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科举-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门!开门!”那几名士兵毫不迟疑的打开了沉重的城门。胡瑄对身后众人把手一挥,出城一步跨上了马,将马鞭一挥,一行人迎着零星飘落的冰冷的雨滴,朝城外十方普觉寺的方向奔驰而去。
  “你想威胁我,呵呵,张皓文,你也不看看你如今有没有这个资格。”王永祥一把夺过身旁侍卫的佩刀,把它架在了丘洵的右臂上:“若是闻名天下的琼州才子没了胳膊,那他后半辈子可就没法写文章,没法做官了。张皓文,这儿除了你,可有三个人呢。你……”
  他话还没说完,头顶忽然一道强光闪过,随即轰一声巨响,天空仿佛要裂开一般。王永祥险些被吓破了胆,嗷的尖叫了一声,手里的刀也随之落了下来。丘洵侧身一躲,刀落在了被雨点打的满是泥泞的地上,溅起的泥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袍。趁此机会,张皓文又张开手,再次提高声音,对王永祥喝道:“放走他们,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好……好……我看你也翻不出什么花样!”王永祥气急败坏的对邢恕道:“你!去给他解开绳索,你们两个快滚!”
  “多谢王公公。”张皓文越发镇定,眼看阿清不情愿的被邢恕拉着越跑越远,张皓文一颗心反而落了地,只剩他和丘洵了,丘洵是广东乡试的解元,声名在外,虽然王永祥刚才拿着刀瞎比划,但是张皓文相信他绝不敢真的对丘洵动手。
  张皓文缓缓展开手掌,毫不畏惧的走到了王永祥的面前,王永祥反而面色有些慌乱,往后退了一退。张皓文微微一笑,道:“王公公,您不是想知道这戒指的秘密吗。我这就演示给你看。”
  说罢,他侧过身去,注视着戒指,从里面掏出了一瓶灵水,递给了王永祥:“喝了这个,即使是在黑夜里,也能把周围的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王永祥白了张皓文一眼:“你先喝一口。”
  张皓文倒进自己嘴里几滴,然后递给王永祥。王永祥仍不肯自己喝下,而是将瓶子递给了身旁侍卫。那侍卫本来就身体强健,灵水在他身上很快发生了作用,他惊奇的道:“我、我真的能看见远处了,就如同身处白昼一样!”
  王永祥瞪大了眼睛,向那戒指伸出手去。然而,他马上又皱紧眉头,对张皓文道:“哼,你这一瓶莫名其妙的水,你就想换你们
  两个人的命吗?你以为我不知道吗?这是戒指里头是个空间,该怎么出入,你告诉我,否则你们还是死路一条!”
  “王公公,你既然感兴趣,和不跟我一起进空间里看一看?”张皓文抬头问道。
  “嗯?好!”王永祥兴奋起来,马上就要进入那个充满灵力的空间了。听起来,那里面如同仙境,可以让人得到智慧,也可以得到力量,甚至各种各样的别的本事。至于那些可以种庄稼的田地,他要好好控制,而不是像张皓文这样随意挥霍。在荒年,在灾年,他可以用这个空间为自己挣来无数的财富。他还可以训练出更加强壮的卫兵,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丘洵扶住张皓文,张皓文进入空间,他抬头看去,原来矗立在山下的那高大的白玉牌坊,如今只剩下极小的一块,而在他眼前是一张铺展开来的白玉网,如丝绸一般光滑柔软,随着张皓文心念的转动,收入了他的手掌之中。张皓文睁开眼睛,白光从他手中流出,将王永祥罩住,两人一起进入了空间。
  “这就是陛下所说的仙境?!”王永祥望着眼前的溪水,这景色确实优美,可在他眼中,和皇宫后苑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不过,想到溪水里可能有的灵力,他心中还是有些激动。这一切就要成为他的了。
  他回过头,却见张皓文站在他的身后,离他一步远的地方,嘴角上扬,渐渐浮出了一个笑容。这笑容中有几分不屑,却也有几分悲悯。张皓文看着他,朗声道:“易经系辞有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王公公,你既然这么喜欢这个戒指,那,你就留在戒指中好了。”
  王永祥如遭雷击,整个人愣在那里,他扑上前去,却扑了一个空,被张皓文躲开了。张皓文继续往后退去,接着道:“当时殿下他将此地视为仙境,是因为他心地纯真,能从这一草一木中感受到充盈的灵气,而你,看到的只是继续作恶的工具罢了。”
  王永祥脑海中的念头一个个转过,他慌慌张张的咧开嘴,道:“不、不要让我留在这儿,皓文,你我还是同乡呢,你……”


第94章 金榜题名3
  他咬着牙想冲到张皓文跟前, 却见张皓文低下头看着自己的手掌,在那里, 他还没看清楚的那枚白玉戒指, 在他眼前发出了最后一道夺目的光彩。
  “不……”张皓文的耳膜仍然在王永祥充满了惊恐的吼声中震动着,但他感觉到了寒冷的雨水落在自己面颊上的温度。
  与此同时,丘洵也意识到自己手中张皓文的手指略微动了动,在他的瑟瑟发抖的手上轻轻一按。
  丘洵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充满希望的把目光投往城门方向, 果然没过多久,不远处就传来喊声:“那边是怎么回事?!”
  丘洵听得出来, 这是胡瑄的声音。张皓文马上睁开眼睛,和丘洵一起往远处看去,喝了灵水的他们看得真切,胡瑄带着张吉和一众兵士,朝他们的方向飞奔而来。
  “就是你们几个, 胆敢绑架皇亲, 胁迫三名备考会试的举人。王千户, 你真是大胆的很, 不知道是谁在你背后撑腰?”胡瑄跳下马,指着站在王永祥旁边的那名中年男子道:“任何一条罪, 都足够你赔上一条命的了。”
  听到绑架皇亲四字,那名千户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不过,他很快就认出了眼前的人, 一下子态度又变得放肆起来:“我说是谁?原来是国舅爷呀……哦,不对,你姐姐如今已经不是皇后了,早就不是皇后了!胡老二,你不要得意的太早,等王公公醒了……等王公公醒了……”
  “他不会醒了。”张皓文和丘洵一起,在胡瑄手下的保护中走到胡瑄身边,对那名惊慌失措的王千户说道:“如果你们现在赶紧回去,假装今晚什么都没看见,或许,太皇太后永远也不会知道你们的存在。可若是你们想和王永祥一起背上我方才所说的那些罪名,想要和我的手下比试比试,我也愿意奉陪!”
  胡瑄把手伸往腰间,刷的一声,长刀出鞘,直直抵在王千户的颈边:“记住,皇上刚刚登基,会试在即,没有人希望这个当口出什么岔子,你想从这名已经遭到天谴的阉人身上得到荣华富贵,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王……王公公!您醒醒!”王千户俯下身去,拼命摇晃着王永祥的身体,王永祥却始终不肯睁开眼睛。王千户抬起头来望着再次亮起闪电的天际,心里忽然涌上了一股恐慌,他所做的这一切,真的是会遭到报应的。
  “你……你们是奉太皇太后的旨意而来?”王千户再开口的时候,语调里已经完全没有了原先的嚣张。
  “我们奉了谁的旨意你不用管,你只要知道,如今的大明朝上宫内比你脚边这个太监说了算的人还有很多就可以了!”张皓文也开了口:“张太皇太后,杨阁老,辅国公……哪一个不能要了你们的命!”
  “这……走……!”王千户稍加思索,马上就意识到张皓文提出的并不是一个选择,他们顿时决定抛下昏迷不醒的王永祥,沿着寺庙的院墙四散而去。只有王永祥一个人还躺在地上,在泥泞里,被冰冷的雨水无情的冲刷着,很快就出的气多,进的气少了……
  二月二十五四更鼓响起,北京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了。这一年因新皇即位仓促,会试的时间比往年足足晚了十多日。然而,考中的人将会成为新天子的第一批“门生”,这无论对可能会迈入官场的考生还是对于仍然年幼的天子来说,都是十分意义重大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理应代替如今朝堂上那些垂垂老去的官员们,效忠这位不满八岁的小皇帝,为这个国家的运行注入新鲜的血液,让这台机器更有力、更顺畅的运转下去。
  “脱靴即可,不必解发解衣。”眼看前面那名应试举人要解开网巾,负责搜查的官吏客气的制止了他。紧随其后的张皓文见状,心中感叹乡试和会试的待遇果真不同。丘洵早向他们科普过,会试
  不会搜查的特别仔细,殿试更只会象征性的翻翻考篮就罢,向之前道试时候那样让人斯文扫地的披头散发,脱光衣服的事情,是不会在会试的时候出现的。
  “张皓文,广东琼州文昌县人。”站在朱红的大门前,千名应试举人安安静静的,随着队伍往里走去。张皓文望着贡院深深的一条条巷子,仅仅发生在一天前的那件事似乎显得不太真实。可是,他一闭上眼,总是能看见城外十方普觉寺前那空旷而泥泞的土地,撕裂青色天空的闪电和倾盆而下的暴雨,白玉戒指闪烁的光芒,还有王永祥那贪得无厌,凶恶狠毒的眼神。
  这一切终于成为了泡影,那天夜里,宫中乱作一团,朱祁镇命人四下寻找着自己最宠信的“王伴”,甚至惊动了清宁宫的太皇太后,还有三位内阁老臣。会试的前一日,城里锦衣卫进进出出,禁军到处搜查,别人都为这不同寻常的阵仗好奇。只有张皓文他们三个知道,王永祥的失踪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昨日傍晚时分,禁军在城外的泥地里把王永祥扒了出来,二月的北方仍然寒冷入骨,雷雨后的泥水冻成了冰。百姓们看着被抬进城的那具冰冷的躯体指指点点,却没有人想象到之前在城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还有些疲惫,张皓文的头脑却非常清醒。由于贡院太大,试题都是由监考的官员分发道每一排号房的兵士们手中,再由他们转给士子们。会试和乡试一样,首场考的是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不过,题目纸拿到张皓文手里的顺序,却是五经题在前,四书题在后。士子们各自的本经是会试中的“首场首艺”,此乃洪武年间名太祖亲自定下的规矩:“发题先五经而后四书。”丘洵也一再嘱咐他们,童子试中四书最重要,可越往后,自己所选的五经就会越重要。会试之后还有殿试,为了能赶上殿试的时间,让士子们不至于在京城过多逗留,会试判卷子的时间只有二十多天。所以,时间紧张的时候,判卷官往往只能将第一篇文章认真读完。
  张皓文深吸一口气,打开题目纸审视着这道决定他命运的题目。从天赐村到京城他实再走了太远的路,再加上南京三年养精蓄锐的时光,这次会试,他绝不能空手而归。
  况且,就读国子监的士子都有功名在身,也不需要天天去读书,张皓文和丘洵、邢恕一有机会,就会去南方各地游历。南方虽然富饶,但因开国初期定下了江南各地收取重税的规定,百姓的生活并没有比那些贫瘠的地方好多少,甚至抛弃土地,离开家乡的大有人在。
  天灾虽然可怕,更可怕的是人祸。来自朝廷的一道命令,就能彻底改变一方老百姓的命运,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见过了这些大大小小,心思各异的官员之后,本来只想做个富家翁的他,仍然选择了苦读四书五经走上明知道将会充满艰辛的官途。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这就是《易经》题的第一道题目。张皓文闭上眼睛,开始思索——此卦的彖辞有云:“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而象传则云:“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的卦象有吉有凶,张皓文也知道,全国性考试,绝不可能考兆头不好的凶卦,因此准备的时候凡事以此为本经的士子也都有侧重。张皓文回想着唐珏对这一卦的解说:“以此卦拟国家,卦义以‘损上益下’为‘益’,正是告诫君主和臣子:不要吝惜自己的财物,不要盘剥自己的子民,不要只为了自己一时欢愉,而把百姓的劳苦抛诸脑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被小人蒙蔽,忘记了百姓,早晚会被百姓所抛弃!”
  贡院里一片寂静,士子们略经思考,都已经开始在草纸上酝酿着写下了各式各样的破题句
  ,然后再重新审读原题,再进行揣摩和比较,会试诸多忌讳,士子们的破题既要有新意,又不能脱离了所谓‘正宗’的解释,显得太过标新立异。更何况这场的主考官是五朝元老杨士奇,他的诗词风格被当时的人称为“台阁体”,文风平正典雅,大家为了迎合他的口味,都试图将自己的文章写得老成而大气。
  张皓文一开始也是这么打算的,可是后来,想想如今朝堂的新旧交接官员逐渐老去,对朝局渐渐失控的事实,已经在朱祁镇全城搜寻“王伴”的下落的时候露出了端倪。为什么灾祸来临之前众人都丝毫没有警惕呢?大概就是在这种“颂圣德,歌太平”气氛中,人们已经把“居安思危”的古训抛之脑后了吧。
  “毋私尔财,毋剥下以奉上,毋足国以贫民……有国家者所当凛凛也!凡民情莫不欲无损而有益,有益则喜,喜则悦,益愈宏,悦愈众,所谓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其悦也,诚有悠久而无疆者矣……”
  “皇上呀!”几天过去,朱祁镇仍然失神落魄的待在乾清宫,听说阁老杨士奇求见,他本来不想见他,但七十二岁的老臣跪在门外,他也没法铁下心来让他吃这个闭门羹,只得整理衣冠,走出殿门迎接。杨士奇原本也不想趟这滩浑水,他早该致仕了,回家写写诗,做做文章,继续歌颂太平,但也得有太平可歌颂才行呀!
  他的精力早已不如从前,坐在贡院里阅卷仅仅是走个形式。判卷时三天一大宴,五天一小宴,保证他下头的官员们有足够的精力来读成千上万篇各种各样的八股文。新天子开设的第一场考试到底能网罗到什么样的人才,即便是这位五朝老臣也很好奇。
  “哎呀,我今天读到一片易文,那也是真敢写呀,‘毋剥下以奉上,毋足国以贫民……有国家者所当凛凛也……’你们说,这文章当如何判?”
  “哦?”刚喝下两杯酒的杨士奇闻言,精神不觉一振,很久都没有听见士子写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句子了,最近一直困扰他的,似乎不是他日益不济的精神,而是宫中的种种动静,杨士奇亲眼看着小皇帝长大,虽然他不是东宫的属官,但对这个刚登上皇位的孩子还是有感情的。他算得上聪明,也很善良,就是有些软弱,容易受身边的人摆布,可这也和他成长的经历有关,不能完全怪他呀!
  “把文章拿给我,我亲自判!”杨士奇下了命令。


第95章 尾声(完)
  “皇上……”杨士奇巍颤颤的跪下去想要磕头, 朱祁镇却赶紧让人搀住了他:“杨阁老,您不是在贡院判卷子吗, 怎么到朕这里来了?……快坐, 不用多礼。”
  “确实如此。”杨士奇恢复了平静,在宫人的搀扶下坐在了一旁:“您也知道,这第一批进士,将来都是您的门生,老臣自当好好为您效劳, 不敢有丝毫懈怠,皇上呀, 如今天下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老臣也是自认不如啊。这次,老臣是因为读到了一篇文章,颇有些心得……您也知道, 老臣年纪大了, 因此便想趁着自己还记得清楚, 想来将自己的这一点体会说与陛下听听, 以免日后没有机会了啊!”
  “哎呀,阁老您这是说的什么话?”朱祁镇最怕杨士奇发表什么他已经来日无多之类的言论, 要威慑百官,处理政务,他还指着眼前这位老人呢。谁知道,杨士奇今天不肯放过这个话题, 他抚着自己苍白的胡须,颤声道:“皇上,人上了年纪,总是喜欢回忆从前的事情。您今日若有空闲,可否听老臣说一说呢?”
  自从王永祥被抬回来以后,宫里议论纷纷,一来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晚跑出宫,二来人人都说他死的无伤无痕,蹊跷的很,这一切都让朱祁镇既伤心,又惊恐,十分不安。再也没有人想方设法的陪他玩、讨他欢心了,他这两天过得实在是无聊得很,虽然不知道杨士奇又要唠叨什么,但时间他现在有的是,因此,他点点头,道:“杨阁老,您说吧。”
  “皇上您有所不知,老臣刚一岁的时候,老臣的父亲就去世了,只剩下我和我的母亲相依为命……”杨士奇入内阁已近四十余年,以前的事很少再有人提起,在朱祁镇心中,杨士奇永远是一副起他一岁就死了父亲的时候,朱祁镇心中不禁有些惊讶,他一时忘记了失去“王伴”的伤痛,认真听杨士奇继续讲了下去。
  “……臣的母亲只是个平凡的女子,为了能抚养臣长大,她改嫁给了当时一位姓罗的同知,臣小时候,就是在这位罗同知家中长大的……”杨士奇接过宫人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继续缓声讲了下去。听杨士奇说起他幼年就寄人篱下的这段经历,朱祁镇不仅叹了口气,原来,和一出生就不知道母亲是谁,在孙皇后的猜疑下长大的他一样,这位如今老小时候日子也不太好过。
  “臣年幼时,见罗家祭祖,不禁想起自己早逝的父亲,于是便有样学样,也做了个土像来祭祀杨家的祖先,臣的所作所为被罗同知瞧见,他不禁没有责罚我,反而觉得我还算有志气,于是便让我恢复了我的本姓杨……不过,他很快就因为得罪权贵,一家人被罚戍边陕西,我和我的母亲只能再次回到德安谋生,从那时起,臣就开始自谋生路,养活自己,侍奉母亲……”
  朱祁镇听着杨士奇漫长一生中种种起伏,就像在听一个传奇的故事,不觉听的越来越入神。说到最后,杨士奇道:“老臣这次替陛下您出会试的题目,不仅就想到老臣年幼时这些经历,天下百姓就如同地里的庄稼种子,陛下您就是天,只要您赐给他们和风细雨,他们就能茁壮的生长。若是哪一年老天疏忽了,冬天没有积雪,春天没有下雨,土地就会干涸,庄稼就会枯萎,天下人就将流于冻馁,因此,这次五经中的《易》,老臣选的是‘益’篇,治国之道,总在‘益下’二字。您看这位应试举人所写:‘毋私尔财,毋剥下以奉上,毋足国以贫民,毋耽小乐而忘大忧,亲小人而损万民……有国家者时刻勿忘其危……所当凛凛也……’”
  朱祁镇虽然年纪小,但天天有学富五车的翰林院学士们给他讲学,他听杨士奇这一番话,竟然也听懂了大半。想起自己和胡瑄南下的那一番经历,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自从回宫以来,在孙氏态度的转变下,
  在王永祥的陪伴下,他已经自动屏蔽了那一段不愉快的经历,甚至救了他性命的胡瑄、胡皇后,甚至那个和他同父异母,代替他在宫中承担这一切危险的永清公主现在何处?他竟然从来没有问起过他们。
  杨士奇偷瞄这小皇帝的神色,知道他已经听了进去,趁机又道:“皇上,老臣曾经给您讲过《左传》,您可还记得那一段话:‘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万世以来,天子圣明就是百姓之幸运,老臣为您选出这一代可以助您成事的臣子,希望您在他们的辅佐下,能够做一位明君呀!”
  朱祁镇听到“其亡也忽也”这句话时,脸色一变,马上站起身来对着杨士奇拜了三拜,道:“杨阁老,朕知道了。”
  转眼冰雪消融,三月的京城似乎有了更多美景可供众人欣赏,会试早已结束,不安的等待着消息的士子们,也都纷纷出外踏青,以此缓解紧张的心情。
  广东路途遥远,来应试的举人们都没有回家,纷纷结伴出游,作诗饮酒,也免不了要猜测几句排名。大家都认为乡试时候排名第一的丘洵这次肯定稳居榜首,但丘洵却神秘的摇头,告诉他们,会元到时候肯定是另有其人。
  张皓文也想跟丘洵他们一起出门游玩,可会试之后,或许是之前那晚在郊外淋雨的原因,他病倒了。这让张皓文有些郁闷,明明身体更弱的丘洵都没事啊,不过他也心存庆幸,会试那几天他的病竟然没有发作,否则,他还真不知道,他是否能如此顺利的写下那一篇篇他还算满意的文章。
  明天就是会试放榜的日子。一千多人中,按之前的规矩,应该会取中一百人。别看会试之后还有殿试,殿试的排名才会影响到最终官职的任命,其实,会试的排名也十分关键——殿试结束之后几乎是马上放榜,而一甲的文章还要一一交给首辅甚至皇上审阅,所以考官们会优先在会试拍的靠前的应试者当中挑选殿试的前几名,这已经是如今不成文的规定了。
  离放榜的日子还有两三天,张皓文终于感觉身上轻松了些。他换上稍轻薄些的衣服,带了张吉、张祥两个人,打算在京城里走走看看。说起来,他还没怎么好好逛过这个国家的“首都”呢。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会馆中……除了去听琼戏的那一次……
  “这位相公,我家主人有请。”张皓文刚转了个弯,打算进酒楼吃点东西,却被两个人拦住了。张吉刚想上前询问,却见他们掏出了一块木制的腰牌,张皓文登时想起了胡瑄那一块,他一抬手将张吉拦住了,对那两人道:“我随你们去。”
  张吉有些担忧的看着张皓文,张皓文却对他微微笑了笑:“无妨,我是去见一位故人。”
  乾清宫中,朱祁镇托着腮看向窗外,自从王永祥死后,照顾他的成了老太监金英。金英忠心耿耿,伺候过太宗、仁宗、宣宗三朝皇帝,如今即位的英宗朱祁镇已经是他的第四个主人了。先前王永祥会讨朱祁镇欢心,金英只好事事相让,如今朱祁镇再回想起这位老太监来方才发觉,他把自己照顾的也挺周到的。
  “你说,这个张皓文他会来吗?”朱祁镇等得有些百无聊赖,一边拨拉着宫扇上垂下的流苏,一边问金英道。
  金英垂首笑了笑:“皇上呐,那位张相公是个聪明人,您要召见他,他怎么能不来呢?”
  正说着,殿门处传来了一个虽然不大,但十分清澈好听的声音:“草民张皓文拜见陛下。”
  朱祁镇抬头看去,张皓文和印象中不一样了,当时他倚赖的少年已经长大,行过了冠礼,就像整天围在他身边的那些翰林学士一样,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儒雅之气。朱祁镇欣喜的跳下龙椅跑了过去,金英生怕他跌倒,紧随其后,到了跟前,两个人相对一望,脸上都露出了释
  然的笑容。
  一开始,张皓文还有些怀疑,皇帝是不是来找他兴师问罪的。但看见朱祁镇的脸色之后,他顿时放下心来——朱祁镇虽然看上去有些落寞,但却多了一分以前他身上一直缺少的从容和坚定。
  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之内朱祁镇都没有再回想过那一段经历,可是看见了张皓文,当时院子里其乐融融的生活马上涌上心来,两人一起回忆了不少之前的事,朱祁镇还感叹道:“哎呀,我很喜欢丘见深给我讲那些古人轶事呢……”说罢又趴在张皓文耳边小声道:“他比那些大学士们讲的有趣多了!”
  不过说罢,他又小心的打量起张皓文来,张皓文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朱祁镇盯着自己的右手看了一会儿,却见那里只有一个淡淡的印记,曾经的戒指已经不知所踪。他有些疑惑的问道:“当时……当时为了让朕脱困,朕记得你带朕去了一个仙境,虽然你告诉朕那是一场梦,但朕真的还想再去那儿玩一次,你能带朕去吗?”
  张皓文方才答话时站起了身,此时他半蹲下,平视着朱祁镇的眼睛,轻声对他说道:“皇上,所有的法术都有时间期限,美梦也总是有醒来的时候,但您如今是人间天子,如果您想的话,可以把眼前的天下治理的风调雨顺,花和日暖,就像您在您梦中看见的一样,您愿意努力试一试吗?”
  朱祁镇睁大眼睛看着张皓文,仿佛在分辨他说的话是真是假。想了半天,他对张皓文道:“杨阁老也是这么说的。”
  说罢,他拿出一块木牌递给张皓文,神色中却多了几分黯然:“杨阁老还说,朕身边那个王永祥,以前就是广东市舶司的太监,屡次犯法,不知道怎么进了宫,如今他死了,是天意所致,让朕以后不要再亲近这些佞臣了。”
  不过,当他再次看向张皓文的时候,眼里又重新有了笑容:“以后你们做了官,也可以到宫里来,多给朕讲讲外面的事,这样,朕就不会太无聊了。”
  张皓文连忙起身深深一拜,道:“小人遵旨。”
  数日之后,天子亲策于廷,第二天便是入宫等候宣布黄榜之日。张皓文起了个大早,和丘洵、邢恕一同离开会馆往外走去。能参加殿试的已经叫做“中式举人”,不会再被淘汰了,因此国子监早早送来了让他们参加这“传胪大殿”的特制的衣袍。这虽然不是官服,但已经和官服有些接近了。况且今早过后,他们就会被授予官衔,所有的中式举人不论老少,看上去都是一派意气风发的模样。
  张皓文慢慢走在还没有几个人的京城街上,过往种种映着将亮未亮的天光,在他心头一幕幕不断转换——小时候他刚开始读书时李氏惊喜的笑容,铜鼓岭上死里逃生时张传荣流着汗的后背,沉香燃烧时冉冉青烟,天赐村学堂里的朗朗书声,奥雅都见到他时激动的泪水,唐珏的草庐,繁茂生长的一块块田地,许多的话语和不同的色彩交织,却好像这个原本对他来说极为陌生的时代,在他耳边奏响的一曲激荡人心的歌。
  马上就要走到宫门处的时候,丘洵突然抓住了张皓文的袖子使劲一拉。张皓文惊异的回过神来,抬头看去,原来在不起眼的一条小巷旁,站着一个窈窕的身影,背着光的她仿佛融入了初升的朝阳之中,让张皓文的脚步一顿,他的心仿佛也漏跳了一拍。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丘洵拖长了声音说了一句,这声音似乎传到了正在等待的女孩儿耳中。
  她仍然穿着那天初见时的一袭长衫,脸上的笑比朝霞明亮,比春风轻柔,她虽然有些羞涩,却勇敢的望向这边,丝毫没有躲开的意思。
  “沅有芷兮澧有兰……张皓文,我就在这儿,等你金榜题名再见!”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