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幺妹-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多厨具,又存着几十袋面粉、上百坛酒,还有各种肉菜,挣的钱还不是小数呢!
  大姑就笑,“你不说过做吃食生意本钱小,回钱快吗?果然不错!”
  大姐和大姐夫就凑到一处嘀咕了一会儿,这时也过来了,“我们拿二十两吧。”
  爹娘却将宁婉招手叫过去,“婉儿,你们说我们拿多少?”
  年前铺子里刚分了红,宁婉知道爹娘手里有二三百两银子,可是一则日常有用度,二则就是做生意也要用些钱周转,因此就帮他们出主意,“你们就拿一百两吧。以后再有别的生意我还是会叫家里人入股的。”
  股份定了,宁婉就又告诉大家,“过了初五我和表姐去铺子看看,找了工匠重新修缮,等到衙门上了班我们就立契书。”
  大姑就说:“都是一家人,还立什么契书?听说还要给衙门里交税呢。”
  宁婉就笑着告诉她,“契书还是要立在前头的,这样才能不会有纠纷,再说铺子里有喜姐儿的股儿,就是交税也是只是最低的。”
  赵家毕竟管着这事儿,自家人办事儿当然要方便了,所以生意还没开始就已经占了便宜。大家听了都十分开心,尽情热闹了一天方散。
  过了初五,卢铁石就要带着媳妇回了虎台县,既然路指挥同知要过来看看虎台县城墙修缮的事儿,他自然要早些准备。正好宁婉也要到县城里准备开皮毛铺子。
  儿子儿媳都有正事儿要忙,吴老夫人就点点头,“你们回去吧,不必隔三差五地回来看我。”
  宁婉就再次劝道:“婆婆,你与我们一同去县城里住多好?平日与我娘她们几个人在一处说说话儿,铁石和我孝敬你也方便。”
  “不行不行,”只要一说起离开老宅的事儿,婆婆就固执得紧,“我在这里住得好着呢,而且我也不喜欢县城,太过热闹我吃不消。”
  宁婉其实早知道劝不动的,只是身为儿媳不劝一劝倒不大合适,此时便转过头向吴婶说:“如今家里添了两个人,毕婆子做饭,林氏做杂事,吴婶就只管陪着婆婆,若是有什么事就让吴叔去虎台县里告诉我们。”
  吴婶就点头,“我知道了。”
  这时林氏自厨房端了热酒进来放在婆婆面前,又到炕桌下面拿了一粒苏合香丸放在里面化了送给婆婆喝下,收了碗才要退下,宁婉就叫住她,“你去将毕婆子也找来,我有话对你们说。”
  待毕婆子也到了,宁婉就说:“吴婶本是家里的亲戚,一向在我家里帮忙,我们也相信她。今后有什么事儿你们都听吴婶的,只要将婆婆照顾好了,我就赏你们。”
  原来宁婉这一次回去要做生意,恐怕就不能像先前一样隔三差五地到婆婆这里,因此就提前将家里的事情安顿好。特别敲打敲打新来的两位则是因为吴婶与婆婆一样性十分软弱,又因她们先前都没有用过下人,只怕一时管不好。
  毕婆子和林氏过年时都回了家,今日才回来,因此都赶紧躬身答应,“夫人只管放心,能到卢家这样待人大方和气,活计又轻省的主家做事儿,我们都知道极难得的,就算为了能干得长久,也会服侍好老夫人。”
  宁婉早知道毕婆子是有见识的人,林氏又是个老实的,因此果真也是放心的,就笑道:“只要婆婆好,我再不亏你们的。”说着将自安平卫得来的银锞子拿出来一把,每个人都赏了。
  自指挥佥事府里转了一遭,颇弄了些小钱,自那后无论是给小辈的压岁钱还是下人的赏钱便都自这里出,倒将她先前准备的钱都省下了。就是铁石给她的那锭金子,她便用来做本钱,手里宽绰极了。
  这些小事倒不好向别人说,但是宁婉心里却是极开心的,用起这些银子花得更加痛快,毕竟是白来的嘛!
  小夫妻俩初六回了虎台县,白天便各自忙各自的,但是中午和晚上必是要相聚的,各自说着自己的事儿,倒是更有意思。因都忙着,到了灯节白天才回了老宅,婆婆怎么也不肯来看灯,最后只两人晚上在县城里逛了逛,一番柔情蜜意自不待言。
  路指挥同知果然来到了虎台县,而且还是正月十六就来了,他因是公出,因此便住在了驿站,倒是随行的路大少爷和少夫人住到了赵家。
  赵太太前几日才见了女儿,现在又得知女儿能回家里住上好几日,哪里不欢喜?张罗了酒宴请了虎台县里的头面人物给亲家接风。
  卢副千户和夫人自然算得上是头面人物之一了!
  宁婉自回了虎台县里,就被邀了去县衙还有徐家、诸家等几处作客,已经在虎台县上层夫人中露了许多次面,与大家重新“熟”了起来,这一次去赵家自然轻车熟路,穿了一身新衣裳——当初娘给她做陪嫁的衣裳时便做得多,眼下还没穿过一遍呢,又拣了两样新巧的首饰戴——如今并不必要显示自己的富贵了,只按自己的年纪选些好看的就行,她在这些夫人中本就是最年轻的,当然要打扮得俏一些。
  到了赵家见了路少夫人,这位宁婉梦中的大姑姐依旧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且她知道了母亲对二弟妹这位表妹寄予的希望,自然会与之好好相处,笑着拉了宁婉的手赞道:“我还没谋面呢,就听母亲不住地夸你,当时倒还有些不信,只觉得自己并不差,凭什么人母亲也不应该觉得比亲女儿还好,不想卢夫人真是有如那半山之上的映山红,美得让人心悦诚服。”
  宁婉先前就常得这位姑姐的夸赞,又每每得她送许多精巧的玩意儿,因她是真心感谢自己对她那个傻弟弟好的,如今身份变了,却也十分亲切,就笑道:“路夫人拿我比那映山红,那我竟不知拿什么比路夫人好了!谁不知道路夫人是我们虎台县里第一美人,当年城隍巡游时扮过仙子呢!”
  大家听了便都纷纷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可不是,当时路夫人的扮相风靡了多少人,自那以后竟没有人比得过!”
  在路夫人之后扮仙子的现在就有一位,那就是丁三小姐,如今也在场,可见说这话的人却一点也没有把丁三放在眼里,可她却不想得罪宁婉,就又笑道:“若是卢夫人也扮上一回,说不定能与路夫人比上一比呢!”
  可是想扮仙子并不容易的事,宁婉当时的家境是不可能争得上的,路夫人就笑,“那不过是个虚名罢了,卢夫人倒不看中那些。”

  第209章 成熟

  赵太太为亲家办的接风宴自是好的,宁婉又是大家说笑,又是看戏。可她心里一直惦记着与封少奶奶“结交”。
  与虎台县上层人家也有了不少次来往,今日才与封家少奶奶见面,无论如何也要找个机会攀谈。毕竟在她的梦里,封少奶奶对她有半师之谊,也是她在虎台县里最好的朋友,而前些天听说她又病了,自己很想劝慰她的。因此就一直留心,瞧着封少奶奶起身到下处,就赶紧也站了起来,“我也想出去散散呢。”
  封少奶奶就轻轻一笑,“卢夫人请先行。”
  宁婉就携了她的手,“我们一同去吧。”路上就笑着说了些家常,又论起品茶,慢慢投机起来,便邀她到家里作客,“我们家里并没有别人,副千户白天总在外面忙着,过两日空了你就过来,我们在一处品茶。”封少奶奶最爱品茶的,宁婉就向她学过煮茶品茶,此时暗地里想回家后赶紧要买一套上好的茶炉茶具,再挑些茶饼、茶叶备着,免得封少奶奶来了瞧不上家里的日常东西。
  不想封少奶奶摇头道:“真是多谢卢夫人的抬爱了,只是我身子不大好,近日天冷咳嗽又重了,大夫不许我多吃茶。”
  大夫好像一直不让封少奶奶多喝茶,可是她却从来没听从过,依旧每日把烹茶品茶当成最重要的事,除了想方设法买好茶之处,还要夏天收雨水,冬天集雪花,清晨采露水,到处寻找清泉山溪,又配了好几套极精美的茶具。如今她听了自己请她品茶竟然还能相拒?
  宁婉其实早觉出封少奶奶言辞间的客气,只是她因着梦里的情谊便忽视了她的疏离。明明在梦里她们一见如故的,现在却不知为什么她要躲着自己,宁婉摸不到头脑,却也觉出不宜再多说,因此两人更了衣便重新回到戏台前,分头坐下看戏。
  因陪着路指挥同知,铁石今天也在赵家盘桓了半日,夫妻二人一同回家,宁婉就说:“我们不如也借赵家的园子请客吧。”自家将男女客分成两日虽然也能摆下酒宴,但怎么也摆不开戏的,但请客有戏方才热闹,而虎台县里戏台的只有几处,除了县衙、城隍庙之外,只有徐老知府家里和赵家有戏台,而赵家的戏台又更好一些,因此她便打算向赵家借园子。
  不料卢铁石反问:“我们为什么要请客啊?”
  宁婉惊讶极了,“路大人不是来看你修缮城墙的吗?”
  “对呀,那可是公事。”
  宁婉突然想起了去年自己给铁石送礼让他退回来的情形了,而且当时他还对自己说他从不送礼的!
  今年的节礼都是自己打点的,他没有过问,自己也没向他说,因为他一直忙着公事,而两人见面有的是情话,根本顾不上说这些没趣的事儿。而且宁婉觉得铁石早变了,定亲以来他对自己十分体贴周到,成亲后更是整日粘在一起,因此竟将过去那个冷酷无情的将军渐渐淡忘了,也就忘记了他先前的行事方法。
  那时的铁石不只是不收礼不送礼,甚至他不与同袍之外的任何人往来,特立独行,再加上他身有残疾,凶名远播,因此很多人都对他心存忌惮,再加上周指挥使的打压,他的仕途一直十分坎坷。
  现在宁婉就正色说:“路指挥同知来虎台县固然是公事,但是你做为下属招待他也是正事儿,更何况我们也是姻亲呢!”
  大约最后一句姻亲说动了铁石,他并没有再反对,他只是茫然地看着宁婉,“我从来没请过客。”
  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公公一向不大管这个儿子,婆婆什么也不懂,而军中的生涯又让他并不大通人情事故,虽然他现在身子健全,也比过去开朗可爱,但其实还与过去的那个他有几分相似呢!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铁石与自己在一处时亲亲密密的,但是他与旁人话就少多了,就说前些天他陪自己回娘家时就坐在一旁悄悄看着自己,并不大与大家说话的。
  “这事儿你听我的吧,”宁婉就大包大揽地说,然后拿出一张纸来将请客的事都记了下来,又嘀咕着,“就借赵家的园子,明日我就去找赵太太说;戏不去安平卫请,路家人都看过了,不如去南边的得胜县请,听说那里有一个戏班不错;菜呢,我让爹请望远楼的大厨来赵家做,第一道我们不用燕菜,太俗气了,我想一想,对了,就用猴头菇,到德聚丰取,只给本钱就行了,还省了钱呢!第二道呢?是用烧鹅还是鹿肉呢,我想想……”
  卢铁石见婉儿费尽心思地为自己琢磨请客的事,说不出的喜欢,却将她手里的笔拿了下来扔到一旁,“这些事不急。”自后面将她抱了起来,低下头下香她的脖颈,又白嫩又腻滑,便一路向下去了。
  宁婉就在他怀里转过身子,“我做正事呢,你偏捣乱!”却闻到了他口中淡淡的酒气,就知道他定然忍不住了。原来铁石很少喝酒,但若是喝了一点,就会更加凶猛,先前成亲的时候不知道,前些天回娘家宁婉让他喝了酒之后可是记忆犹新。
  小夫妻俩儿早早地进了被窝,折腾了半晌宁婉浑身上下酸酸软软的,靠着铁石连眼睛也睁不开了,可是她还没有忘记请客的正事,就含含糊糊地说:“总要先把日子定下来,然后才好下贴子、定戏班子、借花园呢。”
  卢铁石就笑了,“你倒还想着呢。”
  宁婉一动也不想动,就将原本放在铁石胸口的手轻轻地在他胸前点了一点,“不定下来我怎么能睡着!”
  不料这一下子又捅了马蜂窝,欲念便铺天盖地压了上来,又似未完全灭掉的灰烬里洒了一瓶油,火苗腾地一下子蹿起老高,若是平日也就罢了,但是眼下宁婉悔之不及,请客的事还没商量好呢!
  可是在他那凶猛的进攻下,她再忍不住叫了起来,然后就将什么戏班什么酒菜都统统都忘记了,也不知什么时候缩在他怀里香甜一觉,还是在第二日早上帮她穿衣裳时醒来的,原来这也是她新近订的规矩,只怕他走了白氏见了自己看出端倪。
  宁婉虽知铁石有事,却还是抓住了他的手腕问:“请客的事怎么着?”
  铁石就俯身在她的脸上蹭了又蹭,笑嘻嘻地说:“真舍不得走呢!”方才抬起身上告诉她,“我想好了,就在城外砖窑那里请路指挥同知!我会让洛大哥买羊打酒,再麻烦岳父请了望远楼里的大厨做几样菜,还有戏班子,本来想让洛大哥一会来问你的,你既然醒了,就告诉我吧。”
  自正月初六起,铁石就带着兵士们在城外烧砖预备修缮城墙用,每日他们一早出城,晚上方回,又在那里搭了帐篷轮流守着砖窑,因此那处俨然成了他们的驻地。宁婉去过两次,一次是送些生姜和红糖给他们煮姜汤喝,一次是正月十五送了元宵,知道那里十分简陋,因此遽然一听觉得很是古怪。但是她毕竟是最懂得铁石的人,转眼间便明白了,就笑道:“你只管忙去,一会儿我找洛大哥将那些小事都商量好。”
  心里惦记着事儿,宁婉便也不睡了,打着哈欠起来将外衣穿好,叠起被褥叫了白氏帮自己梳头,又匆匆用了早饭便将昨天写了一半的那页纸又拿了出来,抹了一些,又添改了一些,想了想又写了几笔,然后放下笔又想。
  正在沉思间,白氏过来笑道:“隔壁住着的那个伙头军来了,说是副千户吩咐有事找夫人的。”
  宁婉就连说几个“请”字,自己也穿了鞋下炕迎了洛冰进来,“我正等洛大哥呢。”
  洛冰也不再与宁婉拘礼,点一点头就在下面的椅子上坐下了,瞧着宁婉笑道:“不想我们的铁石将军娶了夫人果然变了!”
  宁婉觉得脸上有些发热,正好白氏送茶进来,就借此掩饰,“洛大哥喝茶。”
  洛冰也觉出自己唐突,低头喝了一口茶,再抬起头来就稳重地说:“我自铁石到多伦时便认识他,也算得上深知他的人,他的好处自不必多说,但是性子里的孤僻固执也是很大的缺陷,因此他虽然战功卓著,却也颇受大家排挤。我曾劝过他许多次,既然身在官场,总要有些应酬往来的,只是并没有什么效果,不想弟妹却能将他说服宴请路指挥同知。”
  洛冰初听卢铁石让他办宴请路指挥同知时只以为自己听错了,的来又听他道可以与宁氏商量立即就明白关节在何处了,对卢铁石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他新娶的媳妇了。
  而宁氏,果然是个贤内助。
  自己还有许多兄弟,自多伦浴血杀出一条血路,忠心自是无虞,誓死都会跟着铁石的。铁石走得越高越远,大家才能越有前程。特别是自己,身负血海深仇,更是希望铁石一步步走向高处,自己才不至于埋没于边城。
  因此洛冰对宁婉满心的感激,“弟妹真是辛苦了。”能将执拗的铁石劝动,宁氏一定费了不少心思。
  宁婉听出了洛冰的言外之意,其实她当然是要用心劝说铁石的,但事实上却是只说了一句他就同意了。至于他怎么想通的,谁又知道?也许真是被自己媚惑了?
  这些话宁婉怎么能说?只端庄地笑着点头道:“我自然是劝了,但其实应该还是大哥的功劳吧——无怪铁石一向敬仰大哥,他自小家里与常人不同,明明上有高堂,但却与母亲孤零零地守在老宅里,受了不少的委屈欺凌,心里便也与常人不同了,全靠大哥教导他读书明理呢。”
  “我们成亲后他免不了陪我与亲友们往来,恐怕这些人情世故也让他更想得通了。但他毕竟还是与别人不同的,一定要在军营中摆酒请客,我听了先是要反对,后来却越想竟越有道理,请的虽然是路指挥同知,但其实也是所有的人。洛大哥,你说对不对?”
  洛冰就慨然道:“弟妹说得极有道理,铁石是成熟了!”
  娶了这样好的媳妇,越来越懂事还不是自然而然的!

  第210章 盆景

  既然都是为了铁石好,宁婉和洛冰商量起事情就越发容易。
  “帐篷容易,我知道你们本来就有好多,只是铁石既然要在军营里请客,那里可能临时搭个戏台?”
  “这个好办,去年伐的木头还有许多,只要堆起来再加固一下就是一个大戏台了。”
  “我听铁石说要买羊打酒,一定是想烤羊了,可是那么羊你们能忙得过来吗?”
  “军中的人差不多都会烤羊肉,特别我们自多伦来的。”
  “……”
  宁婉将想到的事情都与洛冰商量了,又怕忘记了什么,便悄悄将刚刚写好的纸拿出来看了一眼,原来她怕洛冰见了自己的字不成样子,便在他进来前将纸收了起来。
  洛冰就在下面轻轻地笑了。宁氏是他见过最懂事的女子之一;最美丽的女子之一;最坚强的女子之一;也是最可爱的女子之一。世上懂事的女子很多,美丽的女子很多,坚强的女子很多,可爱的女子也很多,但是拥有所有的优点女子他却只见过宁氏一个。
  她实在是太难得了!
  洛冰见过许多出色的女子,但今天特别被宁氏悄悄打开一页纸看这个小小的动作所打动。她一定是担心字迹不够好看才如此的,其实自己怎么会笑她?
  自己当年风光无限的时候也没有遇到过这样动人心弦的女子呀!还是铁石有福气!洛冰想着,就暗自决定要给宁氏寻一个好字帖,她那样聪明,用心练上两年,字就能拿得出手了,再不必见了人就把纸藏起为。
  宁婉确定了没有忘记什么,就放下心。又因与洛冰商量起事情十分轻松愉快,就是她先前觉得难的事情他也都有好办法一一解决,不禁就想到,将来有一天与铁石闲来说起,当朝中极殿大学士曾经在自家帮忙准备酒宴,岂不是很有趣?就笑了起来,就问:“过去你们家里怎么宴客呢?”
  洛冰其实很不喜欢与别人说起自己家里过去的事,毕竟洛家已经败落了,那些事情早就有如飞灰一般不见一丝踪影,因此每每有人谈及,他都会几句话就推脱掉了。但是偏偏宁氏问他,他却用心讲了起来,“那要看是什么时候,请什么客人了。”
  “春天的时候,家里暖房里的牡丹提前开了,祖父就请人来观赏,他最得意地有两盆,一盆是姚黄,一盆是魏紫,宝贝似的捧出来,但不许任何人碰一下;夏天时就在水边的排轩里放上桌子,十分凉爽,又有乐师隔了水吹笛子,曲子十分婉转动听;秋天要开菊花宴的,非但摆上几架菊花,每人都要簪了菊,就是菜也都是菊花做的;冬天自然要赏梅,煮了酒再烤上肉,与辽东的烤肉又不相似……”
  “我那时年青,又颇以文才自诩,所以最喜欢诗会,大家在水旁坐了,用一个杯子盛了酒放在水中,漂到谁的面前那人就要将酒喝了,然后立即写出一首诗来。”
  宁婉很爱听这样的故事,眼睛都亮晶晶的,“我原先在书上也看过,总觉得不像真的,现在听你说了方才相信——无怪你能考中榜眼呢,只听请客的事就知道你们家非同凡响。”
  只可惜那些全部都没了,就连祖父一手建起来的闲园也没了,洛冰将一声叹息压在心底,却笑着说:“弟妹若是有机会,将来去江南看一看吧。”
  宁婉不觉得起了促狭之心,就笑,“若是洛大哥请我们夫妻去,我就跟着铁石去江南看看!”
  “我——”洛冰想说自己再无出头之日,恐怕会埋骨辽东,但突然想起宁氏先前话里话外鼓励自己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就不忍用悲伤的情绪让她不开心,遂点头,“如果能有机会,我一定在江南家里仿着过去的酒宴请铁石和你。”
  宁婉是真相信的,立即笑道:“那好,我就等着了!”
  虽然洛冰并不大相信,但是他还是不免要被宁氏影响到,心里的哀伤不觉也淡了下来,不由得随口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偏巧宁婉会背这几首词,就赶紧诵道:“江南忆,其忆是吴宫。竹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原本这三首词最后皆是问句,但到了她的口中,却变成了肯定的语气,十分肯定的语气。
  其间的意思十分明白。
  洛冰听了心神一荡,仿佛真回了江南故园,半晌方才醒过神来,起身向宁婉拱手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宁婉其实早见洛冰鬓边生了白发,又觉他语气间还是难脱悲伤,就笑道:“等你离了辽东,就会忆起辽东的好处。”
  洛冰到了辽东六七年了,自温暖的江南一路跋涉到达王朝最北的多伦,他眼看着亲人一个个地倒下,只觉得天气越来越冷,心里越来越寒,脑海中只余下“苦寒”二字,从没有觉得辽东哪里好,可是不想宁婉却说:“辽东也一样好啊!春夏之季,田野里一片生机;到了秋天,成片的红高梁、黄麦子有多喜人!我最喜欢冬天了,一场大雪之后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就连树上都挂满了雪……”
  “辽东最好的还是人,我们辽东人多是又豪放又热情……”
  洛冰听着,心里果真想,“如果我能离开辽东,说不定还会想这里呢!”
  又随口闲聊了几句,洛冰终不好再多坐便起身告辞,“我回去先安排了,待明日有空儿再过来。”
  宁婉看看天气就笑道:“眼见就到午时,铁石也应该回来了,不如洛大哥就留下,我下厨做几个小菜,你们吃过再一同走。”
  正说着,卢铁石果然大步走进了屋子,因听了媳妇最后一句话,也笑道:“正是,吃过饭再走!”
  洛冰便不再推让,“那我就叨扰了。”说着与铁石坐在一处将商量过的事情一一道来。
  宁婉早起身去了厨房,白氏买了牛肉从一大早就炖了起来,现在正好到了火候,就拿出一个窖藏的大红萝卜,洗净了切成与牛肉一样大的方块加到锅里,同时放了盐再炖上一刻钟就好了。
  这边炖菜,另一边就炒了粉条、木耳、白菜等常见的几个小菜,却又回屋子里剪下一把蒜苗,用鸡蛋炒了送了上来。铁石和洛冰中午吃了饭就要去城外,是以既不用备酒也不必太多的菜,只这样家常就好。
  洛冰见宁婉转眼间端了一盘炒蒜苗就将眼睛瞪大了问:“这不是弟妹养在屋里的盆景,怎么竟然剪了吃?”
  “洛大哥竟把蒜苗当成盆景?”宁婉也不想洛冰在辽东过了十来年,竟然连蒜苗都不认得,再一想他到了辽东就被发配多伦,又一直在军中,没有见过也有可能,就笑了,“其实也不错的,我把蒜苗养在屋里桌上也是为了这一抹绿十分好看。”
  在辽东的冬日里,虽然有人会在暖房里种各种青菜,但那样的菜价十分高,并不是日常里吃的,寻常人家并不大买,但是想吃青菜并不是没有办法的——养一盆蒜苗就是又容易又实用的。
  将大蒜摆在浅浅的沙盆里,放在温暖的屋子中,隔上三五天浇上一回水,没多久就会抽出嫩绿色的蒜苗来,蒜苗长到一尺来高的时候就可以剪下来吃了,炒肉、炒鸡蛋,或者切成小段放在汤菜上面,带些蒜的味道,可又不那样辛辣,十分鲜嫩,又好看又好吃。
  眼下宁婉养的这盆蒜苗无怪被洛冰当成盆景,原来她爱干净又爱俏,因此用了一个白瓷盘盛了寸许高的清水,然后将大蒜剥了皮一个个地摆在水中,白生生的蒜头,青青的蒜苗,冬日里放在桌上可不是很漂亮?
  宁婉就又说:“不过,这蒜苗可比盆景有用得多了,就是今日吃了,还会再长出来一茬,过些日子就又能吃了。”
  洛冰毕竟还是不懂稼穑的,就惊问:“若是如此,我们也应该种起来,那样冬季里不管什么时候都有青菜吃了!”
  就连铁石也笑了起来,“洛大哥真是没见过的,这蒜苗最多能长出三茬,再多就不成了。”
  “我就是想呢,若是一直能长出蒜苗来,我们岂不用不必贮存秋菜了!”洛冰就也笑,却也拿定了主意,“我们也有好些蒜,明日我也在屋里养一盆,我瞧着竟不比那兰花差呢!”兰花的叶子也正是这样细细长长的,如果没有开花可不有些像蒜苗?
  宁婉听了他说兰花就说:“其实要看花也容易:平日里吃白菜时将叶一片片地摘下来,剩下小小的白菜心还在根上,再用水将白菜的根泡着,没几天白菜心里就开也小花来了。”又道:“洛大哥若是喜欢这些东西,还有好多东西都能做呢,萝卜头泡在水里也能养出绿叶开出小花,我还喜欢把芹菜心养起来,虽然不开花,但那绿色最好看。”
  洛冰方知自己到辽东这几年心如死灰,人就似瞎子聋子一般,宁氏所说的一切他未必从没见过从没听过,但的的确确没有进过他的心,因此他心中才唯余“苦寒”二字。其实辽东的苦寒里还有更多的生机和乐趣。他原是绝顶聪明的人,眼下一经想通便豁然开朗,点头笑道:“明日我便做起来!”他要给自己的生活里添上几许生机!
  午后铁石接了路指挥同知出城看砖窑;洛冰带人搭戏台、雇戏班;宁婉回娘家找了爹陪着去望远楼里请大厨、商定了菜单,回头与洛冰又见了几次面将事情一样样定下,也就到了请客的日子。

  第211章 烤肉

  这一天,铁石给所有修缮城墙的兵士们都放了假,就在砖窑前请了路指挥同知和路少爷等等随从人员。
  那边都是男人,因此宁婉在正日子并没有过去,但是她知道一定办得不错:羊都是新自北边买来的,当日早上才宰杀,新鲜得紧,洛冰早拌好了调料,他在多伦时常烤肉,经验十分丰富;望远楼里最有名的大厨会在一旁新垒好的灶上做出拿手菜;酒是在酒庄里买的上好高粱酒,自己还让人特别开了窖送去了十坛葡萄酒;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唱戏了,宁婉与洛冰商量了点的都是武戏,《挑滑车》、《铁笼山》、《八大锤》等等。
  自城内都能听到锣鼓的声音,虎台县里好多人都跑去看热闹了。
  宁婉不禁想到铁石做事果然与旁人不同,宴客竟是这样大的手笔,仿佛是盛大的仪式,将修城墙的大事隆重地推了出来,应该会让许多人记上很久吧。
  而被请的路指挥同知一定会很满意的。
  至于今日一同吃席的兵士们,更会欢喜异常。
  比借个园子摆酒看戏好得多!
  正想着,白氏进来笑着说:“夫人,中午想吃什么?”
  平日里铁石天天回来,宁婉每日算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