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秦朝当皇子-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世改革开放的时候,各地为了引进投资基本上都有一项税收优惠的项目。可实际上,地方政府从来没有更改税率的权力。这个权力,一直都在中央的手中。在秦时,尽管紧急时候郡守可以调用郡仓,而且郡署也一直负责收取税收的工作,而非后世国税地税分开!可无论如何,就算扶苏是万石大官,也没有权力变更国家的税赋!一直到秦末乱世之后,中央的财政权才被地方摄取掉一大部分,到汉武帝时才收了回来。
而扶苏揽下长城工程这么一个庞大的项目,就是为了换取嬴政允许扶苏在治下实行税赋的更改。并且,扶苏保证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治下发生民乱、或者说其余恶性~事件。
当然,嬴政也不怀疑扶苏这么做真是只为了这个地方财政的自主权。因为扶苏在后面还提到了,尽管直道已经建立,可转运依旧艰难,雁门郡距离咸阳天高地远,税赋难以运达。不如将难以转运的部分,比如粮米,布绢这些留在雁门算作三郡承担长城工程的运转费用。而这些一共价值约莫一千八百余万秦半两!
毕竟,这价值将近两千万秦半两的东西。若是要转运到咸阳,光是损耗只怕就不止一千八百万秦半两了。
既然这比损耗能够节约下来,而且让扶苏将长城这项负担极重的工程给承担下来,嬴政等于什么都没有付出,只是下一到诏书表示雁门、云中、代郡三郡税赋自理。完全不用再多出一个秦半两就能将耗费数十万近百万石粮米,秦半两耗费数千万钱的长城攻城给转手丢到扶苏身上。
这么一笔出入,谁不会算?嬴政轻松一笑,便提起一支刻刀想要批复。不过还未及开始,忽然想到什么,便召来赵高道:“你去将那送诏书的扶苏府寺人找过来。我要见他!”
始皇要见扶苏的人,尽管赵高心中万千不愿。可还是躬身退下,很快兰池宫便进来一名太监:秦理。
秦理恭谨地将手中的匣子交给身边寺人,检验了一切安全后。匣子里的东西便显露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竟然是一副齐全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具是齐全,皆为上品。
始皇笑着醮了一下墨水,在苏氏纸上书写完将要下发的诏书,只用了以往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始皇便将玉玺重重按下。一道扶苏治下三郡税赋自理,且着其承担长城工程的诏书便书写完毕了。
世界上第一道用纸张书写的诏书……由此诞生了!
第六十章:夏税征收正当时【二更送达】
【二更送达啦,红票有木有?收藏有木有?】
在始皇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的时候,雁门终于收到了来自咸阳的诏书。
诏书的内容很简单,一方面是允许雁门、云中、代郡税赋自理,让扶苏手中有了税赋改革的权力。当然,这个权力只是局限在三郡之内的。第二点,自然就是将长城工程的建设交给了扶苏,并且将不易于转运的税赋交给雁门地方。至于还有一个小插曲,宣布扶苏献上去的苏氏纸从今以后成为贡品了!
当然,秦朝的贡品可不是后世明清那般。只是皇家御用,不准他用的。这个贡品,实际上就是始皇给了扶苏一个皇家纸张专用供销商的意思。也就是说,最顶级的纸张今后就送往阿房宫了。当然,赢家也不是强拿,价格自然是厚之。一张纸竟然达到一百钱一张的地步。以二十钱一石,一石一百人民币计算。这纸张达到了惊人的五百块一张!
当然,这只是品质最好纸张的价格。扶苏用于面向大众的纸张,价格则是十钱一张。以扶苏此时手中保密手段下的生产规模,一周期五万张纸计算。相当于扶苏一次生产周期便可以吸金五十万钱,这还只是雁门地区的销售。算上皇家的御用,扶苏光靠纸张便能吸金一百万钱。
撇去这些。回到这诏书之上。
当扶苏将诏书交给萧何后,还回来的却是萧何更加瞠目结舌的表情。
“公子为何要揽下这等劳民伤财的工程?公子不是一直说此等事情,徒费民力,扰郡县难以安息吗?”萧何有些猜不透扶苏的安排了。这些天来,扶苏和萧何一直忙于郡署的改制之中。
六曹初立,夏税将收。扶苏新建的这个制度到底能否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谁也猜不到。所以,扶苏和萧何只好盯紧一些,有问题随时处理。好在,当扶苏加发的薪俸送到每一个郡署公人手中后,每个人都是干净十足。
而萧何却是几欲晕了过去,差点没被那些交代错误的官吏们给弄晕了过去——因为坦白的人太多,扶苏不得不从军营之中抽调了几名性格严谨的人来分担。不然,光是听这些人将自己出生到现在一辈子干下的坏事说完,然后再去敲打安抚。萧何啥事都别帮扶苏做了,光做心理医生了。
这期间,让扶苏眼前一亮的倒是李左车。这个真实历史上做过帝师的人物的确本事不错,萧何身上一半的压力都被分了过去。只不过扶苏之后就要忙于郡兵新建,倒是不能让李左车继续帮萧何分担了。
三班六曹的建立让郡署处理政务的能力也越发高效起来,但一个郡的行政班子能否承担起一个战略级的工程,实在难说。更何况,扶苏一直以来不都是对长城持颇为反对的态度么?
面对萧何的疑问,扶苏不由苦笑。当长城要人手施工不得不加发徭役的时候,扶苏自然不会对其有好感。毕竟农时加发徭役,会对雁门云中代郡产生什么影响,就是用脚趾头都想得出。
可而今,这却是一个契机。为扶苏解决税赋改革和影响渗透的机会。
“长城要修建,的确耗费国力不以数计。这一点,我从未否认过。而以当下三郡的实力去承担长城的建设,的确不可承担。但这个机会,我却必须抓住。”扶苏叹了一声,走向郡守府后院的池中亭:“以先生之才智,应当不难想象若是长城在我手中建起。我能拿到多大的好处!”
萧何重重吸了一口冷气:“公子不嫌动作太快了吗?”
扶苏点头:“时不待我。”
萧何默然点头,道:“若是公子能够一边将税赋改革做好,一边完成长城的施工建设。自然是好极!税赋改革做了,自然才有财力去支持公子扩军,争霸。而长城一旦完成,则公子也能将影响力渗入北方长城军团。蒙帅麾下三十万大军,以公子至今未卸下的监军身份。如何不能去争一争?这三十万大军,真正才是公子能过争夺天下的倚仗啊。而非那区区三千余郡兵,至多只是公子居于一隅的护卫罢了。”
扶苏笑了,拍手道:“先生知我,幸甚哉。”
雁门郡的税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忙碌一天的东博回了家,这个处在南城一处平凡小院的家中。身为善无县游徼,东博的日子却一直都不好过。若不是东博时常领着属下一帮子悍勇经常出关截杀了些匈奴游骑,只怕东博也只能学着那个仓勤去利用职权,弄些灰色收入了。
但前些日子,东博的生活又是艰难了。原本的外快猎杀匈奴游骑因为郡兵参与叛乱断了来源,军营里只剩下百十个伤兵养伤。原本用匈奴人游骑首级换取钱财的机会早就没了。
以前豪族子弟的军官为了维持体面,用军功升官。自然要找些首级去做表面功夫,当然想要这些人去带兵猎杀匈奴游骑。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边关战未起时,就是骑射~精湛的楼烦骑也有被包抄围杀的经历。这些金光银枪蜡杆头的世家子如何舍得性命去搏杀首级赚去军功?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上官尚且如此,郡兵的士卒自然也就不会敢于死战。而且,有不信邪的军士去死战的,首级一上缴却是半块秦半两都无。都叫世家子的军官都私吞了!那士卒不服,屡次索要应有的军功。最后却被派去九死一生的任务,落下个尸骨无存。
军营之中风气败坏,可再如何,世家子想要升官就躲不开军功这一项。也许是这些世家子商业天赋不错,一想自己去杀不行,买啊!
雁门边郡,民风颇为悍勇。自然有不少那生计困难做刀口舔血生意的人物。于是世家子纷纷许以厚利收购关外匈奴人的首级。此刻关外还是林胡人、匈奴人争锋的时候。可笑世家子不少并不详知,不少林胡人的首级也被当成匈奴人报上去,最后凭空惹了天大笑话。
东博祖上虽有匈奴人的血脉,可早就自认华族了。眼见身为乡吏却连养家糊口的钱都不够,不得以聚集了十来号人。倒是也仗着那猎鹰之利猎杀了几支小队游骑。
可一等豪族叛军覆灭,哪里还会有人收购这首级?于是前日子紧勒裤腰带的东博委实痛苦了好一阵子,手下那十几号人自然也被迫解散,各自回家各找各妈。
可今日,回了家的东博却是兴高采烈。一扫往日颓唐,甚至还买了一斤肉,二两酒。
东博入了厅堂,进了门房。兴高采烈的样子着实让东博婆姨颇为疑惑:“今日发生了甚么喜事,夫君这般欢喜?”
东博的妻子是个血统纯正的汉人,也无甚瞧不起东博混血的意思。看着自家男人振作,心中高兴接过酒肉,便去做菜温酒了。
东博坐在胡床上,笑道:“前些时候忧心那刀口舔血的买卖没了,本以为就以后便要一直这勉强糊口过日子下去。好在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前些日子听闻使君要为我等小吏加薪酬俸禄,本以为不过是幻想。今日,却是善无县的司仓曹吏喊了我等过去。竟然毫不拖欠将五月份的薪俸都给发了。这且不说,今年前四月的一并按照新俸禄标准,都给补发了。”
东博之妻顿时双眼发亮,喜道:“发了几石禄米,可别买这酒肉都花光了!”
东博拍拍腰上的钱袋子:“说禄米俗气。我们这等乡里游徼此次可着实正名了啊。少吏,末等俸。你猜猜有多少月俸?月食六石!年俸七十二石!还有冬夏两季,一共一百钱的冰炭两费!哈哈,发达了发达了。这下子,再也不必憋气地过活了!”
东博妻无奈地不去管这欣喜发狂的东博,而是去数东博的钱袋子。钱袋子里,是东博此次发下的冰费五十钱。除了这些却是再也没有了,东博妻悄悄松了口气的时候却是又悬起一颗心了。
东博既然没有去浪费地将粮米换成钱,那这禄米又是到了哪里去了?
刚这般想着,门外却是敲响了。东博一听敲门声,拿起温热的酒壶便去开门,果然十来个壮汉一人一个大包,正是补发下来的禄米。
壮汉之中当先一名面上一道浅色疤痕的男子憨厚地笑了笑,对东博妻道:“嫂子。您点点,二十石禄米。都在这里,有没有少了缺了。”
东博却是没让妻子回话,而是捡起两大包禄米给了憨厚疤痕男子,道:“你也别跟我客气。都是血雨里厮杀出来的过命兄弟,这两大包米。也有十来石了,你们都拿回去,别让伯母饿着!来,来,喝酒!”
………………
推杯过盏,东博和一些人酒桌上说话也放开许多,道众人:“你们也别闲着了,过些时日啊。使君的宪令一下来,你们也重新跟着我,下乡收税,顺便也收拾收拾那些敢捋使君虎须的贼寇!”
那憨厚疤痕汉子应道:“那大哥岂不是又要赔上几石禄米?每次这般,不去吧,大哥一个人如何收得上税赋?去吧,这十来日小弟几个耗费的粮米也要不少。”
东博一拍胡床,欢喜道:“当然是使君给的福泽。此次收税,你们只要表现好了。我便是豁下这张老脸,也要求得上头给你们个捕役快手的身份!”
第六十一章:千里遥谢使君恩【首更送达】
为了能让雁门郡署高效地运转起来,扶苏分拆了原先的吏目系统,糅合成了而今的六曹。司六曹吏分领六方面的政务,以萧何总领其事。如此,算是让权力集中到了郡署手中。同时效率也大大提高,再也不会有下面办事却找不到衙门的窘境。
自然,原先的堂前门上的办事机构也成了而今有名有姓,分工明确的六曹。
这些都是扶苏为了税赋改革作出的前期准备,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自然就应该上大菜了!
这道大菜为何?
税赋改革。
此次收税时间开始为五月末。时间在夏季,于是被称为夏税。税收时间大约从六月起开始到八月末。在九月时再收取秋税。按照历史上唐朝税赋收取的情况,夏秋两税都是田赋。可这里扶苏却有了改变,夏税为丁税,是按照人丁收取的人头税。秋税呢,则为田租。是按照田地收取的税。因为秋季为田地作物收获的季节,自然此时收取田赋为妙。
所以,政府收取的真正大头部分田赋此刻还未动手收取。事实上扶苏有时候也觉得夏季秋季连着收税都是田赋,是不是有些重复浪费了?按住了这个疑惑,扶苏便将夏税改成丁税,也就是一人一百二十钱的口赋;当然;这个是以前的标准!
善无县杨家坳。
东博领着十来个壮汉入了杨家坳便被请进来屋内,杨家坳的乡老杨莲站在门前,笑吟吟地看着东博:“哎呀,东老弟来了却也不事先给我说声。连个准备都没有,寒舍鄙陋,还请多多包涵,多多包涵呀。”
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这些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而三老,则是一乡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所谓孝悌仁义之家可以申报郡县予以表彰,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名义上看着乡老是管文教的,可实际上乡里真正的权力大多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有道是皇权不下县,政府权威极少能够浸入乡里之中。税收的工作尽管一般由有秩【人口达五千人的乡,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两者职责相同,都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政府收取赋税、安排徭役。】执行,可实际上能不能征收到足够的税赋还是要靠乡老配合的。若是乡老不配合,除非有秩能力背景都足够,不然税收工作往往惨淡。
扶苏虽说改制了郡署,却没有动乡里的机构。一来是扶苏不想弄得社会动荡,妨碍维稳工作。二来,也是怕把这些乡绅土豪给吓怕了,反倒是好心办了坏事。毕竟,扶苏的连番砍头杀人实在让人惊惧。
此刻的东博已经不再是游徼了,尽管在扶苏此刻早就未必记得这个小人物,可新任的善无县县太爷还是觉得这家伙在扶苏面前算是有功的。于是趁着郡署将定有秩、啬夫的权力下发到县的时候,大笔一挥这家伙便成了杨家坳这一带的有秩,负责杨家坳以及周边数个村落的税收工作。
若在平时,杨莲还未必会如何看得起东博。毕竟这些乡老一个个都是乡里间德高望重,辈分极高的人物。而且在官职上,乡老排位是在有秩啬夫之前的。而且乡老的实权也不少,县里也颇多子弟为吏。算是能量颇足的人物。
尤其还是税收这等关键时刻,东博想要将税好好收上去,少不得乡老的帮衬。不然,就算杨莲不插手,东博也未必能收上足额足量。
可此时一向颇为清高的杨莲却是面色含笑地在自家门庭前欢迎了东博,这在往日,是东博相都不敢想的。一个劲心里感叹使君威势的东博没有抬架子,而是很谦逊地接了下来,这让杨莲的脸色好了不少。
“东老弟此番前来,可是着实让老夫有些准备仓促啊。”杨莲首先开口,却是调笑地将话风给透了出去。
东博心中稳住心神道:“杨先生称小子老弟,却是让小子受宠若惊。不过此番小子前来,却是送来了使君的恩泽。”
杨莲举起杯中清茶,这个只流行于秦代“上流人士”家中的饮料也是始于扶苏开始的。其价格高昂,若非重要人物,却是不可能让杨莲拿出来。品了品,道:“这加赋也加的够多了吧,这恩泽,却是不要也罢。”
东博心中一凛,杨莲名为乡老实际上也是杨家中辈分极高的人物,这等乡豪士绅非是传奇话本上那般作恶多端。实际上大多威望甚高,也多行善事,积功德。要真抵制起来,东博这有秩的位置怕是要被人质疑能力了。
当下东博便是添上笑颜,道:“如此,杨先生却是猜错了。”说罢,东博拱手朝着东方郡守府摇摇一敬道:“公子此番改税,非是加赋。实乃减轻我等小民之负担。减赋,轻徭!”
听到轻徭薄赋,杨莲神色动容道:“为何我听到的却是县署告令,每丁三百四十钱。这口赋,加得可委实不少啊!东有秩,敢问此言可确实否?”
东博笑着摇头:“此事确实。却非是杨先生所想那般。”
杨莲目光一沉:“东有秩,你前言声道减赋,此言又是确有加赋。杨某不知该如何信你所言了!”
东博没有去反驳杨莲的质疑,而是道:“杨先生。若是小子没记错的话,杨家坳当有七十三户隐户吧。”
杨莲神色一震,有些明了的样子。
东博心中微微得意,也对司仓曹吏仓勤的本事越加佩服起来。前阵子仓曹借助特科的情报,光是善无县便集合了三班衙役观察少吏数百人下乡里清查隐户人口。那场行动之中,东博还只是游徼却领着自家十几个兄弟干活最是得彩,不然县太爷如何会记得他东博这个小小游徼是谁?
隐户最多的四大豪族被铲除了个干净,被四大豪族隐下的四万余户早就被集中登记在册。事实上,这也是扶苏最初忙碌了小半月的原因之一。四万户的安置工作,以及田亩分配,户口登记,财产分割。以原先郡署老旧的行政体系,光是靠着萧何发挥老黄牛精神也是吃不消啊。不然,扶苏也不会急急忙忙推出了三班衙役,六曹分司的体制。
最大的阻碍消失,其余隐户清理也是顺顺利利。这杨家坳虽说宗族势力强大,可也被查出有七十三户隐户。这些隐户大多将田地托庇在别人身上,借此躲避田租,将户口隐匿,托庇丁税。
正是这些户口的消失,才造成了税赋的持续下降。而这些隐户不比豪族铁幕下的隐户,豪族的隐户大多是生计无着落在豪族田地里耕作的佃户,大多贫困。这些乡里隐藏的户口大多是纯粹躲避苛捐杂税,事实上本身多是有产的小地主、富农。
对于那些衣食无着,只能靠着耕作豪族土地的佃户,扶苏一律实行分田。只不过按照秦律应有的五百亩改成了一百五十亩。其中,用于种植口粮的田五十亩,用于种植桑麻的田二十亩。这七十亩地都被扶苏称之为永业户田,意思是永远的家业不可出售的田地,这些田地可以传给儿子代代相传,是这一户的田地,严格地说是属于这个家庭的共有财产。还余下的八十亩地则为这一户的口分田,也就是男子五十亩耕地,女子三十桑田。可以变卖,却只能按照固定的价格出售给县署。
可以说,扶苏对这四万户隐户实际上就实行了均田制。不过处于为政者的小心,扶苏只在隐户头上实行均田制。对于其他则没有做出太大变动。
分田分地对百姓而言,自然是极大的好处。可这也仅仅局限在那些无产者手中,或者田亩少于一百五十亩的农民。对于那些田产众多的士绅乡豪而言,除非分家分产,不然是不会有田可分的。
毕竟,均田制的根基就是政府手中能够掌握住极大的剩余耕地。若是平白分给了这些家有豪田的士绅乡豪,岂不是浪费耕地储备?
对于这些无产者,迫于生计被豪族隐下的户口,扶苏的处置是十分宽宏大量的。可对于那些有足够田产,本身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缴纳税赋却主动逃税漏税的。扶苏表现就颇为严厉了,这多出一倍的丁税便是其一。分田分地自然也没有他们的份儿了。
杨莲为士绅乡豪,自然对这些消息也是有过了解。叹气道:“如此说来,这的确是使君恩泽。这三百四十钱的丁税,老夫这把老骨头也当用上一二。只是不知道使君宪令,还有哪些?”
东博见杨莲松口,顿时松了口气。这杨莲可是这周边标杆性人物,他若松了口,自然就好说。于是连忙道:“使君宪令,此次征收名为夏税,只征丁税,徭役。不征田租!”
杨莲接下道:“听闻善无城中可是有布告,言此次丁税有所减免?”
东博初始听到此次减免口赋,也是吓了一跳,道:“说来小子也有些不敢置信。此次口赋,一丁只口赋三十钱。”
杨莲倒吸了一口凉气,猛然站起来,良久,朝着郡守府方向遥遥一拜。
第六十二章:轻徭薄赋养生息【二更送达】
在扶苏未改赋税之前,口赋的标准是每丁一百二十钱。意思就是说,一户人一个丁口~交一百二十秦半两。以当下物价,便是一户需要交纳至少十二石的粮米来交纳口赋。
十二石,便是十二亩地的出产。这个税赋,对那些士绅乡豪自然算不得什么。可对于那些贫无立锥之地的无产者,便是分外艰难了。如此,也难怪收上来的税赋逐年都是降低。
而今,扶苏将口赋降低,降到每丁口三十钱。足足降低了四倍,这个降低的额度,委实吓坏了不少人。只不过这个惊吓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难得的惊喜,少了如此多的口赋,对于每一个百姓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被减轻。
对于杨莲的表现,东博也是心有同感。对杨莲道:“虽说如此,可这些每丁只交三十钱的户口只限于去年有交纳过丁税之人。那些去年未有交纳口赋的便要和那些隐户一起交纳三百四十钱的口赋了。当然,这非是年年如此,使君体谅只今年一次交纳。算作对这等奸猾之人的惩戒,若是今年未有交齐税赋的。明年依旧交纳十倍的口赋。还望杨先生与众位乡邻多多讲明,不然,到时候就莫要怪小子无礼了。”
对于东博的这番隐隐威胁的话,杨莲并没有如往常那般暴怒。反而是微微颌首,表示同意的样子。
作为正统的士绅乡豪,这些人并非如话本传奇所言那本作恶多端,靠着剥削劳苦大众而发家致富。事实上,古代虽说恶绅劣豪不少,可终究只是占据一小部分。大多数的士绅乡豪还是恪守传统美德,造福乡里为任的。
所以,对于此次惊喜大喜的消息,杨莲自然不会希望乡邻再犯下什么愚钝不堪的错事。当下,杨莲便站起身对东博道:“东有秩请放心,这种田纳粮,天经地义。你且放心,老夫这般骨头还是有些分量的。此次若是有那敢胡搅蛮缠的,休怪我翻脸无情!”
东博笑颜满面,弯腰大拜:“多谢杨先生。”
“哈哈!”杨莲笑着扶起东博:“客气客气。如此,便随我走吧,此时日也请东有秩多多说明,到时候老夫也不希望出那不该有的差错啊。”
“此应有之理。”东博大笑应下。
这般场景,在雁门郡十二县无数个乡里之中演绎。或许有些差距,可扶苏已经成功将政令贯彻到了乡里之间。这不仅是新的行政体系的功效,同时也是扶苏个人威望不断提升后得到的后续效应。
而此次扶苏减免口赋惠及百姓,又以重罚震慑那些偷税漏税之辈。可谓是收效甚大,当特科的回馈反应到扶苏手中时,扶苏心中愉悦自不言待。
甚至特科的情报上还写有,往日那避之唯恐不及的税吏离开乡里时,竟然有人送别三里又齐齐朝着郡守府的方向遥遥一拜。一想到那场景,扶苏心中的得意是难以言表的。只不过在众人面前还要装作矜持,摆摆手:“这个东博倒是带了个头。”
也没说是好头还是坏头,不过却让这么个习俗流传了下来。
除去丁税的下降,对于徭役,扶苏也做出了改变。当然,扶苏是不可能废除徭役的。毕竟扶苏忙完税赋改革还要去长城,透过长城的修建将影响力渗透到北方军团去。
而且,并非是所有徭役都是被人厌恶,痛恨的。对于徭役,后世不少人都有相当大的误解。
徭役,便是以国家政府的名义无偿地要求百姓付出劳动的一种行为。
这样看,似乎怎么都是暴政的样子。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有句话说的好:“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问问你为国家付出了什么。”
徭役便是百姓应当为国家付出的一种义务,并不该毫无选择地否定。就如义务兵制,便是徭役。
徭役是秦赋役制度的重要部分。徭役主要有更卒,正卒和戍卒,以及复除。更卒、正卒、戍卒这些都是军役,也就是百姓入伍参军以服军役。除去军役,还有力役,杂役。
政府名目繁多的徭役可谓是让百信难以安息,若是扶苏一厢情愿的以为减轻了口赋,减少了田租收取的比例就能让百姓休养生息,那便是大错特错了。
对于百姓生产造成的影响,田赋两样都远远不如徭役多。
军役还好,毕竟是国家军事体系里。有军粮、军服可以供应,甚至入了高阶军功爵光是军饷也有不少。可其余的力役、杂役就难办了。这些往往繁琐,办完这个就紧接着要去办那个。
按照秦朝的徭役制度,男子17岁后开始服徭役,称之为傅籍。
若是想要逃役,秦律对逃避赋税和徭役的行为是做了明确的处罚规定的。《秦律傅律》为防止逃避人口赋(即人口税),规定隐匿成年男子,以及申报废、疾不实,里典、伍老要处以耐刑;在户籍上弄虚作假的民户、典、老、同伍都要被罚〃赀甲〃、〃赀盾〃,并判流放刑。
先讲秦朝的军役,军役分为正卒、更卒、戍卒。以男子从十七岁开始傅籍算,需要在家乡所在郡县的郡兵参加每年一个月的更卒以保持战斗力,也就是一个月的新兵训练。然后初始则要服一年的正卒役,这样的日子一直要持续到男子五十六岁才会免除。
同时,在秦朝吏员体系内,游徼、亭长这些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官职。按照秦朝的律法来解释,这些都是徭役的一种。
也就是说,这些一直以来被认作公务员的人实际上只是为帝国服徭役。也就是做,刘邦的亭长之位只是运气好服徭役时选到了一个好差事。并非是刘邦谋到了亭长的一个职事。尽管后来这些徭役逐渐成为一个个体制内的职位。
一般而言,占据徭役时日中最长的是军役。可秦朝却有些不同,尤其是边郡地区。边疆地区多有战乱,自然国家会时常修建一些关塞,堡垒。这些自然不是军士去建造的,这些大多就轮到力役出场了。
力役,简单直白意为卖力气的徭役。比如长城,除去那些囚犯自然就是从各郡出来服徭役的百姓。当然,自扶苏将这活揽下的时候便成了雁门百姓徭役的一个主要目的地了。
最后一项,便是杂役,杂役的情况很复杂,甚至还带着贪腐的味道。在中国历史上徭役最沉重的宋朝时,在许多地方官家中忙上忙下的未必是这个官员的下人,极可能实在百姓在服杂役。同样,在仓库门口,城门处站岗的这些手持长枪短刀的,也未必是军人极可能也是杂役。甚至,在衙门里跑上跑下,上传下达的也未必是郡署里的吏员,而是杂役。
也许要说了,宋朝跟着秦朝那么远,似乎并无借鉴意义。可实际宋时为中国徭役最为沉重的时期,很大原因是因为宋朝延续时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