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幺妹-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将军可是救过先皇的人呀!”
  朝中一片为卢铁石求请的,宫内也是一片,从来不参与朝政的皇太后也出来说话,自己若是真杀了他,一定会被骂成桀纣的!就是登上了至尊的宝座也不得不顺应所谓的民心,皇上便冷笑了一声,“卢夫人既然这样说了,那朕就饶过卢铁石,让他去靖海王手下打倭人去吧!”
  
  第348章 离京
  
  皇上金口玉言,宁婉接了旨意当日就与铁石简单地收拾了几个包袱,带着三个孩子走出了锦衣卫指挥使衙门。
  宁婉喜欢的拨步床,铁石用惯的棋具、孩子们收罗的种种小玩意,家里所有的用品、库房里的财物,全部都不要了,如今能逃出命就是大幸!
  十几匹马、两辆马车,一家五口,再加上十几个随从,卢家赶在下午城门关闭前就出了京。遥想当年,他们自辽东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地上京,再没想到会落魄如斯。
  宁婉脸上却全是笑意,“我们要赶三十里外的驿站住下,来不及停下吃饭了。槐花儿,你把茶叶蛋拿出来分给大家。”她自宫里回来,遣散下人、收拾行装,又急忙给亲朋好友处送了消息,就是这样乱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到厨房里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到锅里煮上,当时还将家里最好的茶叶顺手扔了进去,反正也带不走了。
  茶叶蛋煮了快两个时辰,酱油的鲜咸和茶叶的清香完全浸到了蛋里,剥去皮便露出被染成了深深浅浅茶色的蛋清,又好吃又顶饿,“到了驿站,我们再吃饭!”
  到了这时候还跟着卢家的人,都是最最亲近最最忠心的,大家许久都没好好用过饭了,更不用提今天,中午家里根本就没开伙。眼下这一行人或是骑在马上,或是坐在车里,如今看到茶叶蛋,突然都觉得饿了,胃口大开,围着槐花儿车旁伸出手来,“小姐,再给我来一个!”“我来两个!”
  又有人讨好地说:“夫人煮的茶叶蛋真好吃,比什么山珍海味都要好!”
  宁婉就道:“正好山珍海味吃不起了,我们就天天吃茶叶蛋!”
  “谁说山珍海味吃不起了?”铁石就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辽东家乡的山珍总是有的,而现在我们正是要去海边呀,什么海味没有?”
  “不错,只要我们人还在,什么能没有!”
  夕阳已经西下,只将余晖撒下,为冬日的傍晚添了一抹暧色,卢家一行人远远就见城外十里长亭聚了许多人,大家不觉放慢了脚步。
  铁石不得新帝的喜欢,此番被贬出京,他与媳妇商量只给亲近的几家送了信,让他们放心,一家人就急忙出了城,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行期,就是想避开送别。
  锦衣卫已经交给了下一任指挥使,想必送行人员的名单会送到皇上的案上,于大家并没有好处。他们不想给任何人带来麻烦。
  但是,长亭里还是满满的人,亭子里站不下的,就排到了外面,一桌桌的酒宴散发着袅袅的白气。
  平时外出的人谁不选大早上出门呢?这时候送的人只能是自家,午后得了圣旨,傍晚前出城。
  宁婉觉得自己的眼前一片模糊,抽出帕子擦了擦泪水,可是还有更多的泪水涌了出来。她之所以敢去宫里向皇上叫板,其实也是仗着这么多支持铁石的人。除了那几个跳梁小丑,满朝的人都帮着铁石,皇上新登大位,他不得不顾及民心。
  大家已经给了他们夫妻最大的帮助,现在果真没有必要再来送行,白白地惹皇上不高兴,恐怕会影响大家的仕途前程。因此她一下车就向洛嫣道:“东平王府一向要藏拙,你们这时候出来做什么!难不成我不知道你的心意!”
  洛嫣已经生了一儿一女,面颊微丰,容貌却还精致得如同画中人,此时哽咽道:“只恨我们无权无势……”
  宁婉早收了泪,此时就赶紧抚了她的手笑道:“我们并没有怎么样,家里的细软都带了出来,人也平安无事,靖海王又不是老虎,不吃人的!”
  夫人们围在一处,便有人强笑道:“卢夫人还是过去一样的风趣。”
  亦有人拉着她入席,“听宫里传出了消息,我们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便赶紧出城在这里送行。”
  女眷们用了长亭外的一处房舍,低矮狭窄的农家屋子里挤得到处都是人,可却热闹得紧,一桌桌的酒菜摆不下便将盘子叠了起来,没有人为了吃什么,大家说着这几年的事情,到了有趣处笑声差一点将屋顶掀开。
  也不知到了几更天,宁婉困倦起来,卫夫人体贴地拉着她道:“你如今怀着六个多月的身孕,虽然身子康健,但总比不了平日,我在一旁的屋里给你铺好了床,你去躺一会儿,这里我替你陪着。”这些日子一直没吃好睡好,宁婉果然觉得支撑不住,告了罪起身先去下处。
  黑暗中,突然有一个人拦住了她,拉住她的袖子小声说:“卢夫人,当年我们家大人与敬王多有往来,又时常写诗应酬,虽然他其实根本不知道敬王要谋反的事,但若是传了出去谁又能信?是卢大人救了我们一家,可我们却一直没敢出面承认过,就是这一次卢大人被皇上为难,我们家大人也不敢出头上折子驳斥,我们对不起卢大人!”说着将一个包袱塞到她手里跑了。
  宁婉原没叫侍女,此时捧了包袱也不能追出去,摇了摇头便走了回去,借着桌上的残烛打开一看,原来里面包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银锞子,有成锭的大元宝,有海外流进来的银钱,还有年节时给小孩子压岁的各色花式小银锞,无怪很沉手。重新将包袱系上,便轻轻地笑了,先前她心里一直委屈得紧,觉得好人没有好报,便是吵到了皇上面前也是凭着这股精气神儿,现在突然间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拿出这包银子的人家境看样子并不十分富裕,胆子又有些小,想必是朝中的一个小官,先前恐怕觉得能与敬王往来有多荣耀,其实并不知道皇家里面有多少龌龊,而且以他的身份也够不上参与到谋反中。若不是铁石烧了敬王府的书信,他一家人的性命恐怕都没了。现在就算他没能勇敢地站出来替铁石说话,但是宁婉也不会怪他。
  人世艰难,仕途坎坷,只要没有害人之心就好了,她也愿这家人将来安好。
  如此想着,一时竟睡不着,宁婉便悄悄出了院子,就见长亭旁燃起了篝火,又有许多灯笼挂在周围的树上,男人们坐在火边喝酒说笑,“卢大人,我最敬重你是一条好汉!我们干一杯!”
  “卢大人,若不是廷杖时你手下留情,我恐怕也不能还有今天了,我敬你一杯!”
  “卢大人,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大家一起喝一杯!”
  宁婉想上前劝一劝,铁石一向大不大饮酒,且他的酒量也不太好,但还是又停住了脚步。男人们就是需要这样的豪情,就让他们尽兴吧,从此之后,大家还真就是天涯海角相隔万里了。
  天亮时,篝火变成余烬,一坛坛的酒一滴不剩,众人脸上却没有一丝颓废,卢家人登上车子,与大家挥手道别,“各自珍重,相会有时!”
  出京城百里后到津口,卢家一行弃车登船,一路向南。
  卢铁石、宁婉和孩子们都生在辽东长在辽东,平日极少乘船,到了京城也不过坐着画舫游过湖,如今第一次登上大船,便就一气行了三千多里。
  原本一家人都特别担心宁婉,她可是怀着身孕的,但不知为什么她竟没怎么晕船,饮食起居倒比前些日子还强些,又时常笑道:“我只想着我们一家人都没事了,便觉得坐船也不错,非但不累,还能一路看景儿。”
  柏儿也好,每日里依旧活蹦乱跳地淘气,家里发生了这么多大事,他并不大懂,最初几日还惦记时常在一处玩的几个小友,但很快就也忘记了。因他喜欢在船上到处乱转,宁婉和槐花儿只恐他不小心掉下水里,专门封了两份银子请了船家的两个半大小子轮流陪着他玩。
  而其余的人,铁石、槐花儿、松儿,还有亲卫和侍女们或多或少都有些眩晕、恶心、呕吐之症,不过随着在船上的时日长了,大家便也就适应了。
  有了空儿,铁石便与宁婉将槐花儿和松儿叫到身边,将先前的事情挑能说的告诉了他们,又道:“我们家如今被贬到闽地为靖海王效力,虽说还有三品指挥使的袭职,但并无实职,且强龙不压地头蛇,靖海王原就是海盗出身,朝廷无奈才招安封了王,但他一向不把朝廷命官放在眼里,反多加折辱,我们此去一定要小心为上,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能忍的就忍了。”
  女孩懂事儿早,槐花儿又是老大,因此格外贴心,这些日子家里的事情皆是她在打理,平日饭食衣物,船停时上岸采买,听了爹娘吩咐就赶紧答应,“我都知道了,这一路上遇了人便打听闽地的风俗人情,也好与靖海王打交道。”
  松儿也应了一声,却有些没精打采,却问:“我们家就再不回京城了吗?”
  铁石就道:“将来的事情谁又说得上呢,只眼下看几年之内都不会回京了。”
  槐花儿便问:“京城里还有什么惦记的,你告诉姐姐,姐姐看看能不能帮你写一封信求了人办了,免得你时不时地就唉声叹气。”
  “也没什么事,”松儿有事倒不瞒着家人,“灿儿和炳儿不小心把洛伯伯给木朵儿的水晶砚台打破了,木朵儿一直替他们瞒着,我答应帮木朵儿买一个一模一样的砚台,可是我们家突然出京了。”
  “水晶砚台可不便宜,”槐花儿看娘点头就答应了,“等再停船时,我们一起下去看看有没有水晶砚台,买了送回京城。”
  “你能想着木朵儿的砚台很好,”铁石就道:“如今告诉你亦无妨,临行前我和你洛伯伯给你和木朵儿定下了亲事,以后你们便是一家人了,以后更是要像爹对你娘一般好好待木朵儿,你可知道了?”
  卢松再没想到,怔了半晌,突然涨红了脸,蹭地一下蹿出了船舱。槐花儿伸手就拉,一时竟拉了空,便嘻嘻笑了起来,“弟弟这是害羞了,不过他一向喜欢和木朵儿在一处说话,如今心里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宁婉就埋怨铁石道:“他如今才十岁,还不大懂,应该过几年再说的。”
  铁石一笑,“我原也没想说起,只是他既然提起,就早些与他说清,从现在起便将木朵放在心上,不要辜负了洛大哥的一番心意。”
  卢洛两家只有这两个孩子年纪相当,大人们看着孩子一向玩得好也曾开过玩笑,不想自家出京时洛大哥便要为他们定下亲事,又因此后山高水远,当时一并说定不论那时两家情况如何,木朵儿十六岁时,洛家前往卢家送亲。
  又说了会儿话,槐花儿便道:“娘,你想吃什么?我去看着船上有什么饭菜?”
  宁婉便点了点头说:“若是有新捕上的鱼,炖一条来。”看着槐花儿出去了,便与铁石说:“倒是槐花儿十二岁了,我原想着正要在京城里替她相看相看,不想竟出了这样大的事,只恐耽搁了女儿的亲事。”
  铁石握了她的手笑道:“哪里没有好男儿,我们槐花儿跟她娘一样美丽能干,定然能说上一门好亲事!”
  
  第349章 遇险
  
  卢家自京城到闽地走了半年多,原本也不需要这么久的,因为其间宁婉路上到了产期,一家人只得弃舟上岸停了两个月。
  虽然多有不便,但是生产还是很顺利,不是松儿和柏儿一直盼着的小妹妹,而是小弟弟。不过就是柏儿也明白,“娘以后再生小妹妹吧,现在生小弟弟还好些。”小妹妹可是娇滴滴的,不能受一点委屈,现在他们在行路之中,什么都是简陋的。
  卢铁石给自家的第三子起名叫卢榕,原来此时他们已经到了闽地,这里到处长着这种辽东没有的树,树叶特别的繁茂,像一把大伞,十分地好看。
  宁婉抱着小儿子怜爱地说:“榕儿这个名字好!我最爱这树能生出细细的须子,落地便能生根,一株树就能长成一片树林。我们榕儿正要借这样的好名字,生在了南边便入乡随俗,在这里也一样好好长大。”
  先前他们自辽东到京城,虽然相隔千里,风俗亦有许多不同,但毕竟都在朝廷的北部,如今看起来竟很相似的了。而南边,不只地形、气候、物产与北边相差甚远,便是人也是很不同的。
  先前虎台县的钱县令夫妻就是闽地来的,到了辽东好多年与辽东人之间还有很深的隔阂,现在他们到了闽地,又是如此尴尬的身份,应该还会更难。宁婉觉得铁石给榕儿起名字时一定想到了这里,才会立即就说出了这个字。
  铁石看看媳妇怀里抱的小儿子,心中亦皆是怜惜,“榕儿落了地才六斤四两,比他的姐姐哥哥们都轻,在娘肚子里就受了苦。”
  “其实在吃上也没亏了榕儿,肉虽不能天天有,但鱼可没断过,都是极新鲜的,”宁婉就笑着说:“我瞧着闽地的人长得比我们辽东人矮小些,恐怕是这方水土之故,我们榕儿既然生在这里,也就随着闽人了。”
  大家就都笑了,便纷纷说:“闽地的马也十分小,与我们那边的驴差不多。”
  “不过这里有水牛,我们辽东没有。”
  “我最喜欢这里有各种果子,福桔、桂圆和荔枝都好吃极了!”
  大家到了闽地,其实十分不适应,天气太热倒还是在其次,湿气实在是太重了,好几个人都生了病,但抱怨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是以每个人都尽量感受这里的好处,毕竟好处也是有。又学着当地人煮了凉茶去火,每天饮用,慢慢适应。
  再下来的路,大家改成坐牛车,自北边带来的马不适应闽地的水土已经所剩无几了,倒是牛车,虽然行得慢但却很稳,特别合宁婉抱着孩子乘坐。
  终于在夏末时分,卢家到了靖海王所在的惠州。
  这里地处滨海,自几十里之外就觉出一种特别的咸腥气息,再到近前,就看到了大海,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扑向岸边溅起一片琼花碎玉,发出哗哗的声音,而那蓝蓝的一片,一直远到天际。
  惠州城就在海边上,城池不大,城墙比起北地重镇也差得远了,可却极繁华,城里房屋鳞次栉比,人流如织,便是城内几十里亦人烟稠密。
  打听了州府的官衙,铁石便求见递上了文书,宁婉亦带着槐花儿几个见了知州夫人,大家方才知道靖海王平时并不住在惠州城的王府内,而是长年在惠州城相对的一座鹿岛之上。自惠州城到鹿岛,非旦要乘船而去,而且还要乘州府专门指定的船只,只有如此鹿岛才能准许靠岸。偏巧他们出了州府衙门,正遇鹿岛有一只船到州府办事,正要回程,那船老大见了便在衙前邀他们同行,比划着只要几个打酒的小钱做船资就好。
  宁婉听了,便向铁石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先找个客栈沐浴更衣,明日准备好见面礼登鹿岛拜会请海王。”
  铁石点了点头,“不错。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大家也该先歇息歇息。”于是转身向船老大拱手道:“多谢美意,我们还是改天再上鹿岛,也许到时候还能见面。”
  船老大就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串话,闽地方言与北地和京城十分不同,大家亦听不大懂,便笑着摆手,正要回去,州府衙门的一个官吏便走出来向他们用半生不熟的官话道:“去鹿岛的船并不常有,如今遇到了正是你们的运气,还不赶紧跟着他们上了岛,岛上亦有客栈,到那里再沐浴不就好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们初到惠州,倒不好与州府里的官吏作对,因此只得应了,“恭敬不如从命,那我们便直接去鹿岛吧。”
  一时上了船,原来惠州城南城墙便立于海边一处岩石上,正是一处海港,连城都不必出就可以直接下船出海,大家第一次见如此的港口,倒觉得颇长了些见识,免不了在一处议论。
  正说着闲话,那船便要启航,船老大就过来让大家分开坐在各处,又用手比划着大家聚在一起行船不便。
  既是在船上,自然要听船老大的,大家依言重新分散开坐在船上各处。宁婉抱着榕儿与槐花儿带着三两个侍女被船老大安置在船舱里,隔着窗看到铁石站在船头与船老大说话,就笑着说:“虽然一路坐船过来,但今天还是第一次坐海船呢,毕竟不一样。”
  槐花儿也道:“所谓海纳百川,纵是多大的大河多宽的大江也比不得大海呀!”
  松儿就惊叹道:“这船竟是两层,水手们都在底舱划船,真不知那里什么样。还有刚刚在港口见的那几艘大海船可真了不得,怕不要几百人划船才能行起来!”说着就要带着柏儿四处着看,却被船丁拦住,赶了回来。
  宁婉就道:“海船不比江船,风浪大着呢,你老老实实在我身边坐下吧。”
  松儿只得坐了下来。
  槐花儿就笑着劝他,“我们既然到了闽地,自然有机会坐那样的大海船。”说了几句,便扶着头说:“海上风浪太大,我竟觉得有些晕船呢。”
  宁婉就说:“我包袱里还有酸梅,不若你含上一粒?”
  槐花儿点头说:“我去拿来。”说着开了包袱取了酸梅含上,只是还不好,便起身出了舱,“我站到船舷边吹风。”
  海船上不甚平稳,宁婉见她一摇一晃的,便担心地道:“你小心些,别掉到海水里。”
  槐花儿便扶住般舷,“娘,我知道呢!”
  鹿岛其实并不远,在惠州城内就能看到。如今船行了一刻多,已经能看到岛屿上一片葱绿,突然间变生肘腋,船老大一个箭步向前跳入了水中,离船时猛喝了一声“动手!”然后就;船上各处的人果真都动了手,他们人多势众,三五个围住一个,抓起人来便要向水里扔。
  “我劝你们先别动,”槐花儿方才打开包袱悄悄拿了一把短剑藏在衣袖内,现在猛地掣出来抵在船舷边一位少年的颈前,此时松儿亦跳出船舱,上前帮着姐姐将那少年捆住手脚,又有几个侍女,一转眼间已经将人拖到舱内。宁婉就指着少年,“他出了事,你们回去恐怕不好交待!”
  铁石大笑着自船头走了回来,上前帮被制住的家人三拳两脚将惊呆的船丁们打倒,喝道:“若是想鱼死网破,你们便将船沉了,若是不想,就乖乖地送我们到惠州!”
  还是在州府前,铁石和宁婉就已经知道船老大不安好心了。他们其实并不是冒冒然地进了惠州城,对闽地的方言也并非完全听不懂,有了这么多经历的他们早觉出船老大对他们手中包袱的窥伺和满满的恶意。
  但既然州府的官吏都催着他们上船,就算他们这一次避开了,下一次也躲不过去,不知什么时候就与先前朝廷派到闽地的官员们一样,一不小心就意外身亡。但到了此时,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
  原本铁石的打算是看住船老大,毕竟一艘船上的水手都要唯他马首是瞻,只要揪住他便能控制住整条船,但上了船他们便发现原来船上还有一个地位超然的少年,方才与船老大一同自州府里走出来的。虽然船老大没有对少年有过特别的举动,但他亦没有像对别人一般呼喝过。
  这位少年乍一看与船上的其他人没什么两样,短褂短裤,腰系短刀,赤脚站在船上,但细看他还是有些不同,并没有与那些船丁们一起散在卢家人身边,形成围困之势,而是独自站在船舷旁看着海,而三两个凶悍的船丁似无意般地分布在少年左右。
  不必说,卢家任何人靠近少年,一定都会引起船老大的注意,刚刚松儿上前搭话都被人拦住了,唯有槐花儿,她虽然个子已经长了起来,但还是小女孩,看起来又漂亮又娇嫩,做出晕船的样子软手软脚地扶着船舷并没有被注意,谁能想到她身上带着剑呢?而且还能一举将比她高大的少年拿下。
  被一个小姑娘拿刀突然逼住了,然后被几个侍女像死狗一般地拖进了舱里,那少年原本晒成麦色的脸涨得通红,一张口竟是纯正的官话,“把船沉了!别让京城里来的人有一个活口回去!”
  可是他不怕死,别人却怕他死,船老大早从水里重新登船,浑身湿淋淋的,像一只落汤鸡一般,模样十分好笑,上前拱手道:“卢大人,你放了他,什么事都好商量。”竟也能将官话说得很明白。
  铁石就笑,“我方才已经说了,若是不沉船,就送我们回州府。我们虽初来乍到,但早听人说靖海王为人公正,能护佑沿海一方百姓,如今我们为宵小们谋财害命,想来王爷知道了一定不会轻饶!”京城人一向觉得靖海王只比倭人强一点儿,但闽地人却将他传得有如天神下凡,到底哪一样是真谁又能知道?
  少年便猛然向槐花的剑撞了上来,“我才不受你们的羞辱,杀死我吧!”
  槐花儿从几岁时起习武,身手灵活着呢,对付一个手脚都被捆着的人还不轻松?将剑一收,一只脚踩了上去,将那少年跃起来的身子重新压到了船板上,也笑道:“想死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又嫌他咶噪,吩咐侍女,“将他嘴堵了,听我爹和船老大商量。”
  船老大知道自己这一次彻底栽了,只得服了软,“我送卢大人一家平安到鹿岛,卢大人放了他可好?”
  “当然不好,”宁婉抱着榕儿隔着船舱的窗子笑着插言道:“我们家大人说过要回惠州的。”
  “你们本就要去鹿岛,我送你们过去岂不正合适?”
  “但如今我们不想去鹿岛了,先回惠州。”
  一边要去惠州,一边要去鹿岛,两边僵住了,船停在水中,卢家人都退到了船舱里,而船老大带着众人立一船舷之上。那少年几番要动,槐花儿索性将他拉起来捆在舱中一根柱子上,大家轮流拿刀守着,外面纵有多少人亦束手无策。
  大家一早起来去州府,然后上船,动了手又僵住了,看着太阳已经过了天空正中,宁婉就笑道:“既然船老大还要想一想,我们便先吃饭吧。”
  铁石就让船老大送过一口锅,再让他们打了几网鱼,槐花儿与侍女们便将鱼收拾一番炖上了,一时锅里的水开了,虽然没有什么调料,但味道竟也扑鼻的香。
  宁婉便让人先给少年灌了一碗鱼汤,然后才带着女眷们先吃了,又叫铁石道:“无怪海边的人都说炖杂鱼的味道最佳,果然不错,你也带着大家轮流吃吧,我们又无别事,倒是不急的。”
  
  第350章 豪爽
  
  卢家人越是做出这样闲散的意态,船老大越是绷不住了。待卢夫人烧了茶坐在船里细品,又再三叹,“早知闽地的茶好,先前在京城也不是没吃过,但是如今喝了船上的茶,还是觉得不同一般呢!”时他便一跺脚,“罢了,我送你们回惠州!”
  船上自有一套法子,令传了下去,便在海里转了一个身,向惠州方向驶去。那少年刚刚又被灌了茶,如今口中的帕子倒没有再塞上,便道:“四叔,我不怕死!”
  四叔就苦笑道:“都是四叔的错,一时大意失了手,你先跟着卢大人他们去,我必然想法子救你回来!”
  及了上岸,卢铁石便扶了媳妇下船,再将家里人等都接到了一处,然后将那少年推给了船老大,“你们回鹿岛吧。”便带着家人回了客栈。
  进了屋子,宁婉方小声道:“那少年竟是靖海王的独子?”
  “恐怕是的。”卢铁石也叹道:“谁想竟能如此凑巧,让我们遇到了呢。”
  槐花儿和松儿也道:“果真与我们先前打听到靖海王的儿子十分相似,年龄对得上,会说官话也对得上。”
  最初卢家人虽然觉出了这位少年身份要比船上其他人尊贵,但却根本没往靖海王的儿子身上想,毕竟靖海王的儿子,总归是堂堂世子,哪里会如此随意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呢?尤其是他们知道靖海王原本好几个儿子,但或是死于倭人之手,或是死于海难,如今只留下一根独苗,只当一定会十分宝贝呢。
  不过,当听到少年说的官话十分纯正,而船老大特别紧张他,特别每每提到靖海王时他的情绪就十分激动,他们才意识到原来遇到的是谁。宁婉便担心地说:“我瞧着靖海王世子脾气十分刚硬,又年少爱面子,被我们捉住了恐怕气坏了。”
  槐花儿和松儿就说:“若是想要他不生气,我们就去龙宫里见龙王了!”
  铁石亦道:“虽然得罪了靖海王世子,但我们也是自保。而且,听说靖海王虽然对朝廷的官员一向不待见,但面子上还是过得去的,从来没公开动过手。”又猜测道:“会不会是靖海王世子瞒着靖海王杀人越货呢?”
  大家都觉得有理,毕竟朝廷的官员到了闽地却一向少有能回去的,是以闽地才成了大家最畏惧的地方,皇上之所以将铁石派到此处,其实就是不想再见到他了。宁婉就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已经去拜见过靖海王了,而且坐在他儿子的船上遇到了杀人越货。现在我们就留在惠州城里,谁都不能说出什么了吧。”
  靖海王若是不要脸面,只凭卢家这十几个人终是挡不住的,但是只要靖海王与闽地传说中那个英勇、公正的人有几分相似,他们也不至于有多危险,尤其是惠州城看起来繁荣而平静,他们住在城里倒是不大担心。
  “我想靖海王在闽地的名声如此之好,人品也不会太差,而且他儿子做出了这样的事,他应该会给我们一个交待。”铁石就挥手道:“留下守夜的人,大家都早些休息!”
  卢家人在惠州平静地过了五六天,细细地体会惠州城,这里原是古城,但上百年前起就被海盗占了,后来又有了倭人,更是糟蹋得不成样子,然后靖海王突然横空出世,一统千里海域的数支海盗,赶跑了倭人,占了这一带,又重新建起了比过去更大更好的城池,庇护着许许多多的人安居乐业。
  只从这些来看,靖海王应该是个不错的人吧。
  他们真心希望如此。
  靖海王的到来很是突然,卢家刚刚用过了晚饭,按着这里的习俗在院子里乘凉——屋子里又闷又热,倒是外面凉爽些,再尝着白天新买来的几样果子,就见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靖海王世子。
  若非有靖海王世子,大家也许认不出靖海王,他衣着十分简单,一袭布袍,穿着一双草鞋,与惠州城内寻常的百姓非常接近,但是他的外表却带了许多中原人的特点,由此可见靖海王世子还是肖父的。
  卢铁石与宁婉急忙起身行礼,“拜见靖海王!”
  靖海王笑着还了一礼道:“海边之人一向不知中原之事,竟才得知卢大人原来就是斩下哈尔朗人头,保住虎台安平、又夺回北地几百里的辽东英雄!怠慢了!”也是一口纯正的官话。
  惠州虽属朝廷之地,但是卢家人到了这里后也发现当地对于朝中的一切事情都十分淡漠,淡漠到几乎不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