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精英特战队-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坑底部,莫嫣然让战士们将那些仪器全都收起来,准备装入带走,这些都是重要资料,非常重要!

直升机徐徐降落,然后停在了清理出来的一片空地上,然后打开了舱门,几名虎牙特战大队的战士们从里面跳下来,来到了罗霄跟前举手行礼,“军团长。”

罗霄还礼,然后说道,“你们来了正好,帮着大家把这些东西装上直升机。”

人们一起动手,把这些东西装上了直升机,然后上了另一架直升机,接着就腾空而起,朝天坑上飞去。

…………

与此同时,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地区,一场战事一触即发,对峙的双方就是中**队和日本军队!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明正统九年重修。清康熙1697年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桥东为宛平县城,建于明崇祯十一年。

卢沟桥全长米,宽米,最宽处可达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

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

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缭乱,最后只有作罢。

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

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

“……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卢沟桥的名字也是大有由来的,据传说从前并没有卢沟桥,只有一个渡口,有个姓卢的山西人在渡口附近经商,生意非常兴隆。一年秋天,他带着钱财,搭乘田氏的摆渡船准备回老家探亲,谁料田氏见卢钱财不少,顿起歹心,将卢氏翻入永定河中淹死,将银元据为己有,也经起商来。

次年,田氏生个儿子,儿子10岁时,每天要打田氏三个嘴巴,不让打就哭闹不止,田氏十分懊恼,求教于修道成仙的老和尚。

老和尚对田氏说,你这儿子是被害死的卢氏转世而来的,与你算账。田氏一听,惊惶失措,求老和尚开恩救命

老和尚说:“救你不难,只要你把劫走的钱财都拿出来修座桥,让过路行人不再受你们这些人的坑害就行了。”

田氏听了老和尚的话,请了不少工匠修起一座桥,桥修好后,田氏又向老和尚讨教桥名,那老和尚微笑着说:“你这是还卢氏的账,我看就叫卢沟桥吧!”

卢沟桥的传说就这样流传到今天。

从古至今,有一个“大水漫不过卢沟桥的传说”,相传当年永定河是铜帮铁底,卢沟桥桥孔是鸭蛋型,在桥的第十一孔北面有迎水台、斩龙剑,设计周密,流水畅通。

管天管地的玉皇大帝听当地的城隍土地爷说,这桥建得美丽壮观,是鲁班的小女儿和嫂子打赌一夜之间建起来的。

他听了特别高兴,也很赞赏,说:“人间竟有这么大能耐的女孩家,真是了不起,看来大水也漫不过桥喽。”

玉皇大帝的话诸神听了都点头表示赞同。可是,管海河的龙王听了去心中一震,心想,玉皇大帝的话就是法旨。他说大水漫不过桥,但万一大水漫过了桥,那我岂不就是失职了吗。

龙王回到龙宫,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心想,年年雨季,四面八方的雨水都汇集在河里,大浪滔天。再遇上连Yin天,大雨不停,这准敢担保水漫不过桥呀。桥是建得不错,如果桥两端的堤被大水冲塌,桥也就完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龙母知道了它的忧虑,就给它出了个主意,说:“人多办法多,不如把宫中主要管事的人和九子三女都召集来,群策群力,共议此事,或许能想出个好主意来。”

龙王听了点头同意。于是马上传令下去,片刻工夫,大家便陆续到齐了。可是大家七嘴八乱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好办法来。这时就见聪明的三公主在龙母耳边悄悄地说着什么。龙王看见了不禁有些生气,心想,大家都在着急想办法,你们母女去在说悄悄话,真是岂有此理。龙王正要发火,龙母对三公主说:“你把你的想法和你父王说说。”

三公主如此这般地说出了她的办法,龙王听了心中大悦,连夸小女三公主办法妙,吩咐赶快照办。

三公主回到后宫,马上发动宫女编织铜网、铁网。用织成的铜网把两岸的河堤保护起来,把织成的铁网铺在河底以防大水冲刷,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铜帮铁底。厚道孝顺的四太子、五太子,见小妹都能为父王排忧解难,自己也要为你王分忧。于是,每到汛期,他兄弟俩自动趴在桥孔处吸水保桥。到如今桥孔仍有两个龙头在吸水呢。

自此,永定河两岸没有大的水患,“铜帮铁底、大水漫不过桥”的说法流传至今。

谁能想得到,在这风景优美,传说迷人的卢沟桥畔,即将爆发一场震动全国的战事呢。

这是具有转折Xing的一次事件!

…………

第19章 海潮计划

感冒好点了,加更,今天四章!

************

北平南苑的一处日本军营的一处房屋外,戒备森严。一名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兵肃立在门口和窗下,警惕的注视着周围的动静。就连屋顶上也垒起了工事,架起了两挺轻机枪,四个鬼子蹲在工事后面,紧握着机枪的枪柄。

屋内,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长官大酒平田端坐在桌子前,军帽平放在了身旁,一身笔挺的军装衬得他那张鞋拔子脸有了几分威严。面前那长长的会议桌两侧,分别是华北驻屯军各支部队的指挥官,一个个身板挺得笔直,屏息凝神的倾听着他的训话。

“各位,陆军本部已经传来最新的命令!”大酒平田司令官环视了一下在座的这些日本军官,然后朗声说道,“对于支那发动的“海潮计划”,即将全面实施,请诸位做好各自分内的事情,以迎接关系到帝国命运的这一战。”

“哈伊!”所有日本指挥官刷的站起身,异口同声的应道。

大酒平田司令官朝他们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继续说道,“你们也知道,前段时间刚初见成效的满洲战事被一个突然冒出来的罗霄和他率领的炎黄兵团给破坏了,所以陆军本部大为震怒,派遣了八个师团对其进行合围,现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有帝国关东派遣军六个师团驻扎,跟蒙古部的两个师团形成了钳夹之势,而位于热河长城一线的两个师团则截断了罗霄部的后路,防备他们退入关内。”

所有的日本军官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倾听着司令官的叙述。

大酒平田司令官脸上的神情十分严肃,“陆军本部给这八个师团的命令是半个月内必须全歼奉天境内的罗霄匪部,重新将东三省归于帝国的管辖之下,为将来的大东亚全面圣战奠定坚实的后勤基础。”

“为了配合这次关东军的行动,陆军本部命令,华北驻屯军要在华北地区制造一些事件,一方面转移支那国内的视线,另一方面也是为海潮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位于身左侧的第三十一师团的师团长木村,说道,“木村师团长,卢沟桥防区是你的部队驻扎吧?”

木村师团长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身材中等,留着平头,看上去十分干练,他见司令官点名了,急忙站起来,“是的,司令官阁下,目前卢沟桥地区驻扎的是我第三十一师团的板根三联队第一大队。

“好,那么就从这里作为突破口吧!”大酒平田司令官手指重重的落在了地图上,位置正是卢沟桥畔的宛平城。

木村师团长身体刷一下子站的笔直了,大声应道,“哈伊,木村决不辜负司令部的信任。”

“好,我相信你一定能胜利拿下宛平城的。”大酒平田满意的点点头,赞赏的说道,“另外位于通州地区的殷汝根已经答应,到时候会配合咱们宣布华北东部自治的,这是个好机会,跟咱们的军队全面进驻华北创造了空前的好机会。”

木村闻听高兴的点点头,“真是太好了,只要占据了华北地区,那么就等于是打开了支那的一扇门户,到时候部队可以源源不断开进,占领全境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大酒平田摇摇头,然后说道,“没那么简单,支那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且这个民族蕴含着一种很可怕的潜力,一旦爆发出来是非常恐怖的,要想灭亡她,需要不疾不徐,一点点同化。”

“哈伊,司令官远见!”木村低头说道。

大酒平田笑了,他挥挥手,说道,“好了,你下去吧,记得一定要成功完成你的任务。”

“明白,司令官阁下,如果这次失败了,第三十一师团全体军官剖腹一谢天皇。”木村眼睛中透着狰狞的光芒,厉声说道。

大酒平田满意的点点头,“好,接下来我安排一下其他部队的任务和职责。”

所有军官一起起身,静静的听着他的命令!

一个半小时之后,当所有军官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华北驻屯军动了起来,第三十一师团的部队开始了频繁的调动,迅速朝北平附近运动,渐渐逼近了驻扎在北平和天津地区的九十二军。

顿时,华北地区气氛紧张了起来,尤其是那些驻守的九十二军士兵们,一个个提高了警惕,提防着这些居心不良的日本部队。

九十二军是原来西北军的主力之一,后来归到了东北军少帅的管辖之下,在长城抗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战十分英勇,因此得到了全国人们的赞扬和爱戴,战后则被调到了北平地区驻防,兵力迅速扩充,从当初长城战役后的一万不到达到了十万之众,实力算是比较雄厚。

九十二军军长陈定元,是原来西北军的五虎上将之一,为人儒雅,颇有大将之风,下面汇集着张定邦、何静九、于泽田等虎将。

整个九十二军下辖三个师,共十二个旅,三十六个加强团,每个团达到了两千五百人,顶得上平常两个团的兵力,而且武器装备也比较好,有三分之一的部队是德式装备,战斗力颇为不俗。

有这样的一支部队驻扎在华北地区,日本人自然是感觉到如鲠在喉,想尽办法想要把他们弄走。

所以这半年多以来,日本人制造了多次事端,跟南京政府施加压力,希望能够将九十二军调离华北地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陈定元军长的处境十分艰难,一方面要应付日本人的无理纠缠,另一方面还要说通南京政府,只能左右逢源,见招拆招了。

不过,下面的部队早就怨声载道了,他们眼看着日本军队在眼皮底下横行,却不能有任何反击,都觉得自己要被憋炸了。

可惜,上面的命令是“不许擅自开枪,避免跟日本军队再起战端”,这使得很多部队的指战员只能扼腕长叹了。

就这样,战争的Yin云一点点逼近,笼罩了整个华北地区!

…………

第20章 摩擦不断(上)

时至中午,对面的枪声停歇了下来!

郑则石跨出工事,迈步来到了卢沟桥的这一侧桥头,坐在了桥头的青石板上,从腰间拔出了那根从来没有离过身的烟杆,然后按上了满满一烟锅烟丝,接着打着火点燃了。

猛吸了一口,郑则石连长惬意的闭上了双眼,沉浸在了东北黄金叶那劲头十足的美妙之中。

一名战士从工事中奔出来,手里拎着一个水壶,另一支手中则拿着一包吃食,兔子一样蹦跳着到了跟前,“排长,酒和烧鹅来了。”

郑则石猴眼睛一翻,没好气的骂了句,“你***,让你买个东西,跟乌龟爬一样,我看你小子就是找打。”说着话抬起头就是一脚。

这一脚正踢在了那名战士的胯骨上,将他踹了个跟头,疼得他直咧嘴,但是眼泪只敢在眼眶中打转,却不敢流下来。

“看,看什么看,还敢掉猫尿,小心老子抽死你!”郑则石怒骂着,顺手举起烟杆在他脑袋上就是一下,顿时打出了一个核桃大的疙瘩。

那名战士抱着头,赶紧窜回了工事内。

其他战士全都没敢露头,他们知道连长最近心情不好,这已经是第十四个挨揍的了,最严重的一个被他踢断了两根肋骨,现在还在工事里躺着咳嗽呢。

“小三子,别记恨排长,他也是急的,眼看着鬼子在对面晃来晃去,嚣张的什么似得,咱们却只能干看着,他心里憋屈啊。”一名老战士低声劝道。

那名刚挨揍的战士眼中噙着泪,点了点头,他知道连长平常虽然也喜欢打人,但是没有这么不分青红皂白的,这次都是让小鬼子给逼的。

这段时间来,小鬼子在河对岸十分猖狂,不但放枪挑衅,而且还曾经过分的站在河边朝着这边撒尿,实在是欺人太甚。

作为曾经在长城阵地跟鬼子浴血拼杀过的排长,郑则石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窝囊了,因此他心中一肚子的怒火。

拧开水壶的盖子,然后撕开了油纸包裹的烧鹅,郑则石仰起头就是一顿猛灌,然后扯下来一只烧鹅,大口的吃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瞪着对面的鬼子部队。

在河对岸,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这个时节麦子已经收了,而秋庄稼还没长起来,所以那里一览无余。

大概一个中队的鬼子聚集在开阔地上,这时候正在吃中午饭,他们解开了上衣,袒露着胸膛,大声说笑着,那放肆的声音即使隔着一条河也穿了过来。

郑则石恨得牙根都痒了,但是没有办法,这支鬼子部队已经是接连一周到河边挑衅了,每次都是折腾到天快黑了才走,实在是让人厌烦。

要不是上面严令不许开枪,他早就打这群乌龟王八蛋了。

但是现在,他只能看着那群混账东西糟蹋老百姓的庄稼地,而且还朝自己这边挑衅而无能为力。

“小鬼子,你们等着,早晚有一天让你们知道知道厉害。”这么想着,郑则石仰起头一口灌下了半壶酒。

这时候,对面的鬼子似乎也看到了他,几个鬼子军官聚拢在一起,似乎在低声嘀咕着什么,不过因为离得太远了,所以听不清楚。

郑则石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继续自己吃喝着。

嘀咕了片刻,几个鬼子军官挥手叫过了一名士兵,然后吩咐了几句,那名鬼子士兵立刻拎着三八大盖走到了河对岸边。

“排长,小鬼子过来了!”工事内,战士们看到了小鬼子的举动,立刻朝着郑则石喊道。他们是怕他吃亏。

郑则石这时候已经是半醉了,他睁着有些朦胧的双眼,盯着那个鬼子,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喀嚓一声,河对岸的鬼子将子弹上了膛,然后举起了三八大盖,朝着这边瞄了过来。

工事内的战士们呼啦一声就扑到了工事的掩体前,紧张的注视着对面鬼子的举动,一旦鬼子真发动了进攻,到时候就算是抗命也要反击。

鬼子将子弹上膛之后,然后举起三八大盖,砰的一声就将子弹****出来,然后正好命中郑则石身边树上落着的一只麻雀。

噗通一声,麻雀落到了郑则石的身边,看来是一枪打中了要害,所以它动了两下就没了动静。

“好!”对面河边的鬼子们齐声喊了声,似乎在为这个鬼子的枪法叫好。

郑则石听枪一响,眼珠子就努起来了,他挽了挽袖子,朝身后喊道,“瓦片。”

一名战士立刻抱了一大摞瓦片跑了过来,然后站在了他的身边。

郑则石拔出自己的盒子炮,然后检查了一下没有问题之后,这才朝那名战士喝了声,“扔。”

搜——,一片瓦片飞上了天空,足有二十多米高,然后这才朝下落来。

郑则石手腕一抬,枪就响了,那块瓦片在空中被打的粉碎,散做了漫天碎片然后落下。

战士不断扔着碎片,然后郑则石手中枪不断想着,每一块瓦片都被打了个粉碎,没有一块漏网的。

十二块瓦片扔完,郑则石也开了十二枪,全都打碎了。

“好啊!”战士们齐声欢呼道,为自己的排长站脚助威。

这下子鬼子被震住了,他们没想到对方枪法这么厉害,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这边人们的欢呼声让那个鬼子脸上挂不住了,他也是这一小撮日本军队中的神枪手,没想到在这里丢了人,让人家比的啥都不是了。

拉动了枪栓,鬼子举起了枪来,对准了郑则石手中的酒壶,然后扣下了扳机。

砰的一声枪响,那个军用水壶被打出了对穿的两个眼,里面的美酒泉水般喷涌而出,洒了郑则石一身。

郑则石一下子就火了,他盯着对面得意的哈哈大笑的那个日本兵,刷的举起了手中的盒子炮,骂道,“***,以为老子好欺负是不?”

一群战士们急忙冲上来,七手八脚的拉住了他,低声劝解道,“排长,上头说了不让咱们开枪还击啊。”

…………

第21章 摩擦不断(下)

“***,小鬼子欺人太甚!”

被战士们拉住了胳膊,郑则石忿忿的骂道,但还是松开了手指,将盒子炮ha回了腰间,转身朝工事内走去。

“哈勒哈嘞哈嘿喽!”见郑则石他们没有反击,而是转身离开,鬼子们似乎颇为得意,一个个站起身,赤着上身跳起了舞蹈,同时唱起了日本小调。

工事内,看着鬼子嚣张到如此,战士们全都被气的牙根直痒痒,但是上面有令,不让他们动手,所以只能暗气暗憋,没有办法动手反击。

鬼子跳啊唱啊,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一直到折腾累了这才消停下来,坐在树下开始休息,有的鬼子打起了盹。

“呼,终于耳根清静了下来!”这边,战士们也松了口气,这鬼子实在是太闹人了,让人有点受不了。

见鬼子老实了,战士们也抱着步枪靠在了工事内,准备打个盹休息一下,这时候一名战士突然喊了起来,“排长你看!”

郑则石刚要准备打个盹,就被这名战士叫醒了,他急忙扑到了工事前,抓过了那名战士手中的望远镜,朝对面看去。

在望远镜内,能够看到一队人正在沿着河堤朝这边走来,那些人全都披红挂彩,最前面是一班吹鼓手,正在吹吹打打着。而后面紧跟着一匹毛驴,上面做着一个男子,也是一身红,而他身后跟着一顶轿子,还有不少人抬着嫁妆什么的。

看上去这应该是有娶亲的,接了新娘子返回来的路上。

郑则石的脸色变了,暗自叫了声,“不好,恐怕他们要遭殃。”

果然,这伙人被日本兵们给拦住了,然后带到了那几个军官近前。

本来走路走的好好的,突然被人拦住,迎亲的队伍全都吓坏了,他们战战兢兢的来到了那几个日本军官近前,不住的作着揖,“太君,我们都是老百姓啊,您高抬贵手吧。”

几个日本军官推开对方递过来的香烟,然后站起身朝队伍走去,迎亲队伍的负责人点头哈腰的跟在后面,不住说着好话。

迈步来到迎亲队伍身前,几个鬼子上下打量了一下,然后绕过骑在毛驴上的新郎,朝后面的那顶轿子走去。

这下子,迎亲队伍的人全慌了,急忙挡在了日本军官近前,连连抱拳作揖道,”太君,太君,我们都是老百姓,你们高抬贵手,放我们过去吧。”

为首的日本中队长一个嘴巴扇在了最前面的那个老人脸上,打得他一个趔趄,嘴角都沁下了鲜血,“八嘎,我们的瞧瞧。”说完让日本兵用刺刀逼开了他们,自己则带着几个小队长来到了那顶轿子前。

轿子是两个人抬着的,如今两个抬轿的人都已经放下轿子,低着头退到了一旁,轿子的门帘放着,里面没有一点动静。

“幺西,花姑娘的看看!”为首的鬼子中队长伸手撩起了轿帘,然后朝里面看去,结果发现轿子中坐的女子遮着红盖头,于是伸手就扯下了盖头,“这个的不要。”

新娘子被吓得全身直抖,低着头看都不敢看一眼那个鬼子中队长,她心中在祈祷有人这时候来帮她一下。

但是,迎亲队伍的那些人都被鬼子们用刺刀逼住了,谁也过不来,围在轿子周围的只是几个鬼子军官,全都用色迷迷的眼神看着她。

“花姑娘,不错!”为首的日本中队长脸上带着Ying笑,然后伸手摸向了那个新娘子的脸蛋,嘴里还叫着,“咱们亲热亲热。”

“你别过来,救命啊!”轿子中的新娘子被吓坏了,她一边朝后缩去,一边大声呼喊着,“放开我,你这坏蛋。”

手背上被那个新娘子抓了一下,出现了两道血痕,鬼子中队长恼怒了,他一把抓住新娘子的手腕子,将她从轿内扯了出来,然后喊道,“八嘎,竟然敢殴打大日本皇军,死啦死啦的。”

两名日本兵架起新娘子,将他朝树林中拖去,新娘子拼命挣扎着,一边奋力的呼救着。

“放开她,放开她!”一旁的新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一把推开身前的鬼子兵,就朝被带走的新娘子追去,结果才跑了两步,就被鬼子用枪托打翻在地,然后就是一顿暴打。

惨叫声和呻吟声,还有女孩子的呼救声从河对岸传来,让郑则石的双眸都有点充血了,他伸手就从一名战士手中夺过了步枪,然后拉动枪栓举了起来,“***,欺人太甚。”

“排长,上面不让咱们开枪反击的啊!”战士急忙按住了他的步枪,急急的劝道,“万一因此跳起了战争,那就麻烦了啊。”

郑则石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又听到了那凄厉的呼救声,这时候鬼子眼看就要把她拖入树林了,他一把就推开了战士阻挡的手,再次举起枪来,“去他***,老子忍不下去了。”

砰——,一个拖着新娘子的鬼子兵后心上腾起一团血雾,然后摔倒了在了地上,紧跟着又是一声枪响,另一个鬼子兵也被击中倒了下去。

获得了自由的新娘子转身就跑,朝着没有鬼子的方向奔去。

枪声一响起,那些鬼子愣神了,他们没想到真有人敢开枪,但是随即就明白了过来,呼啦一下子扑倒在了地上,与此同时举起了枪。

“中国部队挑起战端,大日本帝国士兵们,反击!”为首的那个中队长大声嘶嚎着,完全扭曲了事情的真相。

顿时,鬼子早就准备好的轻重机枪一起开火,子弹霎时间就倾泻向了郑则石的阵地,打的泥土飞扬有人中弹倒在了地上。

“排长,别打了,再打就麻烦大了!”一名战士呼喊着。

郑则石一把扯下头上的军帽,掷在了地上,怒吼着,“就算是杀头,老子一个人承担,给我狠狠得打!”

顿时,枪声大作,九十二军的阵地上也开始了反击,子弹咻咻飞过来,覆盖了鬼子们,好几个鬼子中弹,倒了下去。

这下子,可热闹了,鬼子的一个中队展开,扇面型朝前压来,轻重机枪配合着迫击炮、掷弹筒一起开火,打的郑则石阵地上泥土飞扬,鲜血四溅。

战斗终于爆发了!

…………

第22章 血战卢沟桥(上)

咻咻咻!

一枚枚迫击炮弹呼啸而出,越过永定河的河面,落在了河岸边郑则石排的阵地上,猛烈的爆炸声让阵地上泥土飞扬,一个个沙包滚落下来,将战壕堵塞,不断的有人体飞起,然后残肢断体纷纷落下,鲜血也飞溅在人们的脸上身上。

郑则石手持着盒子炮,伏在战壕内,躲避着鬼子的炮击,他一边朝身边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新兵喊道,“你们这些新兵蛋子,给老子记住了,炮弹打来,别他娘的想着起身就跑,要不然你龟儿子的小命就玩完喽。”

话虽然说的粗,但是这是他用战斗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宝贵财富。那些新兵一边伏在战壕中,任由炮弹在身边甚至头顶上爆炸着,一边认真的倾听着。

虽然只是迫击炮弹,但是爆炸的威力也不小,战士们的耳朵被爆炸声弄得嗡嗡直响,暂时是听不清了,他们紧盯着对面鬼子的阵地,等待着他们发起的冲锋。

炮击之后就是冲锋,这是日本人习惯的战术,每次都是如此,因此郑则石让大家都注意隐蔽,养精蓄锐等待着鬼子的到来。

他决心一下,这次要跟鬼子拼杀到底。

一边想着,郑则石一边指挥着部队调整了防御工事,大大加强了防御能力!

果然,在炮击过后,鬼子就冲了上来,他们在机枪的掩护之下,沿着卢沟桥新旧两座桥朝前冲来,一边冲锋一边射击。

郑则石的阵地上,一片安静,但是战士们都已经严阵以待,他们等待着鬼子进入射程之后,才会发动进攻。

郑则石手中握着他那根黄杨木的烟杆,一边敲打了敲打身上的泥土,一边嘿嘿笑道,“***小鬼子总算上来了,也不枉老子背这次处分。”

“排长,开枪吧,鬼子已经上了桥了!”既然已经开战,战士们也就没有了什么顾忌,大不了跟排长一起受处分,脑袋掉了不过是碗大的一个疤瘌而已。

郑则石摇了摇头,轻松的说道,“别着急,让鬼子走一会儿!”

上了桥,对面依然没有反应,这让那些冲锋的鬼子心头有些嘀咕,不知道前面有什么未知的东西在等着他们,所以他们放慢了脚步,一点点朝前蹭去。走的十分谨慎。

虽然放慢了速度,但是鬼子很快就到了石桥的中部,他们见依然没有什么埋伏,顿时胆子大了起来,呐喊着朝前冲来。

郑则石将黄杨木烟杆ha入腰间,然后抓过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哗啦一声拉动了枪栓,然后调转枪口对准了石桥上的鬼子,“给我打!”

哒哒哒哒——,机枪声划破了河面上的上空,子弹摇曳而去,飞入了鬼子的人群,眨眼间就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赶紧趴了下来,一边射击一边朝前匍匐前进着。

轰——,一枚手榴弹飞了出去,落在了桥面上,爆炸开来炸飞了一个桥栏杆上的石狮子,两个鬼子跟着被炸飞了起来,落入了永定河内。

“他娘的,谁让你丢手榴弹的,炸坏了桥老子崩了你!”郑则石气坏了,朝着丢手榴弹的那个战士骂道。

那个战士委屈的缩了缩脖子,然后不敢丢手榴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