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秦朝当皇子-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靠着原来的体系运转,但中央的物资输送任务转移到了扶苏手中,若是不尽快过去,极可能酿成大错。
自七月初那十天西市齐氏商行的大降价后,在七月十一日起一直到七月二十日。雁门本地的商户也开始降价出售,大体价格回落到了正常价位。
自从年初开始一直持续上升的物价在七月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下降,而且还是下降如此之多。
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齐氏商行和扶苏物资丰富的郡仓联合,便是以前四大豪族在,扶苏也能轻而易举地将物价硬生生拉回来。更何况,当扶苏赚足之后,雁门四行首便已经俯首认输,根本不在硬僵着不肯调低物价。
经过十天的时常整顿,雁门的时常恢复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七月二十日,扶苏上奏咸阳任命萧何为雁门郡长史的奏章也得到了通过。
萧何,从一介御史台小吏短短一年时间成为官秩六百石掌握一郡财政实权的地方大员。堪称奇迹,而这奇迹,则是扶苏一手提携而上,对其可谓重用。
而萧何为扶苏分担郡署政务也终于在这一天有了名分的归属,而非原先,名不正言不顺。
边郡不同于内地郡县,在郡守、郡尉、监察御史外还设有长史。因为边郡多远离内陆,中枢需要加强控制,同时为了转运所需长史的实权很重。所以,在雁门获得税赋自理的权力后,扶苏紧接着便将萧何推上了长史的位置。
有了长史,便有权力征用每年税赋将交给中枢的那部分。当然,这也是始皇瞧着税赋都给扶苏修筑长城,不然如何会这般大方?
当萧何担任雁门长史之后,汇集善无县县令,雁门郡署司仓曹吏、西市市长。召集了在雁门的所有商户,颁布了《雁门商业法》《雁门商业税收条例》。
其中《商业法》算是对雁门的商业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序的规定,算是肃清商业混乱的一大利器,是保护和规范商业发展的律法。而《税收条例》则是扶苏这一系列用意中的核心部分,为的,就是征收商税。
首先扶苏便是学习汉武帝,将山林湖泽,盐铁金银矿脉一并收归了国有。严令私人不得开采,开采不足一年时间的责令放弃。开采有五年历史的,准许办理手续,交纳一定比例的收入算作开采费。
而盐铁被扶苏收归国营,对于酒业扶苏则暂时没有收归国有。
除此之外,扶苏下令废除雁门关税。原本各郡之间设立的关卡一律废除,欢迎外敌商户进入雁门发展。废除对楼烦人的贸易限制,设立边贸互市用以楼烦人和华族人商贸。
设定十税一制,对在雁门交易的商品,实行收取价值的十分之一当做商税。对外运进来的粮米、免除商品税。对在奢侈品收取高额的奢侈品税。对有店铺的商户,按照店铺收取一定比例的秦半两当做税收。
同时,扶苏下令允许扩大西市的范围。
对于在十字大街上,非市区范围的商铺、酒肆酒楼等。实行登记,交纳相对较高的手续费和准许经营费。
总之,扶苏算是杂糅后世的想法。一方面用开放的态度使得雁门能够吸引相当的外来商户入驻。同时,通过较为有序的商业税收制度为官署增收。
而这一切最初始的原动力则是齐玉雪给扶苏的情报:林胡王派出使者,向匈奴人索要宝马。这意味着东胡人和匈奴人的矛盾开始公开化了!
而促使扶苏加快商税行动的则是即将上门拜访的这个胡人女子……
第七十六章:草原实情谁能知【二更完毕】
经过扶苏对商业的一番整顿,齐玉雪所有事先定下的计划都被打乱,不得以被扶苏指着指东打东,指西打西。而齐玉雪最初打算用来交好扶苏的可不是眼下她自己近乎牺牲自己,连人带着商行一并被扶苏拿去清理郡仓。
最初齐玉雪是打算利用北方游牧民族的情报来交好扶苏的。
齐玉雪知道扶苏在北疆跟匈奴人狠狠斗过一场,惹得北方长城军团几乎全部出动,来调集了一部分最精锐的力量在三关口外将冒顿领着的匈奴甲骑给重创了。
而后,扶苏赶回咸阳大婚刚刚不过月旬便又去了陇西,一举逼反或者说平定了陇西鱼家的叛乱。在齐玉雪最初对扶苏的想象中,这应当是一个身高九尺,腰圆膀阔的壮汉。如此,从军功上去取悦扶苏自然应当是差不离的。
结果,齐玉雪十七年来一次次无比正确的谋划到了扶苏身上却是接连失效。
扶苏根本就不是一个身高九尺,腰圆膀阔的莽汉。而是一个俊逸非凡,气度无双的美男子。
同样,扶苏也并非是热衷于军功,每日期待挥师千里犁庭扫穴。而是忙于雁门内政,领着新立的六曹分司热火朝天地干着税赋改革、轻徭薄赋的工作。
于是,双双判断错误的情况下。齐玉雪以为这套情报的价值已经被降到冰点,于是非常无奈地交给了扶苏,却并没有指望扶苏能够重视。
在齐玉雪面前,扶苏自然没有表现出一点重视的模样。毕竟,这个娇蛮的女掌柜发起飙来扶苏也有些吃不消。于是,忍着情绪表动,扶苏等齐玉雪离开了,这才召集了特科去九原,问问长城军团有没有北方的情报。
而当《商业法》和《商税条例》颁发后的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来此北方的一名客人求见扶苏!而且,还是扶苏有过一面之缘的胡女——慕容莹。
慕容莹是东胡人。严格来说,是东胡部落联盟中的鲜卑慕容部。此时的鲜卑人还未成器,而慕容部也不过是东胡人中的一个中小部落,勉强维持没给大部落吞并了。慕容莹所来,为的是贸易。
扶苏和楼烦族族长夫蒙阿耶合作将夫蒙骨弄到了代郡桑乾县的消息传到了草原,扶苏被认作一名有智慧的南国皇子。而扶苏开放楼烦人进善无县购买生活必需品,则让扶苏的慷慨也传到了草原上。
草原上的生活并不充满诗情画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背后是生存的艰难。
草原的出产很少,牛羊,骏马,还有草原人的悍勇。但草原人文明水平低,尤其是技术水平的落后让草原人的生活达不到自足自给。比如草原人不种植农作物,每天都吃肉。在后世人看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当是十分快意的。
可实际上,草原人因为常年吃肉,必须要购买相当数量的茶砖刮一刮油脂。不然,身体根本受不了。而且,草原根本不产烈酒,此时马奶酒喝着也就勉强比清水多了份味道。
还有,除了少数地区,草原的大部分都是不产出食盐的。所以,为此草原人必须要南下或者购买,或者抢夺食盐、锅碗瓢盆等生活物资。对于食盐的重要性,想必无须解释。
可以说,北方草原的生活物资是极其稀缺的。便是百年后汉武帝时期,强盛一时的匈奴人装备的武器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骨制的,木制的甚至石制的。比起汉朝军队每一支弓箭箭头都是铁箭头,匈奴人简直可以说穷到连乞丐都不如。
所以,看起来扶苏准许楼烦人进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草原民族而言,对于生活在物资奇缺的草原上所有人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
于是,在扶苏准许楼烦人购买生活必需品后。甚至发生了为了争夺购买机会,楼烦人族内大打出手致人死亡的情况。因为,若是扶苏给楼烦人充足的物资,甚至可能让楼烦人一举在广袤的草原林海上实力大涨,因为楼烦人可以供给草原人必需的生活物资。
这样的情况让扶苏不得不紧急下令限制楼烦人的购买,只给外族出售恰好够他们本民族需要的生活物资。而除去布匹、食盐、药材、陶器瓷器等生活物品列为准许贸易品外,扶苏将铁器、兽筋等一切战争可以用到的东西都严厉封杀,只准进大秦,不准出大秦。
如此,这名三名鲜卑人来到雁门购买物资,显然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最初三名以慕容莹为首的鲜卑人是不想这么麻烦求见扶苏,请求准许贸易的。在他们看来,一只兔子是极难从老虎身上拿到便宜的。更何况,扶苏这等强者,能让他们见到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慕容莹最开始的想法是装成楼烦人。毕竟在秦人眼里北方民族相貌都差不多,就如外国人看~中国人,都是一个模样。为此,鲜卑王最初不得不派了这么一个混血儿,为的,就是不想鲜卑人的金发碧眼被人一眼瞧出。要知道,楼烦人可不是什么金发碧眼的。
但慕容莹的算盘却是彻底落空了!
慕容莹也许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在郡署门口因为一句识赵字不识秦文便被扶苏手下最强的机构:特科给划入了档案。到最后,虽说特科没有发现慕容莹对扶苏有恶意,但这率真的混血鲜卑女冒充楼烦人的事情却发现了。
于是,特科一纸书信到了司礼曹吏手中,掌管对外交往的司礼曹吏便发公文到了西市市吏手中。于是……慕容莹忙乎了好多天,却连一件东西都没买到。
不得以,慕容莹不得不求见扶苏。尽管他们并不认为扶苏会这么容易见他们。
且不提慕容莹见到扶苏之后是如何惊讶,对于这个率真的草原女子,扶苏却没有刁难什么。而是十分直接地问了慕容莹草原上的情况。
对于东胡,扶苏的确不了解。只是知道秦朝周边有三个比较强大的异族,当然,这是没有将岭南山越人算上的结果。秦朝对外的敌人,在北方有东胡人、匈奴人。在西方有比较安分的月氏人,在南方有被秦朝五十万大军弄得两败俱伤的山越人。
眼下对秦帝国而言危害最大的两个民族,匈奴人被蒙恬和扶苏弄得元气大伤,岭南诸夷则在灵渠沟通后被镇压没有反叛【实际上赵佗在这段时间已经领军向瓯越地区发起进攻,只不过被由瓯越王指挥的夷人击败】。
有过打交道的两个民族秦朝都比较熟悉,自然,身为皇长子的扶苏对这两个民族也是知晓多一些。但对于东胡和月氏扶苏却只能在传言中分辨事实。
等扶苏到了雁门,对东胡人的消息这才算知道了多一些。但也只限于知道东胡是一个类似匈奴的部落联盟,而这名鲜卑胡女慕容莹便是匈奴部落联盟中一个中小部落族长的女儿。一个被认作和楼烦人想象一些的混血女。
扶苏对这个混血女没有什么旖念,但对于这混血女的两个侍卫却有些嘀咕。这里是大秦,可不是后世。混血儿可并不是普遍,而且往往混血儿都不会受到多大欢迎。就如扶苏先前知道的那个东博,能够混到有秩这份上已经算十分努力幸运了。
而且草原上的混血儿大多是北方民族掳掠到难过女儿生下的,如此,这样的胡汉混血地位应当搞不到哪里去。可此女慕容莹却是神态自然地指挥两个明显本事不弱于扶苏一般亲卫的侍卫,这让扶苏对此女的身份又多了一份猜度。
慕容莹却没有那么多念头,认识到了扶苏的身份,慕容莹的态度十分合作。草原女儿家本就没有那么多扭扭捏捏,扶苏一问,慕容莹便答。两边交流都是非常畅快,只是慕容莹的两个侍卫在这气氛下有些不怎么自然。
有了慕容莹这个算作鲜卑人高层的合作,扶苏对东胡人的认识这才算多了许多。
第七十七章:北疆心腹患东胡【首更送达】
东胡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如匈奴人一般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
早在商朝(约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纪),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主要活动在当时燕国(在今北京一带)的北部和东北部,也就是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
东胡从有史记载以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和中原的燕国和赵国的接触比较频繁。东胡曾打败过燕国,燕国的东北从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一带)至辽东一带,经常遭受东胡的侵扰。
便是扶苏治下的雁门、代郡在以前也经常受到东胡人的骚扰。只是天佑雁门一般,赵国大将李牧在雁门大败匈奴人后,很快又一次击败了东胡人。这才使得东胡人对南方消停了些。同时,作为赵国的邻居,老牌北方强国燕国也发愤图强一阵,随后击败过东胡,使东胡向后退却一千余里。燕国便从今河北怀来直到辽宁的辽阳一带修筑了长城,以防东胡。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御东胡的南下。
除了南方诸华族人的国家,便是同为草原民族的匈奴在刚刚兴起时,也受东胡的敲诈勒索。可以说,东胡这个部落联盟在秦朝一统天下之前是一个地区性的霸权强国。
便是后世用了汉武帝雄主猛将以及整个盛汉国力才能对付的匈奴,在此时论起实力也并不强过东胡。经过蒙帅的长城军团打击,匈奴人已经不复控弦三十万的盛况。而对于几乎没有和秦朝交手,保存了大量实力的东胡而言,却依旧实力强盛,兵强马壮。
而雁门在边疆有两个大敌,一个西北便是匈奴,另一则当然是东北的东胡。两个大敌无论任何一个对大秦而言都不过疥癣之疾,但对于集合两郡多一点的扶苏而言,任何一个压过来都是难以承受的损失,堪称心腹大患!
如此,原本齐玉雪以为不管用不值钱的情报,对扶苏而言实际上是攸关生死存亡的大事。
尽管有长城军团在侧,可以相当程度上庇佑扶苏。但对于扶苏而言,长城军团尽管有个监军的差事一直没有卸去,可扶苏对三十万大军并没有多少影响力。
便是在三关口外的那场大战,扶苏也没有现身其中。尽管事后将功劳扣在了扶苏头上,可心眼直的大头兵却未必会认这些。
更何况,扶苏清楚知道也许历史发生了改变。但秦始皇能够撑到何时扶苏心中一点底都没有。到时候,扶苏若是不能掌握时机。只怕还是免不了再一次重复扶苏当初的惨剧。
而这……是扶苏绝不可能答应的!
所以,当得知有机会除去两大心腹之患的时候,扶苏心中的激动是难以言表的。
雁门,郡守府签房。
在从慕容莹口中问出了情报后,扶苏十分痛快地答应了慕容莹购买物资的需要。甚至还破例允许他们购买三百件铁器,当然,不包括兵器。不要以为三百铁器太过小气,要知道,说不定匈奴人帐下的头号干将用的还是青铜做的武器。毕竟,草原中几乎仅有的善于冶炼的契丹人此刻还没有那实力炼铁。
从慕容莹的口中扶苏算是十分近距离地了解到了一些东胡人的内部情报。
也许是扶苏的不幸,此时的东胡正是势力上升的鼎盛时期。发疯起来,整个东胡可以动员三十万骑军。控弦之士三十万,这几乎可以比拟一个长城军团。
若是扶苏没有长城军团的支持,无论如何,一旦东胡入侵,对正在发展的雁门都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东胡内部的派系很多。最主要的是东胡王控制的东胡族,直系的精锐约有万人,能够动员的骑军约在十万。
其次则有乌桓、鲜卑、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东胡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此外还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
和扶苏谈着生意的那个率真胡女便是鲜卑族中分化出来的慕容部。这个慕容部实力不大,仅有自保之力,控弦之士不过三千余,整个部族只一两万人,还不如雁门治下的楼烦。
至于扶苏的另外一个大敌,匈奴,情况确实出乎了扶苏的意料。
匈奴的进攻方向不是扶苏的防区,自然,特科用的力气在匈奴身上也并不多。但实际,匈奴在扶苏没有关注的这段时间内,变化可谓惊剧。
情报是从长城军团拿来的,经过确认无误后交给了扶苏。之所以还要用各方情报确认,实际上是匈奴的变化太过惊人,不能出了一丝错漏。
匈奴单于,换了!
匈奴单于,便是如后世蒙古大汗一般。是匈奴人中帝王者般的存在,是匈奴最高的领导人。这么一个位置发生了人事变动,就如秦朝皇帝更迭一般,是极其紧要的事情。
而且,匈奴单于的变化不是和平更迭。而是政变!
第一任匈奴单于是头曼,第二任单于是冒顿。这两人之间的关系是父子,但此次单于更迭的方式极为激烈。
政变!
不错,此时的头曼还没死。相反,第一任单于十分希望自己的儿子安稳着老死掉,结果冒顿发动政变杀了头曼,成了现任的匈奴单于。靠着杀掉自己父亲政变成为君主,光是这么一想,扶苏便心下发冷。
冒顿是个极其厉害的人物,是在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书写过一笔的雄主。便是灭暴秦,败霸王的刘邦也被冒顿击败,弄了个凄凄惨惨的白登之围。甚至刘邦死后,冒顿还书信一封到了长安,狠狠调戏了吕后一番,说着孤男寡女的成就好事吧,惹得吕后大发雷霆却不能奈何冒顿。
在原有的历史上,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之子。当其为太子时,头曼单于欲立所宠阏氏(匈奴皇后)之子为太子,将冒顿派往月氏(西域游牧部落)为质,随即发兵攻打月氏。月氏恼怒,欲杀冒顿,冒顿闻讯,盗得好马,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见其勇壮,乃令其统领万骑。但冒顿因此对头曼单于不满,他将所部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队,为政变谋位作准备。
在扶苏插入的这段历史中,当冒顿练成这支绝对忠诚自己的精锐后却赌博般地去截杀长城军团的后勤辎重。
一支三十万大军军团的后勤辎重,光是想想也知道这将有多惊人。尽管只是一部分的辎重,可也完全足够冒顿武装起一直三万人的精锐,并且迅速建立在匈奴内部的威望,借此将毫无风险地成为未来匈奴单于。
但这些出自冒顿的想象之中,最后也只能留在冒顿的脑海里没有得到实现。
扶苏在北疆一番折腾,一鼓捣便将冒顿的所有谋划全部落成镜中花,水中月。三关口一战,匈奴折损数万,更是让冒顿两个支持者的精锐损失大半。而身为仅此单于和左贤王的右贤王到最后被身死扶苏手中。
可以说,遇到了扶苏。冒顿便是连连倒了大霉,不仅自家威望跌至谷底,便是几个主要的支持者也是实力大损。回到匈奴龙庭的冒顿很快便受到了责难,被逼迫交出所有部队,在三关口外损失最少的万骑也被勒令交回。
头曼显然是念在冒顿是自己骨血的情况下,给冒顿留了一命。可让冒顿交出权势老道憋闷而死还不如让冒顿死了爽利。
于是头曼的大方并未得到冒顿的感激,而是让冒顿有了时间准备在龙庭汇集了所有支持者最后的元气。又领着万骑为主力,死命地攻进了龙庭,冒顿杀了自己的父亲,成了匈奴新一任的单于。
随后,冒顿又领着万骑精锐血洗了所有的敌对分子,完全控制了匈奴整个部落联盟。一时间,威势无双。
冒顿在完全掌握了匈奴后并没有发疯地挑衅大秦,而是言辞谦卑,姿态低微地书信到了咸阳,随后更是撤离向北,避开了长城军团的兵锋去了更加苦寒的地方。
显然,作为历史上一代枭雄的冒顿很有远见和政治智慧,知道蒙帅帐下三十万虎贲不是他可以招惹的。
但冒顿不招惹,却并不代表有人忘了他。
东胡王来了……而是还是来借东西的。
第七十八章:渔猎东虎西北狼【二更完毕】
【求票票哦,求票票哟~二更送达~~】
说是借,其实是给匈奴人留了分面子。
又说冒顿是何许人也啊?
可以说是心够狠,手段够毒辣,本事够超群,势力够庞大的匈奴单于。是百万匈奴人的最高首领,是在百万人面前说一不二的王者人物。可以说草原上除了东胡王外就是匈奴单于最强了。
这样的一个人,却突然发现有人问自己强要东西。那是何感受?
冒顿当时的心境扶苏不清楚,但换做扶苏自己,若是胡亥要问自己要坐下宝马扶苏绝对是会翻脸的。更何况,扶苏对这段历史是知道一些的。
当匈奴单于换成冒顿的时候,匈奴的实力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往日可以说完全强过东胡的匈奴此时就如一个受创之人一般,处于虚弱状态。
有道是“趁你病,要你命!。”虽说东胡王没这决断尽起帐下十万骑灭掉匈奴,可派个使者,试探试探匈奴虚实,撩拨一下匈奴人的脾气还是可以的。
要是一撩拨,让匈奴人先行发难,那东胡王就更开心了。不仅名义上成了正义的自卫反击,便是处在防守一方的东胡人也能占据相当大的便宜。
所以,当匈奴政变的消息传到东胡王帐的时候,东胡王十分开心地派了使者到了匈奴人的龙庭。
这使者到了龙庭,是怎么说的呢?
东胡使者趾高气扬,犹如官二代富二代××二代化身,其气焰是十分之嚣张。说话都不带低头的,面对单于怎的,抬着头看帐篷顶,用鼻孔说话:哼……哼!
当然,说到核心部分的时候东胡使者开口了:“哼哼,我家王上见单于坐骑十分神骏,心中十分欢喜,特命我来借单于坐骑一用!”
这话估计谁摊上都得气得七窍生烟。而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
匈奴单于冒顿姿态放得很低亲自骑着宝马远出十里去迎接。跑了十里路领着仪仗去把人给接到了龙庭,为的就是不想惹麻烦,把这使者伺候好了,希望这使者能够安分点。
结果到了龙庭,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总之整个匈奴的体面人物都出来给你接风洗尘了。
可谓是好歹话语说尽,面子给了足够。可这使者不开口则已,反正全是哼哼没人听得懂。一开口不了的,敢情冒顿忙活了大半天,你就看上了人家的马。
还什么东胡王看上的,这冒顿一生大半辈子都在草原西边奋斗,什么时候有幸带着马千里迢迢到燕北草原去见东胡王了?分明就是扯淡,可还一副十分轻佻,并且看不起人的样子。
要是换上一个城府浅些,喜怒形于色的,估计立马就砍了这货。然后尽起帐下百万兵,杀光了东胡人。
但匈奴人不能啊,刚刚被蒙帅领着三十万虎贲打了个元气大伤。又是一场政变,匈奴人不仅兵少元气不足,便是有经验有本事的将领不是死在对南国的大战上就是被冒顿杀了个大半。一打,便是冒顿再雄才大略也难挽天倾,死定了!
估计东胡人派这么个富二代、官二代加××二代来就是为的这主意。
怎么办?想办法,想对策!
于是冒顿召集了帐下所有能吱声说话的,就是想弄个对策出来。结果帐下大臣一半竟然都是高举酱油旗帜,都是不说话的的,还有四分之一闪烁不定举了白旗,支支吾吾提议头像的,只有最后的四分之一血性满怀吼一声:不当面X了东胡王他娘,东胡王不知道谁是他亲爹!
冒顿这个隐怒加无奈啊。
只好按捺住脾气,记住了那一半出言投降的,又记住了那“异”志满怀的。这才宣布了散会,然后去见东胡使者。
至于对策,能是如何?眼下匈奴元气大伤,兵甲不整,士气衰落。如何敌得过东胡兵强马壮又是士气高昂?
罢了,冒顿也是城府深的神色不露,看了胯下神骏宝马水汪汪的眼睛,缰绳一扯,给了东胡使者,道:“柰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这意思就是,怎么能因为一匹喜欢的马而让邻国不开心呢?简直就是和平共处理论与实践的最佳典范嘛!
截止这里,是扶苏情报渠道知道的关于匈奴人的最后消息了。若是在华族人看来,显然东胡人此次外交获得了极大胜利,应该吃饱喝足一起围着篝火吃肉喝酒了。
实情果真如此?
扶苏派到东胡的特科科员反馈来的消息却不尽然。
当东胡的第一波使者将消息传回到东胡王帐的时候,东胡王那个乐啊,竟然还真将单于的宝马给弄了回来。虽说眼瞅着不能多占些便宜,可这宝马还真是好东西。于是骑来骑去,好不开心,真叫一个通体舒畅,浑身轻松啊。
至于为何说是第一波使者呢?显然是有考究的!
东胡王宝马得手了两三天,玩得不亦乐乎。可这宝马就算是匈奴人的千里马,那也是一匹马啊。马嘛,东胡人也有。于是玩没多久,东胡王腻味了。腻味了咋办?这货竟然又将目光盯准了西边,这会瞧上的却不是什么宝马。
消息到这里为止,匈奴龙庭据此千里之外,尽管就在发生,却根本还没传到扶苏耳中。后面的事情,实际上是扶苏通过后世史实了解到的。非是扶苏不学无术竟看写古代的你来我往欺负人。而是这时间实在是出了名的,是冒顿人生中一大重要事件!
为何,这是冒顿的绿帽子啊!好大一顶,全世界人都晓得了。
东胡王派了使者第二次要的竟然是匈奴单于的阙氏!
给东胡王出这主意的绝对是有人妻控!为何,阙氏可不是一个部落或者什么名贵的玩意。而是一个人!还是匈奴单于的夫人,何意?就是冒顿的媳妇,还是正牌的!
东胡使者到匈奴龙庭的时候也无奈了,这次没有嚣张跋扈鼻孔说话。实在是东胡王这回玩的够大,一来就要人家媳妇,给人家戴一顶天下人都晓得的绿帽子。这使者也愁啊,要是这会冒顿忍不住了,一把刀砍了脑袋,倒是全了东胡王的心意,可使者却不是九尾狐狸,只有一条命啊!
夹着尾巴的东胡使者没有让此次匈奴高层会议有多缓和。
此次匈奴开会的不仅左右谷蠡王来了,从左右贤王到左右骨都候全都在场。而此时的匈奴比起几个月前的实力也是回复了一些,可不希望打仗的却更多了。
为何,上次夹~紧~尾巴没出声的此时自以为摸到了冒顿的脾性,一个个吼着,竟然琢磨着是再让东胡人一次。而这些人的比例竟然占到了五分之二多一些,而沉默的举酱油旗帜,和稀泥的又多了,竟然有五分之二左右。只有最后一些依旧吼着强硬到底,却没敢出言×掉东胡王老妈,而是换成了东胡王的菊花……
诙谐话终究是没有让此次的冒顿硬起来,而是十分挥泪的送别了冒顿的阙氏,也就是匈奴的王后。
人比起宝马而言,能够找乐子的的确要多上许多。所以,在七月份的时候东胡王收到这份来自西边“国际友人”的礼物后,那叫一个畅怀舒逸啊。
这可不是一匹不能开口只能瞪着水汪汪大眼睛撩蹄子的千里马,而是一个娇滴滴,美艳艳的美人儿。而且,还不是一个身份普通的美人儿。这是匈奴单于的妻子,是可以比拟东胡的强国之国母!
一想到此女会在自己的身下婉转承欢,东胡王立刻便觉得鼻孔冒血,便是好一个百玩不厌的好物件啊。
扶苏对东胡王的特别趣味和玩性自然是鄙夷的,但这的确是雁门的一个绝佳机会。就扶苏而言,能够借助此次机会调动长城军团,加深自己在长城军团的影响力。甚至直接拉一批人马过来,都极可能成功。
只要西北方的这匹西北恶狼和东北方的东北猛虎厮杀起来,扶苏完全可以当做猎人,那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