,也要让他们元气大伤,无力再做怪。
    “爹可是要再回边城?”
    “为父想着带你母亲四处走走。”
    孟三公子笑了,“爹,您这话可千万不能让外面的人知道,否则不定弄出多大的动静呢。”那些人可怕死了您的“到处走走”,您的走走有时可能会让他们内伤不治的。
    “为父就这么凶残吗?”
    “您,您自己也说过凶名在外嘛。”连敌国都闻您之名而胆颤,遑论朝臣。
    “这些年你们兄弟的历练也足够了,为父是时候放下一切逍遥江湖去了。”
    孟叔翰的脸上现出不舍之情,“孩子舍不得父亲离去。”
    “傻孩子,你也已为人父,如何还这般少年心性?”
    “还不是爹您宠出来的。”
    “为父何曾宠过你们?”
    “您的宠表现得从来不流于表面,为子女长远计,必要严格教导,以身作则,您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孟明远笑着摇头。
    这次父子谈话后不久,丞相大人递了辞朝表章。
    文昌帝留中不发。
    下朝后召相父到东阁间坐谈。
    “相父。”
    “陛下。”
    “相父,这次是否是要真正的离朝而去了?”
    “老臣是该好好在家养老了。”
    “朕舍不得相父。”
    “陛下当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可朕曾说过,相父有生之年,策问题目皆出自相父之手。”
    “老臣会以书信告之陛下的。”你当邮局是摆设?
    “恐有泄题之虑。”
    “老臣自会当心,陛下也需谨慎。”
    “相父——”
    “老臣告退。”
    文昌帝欲言又止,终是看着他退下了。
    为相几十载,相父无愧他国相之名,是该让他老人家去享受自己余下的人生了。
    丞相不是第一次辞朝了,所以文武百官实在不觉得有什么可惊奇的。
    在他老人家折腾了大家一次又一次之后,可算是消停要歇一段日子,再继续下去,百官表示:真心遭不住啊,丞相这货的节奏委实太快,太出乎人意料之外,让他们疲于应付。
    丞相离京不过一辆马车,但三百羽林亲卫声势浩大。
    丞相表示:实在是忒不低调了,他回乡养老真心不用这么多护卫随扈。
    无奈,文昌帝唯恐在他的安全问题上不肯让步。
    实在是当年西巡路上的刺杀事件严重刺激到了皇家的神经,他们不允许再一次的意外发生。
    拒绝不能的丞相大人,只好领着那浩浩荡荡的亲卫走了,唯一让他安慰的是工资是国家发的,不用他自己掏腰包。


☆、第154章 
    闲来无事;一杯清茶,几份报纸——真是悠闲自得;逍遥自在!
    如今,这便是“宅”属性的丞相大人最爱做的事。
    虽然;他们的旅程仍在进行中。
    这一日;夫妻二人行至一处城镇,到茶楼之中品茗听书;不期间然就又听到了一桩关于丞相大人的轶事。
    丞相大人略无语。
    只因这个轶事;竟然还是关于他们夫妇未成亲之前的八卦绯闻。
    说的便是当年他与程氏在酒楼的那一次意外邂逅,到了这民间茶博士口中硬生生便成了一出才子佳人偶遇之后;一见钟情尔后成就一段佳话的戏本;李氏在这话本里全无踪迹,仿佛自始自终她都不曾出现在丞相大人的生命中一般。
    人们对于自己的偶像总是会无限夸大美化;而将成为他污点的东西尽可能的忽视摒弃,李氏本可以成就一段娥皇女英的传奇,结果却被她自己演义成了一出又一出的闹剧。这样的人,许多人是不愿意承认她曾是丞相大人的妻子、女人,甚至是下堂妻,他们更愿意一笔将之划去。
    程雪兰在一边听得面上微红,茶博士的话本让她忆起了当初少女芳心萌动的情形,日日夜夜想的都是那清俊少年,实如话本中一样患了那相思之症。
    一直到洞房花烛夜,二人成为真实的夫妻,相思之疾才算是堪堪慰藉。
    听完那出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再见花好月圆的评书故事,丞相大人携夫人离开了。
    人,一旦成了传奇,许多事情便由不得自己控制作主了。
    就如在话本中他竟然是一个情深不知深几许的才子——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不过,也随得人们去说了。
    夫妻领着十几位侍从离开小镇,到镇外与大队亲卫汇合,继续启程。
    在宽大的车厢之内,程雪兰看着丈夫,目中不禁流露出少女般的神采,当年的他,如今的他,总是让她沉迷。
    孟明远知道妻子在看自己,但他仍是闭目养神。
    程雪兰移坐到丈夫身后,伸手替他揉捏肩背。
    孟明远微微勾起了唇线,老夫老妻了,这如家人一般的感情比那些浓烈的爱情更易隽永。
    等她帮自己揉捏了半天肩背之后,孟明远伸手将她搂抱入怀,低头看她。
    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妇,只不过保养得当,看来犹不过四十出头,再不是昔日洞房花烛夜那含苞欲放的玫瑰。
    “远郎——”
    “你保养得还是不错的。”
    程雪兰白了他一眼,就不能说句好听的吗?摆明就是故意。
    “说起来,你生日也是要到了,想不想大过一次?”
    “不要。”过生日岂不是明白告诉别人她有多老了吗?还是说,“远郎是嫌弃妾如今年华老去了吗?”
    孟明远笑而不语。
    “果真是嫌弃了吗?”程雪兰不免有些急,她纵然保养得宜,可终究是年华不再,哪里比得那些鲜嫩的少女清新可人。
    “都老夫老妻了,还这么胡思乱想的。”丞相大人忍不住笑着调侃侃了自家夫人一句。
    程雪兰这才放下心来,忍不住伸手在他腰侧拧了一把,啐道:“没事便来吓我,笑我,见我着急你便乐了?”
    “是呀,”孟明远理所当然地点头,“如此便能知道夫人心里还是在意为夫的,为夫也就不会有失宠的迹象了。”
    “为老不尊。”
    孟明远笑。
    在子孙面前端庄严肃也就罢了,夫妻关起门来却仍要端着装着,那人生也委实太过辛苦了些。
    一行队伍默默地在路上行走。
    到了一处大的城池,孟明远见该地风土人情不错,便让孟安去寻了处宅院,打算小住上一段日子,好好在此地游玩一番。
    有钱有人,什么事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办好。
    晚上的时候孟明远夫妇便已经住进了租来的一处三进宅院。
    临睡之前,孟明远照例看了一份当地的晚报。
    然后,才上床安置。
    “远郎……”床帷之内程雪兰有些讶异的低呼。
    “如何?”丞相大人挑眉,手上的动作不减分毫,只管将自己夫人身上的衣物都除掉。
    程雪兰啐了一口,也伸手去帮他宽衣。
    她自己保养得好,丈夫却更加的好,那身材结实一如壮年。
    卧室之中床帷无风自摇,有低低的喘息交融声响起,还有一些让人面红耳赤的夫妻间运动时特有的声响……
    自留地里水润横溢,又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盛之景。
    程雪兰沉浸在无法言说的快乐中,尚在回味。
    “祝你六十岁生日快乐,为夫觉得你依旧如少女般美好。”
    听到丈夫在自己耳边如此说,程雪兰脸上不禁流露出欢喜之色,眼角更是沁出晶莹之光。
    远郎总是有心,这样的生日礼物她爱极了,爱死了。
    原本以为远郎已经忘了前些日子说过的事,却原来她的远郎始终是记在心里的,怕是留在此地要游玩一番,也是为了她着想。
    程雪兰想到这里更是感动,此生能嫁予远郎真是她几生修来的福气。
    孟明远却没有想那么多,替妻子过完这别开生面的六十岁生辰,他就搂了她打算睡觉。
    老胳膊老腿儿的,虽然这事上不吃力,但是太浪荡总是显得有失庄重,毕竟都是当祖父祖母的人了,这事需得节制。
    程雪兰听着丈夫均匀的呼吸声,渐渐平缓了激动的心情才偎在他怀中睡去。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在这座城池中四处游玩,很是得趣。
    那一日,却在一处山中寺院中遇到了手挥马鞭一身利落的明朗少女。
    那少女挡在丞相一行马之前,用一种骄傲的语气道:“我知道你是当朝相国,我喜欢你。”
    程雪兰去看丈夫。
    丞相大人脸上平静如水,只淡淡地看着被亲卫挡在前面的少女。
    那少女见马上丞相大人不语,便继续道:“我年轻漂亮,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程雪兰忍不住蹙眉。
    丞相大人此时才开口说道:“画虎不成反类犬。”
    那少女面上一白。
    丞相看了一眼身边的夫人,又望向那少女,道:“贱内年少时虽也骄纵任性,但如姑娘这般浪荡的言辞她也是断然说不出口的。
    你如此年纪,如此样貌,如此身家,却如此厚颜无耻自荐枕席,你家中长辈有失职之处。”
    那少女反唇相讥,道:“那丞相夫人当年岂非也是求得圣旨赐婚,不也一样是自荐枕席?”
    程雪兰身子一晃。
    丞相大人却是一笑,云淡风轻地道:“至少,我家夫人还懂脸面之事,还知央请长辈为她作主。”
    程雪兰忍不住白了丈夫一眼,帮她就帮她,别这样帮她讲话的同时还吐槽她脸皮厚不行吗?
    丞相大人回以笑盈盈的一瞥,当年的你本就脸皮厚,为夫难道还说不得?
    程雪兰索性不再看他。
    丞相大人低头轻笑,仍然保持着少女心性的小老太太实实是很可爱的。
    “姑娘的厚爱本相收到了,现在还请姑娘让开道路,毕竟你不是引人驻足的风景,请莫扰了游人的兴致。”
    那少女转身拍马狼狈而去。
    却说此事传回京师。
    二丫皇后很气愤,对着皇帝陛下吹枕边风,“四哥,竟然有人想占我们便宜。”
    “啊?”文昌帝表示有些茫然。
    二丫皇后便为皇帝陛下解惑,“陛下你想,他们把目标定到我爹身上,岂不是说想让女儿当我的小妈,我的小妈不也是陛下您的小妈吗?您可别忘了我爹立的家规是娶妻不纳妾的。”
    文昌帝点头,“你说得有理。”
    “他们这是在陛下这里打不开缺口,又将主意打到了我爹身上,想让我爹自毁家规,然后让你后宫广进秀女啊。”
    文昌帝明智的保持了沉默,天下皆知凤睢宫的这位皇后是有家暴倾向以及能力的悍后,他一点儿不想重温皇后的老拳有多实在。
    一国皇帝被家暴,怎么说也是件颜面无光的事,这个断然不能再历史重演的,太子一帮皇子公主会笑他这个父皇的。
    “陛下,如果您也有意纳新人入宫的话……”
    “朕没有这心思。”文昌帝坚持表示绝无此事,美人养眼归养眼,可是同样你也得付出金钱权利宠爱等相应的东西去换取她的绝世容颜与温柔小意,委实不是笔划算的买卖。
    他付出了体力心力,还得付出金钱权利宠爱,国事每天都有一大堆等着要处理,他可不想一回后宫还得想着如何平衡宫外的家族权贵。
    还是美人爹爹说得好,一个女人就是五百个鸭子的聒噪程度,想想就烦死了。尤其二丫比五百个鸭子可厉害多了,塞外那个乌利混蛋时刻在等着接手他的皇后。
    混蛋啊!
    他堂堂庆朝皇帝的宠后,再怎么样也不会到他们那个荒凉的草原上去当阏氏,这辈子他就看着流口水好了。
    惹急了朕,就直接派兵打过去灭了突厥。
    好吧,美人爹爹说过不可轻开战端,即便要打,也要占住受害者的位置,然后打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卫反击战,不小心打到王庭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受害者这个角色果然有时候是很实惠的!
    就好比现在,大家都知道皇后很悍,惹急了就会干点殴打皇帝这样有些出格的举动,为了保持他这个一朝皇帝的颜面,大臣们大多数还是很明智不刺激皇后的,这无形中也替他省了不少的麻烦事。
    皇后是悍妇,这个真心可以有,简直省大麻烦了!
    还有,想当他小妈的统统去死。
    他这一朝皇帝的小妈是谁都能当的吗?
    小四儿皇帝很生气,直接后果就是那个胆大妄为的少女家族遭了殃。
    皇帝小妈不好当,皇后的小妈简直要人命!


☆、第155章 
    丞相离京行动愈发的自由无限制。
    江南水乡;塞北大漠。
    烟雨江南的景致;与大漠秋风的风情各有各的美。
    领略了杏花烟雨的江南,孟明远终究还是带着妻子回到了塞外凉州的孟家农场,这是他早就为自己选好的终老之地。
    孟明远本来就是宅的属性,不过再宅的人也会有走遍天下的畅想的,但当他亲自去执行的时候,却觉得不过尔尔。
    但因为程氏的兴致很浓;孟明远便也耐着性子陪着她去了许多地方。
    一路且游且走,极大的便宜了随行护卫丞相大人的三百羽林卫;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也许终其一生也不能离开京城,但是因着丞相之故走遍了大江南北;看过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跟着丞相他们开拓了眼界,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道理。
    这是他们大庆朝历侍三朝的元老级相国;是他们终其一生都只能仰望的人。
    已过花甲之年的相国却貌若不惑之年,仍旧精神抖擞。
    回到边城的丞相大人整合了一批因伤残退役的行伍之人,开设了一所专门教授行镖护卫之人的镖行。
    “相爷。”所有人都习惯这样称呼孟明远。
    孟明远微微颔首,顺着自家农场那条河渠慢慢前行。
    当初这里是何等的荒凉,如今却是草肥水美,一派生机盎然。
    只要有水,便会出现生命的奇迹。
    便是大漠,也要让它披绿装,换新颜。
    当年,他之所以选择这一块地方做自家的农场也是有深意的。
    成功,则利益无限;失败,就继续努力。
    孟家农场已经较最初的规模扩张了不知多少,河渠所经之处便渐渐披上绿装,焕发生命的活力。
    农场之中各种植被交叉种植,各种牲畜孕育繁衍,是他所尝试的生态园操作的成功范本。
    如今,如果放马跑的话,大抵一两日也是能到尽头的。
    这让孟明远不禁想起了上一世曾经看过的《陆小凤》中有关花家七郎家庭的介绍,放马跑上几天几夜也跑不出花家的地盘。
    嗯,丞相大人觉得自己可以比照这个目标来奋斗。
    边城的农、牧场不少,但是如丞相大人这般当年所选之地最为荒芜贫脊,如今却最为昌旺繁盛的只怕也找不到第二人。
    当年谁都不看好的不毛之地,在丞相的经营之下却是比当初一些占据了好地理的人都要好得多得多。
    似乎,丞相大人永远是那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
    却没有想过,为了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丞相大人私底下又付出了怎样的学习和努力,以及经历过怎样的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不能再继续上路!
    “外公,外公……”一些声线不同,质地不同的杂乱声从远处接近。
    孟明远摇着手中的扇子举目望去,就看到十几匹马由远而近。
    到得近前,就能看得清被围护在其间的是他老孟家的那几个金贵外孙及外孙女。
    自他回到边城,小四就陆续打发了皇子皇女过来,让他们替皇后及国舅们承欢膝下,顺便也让他们接受不一样高规格的教育。
    当先玄袍少年,到了近前从马上一跃而下,走过来,恭敬一施礼,道:“外公。”
    “太子免礼。”孟明远看着这少年俊美的太子爷,恍惚间似乎有看到开华帝的错觉。这孩子相貌上肖祖父,秉性也沉稳,假以时日会是一个贤明之主。
    “孤替父皇母后看望外公之余,也顺便将来年的科考题目带回京师。”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太子是不太想这么早回去的。
    跟着外公他总能学到许多不一样的东西,见到许多不一样的事物,眼界在不知不觉中就开阔了。
    只可惜,随着年岁越来越长,他能跟着外公身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他如今已经开始接触朝政之事。
    “好的。”
    那边厢,几个小的年岁长一点的自己骑马,年岁小的一点的就被侍卫们抱着骑在马上,此时也都纷纷下了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鸟雀一般跑了过来。
    看得身边护卫的侍卫个个偷偷抹汗,这些平日里端庄矜持严肃的皇子公主们,一到了他们相国这里就变得跟脱疆小野马一样,完全没了皇家风范。
    “外公,外公……”
    孟明远亦有些头疼,这七八个人同时叽喳真的略有些吵。
    “慢慢来,一个一个来,你们这七嘴八舌的,我要先听谁讲?”
    几个孩子互相看看,决定按照长幼顺序来。
    “外公,你答应送我一匹汗血宝马的啊。”这是长公主略带撒娇的声音。
    “外公,我要去军营。”这是二皇子带着兴奋的声音。
    “我要跟外公巡视农场。”
    “我要去看工人编草席,编草墩……。”
    “……”
    皇子公主们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目的,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便是在边城的时间,外公就像一个大宝库,总能带给他们惊喜。
    嗯,宝库这个形容词是父皇说的。
    母后只说,外公最能化腐朽为神奇。
    他们每次回京里跟那些皇族子弟到一起谈天说地时,会突然觉得他们好土鳖——这个词也是父皇说的,没办法跟他们愉快的玩耍。
    “孟安。”
    “老爷。”
    “你把能办的事办了吧。”
    “是。”
    孟安便恭敬地请几个他能负责处理的皇子公主跟他走,或是接收说好的东西,或是送去他们想去的地方。
    剩下的,要赖在外公身边的,因为年纪小只能赖在身边的,那就由丞相大人自己负责处理了。
    孟明远继续刚才被打断的事。
    随行的侍从捧了研好的墨,在一张轻薄的木板上铺了硬纸,以供丞相落笔。
    太子等人便站在一边看。
    随着外公的勾勒完善,他们可以看出这是眼前这片牧场上的相关平面图以及相应的农场设施及此处的牧民和佃户、林场工人的分布情况。
    太子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在外公收笔的时候,开口道:“这几道是由别处引来的沟渠吗?”
    孟明远欣慰地点头,“是。”
    “可除了此处引进的水源,这几处也有吗?”
    孟明远微微一笑,道:“太子请随老臣过去看一看便知。”
    “好。”
    等到太子看到那绵延几十公里的沟渠盛景时,简直目瞪口呆,“外公——”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啊,怎么以前都没见到?
    “有些事情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来,时间久了,点便连成线,线又连成片,然后便是如今的太子能看到的规模了。”
    太子若有所悟,“原来如此。”
    “太子再随老臣来。”
    “好。”
    孟明远在纸上画了简单的图,然后据图以告之,对年纪轻轻的太子解释他所困惑的地方。
    太子一行跟着丞相大人不知不觉就走了很远的路,见识到了他们去年还不曾看到的事物。
    果然,外公就是能创造出奇迹的人。
    在荒漠的地方他也能造出一片绿洲来,让死地变成桃源。
    这里四季植被交叉生长,常年不失绿意。物产丰富,种类齐全。
    外公总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精神,他不怕失败,失败之后寻找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次研究试验……
    “我朝以农为本,而北方多旱,南方多雨,将水利工程各自梳理建设,便可避免许多天灾。”
    听到外公这样说,太子便知,今年自己的课题是在水利之上了。
    外公总说什么年纪办什么年纪该办的事,有些东西过早告诉他也没什么用。
    白日虽然随着外公走了许多的路,但是太子却丝毫不敢有困顿休息的想法,他呆在外公身边的时间有限。
    “殿下,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你可明白其中之意?”
    “外公——”
    “你要懂得急事缓办的道理。”
    “是,我这就下去休息。”
    “臣送太子殿下。”
    太子有时挺羡慕弟弟妹妹他们的,在未立太子之前,外公不这样的。可,前年他太子之位一立,外公对他的态度就与以前有了不同。
    他虽然明白这是外公的谨慎持重之处,可是心底到底还是有些失落的。
    不过,外公毕竟是外公,不会一板一眼尽是臣子的姿态,该端起外公架子的时候外公端得会很适时。
    既不突兀又不强势,那是一种恰到好处!
    这种修为正是父皇常常私下羡慕之所在,父皇曾与母后私语,外公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结果被母后给修理了。
    外公若是老狐狸,那母后自然便也成了狐狸,而狐狸精多半用来形容女子时是充满了贬义的。
    太子觉得父皇一点儿都不冤枉!
    接下来的日子,太子开始接触庆朝的相关地理概况。
    让太子惊讶的是外公这里的地图之丰远比皇宫大内要精细美化得多,不知道父皇知道后会不会腆着脸以孟家四儿的身份再来索要一份。
    某些时候,大庆朝的太子是很鄙视自家父皇的。
    正如三舅舅所说,父皇已经被母后修理得下限有点儿低了。
    不过,这些认知太子殿下决定牢牢地压在自己心里,这是半点儿都不能外泄的,有失国体!
    “太子——”
    太子一回神,看到自家外公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心里就是一突,完鸟,他上课时走神,又要被修理了!
    在修理他的问题上,外公从来都是以外公的身份进行的,因为以臣子的身份进行的话,惩罚手段和份量相对就轻得多。
    小时候,年少无知的太子曾经因为这个向父皇母后投诉打过小报告,结果被父皇母后向外公打了小报告,惩罚加重。
    从那以后,太子便明白了,在教育上因过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