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穿男]公子风流-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俗话说得好,生恩没有养恩大。
    谁养谁亲!
    哥辛辛苦苦教养出来的,让你们这帮尸位素餐的家伙祸害,哥没病?
    怎么地,也得等他能祸害你们的时候再放出来才符合经济效益。


☆、第127章 
    丞相大人请病假回家休养;皇帝竟然就真的准了他的病假。
    户部尚书赶紧跟着就请假了,他是丞相一系的;丞相要缩头,他自然没道理硬杵在朝堂上。
    说白了,卢老尚书就是嫌朝堂上那帮人太吵。
    他年纪大了;实在是不想听那些争吵。
    逮着机会请病假的人不多,所以朝堂上依旧吵得跟菜市场一样;掐得你死我活的。
    丞相一系的官员多保持缄默,默默围观。
    丞相已经给他们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所以不用浪费脑子跟着走就行了;总之是不会有坏处的。
    当然;偶尔也是需要吱一声,抬根柴,添把火神马的,这叫围观者的义务劳动。
    丞相说的!
    丞相大人在家里教孟小四背诵曹植的成名诗——《七步诗》,而且教的还是后世人的缩写版,更加的朗朗上口。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孟季宇奶声奶气地背着诗,背完了还天然萌地看着美人爹爹问,“豆萁是什么?”
    丞相大人抓住机会搞实物教育,抱着小四儿就跑到自家被圈起来的那一大片后园去找秋收时堆放的豆萁。
    然后,丞相这家伙领着自家几个崽子点了豆萁去煮豆,完美的实现了“煮豆燃豆萁,相煎很着急”的华丽篡改。
    丞相请假不上朝,但该他的工作他跑不了。
    而且,皇帝也不会让他躲清闲躲得太久。
    皇帝心情不顺,看看大臣们互斗,这算是帝王的娱乐项目,旁人享受不了这个待遇。
    敌对双方互相攻击完,甭管谁胜谁败,都要有所损作,全身而退少有其人。
    孟明远一直是很知情识趣的,皇帝心情阴暗的时候,他不想帮着补刀的时候,躲开其实是最明智的做法。
    某些时候,这对君臣是很有默契的。
    所以,默默为大庆朝的大臣们点蜡。
    只不过,在听到自己宝贝皇儿用那稚嫩的童音背出“煮豆燃豆萁,相煎很着急”的诗时,开华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丞相大人掩饰地轻咳了两声,他当时不过就是顺口歪了那么一句,没想到小孩子记性好,小四儿这破孩子又挑了个不那么美好的时机给他抖了出来。
    “孟明远——”你看看你把朕的皇儿教成什么了?
    “圣上,”孟丞相正了正神色,一本正经地说:“您可以问问他是什么时候学的。”
    开华帝当然要问。
    “煮豆子的时候啊。”这是孟小四的回答。
    “煮豆子?”
    “嗯,爹爹领我们去煮豆子。”小四儿对豆子仍是念念不忘。
    小孩子嘛,对于泥土田园总有种大人无法理解的真爱,而相府后面有一大片的丞相自留地,种了各式的农作物,基本属于丞相自家的植物园。
    一看皇帝的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丞相赶紧道:“臣在家养病之时领着几个孩子在地里烧煮了些豆子吃。”
    这个混蛋!
    在月桂宫皇子死于宫斗之时,他跑回家教皇子背什么七步诗,背了还不算,还特么歪了七步诗,还领着皇子亲手去煮豆子……
    这是一国宰辅该做的事吗?
    这还真是一国宰辅做出来的事!
    “皇帝伯伯,豆子很好吃的哦。”孟小四显掰一样的童音,又一次戳在了开华帝的心口。
    魂蛋啊……
    被自己的皇儿喊“伯伯”还“皇帝伯伯”
    这是划清界线么?
    他们划得清界线吗?
    皇帝人在中书省暴走了。
    中书省属官默默在心里内牛,他们相爷实在是太不靠谱了,明知道皇上如今心情欠佳,他还火上浇油。
    就算皇上再喜欢孟四公子,盛怒之下也不能保证安全不是?
    如果那些属官知道孟小四是寄养在民间的皇子时,大概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了。他们大抵会想的是——相爷这是□□裸的报复啊!
    为毛不报复?
    当年小四儿可是强买强卖送到他家的,跟小五的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至少,孟小五皇帝很有良心的提前吱应了一声,这让丞相大人也有足够的时间让妻子装假孕,月子一足,将皇子悄悄抱回家,这就完事了。
    自然,宫里还有一个嫡次子的影子在。
    宫斗的技巧上,丞相大人是不担心中宫娘娘的,这些年被那些奸妃轮番磨练,中宫皇后的宫斗水平已经是杠杠的了,保住她皇后的地位不动摇基本不是问题。
    只要皇后的中宫地位确位,凭那些爱妃、宠妃、奸妃们蹦达得再欢实,胜利还是属于皇后凉凉的。
    其实,这些年孟明远一直在等着盼着孟小四长大成人。
    因为丞相大人知道,一旦孟小四正式确立东宫身份,更或者登上龙位,那么他这个丞相也就可以顺利致休归家了。
    一朝权相,又是太子或者未来皇帝的养父身份,这就必然会造成他回家荣养的结果。
    都说岁月如水,可有些时候孟明远却觉得度日如年。
    孟小四现在才是幼儿园中班,等他成为一个中二少年的时候,还有一段漫长的日子要熬……
    小四啊,你快快长啊快快长,长大了好让你家爹爹我提前退休……
    想象总是美好的,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个事实日后会让大庆朝的丞相大人切身体感受到的。
    心情很不爽的开华帝从中书省抱跟着自家美人爹爹来上班的孟小四。
    中书省属官:这真的不要紧吗?
    转过头看丞相,相爷正该干嘛干嘛,完全不担心被正在生气中的皇帝抱走的儿子。
    相爷真淡定!
    你要说丞相办公时间兼当奶爸这事,是真有官员提出过质疑与指责。不过,够资格进金銮殿站班的官员没一个吭声,此事自然不了了之。
    吭声?
    嫌自己日子过得太乏味,想平地起波澜吗?
    皇帝领着儿子回宫联络感情,却被自家皇儿给打击了。
    只因皇帝问儿子皇宫好不好?如果接他来皇宫里住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
    很萌很天真的孟小四睁着自己那双湿漉漉、明亮亮的黑眼睛,天真无邪地问:“这里又不是我家,我为什么要来住?”
    一箭正中开华帝心口。
    这还不算,小四随后又补了自己父皇一刀,“而且,我家有很大的自留地,比这里漂亮有趣多了。”他最爱在自留地里钻进钻出,钓鱼摸瓜神马的最快乐了!
    “宫里冷冰冰的,不好玩。”再补一刀。
    开华帝恼了,有这么嫌弃自己家的熊孩子吗?
    “自留地比宫里的御花园内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好吗?”不争馒头争口气,开华帝决定要把儿子的价值观给纠正过来。
    “有啊。”
    好吧,天真萌的孟小四补刀技艺练得炉火纯青,纯天然无污染……
    “有什么好?”
    “自留地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有鱼有鸟……”孟小四扳着自己的手指头童声童气地给父皇描述自家后院的田园风光。
    开华帝听到后来干脆抱着儿子出宫往丞相府去实地见证了。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相府后园的田园风光正迷人!
    小桥流水、沟渠纵横、水车呼转,枝头硕果累累,田里一片丰收景象,府里的几个佃农在田间劳作。
    看着就有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成就感!
    丞相这货很有长远目光,当年一点点把周边的地买下来,现在才有了这几亩见方的相府后园自留地风光。
    这声自留地上水利工程可谓是小而精,充分体现了丞相在水利工程方面的造诣。
    不看不知道,这一看——开华帝回头就找掌管皇家田地的大司农去了。
    大司农马不停路旁地就去实地借鉴了。
    相爷这种交错种植法,充分利用植物生长规律及各自特性,不空置田地,不虚耗田力,果然是生态种植循环利用。
    “生态种植循环利用”是相府管家说的,大司农表示自己又长见识了。
    “安之啊,你不诚心侍君啊。”
    丞相大人表示:皇帝这是又抽什么呢?抱着小四回宫里转了一圈就一脸痛心疾首地跑他面前坐着。
    妨碍大臣工作有木有?
    “圣上,臣不明白。”哥很忙的好不好,有事说事,没事抱小四去联络你们父子感情去,别搁这儿扮深沉,哥没空欣赏。
    开华帝也觉得跟丞相这货不能太迂回,于是开门见山地道:“你那套生态园园建设经营很不错,这样好的东西怎么也不见你说给朕听?”
    “圣上去臣家里了?”你丫没事跑我家自留地上溜达什么?臣子在家搞点创收,不偷不抢的,你丫瞎掂记什么?
    哥再大公无私,也得给自己留点生活的资本吧?更何况,哥还没那么大公无私……
    丞相内心吐槽不止。
    “去看了看。”
    “不是臣藏私,这样的生态种植园技术要求较高,不宜大规模推广,臣自己那点儿地儿权当是怡情养性了,也不指着收成过。”丞相说得很低调。
    开华帝觉得丞相说的也有道理,“你改天抽空也指导一下大司农,皇家的田地在他手里朕看是没什么增益了。”
    孟明远将批示好的一本奏折撂到一边码得半人多高的奏折墙上,拿起另外一本翻开继续审看。
    开华帝突然就有些心虚了。
    军国政事几乎都要经过首辅之手,而经过首辅梳理统筹规划之后,需要由皇帝裁夺的奏本才会送进皇宫禁苑由他批示御览,同时其他奏折会以一份简要的概况呈报上去。
    即使这样,皇帝每日的御批也很多,而六部之首的丞相只会更多。
    就这样程序上都是丞相这货给改革后的,彼此的工作量已经减轻了不少。
    一国权相位高权重,多少人削光了脑袋往这位子爬。可,开华帝心里却很清楚,孟对这位置毫不栈恋,可在这位置上他却会善尽职守。
    这样的宰辅用着放心,用着称心,如此人才却不能让他甘心为国鞠躬尽瘁,却又是当权者的遗憾,也是失败。
    他尽力让一些东西牵扯住丞相离去的步伐,却也明白丞相的心意只怕难以更改。
    开华帝在心里叹了一声,什么也没再说,转身离开中书省回宫去了。


☆、第128章 
    腊月,飞雪飘飘的某天;孟家嫡次女降生了。
    抱着襁褓中的女儿;丞相大人内心默默叹气。这孩子未来的路不好走啊;是他这个为人父的无能;否则便不需她来这世上走一遭。
    “乖女儿;爹爹会努力让你将来活得轻松一点儿的。”孟明远在心里对女儿许下承诺。
    宫里赏了许多赏赐;丞相大人接了之后全部扔进了相府库房;连多看一眼都嫌难受。
    现在相府的小萝卜头说起来也不算少了,亲生的,非亲生的;粗粗算来也有八个之多;已经超过一支排球队,马上就要赶上足球队了。
    多了一个小奶那娃;最欢乐的莫过于孟家其他孩子了。
    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静静地来到。
    新年新气象——还没走出正月,孟家出了一桩桃色新闻。
    丞相那个一惯名声不佳的老父亲又干了一件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话题的事,看中了教坊的一对双胞胎歌舞妓,两顶小轿抬回府抬了妾。
    鉴于渣爹的黑历史,孟明远觉得这件事其实真心算不上什么,只是不免让人想到一句诗“一枝梨花压海棠”,唉,这么纵情声色不善加保养的话真是无益身体健康。
    不过,孟明远懒得去管。
    纳小娶妾之事在富贵人家太平常了,渣爹安静了许多年,突然再花心一下,也是能理解的,估计是家里的花儿都赏得乏味了。
    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预料,几个月后,孟海林死了。
    孟明远却是大怒,只因渣爹的死因与渣兄差不多,但却有本质的区别。渣兄是咎由自取,而渣爹则是被人处心积虑谋害的。
    只是,这死因委实太不光明,孟家只能对外说因病而亡。
    渣爹是被人一点点掏空身子油尽灯枯而亡的,说是因病而亡倒也不算假话。
    丞相父亲亡故,那就丁忧吧。
    不少人盈盈盼望着丞相离朝回家守制。
    而孟明远也不负他们所望,父亲死后第二天便上了请辞折子,准备回家当孝子了。
    虽然皇上可以夺情,可是开华帝觉得还是别太刺激父亲新丧的丞相了,不定这货出什么大招呢,很干脆地就准奏了。
    那两名美貌妖娆的小妾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黑娼寮会是她们人生的最后结束地,在此之前却是想死都死不成的。
    对敌人仁慈是对自己残忍,而久经官场的孟相心已经裹了一层厚厚的铁甲,该狠的时候他会比谁都狠。
    丁忧?
    好啊,正好他也累得很。
    临走之前,孟明远一纸荐书将一人推上了副相的位置。
    想表演,行啊,给你个大舞台,就看你有多少能耐,请尽管使出来,哥会在台下欣赏的。
    从侍御中一下升为中丞的陈涛一时风头无两。
    但那已经不关孟明远的事,孟家一行整束箱笼,安安静静地扶棺回原藉守制去了。
    丞相一走,开华帝一下觉得自己的政务多了起来,许多事再也不敢大撒把,这个时候就别提有多后悔了。
    有些人总以为自己有多大能耐,可是不过就是好高鹜远之辈,假大空,没点实在的东西,害他上朝听政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对于一个不想当昏君的皇帝来说,孟明远那样的能相才是他的最佳匹配班子。
    孟明远离朝半年,还算风平浪静。
    一年的时候,朝中开始有人提议另择丞相人选统御百官。
    随着时间推移渐渐附议之人变多,最终隐隐有一股逼宫之势。
    开华帝心下怒极,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只说:“当初孟相初初为相时便曾言,丞相之职权责过大,朕深以为然。”
    朝堂便是一寂。
    开华帝又道:“是以丞相人选必得慎之又慎,孟相离朝已年余,朕深为惦念。只可惜,孟卿却已上奏辞官,欲就此归隐田园不再回朝,实让朕寒心。”好你个混蛋孟明远,居然这样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你那个渣爹死了而已,朕就不信能让你难过到不思俗务?朕虽然不想恶意揣测,但朕始终觉得孟海林那货死了你这个做儿子的其实是不难过的。
    只不过,你丫不好意思大肆庆祝罢了。
    凭你那渣爹的所作所为,换了朕,朕一定庆祝。
    开华帝以己之心度丞相之腹,所以很是不为以然。
    靠!
    丞相那货竟然舍得上折请辞?
    户部尚书想的却是:这个向来随心所欲的家伙竟然真的要撂挑子不干了,仔细一算,不多不少,为相十年。想想当年丞相在十里长亭对他说过的话,卢尚书忍不住感慨良多。
    相位?
    孟相真的从未栈恋过,不过是不得已勉为其强罢了。
    有些人汲汲营营想上位,却不知孟相心心念念想回家养老。
    呸!
    卢老尚书忍不住在心里唾弃了某在原藉丁忧的丞相一口,老夫都还没回家去荣养,你年富力强的竟然也敢舔着脸说回家养老?
    再没比这更不要脸的!
    俗话说虎死余威在,更何况丞相那货还活着,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虽然这样说有些耸人听闻,但是丞相光当主考官都当了几届了啊,可不是门生众多么。
    所谓门生故吏,说白了不过是利益结合。
    所以,孟明远从来不指望那些人会真的跟自己一条心,当然也不排除真的有一部分对他很死铁,但毕竟是少数。
    不过,现在的朝局中,恰恰是对丞相死铁的那一部分始终默默无声,只是埋头做自己的官,办自己的事。
    一些因利益而绑在丞相这艘船上的人,已经开始另择墙头,甚至开始成为孟明远一系的敌对。
    这都太正常了……
    完全印证了丞相离京前语重心长对他们的劝诫,趁早另寻靠山去吧,他恐怕是不能再罩他们了。
    事实是:丞相是不想再罩他们了!
    尼玛!
    这货果然从始自终都是个坑货!
    虽然这坑货还比较有人性,知道提前通知,但这并不能否定他坑的本质。
    另择丞相人选这事自然是被人议了又议,拖了又拖。
    这一拖,就拖到了又一年的八月。
    二七十个月的丁忧守制,已满。
    可惜,丞相那货依旧老实宅在祖藉孵蛋,要给渣爹守满三年整孝,表示不占公家便宜。
    开华帝:这个混蛋!
    朕就不信你丫能一辈子窝在原藉不冒头,你给朕等着。
    到这个时间,另选丞相的声音早灭了,丞相已经守制期满了,再提,皇帝一激动把丫给召回来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丞相大人真心太沉得住气了。
    这三年间,陈大人搞了多少动作,有多少都是针对孟相的?
    可是,无论陈涛多大动静,孟相那头都跟泥牛入海一样毫无声息,管你天踏地陷的,哥就安心给渣爹守孝了,你随便折腾吧。
    好歹,哥手里还有两皇子呢,怎么也轮不到你给哥送终。
    所以,兄弟,闹腾呗,哥等着看你下场。
    开华十三年,五月,帝发明旨召孟相回京官复原职。
    丞相拖病不朝。
    六月,再发。
    依旧病中。
    七月,还在病中。
    八月秋闱结束,一条消息火速在京城走红——丞相家三位公子,齐齐中举。
    一门三举人!
    都是初试啼声,一试便名满京华。
    时光荏冉,似乎不经意间,连丞相的儿子都已长大成人。
    然后开华帝又收到了丞相大人的一纸奏本,曰:臣之三子均已应试,臣此时不宜回朝,等他们春闱结束吧。
    靠之!
    这也能拿来当理由?
    你儿子下场,你不是应该巴巴地跑回来当主考好放水吗?
    结果,你生怕给你机会放水,坚决不肯回来。
    行,开华帝一怒,把开华十四年的主考官指名为陈涛,朕就让你自食恶果。
    开华十一年的主考开华帝指给了户部尚书,那时还是很偏心丞相的。
    其实不单皇帝觉得孟家的三个儿子要落榜,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结果,孟家三个公子很不给他爹政敌面子,大公子抢走了文状元,二公子抢走了武状元,三公子接替他老爹成了新一届的探花郎。
    陈涛不是不想把那三个压下去,问题是你得压得下去才行,多少眼睛看着这届科考呢。
    孟家三个公子的卷子那是想盖都盖不上的。
    文武双状元,外加一个美探花。
    好嘛,丞相大人自己不回来,三个儿子就完胜别人了。
    孟明远才不傻呢,要是他回京,主考□□不离十又落他头上,他儿子考试,他当主考,不管有没有放水,别人都会认为他放水了,他干脆直接避开才好,而且最好主考还是他的对头。
    这样才不会落人口实!
    丞相大人早就算好了,开华帝那货一生气,指定把主考让陈涛当,果然如他所料。
    琼林宴后,离京四年之久的孟明远终于拖儿带女地领着一大家子回京了。
    回京当日,孟家三个公子出城到十里长亭迎接。
    “爹。”三个儿子长身玉立,个顶个是玉树临风的美少年。
    真真是陌上公子人如玉啊。
    “好,好,都是大人了。”
    看着三个儿子,孟明远觉得老怀堪慰。
    对于二儿子从军的决定,孟明远虽然不是很愿意,但是他尊重儿子,只怕当年他那句“我以后也要当将军”真要一语成谶了。
    孟明远忍不住看了眼已长到自己胸前的孟小四,心里又叹了口气,父子两代都给人打长工,甚是憋屈啊!
    孟小四手里牵着孟二姑娘,跑去跟二哥说话。
    孟仲凯对四弟的提问有问必答。
    孟明远心里更叹气,外甥仿舅,某方面来说,老二跟程家那个大舅子还真是满像的,好在,没那么二五零,真是万幸啊。
    “爹,儿子不日便要赴任了。”孟伯毅脸上有着少年人特有的飞扬。
    孟明远在他肩上拍了拍,道:“为父当年曾在江城为任三年,那里说来也算是故土,你和春妮都是在那里出生的。你如今到江城赴任,需要造福一方百姓,不可胡乱任行。”
    “儿子知道。”
    孟明远又看了眼一旁淡定微笑的老三,决定什么都不说了,这孩子十足是他的种,只要不干坏事,爱咋咋地吧。


☆、第129章 
    丞相回京当天;皇帝派内宦来宣旨;让他明天准时上朝点卯去。
    开华帝:你丫在家躲这好几年清闲了;回来了就别再猫家孵蛋了,麻溜给朕回来工作。
    所以,回京次日;丞相大人就苦逼地穿戴齐整去打卡上班了。
    今天百官都到得挺早;主要离朝四年的丞相还朝了,这个必须要小心谨慎对待。
    在玉阶前打眼这么一瞧;尼妹啊!
    四年不见,丞相这货怎么好像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芝兰玉树亮瞎人眼,把他跟今科的探花郎摆一块丝毫不输阵。
    特么地伤不起!
    自尊心又被丞相这货无情地摧残了!
    几年不见回来就放大招让人内伤;忒不地道啊;忒残忍啊……
    “相爷,您说过的为相十年,从今年重算吗?”户部尚书慢条斯理地踱到丞相身边语气平淡地说了这样一句。
    靠!
    这特么是来落井下石的啊?
    而且还特么一箭正中靶心,有木有?
    孟明远嘴角一勾,淡淡地回敬对方,“老卢啊,你确实也到了该致仕的年纪了,不如今儿朝上我就替你跟皇上求个情,如何?”
    户部尚书道:“不用,老臣尚老当益壮。”你当谁都跟你似的光想着回家孵蛋啊。
    “老卢,别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相这是体贴你……”丞相快走两步撵上户部尚书,继续打击报复。
    丞相一系官员:感觉丞相从来没离开过。
    丞相对立一系官员:这么不着调的一货怎么就让他回来了呢?
    中立一系官员:陈大人忙了几年,估计一下就得被打回原形。
    总之,有热闹瞧了!
    百官略振奋。
    孟相这家伙吧,不太爱掐人,可他掐人吧,一般不牵扯,掐谁就锁定目标,不跟别人一样,经常掐着掐着就牵扯一大片,围观一下都很不安全。
    “孟卿啊,你离朝数年,今日终于重回朝堂,朕心甚慰啊。”
    “臣伤先父之殇,不能帮圣上掌理朝纲,臣有失臣子之职,请陛下恕罪。”
    “罢了,平身吧,卿也是一番纯孝之心。”
    “臣惭愧,与家不能全孝,与国未能全忠,臣有负圣恩……”
    百官:这就是他们那能屈能伸的丞相大人啊,跟皇上比假惺惺,简直虚伪到一种境界了。
    圣上,您跟相爷数年不见,都闲得淡疼是吧?
    你们不酸,我们的牙可都酸了。
    你当我们不知道你们一个使劲儿往回召,一个称病不肯回是怎么地?
    这君臣友爱贤良的戏码,看着都淡疼啊。
    等皇帝和丞相叙完旧,朝议正式开始。
    孟丞相以自己多年不在朝对时事不懂为由,成功地站在一边作壁上观。
    户部卢尚书抱着自己的笏板在一边垂眸打磕睡,丞相归朝第一天不会有什么却静的,可以放心眯一会儿。
    至于丞相说他不知时事——真想啐他一脸,合着皇帝每半个月一次六百里加急快递是送给谁的?还都是以他这个户部尚书个人的名义发出去的,毫无悬疑就把他钉死在丞相一派的祭桩上了,撇都撇不清。
    老实说,孟明远一路周车劳顿,本该休息上十天半个月才开始打卡上班。可惜,他家大BOSS不给机会,措词严厉非逼得他马上复工。
    一点儿都不人性化!
    不过,开华帝这魂蛋本来就没人性!
    “陛下,望陛下早立太子,以安民心。”御史中丞陈涛旧事重提。
    孟明远云淡风轻地朝兵部尚书的方向看了一眼。
    这一眼兵部尚书没看到,站他旁边的吏部尚书看到了,顿时心里就是一激灵。
    开华帝看向自己的丞相,开口道:“孟卿以为如何?”
    百官的精神一振,重头戏来了。
    孟明远抱着笏板出列,朗声道:“立储乃是国之大事,储君人选关系重大,皇子年幼秉性尚未可知,且圣上正值壮年,此时立储有些言之过早。”
    “立储可使民心安定。”
    孟明远看了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御史中丞一眼,轻描淡写地道:“陈大人是说如今民心不安?”
    凶残!
    “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历朝历代储君之位均早早确立,圣上太子之位的册立也在幼年……”陈涛冲着龙位上的开华帝吧啦马啦就是一通说。
    开华帝看丞相。
    丞相大人微微一笑,道:“皇位传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陈大人,中宫是否无子?”
    陈涛噤声。
    “即使要立,也与广秀宫刘妃娘娘无甚干系,除非刘娘娘位属中宫。”这话相当的有杀伤力。
    “就算中宫无子,娘娘身体尚有机会再孕,你敢保证娘娘生不下嫡子?此时立储,难不成将来再行废除?”
    一句比一句杀伤力更大。
    其实,这些话,别的大臣未必不知道、不懂。可惜,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像丞相这样旗帜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只能含糊其词,用一个“拖”字诀。
    孟明远笑了一声,继续道:“刘娘娘之父是一部尚书,恰恰好便是兵部。那么恕本相大胆猜测,刘尚书是否有兵谏的打算?”
    哇靠!
    一回朝就放大招,这是往死里摁的节奏啊。
    有些事虽然大家心里都有数,但这么直眉楞眼地说出来,一般人真不会做,也不敢。
    “臣万死不敢。”兵部尚书立马就跪地申明了。
    开华帝淡淡地道:“刘卿不必慌张,丞相不过是打个比方。”虽然朕也知道你心里真有这个打算,哼。
    孟明远适时接话,“是呀,若非中丞大人提起这立储之议,臣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广秀宫的刘娘娘是刘尚书的女儿。臣多年不在朝中,对人、事都生疏了生疏了……”
    相爷,您还能再假一点儿不?
    不过,丞相大人这一下就将仇恨值拉到了陈中丞的身上。
    刘尚书心里果然就对陈涛有了不满,丞相还朝他都不知收敛一下,就这样直接对上,简直是蠢不可及。
    开华帝道:“所以,安之啊,你还是赶紧熟悉熟悉政务吧,这般生疏可是无法替朕分忧的。”
    君臣两个这一唱一和的……
    “臣遵旨,臣下朝之后便回中书省好好熟悉政务。”孟明远做出保证。
    “有安之这句话,朕就安心了。”开华帝太欣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